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2022-11-17

一、引言

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 思想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为此, 各大高校都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度, 运用不同的途径与方法, 将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促使其培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中国历史悠久,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的文化根基, 也是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文化背景, 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内涵与修养, 塑造正确价值观。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 外国文化冲击本国传统文化, 严重影响国人文化价值观, 造成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 坚毅的民族精神、其朴素又传统的博爱精神, 对中国社会具有影响深远。了解、学习、继承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素质、主体人格以及审美情趣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使传统文化获得创新和发展, 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三、大学生养成教育现状

(一) 社会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较低

当前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较低是导致其日渐衰亡的根源所在。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经济发展是首要工作任务, 科技技术创新型人才在市场上成为被争相抢夺的对象, 然而那些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人才, 因无法适应经济利益的快速驱动而受到冷落, 严重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我国大学生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程度较高, 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介途径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率较低, 利用技术与资本优势, 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渗透,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处事思维。为了能将以上现象及时制止,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应对学生的思想建设加以正确的引导并改正。

(二) 大学生整体素质良莠不齐

如今, 高校每年招生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 但与之相反的是生源的质量, 大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由于新媒体时代负面新闻与娱乐新闻的过度传播, 导致部分大学生附和不正确的人生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物质主义, 迷失正确的世界观。手机游戏、互联网等新兴娱乐活动的产生导致许多大学生终日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 现实世界里的人际交往与交流大幅度减少, 缺乏情感依托。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无法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前进动力以及理想信念迷茫, 甚至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等校园不良现象频繁发生。此外, 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 亲人的过渡溺爱导致他们自身存在心态浮躁、抗压能力弱、生存能力差、行为习惯不雅、缺乏同理心、交流技巧欠缺等问题。甚至产生悲观情绪逃避现实, 心理状况发生异常, 从而诱发极为严重的社会事件。

四、如何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到大学生养成教育中

(一) 鼓励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现阶段,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仅仅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引入课堂, 却忽视了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应增加一些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例如, 高校可以开设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社团, 招收任何喜爱传统文化并想进一步发掘传统文化魅力、积极对外传播的学生。每周组织一到三次社团活动, 类似于‘古诗词鉴赏’、‘传统戏曲赏析’、‘茶道的艺术’、‘古代瓷器艺术鉴赏’等, 来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赏析能力、提高其审美水平和艺术品味。学生可以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你比我猜’的游戏, 一位同学只能通过肢体语言的方式向搭档表达提词板上的成语或诗句, 另一位同学根据该同学的表现猜出身后题板上的成语, 最后猜出成语多的小组获胜。第一名可以奖励小礼品, 也可以广播通报给全校师生, 以此激励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偶尔还可以从校外邀请导师来校开展讲座, 帮助学生充分感悟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 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具有趣味性, 在展示民俗魅力的同时增加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营造其乐融融的氛围[1]。通过娱乐活动的方式扩展知识, 增强其与人良好沟通、和平共处的人际交往能力, 塑造善良的主体人格,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增强自身民族自豪感, 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 开展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活动

探索不会止步, 活动要多样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培养并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热情。在策划此类活动的时候, 导师或相关社团成员要起到积极正面的带头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通过生动的实践方式, 逐步引导教育学生。例如, 想要探讨民俗问题, 仅通过一个简单的‘包饺子’比赛就能完成。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场所, 提前准备好包饺子需要用到的食材和器具, 积极邀请感兴趣的同学加入。比赛时可以按班级分组也可以按地区分组, 比如分为北方人与南方人, 或者按对食材的喜好分组。按照制定的规则进行比赛, 以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包的饺子数量最多为评判标准, 饺子的外观与完整度作为辅助评判条件。整个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热烈讨论有关于饺子的话题, 如南北方吃饺子时所食用的不同酱料, 或不同的时间吃饺子代表不同含义[2]。通过包饺子这种具备知识性、娱乐性以及趣味性的活动, 学生不仅能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从网络世界脱离出来, 还可教育大家讲究卫生并珍惜当前的生活环境, 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文化自觉与人文素养, 提升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实践出真知,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拜访名胜古迹, 近距离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 引导学生自主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传播、继承, 以此来增加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例如, 学校可以分批次组织学生爬长城, 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中国古代建筑, 对于世界了解神秘古老的中国、中国走向世界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石雕砖刻制作技术极其复杂精细, 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在爬长城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解, 了解万里长城背后的真正含义, 感受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力量的宏伟建筑, 在历史的进程中文化精神作用不断增强, 美学魅力日益明显, 积极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进而充分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历的无数沧桑, 在历史的积累中逐渐沉淀并最终得以传承的文化精华。同时, 要保障活动期间学生们的自身安全, 不要发生踩踏等威胁生命的意外事件[3]。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增加兴趣,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又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 构建网络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平台

由于网络、资讯的高速发展, 大学生每天通过电脑或移动通讯端接收大量外来信息, 以网络为中心, 进行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上购物等多项活动。因此, 通过构建网络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平台的方式, 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文艺作品、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文物等制成数字化产品, 开办网络讲堂, 创建网上论坛和网络服务等活动, 利用互联网的简洁、高速、范围广等特点, 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构成全面系统的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体系。例如, 学校在建立自身教育网站后, 应合理规划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运用媒体元素以及丰富的网络信息, 加大投入力度, 定期检查网站运营情况, 及时反馈用户提出的建议并针对传统文化相关的提问加以解答。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结构进行网状设计, 清晰呈现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知识点及联系, 通过建设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课程, 将书本知识与多媒体信息的流通有机结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五、结论

综上所述, 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通过不同的平台和途径相结合, 对完善大学生养成教育十分重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融入,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特质, 还能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与道德观念。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缺乏培养传统文化意识具体原因的同时, 就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养成教育相融合这一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 希望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内涵与修养, 培养其成长为优秀人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时代,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 叶春林.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8 (30) :44-45.

[2] 李瑛.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融合[J].传承, 2016 (9) :150-152.

[3] 姜志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6 (6) :109-1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论文下一篇:小课时教学考研数学辅导课程内容构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