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偶像作文素材

2022-08-03

第一篇:文化偶像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偶像

作文素材:偶像 经典素材

篮球明星姚明 (新时代的偶像) 雅典奥运会开幕前,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兼秘书长肖天第一次把姚明和偶像联系起来。他说:“国内外许多青少年都很喜爱姚明,有的还把他当作偶像。可以说,他代表了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 姚明的长相算不上英俊,他不笑的时候看上去有点木,他的一只耳朵还有点残疾,有时候姚明说话带些孩子气,他对不喜欢的人也许会有点不客气。但是,姚明高大、善良、正直、幽默、有勇气、有血性、能挣钱,球技超一流,敢于捍卫自己的权益,并恰如其分地把国家荣誉、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制造一个偶像,一个可以触摸、亲近和超越的偶像,这些成分已经足够。 姚明的身上,既承载着东方人的美德,也散发着西方文化所崇尚的个性张扬。姚明这个时代偶像,是中西方文化在21世纪碰撞和融合的产物。 姚明这个名字,正在通过篮球和NBA传遍世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像姚明一样成功,希望像姚明一样获得社会的承认。 姚明是不凡的,但他又是我们身边的凡人。姚明这种时代偶像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对于需要寻找崇拜者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如果还没有找到崇拜者,那就崇拜姚明吧。

另类明星——孔庆祥 (反偶像的偶像) 2004年的一个另类明星——孔庆祥,一个长着龅牙、唱歌跑调、舞姿拙劣的21岁青年。他是几乎在一夜之间声名鹊起的反偶像的代表。 2004年的某天晚上,孔庆祥参加了美国一个娱乐选秀节目,他以不太标准的英语和僵硬笨拙的舞姿,表情紧张地演唱了一首瑞奇•马丁的歌曲,没有唱到一半,台下已一片哄笑,一名黑人评委用纸遮住了脸,以便躲过镜头无所顾忌地大笑,另一位评委干脆打断了孔庆祥的表演。 狂笑的观众们正等着孔庆祥羞容满面地退场时,孔庆祥却平静地说:“我已经尽力了,所以完全没有遗憾……要知道,我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就是这两句冷静的回答让他成为了美国人眼中最流行最热门的明星之一。一时间,媒体蜂拥而至,唱片公司也纷纷找上门给他录专辑。 电视机前的美国平民,在庆幸节目播出那天没错过这个可笑的噱头之余,他们又从孔庆祥身上,发现了一种在自己心底一直被深深隐藏甚至倒塌的自信,那个在舞台上出丑的孔庆祥,似乎又是他们在生活中奔走劳碌而常常碰壁的投影。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明星梦,而大多数默默无闻的美国人,拉不下颜面到舞台上验证自己的梦想,于是把鲜花和掌声给了孔庆祥。孔庆祥成了他们的实践者。

陆毅的偶像 (偶像也崇拜偶像) 陆毅的健康形象,使他成为 “华人世界第一位中国制造全方位偶像”。对于此,陆毅是这样理解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他们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公司要把我塑造成为全方位的优质偶像,主要是因为内地偶像起步比较晚,还没有一个健康的领军人物出现。”打着“偶像”的旗号,陆毅对偶像的理解相当正面。“我的银幕形象比较好,生活中在为人处世方面、心态方面也比较健康,所以比较适合。”做“领军人物”的野心“昭然若揭”。 而陆毅的偶像是谁呢?“小学的时候偶像是雷锋,到马路上去擦交通亭啊打扫卫生啊我总是非常积极,”说到这些仿佛让陆毅觉得事过境迁,笑着直呼,“我们那一代人小时候思想都比较纯正。到了开始演戏,我的偶像就换成了周星驰。虽然我和他戏路不同,但是他自己创作表演风格,成为国际知名的电影人,这种模式让我觉得非常了不起。而在歌唱方面,我喜欢林志炫和Sting,觉得他们的音乐旋律感很好。”

周润发进入教科书 (偶像的榜样力量)

形象健康的周润发在演艺界努力30年,获奖无数,近年更扬名好莱坞,为港人争光。发哥的奋斗经历和成功,令他成为首位被列入中学教科书的演艺界人士,希望令同学懂得善用时光,把握学习机会。 从一个南丫岛土生土长的逃学男童,摇身一变成为今日国际知名的影星,周润发传奇的一生和成功的艰辛历程,首度被中学教科书列入中国语文的自习篇章。让中学一年级的学生修习中国语文的同时,可以从周润发40岁从头学英语的奋斗经过中,学会善用时光,把握学习机会。 过去从未试过用香港艺人作为中学教科书的教材,而启思出版社所出版的中一级中国语文第二册课本,“讲读篇章”选了岳飞之少年时代作教材,“导读篇章”则选了平民总统孙中山和华裔太空人张福林作教材,至于“自习篇章”就选了大器晚成周润发,约花了十二页篇幅描写其奋斗经过。 对于中学教科书以其经历作教材一事,周润发接受采访时说:“真没想到自己的经历可以成为教材,所以我知道之后真是好开心,希望从我的经历中,可以令年轻人明白一个人成功要付出很多努力,重要的是做事不要怕辛苦和挫败,则成功必然在望。”

谁是中国的“文化偶像” (网民心中的偶像) 2003年,新浪网联合《南方都市报》等15家媒体在网上举办了一个“评选中国十大文化偶像”的活动。这一活动的灵感显然来自国外。在这之前,美国的《男人》、《传记》等媒体已经联合评出美国人心目中的十大文化偶像,并称这些人的“行为和思想曾经那么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历史的进程”,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代表了美国的精神。 在这次候选人的名单上,除了我们熟悉的鲁迅、老舍等文化名家外,体育明星姚明、邓亚萍,演艺名人李小龙、张国荣、王菲、周星驰等也名列其中。 对这次评选,网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投票最终结果是:鲁迅、金庸、钱钟书、巴金、老舍、钱学森、张国荣、雷锋、梅兰芳、王菲。文豪鲁迅和歌星分列十大文化偶像首尾,歌星张国荣高居第六,这个现象耐人寻味。 其实没有什么必要大惊小怪,鲁迅代表了时代的深度,其魅力来自思想。王菲代表了时代的速度,其魅力来自时尚,不管是思想还是时尚,都具备了在人们记忆中留下深深印迹的力量。

克林顿也追星 (偶像的感召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少年时受到政治明星肯迪尼的“感召”,而立志像肯尼迪那样去当美国总统。 克林顿出身贫寒,是从美国偏远小州阿肯色州走向白宫的。小时候的克林顿原想将来当一名医生、记者或做一个音乐家。然而1963年的夏天,一次机会,让他目睹了当时国际政坛明星——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风采,并为之倾倒。当总统肯尼迪握住这位阿肯色州小男孩双手的时候,他并不知自己的明星风采影响了克林顿的一生,美国总统成了克林顿人生的目标。那年克林顿才17岁。从华盛顿回到故乡阿肯色州,见到他母亲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他和总统握手的照片让母亲看。他母亲说:“我看懂了他的表情,他的心思,我知道他日后要干什么。” 是的,17岁的克林顿心中出现了他自己的明星——肯尼迪,这颗星领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自己生存的目标:他要成为这颗星,他要成为美国总统!于是,克林顿拒绝了路易斯安那州提供的音乐学院奖学金(尽管他有出色的音乐才能)。他千里迢迢来到华盛顿特区乔治城大学。20年后,他终于走入了白宫,成为他少年时代就梦寐以求的那颗星——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或许,当克林顿明星一样在荧屏、报纸、杂志飞扬风光的时候,又一颗种子落在了某一个少年人的心田。

时代与偶像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偶像) 20世纪60年代 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 标志偶像:雷锋、保尔•柯察金、王进喜…… 20世纪60年代正是共和国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年轻的新中国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决定了这将是一个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号召的偶像年代。 20世纪70年代 精神解放后的饥渴选择 标志偶像:陈景润、邓丽君…… 70年代的末期却是一个孕育着变化的时期,一些新的气象悄悄出现。 20世纪80年代 从单一走向多元 标志偶像:张海迪、中国女排、朦胧诗人、港台明星…… 这是一个春回大地的年代,仿佛一夜之间,万物复苏,蓬勃生长。偶像也一样,这个时期的偶像如同雨后春笋,从社会的各行各业冒出来,令人应接不暇。 20世纪90年代 流行时代的文化符号 标志偶像:罗大佑、崔健、王朔、周星驰、王菲……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多元化。这一时期每个偶像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往往是“各领风骚两三年”,变换非常迅速。 21世纪初,青年们的偶像则是比尔•盖茨等网络高手和众多年轻的歌星、影星等明星。 偶像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化,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中国第一位摇滚歌星 (偶像是时代的产物) 1986年,崔健写出第一首摇滚说唱歌曲“不是我不明白”。在北京举行的为纪念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当他穿一件颇像大清帝国时期的长褂子,身背一把破吉他,两裤脚一高一低地蹦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时,台下观众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当音乐起处,崔健唱出了“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时,台下变得静悄悄。十分钟后,歌曲结束时,在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中,中国第一位摇滚歌星诞生了。从此,崔健开始了他的摇滚新长征。在演唱会以后的两年中,崔健不断深化摇滚音乐的创作 ,举办了多场个人专场演唱会,发行了多张个人专辑。在这个过程中,崔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确立了他在中国摇滚音乐中奠基人的地位。 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给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带来了生气,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社会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经过二十多年的隔绝,这种突然的西方世界大范围的曝光对中国青年造成无法估量的“文化冲击”。许多年轻人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感到茫然和沮丧,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昨天还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理想今天被现实击得粉碎。他们失去了过去的理想却又找不到新的理想。崔健的音乐和歌曲唱出了在极速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的彷徨,对真实和人性解放的渴望。

应用与创新

当中国女排又一次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当赵蕊蕊灿烂的微笑深深印在热爱她的球迷的脑海里时,一个新的偶像又诞生了。 北大的莘莘学子看到女排夺冠后是多么的激动,有一个女孩甚至满脸泪水,这种情景和22年前中国女排在日本第一次勇夺世界冠军是多么的相似。在我们所熟悉的郎平、张蓉芳等这些熟悉的面孔逐渐被她们的后来者所替代后,赵蕊蕊、冯坤、周苏红也将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现在是一个偶像丰收的时代,有时候一天就能产生一个甚至好几个偶像,在众多的偶像面前你都搞不清谁是你真正的偶像了,你都说不上你到底应该拿谁作为你长期的偶像。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杨利伟不值得我们崇拜吗?在世界花样滑冰大赛中勇夺男女双人滑冠军的申雪、赵宏博不值得我们崇拜吗?还有,在NBA赛场上为中国人甚至亚洲人挣足了脸面的姚明,难道不值得我们崇拜吗? 这是一个偶像丰收的时代,偶像的多元化给崇拜偶像的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使偶像不再让我们遥不可及。 你的偶像是谁?你有几个偶像?没有偶像的人是你吗?如果谁都不是你的偶像,那你就选择你自己,崇拜自己,让自我成为偶像也是种选择! 孩子“追星”,怎么办 最近,有学校以“我最崇拜的人”为题,在中学生中开展随机调查,结果出人意料,答案最多的不是父母,不是老师,也不是科学家,更不是英模,而是歌星影星。对“明星”偶像的崇拜,已成为青少年的时尚追求。少男少女们为“明星”偶像或喜或悲,甚至自杀、出走,许多父母大惑不解,不知道孩子“追星”到底是对还是错?如何引导孩子的“追星”心态? 孩子处于青春期,心理不成熟,阅历浅,感情容易冲动,甚至做出一些不冷静的事来。比如,有的男孩,看着自己心目中漂亮性感的女明星,容易产生性冲动、性憧憬;有的女孩过于迷恋某男星,如果有某男星结婚或偷情的消息,立刻觉得“自己受骗了”,闷闷不乐,精神沮丧;有的少女甚至发誓非某“星”不嫁。孩子“追星”如果追到了这种如醉如痴、神魂颠倒的地步,肯定会影响学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引起重视,加以正确引导。其实“明星”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许多“明星”的“外在美”都是包装出来的,媒介的吹捧也是一种广告行为。父母可以跟孩子讲明这些道理,说明听歌和看影=目,只是生活的一个小部分,更多的时间应该用于学习和工作,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而我拿到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作文,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自拟题目,800字。

第二篇:高三语文“偶像”话题作文思路、素材与

“文化偶像”话题作文写作导引与佳作示例

创意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浪网与国内17家媒体共同举办大型公众调查 “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根据新浪网友和多家报纸读者的热心投票,综合统计出十大文化偶像锵名。他们依次是鲁迅、金庸、钱钟书、巴金、老舍、钱学森、张国荣、雷锋、梅兰芳、王菲(以得票多少为序)。评选结果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看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呢?请以“文化偶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

“二十世纪十大文化偶像”评比列出了20世纪50位“代表了一种文化价值,一种文化趋向,或者是一种精神”的文化人物,通过50位文化人物的历史分布,我们也可以看出弥漫于当下社会中的文化危机。文化遗产中给我们留下了诸如鲁迅、蔡元培、顾准、王国维、老舍、陈寅恪、胡适等“文化偶像”候选人,而我们当下的社会提供的是哪些候选人呢?是周润发、周星驰、王菲、邓亚萍、姚明、李连杰、王家卫、张艺谋,是三毛、金庸、古龙„„这样的对比产生的是怎样的反差?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是多么的贫乏! 可以看出,今天社会所提供的“文化偶像”代表着一种经过组装、供人“消费”的生活方式。当下的社会,视文化为商品,并从其交换中获得一种势利的价值观泛滥,文化偶像不过是这种势利价值观的表现。而回首文化遗产留下的那些文化偶像,他们中哪一个人跟商业炒作有半点瓜葛? 今天的文化危机正表现在“文化偶像”的娱乐化、快餐化和消费化上,这种文化危机正是通过“文化偶像”这个载体暴露出来的。因此,这个命题能深入考查考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 思路

偶像崇拜折射出时代和大众文化的烙印 偶像崇拜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 偶像的言行举止会影响一代人或一个时期 崇拜偶像不能迷失自己 偶像能起到榜样的作用 成为偶像,需要具有人格魅力 青少年更容易成为偶像的崇拜者 成为偶像,也需付出努力和艰辛 偶像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写作提示】“文化偶像”并不等于:“偶像”。“文化偶像”就是指代表着先进文化思想的人。他们对社会的进步越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所

用心

爱心

专心 以在写作中要区别“文化偶像”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最后写我们如何对待这一文化现象。 【例文】

永远的的“鲁迅”

曾听人感叹道:香迅离我们远去了,而周迅向我们走近了!我心中便不禁有一种悲凉感。被誉为“民族魂”的人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渐渐被人们淡忘,遗留在历史的角落里;而凭一张俊俏的脸蛋、一副亮丽的嗓子的周迅却红遍大江南北,出现在千家万户的屏幕上。这,的确是一个悲哀!

或许,鲁迅这个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让人纪念的。在《野草集》中,鲁迅先生说过,要化作野草将这腐朽的一切烧光。然后,鲁迅居然走了,但大火烧尽腐朽的一切后,新的“野草‘又发芽生长起来了。他们继承了鲁迅的遗志,成了中国的“脊梁”。后来,在鲁迅逝世的十周年纪念日上,诗人臧克家写了一首《有的人》,说鲁迅先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时至今天,鲁迅仍然活在人民心中。

鲁迅先生是医生。他用笔作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将“毒疮”剜去,去掉一切腐乱恶毒的病菌,清沽社会,医治麻木愚昧。

鲁迅是青年的朋友。他关心进步青年,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为民族解放、独立不断奋斗。作家一凡在《一面》中就回忆了一次偶遇鲁迅先生的情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迅先生是战士。毛泽东评价鲁迅先生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横眉冷对千夫指”,便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他用笔作投枪,剌得敌人抱头鼠窜,无可遁逃。

总之,鲁迅是一座丰碑,一座被誉为“民族魂”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鲁迅先生愤世嫉俗、嫉恶如仇、忧国忧民的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流淌不息。其实,鲁迅离我们很近,很近,就在我们心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今,英雄早已作古,但是英魂常驻人间。一个鲁迅走了,千百个“鲁迅”又站了起来,继续惩恶扬善,书写民族英魂的华章,守卫民族魂的家园„„

【简评】这篇文章感情真挚,引述材料丰富,比较深刻地阐释了鲁迅作为“文化偶像”,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开篇以“鲁迅”、“周迅”对比,引出问题,结尾以“千百个‘鲁迅’又站了起来”作结,内容合理,思想深刻。 【佳作示例一】

生命的高度

“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真实反映了人们对文化先锋的敬仰与追求。他们身上有耀眼的光芒,或是对事业的执著,或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或是自强不息,或是体现助人为乐的精神。

文化偶像是每个人心中应有的信仰,不一定要执著,但却可以借此衡量生命的高度。

鲁迅以铿锵之笔,写下一篇篇文章,唤醒沉睡的灵魂,拯救沉睡的民族。远赴日本学医,背负的不是个人的屈辱,而是一个民族的不幸。面对着日本人写在脸上的讥讽与不屑,面对着中国人木然的神情冷漠的举动,岂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字可以道尽!鲁迅弃医从文,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以笔作为武器叩击国人的心扉。从苦涩的回忆中走出,从岁月的风尘中走出,从疮痍的旧梦中走出,走进一个崭新的时代。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充实了他的人生旅途,也将继续充实后人的心田。

有一个人,她的拼搏可昭日月,有大众见证;她的歌声曾久久地萦绕在每个人的心房耳畔;她的执著,她的坚韧,她的追求,一路上议论纷纷,而她还是选择了自己的路,勇敢地往前走。王菲,乐坛上一颗光芒夺目的明星,她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决不仅仅是因为包装与炒作,更是风雨兼程中开出的生命之花。

用心

爱心

专心 有一种文字,壮丽而激昂;有一种情感,慷慨而细腻,有一种境界,悲壮而美丽。武侠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种独特的魅力使无数人为之倾倒。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是许多人向往的境界,我们在武侠小说中,从单纯的欣赏与向往,到对人性的思考,侠义的参悟与感慨,是他,用不朽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正义、勇气、无私的真谛。金庸曾以1元之价,将《天龙八部》的专利卖给中央电视台,或许,正是武侠人物般的大气在金庸身上的体现。

偶像,不应局限于对其盲目的喜爱与追求,更应在其身上找出生命的价值。文化偶像,是民族精神的缩影,更是每个人心中应有的生命的高度。 【点评】

思维不能局限于一种模式,走出权威的认识也能开拓一片天地。本文就在老偶像与新偶像之间找到平衡,因为不论追求什么样的偶像,都要更注重其精神,通过理性分析,在其身上找出生命的价值。语言优美,富有激情,这也使文章具有了更多的感性色彩。 【佳作示例二】

找个真正的文化偶像

有人说,为自己找个偶像,才可以让自己朝着明确的目标走下去。因为我们自身达不到偶像的境界,才羡慕他们,迷恋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魅力。没错,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偶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为自己找个偶像,明确自己的目标所在。歌德说过:“只要不失目标地努力,终将有成。”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年轻人有几个不追星?歌星、球星一大堆的“明星”不断涌现出来,个性张扬的年轻人大部分抵挡不住明星们的诱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是因为明星们有美好的容貌,跟普通人“不一样”;就是因为明星有动人之处,跟普通人不一样”;就是因为明星们连流汗也很美丽,跟普通人“不一样”„„这些“不一样”在“粉丝们”眼里就是美。

崇拜过后,模仿接踵而来,难道这样的明星偶像就是我们的目标吗?看别人喜欢哪个明星就喜欢哪个,相信这不是我们的人生目标。盲目地喜欢当红明星,只是追求流行风尚罢了。

替自己找个真正的偶像,发扬民族传统。我们一生在奋斗,奋斗为了实现理想,说到底,有勇气有耐力去实现理想的人通常有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正如鲁迅、金庸、钱钟书、巴金等人,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理想,可谓付出了一生的时间。他们才是真正的偶像,是恒星。现代歌星球星等只是流星,我们何必一生为流星们去守候呢? 替自己确立个真正的偶像很重要,发扬民族精神是自古就有的。为了自己,也为了国家和民族,找个真正的偶像吧! 【点评】

作者以“为自己找个真正的偶像很重要”贯穿全文,体现了严谨的逻辑思维。首先确定年轻人需要偶像,因为这能帮助他们确定目标;进而探讨怎样确定真正的文化偶像,然后通过“恒星”和“流星”的对比,说明什么样的偶像对人生更有帮助。文章娓娓而谈,条分缕析,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

拓展训练

冯小刚的电影《集结号》的热映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在《集结号》中,我们看到的战士不再英勇无敌,也看不到那些符号化的革命英雄主义场面。因为在导演冯小刚看来,怕死是人的本性,没有人愿意打仗,英雄也“怕死”不会主动请战,牺牲时更不会高喊口号挨枪子儿。冯小刚认为:“每一次牺牲都非常宝贵。”但也有人认为,看这样的电影。是不能激发人真正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更不要谈什么“英雄情结”。

人们对英雄的认识存在巨大的个性差异,你是怎么看待英雄、认识英雄的?你认为我们是需要真实的英雄还是精神的英雄?请以“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专心

第三篇:作文素材 文化

文化

|网评:让“燃文化”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态度

一段时期以来,在拜金主义、娱乐至上等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冲击下,我们的文化中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文化趣味中,难免会沾染一些灰色、消极、沮丧、迷茫的文化流行样式和态度,诸如什么“葛优躺”“蓝瘦香菇”等。与此同时,“燃文化”也开始兴起。所谓燃文化,是指流行于年轻人中间的一种新兴的亚文化。它所呈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包含了主动进取、热情踊跃、乐观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义。我们希望能够用“燃文化”的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点燃年轻人生活的热情,每一个人都“燃”起来,并且相互“传燃”,进而以正能量星火燎原,触发和推进社会文化的进阶。

|学生佳作:《实质与厚度——文化所需》

莎士比亚说过:“世界上从不稀缺文学人才,真正缺少的,是新意与想法。”作为“燃文化”代表的《战狼2》可以在华语电影丛中杀出重围,走向世界,但以文学天才著称的郭敬明却连续创作出难以被认可的电影作品。一优一劣,本质源于文学作品的实质与厚度。

实质,即褪去华丽辞藻装饰的作品的本源思想和在传播中的真谛。厚度,即作为文化的实体其所承载的知识和艺术的成分。科技的创新与金钱的诱惑使新时代的艺术作品为谋利求财的载体。真正的好的作品,应有潮流的代表,更嵌含了有意的本质和丰满的厚度。

《捉妖记2》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夏至未至》有流量无质量„„顺应时代发展之潮流,拾起优秀文化之本质,积攒社会效应之厚度,再加之文饰,文学作品和其内置的文化色彩也必可以“燃起来”。

|名言事例

 精神的消亡远比肉体的摧毁更能驱使一个人走向死亡。

 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要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培根  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邱吉尔

(电影《红海行动》)今年春节档,火出史上最强的票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红海行动》凭借口碑实现“逆袭”,票房已经突破14亿元,更加证明了主旋律圈粉有“精”才有“戏”。

好题材是灵魂。作为同样爆红的军事题材影片,《战狼2》和《红海行动》虽角度不一样,但题材均选自“海外撤侨”这一惊心动魄的真实事件。他们都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敢于反映时代风采,这就成功了一半。爱国主义作为永恒的主旋律,不仅仅是要重温历史,更要反映真实的历史、记录当下的现实。当一个时代的风貌被搬上荧屏,与之同频共振的观众看到、感受到的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伟大。这样的好题材,对于观众而言最有吸引力。

好作品是保障。题材好固然成功了一半,但真正的好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无论是《战狼2》中对英雄主义的无畏演绎,还是《红海行动》中对中国军人风采的真切展示,在艺术表达上没有高下之分。对于观众而言,他们都是一样的精彩、一样的感人。二者在创作上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充分展现了电影人为追求高质量影片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正是这样的甘于寂寞和敢于拼搏,才让作品一鸣惊人,完成逆袭。

好观众是基石。一部优秀的影片如果无人问津,即便再优秀也是有遗憾的。《红海行动》虽然是在春节档上映,但并未影响观众的观景热度。相反,影片的高质量让更多观众自愿成为它的粉丝,口口相传、个个点赞,在春节这一全家欢的节日里,上演了一出“红海”逆袭的精品大戏。可以说,红海的成功正是因为有一批成熟理性且富有时代正义感的中国观众,观众的鉴赏力和审美水准的提高是催生好作品的重要因素。

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源于真正踏实的文化自信。《红海行动》当中所呈现的、也门撤侨行动中所发生的、电影和现实里所体现表达出来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细节,无不让我们为国家的强大、中国军人的优秀感到无比自豪。而文化自信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能真正通过优秀的文化作品,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第四篇:作文素材之文化思考

“施主,您是大悲还是超大悲?还是大瓷大悲?”“我能续悲么?”2012年9月22日,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杭州灵隐寺景区开店,引来吐槽声一片。

让星巴克成为“众矢之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简单了它是一杯咖啡,看复杂了它是一个文化符号。”作为“美国并不高级的饮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星巴克在故宫开店也曾被认定一种“文化侵略”,侵蚀了中国传统文化。然而,记者不禁想到故宫在赶走星巴克后,又炮制出的“故宫面条”。在30元一碗面条的利益驱动下,所谓驱逐星巴克的文化责任感和民族文化使命感,是否也只是自欺欺人?

如何在文化传统和商业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点,一直是中国许多名胜古迹面临的难题。反观一些其他国家的做法:在韩国的“故宫”景福宫,当地政府规定任何破坏传统文化气氛的饮食店都不能在宫殿区内申请开张,仅在门口设有饮料自动售卖机;而日本对古迹保护显得更为保守,如擅自引入现代设备和产业,文化古迹可能遭到“降级处理”,从公认的“国宝”“重要文化财”中除名。

名胜古迹的传统文化气息之所以被冲淡,应该反思的并不是多了一家星巴克或是其他洋品牌,而是过多的商业机构是否已超过服务游人的需要。毕竟,商业开发只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手段,如果做过了头,只会让名胜古迹染上更多铜臭气。

第五篇:高考作文文化元素素材

作文素材四:文化元素准备

文化元素法是一种极容易学且极具力量的写作方法,一旦你使用这种方法,你的作文将达到比较高的档次。先看下面这个例子:

无意中想起海子,那个传言中始终愤世嫉俗的人。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神话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在他的眼里,整个世界,远看是伊甸园中盛开的花朵,近观才见是那样的龌龊让他失望。大海留不住他,春天等不了他,诗歌的翅膀折断了,当山海关的铁轮隆隆而过,海子的灵魂伴随伸向远方的铁轨上了天堂。有人问,是什么伤害了他,伤害了这个有着无数“明天”构想的诗人,人们也许不明白,这个诗人本来只应该生长在神话中。文人与世俗的距离永远是矛盾的,只因这样,文人才把手中笔当作刀斧,砍向他有愿看到的一切。是距离造成了海子永远不可能笑脸走向喧闹的人群,海子的结局是悲剧还是幸福,也许好多人还没有看透。

一、人物文化元素

就连鲁迅经过了坟前的彷徨和铁屋子里的呐喊之后,也会在柔柔的灯光下,点上一支烟,轻轻地朝花夕拾,让自己早已干涸的心田,在童年水乡的润泽中,在金黄圆月下的西瓜地里,在百草园,在社戏台,静静地安睡。——节选自冯泽立《漫游的心》

这段文字充满鲁迅的气息和味道。这气息和味道从哪儿散发出来的呢?便是从一些暗示着鲁迅信息的词语中散发出来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坟”,这是鲁迅先生小说集或散文集或杂文集的名字。“铁屋子”、“水乡”、“金黄圆月下的西瓜地”、“百草园”、“社戏台”,分别是鲁迅先生《〈呐喊〉自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里的物象。正是这些物象的组合为读者构筑了一个鲁迅的世界。

文化元素从何而来?文化元素其实是文化的沉淀物。譬如有关“李白”的文化信息,我们在熟悉了李白的生平诗文后,便可概括提炼出以下文化元素:

骑驴高歌、遍访青山绿水、烟花三月下扬州、高力士脱靴磨墨、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这些文化元素点缀在语言之中,那么,我们的文章就能营造出一种文化意境。不妨读读下面这段文字: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1、李商隐

巴山的秋雨又悄悄来了。夜幕深,雨帘重。

苔痕青湿的石板上,商隐脚步匆匆。窄窄的油伞难避风雨,衣衫早已湿了大半,但他却浑然不觉,什么也顾不得,只有那磕磕撞撞的脚步声仿佛在细说着蜀道的艰难。

2、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1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3、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现在,我们再来品读一些文字。

读书是跨越时空的邂逅。在书中,你可以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你可以和李清照共赏绿肥红瘦、梅子时语,和她在荷花丛中争渡;你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桥上信步徜徉,共同采摘桥下河中的水草;你可以和海明威帮助老渔夫桑地亚哥抗拒鲨鱼的肆虐,感受“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伟大崇高的精神境界;你还可以和孔子、司马迁、曹雪芹、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成为知心朋友,你的腰板也会挺得特别地直。

爱琴海的烽烟弥漫在苍凉空寂的天幕上,我找到了阿喀琉斯,我想知道他为什么宁愿让帕里斯卑鄙阴险的箭射进他的脚后而至死也不肯从暗处给人致命一击。“帕里斯要的是海伦和我的生命,而我要的是一颗高贵纯洁的心灵,我无愧无悔。”他刚毅冷酷的脸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注定了要被铸成青铜塑像,英雄的名义千年不朽。

二、地域文化元素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节选自陈荣力《流浪的二胡》

这段文字分别用几个物象写出旷远的草原风情、苍凉的黄土文明以及柔媚的江南情调。

谁唱江南断肠句

是谁,踏飞三月的柳絮,将达达的马蹄送入春帷,化为美丽的错误?

是谁,在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红衰翠减的残照楼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是谁,荡开了西湖的涟漪,将不朽的传奇渐渐融入雾霭,却唱江南断肠句,将江南的小雨染成青泪?

于是,在东风三月跫音响起的时候,不再掀起春帷,只心头保留那一份永恒的祝福就好。

在苒苒物华休的秋日,不再拟把酒疏狂图一醉,只将游子的心牵在风筝的线上,那一头绕着永远的故乡就好。

在悠悠的歌唱响起时,不再去踏破江南的小巷,去访那亘古忧愁的歌者,只心头添一份惆怅,持一份祝福,何必知谁唱江南断肠句?(2008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 2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营造文化意境的方法,那就是在文章中巧妙组合能传达一种文化气息和味道的词语。如果给这种词语命名,可以称之为文化元素。说语言的丰厚沉重是因为语言能传达大量的文化信息,而文化信息最终是以文化元素为载体的。为此,只要我们掌握一定量的包孕着文化信息的词语,也就是文化元素,并能娴熟的将其和谐地组合在文章中,我们的文章也就会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定能受阅卷教师青睐的。

明白了文化元素的来源,我们再谈谈文化元素的组合。其实,从前面的例子中,你可能已经领悟了组合的策略。组合策略的本质不过是用词语造句罢了。当然,文化元素的组合应符合情理,倘若只求堆砌,反倒会弄巧成拙。

梦中敦煌

我是你沧桑岁月中一个忧郁的传说。

我是你野旷荒漠中一缕飘逝的云烟。

飞天的长袖旋舞着寂寞,乐伎的歌吹悲凉着阳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匹赢弱的瘦马,在西风古道里恸响着历史的蹄音。

风摇的枯藤,凄呜的昏鸦,如梦如幻残阳下。平沙万里,是何处断绝了人烟?蹒跚的旅途,何处是我的驿站?

西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北望祁连山,幽思衡阳雁。驼铃声声.那可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诺言?风烟滚滚,那可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幽怨?苍茫无语天际下,穿透岁月的脸上.热泪涟涟!

强汉盛唐的丝绸之路,那辉煌的郡邑大道,还剩得几处断壁残垣?桑田沧海,塞北江南,茫然中我曾望眼欲穿。渭城朝雨,花明柳暗,纵把琵琶反弹千万遍。可能唤来春风吹度玉门关?

千佛洞,呜沙山。莫高窟,月牙泉。我在梦想里捧着你流泪的脸。咏一首唐诗唱一句宋词,我在欲望里掀起你蒙满黄沙的经典。

胡笳十八拍,吹弯了黄河古道。羌管浊酒霜满地.雕就你石壁上的图案。

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也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息。我可以站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写的绿色的陶醉,也可以站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应答;我可以乘着刚朵拉去描绘东方威尼斯的图画,也可以静坐在荷花池边欣赏如舞女裙般洁白的荷花;我可以手执长矛独立朔漠,感受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在夕阳下看那“古道西风瘦马”……在文学里融入自然会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我的江南是一阕古雅的小令,小令里有荆钗布裙的女子素手采桑于绿水之阳,有皓腕玉镯的女子踏着水车采着菱角;我的江南是雨中的短歌,歌中有弄舟江渚的渔人,有早起涉水的樵子……

我的江南,梅雨纷纷扬扬。泛舟南塘,桨声和着雨声,点点惊飞了鸥鹭。

路旁的酒旗依旧古风扑面,酒肆里含笑的人儿依旧有着秋水盈盈的双眸。酒香盈巷,只道有故人在这里候我,故酒未饮而人已醉。微醺之中听得窗外雨打芭蕉,像古时女子拨弄的冰弦,有淙淙的音,有叮咚的韵,便认定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在同一场雨中,只是弄不清到底是南唐的那一场雨里,还是唐时的那场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到了今天。

在光阴的流转中,如水的月华凝为青铜之镜。我在江南一个女子悲秋的眼中瘦成薄薄的一枚黄花。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箫声里,玳玳花纷纷坠落如雪。婉约的词人躲进玲珑皎月的帘后。这时,我听到了第一枚秋雨打在残荷上的声音。

我的江南就这样的从雨季里走过。

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那绵延炳焕的文学著述,历史文物,建筑遗迹,自然景观,人文史实,等等,汇成了一座璀璨的文化宝库,这是值得引以自豪的的,广大考生能够在考场作文中撷取其文化精髓,使之为“我”所用。让我们的作文充满文化含金量,成为具有文化素养的力作。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龙应台语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龙应台谈文化: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素材点击:

文化美的内容层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各个历史时代所表现出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是每一个审美的个体所表达出的主观想象和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一定的社会现实状况、社会思潮、审美思潮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尽管这种状况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其表现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实质和表现都是大同小异,或者异曲同工的。下面选择一些文化类的素材故事,让我们各个从不的历史层面和各具个性的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文字的侧面来了解其具体内涵。请看: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林清玄《水中的蓝天》)

[点击]此话题可为“劳动美”“细致敬谨”“精神家园”“„前进‟与„后退‟”等。上述素材中,所表现的主旨,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那样:“„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实践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这样一联想,在生活中,古往今来许多为了前进而先后退人生实践不胜枚举。例如,学者、骚人的撰文“爬格子”不也是如此吗!

●端详这一枚贝壳,不由我想起台湾作家席慕容的《贝壳》里的话:“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 4 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是啊,人的生命诚然也是短暂的,渺小的,与时空无限的宇宙相比,个体的人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实为沧海一粟。然而,人活在世上,比起“贝壳里的生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或许定能“更长”“更多”一点,就是再短暂、再渺小,也要胜似贝壳里的生命啊!一个人的能力诚然有大小,但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总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尽可能做得更好些,不论是“伟大”还是“平凡”,都要尽可能创造出“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笔者《五彩贝》)

[点击]此素材可为“短暂与永恒”“劳动与创造”“平凡与伟大”、“卑微与高尚”等话题。秦牧说:“当你拾着贝壳,在那辽阔的海滩上留下转眼消灭的脚印时,我想每个人都会感到个人的渺小,但看着那由亿万的沙粒积成的沙滩和亿万的水滴汇成的海洋,你又会感到渺小和伟大原又是极其辨证地统一着的。没有无数的渺小,就没有伟大。离开了集体,伟大又一化而为渺小。”此话对生命的启发很大。由此,我们还应该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柯蓝曾经说过,“生活和时间,只是一只大得无形的空白的框子,只有你用劳动,才能使它充实。至于充实一些什么,这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空白的框子》) ●那天是潺潺的雨天,秋雨淅淅沥沥下过不停,驻足拙政园“留听阁”,心随雨动。近看,雨点从琉璃瓦楞上落下来,像一串串透明的珍珠,正好打在檐下的芭蕉叶上,一滴滴,一声声,珠圆玉润,悦耳清心;远看,池塘里的残荷静立雨中,任凭秋雨敲打,那嘣嘣的响声传入耳鼓,别有一番情趣。回首再看此景点的“题名”,原来撷自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于是,不觉脱口轻吟: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此素材可适用于“听”、“精神世界的雨”、“心灵感悟”、“自然与人文”等话题。由此,我们一定会想到古人关于听雨的人生体验:温庭筠在《更漏子》中所吟:“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那也是湿漉漉心情,意境与此神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贯云石《水仙子"夜雨》)诗人客游他乡,夜阑难寐,听秋雨敲打梧桐、芭蕉,油然生羁旅愁思,那一声声,一点点,点点滴滴好似敲打在游子的心头。又如“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无可《秋寄崇兄贾岛》)以雨声比落叶,大有见一叶而知秋的意境,表达了对亲友的怀远之思。再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声声慢》)此处更是以雨打梧桐,且通宵未歇来极力渲染愁思之深、相思之苦。词人想到国破、家亡、夫死,老来漂泊,孤独无依,人生的处境已让人烦恼,而今宵偏遇肃杀天气——一层秋雨一层凉,怎不让人愁肠百结?如果说女子柔情似水,望秋雨而愁思,那么,再看豪放词人如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避风雨,一任自然。诗人笔下的风雨,显然是“人化的自然”,诗人回忆自己一生的坎坷,几起几落,宠辱偕忘,含蓄地表现出不计荣枯得失,经得起挫折磨难的豁达心境。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季羡林《人间第一爱》)

[点击]此素材可适用于“爱(父爱、母爱)”、“回报”、“承传”等话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诵着这首深蕴着母爱的诗句怎么能够忘记母亲那绵绵无尽的一针一线,连结起了天下儿女一生的幸福与温暖。我们要在心灵的深处去尊重、理解母爱,让神圣的母爱在我 5 们精神世界里安营扎寨。仁者爱人,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兵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这是晚唐诗人张乔写的一首边塞诗。此诗与中唐盛行的边塞诗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去歌颂战争,抒发立功壮志,表现战争苦难和征戍生活的艰辛,揭露军中矛盾,批评黩武行动,也没有去抒发将士(包括诗人自身)思乡的情绪,而是描绘出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景象,反映出边疆人民团结和睦的理想生活图景。

[点击]此素材适合于“思乡”、“团结”、“和谐”、“理想”等话题。边疆人民团结和谐的主题,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由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我们应该再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究其艰难的历程,从昭君出塞、乌孙和亲、文姬归汉等史实来看,这些汉朝的和亲政策对维持北方的和平起到了很大作用,也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格拉底)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规谏。(培根)

[点击]此素材适合“交往与友谊”“外表与心灵”“忠言”“规劝”“信条”等话题。吴伯箫说:“在人人都知道有„我‟的时候,忘我的境界是不易体会的微妙的境界,也是最圣洁、最崇高,在市侩庸俗的生活里难以企及的境界。像那半夜的钟声,它波动着深远的令人起肃穆之感的音响;也像深谷的花朵,它散发着清越的素淡的幽香。”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忘我的境界又是受人尊重和爱戴的源泉。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卞毓方《张家界》) [点击]此素材适合“自然美”、“山的感悟”、“人与自然”等话题。张家界,这一自然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作者在文章开头自豪地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这句话通俗地说就是,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其实,在我国,不仅有张家界的山,还有九寨沟的水;有苏州园林,也有故宫博物院,等等。这些都是自然与人文的最好杰作。天人合一,从中略见一斑。

如何驾驭素材的指点:

2006年全国语文卷以及各地的(包括近年来的)语文卷,越来越多地重视“文化类”的写作,从2004年江苏的“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到2005年浙江省的“一枝一叶一世界”,以及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等,这些都说明了文化与历史、文化与人生是密切相关的主题,而文化与经济、文化与交流、合作,与世界接轨更是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因此,2007年的作文命题肯定少不了“文化类”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文化类的作文呢?下面主要说明两点。

扬长避短,写自己熟习的文化。例如,“北京的符号”,它是城市“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你可以写“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还可以写“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等。 “符号很多,考生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 但是,考生如果能纵观古今,将北京的古老符号和现代符号结合起来,那是最好不过,不仅显示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从整个文章感觉上来看,显得视野广阔,更加大气,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当然,要写自己所熟悉了解的事物,防止因一知半解而造成失误。

深思熟虑,挖掘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江苏考生《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写到:“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十二朝古都与六朝古都,一西一东,驻立在淮水两岸,长江默默,秦岭无言,无声地讲述逝者如斯的历史。西安,脚踏渭水,背靠秦岭。连绵不断的山峰给了五千多年的中国厚实的依靠。黄帝、汉武帝、武则天……一个个震烁古今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挤在秦岭脚下,更有那千古一帝始皇。黄色的土壤,玄色的山峰,那是一种来自土地最原始的坚实,一种亘古不变的沉静。…… 长江颔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当年,当中原的文明已繁荣之时,荆楚大地还未褪尽野蛮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灵动飘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座荒城吧!那时的我,仍只是日夜没心没肺地流淌,许是在孕育着惊天巨变的暗流吧!” 秦岭续道:“江弟!你我都曾有过不一般的性格,可后人为何要为我们的性格贴上标签呢?说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我只能是沉稳无言,江弟怕只能是美丽洒脱。” 长江回答道:“正因为世人的标签,使得南京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倒是缺乏你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看那繁华似云烟的六朝啊,想来着实心痛。” 秦岭说:“我也正有同感。现今的西部大开发确实需要那种不拘泥俗规、勇往直前的精神。” 长江欣然道:“那我和你,南京与西安,肩负着中国的历史与未来,应该携起手来,取长补短,让水不仅灵动,而且坚韧,让山不仅沉稳,而且性灵。”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大海,霎时春暖花开。”

“此文妙在扣合题意而又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诸多文化积淀,因此文章就显得充实而又灵动;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未来,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了泛泛而论的虚浮和正反统一的俗套。”(骆冬青语) 透过本文可以看出“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两地为纽带,以山与水的对话为契机,以诗词歌赋为文化背景,以灵动与沉稳为哲学内核,以历史与人文为情结,很好地演绎了中华民族具有“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与现实,以及未来的生活画卷。因此,培养自己热爱自己的故乡,挖掘其人文情怀,不仅是作文的真谛,而且也是做人的宗旨。

拓展资料:名言警句、人物碎片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2.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

(《李苦禅教子故事》)

3.“典故是一滴水,映射着大千世界,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处事为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一个个简短的典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集"中华成语典故》) 7

4.达"芬奇从被微风吹皱的涟漪碧波中找到了蒙娜丽莎谜一般的线条;邓肯说她的灵感可以从“云彩、海浪以及介于热情与山岚之间和恬静与微风之间的共振”中得到;“濡湿的贝多芬”(因经常冒雨散步,湿透衣裳而得此雅号)从“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和“树叶中小鸟的歌唱”中唤起了写作《田园交响曲》中“溪畔小景”的灵感;而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陈钢《钢琴家的脚》)

5. “作家的作品要能够相当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胸,只有作家所描写的一切——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等能历历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 (高尔基语)

6.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独具个性话书斋》)

7.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诗中“柳”与“留”;“丝”与“思”,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情人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分难舍的情状。(笔者《古诗中的柳》)

8.《齐书》上说:“手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览万里为遥。”小小一柄扇子,浓缩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传达出各地的风土人情,记录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它是我国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笔者《咫尺扇面话风情》)

寄语:轻轻地对你说——

高考作文十分重视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又来自文化积淀和个性思维。所以,平时注意收集整理有关“文化类”的写作素材,临到考试时,针对所写的话题进行整合、加工,挖掘出其中的精髓,以至成为写作题材,这是事半而功倍的举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为高考生加油的话下一篇:文化发展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