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感想

2023-06-28

第一篇:中国改革开放30年感想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感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间,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我们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了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推进了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了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确立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方略。

中国30年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目标,仍然要靠改革开放。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等方面问题仍然较多。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一定要贯穿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当前困难不少,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复杂,金融动荡加剧,经济明显减速;另一方面,国内农业基础还很薄弱,能源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金融领域存在不少隐患。但是,中国所遭遇的困难,是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我们需要在改革的性质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改革的方向上,坚持市场取向;在改革的目标模式上,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的方法上,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深化、渐进式推进;在改革的总体部署上,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

三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很多,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通过我们一代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祖国必将越发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也必将越来越美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第二篇:改革开放30年感想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还记得这首《春天的故事》吗?这首歌讲的就是邓小平爷爷实行的伟大的改革开放体制。想想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今,已经有三十周年了。3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一步步地走向世界强国,这也见证了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性。回想改革开放这30年,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作为一名“90后”,虽然我只见证了改革开放的18年,但我却看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在18年的岁月里,我记住了很多事,有些事的记忆是极深刻的,但感触最深的还是自己身边周围的变化——衣食住行。

先说衣吧,随着改革开放的来临,中国开始与世界接轨,我们的观念也逐渐改变,中国人开始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衣服的颜色由原来的单一的色彩变成了五颜六色、色彩斑斓;衣服的面料,由原来的粗衣粗布变成了的确良、尼龙等各式舒服又好看的面料;衣服的制作,由原来的自己或者裁缝裁剪,变成了如今品牌类服装;衣服的式样,也由原来的中山装、军服,变成了现在的个性化式样,露脐装、哈韩服等站到了流行前沿。现在的我们对父母那时候,那种一年难得添上一件新衣服,平时穿的都是别人剩下旧衣服的记忆已经越来越模

糊,现在的年轻人也不能理解自己父母那种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同龄的孩子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

70年代,那时候人们的经济条件不太好,国人以吃饱为第一要念,听父母说,那时候连过年也难得吃上一回肉,更不用说平时了;80、90年代,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人们喜欢下馆子,而且点的也都是大鱼大肉;21世纪初期,国人的健康观念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人们不再追求大鱼大肉了,不再追求吃的有多好,而是追求吃的是不是健康,是不是绿色。蔬菜要吃无污染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欢蹦乱跳的,连花生油都要专找非转基因的,讲究回归自然、健康。现如今的社会,人们不仅追求吃的健康,而且也追求吃饭的环境。原先那种吃不饱或者只求吃饱的日子真的是远去了。

说完了食,我再说说住。住房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现如今,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楼房一座比一座高。回想十几年前,我们家住的是平房,面积小而且年久失修,好多个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而如今虽说不是洋房、别墅,但是自家的小楼房装修的也还可以,冬暖夏凉,人人有一个自己的房间,住的还是很舒服的,比以前好多了。

最后,我再说说行。听妈妈说,那时候他们那儿根本没有什么柏油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让人们踩成了狭窄的马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路上到处是水潭,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整只脚就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拔出来,可鞋子却留在了泥潭里„„可现今,到处可见柏油马路,一条条宽敞的大道通到了人们的家门口,人们再也

不用走以前的那种泥泞的小道了。交通工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原来出去要靠步行,后来有了自行车,再后来人们坐上了汽车,火车,飞机,人们的出行速度变的越来越快。现在在大型的城市里,还出现了公交车、地铁、轻轨、磁悬浮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家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人们的出行真是变的越来越方便了。

2008年,我国举行了奥运会,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国,中国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奥运会的圆满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改革开放体制的伟大性和正确性。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辉煌的30年。三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如今,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更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努力把自己造就成祖国有用之材,将来用我们的双手建设伟大的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第三篇:原创改革开放30年感想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感想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09市场营销本科2班穆策

引言: 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成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中华民族走上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摘要:一九七八至二零零八是中华民族践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华民族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三十年的辉煌成就。

关键词: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经验教训

正文: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召开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封闭几十年的国门,作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春风就使得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

三十年时光荏苒,三十年沧海桑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之兴衰在这三十年紧紧相连,相互印证,让每一个浸润其中的人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三十年高歌猛进,三十年推陈出新,到处充满崛起和复兴的盼望。

三十年,我们的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经济战略转折,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也因此发生质的转变。三十年的求索与奋斗,使一个经济上贫穷落后的中国,迅速崛起世界的东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过程中,文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建成大中型项目互存多个,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建设起来,石油工业发展迅速。新建铁路八千多公里。尖端科技方面,

成功试验了第一个原子弹,神舟6号飞上天。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长,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如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里枢纽工程,大亚核电站和京九铁路。近年的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三十年以前,我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2006年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在教育、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大批有志青年到国外学习,他们中有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有用之才,通过相互学习,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人民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书卷,也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回眸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中华大地的巨大变化,还有需要我们不断传承的精神、认真借鉴的宝贵经验。今天的中国,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在迎来千载难逢的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严峻挑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使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让我们加入了WTO,为发展增加内、外推力。中国今日的强国之姿,有赖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华的腾飞,其动力也正是来自改革开放的不断变化。改革开放的脚步,不容停歇。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人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问题会出现,矛盾会发生,但是只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涉深水,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奔向更加光明、更加灿烂的未来。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社会和谐稳定,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建立了全面物质生产体系,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全面融入世界金融体系,经济增长更加稳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尽管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还是暴露出诸如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太大,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道德开始令人堪忧等问题。我们应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纠正问题,继续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这三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勇于实践,开拓进取,取得辉煌成就的三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得到了最大实惠的三十年。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大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中国人,从自己身边的日新月异变化中亲身见证了改革开放的点滴进程,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无限欢喜。

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终于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回眸过去,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国富民强;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祖国会更加强大,人民会更加安康!

第四篇:改革开放30年:中国广告30而立

来源: 时间:2008-10-7 9:10:00 作者: “中国广告起步相比国外起码晚70年。但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从一开始就把中国广告推到风口浪尖,没有也不可能给时间让中国广告平缓稳步发展。”

于是,人们看到中国广告还没断奶就要学步,正在学步就要飞跑。中国广告30年时间所走的路程堪比发达国家100年的历程。时代的脚步如飞,这个寄生依附产业一直被催促裹夹着往前走,走到一个眼花缭乱的新局面。

中国广告大门徐徐打开

裴思态广告公司董事喜勇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当整个中国经济从计划向市场全面转型之际,在一个低起点的基础上,中国广告以一种高速度融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之中。

《为广告正名》,新中国广告业恢复的第一声号角

其实,在上个世纪2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广告事业,已经在上海繁荣异常,鳞次栉比的户外广告牌和灿若繁星的招贴画成了当年十里洋场的标志,但10年文革,所有的广告都被定性为“资本主义的生意经”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直到 1979年。

1月14日,上海广告公司广告科38岁的丁允朋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为广告正名》的文章,称广告并非“摆噱头、吹牛皮,资本主义生意经”,公开为广告辩护。这被看成是新中国广告业恢复的第一声号角,迅即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

曾在国家工商局广告处工作过的贾玉斌回忆说,长期的计划经济让广告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那时候,工厂产品生产完,直接拉到商店的仓库,要做广告干啥?“但丁允朋的《为广告正名》宣告了中国市场营销时代的到来。”

“身为新中国第一家广告公司的上海广告公司,在文革期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画红色宣传画;而北京广告公司的前身北京市美术公司,在文革中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更换天安门城楼毛泽东画像。经过时任中宣部部长的胡耀邦以及其他领导的百般努力,商业广告终于回来了,”北京广告公司的一位老同志说:“上海广告公司和北京广告公司当年就获得了广告经营权。”

一篇1200多字的小小的文章会产生如此的影响,也出乎丁允朋的意料,谈到写作的背景,他回忆说:“国内电视在转播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时,中间休息时段的电视屏幕总是空白10分钟甚至15分钟,我认为这是巨大的浪费。为什么不用来做产品广告呢?”

第一则电视广告,比美国晚了整整38年

1月28日,在邓小平访美的那天15时05分,上海电视台宣布“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并播出了长为1分30 秒的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补酒”。这一天,距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差不多1个月。

上海市广告公司原总经理王庆元和上海电视台原广告科负责人汪志诚回忆了广告播出的台前幕后:“原来,上海广告公司负责人有个熟人想推销„参桂养容酒‟,而当时上海电视台经费来源完全依靠财政,日子十分艰难,1978年所得的日常经费比一部电影的摄制费还少。穷则思变,就有些人建议播放电视广告:这既能增加收入,把荧屏节目办得更好,符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还改变了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尴尬局面。于是,电视台于1月25日向上级部门申请播出广告,没想到报告第二天就批了下来。但是这条广告的播出也几经波折”,上海电视台广告科一位退休老同志回忆道:“广告在当时堪称精美,可就在广告播出前的半分钟,主管技术的一位负责人却以„要犯大错误‟为由,阻止了技术人员。汪志诚则以领导已批准为据,极力坚持,广告终于按计划播出了。”

这比1941年美国播出的世界第一则电视广告,晚了整整38年。在国外,电视业与商业电视广告几乎是同步发展的。1920年,美国率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次年,美国的电视广告就开始了,而直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才开始试播。

广告恢复之初,最兴奋的莫过于外国广告商

1979年3月15日下午6点,“瑞士雷达表”这条外企商业广告在“出卖主权”的非议声中,通过上海广告公司的代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了。“由于时间和操作上的诸多原因,这条广告甚至是用英文解说,配以中文字幕。但它却成为中国最早的外企商业广告之一 。”上海某广告公司的一位经理告诉《小康》记者。

瑞士雷达表中国区副总裁郑世爵回忆道:“当时中国还没有完全开放,但我们意识到了中国市场的广阔。我们应用了争做市场第一人的„第一品牌‟理论,在没有竞争者的情况下,可以用较少的资源和时间建立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同一天,《文汇报》也发出了雷达表的广告。在3天内,到上海黄浦区商场询问雷达表的竟超过了700人。

3月20日,《工人日报》刊登了日本东芝的广告,27日刊登了精工表的广告。

7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条广告的启示》:“我们国家这么大,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包括人民生活的需要,五花八门,如果单是依靠行政手段去安排组织,不免挂一漏万;利用市场经济,作一些补充调剂,只会有好处。大有好处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国内广告界和外国广告商均把这理解为《人民日报》的表态,从此,电视广告和纸媒广告遍及全国各大城市,户外广告牌在北京长安街和上海南京路上林立了,中国广告的大门终于被完全打开。

日本《读卖新闻》的记者密切关注着中国变化:“僵化的中国,现在大大解放了”。 在模仿中成长

从1982年起,随着黑白电视机的普及,中国影视广告进入到为期10年左右带有明显模仿特质的发展期。广告人迫切要解决的是“怎样做广告”的问题,老办法“拿来主义”,先模仿再说!而且,国际广告理论和广告公司的进入,也使模仿变为可能。

先成立一个“学会”研究研究

“„×××厂长×××经理携全体职工向×××致以亲切的问侯!‟,这是大陆早期广告的普遍模式,很多人把大陆电视广告分为原始期、发展期、初成期等3个阶段,”昌荣传播机构策略研究总监赵一鹤说:“大陆电视广告是在大棒中开始 ,在模仿中发展,在兼融中初成的。”

自1979年首个广告播出,到1982年前后,中国电视广告处于稚嫩的原始期。以“信息告白+产品图像”为广告的主要模式,总体上十分粗糙。

那时的广告不仅受到严格管制,还面临“姓社姓资”的政治困扰。日本精工表当时在北京站立了第一块标牌广告,写着:“欢迎您到北京来”。谁知,一位归国华侨给全国人大写信,很尖锐的问:“我还在中国的土地上吗?他精工表凭什么欢迎我到北京?

“文革没过去几年,大家脑子里还是阶级斗争的那根弦。”贾玉斌回忆道。1980年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广告管理工作会议规定,报纸广告不得超过8分之1版面,电视广告每晚不得超过10分钟。当时的国家经贸委不知道中国广告协会成立后可以干什么,就让先成立一个“学会”先研究研究。1981年2月21日,中国广告学会成立。一年后中国广告协会成立。

“1982年,由日本广告商提供动画片《森林大帝》在央视开播,他们获得了在节目进行30分钟后插播1分钟商业广告的权力,这标志着中国广告业进入新时代,”一位学者告诉《小康》:“高水准的日本产品广告,给中国的业界上了启蒙课。”

本土化与国际化

20世纪调查显示,全球最流行的三个词分别是上帝(God),她(her)和可口可乐(CocaCola)。

起初,可口可乐试图凭借亚特兰大版本,采取无差异市场涵盖策略,以美国思维来引导中国消费者,结果未如人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可口可乐开始实施广告本土化策略,首先抓住中国传统的“年”文化。在1997至2002年,推出了一系列的“年”广告。选择的是对联、木偶、剪纸等典型的中国情境,通过贴春联、放烟花等民俗活动,在把可口可乐这一洋货,融入了中国的传统中。

“一个金发碧眼的可口可乐,经过中国本土化之后,已经变成了黑发黑眼,俨然就是中国的本土产品,这就是可口可乐的聪明所在。”赵一鹤说:“据某权威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可口可乐连续7年在市场占有率、最佳品牌认同比例和品牌知名度名列第一,中国90%的消费者认识可口可乐。”

“本土化是必由之路,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更精致、更专业是主要特征”,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子华认为 ,这是中国广告未来的走向。

离开老板台,吴子华坐到了记者对面,娓娓回忆:1980年,日本乃至世界最著名的广告公司——电通广告公司进入中国,最早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事务所。电通中国事务所的主要业务是为日本企业在中国做广告,“来华广告”。

20世纪90年代,中国广告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日本企业将中国市场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北京电通于1994年 5月成立。回看电通在中国拓展的进程,几乎与中国现代广告的发展同步。

成立初期,北京电通新客户的争取方向还是日本企业。那时候,松下电器、日清食品、丰田香港、花王、佳能等这些拥有良好业绩的客户为初创时期的北京电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日本企业来华业务逐渐减少;而中国企业则正在迅速崛起。北京电通重要的业务战略转型开始了——1996年,北京电通开始着力寻找具有强劲发展潜力的本土企业。联想、海尔等数十家本土企业成为北京电通的第一批客户。至1998年,中国本土广告客户的业务量比重达到了36%。

2000年,吴子华开始担任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一年,北京电通公司营业额首次进入中国广告业营业额排行前10名,本土客户营业额也首次超过日资客户营业额。2001年,公司营业额进入中国广告业排行前三名。直至 2007年,北京电通已经连续四年在中国广告业营业收入排名中位居第一位。

“正所谓生而逢时,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赶上了中国广告业的绝佳发展期。”吴子华说,“单就广告行业自身而言 ,我们这30年时间所走的路程堪比发达国家100年的历程。”

吴子华总结道,北京电通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日本电通的经营方针与服务理念,另一方面,本土化的发展战略以及管理策略才是其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广告市场正在成为全球广告业的战略高地。人们普遍相信,拥有了中国广告市场,就拥有了广告业的未来。

安吉斯集团亚太区总裁PatrickStahle说:谁想要了解传媒和广告的未来,一定要到中国来。而安吉斯集团的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桂芬接受《小康》采访时认为,未来中国广告市场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

链接

吴晓波:中国广告“9法”

奖牌法。初期,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披上了“省优、部优、国优”的外衣,后来最时髦的当属“国际金奖”或“最畅销产品”。一开始,媒体热情报道,视之为无上的荣光,后来竟荣誉泛滥,变成了一则笑谈。

明星法。花几万或几十万元请歌星、影星、体育明星操一口带港味的国语信誓旦旦地说:“我只用……”、“我只喝 ……”、“我只穿……”。

非广告法。在当时的广告界有一个秘诀,“把广告拍得越不像广告,效果越是好”。

借牌扬名法。马俊仁的“马家军”很火爆的时候,杭州一家保健品公司当即将“马家军”商标给注册了,然后大打其广告。后来,马俊仁向法院起诉,企业总经理的理由是:我们公司的几位领导不是姓马就是属马,要么长得像匹马,为什么不能叫“马家军”?

假洋鬼子法。温州、晋江等地的很多企业都把自己的品牌改成拗口的“欧美名字”。更有聪明的人,去欧洲找到一些濒临破产的家族小企业,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其品牌,然后回国内大力炫耀其“百年传承,正宗血统”。

天方夜谭法。对产品功能的任意夸大成为所有广告的灵感所在。反正广告本来就是“说不说由我,信不信由你”。

快速示范法。要在30秒的电视时间里打动消费者,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做示范。比如腹泻者在厕所与卧室之间来回跑,一吃某药片立即见效。

夸张法。把手表从飞机上扔下来,用压路机去压席梦思,穿着皮鞋跑马拉松,给木乃伊吃救心丸,拿剃须刀去刮大猩猩的脸。

稀有原料法。市场上充斥着千奇百怪的商品,比如千年老龟做成的胶囊、天山雪莲制成的冲剂、海底神草酿成的美酒,反正听说过没见过的稀罕物,这回全让大家尝到了。

正在改变的格局

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局面:一方面权威机构在兴奋地预测,未来广告市场的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业内人忧心忡忡地呼吁,要做好“过冬”的准备。尚来不及思考,中国广告在进入高速成长期的同时也进入了转型期。

并行的时代

鼎成传媒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列车电视已经成功整合,由此,全球最大的列车电视媒体并轨出发。

“不同于办公楼宇的LCD,列车LCD每天接触的都是不同的人群,看列车LCD的受众心情会比较放松,没有想着做其他事,列车LCD有足够的时间把品牌信息传递给受众……”实力媒体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郭志明,丝毫不掩饰对列车L CD前景的看好。

自1997年3月起,他就开始常驻中国,其间为中国 移动、诺基亚、西安杨森、惠普、诺基亚、可口可乐等著名中外企业做过成功的传播策划,对于内地的广告市场已是相当了解。

“互联网发展了品牌营销,这里有2.5亿还有天天在增加的海量用户,还有2500万的白领精英社区;2003 年兴起的商务楼宇液晶电视广告就因为目标群体非常明确、到达率很高,受到了很多广告主的欢迎,成为小众媒体的亮点…… ”所以,实力媒体也通过持续投资以确保客户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都占据优势地位。

郭志明认为,可以借鉴美国市场,上个世纪60、70年代是美国电视媒体的黄金年代,90年代初是中国电视的黄金年代,而现在美国电视媒体已经受到来自小众媒体和互动媒体的强烈冲击。因此,即使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快速、压缩型发展,在中国,分众媒体和小众媒体还将并行一段时间。保守估计至少5年以上。

杂志,一个被低估的领域

在广告收入的媒体结构方面,中国显示出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格局。杂志广告市场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杂志市场。截至2006年底,美国共有19419种杂志,杂志在媒体广告市场中所占份额为18%,广告收入达240亿美元。同年,中国共有9468杂志,广告经营额为24.1亿元,占广告经营单位总额的1.5%,杂志广告出现了负增长,与上一年相比,负增长3.1%。

“杂志在未来的两极分化是必然。有特色的、有观点的、视觉好的,必然前景看好,如走时尚路线的《瑞丽》、《时尚》等杂志;反之,则有可能走向死亡。”一个叫王靖安的人,倒很是看好中国杂志的广阔前景。

他成立了一家叫百泰传媒的公司,从把别人的几本杂志摆放到酒店起步,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就将60万元规模的小公司,发展到十几亿身价的全国性酒店传媒集团。

王靖安将目标读者锁定为精英商旅人群。短短3年,“百泰传媒”已成功地覆盖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为主的中国最具商业影响力的城市,囊括星级酒店及部分优质经济连锁酒店2000多家,每年高端受众人群超过6000万,京、沪、穗、深等一线城市酒店终端覆盖率在70%以上。这意味着“百泰传媒”先占了优质的资源。基于百泰传媒的清晰定位和对广告业的巨大价值,2006和2007,百泰传媒连续两次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而且继“百泰传媒”在2006年获得“凯雷集团”、“软银赛富”、“德同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1600万美金之后,再次获得一笔以美国凯来投资集团为首的私募基金3000多万美元的投资。

美国杂志的发展始终让业内人抱有很大的希望。美国拥有世界最发达的杂志工业。《时代》周刊及其封面人物、《读者文摘》、《商业周刊》、《财富》及其论坛、《国家地理杂志》、《科学》等,都享有世界性的声誉。然而,目前,在中国,享有世界声誉的杂志远没有出现。这也就意味着机会。

“在中国,当杂志的读者群还未成型时,互联网出现了,人群被分流,就如寻呼机市场一样,刚刚发展起来,手机出现了;而美国,在互联网出现时,杂志早已发育成熟。”王靖安分析,被列为中产读物的杂志在中国,尚来不及等到一个庞大中产阶层的形成,就已经遇上了来势汹汹的互联网的冲击。他认为,这是中国杂志成长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在他看来,在所有媒体中,杂志是定位最清晰、最强的分众媒体。因此,选择杂志做广告,更能保证精确到达、影响力持久和回报率高。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传统纸质阅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杂志阅读率比200 5年上升10.5个百分点,达到58.4%;期刊业发展前景看好。

资深编辑谢志远说,美国期刊经营总收入的70%来自广告,发行只占30%,欧洲发达国家期刊经营总收入的60 %来自广告,发行占40%。“与国外相比,我们相差甚远。”

互联网,未来的主角?

1998年2月25日,当从美国回来的张朝阳正式创建搜 狐门户网站时候起,标志着广告进入了网络时代。“20 08年,第二季度搜狐营业额突破1亿美金,其中广告业务收入达到4338万美金,同比增长53%。足见互联网广告强劲增长的势头。”

另一家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2007年的广告收入为1.689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41%。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达106.1亿人民币。2007年互联网广告以48%的增幅,傲视5大传统媒体,占全国广告市场份额的3.5%,逼近户外广告的3.7%。根据有关机构预测,2008奥运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估算总值可达140-150亿元人民币。新浪方面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认为,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和不断走向成熟,以及互联网广告较之电视广告的众多优势,众多企业对互联网广告投放表现出积极态势,互联网广告正逐步成为主流。

“中国网络使用者有2.1亿,人均每个礼拜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是18小时。美国媒体称,中国目前互联网人口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国家。”李桂芬说,这是很好的基础。“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可能由追随者变为超越者。”

品牌整合传播机构董事长吴晓波认为,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中,新媒体必然要从传统媒体中分流一部分广告资源,“但并非说谁就一定消亡,相反,会形成媒体互补型的生态。”他相信,未来中国广告市场仍将维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但在总量发展的前提下,结构的变化将是巨大的。尤其是互联网对其他媒体的影响。

这对新兴的中国广告市场来说是一个机会。

央视广告:市场的力量

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招标是中国经济的睛雨表,是市场变化的风向标。企业表面上购买的是广告时间,实际上他们购买的是明年的经济发展。

这里真正见识市场的力量。

尽管逻辑上这似乎并不适用于一个占有垄断性资源的机构,但还是忍不住这么开头。

每一年的11月18日,在梅地亚中心,央视广告招标会如期举行。全国重要行业的重要企业及他们的掌舵人聚集到一起,为市场而战。

郭振玺说,他是他们的代言人。他喜欢这样高朋满座,济济一堂,共商大计。任何镜头下,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笑容满面,激情满怀,仿佛中国经济一直向上。

郭振玺从他们身上学到一样及其重要的东西:面向市场。这是一种时刻被强化的强烈的观念。这种观念被他用来推动着这个国家最强大的垄断性媒体机构的广告经营进行改革。

他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总监,之前是广告部主任,掌管这个机构的广告经营很多年了。

曾经疯狂

很多人大概还有印象,在1993年之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中间没有广告,只有《天气预报》里有一条全年卖60万的5秒广告。

1994年,有多家企业要求定这个广告位。即使5秒广告涨到370万,竞争仍然激烈。1994年1到4月,央视尝试在《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之间增加了30秒的广告。4月1日之后,又增加到60秒。

按照郭振玺的说法,当时央视价格的制定,要是真的按市场行情走,须得一天一个价才能赶上形势变化。

到了1994年8到9月,多家企业通过各种关系要求定制1995年黄金段位的广告,央视黄金段位的广告严重供不应求。

“在当时的情况下,资源有限,绝对供不应求,排队都抢不上。”于是,央视决定通过招标方式决定广告的价格和购买权。

“广告资源的公开竞价,这是在全世界都没有过的。”

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夏洪波接受《小康》采访说,招标,不仅解决了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并给了广告公司和企业一个公平、平等的竞争机会,还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广告意识。

接下来的招标竞争开始白热化。孔府宴酒、孔府家酒,还有秦池酒都来了,那时候央视的黄金招标段几乎是白酒企业的天下。

“央视意识到不能任凭中标额不理性地继续增长下去。于是,从1998年开始着力控制招标的热度,并把暗标改成了明标。”

夏洪波回忆,在这一阶段,中标额逐年增加,中标的企业多集中在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中西部企业很少。

当时的中国经济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产业群没有形成,产业结构单一,客户结构也非常单一。

之后那几年,黄金时段广告招标收入一直徘徊在20个亿左右。

自我革命

转折发生在2001年。

这一年4月,央视广告收入出现连续4个月下滑的紧急状态。此时,郭振玺临危受命,成为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后来的故事如业界所演绎的那样,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歌猛进,他力挽狂澜,创造了央视广告一路狂飚的传奇。2008年,央视广告招标的收入达到80.3亿,全部广告收入大约在130亿左右。

但其实,他最大的功劳不在改写数字的奇迹,而是,从他开始,逐步改变了央视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至少对广告客户不那么高高在上了。

2001年6月19日,郭振玺他们第一次走出北京,首次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面向市场需求,面向客户需要”、“一切广告形式都可以想,任何合作方式都可以谈”等新的广告经营策略。

走出去之后,郭振玺真正让体会到了市场的力量。“任何时候,再强势的媒体和再强势的企业一样,一定不能自我陶醉。一定要面向市场。”他甚至认为,“面向市场”这种观念适用于任何场合,只是面对的市场有不同。

在中国的广告传媒界,没有人像他这样认真地把广告当成了一个产品来经营。

“那时候提出的口号是:要到地方去,和大家交流,打造品牌基地,也扩大我们的客户群。”每一年,他们都跑很多地方,福建、浙江、内蒙古、山东……

于是,从2002年开始,通讯、保险、金融、食品饮料、日化、润滑油等行业的企业纷纷参与到竞标中来了,以福建晋江为例,当地的七匹狼、柒牌、劲霸、才子、利郎、安踏、雅客、九牧王等十数家企业先后登上央视招标段,使晋江成为了全国瞩目的品牌之都。

统一滑润油的成功,被经常引用。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有一句广告语火得一塌糊涂:“多一点润滑,少一点摩擦。”那一年,统一润滑油营业额达到12.7个亿,而在2002年,同央视合作之前,营业额不过6.7个亿;2004年达到25个亿,2005 年,超过了40个亿。统一润滑油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润滑油第一品牌。

中国经济真的发展了,我们的很多企业具备了这样的实力,需要进行品牌传播。央视这个平台被证明是有效并且重要的。有一句被引用成经典的话是,招标会是一个品牌的奥运会——那是华尔街日报说的。

它大概是这样一个平台:国家最重要的媒体,与此地位相适应配置了很多垄断性资源,垄断性的资源在经营通常有资源的附加影响力——比如,溢价的传播。“每年大家来竞标的时候,除了以心目中的价位来买这个资源外,还有一个同行内部 PK的问题,它会在消费者中传递一种信息:他才是行业的老大。”

于是,全国各地那些重要行业的重要企业都跑来了,他们都急于向人们传递这种信息。“国内一流的企业进来了,外资品牌也进来了;竞标主体从民企为主转向多种所有制结构;竞争区域从东南沿海走向全国性市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这表明我国经济的活跃度空前提高,全面、健康、谐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持续。

他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是中国经济的睛雨表。因为企业表面上购买的是广告时间,实际上他们购买的是明年的经济发展。

之后,这句话被引用为经典。

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困难。一些转变带来的阵痛难以避免。

郭振玺说,不必担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依然要寻求品牌打造。“他们会更注重把有限的预算用于优势媒体来进行投放。”

今年央视招标会的口号是:“新高度,新起点”。央视如是,如整个国家亦如是。

这是在困难的时候面向未来的一种姿态。

第五篇:见证中国改革开放30年心得体会

前几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党校组织的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课上我认真听取了教授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式的分析讲解,使我受益非浅。通过切身体会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使我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更加充满了信心。

改革开放三十年,每个人都能看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经济而论无疑是

大大发展大大进步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无疑得到了极大改善,也似乎更现代化了。但是,弊端渐渐显露,保障缺失已成众矢之的。对于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个看起来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事实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因为,这些年来,不管是社会上还是党内,人们对过去近30年的改革开放,在认识上并不是很一致的。有的人甚至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简单地都归咎于改革开放本身。持有这些观点的人虽然是很少的,但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成对改革的共识,重聚改革的人气,将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能否真正把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工作大局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近3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实行了30年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展开的,改革开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又要对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系列陈规陋习进行变革,在没有任何可资借鉴样板的环境下进行探索,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构经济和社会秩序,同步加快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必将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巨大社会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探索从拨乱反正、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起步,紧紧围绕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中心,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实践。

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视野和战略,总结、观察和俯瞰30年的改革开放。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证实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突显了改革开放的划时代意义,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对普通民众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虽然与我们渐进式改革的推进策略有一定联系,但最主要的是由于一些关键性的改革还没有深入、到位所致。因此,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如政府自身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是化解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问题的惟一途径。用这样的视野、高度来分析认识改革开放,不仅可以清晰地分析大势,研判大势,保持清醒的头脑,也不会由于过多地纠缠一些具体的细微末节,影响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评价。这正像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近30年改革开放最好的概括。

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无疑是为了更好地把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未来改革开放能否继续深入发展,不仅关系到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来说,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按照城乡统筹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更加积极地推进对外开放;按照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时代总是在进步的,倒退没有出路!在当前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动荡的时期,我们更应该充满信心,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走我们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路子。我相信我们的党有能力让中国普通老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有能力让中国的各类社会福利保障与世界接轨,让最广大同根同源的老百姓们也能共同分享改革收获的成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msoffice一级考试下一篇:作文我是一个xx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