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护理毕业总结范文

2023-07-19

专科护理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法律专科;就业;措施

收稿日期:[HTSS]2007-01-25

作者简介:王倩(1973-),女,山东临沭人,讲师,硕士,从事法学研究。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608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法律院系或法律专业,比五年前翻了一番。法律专科生的招生人数一直超过本科生人数,但其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据教育部2006年6月底公布的统计结果:截至6月2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平均签约率达到50%左右,其中,专科(高职)生签约率约30%。如何解决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法律专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人数众多,但就业途径少

近年来,法律专业成为大学里的热门专业。除了普通大学普遍设有法律专业外,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也都开设了此专业。据招生部门统计,2006年与2005年相比,大专生的招生增加速度比本科生快3.3个百分点。法律作为热门专业,增长的速度还要更快。与招生人数的增加相反,法律专科生的就业面却越来越窄。据笔者调查的数十个市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招考条件中,几乎都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一些企业法治观念淡薄,狭隘地认为,企业不会每天都有法律问题要解决,法律人才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利润,而不去聘请法律人才。即使有些大型企业招聘法律人才,一般也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无形中提高了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门槛。根据中国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的统计:2006年专科生的需求比2005年吸纳的专科生数有大幅下降,降幅达39%,名列需求前20名的专业中只有3个专业要专科毕业生,但法律专业不在其中。

2.学校对学生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

由于我国法学教育起步较晚,没有比较成熟的法学教学经验,绝大多数法学院、系的专科教育没有明确的培养方向。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尚未形成自身的特色,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成为同专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没有充分体现出法律专科教育的目标特色。另外,法律专业的设置比较单一,一般只开设法律事务专业,而没有对法律事务作更详细的划分,这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法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法律专业实用性人才,“实用性”和“职业性”应是学校培养的重点。但很多学校都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社会所需的法律实用型人才是严重脱节的,也造成了许多法律专科学生面临着学无所用的尴尬局面。

3.毕业生自身能力不强,但就业期望值很高

随着高校扩招,专科生的录取分数也一路走低,这直接造成了毕业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自控能力都很差,而学好法律又需要这些能力。先天不足再加上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造成了法律专科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社会上普遍反映,法律专科毕业生缺乏对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对法律实务的实际运作方式不了解。他们多是单纯地硬搬、硬套法律条文,而缺乏对案件的具体情形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毕业生的能力有欠缺,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但是许多学生对就业却有着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追求。江苏警官学院关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工作稳定的公务员是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并且大多选择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就业,选择到基层或者到西部去工作的不到8%。他们对就业后的收入期望与实际情况也有很大的差距。从社会的人才总需求量来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摆正好自己的就业心态。应该说理想和现实的错位,加大了专科生择业的困惑,造成了他们的就业难。

二、解决法律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措施

1.控制法律专科生的招生人数,拓宽就业途径

(1)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控制法律专科生的招生人数

首先,限制没有相应的办学条件的学校开设法律专业。如前所述,高校扩招后,法律院校、系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其中有很多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根本不具备设立该专业的相应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提升法律专科毕业生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形象的重要保证。其次,在招生制度方面,允许法学类高等院校提出一定的特殊要求。法学类人才从事的主要是审判、检察、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法律职业。这些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很高的,它不仅要求从业者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论辩能力,还要有很好的写作能力;不仅要精通法律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社会知识……为了避免就业时的困难,应该在招生的环节上把好关。

(2)组织、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应该拓宽就业途径

首先,组织人事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招考、选调和选拔等人员录用制度。从目前来看,应届法律毕业生就业的首选途径就是参加各级公务员考试,而这些考试的报名条件一般会有学历上的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这就把专科生排除在外了。其实既然国家允许招收法律专科生,就应该给与他们与法律本科生同样的机会,不应有学历歧视。其次,劳动部门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广开就业渠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目前仍有很多尚待完善的地方。就法律专业毕业生而言,举办法律人才市场专场很有必要。目前,多是用人单位直接到高校挑选学生,或者学生通过熟人推荐就业,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门人才市场尚未发展起来。如果能在一定的区域组织专门的法律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就业必将大有裨益。

2.学校要积极改革法律专科人才的培养模式

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法律人才的重任,学生认识法律、运用法律的能力首先是在学校养成的。要使法律专科生就业时有竞争力,学校的教育教学就要面向市场需要,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

(1)根据市场需要设置实用和急需的专业

法律专科教育的目的在于急社会之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法律人才,所以在专业设置上要通过对法律职业岗位的社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设置出更适合社会需要、更受社会欢迎的专业。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家和社会对涉外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我国目前非常缺乏这类人才,因此可以考虑设置法律英语、涉外经贸法律事务专业等等。设置了合适的专业后,就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具体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以及以后的就业期望等。不同专业的教学重点也应该不同,专科教育的重点就要体现出“专”字。

(2)在教学方法上,要加强案例教学和其他实践性教学

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法为主,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和其他实践性教学。

首先,实施案例教学和诊所法律教育。案例教学,是指以简洁的语言文字形式,再现一个法律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从中提出法律制度完善问题或者法律适用问题,引发并组织学生讨论,使之由此掌握法律知识,获得法律技能,形成法律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适应学生构建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知程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诊所法律教育,则是指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律师或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参与到律师通常所做的行为中来,包括为当事人代理诉讼等。广义来讲,诊所法律教育包括了作为法律角色的学生在某种受到指导的环境之中,通过开展某些有效的形式,如法律援助,有意识地让学生直接参与司法案例的处置,从而将法律理论、法律条文融会贯通到法律咨询服务和诉讼代理服务等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掌握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操作运用,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意识,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专门人才。

其次,组织好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包括法院旁听、律师事务所见习等。法律教学单位及任课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典型的案例,组织法律专科的学生去法院参加旁听。借助旁听,让学生直接目击庭审的全过程,学习、观摩法官、检察官、律师运用法律知识的技巧和风采,了解庭审的程序,加深对所学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可以联系一些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让学生在周末和寒暑假去见习,通过和当事人的直接接触了解真实的案例,培养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涉法问题中以法律的思维考虑问题,提高灵活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操作手段以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评价上,要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

考试制度是教学评价制度的核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应,目前法律专业的考试内容一般是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为主,而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应该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以采用口试、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其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作为评价法律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4)加强就业观念教育,指导学生务实就业

学生从一入学,学校就应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择业观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新型职业观和“先就业、再择业”的新型就业理念。鼓励他们拓宽视野,到公检法系统以外的单位寻找就业机会,特别是引导毕业生到山区、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指导他们就业和创业并举,参与竞争,自主创业。

3.毕业生要提升、完善自身素质,降低就业期望值

法律专科学生应针对就业市场,选择自己的目标,调整学习锻炼的方向和策略,及早做好择业的准备。尤其是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好专业。在校期间应珍惜大学学习机会,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并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要降低就业期望值,专科毕业生必须冷静面对现实,积极调整自我认识,务实寻找就业机会,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工作。应该看到,基层部门或者我国西部地区还是非常需要法律专科人才的。

参考文献:

[1]贺卫方.中国法律职业:迟到的兴起和早来的危机[J].社会科学,2005(9).

[2]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法学,2006(2).

[3]朱林,邓荣华.关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5).

〔责任编辑:东升〕

专科护理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尊敬的院领导:

你好!

感谢你在百忙中从自荐信的海洋中挑选翻阅了我这一粒普通的石子,你的这一轻轻伸手,将为我的未来打开了新的一扇门,自信的我坚信若有幸能为贵医院服务,我定将在贵医院的熏陶下成为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石。

我叫刘xx,是成都大学医护学院08届护理专科的学生。借此机会。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喜爱执着追求,真诚的向您作个人自我介绍。

我是一个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农村女孩,淳朴的乡情赋予了我天生的纯洁,和吃苦耐劳,坚强的毅力,严格的良好家教使我从小就体会到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爱好运动的我具有强健的体魄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通过两年的大学理论学习,不仅使我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护理技术,而且增进了我的人际沟通的能力。在学校期间,我不仅担任了多种班委干部,科代表,社团干事,而且还积极组织策班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英语过级证书,国家奖学金,荣获”优秀团员“称号。各种运动会荣誉证书。在课余期间还做了兼职。

在临床实习中,我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基本技能并积累了临床经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实习培养了我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并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能够适应整体护理和人性化服务的发展需要,因此我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

现在虽然我只是一粒普通的沙砾,但是我坚信若我有幸能成为贵医院的一员,在贵医院的精心培训和熏陶下,石头一定会磨练为一颗耀眼的宝石。为贵医院尽责尽心。

下页附个人简历表,盼面谈!最后真心祝愿贵医院事业步步升高。再次感谢你的审阅。

此致:

敬礼!

专科护理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工作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3、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三)、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

一、

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专科护理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重点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卫生指导和出院指导,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2、病室环境宜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按感染和非感染病种分配床位,避免院内感染。

3、做好入院指导,及时通知医师查看患者;留熟悉病情的家属,供医师询问病史。

4、按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患儿家属所送食物,由责任护士检查后根据病情食用。

5、新患儿入院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2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测2次;免测脉搏及呼吸;高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按高温护理常规;体温不升者,应保暖。

6、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

7、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以后每周测1次,并记录。

8、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服用磺胺药者多喂水。

9、注意患儿安全,随时固好床栏,以免坠床。

10、入院后三日内收集大小标本作常规检查。

11、保持大便通畅,三日无大便者,按医嘱给予泻药,并记录。

12、新入院患儿做好卫生处置,更衣。保持患儿皮肤、口腔、被褥、衣服整洁,定期沐浴,修剪指甲。唇鼻干裂者,涂以油剂,危重抢救患儿设翻身卡,防止压疮及并发症。婴幼儿经常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臀红。

13、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二、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按儿科及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

2、评估咳嗽性质及痰液的性状,观察有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及神经症状,如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神志迷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X线检查、细菌学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1、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病室环境清洁、通风,室温22~24℃,湿度50%,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给予高营养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进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面色、神志、皮肤、黏膜颜色、四肢温度、尿量等,观察咳嗽性质及痰液的性状,是否为痰中带血或呈铁锈色。

4、高热者头部放置冰袋,或给予30%~50%酒精擦浴,或冰盐水灌肠;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测体温、脉搏、呼吸每4小时1次。

5、痰液黏稠者,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雾化用具一人一消毒或一人一套专用,指导患儿雾化时保持平静,轻轻张口,用口均匀呼吸。每次持续雾化10~15分钟。雾化吸入后给予患儿洗脸、漱口及拍背,鼓励患儿多饮水,不要随时吐痰,痰液多的小儿患者禁用镇咳药。

6、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炎。

7、药物治疗的护理:用药前必须做皮试,注意用药剂量、时间准确且无配伍禁忌,滴速适当,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8、做好心理护理,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儿及家属解释疾病,减少患儿对疾病的恐惧、紧张。

【健康指导】

1、保持房间空气流通与温度适宜,避免吸烟。

2、小儿衣着适中,小儿穿着盖被是否适中以成人感觉到小儿手足温暖为宜。

3、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受凉等诱发因素。母亲感冒后宜戴口罩,其他感冒人员不宜接触小儿,避免抱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定期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与耐寒锻炼。

三、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发病诱因。

2、评估患儿面色、神志、皮下脂肪厚度,观察有无皮肤感染及全身感染征象,有无腹泻。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1、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

2、给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宜消化饮食(水肿者暂给低盐或无盐饮食)。

3、加强巡视,特别是营养不良的患儿,应随时注意面色、呼吸、脉搏、神志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免因营养不良而猝死。

4、做好皮肤护理及口、眼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双眼缺乏维生素A者,滴鱼肝油,以免角膜溃烂,每周测体重2次。

5、补液时注意速度,不宜过快,按4~8滴/分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准确记录饮食量,有水肿记录出入量。

6、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7、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饮食管理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指导合理的喂养方法,添加各种辅食,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四、急性肾炎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患儿起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史。

2、评估患儿临床表现,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及体重等。评估水肿的部位、程度、有无压指痕等。有无颈静脉怒张及肝大,肺部有无啰音等。观察患儿排尿的次数及尿量、尿色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肝肾功能、尿常规、免疫学及细菌学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急性期绝对卧床两周以上;水肿消退、血压平稳者可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3月内避免剧烈运动,血压正常可上学;尿沉淀12小时阿迪氏计数正常后,可正常活动。

2、按医嘱给予饮食。水肿明显时,给无盐饮食,适当限制入水量;水肿消退后改少盐和普食,防止发生低钠综合症;明显少尿应限制液体量;尿量增加血压正常水肿消退可恢复正常饮食。

3、病室布置应符合患儿心理特点,周围环境安静,能使患儿保证充足的睡眠,病室气氛温馨、活跃、多彩,病室环境应使患儿感觉在家里一样,以减少患儿的畏惧心理。

4、病情观察: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每周留尿常规2次。每日测血压2次或进行血压监测,若出现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均提示高血压脑病,应加床栏以防止意外发生。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的变化,注意有无严重的循环充血和心力衰竭表现。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

5、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感染,避免受凉感冒;经常更换体位,阴囊水肿严重者,可用四头带托起。

6、消肿期隔日测体重1次,消肿后每周测体重1次。

7、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患儿及家长的恐惧、紧张、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多发病,常见病。对于链球菌感染者,应与2~3周内密切观察尿常规变化,以早期发现肾炎。

2、夏季防蚊虫叮咬及皮肤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及皮肤感染应及早给予抗生素治疗。

3、强调限制患儿活动是控制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尤以前2周为关键。

五、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有无出血诱因。

2、评估患儿贫血的程度,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及毛发、指甲的情况。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及出血倾向,有无牙龈肿痛、咽痛、咽红、皮肤破损及红肿,肛门周围。外阴有无异常;观察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有无头痛、嗜睡、烦躁不安、惊厥等,有无腹痛、便血、血尿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轻症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病情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碰伤。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食欲不振者,给清淡可口饮食。

3、严密观察出血倾向,按医嘱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面色、神志,如发现剧烈头痛、呕吐便血、皮肤黏膜、鼻腔等处出血先兆,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4、严密观察药物反应,胃肠道出血患者需禁食。长期给予静脉补液,注意保护血管,按医嘱给予成分输血。

5、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坚持定期消毒制度。

6、做好患儿心理护理,使其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1、指导患儿进行自我保护,预防出血,如不玩尖利的玩具和使用锐利工具,不做剧烈的、有对抗性的运动,常剪指导,选用软毛牙刷等;忌服阿司匹林类药物,避免感冒,衣着合适。

2、鼓励家长坚持治疗,教会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学会压迫止血方法。出院后定期复查。

六、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感染史。

2、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卤门有无隆起或紧张、患儿有无头痛、呕吐、惊厥、脑膜刺激征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

4、评估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家长及患儿有无焦虑或恐惧。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腰穿后去枕平卧4~6小时,昏迷患者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内造成窒息。

2、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鼻饲,注意食物的温度,注入速度宜缓慢,以防呕吐。

3、保持呼吸畅通,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备好氧气、吸痰器、开口器、压舌板和急救药品。

4、密切观察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神志、瞳孔等。注意观察是否有脑水肿、脑疝的发生,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5、对昏迷及鼻饲的小儿,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经常更换体位,预防肺炎及压疮的发生;协助医师做好腰椎穿刺或硬模下穿刺手术。硬模外穿刺放液须按压局部。

6、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静脉输液的患儿,应观察输液速度,保持输液顺畅、

7、做好心理护理,安抚患儿,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 【健康指导】

1、大力宣传卫生知识,预防化脓性脑膜炎。按时预防接种。

2、根据患儿和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讲解治疗护理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3、恢复期协助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能力训练,促进患儿康复。

七、婴儿腹泻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喂养方式及营养状况,了解人工喂养患儿用何种乳品、冲调方式、喂养次数及量,了解添加辅食及断奶的情况。

2、注意腹泻开始的时间,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气味等。评估有无发热、呕吐、腹胀、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3、评估肛门周围皮肤有无发红、发炎和破损。

4、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 【护理常规】

1、床旁隔离,卧床休息。

2、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尿量等,观察面色、神志、皮肤、黏膜、前卤、眼窝、皮肤弹性、周围环境等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水果。

3、禁止进不易消化的脂肪类食物。腹泻严重者禁食6~8小时,腹泻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

4、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及呕吐物,以免交叉感染。

5、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6、正确执行静脉输液,经常巡视,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 【健康指导】

1、加强新法育儿知识宣传,做好合理喂养。鼓励母乳喂养。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避免夏季断奶。

2、注意保持食物新鲜、清洁,食具严格消毒,避免肠道感染。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3、加强体格锻炼,适当户外活动。衣着合适,避免感冒,夏季多饮水。

八、小儿肾病综合症护理常规

按儿科及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有无引起肾病综合症的诱因。

2、评估水肿部位及蛋白尿、高血压的程度,了解尿量及体重变化。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学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水肿明显、大量蛋白尿或严重高血压者均应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可过累。

2、严格按医嘱执行无盐或低盐、低蛋白或高蛋白饮食,设法增进患儿食欲。

3、观察病情,注意生命全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特别是血压、尿量、水肿程度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和体重,根据病情每日测体重或每周测血压2次。

4、加强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水肿严重部位如阴囊、臀部、足踝等处应加以保护,预防压疮;预防呼吸道感染,寻找慢性病灶;保持会阴部清洁。

5、准确收集尿标本:常规尿标本应在清晨收集新鲜尿液;中断尿培养应争取于治疗前送检,并注意无菌操作;留24小时尿,收集标本的容器必须清洁并加防腐剂,注意不要混有大便。

6、由于此病需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这些药物可产生肥胖,脱发、痤疮等一系列毒副作用,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

7、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晃儿及家长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8、肾衰竭者行结肠透析、腹膜透析或人工肾,按相关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

1关爱患儿,与家长交谈,指导家长认识疾病的性质,本病病程长,易复发,要求家长树立信心,坚持系统而正规的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并与家长保持联系,对患儿进行追踪。

2讲解激素治疗对本病的重要性,坚持按时按量服药,一旦发生感染及早有效治疗;预防接种要待症状缓解、停药6个月~1年后进行。

3、感染和劳累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应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年幼儿要加强生活管理,避免劳累,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注意休息和营养,重视体格锻炼,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坚持治疗。

4、定期到门诊复查尿常规和血浆蛋白。一旦发现皮肤。上呼吸道感染,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九、小儿心脏病一般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及母亲的妊娠史,了解有无导致发病的诱因。

2、评估心功能及活动耐受情况,观察有无心力衰竭、心率失常。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如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持患儿情绪稳定。

2、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有水肿者适当限制摄入量,给无盐或低盐饮食,少量多餐。

4、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监测呼吸、脉搏,每次1分钟以上;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视水肿轻重,隔日或每周测体重1次(严重心力衰竭者除外)

5、输液患儿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总量。

6、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压疮,预防感染。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加重心脏负担。

8、服用洋地黄时,注意观察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每次服药前应测脉搏,幼儿脉搏低于100次/分钟,儿童低于80次/分钟,立即报告医师停药。、

【健康指导】

1、法洛四联症的患儿多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这是因为蹲踞点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如有这种现象,家长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

2、对平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按时接受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3、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且易发心力衰竭,故应仔细护理。随着季节变换,患儿应及时增减衣服;如家庭成员中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应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患儿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专科护理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末端差错;邻床差错

Analysis of adverse events related to terminal errors and specialty nursing management

XU Xiaoyan1 FEI Jianping2 HAN Yuyan1

1.Operating Room, Kun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Jiangsu Province, Kunshan 215300, China; 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Kun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Jiangsu Province, Kunshan 215300, China

[Key words] Nursing; Adverse events; Terminal errors; Adjacent bed errors

临床护理工作发生在医嘱执行的终末端,直接接触和了解患者,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反映并且决定了整个医疗体系的运行质量。在加强专科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通過品管圈活动提升护理质量[1],从患者门诊就诊开始进行风险评估和追踪,对不良事件进行预报和干预[2];拟定监测通报的策略让医疗不良事件透明化,采取补救措施支持临床需求,进行安全文化塑造,进而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对患者的伤害[3]。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目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报告本身不能改善患者安全。本文从护理临床路径入手剖析护理差错与不良事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专科护理培训提高专科护理管理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5月~2019年4月昆山市中医医院非惩罚性上报系统中护理不良事件141件,进行分类、分级。损伤结局分级参照香港医药局《不良事件管理办法》[4]。0级:执行前被制止;Ⅰ级:事件发生并执行,但未造成伤害;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要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

1.2 方法

依据常规分类方法将不良事件分为跌倒、压疮、非计划拔管等6大类[1-2],其中跌倒、压疮、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一直是现代临床专项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将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和给药差错合并为药事相关不良事件,增加了专科管理相关不良事件。

专科护理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定义:因为专科知识掌握不全面或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对医嘱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结果缺乏预见性,不具备终止医嘱执行的能力或没有调整医嘱执行技术路径而产生的不良事件。

邻床差错:狭义是指相邻床位之间或同病房患者之间用药差错;广义泛指开具医嘱或医嘱执行的诸多环节,包括医嘱录入、医嘱核对、发药、药物配制、血样采集、补液输液等过程中,相邻病床医嘱或同批次、同时间相邻(前、后次序)医嘱之间发生混淆和差错。

护理行为多为瞬间性,护理操作多为终端性,护士执行电子医嘱是控制电子医嘱质量的终末环节[5]。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给药差错和血样采集差错发生于护理执行时,处于临床护理流程的末端,对患者生理机能产生直接效应,定义为“末端差错”。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末端差错”和“专科护理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占比及伤害事件等级、发生频次。剖析发生环节与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发生频次、百分比等方法描述一般资料,并对占比优势事件分层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分类与分级

2.1.1 护理不良事件汇总 末端差错57例,占40.425%。专科管理差错20例,占14.184%,合计77例(含4例跌倒事件),超过病房内跌倒、非计划拔管、压疮等传统三大类不良事件的总数(64例);其中发生为Ⅰ级以上伤害事件的46例,占59.740%。见表1。

2.1.2 Ⅲ级以上不良事件占比分析 末端差错发生Ⅱ级以下伤害事件占比为75.439%,高于传统差错(46.875%),有统计学差异(P<0.01);专科护理管理相关差错发生Ⅲ级以上伤害事件占比为65.000%,高于传统差错(53.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药事差错分析

共上报47例药事差错,发生在医嘱(2例)、药房发药(3例)、药物调配(1例)、标签打印粘贴(2例)、取药发药和输液(39例)等环节,发生于发药和输液的末端差错占比高达82.978%。在美国卫生药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pharmacists)9类用药差错分类的基础上[6],依据差错原因或内涵归纳为: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易混淆药品差错、给药途径差错、药品剂量或溶媒差错、发药或补液遗漏及特殊用药差错等6类,其中患者身份识别的“邻床差错”、剂量或溶媒差错、发药或补液遗漏发生占比分别为25.532%、27.660%和27.660%。见表3。

2.3 专科护理管理相关不良事件

20例专科护理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其中18例为Ⅰ级以上不良事件,Ⅲ级以上不良事件13例(占65.00%)。见表4。

3 讨论

跌倒、压疮、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在早期占据不良事件前三位[2,4],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相继建立了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对不良事件上报后的归纳、分析、跟踪、反馈也成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非计划拔管、跌倒等发生率明显下降[7]。在专科医院,输液、口服给药和采血差错逐渐增加,占据前三位[8];在综合性医院,给药差错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在非惩罚性上报事件中占比高达43.3%~56.7%[9]。在我院,“末端差错”和专科管理相关差错事件发生占比分别为40.425%和14.184%,合计54.609%,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在药事差错中,“末端差错”占比高达82.978%。在临床护理中,针对“末端差错”和“专科护理管理相关差错”提出整改,旨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尤其是减少严重伤害事件的发生。

3.1 末端差错与邻床差错的防范

在药物发放和输液过程中,双人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或者在查对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等干扰,是差错高发环节,尤其是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发生“邻床差错”占25.532%,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在给药查对中,规范患者身份识别可避免20.97%的用药差错发生[10]。严格执行双人核对的方法、使用手腕带扫描条形码确认患者身份,保证给药正确[11]。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护士凭主观臆断行事,认为每次给药时询问患者信息容易造成患者厌烦与不信任,故而很多护士未查对患者住院号或者查对时流于形式,落实率為79.78%[12]。“末端差错”与“邻床差错”的发生,除了没有强化流程管理、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外,与“视觉误导”和主观臆断密切相关。譬如:误把坐在35床凳子上或者躺在35床上的患者默认为35床患者;从20床血袋里取出的采血管却贴着21床患者的标签;患者微量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中,误以为持续补液中,结果常规补液一袋都没上;医嘱开具全麻手术,同时有术中局麻药带药,主观臆断认为是局麻手术,未有效禁食,导致手术延期。

为了防止“末端差错”和“邻床差错”的发生,应当始终将“患者安全”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制订临床护理标准化路径,制订“护理执行安全核查表”,完善双人查对制度,护理操作前高声复述护理执行医嘱:35床、王三、住院号12345、静脉输液头孢克肟2.0 g、生理盐水250 mL;或者35床王三、住院号12345、外周静脉采血2管,每管4 mL,检查血液电解质和血凝四项。明确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药物名称、剂型、剂量、使用途径、使用方法或者执行操作名称。既报给自己听,也报给患者听;既能保证本次医嘱执行无差错,一旦出现重复医嘱执行,或者医嘱发生临时更改,患者或者家属都能及时发现、纠正。为了克服年轻护士在医嘱执行过程中不善于与患者交流或畏惧与患者交流,可以参考“给药查对清单”[12]制订“医嘱执行查对清单”,强化医嘱执行过程中的相互查对,养成良好的查对习惯。

为了提高患者对医嘱执行的依从性,提倡医患共同管理疾病[13],患者接受并了解治疗方案和使用的药物,床位护士尽早让患者了解一天乃至一周的诊疗规划与程序,患者既能最大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也能及时发现医嘱更改,避免差错。同时要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宣教,避免出现未经护士同意,自行更换输液的严重差错,因为未揭去瓶口贴导致长期输液被污染。

3.2 专科护理管理相关差错与专科护理管理培训

专科护理管理相关差错20例,其中18例发生Ⅰ级以上伤害事件,Ⅲ级以上不良事件占比超过了传统差错,由于其极大的危害程度,专科护理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应当作为护理差错防控的重点。

X射线、CT扫描、MRI成像或其他放射线检查等强磁环境可损坏胰岛素泵;夜间翻身、运动时腹肌收缩导致管道受压;胰岛素结晶可堵塞导管[14]。胰岛素泵的正确使用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护士既是糖尿病规范治疗的落实者,同时也是患者实行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教导者;护士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途径及相关知识对控制患者血糖起着关键性作用。因而,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15],开展糖尿病管理规范化培训势在必行。

在专科护理管理中开展“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指导、协助其正确选择诊疗方案并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16]。让糖尿病患者成为糖尿病自我管理者,有助于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自我赋权能力,有利于医患双方及时发现安全隐患[17]。为了提高专科护理管理水平,对护理流程中关键环节、关键步骤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必须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掌握疾病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因而,在进行专科护理管理培训过程中必须有临床医师的参与。

围术期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对于局部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局麻药物毒性反应的防范意识不强;护工人员在使用推床、推车运输途中不专业,都可能出现严重伤害事件。

开展围术期看护培训:①加强护工人员接送患者的专项训练,尤其是轮椅车转运过程中起、坐衔接,轮椅、推车过坎练习。②局麻手术患者必须推床或轮椅推车送返。③对陪护人员与家属进行审核与培训,老年家属不能作为陪护;强调陪护无缝隙。

举一反三,开展各种单项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管理培训,譬如,新生儿病房规范管理培训、中心静脉及PICC管管理培训、高渗和刺激性药物管理培训、术前宣教演练等,认真规划和设计临床护理执行路径,将规范操作流程培养成日常工作的习惯。在常规专科培训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防范专项培训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通过集中培训、个体指导和应急训练,强化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3]。对于新入职的实习护士,通过协作式的带教模式培养其主动学习、逻辑性、评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个人特质、临床护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专业建设与发展能力四个维度获得全面提升[18,19]。

综上所述,贯彻患者安全,设计精准的护理执行路径,通过减少“邻床差错”和“末端差错”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总量;强化专科护理管理培训,减少“专科护理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及严重伤害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志湘,廖湘平,曹美嫦.护理不良事件及品管圈的应用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6:188-189,封3.

[2] 李弘,黄金姣,黄霜霞.风险评估表结合追踪方法学对门诊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 42(3):379-380.

[3] 王丽娜,王森,曾鑫,等.护理风险防范培训对提高护士临床护理质量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155-157,161.

[4] 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5] 高燕.我院头孢类抗生素电子医嘱查对与执行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3):266-268.

[6] 李铁华.22例护士给药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7):68-70.

[7] 徐玉霞.手術科室7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重庆医学,2018,47(1):111-113.

[8] 韩倩.专科医院312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3):189-190.

[9] 李毓芹,滕英,林惊世.给药错误90例患者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5):685-686.

[10] 罗红艳.62例给药错误原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4):3338-3339.

[11] 张霞,元璟.护士给药错误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8,8(3):57-62.

[12] 胡向荣.清单式互查在护士给药查对习惯培养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8,4(11):175-178.

[13] 费建平.医患共同管理:一名麻醉医师的胸腔镜下左下肺楔形切除手术经历与感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1):118-120.

[14] 赵新玲,岳晓燕,张珊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护理,2015,7(1):19-21.

[15] 张艳,惠蓉,张玉莲,等.糖尿病专科小组对提高胰岛素规范管理的影响[J].循证护理,2018,4(5):421-424.

[16] 中国医院协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3.

[17] 郭晓贝,王颍,杨雪柯.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9,34(1):103-106.

[18] 戴玲华,柳春波,卢斌,等.协作式带教模式对妇产科实习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专科知识成绩及核心胜任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5):139-142.

[19] 陶秋芬.急诊专科护理在突发创伤事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6):96-97.

(收稿日期:2020-04-07)

[基金项目] 江苏省昆山市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项目(KSSK20180149)

上一篇:市场营销毕业总结下一篇:临床医学毕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