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学范文

2023-12-25

高校数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一、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

数学的应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时代发展呼唤数学的应用。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总体目标。因此,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尤为重要。然而,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数学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难以顾及应用意识的培养。为改变这种教学局面,广大教师应不断深化相关方面的研究,采用更加有效的措施,优化数学教学,使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高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强

高校学校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将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数学应用意识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关乎他们未来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调查发现,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强,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让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深入他们的内心。部分教师不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往往把学生引入到追求数学成绩的轨道上,使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不仅没有意识到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还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的认知。

(二)对于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忽视与缺乏

学校、教师、学生对于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忽视,是目前制约高校院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和造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大部分高校院校的数学教师本身就是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成长起来的,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学习和实践严重脱节,其本身就不具有数学应用意识;再加上缺乏专业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训,很少有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进度和数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安排仍然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缺乏对课外内容的拓展,以及数学应用意识的延伸。对数学基础薄弱的高校学生来说,面对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经常有听不懂和无法理解的问题,学习兴趣不浓。

三、高校数学教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措施

(一)结合实际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教材,还要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得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开展生活化教学。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某些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可以引入历史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开展生活化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课堂互动,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无论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还是未来进入社会,都大有裨益,能真正发挥出数学应有的作用。此外,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具有数学应用意识。

(二)创设丰富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并依据情境提出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老师还可以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和工作岗位为例,设置涉及某个数学知识点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与他们的直觉是不相符的。这样做可以引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然后教师及时解惑,并加入数学公式的推导,使得课堂教学生动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可以将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受数学知识,深刻理解“数学离不开生活”以及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以“生活化”的情境呈现数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生活经验提供数学教学材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和主动参与。因此,老师应结合高校数学课程特点、地域特征和学生个性特点,探索一条“生活情境化”的教學模式,即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探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新知识——拓展新知识。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实现。数学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数学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高校数学教学也应该回归教育本真,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比如,在“函数的实际应用”的教学中,这一内容本身实用性就非常强,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在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专业出发,可以选择和学生专业有一定关联的活动内容,以此来促进数学学科和学生专业的联系性,真正凸显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对学生专业发展的适应性。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建模竞赛。

结束语

总之,高校教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意识,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高校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思路;结合实际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应用经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张翠芳.高校应用数学教学改革和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12):60-61.

高校数学范文第2篇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

翻转课堂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学生课前利用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课堂进行学习反馈、展示、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 重构教学流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 数学课堂教学流程将实现重构, 从传统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向课前拓展,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课堂进行学习反馈、展示、交流与探究等活动, 从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 注重学生课前学习体验。

(二) 变革教学形式

翻转课堂将促进教学形式变革, 传统教学模式下, 高校数学教学主要以班级授课为主, 翻转课堂模式下, 高校数学组织形式能够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打破传统组织形式, 课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并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有效的互动。

(三) 转变师生角色

传统课堂模式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 是课堂的中心, 学生被动接受, 缺乏均等的话语权。翻转课堂模式下, 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 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主导者, 师生拥有均等的话语权, 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 资源与环境革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 数学教学资源将实现新的变革, 教学资源不仅数量多, 而且资源类型丰富, 除了文档资源外, 还包括音频、视频资源等;教学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学习环境更加开放,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

(五) 评价多元化

传统课堂评价方式单一, 翻转课堂借助信息技术优势, 改变传统评价单一化模式, 有机融合调查表、访谈、社会实践与理论论著等形式, 进行多样化评价, 并且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评价更加多元、科学, 导向性作用更显著。

二、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数学教学, 具有多元教育理论支撑, 它符合布拉姆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与混合式学习理论。

(一)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指出, 学习者只要具有充足的学习时间, 具备适当的学习条件, 都能够掌握学习内容。它以教学目标为核心, 手段主要包括反馈与矫正,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学习, 翻转课堂为学生存在了深切的学习条件, 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 符合掌握学习理论的条件。

(二)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 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学习者借助既有的知识、经验等自主建构的过程。翻转课堂从课堂向课前延展, 注重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为学生提供包括自主学习资源、搭建学习平台等自主建构支持。

(三) 混合式学习理论

混合式学习理论提倡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 翻转课堂改变单一化课堂教学方式, 将现场学习与网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将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结合起来, 从而构建立体化、多元化学习模式, 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 促进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劣互补, 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高校数学翻转课堂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 而是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 线上的自主建构

翻转课堂的首要环节是线下自主建构, 只要包括制定教学目标、创建教学视频、自主学习三个环节。

制定教学目标直接决定着翻转课堂应用的有效性, 只要包括线上教学目标与线下教学目标。线上教学目标主要依据高校数学教学内容, 并对学情进行充分的调研, 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为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铺垫。线下教学目标, 需要有机结合线上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的实际情况, 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目标体系。线上目标与线下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需要教师基于整合的视角, 实现线下目标与线上目标有机融合。

制定目标后, 还要基于学生自主建构的需要开发教学视频, 视频的开发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教师根据学生数学自主建构需求与教学目标, 自主开发相应的视频, 这种开发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比较实用;一种是应用网络视频资源, 这种开发方式便捷, 但缺乏针对性, 效能较低。视频资源的开发要做到因人、因时而异, 灵活多样。在视频容量上, 适宜以短视频为主, 内容集中, 主题鲜明, 能够贴近学生认知实际。

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是落实自主建构目标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借助视频资源, 进行自主观看, 调动自身的知识积累, 并自主完成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自主学习与传统学习不同, 学生可以有机结合教材内容与视频资源, 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多样化支持。视频学习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势, 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视频学习要有机结合练习, 练习主要以自主检测为主, 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主建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薄弱点与知识盲区, 从而根据练习反馈及时地调整学习行为, 并针对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区进行二次建构, 并生成学习疑问, 为数学课堂学习进行有效的铺垫。

(二) 课堂的深化学习

学生通过线上学习获得的认识相对肤浅, 还存在一些困惑与知识盲区, 需要通过课堂交流与展示, 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课堂学习主要包括成果展示、合作探究与总结反思。

成果展示与交流。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学生自主学习, 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机会, 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的积极性。成果展示需要教师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与成果信息收集, 选择典型性的学习成果作为数学课堂的教学资源。一方面要展示学生优秀的学习成果,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互动与智慧分享;另一方面要选择能够体现学生思维共性缺陷的内容, 作为课堂教学指导的案例, 确定合作探究的内容, 从而为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抓手。

学生合作探究。对于学生个体学习难以完成的数学知识与难点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深化学生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主要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 小组划分时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并综合考虑各个小组之间的均衡性, 坚持互补原则。

总结与反思。学习总结与反思是促进学生学习深化的有机环节,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链, 并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总结环节可以借助多媒体, 以知识树的形式, 让知识链更加完善;反思的形式不限, 可以借助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在检测中进行反思, 从而引导学生及时发现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存在的不足。

四、结语

总之, 翻转课堂是提高高校数学教学的有效路径, 也是高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取向。高校数学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 提高信息化素养, 不断提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数学教学的能力, 从而构建有价值、有品质的翻转课堂, 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 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建构。

摘要:本文阐述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 重构教学流程, 变革教学形式, 转变师生角色, 资源与环境革新, 评价多元化, 并结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阐述其理论依据, 最后从线上的自主建构与课堂学习深化两个环节, 阐述了翻转课堂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校,翻转课堂,特征,应用

参考文献

[1] 邵晓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电子制作, 2014 (4) :88-89.

[2] 杨喜艳, 吴亚豪.“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高教学刊, 2016 (4) :80-81.

[3] 吴艳秋, 邹黎敏, 彭扬.”翻转课堂”在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 2016 (11) :67-68.

高校数学范文第3篇

摘要:“教以生为本。”高中文科数学教学有两个目的:第一,通过高考,取得好的成绩从而通过高校选拔;第二,文科生学习数学可以提高慧商、养成科学思考问题的习惯。针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教学,是高中文科数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思维。

关键词:高中文科数学教学思维培养

高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近年,城镇高中文科数学的高考竞争力呈下降的态势,如何把握城镇高中文科数学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城镇高中文科数学教学现状

1.学生综合素质较差

城镇高中没有城市高中优厚的教学软件资源、硬件设施和优秀生源。大多数城镇高中文科学生数学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低下。

2.城镇高中学生文理分科不均衡

城市高中在分科时,往往学生选择就读理科的人数远远的超过文科的人数;而城镇高中却恰恰相反:选择就读文科的人数目超过选择就读理科的人数。出现比理科更多的文科生却去挤招收人数只有理科65%不到的文科大学的怪现象。

3.城镇高中数学缺乏高考竞争力

在高中文科中是“得数学者得天下”。同为文科数学由于城市和城镇高中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和滞后,使得城镇高中文科数学平均分远远低于城市文科数学平均分,这使得城镇文科学生在高考中往往因为数学学科的巨大差距失去竞争力。

二、城镇高中文科数学落后的原因

现阶段城镇高中文科数学教学存在一些误区,这使得城镇高中文科数学难以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

1.学生意识误区

城镇高中(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知之甚少。对大多数的同学而言,之所以选择学习文科,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数学基础不太好,选择文科时有意的避开运用数学知识相对较多的理化。这类学生潜意识里就把自己归入数学永远也学不好的那一类,便不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数学,导致数学成绩徘徊在中等或以下成绩的水平。

2.教学意识误区

“双基决定高考”。文科数学在高考中考察学生的“双基”能力的类型题是越来越多,很多题就是课本上的例题或是习题知识点的拓展或延伸。加强“双基”能力的培养,却是目前城镇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

3.心理教育的缺失

心理教育是城镇教育薄弱的环节。城镇高中有很多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平常的考试中是“常胜将军”,但在高考时却考得一塌糊涂,原因有:一是心理素质不过关。二是由于在考试过程中不能根据试卷中试题的各种分布制定良好的应对策略。

三、提高城镇高中文科数学成绩几点看法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高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門学科,多数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我们可以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3)利用中学生 “好奇” 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4)教师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鉴于前面所说的原因,很多学生不能将自我进行数学知识准确定位。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在接手高一时,在前半学期内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发现每个学生存在的真实问题。然后与学生一起制定一系列针对个体整个高中阶段学习数学的计划方案。让学生看到自己逐步的进步,从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正确理解文科生学习数学的意义。

高中阶段文科数学不外科有两个目的:第一,通过高考,取得好的成绩从而通过高校选拔。这类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性比较强,不需要老师过多的督促;老师更多的是要指导这类学生的学习方法。第二,文科生学习数学可以提高慧商、养成科学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文科数学课在为学生提供一定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文科数学的教学理念,传播数学思想、思维方式和数学文化内涵。

3.注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数学的方法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较而言,无论是在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知识的迁徙能力来讲,都有一个较大的飞跃。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课本中定理、定义、公式等知识的牢固意识。同时,在日常的试题练习中要针对这些基本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培养学生一切从基础入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基本能力。

(1)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而在文科数学教学中,这恰恰又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城镇高中,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①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②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③类比与联想。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可联想到商的乘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发展。④抽象与概括。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①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②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4.加强心理和考试综合能力教育

城镇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数学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心理上的教育。教学中要经常告诉学生在学习不同的知识时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和由这些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是怎么样的一种能力,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甚至老师的角度来分析和体会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使学生更能够以一个健康而不是惧怕的心理来看待数学,从而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知晓自己的得失,树立对数学的信心。

有了日常的数学心理教育,在考试前的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也是就显得很自然了。能否客观的以自己的实力和考试科目的难易程度来进行有计划的答卷,这里非常必要的。因为考试是限时的,在限定的时间内,如何尽可能的得到更多的分,这非常重要。基本做法就是在考试卷发下来后,通读试卷,初步把握本套试卷的对自我难易程度,并在通读的过程中,筛选出自己较为熟悉的题目,罗列出基本的答题顺序,以便在做题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原则是不会做的坚决不碰,能做的尽量不要丢分。

参考文献:

1.黄爱华浅淡农村高中的数学教法 百色学院学报2006.2

2.李明关于农村高中数学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青年报》教育版 2004.7.6

高校数学范文第4篇

1 目前高校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陈旧, 重“数学”, 轻“教育”

数学教育教学观念, 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 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数学教育问题的认识或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制约、支配着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目前, 高等院校数学教育观念陈旧, 教育手段落后。教学目的上, 主要是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忽视学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上, 以教师为中心, 习惯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余地很小, 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1.2 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割裂了“教”与“学”的联系

在陈旧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 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接受学习”方式, 注重教师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的角色, 忽视教师其他方面的角色。强调教育过程中教师“教”的重要作用, 忽视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 忽视“发现学习”在数学教育上的意义, 缺乏教与学的互动。高校数学课程抽象性和逻辑性强, 知识本身缺乏趣味性, 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 割裂教与学的联系,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造成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畏惧心理, 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困难局面。

1.3 教师负担重, 无暇教学总结和课外的辅导教育。

近年来, 各高等院校都相应扩大了招生规模, 高校数学课程都是大班授课,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教师整天忙于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和答疑, 工作压力很大, 使得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和教育, 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2 高校数学课程教育的几点建议

2.1 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育的中心和主体是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和服务作用。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是转变教学观念, 有效开展高校数学课程教学的前提。

2.2 因材施教, 高校数学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基础和能力

目前, 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情况, 定位培养目标。高校数学课程教育应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条件成熟的高等院校, 高校数学课程应采取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 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 教师依据各种层次学生学习特点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 设置不同的教学过程, 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 教师加强个别指导和分层辅导, 达到因材施教、共同提高的目的。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可以有效避免数学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 数学基础差、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 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适当的教育,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有所成。

2.3 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 课堂气氛是一种心理背景, 是教学的软环境。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数学课程本身具有理论性强、连续性强的特点, 学生容易产生疲倦甚至厌倦心理, 高校数学课程要使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并自觉自主的学习, 从而学得轻松有效。

2.3.1“启发式”教学, 带动学生

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以不同方式反映数学的两条主线。高校数学教育应该把数学知识教育和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由于数学教材是用演绎的方法把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内容互相联合起来的一个统一体, 一定程度上颠倒了数学的实际发现过程。“启发式”教学法是贯彻“学为主体”教学宗旨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思维, 让学生自己“发现”结论, 使其既掌握数学知识, 又充分认识数学思想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3.2 通俗化教学, 贴近学生

高等数学概念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学生难以把握。通俗化教学的尝试, 在高校数学课程教学中尤其重要。教学中要重视感性材料的概括与提炼, 重视知识实际背景和应用, 力争用直观易懂的语言揭示本质, 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理论通俗化、简明化, 使枯燥、复杂的数学问题贴近生活,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 在讲解“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时, 把复合函数求导方法形容为“剥壳式”求导, 形象地揭示了复合函数求导方法为:从最外层函数到最里层函数逐层求导。使用“剥壳式”这一名称, 形象生动, 学生对这种求导方法掌握很快。

通俗化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注重用所学知识分析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不拘泥于教材的固定体系和例题形式。例如, 在讲授“假设检验”这一章时, 恰逢学院教务部门采取随机考勤的方式, 对学生出勤情况进行检查。笔者就以“随机考勤”这一随机试验问题为例, 对其进行假设检验分析, 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通过这个例题, 达到了对假设检验方法的掌握, 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2.3.3 激情教学, 感染学生

研究表明,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 有两种重要特征对学生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 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这一点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尤其明显。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数学枯燥, 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 很难真正提高数学成绩。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一, 要增加情感投入, 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 实施情感性教学, 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的条条框框, 尽量做到声情并茂, 甚至不惜利于“夸张”的语言和动作, 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

2.3.4 善于总结, 方便学生

高校数学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一般的解题思路, 很多内容, 都可以抽象出若干解题方法, 如极限、导数、积分、级数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都应该安排适当课时的习题课, 进行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系统总结,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便于学生掌握。

高校数学课程体系严密完整, 知识之间不是孤立的, 教师要善于总结, 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 导数和极限的联系, 积分与微分的联系;多元函数微积分与一元函数微分的联系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重视, 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能够较快掌握新知识的内涵, 同时能及时复习已学内容, 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高校数学课程很多知识的原理和方法类同, 如积分学中的定积分、多重积分、2类曲线积分和2类曲面积分, 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类比和联想的方法, 向学生总结概念之间异同点, 使学生不断加强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2.4 注重教学反思, 加强课外辅导和教育

数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除了教师自己不断总结提高, 教师之间相互讨论分析之外, 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要安排好课外作业、辅导答疑。目前, 市面上有关教材的跟踪辅导材料琳琅满目, 学生盲目抄袭答案的现象比较常见。教师应该改进学生作业方式, 多布置使用创造性思维的作业, 增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数学课程安排辅导答疑尤其重要。要鼓励学生多问、为学生提问提供尽可能的方便。笔者每次开学之初都会向学生公布自己的手机、固定电话、电子邮箱, 并且开通个人网页, 鼓励学生随时提问, 不遗留问题。

高校数学范文第5篇

摘要:文科院校的许多学生对高等数学是谈虎色变,如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上好文科高等数学是每个任课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文科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的原因,探讨了文科院校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实行分级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制约其实行的因素。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文理交叉、文理渗透以及文理结合是新时期学科融合的主要特点之一,这就要求新时代人文社科专业的工作者应该掌握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来指导工作。近年来,全国许多文科院校相继都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这一新的举措正急切地催生着与之相关的教学探索和思考。为了推动文科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促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形成,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就文科院校高等数学的分级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一、文科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的原因

1.数学基础不扎实。文科院校所招生的学生中大部分为文科生,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本身就不好,数学思维能力较差,学习的过程中累积了太多的问题,缺乏高等数学学习的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数学能力。

2.课时安排少。高等数学的内容较多,不仅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和多元函数微积分,还包括了空间解析几何和常微分方程等内容,而在文科院校中虽然提高了对数学的要求但高等数学的教学课时较少,造成了高等数学教学中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再加上现行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信息少,使得任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疲于赶教学进度,对一些重点的应该精讲细讲的内容不能完全展开,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而理论上严密逻辑上严谨的要求更是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

3.内容抽象。高等数学的开篇就介绍任意小正数的概念,这是极限的雏形。再加上高等数学主要又是用极限的思想去研究函数,是通过一个无限的过程来反映函数的变化趋势,而这个无限的过程是有描述法进行抽象定义的。这对于文科院校的很多学生而言,由于本身数学发散思维能力就不强,一下子就很难理解极限的基本思想,显得极其不适应。此外,高等数学中的导数和积分部分,主要是导数的定义和积分的几何意义,更强化了概念的抽象性。高等数学的这些抽象定义不仅影响到文科院校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

二、文科院校高等数学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是指在不降低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分层次设计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力求对学生因材施教,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一般的学生跟上要求,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主要在理工科院校开展,对于文科院校较少涉及。然而,从上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文科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显得更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1.文科院校学生数学水平层次不齐。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大幅度增加,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不断加大。特别是对于文科院校的学生即使是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入学时的数学成绩、数学水平和能力也参差不齊,这是无法改变的一个现状。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导致文科院校中好学生“吃不饱”、中等学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同时,大学生的学习日标是以其专业为导向的,这就使得对数学水平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分化,比如,经管类的学生相比文哲类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要求。再加上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喜好、兴趣不同,他们的志向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使得大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要求就是一个天热的分层。

2.文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师的数学水平层次不齐。与理工科院校不同,大部分文科院校都没有数学学院或是数学系,很多都是由文科院校中经管学院内部设置的数学教研室承担全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同时,在文科院校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中,很多都没有通过专门的数学教育培养,只是大学期间这门课程学习的较好而已,数学知识面不宽,缺乏精深的数学素养,以笔者为例,只是本科阶段为数学专业,硕博阶段为管理学专业,聘到学校后一直从事高等数学的教学。由于教师本身数学水平有所差异,在实际的教学中产生了不同教师所带的班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较大差异,每年都会出现较多学生申请换班的情况。而分层次教学可以有效将不同教师分到不同阶层的班级,更好地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以缓解高等数学教师的教学压力。

三、制约文科院校高等数学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因素

近几年部分高校实行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分层次教学管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运算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高。然而,以下因素却制约着文科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和发展。

1.学校方面。分层次教学采用同一年级教师几乎同时上课,而且大一新生开学就要进行高等数学的学习,这就涉及教务处、各个系部、任课教师及新生多方。同时由于学生多,课程也多,教室有限,因此安排起来特别困难,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统一协调才能完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并不愿意对高等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

2.教师方面。分层次教学也意味着对高等数学教师进行分层,虽然教师分到的阶层并不意味着教师水平的高低,但会造成教师心理上产生一定不好的想法,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同时,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同,很难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此外,文科院校中高等数学的教师队伍本身就严重不足,如果要满足分层次教学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引进相关人才。由于分层次教学中同一年级教师几乎同时上课,这就给老师通过互相听课的方式达到学习、交流的目的变得相当困难。因此,这些不利因素阻碍着教师不愿意实行分层次教学。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实施及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然而,随着分层次教学实践的深入,这些问题必将得到圆满的解决,使之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适合当今教育现状的教学管理模式,这将是我们下一阶段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莹.文科生高等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J].价值工程,2011,30(33):258-259.

[2]王忠东,张琬琳,徐向红,张学润.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18-119.

[3]赵德钧,李路.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大学教育,2013,(1):100-102.

[4]崔连香.浅谈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3,(9):20-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2084):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S46):西南政法大学校级项目(2012-XZQN31)。

作者简介:徐广业(1983-),男,安徽利辛人,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

上一篇:思政教学下一篇:实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