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2023-09-07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对专业上水平、教学上规范、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办学效率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专业群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切入点。健雄職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系构建以物流管理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关键词:专业群专业群建设会计专业

The Attempt for Accounting to Integrate into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HaomingChen

(Chien-shiung institute 0f technology provinceTaicang,Jiangsu215400)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of enhancing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higer technical colleague.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 Jianxi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s been building the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in logistics management.After more than two years of practice,it has achieved the desired results.

近年来,高职专业群建设在各高职院校中逐渐推行,我所在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自2009年起在商贸管理系中构建以物流管理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整合了包括物流管理专业、会计专业、海关报关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专业群建设已初见成效,本人就会计专业如何融入该专业群的一些具体尝试发表个人的意见,供大家讨论。

1 高职专业群的含义及专业群建设的原则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普通高等教育的范畴,其属性是职业教育,也可以说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与区域经济和相关行业产业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具有相当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定向性。

专业群的含义:所谓专业群,是指按专业技术门类组建的、由若干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组成的专业集群。其涵盖的专业可以是同一学科体系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体系的专业。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链,其范围由其能否在同一实训体系中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加以界定。

专业群建设的原则:1)一个技术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相结合,抓住核心专业建立专业群基础教学大平台,逐步形成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专业群布局。以“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设置模式来应对职业岗位群中某一具体岗位的人才需求变化,并体现职业资格证书能力要求,促进学校拓宽服务面向,增强社会适应性;2)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高职教育是需要积累的事业,没有一定的稳定性,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甚至会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强调灵活性就是要使专业设置适应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在保持专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群结构,在构建专业群建设中坚持在灵活性中追求相对稳定性,变中求稳;3)量力而行的原则,专业群构建不能脱离高职学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具体办学条件,尽量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专业群建设一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有机衔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社会需求又是动态变化的,专业群建设要与之相适应,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以学生成才为目的,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按照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根据高职学生的可接受性及将来的就业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把符合岗位要求作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纳入到专业群建设中。

2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概况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核心江苏省太仓市,连接上海,凭临长江,港口产业被定为太仓市的发展支柱产业,为与本地区发展策略相适应,我院将物流专业定为重点专业,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专业建设。从2009年开始,我院商贸管理系在学院的指导下着手构建以重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2.1 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为宽广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商贸与管理类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

2.2 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基本服务面向

商贸管理系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商贸与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毕业后主要在商业、服务业及生产部门第一线从事物流、商品流通、咨询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3 专业群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与布局

贯彻学院“围绕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建设模式,规划布局商贸管理系专业群与核心专业,着力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群建设思路,按照商贸管理系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结合商贸管理系专业设置现状和条件,考虑可持续发展和合理的布局,以物流业为依托、基于物流产业链拓展多个专业,多层次、覆盖面广的专业群和专业方向,做强、做优商贸管理系。

2.3.1 专业群划分的依据和特点

依据地区行业发展、学院的规划与发展、国家指导性专业的划分,结合商贸管理系专业特点、办学资源、人才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定位划分专业群,优势资源高效利用;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管理将更加规范,可操作性强;专业发展灵活性强。

2.3.2 专业群设置与布局

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群,分设企业物流、国际物流、连锁经营管理和会计四个专业方向,确定了六个招生专业: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贸易、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会计。

3 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结构和课程设置原则

3.1 课程体系结构依据

根据学院教学计划制定指导意见,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要具有“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多个面向岗位(群)专业方向(知识+技能)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

3.2 课程设置原则

原则:基础理论较为扎实,专业群设共同技术平台课,形成宽广的综合知识面,学生适应性强,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落实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要求。

依据:(1)各专业群核心课程满足技术平台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2)专业方向课程满足各岗位(群)知识、技能的要求。

3.3 技术平台核心课程设置

理论环节:1)管济学原理、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基础会计学、统计技术、市场营销、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货物运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共计十门课程;2)实训环节,会计手工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国际贸易实训(含单证缮制)、市场营销模拟软件实训、市场调查实训、仓储与配送管理软件实训、运输管理软件实训、供应链管理软件实训、供应链实战实训、史泰博公共平台实训,共计十门实训课程。各专业开设以上平台课程之后,根据本专业具体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再开设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制定平台课时,考虑到各专业的具体特点,允许各专业(主要是会计和市场营销专业)对平台课程的开设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理论环节课程不少于六门,实训环节课程不少于五门,否则平台课程就失去了意义。

4 教学设计和安排

在以上形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安排,以实验、实训、实习循序渐进落实能力培养的方式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并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实现顶岗实习,来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充分体现以产学结合为特征的高职办学模式。

(1)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中由理论课程(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合二为一以实现学做合一)+实训教学环节组成,总体教学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1)理论课程构成该专业群各方向的核心课程群;2)实训教学构成该专业群各方向学生必需具备的核心技术能力(技能),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为主,并用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来保证教学质量标准。

(2)各专业方向模块中也由理论课程与实训实习两部分组成,但在方向模块中以实训实习为主,理论教学为辅。1)理论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就业岗位(群)所需能力的专业基础与职业知识来构筑,以适度、够用为目标来优化;2)实训实习教学以顶岗岗位工作为目标来安排并作为质量考核标准。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企业顶岗实习为主、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为辅的方式进行。会计专业融入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的措施:针对我系专业群建设的方针和具体措施,会计专业如何更好地融入到专业群建设中,同时又能较好地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这需要我们会计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深入地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我们发现融入专业群的深度与本专业培养目标之间其实是一对矛盾,即融入程度越深,则本专业的特色就越少,反之如果融入程度不够,则专业群建设就失去了意义。但专业群建设的方针已定,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的特点,建设以物流管理为核心的专业群是大势所趋,会计专业只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经过教研室的反复研讨,同时请相关的专家论证,一致认为,会计专业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融入到专业群建设中。体措施包括以下两方面。

4.1 选择合适的平台课

在专业群课程设置中,平台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些平台课主要是面向物流管理专业和报关专业设置的,有些平台课并不适合会计专业,如果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势必会大大挤压本来已经非常紧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时。因此在和系里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后,主要选择以下几门理论环节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平台课:经济学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基础会计学、统计技术,而其他的平台课,本专业并不开设,而对于实践环节的平台课,会计专业也只开设会计手工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和市場调查实训这三门,同时其他专业不开设会计手工模拟实训。

4.2 开发体现专业和专业群特色的课程

会计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除了与专业群内其他专业协调同步开设专业技术平台课以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均予以保留,包括:财务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审计基础,预算会计,经济法、计算技术(珠算)、财经法规等,还首次为体现物流管理群的特色开发了物流企业会计这一全新课程。同时在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实习时,重点与当地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合作,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物流企业和物流企业会计流程,为以后从事物流会计做好准备。在校内的实训安排中,作为选修课程,会计专业的学生和物流专业的学生一起进行ERP沙盘模拟实训、仓储与配送管理软件实训、运输管理软件实训,能使会计专业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基本技能。当然,会计专业本身的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仍然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能放松,必须培养学生即使离开物流企业,也能在其他企业从事财务会计工作。

我院商贸管理系推行的以物流管理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经过两年的尝试,目前已进入最后的评估阶段,以施行的情况分析,取得了预想的效果。专业群建设对专业上水平、教学上规范、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办学效率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专业群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切入点,所以高职院校抓紧构建本校的专业群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

[2] 姜大源.职业教育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

[4] 刘家枢.专业群建设:高职院校战略管理的重要创新[N].辽宁高职学报,2008 (7).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 专业实验 教学体系

物流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就是要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与实习平台,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研究、规划设计和操作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实验体系的建设,是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建设规划,立足于高校的具体情况,在充分整合现有实验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具有本校物流专业特色的实验体系,与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与物流行业发展相适应,构成高校物流专业完整而有特色的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所以,在物流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中,我们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流程,基于物流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目的,并结合教学课程、实验项目的总体培养目标和特色,全面系统考虑实施的可行性,从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提出作为商学院物流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物流实验教学体系架构

物流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是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的前提。物流实验教学体系的组成包括:物流实验教师、实验课程、实验室、实验工具与条件等构成。

物流实验教师主要包括任课老师、实验员、实验软件服务商、企业工程师或技师等;物流实验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内实验、学科基础课内实验、专业课内实验、独立实验课程等。一般独立实验课程可以是学科性综合实验课程,单一专业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等。

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包括物流教学软件系统、物流设备硬件系统、实验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台账和报表以及物流运作案例等整套方案,以发挥物流实验教学体系的功效,为老师提供全面、系统的辅助材料,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提供的物理环境能实现配送中心的功能运作,也可以定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仓储配送中心,或定义为商业物流的配送中心,该过程可以是半自动的也可以是在仓储配送软件指挥下全自动运作。即包括入库理货、自动(按条码指示)入库、自动出库、配送分拣(3个出口)、流通加工(含补货工作台在电子标签指示下播种式操作,拣货在电子标签指示下摘取式操作,在流通加工工作台上的流通加工如贴标签、包装等)等。

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由普适性公共实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物流专业实验、物流综合实验和物流拓展实验共同构成。

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专业特色突出的连锁—物流综合实验室。实验室的内容和水平在满足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实用、先进和经济,能与企业实际运作接轨,既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和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又能以此为平台,与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基地。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功能开发与研究

(一)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功能开发

物流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够具备以下功能:

1.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实验课程的开设,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大部分物流专业课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必须辅以实验环节或实际操作,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规划,物流管理专业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专业课程的实验环节尚处于空白。物流实验室的建立,能够基本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验课程的开设,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2.开设物流实验课程,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物流实验课是让学生在学完各门专业课程后,综合体验、验证和应用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物流实验室的建立,能够完善整个教学体系,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3.建立教师实验项目科研制度、项目开发平台,促进实验教改和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由于物流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科的科研成果更多地体现在设计、开发和应用上。如果缺乏仿真和模拟等实验手段,处于多学科交叉和应用的物流系统或供应链系统下的各种现象,将难以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学科的科研工作将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物流实验室的建立,将给笔者所在的上海商学院的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促进学校物流学科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不同学科交流合作、学校的对外项目开发、校企间的项目开发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4.为学生毕业论文和设计提供更好的条件。毕业论文是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后,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研究或设计的重要阶段。现有的毕业论文主要局限在宽泛的问题分析和研究,缺少系统研究的工具和系统分析的软件,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不高,与企业现实结合不够,往往脱离实际。物流实验室的建立,学生有条件结合毕业论文进行综合设计和研究,使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的内容更有实践意义,避免毕业论文肤浅空谈,甚至相互抄袭。引入企业运作性软件可以使学生面对实际操作问题分析和研究。也可以使用软件进行专业研究,验证实验效果。

5.为本专业学生开设第二课堂提供支持平台。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深化,尤其是各种课外学术和科研活动,更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大特色。物流实验体系的建立,将给物流专业的学生甚至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学术活动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持平台,使学生的各种课外学术和科研活动能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更加紧密结合,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6.与其他专业共享的实验条件。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多学科综合应用的专业,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由于学科的交叉性和应用性,越来越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物流专业的部分课程,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等。物流实验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在普适性实验课程进行物流基础实验,还能够为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物流专业综合实验和物流软件应用的实验,使其物流知识面得到拓展,也弥补了这些专业缺乏实验条件的不足,成为相关专业共享的实验条件。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

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以物流实验室的功能为中心,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出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体系的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研究、规划和论证,综合评价和权衡投资规模、设备与软件的选配、相关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教学计划和内容的配套、实验室的管理与开发等因素,把物流实验体系打造成系统性、综合性和专业性为一体、教学与科研为一体、校内实验与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平台,成为学校物流专业建设具有特色的亮点。在物流实验体系的方案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遵循了如下的指导思想:

1.物流系统整体规划,各阶段各环节分步实施。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教学需要,结合物流理论要求和实践要求,纵观物流行业发展动向,从战略整体上进行实验系统规划设计。整体设计在特色、实用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超前性和可扩展性。我校的物流实验体系可以由学校的经济与管理类实验室(流通现代化实验中心)、物流实验室和校企共建实验基地三部分组成。这个体系的设计应以物流实验室建设为中心,向内整合和利用连锁实验室现有的资源,向外联合相关的物流企业共建实验基地,与企业形成互动。同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和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并逐步完善。

2.突出专业重点,体现学校特色。我校物流实验体系的功能应与学校学科发展战略、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相匹配,应该突出专业培养方向的核心功能,体现学校“以商立校”的办学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其实验体系应体现以商业物流环节管理为核心的“实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特色。因此,对物流实验室的功能有所取舍,在满足“特色、实用”的教学需求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实验体系的使用价值。选择连锁—物流综合实验室建设主题,以现代连锁业物流配送为重点,培养现代商业物流人才,并具有供应链管理的功能作用。

3.注意软硬件的匹配,注重模拟仿真系统的建设。物流系统是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多个功能环节的集成整合,且涉及大量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因此,在物流实验室软硬件的设计和选型上,除考虑所选物流设备和软件的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之外,还要注意设备硬件与教学软件的匹配、不同功能环节之间软硬件的衔接。同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物流实验室重点应放在物流模拟和仿真系统的建设上,设立三维仿真物流模拟训练软件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软件。

三、物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方案设计

根据以上所述的建设思路和架构,我校物流专业制定了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方案,提出连锁—物流综合实验室的总体建设目标、总体技术及功能目标、具体的软硬件配置指标、项目预算、实验课程开设以及建设进度安排等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深入分析论证,形成最终实施方案,经学校批准开展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具体建设如下:

(一)利用央财项目做好实验教师培养、实验项目开发和建设方案研究

利用央财项目完成连锁经营管理实验室第一期基本条件建设工作,建成运行环境良好、专业软件齐全的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建成工商管理(商品流通)实验中心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能提供学生、教师实验教学的基本信息。建立工商管理(商品流通)实验中心的管理、共享制度。开展工商管理(商品流通)专业群特色实验(连锁经营管理实验、商务信息分析实验、现代物流实验等)讲义、教材建设工作。对物流专业教师进行了学科、专业、实验等多方面的培养,其中三位教师参与课题项目研究,12项实验教改和编写实验指导书的子项目立项,5人参与外地专业调研,2人接受专业实验培训。

(二)集中项目组成员的智慧完成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物流实验室是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先进的物流技术为实现手段而组成的物流实验平台。该平台是通过物流流程和物流技术将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串连起来,让学生熟悉、了解、操作每个环节的业务,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先进实验平台。

从生产角度看,销售物流和供应物流是整个社会物流的主要内容,学校物流实验室建设应该以这两个环节作为流程模拟的对象,下面提供了这两个环节的一个物流实验基本模拟流程(如下图),以供参考。

1.销售物流模拟。销售公司与商场(或超市)达成销售协议,销售公司授予商场直接向销售公司的物流公司下订单的权利。物流公司到销售公司提货,并完成入库等作业。商场通过网络下订单(在物流公司的网上下单模块),物流公司根据商场的指令,进行各种库内作业将货物送到商场。

2.供应物流模拟。零部件(或原材料)供应商送货到生产商指定的仓库,仓库收货并进行各种作业;根据生产商的生产需求及指令,向生产线进行配送。在这两个核心流程模拟过程中,可以模拟各种入库、拣货、加工等作业。这两个实训过程,均以商流为前提,让学生了解参加的各方,同时以物流作业的模拟学习为核心。

3.物流中心模拟。采用组合式配置模拟配送中心、集货中心、发货中心、物流中心的设计与管理,模拟业务流程、单证手续等。

4.货运代理模拟。L-FMS1.0系统包括销售订单管理、订单审核管理、定舱管理、做柜管理、出口报关管理、补单管理、出口费用管理、出口作业查询、换单管理、进口报关管理、提货管理、进口费用管理、进口作业查询等。

5.物流设计与仿真。利用物流网络平台进行物流快递、配送、第三方物流系统设计。可以设计有关物流系统对中小企业物流需求提供服务。

6.物流决策仿真。利用物流决策仿真软件,进行物流沙盘演示与竞赛,为物流项目的开发与物流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决策。

7.物流实验室场地规划。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电脑模拟、投影演示和辅助教学的区域,教学场地内设置投影设备一套、电脑若干(根据单次授课学生人数确定)。教学场地可根据学校物流实训的实际需要和学生数量设置不同机构(部门或岗位),可设立:商场(买方)、销售公司(卖方)、配送(物流)中心等基本角色,配送中心还可细分为库管部、运输部、开票中心、调度中心、库工部、配送部、财务部、经理室等部门,如模拟供应物流,还可以设立生产厂、零部件供应商等机构。电脑设备和POS机可根据机构设置情况安排。

8.物流实践网站。为物流实践活动建立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实践条件,利用网络管理实践活动,扩大利用面。重点开发100个物流教学案例、100个物流业务教学和实景视频、物流软件、文件、表格等。

(三)物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需考虑的相关问题

在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中,物流实验室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是整个体系的中心和重点,因此必须同时考虑和兼顾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支持和利用。充分利用各高校已建立的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教学管理功能以及相关的数据、案例等资料,辅助物流实验教学,考核学生的模拟实践能力,评估实验教学的效果。(2)与经管类实验室其他专业实验系统的无缝连接。物流实验系统必须与经管类实验室和其他专业实验室(如计算机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协同性,以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共享,使有限的教学实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3)符合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物流实验室涉及的物流知识要完全符合《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界定,一方面是规范物流实验内容和标准,另一方面是有利于开展物流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工作。

四、物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方案实施过程及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处理

(一)实验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完善

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设计思路是通过考察其他高校实验室以及解决方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并在上述内容定位的基础上来设计的实验中心,统筹软件供应商、物流硬件技术供应商来集成实验室。先后调研了上海理工、海事、海洋大学的物流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湖南商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物流实验室。通过展示了用友、博科、络捷斯特、恺易、北京格瑞纳、华普亿方、西门子仿真、世蝶等软件公司的软件功能和特点,形成自己专业特色的实验软件系列。

国内物流实验室主要停留在实验的流程模拟和实物模拟,解决方案大部分是从国内企业中的物流系统改造过来,缺乏实验逻辑和难以同教学同步,但是也给我们的实验室带来很多有益的启发。

设计中突出了物流实物模拟、物流管理流程模拟和物流管理流程设计与仿真,并且在案例教学、基地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面有所突破。物流实物模拟集成先进的物流管理设备(货架、条码、电子标签等),管理流程采用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模拟软件并合作开发实验教学管理文件、软件等,物流管理流程设计与仿真采用基于工作流的物流管理流程设计软件以及国际通用物流仿真软件。

(二)专业课内实验项目开设情况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课内实验项目主要情况如下:

首先,实验室建设保证待开出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完善,确保课程实验开出率;其次,重点开发独立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模拟实验课程、仿真实验课程、系统优化设计课程等。

(三)专业独立实验课程及项目内容研究

普适性实验课程物流基础实验已经开设多年,深受选课欢迎;本专业打算安排一门物流专业实验课程,增强学生专业实验能力,在专业课程开设的第五学期开出,以物流学概论课程要求掌握的实验内容为主,完成36学时的实验项目,考试合格。会对后续课程十分有益。

如果条件允许,在培养计划中设立沙盘模拟课程,包括企业ERP运作沙盘、物流运作沙盘、供应链管理沙盘。

另外,设立三维情景模拟的配送中心训练型实验课程,让每个学生在虚拟的配送中心中完成规定项目或科目的操作,自动评价和纠正误操作,进一步用以研究现场运作管理和流程优化。

(四)专业综合实验项目与专业实习项目研究

在第七学期计划用36学时设置一门物流综合设计课程,利用实验条件,完成商业物流采购系统、包装系统、配送系统、运输系统、物流流通加工等项目的设计方案。也可以采用专业综合实验完成多系统的优化作业,或者实现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集成作业。

专业实习虽然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在企业现场实习,但实习企业的接待能力、条件、时机是一方面影响因素,带给实习很多不确定性;而且,学校实习经费、安全、指导能力等方面也是制约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此,研究如何将专业实习在实验室完成的系列实验和虚实结合的实验,实现专业实习校内化和以主要在校内实验替代实习也是研究的一个课题。

(五)支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软硬件环境保障研究

1.学院与课题组基本达成共识,统一思想,站在学科和学院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建设实验教学体系。与连锁经营、市场营销专业共享一个学院实验教学合成体系。并且以开放的观念,为其他相关专业提供实验平台,开出实验课程,共享学校资源。

2.充分利用学院已有项目资金和学校专项实验建设资金建设实验室,开发实验功能,提升实验水平,形成实验教学体系。保证实验投入,多元化吸引实验建设资金,集中学校和企业各方面的力量,共建有一定代表性的集实验、研究、开发和展示多方面功能为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

3.支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软硬件环境的研究与开发。在实验教学文件的研究与完善上,现已完成实验大纲、专业、毕业实习大纲等文件,正在积极引导专业教师结合物流企业专业岗位、业务内容、物流师考证内容修改实验指导书等。

为了提高情景教学效果,实验室建设中布置仿真大型屏幕墙,用以反映企业场景和作业现场情景,为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提供生动的视觉感受,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弥补实验缺乏现场感觉的缺陷,结合现场情景教学要求,开发或购置有关实验课程的仿真软件,也可以由教师选择企业进行现场拍摄制作仿真内容用于教学。

五、结论

物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以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出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体系的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研究、规划和论证,采用综合评价、系统整合、突出特色、软硬匹配、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认真研究完善实验教学计划和内容,注重实验室的管理与开发,把物流实验体系打造成集系统性、综合性和专业性为一体,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校内实验与社会实践互动的平台,成为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具有特色的亮点。物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成与落实,必将大大促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勋亮.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体系建设探索.中国市场,2010(3)

2.张顺堂,黄力波.物流过程教学实训系统研究.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12)

3.姚建风.完善物流实训条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作者单位: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物流系 上海 200000)

(责编:若佳)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纵深发展,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衔接的核心内容是课程的衔接,而课程衔接的核心内容是专业课程的衔接。本文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必要性及专业课程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借鉴国外课程衔接的成功经验,以仓储课程为例,提出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专业课程的开发步骤。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单元衔接法;专业课程开发;仓储课程

作者:康莹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2、基于区域优势的商务英语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基于PESTG模型的跨境电商物流问题研究评述

4、跨境电商对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5、跨境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6、跨境电商背景下江阴服装出口企业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7、2014中国跨境电商迎来“黄金时代”

8、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困境与突破研究

9、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岗位需求与职业能力分析

10、虎门镇服装产业跨境电商研究

11、“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电商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我国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分析与市场研究

13、跨境电商发展背景下政府作用浅析

14、制约中小企业出口跨境电商发展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15、有关进口跨境电商财税问题的研究

16、关于跨境电商发展中的物流风险思考

17、跨境电商的财务管理初探

18、打造跨境电商的“天津品牌”

19、传统贸易企业转型B2B跨境电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跨境电子商务小额贸易发展问题及对策

21、跨境电商物流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的发展路径

22、跨境电商发展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3、互联网+的跨境电商课程模块教学探究微探

24、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

25、跨境电商推动宁波农产品出口对策研究

26、谈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

27、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机制研究

28、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9、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

30、运筹学知识在《跨境电商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31、对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困境的分析及对策探究

32、CBE理念指导下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33、跨境电商实训对中西部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影响

34、“互联网+”时代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35、试论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与机遇

36、独立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的发展战略

37、基于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38、浅析跨境电商与物流融合的困境及出路

39、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微专业构建研究

40、地方县域农村跨境电商英语普及机制研究

41、大连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跨境电商的对策建议

42、“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省跨境电商发展研究

43、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44、农产品供应链中物流与电商的协同机制

45、区域跨境电商与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建设的耦合机理研究

46、新疆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47、供应链视角下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分析

48、数字贸易背景下跨境电商的发展问题分析

49、我国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分析并制定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对所在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制定及不断修改完善,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专业办学理念。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工学结合

1 引言

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与认可。现代物流的渗透性、复杂性、科学性、系统性极强,涉及范围广,业务环节多,可以说是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连接各行各业的纽带而存在。现代物流是传统仓储与运输业务无法取代的,它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技术、流通加工、电子商务、营销策划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管理科学。而且,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己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供应链条与链条之间整体实力的竞争。社会需要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通物流业务环节,深諳物流运作规律的管理人才。

然而,在我国从事物流各环节业务的工作人员中,真正接受过物流专业教育的很少,懂得物流技术及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人非常少,能够从战略高度对物流业的发展做整体规划及资源整合的人少之又少。也就是说,在物流人才培养这个梯度上,进行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和本科以及研究生物流人才培养的数量,并不能满足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物流人才的紧缺已成为限制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另外,在已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各类院校中,同时存在着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象。有些在学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之前,并没有进行严谨的市场调研及岗位群分析,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脱离市场岗位需求,培养出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并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鉴于以上种种问题,这里仅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办5年以来人才培养及教学方面的经验,谈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的一点想法。

2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2.1 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将与物流相关的职

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与分解,得出物流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和职业素养三方面的要求;在能力、知识、素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以及培养规格,从而进行课程设置、安排教学进度以及课程教学计划,并且进一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以及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设。

2.2 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物流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掌握运输、仓储、配送、采购、信息、营销以及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熟悉管理职能、经济分析、基础会计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外语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技术以及物流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物流作业控制及相关物流作业设备操作与使用的能力;具备分析并解决采购、运输、配送和仓储作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以及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具备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发布的能力,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各流程控制与优化能力;拥有较扎实的物流及其管理方面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等。

(3)从业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物流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能取得本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

2.3 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分析,最后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根据专业特点培养“懂技术、知管理、善分析、精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四证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

3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及完善

3.1 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明确本专业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由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并打造以核心课程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使得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相对接,突显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以及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通过走访行业企业、调研职业岗位需求、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设计课程体系,最后请行业专家审核课程体系,提出修改建议,形成循环修改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3.3 确定及完善课程体系

(1)确定课程体系(见表1)。

(2)完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思路的指导下,对于已形成的课程体系经过反复论证,不断修正并调整课程体系。以召开师生座谈会,校企专家座谈会等形式,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授课老师的意见以及学生的意见,反复修改课程体系,具体如下表2所示。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能够大胆地删除了与能力关联度不高的课程,比如经济数学;同时取掉理论性过强的课程,比如物流运筹学、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除此之外,2011届人才培养方案在第一学年要求学生学完物流管理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课程,为第二学年度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做充分准备;从第三学期开设四门专业核心课程,且这四门课程是物流七大环节中的四大环节,课程之间关联度高,重复率低;虽然没有给学生提供考证培训课程,但是这四门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过关率密切相关,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考证过关率。此外,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骨干课再到专业方向课程,形成了递进式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技能培养方面,除了培养物流专门技能型人才,要求物流专业人才具备连锁经营运作与管理等相关技能,以及会计、税务核算等相关技能,扩大学生学习领域的同时,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上一篇:工商企业管理课程下一篇:物流管理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