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著名180的对联

2023-06-23

第一篇:中国最著名180的对联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 1.华罗庚

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 在众多数学家里华罗庚无疑是天分最为突出的一位!! 华罗庚通过自学而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他是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的中都作出卓越贡献。在这些数学领域他或是创始人或是开拓者! 从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位传奇数学家,一生最高文凭是初中,早年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就后,闻知新中国成立后,发出"粱园随好,非久居之处"呼吁在国外的科学家学成回去报效祖国,跟他同时代在闻讯回国的科学家,许多都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有: 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导弹做出贡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创立了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 回国后华罗庚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数学,并建立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培养了大批数学家如陈景润,王元等号称华学派,后来致力于应用数学,将数学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如华引理、华不等式、华算子与华方法。

另外华罗庚还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2: 2.陈省身

现代微分几何的开拓者,曾获数学界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 他对整体微分几何的卓越贡献,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数学发展。 他创办主持的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承前启后的数学家。 在微分几何领域有诸多贡献,如以他命名的"陈空间","陈示性类","陈纤维从" 一位数学家说道“陈省身就是现代微分几何。”这也许是对他的最好评价!!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3: 3.苏步青

世界著名微分几何学家,射影微分几何学派的开拓者 早年对对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做出了贡献,

四、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 60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

70年代以来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 为中国数学走向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4: 4.陈景润

华罗庚的学生!数论学家,歌德巴赫猜想专家! 离解决歌德巴赫猜想即"1+1"问题,最近的人,证明了"1+2" 陈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那就是歌德巴赫猜想,他也一直只专注于这个领域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陈为世人所知是由于报告文学家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当年很多人热血学子因为这篇文章而走上数学道路!! 趋今为止,歌德巴赫猜想依然是世界级难题!!!众多数学家认为用现有数学理论系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除非出现新的数学观念,新的数学理论系统!!! 注: "1+1":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能分成两个素数之和. "1+2":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数之和,其中一个是素数,另一个或者是素数,或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这是目前陈景润证明得到的距歌德巴赫猜"1+1"最近的结果! 数学家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道路也是非常有趣的,人们是从"m+n"去逼近"1+1"的,"m+n"即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为素因子不超过m个与素因子不超过n个的两个数之和。 当时各国数学家不断努力,最终解决了"3+3","2+3","1+3",在这一逼近过程中,在华罗庚带领下也写下了许多中国数学家名字如王元,潘承桐等,最终陈景润解决了"1+2"!!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5: 5.丘成桐

陈省身的学生,因解决微分几何的许多重大难题而获得数学界菲尔奖! 丘成桐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从此名声鹊起。他把微分方程应用于复变函数、代数几何等领域取得了非凡成果,比如解决了高维闵考夫斯基问题,证明了塞凡利猜想等。这一系列的出色工作终于使他成为菲尔兹奖得主。

第二篇: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

馆友“一粟JIN”:

您好!您的文章“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2年2月3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历史/文化”下“历史钩沉”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

360doc个人图书馆

1、孝感动天——舜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刘恒-

汉文帝刘恒,汉朝第五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曾参 -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参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曾参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

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参啮指痛心的佳话:少年时家贫,曾参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百里负米——仲由

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为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朋、讲信义、守言诺,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子路不仅性格独异,而且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

仲由小的时候,他家境贫寒,经常吃野菜。长大后,仲由总是想:我如何能为父母准备好一点的饭菜呢?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饭,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奉养双亲。一百里路是非常远的,没有车子,仲由只能步行。严冬寒风刺骨,夏日汗流浃背,仲由常常要走上几天几夜,才能赶回家里。人人都觉得这样做太辛苦了,但是仲由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

仲由在父母双双过世之后,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百辆马车跟随,每年给他的俸禄有万钟之多。仲由所吃的饭菜也非常的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但是,父母已经不在了,不能同仲由一起享用。仲由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变好而沾沾自喜,反而非常的感叹。他是多么希望再回到过去的生活,希望往日的情景能够重现,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父母也永远无法回到他身边,给他尽孝的机会了。仲由思亲孝亲之心,没有随着父母的过世和他自己今日的显达而丝毫淡漠,对父母始终念念不忘。

孔老夫子赞叹仲由是一位非常尽孝的人。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所以孔夫子说,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称为孝,因为那跟家里养牲口几乎是无别的。

在孔门四科里,孔夫子最重视的就是“德行”。在孔子门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非常孝顺父母的。仲由百里负米的孝行也垂范于后世,成了千古美谈。

5、芦衣顺母——闵损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闵损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给闵损的,却是野地里芦花做的薄衣。一次,闵损的父亲外出,叫闵损来推车子,那芦花衣根本起不到御寒的作用,可怜的闵损冻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亲起初很生气,以为闵损做事潦草敷衍。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闵损一个不小心,把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都弄掉了而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待到拉完货回到家里后,闵损父亲立即写了一纸休书逐后妻,那时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这一生就算是完了,为此走投无路而轻生寻短见的不在少数。

眼看父亲不肯饶恕继母,闵损跪求父亲恳求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孩儿请父亲息怒,恳求您就饶了母亲这一回吧!”父亲十分感动,就依

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闵损又敬又爱,处处待闵损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

6、鹿乳奉亲——郯子

郯子,春秋时期人,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戏彩娱亲——老莱子

老莱子,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之一。由于老莱子不愿“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于是隐居山林,自耕于蒙山南麓。

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对父母体贴入微。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子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其实那时的老莱子也年过70了。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彩娱亲这个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8、卖身葬父——董永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早年丧母,与父亲董还如相依为命,以种田为生。董永每去田间劳作,则以小车推着父亲,放到树荫下,并备有水罐,为父解渴,过着父子相依为命的生活。帝中平年间,山东青州黄巾起义,渤海骚动,董永随父亲为避乱迁徙至汝南,后又流寓安陆。董永的父亲病亡,无力埋葬,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董永扶

亡父灵柩回乡,葬于城北。在返回偿债途中,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9、刻木事亲——丁兰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人,寓居湖北宜城。丁兰年幼父去世,母因此忧伤成疾,不久病亡。丁兰父母俱亡,伶仃孤苦,幸赖族人抚养,才逐渐长大成人。

丁兰成人后,念父母恩深无以为报,终日思亲,一刻难忘,便请来木工,刻父母之像奉之案间,虔诚供奉,饮食必荐,出入必面,事死如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丁兰的妻子遵循丈夫的叮咛和教诲,在祭祀父母时倒还恭谨,事久了,便当成儿戏一般。听人说:凡属草木之灵,享受人间香火既久,则精气俱全,以针刺之,当能有血。丁兰的妻子于是带着好奇心,趁丁兰外出,竟用针刺父母的木像。不料,木像被刺处竟流出血来,与生人无异。一时惊惧不已,不敢复刺。丁兰外出归来,到像前禀告,木像见了丁兰,忽然眼中流泪不止,面呈痛苦之状。丁兰大骇,乃问其妻,其妻不肯实言,丁兰再三盘问,方知事情真相,丁兰十分愤怒,痛责其妻,并把其妻逐出门去。

10、行佣供母——江革

江革,字休映,东汉时齐国临淄人。江革小时候就很聪明,早早就表现出写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岁时就会写文章。--

少年丧父的江革,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在逃难中,经常遇到盗贼,这些盗贼不但想要劝他,还想让他当盗贼。面临这种情形,江革救灾盗贼面前苦苦哀求,希望盗贼能念他老母没有人赡养,放他一马。盗贼看到孝子如此诚心诚意哀求,所以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杀他,甚至有的还告诉他如何行走,以免再遇到盗贼。有的盗贼被他感动,思念自己的母亲,便纷纷解散了,可见做盗贼也不是人的本性,都是因为社会动荡,环境所迫,才轮为盗贼。- -

后来,江革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从这些孝子中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孝无分贵贱,上自天子下至贩夫走卒,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

人在一生当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天一天的减短。尤其在现代社会里,读完书大部分人就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其实我们能跟父母相聚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我们是不是更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日子,好好的孝敬他们呢?那些经年不回家过年的朋友,是不是也应该从此文中得到一些启示呢?

第三篇:『中国之最』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商业街排行榜

『中国之最』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商业街排行榜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商业街,也是最适合国庆长假购物的十大商业街:

1、香港铜锣湾

集巴黎的奢华,米兰的典雅,伦敦的经典和纽约的简约风格于一身,这便是赫赫有名的香港铜锣湾了。前身是电车厂的时代广场,现在是香港十大景点之一的铜锣湾,有着琳琅满目的美,尽显都市之魅力:在利园的名店坊,有小巧精致的街道,有小雕塑喷泉和座椅,咖啡店精致的户外座位让欧陆情调洋溢;从时代广场、崇光百货一带让人炫目的玻璃墙、钢铁和快速的脚步进入渣甸街,一路极现代与极市井的景观相交汇,铜锣湾的风情万种让人眼花缭乱。

铜锣湾名牌密度之高,让空气里都充斥着名牌的资本芳香。在时代广场连卡佛和崇光百货里,众多顶级名牌都在这里设有分店,有些品牌甚至在两处都有专卖店。当然,更重要的是,最贵的东西和最便宜的东西都可以在这块弹丸之地找到。

2、上海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最早的一条商业街,原称花园弄,19世纪初期,就有四大著名环球百货商店:“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如今已成为上海最大的百货、服装、食品商店),是富人聚集区,各行各业的商人择此风水宝地开设了数以百计的大店、名店。上世纪20年代以后南京路便是“十里洋场”,灯红酒绿,成为上海最繁荣的商业街。

南京路东起外滩,穿越26条马路,横贯上海市区中心,西至静安寺,与延安西路交汇,全长5.5千米。现在的南京东路,1865年改为南京路,南京西路从前称静安寺路。解放前的南京路既是帝国主义耀武扬威的“十里洋场”,又是一条富有革命传统的马路。解放后的南京路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上的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上海华联、上海新世界商城为中国零售商业企业的领头羊。

3、北京王府井

与周边拥堵的交通状况相比,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总共3华里长的王府井大街可谓一个悠闲而热闹的真空地带。数百家著名的国内商号与海外品牌汇集在这条“寸土寸金”的商业街上,与京城古朴的文化氛围及炫目的商业气息相映成趣。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王府井商业街的特点就是铺子老、名号大、街道宽、气派足。

和几乎任何一条商业街一样,王府井也是外地游客必到之处,所以无论哪一天都有很多人,周末甚至还有人挤人盛况。但北京本地人并非不去王府井,聚集了最多北京人的地方,可能就是工艺美术大厦的

六、七层了,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人气一直很旺。

4、台北西门町

谈起西门町,老一辈台北人总是连声赞美,电影街曾引起时代风骚,如今每逢星期假日,这里依然磨肩擦踵、人潮络绎不绝。每个认识的台湾人都会说“不到西门町是永远不知道台北的热闹”。西门町是个日本名字,因为西门町紧挨着象征日本殖民统治的总督府,所以便优先得到开发。百货公司、电影院、剧场、游乐场相继问世的同时,也带旺了酒楼茶馆,成为日本人下班后寻欢消遣的去处。

台北年轻人最爱西门町,是因为它见证着台北的过去、现在、未来,台北城百年历史的缩影尽在这里。“麦当劳”、“万年大楼”、“来来百货”、“国宾戏院”,一直是年轻人到西门町台北流行时尚的前沿,精品专卖店琳琅满目,成为年轻人逛街购物的大本营,在西门町闲逛一圈,就能看到台湾最新的流行趋势。

5、广州北京路

一边是古老西关,一边是新锐天河,横在中间的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因为汇集着深厚的传统气息与浮华的时尚元素而魅力无比。北京路名堂颇大。若干年前,从北京路路底挖掘出了千年古道。由于珠江水退,路基抬升,今天的北京路铺设在历代路基之上,使路面越来越高,掩埋了古道青青。偶然在玻璃下,看到供人瞻仰的古代修筑的路面,再看看前方密匝匝的人流,谁都会感觉北京路真有千年的长盛不衰。

北京路常给人喧嚣之感觉。如鲫人流、沿街店铺店员的叫卖声、流行乐曲的轰鸣、喷泉射水声、穿着溜冰鞋的促销员、五光十色的橱窗服饰、章鱼丸子的巨大价格牌,让人顿生眩晕之感。偏偏这里有密集的超大型百货店、齐备的世界品牌,在广州想买件价格划算款式新颖的衣服,北京路是一个必到处。沿北京路一路南下,茶肆酒楼、洋服店众多,不起眼的老字号一字儿懒洋洋地排开。人们提着可乐和烤鸡翅,不经意,就路过了广州最负盛名的致美斋酱料店、广州第一家西餐店太平馆、曾经最新潮的一新美发厅,以及广州最早的一批百货店。

6、成都春熙路

历经82年岁月洗礼,这条取“熙来攘往,如登春台”美意的商业街,今天已经成为成都的时尚公告牌,是成都的流行文化站,全国的街头潮流和品牌在这里跳动着同一脉搏。它照亮成都的夜与昼,并点燃了整个城市的浮华,成为成都的时尚之心。

自从1998年被命名为中国首批“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后,春熙路便开始一改原有的老旧形象而焕然一新了。亨得利钟表、精益眼镜、成都工美商场等百年老店与太平洋百货、王府井和伊藤洋华堂等百货新贵交相晖映,繁荣着春熙路的商业形象。随着时代广场、利都二期、第一商业城、西武百货明年闪亮登场以及超大型商场台湾群光百货在后年开业,春熙路的商气将变得更加旺盛。

7、重庆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

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不仅是长江上游的黄金商贸区,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商业步行街区之一。解放碑的现代化气息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座大城市,重庆的夏天极长,从5月至10月,一年大半的日子,解放碑那些现代主义的高楼都在阳光下浮动光色。

解放碑既时尚亦有层次。转个街角,你又可以在路边小店找到麻辣抄手﹑麻辣烫等传统小吃;到了夜晚,在解放碑不夜城的迪厅,总有倾城之色在迷离灯光下扭动健康的身姿,让你不禁随之起舞,感觉山城的热度。

8、武汉汉江路

武汉江汉路有“楚天第一街”美誉,在武汉近百年的发展史上,商业地位至尊。在作家池莉笔下,江汉路步行街扮演着武汉最繁华之地的角色——在平凡生活里,市井小民在热闹的大街熙来攘往。

江汉路始名于20世纪30年代,曾有“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的诗句来形容它,是内地的一个“小香港”。经过几十年时光雕琢,江汉路成为汉口最繁华的区域之一,近30个行业的店铺星罗棋布,单是老字号就有90多家。漫步江汉路,浓郁的芝麻香源自“蔡林记”,清醇的糯米香飘出璇宫“贵宾厅”,喝一口“小桃园”煨出的排骨藕汤,使你入口就是千湖之省的良好口感。

9、哈尔滨中央大街

80多年前,这里聚集着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日本的棉布、爪哇的砂糖,仿似一个国际博览会。今天,步行街继承了原有的历史名街,华梅西餐厅、马迭尔冷饮厅、星巴克咖啡屋处于16世纪文艺复兴式、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18世纪的折衰主义建筑、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建筑之间,有一种积淀着旧时光的奢华派头。

在紫铜色的门扉河留着岁月淤斑的石头墙壁间,当你累了,可以坐在路边的长椅上歇息,可以来一瓶冰镇啤酒,在带欧洲味道的时光中,迎接这里夜晚的流光溢彩。作家肖复兴曾说,作为一个在黑龙江生活过,比较了解她的历史和文化的异乡人,走在中央大街上,曾经无数次地畅想——这应该是一条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大街。

10、南京新街口

新街口,商厦林立,人流如织,一派熙攘。在中国十大著名商业街中,排名仅次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但其商场密集程度,却高居十大商业街之首。这块弹丸之地不足1平方公里,却聚集了中央商场、万达广场、南京新百、东方商场和德基广场等近30家大型百货商场。支撑起这些商场的,其中一大部分就是到南京旅游的巨大人流,在这一大片密集的百货商业街上逛着,游客们购物时也不觉有处在陌生城市的不适感。

第四篇:古代著名对联故事

1

古代著名对联故事 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

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

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

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

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

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

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你。”张合宪出的上联是: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笑嘻嘻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子,可难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2

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全符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只好让他进私塾念书了。

切瓜分客

明代年轻文学家蒋焘,小的时候,才思敏捷,对答如流,蜚声乡里。

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

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

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赞好。

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他们围坐在客厅吟诗、联对,忽然乌云密布,接著,括起大风,一会儿,就下起大雨,雨点“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户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见窗户纸上的雨点印儿,触景生情,出一上联求对: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这会儿,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窗户上有雨点,西边窗户上也有雨点。从文字上讲,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这样,联意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这样,下联就不大好对。要求后半句说的事,与前半句说的事,互有关联,还得拼成前半句的第

一、三两个字,可真够难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难以应对,客厅一时沉默。

这时,仆人送上瓜来,蒋焘的父亲,连忙切瓜分片,请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亲切瓜,客人们吃瓜的蒋焘,即景生情,高声说:“我来对下联”。接着吟道: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一语既出,满座惊叹。蒋焘对下联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说的是当时吃瓜的事。后半句“横七刀”、“竖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关系。同时“七”、“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着,合起来是第三个字“分”。真是妙语双关,兴趣盎然。客人们皆赞叹不已。

小于谦答对显文才

于谦,(一三九八——一四五七)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水乐进土,著名的民族英雄(1)。他幼年时就勤奋好学,志向高远。读书过目即诵,对句出口皆成。有一次,于谦的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上学,一天,被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了。兰古春针对他的模样,就戏弄他说:

牛头喜得生牛角; 于谦立即应对:

狗嘴何曾出象牙。

兰古春自讨没趣,匆匆而去。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今后不能再替我梳双髻了。过了数日,兰古春恰巧又路过学堂,看到于谦的头发梳成三岔,于是再次戏道:

三角如架鼓;

于谦随声就应:

一秃似擂槌。

3

兰古春赞其才思敏捷,对于谦的老师说:“这孩子长大后,必定是国家的楝梁。”

有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 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

今朝同上凤凰台; 于谦马上应对:

他年独占麒麟阁。

大人们听了,对这一抱负甚大的对句惊喜不已,他的叔父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

扫墓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座牌坊,上面写著三个字:

癸辛街

于谦的叔父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前面两个字属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要对个地名对,恐怕不容易。”不料,小于谦用(三国演义)中,所写到的陕西地名,对道:

子午台

他的叔父和族人们,听了更加惊讶欣喜,因为这一地名,前两字正好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中的两个字,与(癸辛街)恰成一佳对。

过了两年,于谦成了县学生员。当时,有一巡按,到他家乡的一座寺院游玩。随从官员中,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道: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一时无人对出。于谦刚好也在场,他随口应道:

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

众人无不拍手称妙。

注:(1)明正统十四(一四四九)年秋,瓦刺(蒙古一部落)入侵,英宗被俘。当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并亲自督战,击败瓦刺军,使当时局势转危为安,故称其为民族英雄。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明代学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九五)字仲深,琼山(今广东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接着念道:

细雨肩头滴; 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竹地,对道:

青云足下生。

老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

显贵的儿子不服气,放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哭诉。显贵听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一见面,就气急败坏地喝道:

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视一笑,从容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显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有出息,无话可说,只好放他回去。

邱浚长大后,果真大有出息。他于景泰年间中进士,授编修,成化年间为国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他天性好学,反对“文尚险怪”,熟悉国

4

家典故。他认为真德秀编写的《大学衍义》中,治国平天下的条目不够完备,于是博采群书(1),加以补充,称为《大学衍义补》。晚年右目失明,乃坚持阅读,披览不辍。

注:(1)夏德秀(二七八--三三五)南宋大臣,学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庆元进士。其哲学观点继承二程、朱熹之说,主张:“收放心,养德性”。著有《西山文集》、《大学衍义》等。

杨溥巧对免父役

杨溥(一三七九--一四四六),字弘济,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建文进士,授编修(1)。为明代有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和杨士奇、杨荣、历事四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合称内阁(三杨)。

杨溥幼年家贫,父亲年老多病。在这样的家境下,他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年纪虽小,文才却不凡。

有一次,县官派人捉他的父亲去服劳役,当时,他的父亲有病在身,杨溥到县衙里,再三恳求,请求免除劳役,县官看他是个小孩子,就刁难说:“我出个对子,如你对上了,我可以释放你的父亲。”

接着,出了上联:

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 这个上联,构思奇妙,县官利用“图”字的结构,折字起意,乃是说:“在我统治的范围内,百姓就必须服从我的管辖。”小杨溥听了,得知这个县官喜欢人奉承,稍思片刻,就投其所好,对了下联: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杨溥这个下联,也是运用“析字法”,拆开“伞”字,既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又恭维了县官,而且对仗工整,表达适切,因此,县官不得不点头称赞,终于赦免了他父亲的劳役。

注:( 编修:(1)官名。明清之翰林院编修,以一甲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充任,无定员,亦无实际职务。负责修国史、实录、会要等。

许将童年妙对

许将(一O四五--一一一一年)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宋仁宗喜佑八年(一O六三年)中首名状元。他小时候聪明灵悟,勤奋好学才气横溢,是闻名遐迩的“小神童”。

许将九岁那年夏天,跟随族亲游览白岩山后,返回途中,因食干粮,口渴难当,于是向正在菜园围篱笆的老伯讨茶喝。篱笆老人,早就知道,站在面前的这个小孩,是当地有名的“小神童”,并没有马上给茶,却提出条件对他说:“小哥,要喝茶当然可以,但要请你对对,我有一个藏在心里多年,对不出来的上联,你把下联对出来,我才给茶。”

小许将虽然口渴得很,但却懂得尊重长者,就很有礼貌谦逊地说:“请老伯赐教,让小童见识见识。”

这位老伯,就以自己围篱笆的事,念出上联:

一篱二纬三桩囿菜园,园种春夏秋冬菜; 与许将交游的族亲中,不乏文人雅土,他们听了上联,一时应对无句,帮不了小许将的忙,干着急,担心他对不上。才思敏捷的小许将,眨眨眼,拍拍小脑袋瓜,不慌不忙地对了下联:

百架千层万卷叠书馆,馆藏古今中外书。

许将话刚说完,众人拍手称妙。围篱笆的老伯听了,也暗暗佩服。“对得不错,但不知他是偶然而得,还是实有其才。”心想,再出一对试试。于是,老伯开口:“小哥,让我再赐教一对如何?”小许将喝不到茶,口更渴了。但还是耐著性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敬请老伯教

5

诲”。老伯就以他们今天游览胜地白岩山为题,侃侃念道:

白岩白雾白玫瑰,如观玉皿; 同游者听了上联,知道老伯用的是复字的修辞手法,绞尽脑汁,想助小许将一臂之力。然而,小许将可是心中有数,他回顾今日登山游览的情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又重现在眼前:莲花岩上的托红寺,红寺映朝霞;玳瑁峰上盛开的红杜鹃,他想到这里,立刻得了下联,就慢条斯里对道:

红寺红霞红杜鹃,若赏金屏。

老伯听了,高兴得翘起大拇指,连声称妙。即刻端出上等白岩茶,小许将接过茶,正想喝,那老伯边叫:“慢!”边在茶杯里,加上香喷喷的茉莉花。就在这时,老伯发现上弦月影,映入茶杯中,见景生情,又叫一声:“慢!再对一联。”随着念了出来:

茶饮客吞杯中月; 这上联,不但难住同游的文人雅士,而且也确实难住了小许将。这时,小许将手捧香气诱人的茗茶,不敢往嘴里送,他低头苦苦思索,难得佳句,只好抬头,向四处寻找答对的素材,当他发现水井畔,有一位大嫂在吊水,一时开窍!高兴地大叫:“有对了!”接着朗声念道:

水抽人吊井中星。

众人齐声叫好,听得老伯也高兴得连胡须都翘起来,再次高喊:“慢,小哥!”大家一怔,以为他又要出难题了。原来他爱才心喜,笑呵呵地,又往许将茶杯里,添上桂圆肉,然后说:“小神童名不虚传,来日一定中状元啊!”

许将中状元后,先后曾任编修,龙图阁侍判,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土、尚书左丞、右丞等职、知泰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扬州(今江苏省江都县)、郓州(今出东省平东鲧)等地。熙宁七年(一O二四年),契丹以二十万大兵逼代州(今山西省雁门县),朝廷命许将北上为使,与契丹谈判。许将阅读大量资料,广博闻记,做好充分准备。谈判中,舌战对方,随问随答,对答如流,弄得对方膛目结舌,终于谈判成功,免遭外患。 神童解缙的春联与对句

解缙(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间进士。解缙小聪颖,思敏捷,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他文章、诗词,样样精通,尤擅对句,远近称之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时候对句的故事。

(1)写春联

有一年除夕,十岁出头的解缙,即景生情,挥毫写了一副春联:

日望赣江千里帆;

夜观庐陵万盏灯。

这副春联,引来了四邻观看,众人称赞不已。解缙家的对面,是曹尚书的府第。这位尚书大人,久闻“神童”之名,但不大相信解缙的文才,见了这副春联,也不由得暗自赞许了。只是心里总有些怀疑,于是,决定想个主意,来考考解缙。曹尚书下令,在解家大门正对面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以挡住解家的“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的景色。

第二年除夕,解缙又在大门上,贴上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不由得为之惊叹。为了再次考考解缙,马上令人将竹子砍短。他再去看解家的春联时,只见联尾各加一个字,成了:

门对干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发了狠,令家人将竹子连根刨掉。这时,解缙又挥笔在联尾,再各添一个字,联文

6

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无可奈何,派人给解缙送去大红请帖,一定要当面见见这位“神童”的真本事。

(2)智斗曹尚书

解缙接到曹尚书的大红请帖,就随来人到曹尚书家。只见大门紧闭,侧门大开,便转身回走。曹尚书在门内冷笑道:

小子无才嫌地仄;

缙听了,漫不经心哼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只好打开大门迎进解缙。他望了望一身绿衣的解缙,便吟道:

水中蛤蟆穿绿衣;

解缙笑着,指了指身穿红袍的曹尚书,针锋相对答道:

锅里虾公着红袍。

曹尚书恼羞成怒骂道: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也毫不客气地,马上还以颜色:

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翰林出身的曹尚书,与一个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对对,竟然丝毫占不了上风,很不甘心,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认“神童”才华横溢,机智敏捷。曹尚书并不就此罢休,随即请来看客,他要当众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缙。

曹尚书呷了一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幅墨迹,脱口就说:

醉爱羲之迹;

解缙随口吟就:

狂吟“白也”(1)诗。

曹尚书马上又出一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解缙立即答对:

日照龙鳞万点金。

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巧对折服,情不自禁地击节,喝起采来。曹尚书见还未曾考倒解缙,十分著急,指着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答道: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解缙刚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但还不肯认输,就以教训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

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才说完,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得佯醉而退。

(3)一石三鸟

解缙的超群才智,使曹尚书不得不暗自叹服。一日,他又邀解缙进府,想试试,解缙近来的学业,是否长进。于是,你来我往地,又对了几联后,曹尚书一直未占上风。 于是,便使用最后绝招;利用“谐音”双关,企图“一石三鸟”压倒解缙。他出的上联是:

7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立即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技。

曹尚书笑道:“我这上联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解缙说:“我下联的意思,是 庙后头栽的花,长出了老枝。”

曹尚书又道:“我的上联另有别解。说是庭院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马上接着说:“我这下联也还有层意思,说的是庙后栽的花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故有:

庙后栽花长老支。

曹尚书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这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是庭前种竹子,教书先生询问别人,这是什麽原因,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询;

解缙拍手笑道:“曹大人,别急,我这下联也另有意思,是说庙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诉长老,长老说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一石三鸟”,仍然没有难倒聪明的解缙,不禁由衷地赞许他道:“真乃盖世奇才也!”曹尚书实在爱才心切,欣喜之余,就把爱女许配给解缙了。

注:“白也”,取自诗圣杜甫评李白的诗句“白也诗无敌。”此联平仄考究,“也”与“之”虚词相对,使联语妙趣横生。

解缙巧对朱元璋

明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年)春天,解缙从江西老家吉水,到京都南京参加会试。当时的科举制度规定:会试通过后,要再经一次复试,地点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试”,或称“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

解缙在会试中,所作的文章,气势磅礴,笔锋犀利,言词质朴,博得主考官刘三吾的好评,要点他为一甲状元。由于有人反对,理由是说他,对策言论过高。殿试就被点为第七名进士。解缙的大哥解纶、妹夫黄金华,同时高中三甲进土。

解家“一门三进士”,不仅轰动了江西吉水城,也轰动了京师。万岁爷朱元璋,得知这位江西矮子进土,不但文章作得好,尤善对对,便召进宫来,亲自出题面试。

朱元璋说;“皇宫中,有一大戏台,朕出上联,卿对下联。”解缙叩头道:“万岁,臣遵旨。”

朱元璋念道。

尧舜净,汤武生,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脚色;

解缙接口便应对:

日月灯,云霞彩, 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场大戏。

“好!”朱元璋满心欢喜。并再出上联:

日在东,月在西,天生成“明”字;

解缙立即续成下联:

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

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连声赞赏。 明太祖题联

明太祖朱元璋(1),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小时候,没有机会念书。但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经自己刻苦学习,颇通文墨,会吟诗,作文,还特别喜欢题联。传说,朱元

8

璋无论行军打仗、饮酒下棋,微服出访,登堂进庙!都喜欢谈论对联。对大臣、文人、农民,甚至对儿童,更常常和他们对对。

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苏那年,行军中,就以“天口”二字,题了一上联:

天下口,天上口 志在吞吴;

谋臣刘基(2)一听,知道朱元璋将“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吞”“吴”两字。于是,他以“人王”二字,绝妙地对出下联,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一次,朱元璋与刘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阙上联,示意刘基应对。联文是:

天作棋盘星作于,日月争光;

刘基脱口答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又有一次,朱元璋到大臣陶安家,看见陶安以书作枕头,即景生 情,乃一上联: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陶安知其意,随即对道: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朱元璋一次便服出访,遇到一个农民在卖藕,立即出一上联:

一弯西子臂;

他以一根雪白的藕,比作美女西施的手臂,想考考农民是否能对。

那农民望他一眼,笑着答首:

七窍比干心。

农民以藕中多孔,来比喻商代忠臣比干的心。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命农民随行,大加赞赏。传说,以后还任命那农民,到朝廷做官。

注:(1)朱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微凤阳东)人。明朝开国皇帝,在位三十年。

(2)刘基(一一三二--一三七五)字伯温,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明初大臣、 文学家。明初诸大典制如乐礼、刑法、历史、科举等,他是裁定者之一。 苏东坡巧对两则

(1)智对黄庭坚

苏东坡和黄庭坚,二人都是北宋时的大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出苏东坡门下,是“ 苏门四学士” 之一。两人又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吟诗、填词、奕棋、联对。有一次,他们在一棵大松树下下围棋,突然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黄庭坚即景,出了上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苏东坡举目四望,看见远处小河畔,有一位老者,正坐在柳树下垂钓,便脱口对出下联: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长。

又有一次,两人外出游玩,傍晚时分,来到一条江边,正值晚霞辉映江心,金波荡漾。黄庭坚出句道:

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这里的“满江红”,有两层意思既是眼前景色,又是词牌名。毫无疑问,要求下联也应符合此一条件。苏东坡思忖片刻,便对出下联:

朔雪飞空,农夫齐奏普天乐。

苏东坡用“朔雪”对“晚霞”,均是景色;又用“普天乐”对“满江红” 都是词牌名,既工整又顺达,不禁使黄庭坚连声称妙。

(2)巧对药联

9

苏东坡被贬,赴海南上任,途经湘南,遇到一位姓柳的郎中。柳郎中久闻苏东坡才学渊博,精通医药,他决定亲自见识见识,于是,征得苏东坡的同意,与他对药联。

只听得柳郎中吟道:

仙鹤弹琵琶(枇杷)高奏神曲;

苏东坡想了一下,对出下联:

雷公敲木瓜大惊云母。

柳郎中又出了上联: 红孩子戴红花吃红豆;

苏东坡一听,立即对出:

白头翁摘白梅尝白果。

柳郎中再出上联:

何首乌身披穿山甲,骑地龙,挥大戢与木贼战百合;

苏东坡应声对出下联:

吴茱萸头戴金银花,坐河车,握三棱,比草寇(蔻)胜五倍。

柳郎中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称:“奇才,奇才!”

注:(1)苏东坡(一O三六——一一O一)名轼,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进土。他学识渊博,散文主张“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唐宋八大家”之一。

(2)黄庭坚(一O四五--一一O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文章讲究修辞,用字深刻,开创了(江西诗派)。

(3)下划线均为中药。

韩偓代客巧续对

有一年冬天,唐宋诗人韩偓身患重病,躺在福建南安的莲花峰下的石岩书屋里,昏迷不醒。

一天,一个自称道方客人,执意要来拜见,说是要替韩偓治病。书僮将客人带到韩偓床前。只见韩偓容颜枯槁,双目紧闭。来客瞧着这位晚唐大诗人,落得如此冷落凄凉的境地,不禁对官场排贤纳佞、钩心斗角的丑行愤愤不平,于是,掉下了同情的热泪。

来客在韩偓那骨瘦如柴的手上,搭了脉理,随后,解开行李,拿出银针,给韩偓针灸。一会儿,韩渥终于咳嗽一声,吐出一口浓痰,慢慢苏醒过来。

韩偓望着来客,激动地说“承蒙先生雪中送炭,治病救人,老身感激不尽!未知先生仙乡何处?”

客人站起来,笑盈盈地,用清润的声音答道:“学生乃益州人氏。”

原来,这位来客,是名四川妇女,出身医药世家。长大后,嫁给一位县令,县令为人刚直不阿,因此得罪了权贵。有一次,权贵摆宴庆筹,她的丈夫,因公事迟来一步,被权贵用一“上联”难倒,当众奚落一番!并捏造罪名,参他一本,革职回乡。她的丈夫悲愤交集,不幸病死途中。她在悲痛之余!为遂夫愿,乃女扮男装,背乡离并,四海行医,寻访高贤,以求答对。后来闻知韩偓隐居南安,于是不怕关山险阻,前来求见。

韩偓被来客的坚贞和刚毅所感动,便请她告知原对上联。来客念道: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原大夫;

韩偓略一思索,便胸有成竹地说:“此冯驯者,官居五原大夫。可用商朝的名相伊尹来对之。”接着,便念出了应对的下联:

伊一人,尹无人!伊尹三朝宰相。

“妙!韩公真是博古通今!名不虚传!”来客发出由衷的赞叹,拜谢而去。

注:(1) 韩偓(八四四--九二三年)字致尧,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10

人。龙纪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等职,因不阿附朱温,受排挤贬官。后携家入闽,依王审知而终。

李白巧对胡乡绅

尊称为“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七O一七六二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最著各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为后代,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的诗篇,他的对句,也独具风采。长江三峡一带,流传着他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对句。

唐开元十三年(七二五年)春,风华正茂的李白,为了实现他的凌云壮志,踏上了漫游天下的旅途。一天,他路过三峡重镇南浦(今万县),与当地诗友,吟诗、作赋、联对。当地,有个不学无术,却又喜欢附庸风雅的胡乡绅,十分嫉妒李白的文才,以祝寿为名,请李白及众诗友赴宴。

酒过三巡,胡乡绅虚情假意地,对李白说:”久闻先生才华横溢,老夫有一上联,只是苦无下联,今请先生玉成。说完,摇头晃脑地念道:

梁山栽大竹,无须淋水; 胡乡绅的上联,是由三峡一带三个县名组成,自以为绝妙,可以难倒李白。哪 知李白,当即也用三个县名,答道:

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

胡乡绅自知才气不如,怕再对出丑,连忙陪笑说.“请喝酒,请喝酒!”

老僧巧对宋之问

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越州(今浙江绍兴),顺路到杭州灵隐寺一游。

灵隐寺位于西湖北面灵隐山麓!是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三二六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岩洞石壁,景色幽静。宋之问见景生情,便吟了一句:

楼观沧海日; 但怎麽也想不出下联来。这时,旁坐念佛的老和尚,却信口对出:

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一听,大惊,正欲请教老僧法号,老僧已进禅房了。

宋之问夜间重游灵隐,只见寺内月光皎洁,松筠与泉石互映,树影婆娑,但觉秋气逼人!微有寒意,心有所触,又吟一句:

岭边树色含风冷; 谁知,任他如何苦苦思索,总是难得有合适的下联。宋之间眉须不展,在寺内踱来踱去。此番情景,又被一旁打坐的老僧看到了。老僧对宋之问说:“我替你再对下联如何?”接着吟道:

石上泉声带雨秋。

宋之问大喜,一把抓住老僧的手,请告法号,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原来这位老僧,就是隐居在这里,“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1)。

注:(1)骆宾王(?——约六八四年)唐朝文学家。婺州(今浙江义乌)人。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撰写檄文,武则天读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大加赞赏,并叹息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可见骆宾王文才不凡。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

纪昀幼年巧对

纪昀(1), 从小聪明颖悟,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人称“小才子”。下面是他幼年对句的故事。

(1)代兄续对联

11

有一天中午,纪昀拿着牛皮拧成的小鞭子,在院子里玩耍,他的父亲走来,要他到学堂,去叫哥哥回来吃午饭。纪昀带了小牛皮鞭子,一蹦一跳地,到了学堂,推门进去一看,只见哥哥正低着头、垂着手,站在先生的面前。他大叫一声:“哥哥,快回家吃午饭。”他的哥哥稍微抬了抬头,没说什么,就又低下头去。纪昀见哥哥不动,跑上去,想拉哥哥回家。先生说:“慢着,你哥哥正在挨罚呢!”纪昀睁大双眼问:“为什么?”先生说:“我出了个上联叫他对,他对不出来,所以挨罚。”纪昀眨眨眼说:“啊!原来是这着点事儿!”他眼珠一转,对先生说:“先生我替哥哥对上,行不?”

先生见纪昀只是个

四、五岁的毛孩子,笑了笑,顺口答应:“行,不过,对不上,可得连你也挨罚。”纪昀说:“好,你出上联吧!”

先生见他真的要对,就认真地想了想,说了上联:

苇眉织席席盖苇; 纪昀脑袋一歪,动了动手里的小牛皮鞭子,头一抬,朗声答道:

牛皮拧鞭鞭打牛。

先生听了,大吃一惊,连连点头,嘴里不断说:“好!好!好!”并挥手示意,叫他哥俩回家。

(2)粗毛野兽石先生

过了不久,纪昀也上学了。由于他聪明过人,学堂里的功课,对他来说,毫无压力,所以,有空便喂养家雀取乐。一天,他把家雀带到学堂去,在砖墙上挖个洞,家雀喂饱后,藏在洞内,并用砖头堵死,以防家雀飞走。谁料此事,被先生发现了。先生姓石,石先生便将家雀掏出来摔死,又放回洞内,照样堵住洞口,然后,在墙上戏写一上联:

细羽家禽碑后死; 纪昀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家崔死了,非常难过。忽然见墙上的联句,知道是石先生干的,于是忿而在墙上续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了下联,大为恼火,执着教鞭,责问纪昀,为什么辱骂先生。纪昀从容答道:“我是照先生的上联,对出下联的。您看,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应对„粗毛野兽石先生‟如果对不好,请先生指教。”

石先生听后,无可奈何,只得拂手而去。

注:(1)纪昀(一七二四——一八O五)字晓岚,河北献县人。清代著名的目录学家、文学家。乾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以其学识渊博,为乾隆帝所赏识。任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主持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纲》,至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年)书成。次年擢兵部侍郎,後升任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著有《纪文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

九节虾与五爪龙

明朝时,福建省晋江县陈家,出了个聪明的孩子,姓陈名紫峰。 陈紫峰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当地有“祭冬”的风俗,每年“祭冬”时节,陈紫峰看到有钱人家,买鱼买肉,大办酒席,而自己家里却什么也没有,心中不乐。九岁那年,“祭冬”又到了,小紫峰就大胆地坐在祭祖的筵席上。几个乡里的老人,见陈紫峰虽然衣衫单薄,但眉清目秀,活泼伶俐,便指着桌上一盘“九节虾”,开玩笑地对他说:“用这盘九节虾作对,对上了,你拿去吃,对偏了,就不能吃。”

小紫峰听了,机灵的大眼睛一转,便大大方方地,伸出一只手,抓起九节虾,就往嘴里送,众人见了,忙加阻止,并问:“还没对上,怎么就抓虾吃呢?”“怎麽没对上?”陈紫峰面朝这几位老人,伸出小巴掌摇了摇,理直气壮地回答:“五爪龙,不是对九节虾,吗?”

12

几位老人听后,连连点头,称赞他对得好。这时,外面传来“砰、砰、砰”的“祭冬”炮声,这几位老人,又出一上联:

枪装药,药装枪,射去浓烟散雾; 小紫峰听后,走到厅中央,转动着水灵灵的眼珠子,抓起八仙桌上的花瓶,摔个粉碎,随口答出下联:

瓶插花,花插瓶,打破落花流水。

众人听了,又惊又喜。陈紫峰呢?回到筵席上,继续用“五爪龙”吃那盘“九节虾 戴大宾答对如流

明代学者戴大宾,正德年间进士。从小聪明多智,勤奋刻苦,小小年纪就会对对。有一次,私塾老师指着椅子出句:

虎皮褥盖学士椅; 戴大宾应声对道:

兔毫笔写状元文。

老师听后,赞叹不已。

戴大宾的家乡,有一显贵擅於钻营,小大宾对他的行为,甚为鄙视。一天,这个显贵,来求见戴大宾的父亲。他为了讨好戴家,便故意出对子;让小大宾对,想藉此夸奖小大宾,以取得好感。显贵出对:“月圆”

大宾对道:“风扁”

显贵问:“风怎麽是扁的呢?”

大宾答:“见缝就钻;不扁怎麽行?”

显贵听了,很不是滋味,但并不就此罢休。

他又出:“凤呜”

大宾对道:“牛舞”

显贵诧异地问:“牛怎么会舞”?

戴大宾说:“自古道、百兽齐舞。,牛不也在百兽之中吗?”

说得显贵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有一次,戴大宾去参加童子试。一位秀才问他,将来想做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应道:“阁老”。秀才取笑他:

未老思阁老; 戴大宾立即反唇相讥:

无才称秀才。

秀才自讨没趣,怏怏离去。 张居正年小志大

明朝嘉靖初年,湖北巡抚顾璘,在视察江陵(今湖北江陵)时,听属下说,当地有一个七岁的幼童,聪明伶俐,十分可爱。于是派人把他找来,要试试他的才华,顾璘见到幼童,遂口占一上联:

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起;

幼童稍加思索,朗声对出下联:

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顾巡抚听后,连忙夸奖,并将自己挂在腰上的玉带,解下来相赠。这个幼童,便是被人称为“江陵神童”的张居正。

有一年夏天,新上任的湖广巡抚,带着大队人马,风尘仆仆地来到江陵,在岑河口附近的东司庙休息。庙里的住持,连忙叫小僧到庙后瓜园,摘了十多个大西瓜来招待客人。和尚种的西瓜,又沙又甜,巡抚和手下人吃了,只觉得清甜可口,舒服极了。巡抚一时高兴,便

13

顺口吟出一联:

东司和尚送西瓜,些小礼物;

他让前来迎接的江陵知县对下联。这江陵知县是个草包,根本对不上来,被巡抚训斥一顿,赶出庙门。知县狼狈不堪地,从庙中大殿上退下来,刚好碰到,在庙里玩耍的张居正。知县想:“这小子号称神童,不如问他一问。”知县叫住小居正,将刚才巡抚出的上联告诉他,并求他对出下联。小居正听后说:“这有何难?你就对”:

南极仙翁拜北斗,天大人情。

知县喜出望外,转身又上殿去,复述了小居正的下联。巡抚转怒为喜,但他不相信是知县自己对的,知县只好说出真相。巡抚把张居正找来一看,原来是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十分惊异。巡抚对属下说:“这孩子长大后定有出息。”

注:张居正(一五二五--一五八二),字叔大,号太岳,江陵人。嘉靖进士,授编修。明神宗时,当了宰相。他在任职期间,整饬吏治,加强边备,改军漕运,丈量土地,行“一条鞭法”,加强内阁和六部权责,裁省冗官等,朝政为之一新。 三贴春联

东晋王羲之(三O三--三七九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北)人。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书法家,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兼善隶、草、正、行各体,人们尊称他为“书圣”。称赞他写的字,是“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被视为珍品,至今,仍是我国书法艺术中,极宝贵的遗产。

传说,有一年!王羲之刚搬进新居,又喜逢新春佳节,他情兴大发,挥毫写了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王羲之叫儿子贴在大门口,不料,贴出不久,就被当地酷爱他手迹的书法爱好者偷偷揭去了。不得已,只好再写一副对联:

莺啼北里;

燕语南邻。

谁知才贴出不久, 又被人悄悄揭去了。临至除夕,急得王夫人只得催他再写一副。王羲之略一沉思,笑嘻嘻地,取过文房四宝,执笔又写了一副,叫儿子将对联拦腰剪断,先贴上半截: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半截对联贴出后,人们看了,认为不吉利,再没有人来揭去贴在自家门口了。大年初一,王羲之早早起床,亲自将对联的另半截,贴在下面。于是,全联就成为: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街坊邻里一看,无不拍手称妙。 华罗庚的妙联

一九五三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科学家考察团,出国考察,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先生担任团长。团员中,有华罗庚(1)、赵九章等科学家。途中闲暇无事,少不了谈古论今,天文地理闲侃。这时,华罗庚先生即景生情,出了一则上联求对:

三强韩、赵、魏;

华罗庚先生上联中的“三强”,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个强国,却又隐喻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上联不仅要求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个科学家的名字。在座的科学家,大费脑筋,思索良久,未有恰当的下联。华罗庚先生见状,不慌不忙地说出下联:

14

九章勾、股、弦。

他刚说完,满座科学家为之叫绝。《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在这本书里,首先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中,另一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先生的名字。

注:(1)华罗庚(一九O一--一九八五年)江苏金坛人。早年家贫失学。因酷爱数学而刻苦钻研。二十一岁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后,应聘到清华大学任教。曾多次出国访问、考察,讲学、研究,是我国享有盛誉的数学家。 夏默安联考毛润之

毛泽东(一八九三--一九七六年)原名毛润之。他是一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的楹联高手,生前留下许多佳联妙对。

一九一七年暑假,毛润之专程到长沙楚怡小学,邀请在那里任教的朋友萧子升

!一起徒步游学。到了安化县,他俩听说当地一个羊角塘的地区,有位名人夏默安,是清朝两湖书院的高材生,精通经史,著述甚多。当时,县里一些做官的,如劝学所所长等,曾专程拜访过他。因此,毛润之与萧子升也去拜访他。夏默安听说来访的,是两个年轻的游方学生,心存轻视,回避不见。毛润之“三顾茅庐”,当毛润之第三次上门拜访时,夏默安才决定先试试来访者的才学。

见面时,夏默安以“杨柳林内鸟叫”为题,出一上联: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别也,春去也; 听了上联,毛润之联想到这次游学,在调查中,看到的贫苦人家悲惨的生活,又追溯到历史上,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闻百姓饿殍,竟说为何不食肉糜;闻池中蛙呜,竟问为官为私的史料,脱口对了下联:

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这一对句,即景生情,借古喻今,不仅对仗工整,构思巧妙,而且寓庄于谐,深含哲理。夏默安想不到,年纪轻轻的游方学生!竟有如此才学,惭愧之余,甚为钦佩。于是,盛情接待毛润之,留他在自己家中住宿,两人彻夜长谈,成了忘年之交。 梁启超巧对张之洞

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梁启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年),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有一年,梁启超到广州投刺,拜见两广总督张之洞(1)当时,张之洞在清政府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兴办新式书院,开展洋务活动。梁启超锐意改良,想力挽清王朝颓势,对张之洞寄予极大的希望。张之洞见投刺,落款为“愚弟梁启超顿首”,大不高兴,于是出联斥难。联文是: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

这上联狂傲无礼,且拒人千里之外。梁启超气度不凡,坦然对了下联,请来人回送给张之洞。联文是: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对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文字高雅,气势慑人。张之洞一看,马上出衙迎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后来,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名气更大,傲气也更盛。一次,梁启超到江夏(2)拜访他。张之洞又出联求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上联既包含四水(指古代江、河、淮、济四水)中,长江排首位,又总括春夏秋冬四季,而夏是排第二。接着,提出了“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样难以回答的问题。

才思敏捷的梁启超,略加思索,巧妙地答出下联:

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

15

张之洞吟读再三,不禁叹息道:“此书生真乃天下奇才也!”

梁启超所对的下联非比寻常。他以自己的身份“儒人”拆开,本古代儒、佛、道三教中,以为儒首,在天、地、人三才中,则以人才居末位。梁启超以“何敢在先,何敢在后”巧对“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其含意深远,既挫了对方的傲气,又不失宾主之礼,难怪张才洞为之叹服不已。

注:(1)张之洞(一八三七--一九0九)清末大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同治进士。是后起的洋务首领。

(2)江夏即今湖北武昌。

宋庆龄联考孙中山

一九二八年四月,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婚后半年的一天傍晚,他俩到公园散步,谈论着讨伐袁世凯的事情(当时袁世凯复辟称帝)。宋庆龄兴致勃勃地说:“逸仙,我想起了一个讨袁对子的上联,你来续个下联好吗?”中山先生微微一笑说:“庆龄,你居然仿效苏小妹,三难新郎来了。好,请读出你的上联来。”

宋庆龄吟了上联:

或入园中逐出老袁还我国;

中山先生轻轻念着上联,深感妻子才思敏捷,出此佳联。他想:联中句子一语双关,园出“袁”,入或则为“国”字,而“或”的解释是:有人也。显然,庆龄对我“逐袁”是抱有殷切期望的,我岂能辜负她的一片苦心,因此,下联既要对得工整,更把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孙先生沉思片刻,下联便对了出来: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瞻前途。

下联妙语连珠,“道”字无首,添“余”即为“途”字,对仗工整,意思亦紧紧呼应上联。宋庆龄连声称好。

同年六月六日,妄图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声讨中,忧愤交加,终于一命呜呼了。

李调元巧对三则

(1)巧续对

“蜀中才子”李调元,乾隆年间中进士后,任广东学政。

李调元到任之日,轿过闹市时,胡成义也乘轿而过。李调元的随从人员,不明究竟,喝令通名。胡成义在轿内,朗声报道:

“春芍药,夏芙蓉,秋菊冬梅,吾乃探花郎,三江胡成义。”

李调元立刻明白了胡的用意,当胡转请他通名时,他在轿中随口应道:

“柬紫薇,西长庚,南箕北斗,我本谪仙子,四川李调元。” 胡成义一听,不胜惊讶和佩服,赶忙下轿相迎。并当即邀请李调元,到自己家中饮宴。这时,当地文人也应邀前来,一时文星荟萃。众诗友素慕李调元的才华,便纷纷出联请他续对。李调元才思敏捷,均一一应对。其中,有一上联是:

两舟同行,橹速不如帆快;

这上联,表面上是说摇橹的船,不如帆船快,实际上,却是话中有话,“鲁肃”跟“橹速”谐音,是三国时的文官。而“樊噜”跟帆快谐音,则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武将。言外之意即是:“文官不如武官”。

李调元稍思片刻,发现案上有一把笛子,带笑对道: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这下联,表面上,也是说笛子不如洞箫。而实际上,是说:“狄青”(笛清的谐音)怎比“萧

16

何”(箫和的谐音)。言外之意,是武官(因狄青是宋朝的武官)怎比文官(萧何是汉朝的文官。)众人听了,赞叹不已,皆尽称绝。

(2)意对

李调元上任不多久,当地的文人墨客,邀他郊游。他们到了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这里悬崖峭壁,风景幽静,谁料小路突然中断,只有溪水,仍从路旁崖下潺潺流着,崖上刻有“半边山”三个字。崖下路旁,立一石碑,碑上刻字一行: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同行者解释说:“这是宋朝苏东坡学土、黄山谷和佛印三人同游此地时,佛印为老苏东坡,出了这上联,苏东坡对不上,只好请黄山谷将此上联刻碑于此,以示自抑,兼求下联。”那人说完后,笑对李调元道:“学士大人才思敏捷;能否代贵同乡苏学士。一洗此羞?”李调一兀一听就明白,那人欲借此事来侮辱他。于是,不慌不忙笑着说:

“这下联,苏学士早已对好了,何须再对?”众人惶惑不解,他接着说.“其实,苏学士请黄山谷写字刻碑于此,正是为了联对,这叫„意对‟,很明显,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众人听后,觉得无可非议,只好连声赞叹。李调元却说.“这样的意对,在四川,虽孩童亦解,诸公何足挂齿?”说得有些人羞愧交加。内有一秀才,很不服气,投问而说.“学政大人刚才说,四川孩童也会意对,实不相瞒,我游学蜀中时,曾当面试过两人,请其联对,不料均若木鸡,无一以对。”李调元笑着问:“一试何人?”答:“一童孩。”问:“足下所出何对?”答:

远观重重宝塔,六角四面八方;

李调元又问:“童孩有何表示?”答“他伸手摇摇,表示不解,笑着跑了。”李调元说:“他伸手摇摇,就是联对了,所对应是:

近看平平玉手,五指两短三长。

秀才愕然。李调元又问:“二试又为何人?”答:“一农夫。”问:“足下所出何对?”答:

塔里点灯,层层孔明诸阁(葛)亮;又问:“农夫有何表示?”答:“他自顾自在池中采藕,一字未答。”李调元说:“农夫已经对了,可惜足下未领会过来,他对的是:

“池中采藕,节节太白理(李)长根(庚)”。那秀才听后,深施一礼,道一声:“名不虚传”。就退到角落去了。那些真心仰慕李调元才华的人,拍手叫好,至于那些谑意戏谑者,则是汗颜羞色,无地容身。

(3) 即景巧对

有一年冬天,李调元从新疆冒雪回京。途中,在一家酒店歇脚时,发现店中墙上,悬挂一副对联,只见上联写着:

黄狗过霜桥,点点梅花落地;

再看下联,却空无一字。李调元迷惑不解。店主告诉他,几个月前,有一书生早起,来店饮酒,见店外桥上,有一黄狗行走,随口吟出了上联。但他费尽心机,再也吟不出下联来,故书写后,挂在这里,期待后人,有朝一日,对出下联。当店主得知,眼前这位,就是名噪一时的“蜀中才子”李调元时,便说:“相公,何不一展胸中之才!”李调元想,这并非难事,欣然答应。可是,当他再把上联仔细品味后,才感到此联不凡,字字千金。他思虑再三,难成佳对,不免心焦。这时,突然有几只乌鸦,落在门前雪地上,跳跃觅食,他心中顿时开朗,赶紧要来笔墨,在空白下联处一挥而就。只见他写的是:

乌鸦跳雪地,片片竹叶朝天。

于是,下联与上联,配合得天衣无缝。博得酒店众人齐声喝彩。 半月依旧照乾坤

清乾隆年间,江西萍乡人刘凤诰进京应试,考中了第三名进士。按照当时的科举制度,

17

皇帝在放榜前,要亲自会见新科进土,并进并殿试,然后才以御笔,点出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刘凤诘相貌平常,小时候贪玩,伤了一只眼睛。殿试时,乾隆皇帝看到他的相貌,心里有点不愉快,本想取消他的探花资格,但又怕被议论“以貌取人”。于是,特出一联,试试他的真才实学。乾隆皇帝的上联是:

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诰听了,知是针对自己的相貌出联的,立即对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皇帝听了,又惊又喜,因为下联的意境深远,说明刘凤诰不但有文才,而且更有抱负。一时兴来,又以四方星辰为题,再出上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刘凤诰马上对出: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乾隆皇帝心花怒放,喜上眉梢,欣然命笔,点他为探花。

“老残游记”里,曾写到老残在游山东济南大明湖时,十分赏识的一副对联:

三面荷花四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你知道,这副对联的作者是谁吗?原来就是他——江西萍乡才子,独眼探花郎刘凤诰。这副对联,只用了四个数字,以及“荷花”、“柳”、“山色”、“湖”寥寥数字,便把济南的特点,大明湖的秀丽,展现在人们面前,真是出神入化,鬼斧神工,足以证明刘凤诰确实文才不凡。

郑板桥巧对得田黄石

郑板桥(一六九三--—七六五年)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在诗、书、画三方面,皆有成就,号称“三绝”,为时人推重争求。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少年时代,是在老家兴化度过的。当时,兴化县内,有一个姓米的读书人,篆刻技艺十分高明,人称米先生。一次,米先生得了一块由黄石。田黄是雕刻图章最珍贵的材料,俗说:“田黄比金子还贵”,素有“石帝”之称。米先生得田黄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索求的人络绎不绝。

这天,米先生家中,来客格外多,郑板桥也前去看热闹。只见大家争着用高价,欲买取由黄,有几个富家子弟,为得田黄,差点动起拳头来。米先生急得满头大汗。心想,田黄只有一块,想买的人这样多,不论卖给那一个,都将引起争执,如何是好呢?正在左右为难之际,眼前火盆里炭火一闪,使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客客气气地,对来客们说:“承蒙诸位错爱,举索这块田黄,只是石头一块!不能人人如愿。为免除争执,我出一上联,先对上者,便是这块田黄的新主人了。”接着,米先生以“火盆”为题,出了上联:

炭黑火红灰似雪;

联一出来,满屋哑然。那些富商、书生面面相觑,没有一个敢开口的。站在一旁的郑板桥,也被难住了。他怏怏地回到家里。当时,他的继母郝氏和乳母黄妈妈,正在磨麦。只见她们先把黄灿灿的麦粒,一次一次地丢进磨眼,磨好后,将磨下来的面粉,用筛子筛一遍。筛子下,撒着雪白的粉,筛子上,留着红色的麸。

“有了!”郑板桥激动地,几乎跳了起来。他一溜烟;跑回米先生家,当众对出了下联:

麦黄麸赤面如霜。

真是一呜惊人,满屋子的人,都啧啧赞叹起来。米先生当即取出田黄,用纯熟的刀法,刻上“郑燮”二字,送给郑板桥。 徐文长巧对杭州知府

18

徐文长名渭(一五二--一五九三年),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土、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屡应乡试不第。工诗文、书画,其草书和水墨画,别具一格,为明代书画所宗。民间流传着许多他的轶闻趣事。

有一次,徐文长在杭州西湖吟诗作画,杭州知府听说后,找到徐文长,表示要和他对对。这一天,知府带徐文长走到苏堤上,指着保椒塔,出了上联.

保椒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徐文长听了,并不回答,只是指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之后,又两手平摊,向上一举。

知府见徐文长这样,不觉心中暗喜,又带他到钱塘江边,指着六和塔,再出上联:

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谁知徐文长听了,还是不回答,只是向知府扬扬手。这下子,知府更得意忘形了,他说:“久闻先生才高八斗,为何今日山间竹笋,腹中空空?”

徐文长站在一旁,不慌不忙地说:“知府大人,徐某早已对好下联,大人为何不解?”

“你何时对了下联?”知府以为徐文长在愚弄他,不禁勃然大怒。

徐文长仍旧不紧不慢地说.“大人暂且息怒,请你细想我刚才的手势,难道不是两副双塔的下联吗?”知府仔细一想,不禁哑口无言。原来,徐文长对第一联时,指锦带桥,拱拱手,然后两手平推,向上一举,就是所对下联:

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里九州。

徐文长对第二联时,扬扬手,其下联是:

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

第五篇:全国著名寺庙对联大全

上联:你眉头着什么焦,但能安分守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 下联:我肚皮有这般大,总不愁穿虑吃,只讲了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四川成都宝光寺) 上联:花即是禅,鸟即是禅,山耶云耶亦即是禅,钟磬声中随你自寻禅意去; 下联:男可成佛,女可成佛,老者少者都可成佛,松杉影里何人不抱佛心来。 (——甘肃兰州五泉山浚源寺) 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广东南华寺天王殿) 上联:乾坤容我静; 下联:名利任人忙。 (——普陀普济寺) 上联:净地何须扫; 下联:空门不用关。 (——福州涌泉寺) 上联:清华真佛地; 下联:庄严古洞天。

(——安徽九华山华严洞) 上联:退一步天高地阔; 下联:让三分心平气和。 (——河南登封法王寺) 上联:剪一片白云补衲;

下联:邀半轮明月看经。

(——甘肃兰州白塔寺联)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济南千佛寺) 上联:庙内无僧风扫地; 下联:寺中少灯月照明。

(——安徽凤阳龙兴寺) 上联:千古英雄浪淘尽; 下联:天下名山僧占多。

(——镇江金山寺) 上联:问观音为何倒坐? 下联:恨众生不肯回头。

(——日照天后祠联,祠中观音面北,人称倒坐观音) 上联:人世大难开口笑; 下联:肚皮终不合时宜。

(——陈宝琛撰大同华严寺观音阁) 上联:大护法不见僧过; 下联:善知识能调物情。

(——鄞县天童寺) 上联:自在自观观自在,

下联:如来如见见如来。

(——普陀寺) 上联:问一声汝今何处去? 下联:望三思何日君再来! (——佛光山头山门) 上联: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下联: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天镇慈云寺) 上联: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 下联: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

(——河北承德水月庵) 上联:龙井茂青松,群沾法雨; 下联:泉岩生翠竹,普荫慈云。

(——台湾台中龙泉岩) 上联:一苇渡江,达源溯六祖; 下联: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河南少林寺面壁洞) 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 上联: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下联: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潮州开元寺观音阁联弥勒殿)

上联:圣教名言,独乐何如同乐; 下联:佛家宗旨,杀生不如放生。

(——苏州戒幢寺) 上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下联: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普陀普济寺) 上联:紫气东来,海上犹传天乐近

下联:云霞西涌,人间长见法轮新

(——台湾台中紫云岩) 上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 下联:行些善事,天知地晓鉴鬼神。

(——登封法王寺) 上联:粥去饭来,莫把光阴遮面目; 下联:钟鸣板响,常将生死挂心头。

(——福州林阳寺) 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台湾台中慈善寺观音阁) 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枣庄龙泉寺) 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口就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芜湖广济寺) 上联: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下联: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

(——张掖大佛寺山门联) 上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凤阳龙兴寺、台中宝觉寺) 上联:佛度众生,万类有情成正觉; 下联:光周法界,一超直入见如来。

(——佛光山寺不二门外) 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何用这样庄严。

(——张大千题绍兴戒珠寺) 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张掖大佛寺大殿联) 上联:有意烧香礼佛,何须远游胜地; 下联:真心皈依释门,此地便是名山。

(——山东龙口南山禅寺)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 上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下联: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杭州韬光寺) 上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下联: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四川新都宝光寺) 上联:十方来,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 下联:万人施,万人舍,万人同结万人缘。

(——浙江七塔报恩禅寺) 上联:门称不二,二不二俱是自家真面目; 下联:山为灵山,山非山无非我人清净身。

(——佛光山寺不二门内) 上联:山中鸟语花香,活泼天机,好参妙谛; 下联:湖上风清月白,真空景象,即是如来。

(——杭州上天竺寺) 上联:四八愿,普被群机,决定万修万人去; 下联:廿五有,同生正信,合当一念一如来。

(——开封开宝寺) 上联:现自在身,愿众生共渡慈航,早超苦海; 下联:救将来劫,望我佛宏施法雨,力挽狂澜。

(——厦门南普陀寺)

上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已了如来真实义; 下联: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是为波罗蜜多心。

(——开封开宝寺) 上联:法幢现慈云,观秋月春花,尽是三空妙谛; 下联:智灯悬宝座,听晨钟暮鼓,无非一点禅机。

(——杭州下天竺寺之法镜寺) 上联:如来说般若波罗蜜,经典所在,则为是塔; 下联:众生发无上菩提心,善法增益,乃报佛恩。

(——浙江七塔报恩禅寺) 上联: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下联: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镇江定慧寺) 上联: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 下联: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赵城广胜寺) 上联:我门中缔结福缘,岂惟在一柱清香几声佛号; 下联:你心里能全善果,自然的秋生桂实春茁兰芽。

(——杭州中天竺法真寺) 上联:世路崎岖,看迷人捷足登山,争利悬崖无退路; 下联:佛天悲悯,愿众生回头是岸,早离苦海渡慈航。

(——杭州上天竺寺之法喜寺) 上联: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下联: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

(——应县净土寺) 上联:尔来礼拜乎?须摩着心头,干过多少罪行,向此处鞠躬叩首; 下联:谁是讲经者?必破出情面,说些警赫话语,好叫人入耳悚神。

(——宁夏同心清真大寺) 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四川乐山凌云寺) 上联:你眉头着什么焦,但能安分守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 下联:我肚皮有这般大,总不愁穿虑吃,只讲了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四川成都宝光寺) 上联:花即是禅,鸟即是禅,山耶云耶亦即是禅,钟磬声中随你自寻禅意去; 下联:男可成佛,女可成佛,老者少者都可成佛,松杉影里何人不抱佛心来。

(——甘肃兰州五泉山浚源寺) 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志愿者心得体会600字下一篇:一年级作文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