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范文

2024-04-17

人体解剖学范文第1篇

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是困扰同学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不断地对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改进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下面就来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理论学习要与实践课相结合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 研究范围是人体的形态结构, 因此实验教学是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手段。在实验课上学生不仅能接触到逼真的模型和挂图, 还能见到真实的解剖标本和尸体, 这就使得学生对某一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的了解更直观、更形象, 可谓一目了然。然而,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并不愿意上实验课, 据了解有的学生是害怕尸体, 有的学生被甲醛呛得直流眼泪, 而有的则是嫌脏而不愿去接触。总而言之, 作为教师必须要耐心引导学生克服种种心理, 上好每一堂课, 使得学生养成勤动手、多动口、善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很多年以来, 解剖学的教学方法一直比较单调, 教师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就可以完成教学, 然而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集声音、图片、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 并在我校搬入新校区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观、逼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

3 结合临床实践, 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目前, 很多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 我了解到有些学生认为解剖课名词多、内容繁琐、难记忆, 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解剖课属基础课不如临床专业课有意思。因此, 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以上种种情况进行“对症下药”, 尽量地联系一些临床病例,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为以后的专业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 努力营造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 并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 使得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教导, 同时还要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 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生动而深刻。

5 勤思考、多钻研、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解剖学的教学虽然以实验课为主, 但理论课的教学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动作、姿势、手势及身体本身等直观教学手段, 有时可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女性内生殖器时, 教师可将双上肢伸展, 手持粉笔盒, 并将躯干向下屈曲约90°, 这样就可以形象地把粉笔盒比作卵巢、把手指比作输卵管伞、把上肢比作输卵管、把躯干比作整个子宫。这样通过艺术加工, 化深奥为通俗, 使学生觉得很有趣, 轻易接受。在讲解脊髓表面的3层被膜时, 可以形象地把脊髓的硬膜、蛛网膜、软膜比作同学们所穿的外衣、毛衣和内衣这3层衣服。这样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再比如, 在讲解交感神经对竖毛肌的作用时, 同学们就可以真正理解“怒发冲冠”的含义了。总而言之, 只要我们肯钻研、勤思考, 教学技能就会逐步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将会出现质的飞跃。

6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1)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求学生勤动手、勤看、勤听、勤提问、勤口诵、勤思考。

(2) 注重轻重缓急, 牢牢抓住重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明确地给学生指出各部分内容的要求标准, 诸如“把握、熟悉、了解”。

(3) 在课堂上要多总结、归纳和比较, 使知识更系统化例如, 具有3个狭窄的内脏器官可以总结在一起, 轻易混淆的名词概念诸如“肝门”、“肾门”、“肺门”、“脾门”、“卵巢门”放在一起比较记忆。还可让学生在标本上辨认“股三角”、“危险三角”、“膀胱三角”、“胆囊三角”, 这样, 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4) 教师可将某些知识点进行加工、提炼, 再传授给学生,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例如, “二尖瓣位于左房室口, 三尖瓣位于右房室口”和“左肺分两叶, 右肺分三叶”这2个知识点即可总结为“左二右三”。再比如腕骨的名称及排列顺序, 即可编成顺口溜“舟月三角豆, 大小头状钩”。总之, 关于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还有很大的潜力值得我们去挖掘。本文所列举的几种方法仅仅是笔者从事解剖学教学工作的点滴体会, 希望以后能与解剖学的各位同仁共同探讨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继续努力。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如何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思考、多钻研、努力提高教学技能;正确引导学生, 做好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 柏树令.中国的解剖学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7:350~352.

人体解剖学范文第2篇

1 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

教学的对象就是学生,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的确, 凡是愉快的、有意义的、成功的教学活动, 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 新颖的事物最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他们探究、操作的意愿。所以, 一个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就要不断钻研教学方式, 推陈出新,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真正地有所乐, 有所得, 把原本枯燥无味, 缺乏生动性的解剖教学过程通过课堂上师生沟通, 让学生做主人, 让学生参与教学, 真正与教学近距离接触, 变得趣味和丰富起来, 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比如在讲授到骨骼这一章的时候, 我找了两个学生走上讲台, 让其中一个学生手持一块骨骼标本, 在另一个学生身上模拟出这块骨骼的正确位置, 再与台下的学生一起讨论、判断他们的对错, 借此向所有的学生传授相关的解剖学知识。示范完后, 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许多学生表示他们也想尝试走上讲台, 亲手操作。此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2 重视教学语言, 完善课堂表达

教学要通过语言来表达, 课堂教学语言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往往有些教师, 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 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 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特别是解剖课, 属于形态学的范畴, 有大量描述性的语言, 如果照本宣科, 无法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因此, 要作一名合格的教师, 要上一节满意的解剖课, 其课堂教学语言除了应具备必需的知识性外, 还应具备以下特点。

准确严谨。解剖作为一门学科, 有其严谨性、科学性。教师在授课时应严格遵循学科要求, 掌握解剖学专用名词和专业语言, 不可随意通俗化, 乃至庸俗化。

言简意赅。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精炼, 拖泥带水, 废话连篇, 学生是最厌恶的。有的老师对一些难点喜欢多讲, 唯恐学生不懂。其实有的难点特别是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话不在多, 关键是抓住要点, 采用适当修辞, 使用精辟语言, 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 可以改善学生的听觉疲劳, 增强感染力, 提高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和反馈效率。比如, 把解剖学中比较艰涩、死板的概念性语言变成浅显易懂、比较活泼的口头语言, 或者适当运用韵语、口诀、顺口溜等, 既能揭示知识规律, 加深理解, 又琅琅上口, 便于记忆。

3 把握教学内容, 讲课抓重点

教学中的每一节课都有重点、核心内容, 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 是教师组织课堂、驾驭教学能力的表现, 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求的反映, 所以教师在讲解每一章节时, 对章节中的重点问题与核心内容, 讲授要准确科学, 讲解要透彻到位, 语调要抑扬顿挫。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 完全可以通过提高授课语调或多次反复讲解来引起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注意, 加深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印象。比如, 在讲授呼吸系统的呼吸道一节内容时, 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问题主要反映在学生对喉这个器官的认识上, 喉的结构组成部分 (包括喉软骨、喉连接和喉肌) , 为了强调这一重点, 教师在讲到这个知识点时, 语速稍放慢, 句句分明, 字正腔圆, 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掌握, 关键的知识点。为了强调重点, 教师还可以借助挂图、模型及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 注重知识延伸, 联系医学临床知识

解剖学属于基础医学, 在授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医学内容, 这就要求解剖授课教师不仅要精通解剖学知识, 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医学临床知识。在讲授解剖学知识的同时完全可以联系相关的临床医学病案, 让学生在接受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一定的医学临床知识。一个有代表性的临床医学病案, 常常会起到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作用, 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具体的病例, 学生体会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趣味, 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解剖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增加了对临床医学内容的理解,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为以后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 其特点是:名词、概念多, 描述性的内容多, 须记忆的内容多, 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笔者通过自己多年解剖教学经验, 仅就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教学质量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人体解剖学范文第3篇

【摘要】在医学教育活动的发展之下,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要注重解剖实验教学活动,人体解剖学教学有着极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有着一定的优势,解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不同,强调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理解更多的知识,本文主要分析提高解剖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解剖实验;教学质量;提升措施

人体解剖学教学有着极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有着一定的优势,解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不同,强调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理解更多的知识,因此,必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对解剖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解剖实验教学的质量。

1 对解剖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1.1 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对于解剖标本都存在一些恐惧心理,在教师示范时,学生存在一些抵触情绪,在教师完成示范后学生又不敢亲自的进行实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解剖实验教学的成果。此外,部分教师依然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得解剖实验教学课堂枯燥、单调,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2 教学队伍与资源有限

在很多医学院校中,解剖实验室中人员数量并不多,而解剖实验教学往往需要采用小班教学制进行授课,实验室使用次数严重超出了教师与教学资源的承受能力。

3 解剖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3.1 注意把握好学生的猎奇心理

解剖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来理解,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在进行解剖实验室前,都是有浓厚的兴趣的,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把握好学生的这种心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其恐惧心理,让学生理解标本的重要作用。为了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教师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学生介绍实验室环境,简单的介绍学习内容,让学生可以把握好后续的学习节奏。

3.2 优化实验环境

福尔马林对于人体有一定的刺激,很多学生对于福尔马林都有着强烈的恐惧感,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可以使用新型防腐剂替代传统的福尔马林,并在实验室中设置大功率排气系统,加强实验室清扫频率,提升实验室通风效果,优化实验室环境。

3.3 提升学时分配的科学性

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保证理论课时的前提条件下提升实验课比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开放性实验,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此外,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定时为学生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3.4 改变传统授课模式

为了有效优化解剖实验教学改革效果,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每次实验课结束之后,要为学生提出下一堂课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让学生采取分组协助的形式进行预习,确定好实验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操作流程。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采取分组的方式来描述标本,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与交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导,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解剖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还要注意到,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使用“模型+挂图+录像+标本”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下,各种新型教学手段相继出现,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丰富教学手段。

3.5 转变传统观念,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在开展解剖实验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严格遵照“需求为宜,够用为度”的原则,精炼重点,对于难点内容需要讲解透彻,对于简单的内容需要简明扼要,突出教学重点,梳理好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好重点理论知识,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3.6 适当增加动物实验

在解剖实验教学活动中,人体解剖的要求是很高的,为了避免由于标本数量不足给教学活动带来困难,教师就必须要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动物实验,这样不仅能够缓解资源问题,也能够提升学生动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3.7 注重实验考核

在解剖实验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在一开始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学习环境、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不会努力的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部分学生甚至对解剖实验产生抗拒心理。基于这一因素,教师需要加强标本考察力度,督促学生观看标本,防止学生仅仅在考试前进行突击背诵。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医学教育活动的发展之下,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要注重解剖实验教学活动,制定好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探索一条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明炎,侯赛榕,毕振宇,等.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J]. 解剖科学进展. 2009(04)

[2] 宋宇宏,宋汉君,王培軍. 如何发挥学生在解剖实验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05)

[3] 李向春,王首岩. 《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体会点滴[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4)

[4] 夏武宪,林秋凤,曹敏. 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J]. 解剖学研究. 2009(02)

人体解剖学范文第4篇

1 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 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 是医学院校首开的一门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应重视实验教学, 只有通过实验教学, 才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掌握, 并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剖实验课主要接触的是特殊的“教具”——尸体标本, 这不可避免地给首次学习解剖学的学生带来了神秘、新奇、紧张甚至恐惧、厌恶的心理。因此, 教师在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教程中应当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因势利导, 排除学生不利的心理因素, 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学习效果。实验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尸体标本的制作过程, 让学生明白每一件标本都是通过消毒、固定防腐、解剖制作、装盒等很多操作程序来制作完成的, 让同学珍惜标本, 爱护标本。在实验教学中, 应用各种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改变以前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高层次的、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

2 注重实验课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在解剖实验课教学中, 适当增加临床应用解剖学 (如注射技术、穿刺技术、封闭疗法、插管技术、内窥镜技术等) 、体表解剖学、常用手术解剖学和断层影像解剖学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专业针对性, 根据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 对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内容, 教师应如何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需认真落实和体现。我校的各个专业大纲要求各不相同, 比如影像专业和护理专业因为临床应用不同, 两专业的运动系统教学可以分别侧重骨骼和浅层肌肉。在实践教学中, 应注重临床应用, 体现实用性原则, 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将临床所需要的解剖基础知识, 渗透到实验课堂中, 以临床需要为动力去推动实验教学。“学用结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用基础的原理去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从而达到知识、技能和素质全面培养的教学目标。

3 改革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

现在我校有部分专业班容量较大, 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通过改革, 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学, 取得了较好效果, 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做法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每25~30人为一组, 依据每班人数分成若干组, 一位教师带一组学生。每次上课老师先用15~20分钟回顾理论课内容及强调注意事项, 利用标本或模型进行示教。在学生自己观察标本时每个小组由一个学生主讲, 其他学生予以认同或纠正, 有疑问再询问老师。这样既能充分利用标本模型, 又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

4 开设培训班,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大多数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只讲授系统解剖学,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开设“解剖技能操作培训班”。每个班 (30人左右, 分成6个小组) 配给三具尸体, 2个小组1具尸体。每次上课教师首先讲解相关系统解剖学理论知识、解剖技术操作要点,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解剖技术操作, 每个小组学生轮流主刀及协助操作, 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 带教老师巡回指导。操作完成之后, 提出与临床相关的问题, 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每一期培训班共90学时课程结束后, 进行技能考核, 考核合格后发给教育局颁发的结业证书。通过开设“解剖技能操作培训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5 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摄取知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具有独立性和探索性特征的心理活动。它既是创新的生长点, 又是创新的催化剂。在创新教育中, 教师要端正教育态度, 自觉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要精心策划、巧妙设计适合教学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参与式教案, 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 教师可采取启发式教学法, 巧妙设疑, 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证明, 启发式教学可起到牵一线带一串, 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借助成功的范例给以激励和启发, 教育学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工作者和医技高明的临床医生, 一定要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实践,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主动性。教师在示教标本时, 不要简单地讲解, 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学, 开阔视野, 纵横联系, 使他们的认知情感不断得到提高。在局部解剖讲解时, 教师可从一个反面实例让学生了解如解剖层次不清楚, 器官结构间隙不正确造成临床操作和处理上的差错甚至医疗事故, 进而让学生经过实践操作发现自己的不足, 激发求知欲, 引导学生向求知的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现代科学的发展, 一方面分科越来越细, 另一方面课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形态结构与功能相联系, 注重引导学生由形态结构推导出其功能, 功能与形态存在必然的联系, 这样带动了学生的主动思维。

总之, 通过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提高了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 增加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教学实验的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 学生可通过实验课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验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向春, 王首岩.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体会点滴[J].辽宁中草药大学学报, 9 (4) .

人体解剖学范文第5篇

一、开展“线上+线下”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人体解剖学属于研究人体正常结构、形态的一门科学, 它是我国高等医药类院校的主要基础课程, 学生只有学好人体解剖学, 才能够为日后的医学课程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但是人体解剖学中的知识量非常多, 并且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 包含了较多的医学名词, 如果还是采用原先的“说教式”教学模式, 学生很难理解与接受, 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同时, 人体解剖学属于一门实践性、形象性非常强的学科, 学生参与较多的实践活动才能够将所学知识理解透彻, 但是很多课程内容缺少实践的机会, 比如, 人体解剖学实验条件的限制, 学生很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往往是通过尸体解剖视频、人体标本、人体模型、挂图等方式去展开学习。还有部分知识点是让学生去理解人体器官中空间位置与形态之间的关系, 但是这些学科内容具备较强的形象性, 如果仅仅是通过观察图片、标本是无法理解的, 而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来讲解, 那么教学内容就会更加丰富化、生动化, 让学生更为透彻、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 学科教学中就出现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在人体解剖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可以为该学科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 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同时,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 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任务更加繁重, 只有把人体解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 才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共享功能, 在人体解剖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教学资料的共享, 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去学习, 获得更为丰富的学科资料。

二、实现“线上+线下”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基本观点

“线上+线下”人体解剖学教学主要是指, 把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结构、实施过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 构成自然、和谐的资源整体, 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人体解剖学相关内容, 要想把“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需要对两者整合过程拥有正确的认知。信息技术属于一项辅助教学工具, 很多教师在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之后, 便无节制地运用信息技术, 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既无法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 还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 所以教师要在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 把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资源共享、合作学习、情境创设、多重交互、自主探究, 构建新型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 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 能够培养优秀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1]。

三、“线上+线下”教学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实践方法

(一) 设立人体解剖学模拟系统与专业资源库

在高校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 教师不要仅仅把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内, 而是要注重课外知识的延伸, 利用信息技术设立人体解剖学模拟系统与专业资源库, 让学生在原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对所学知识展开延伸, 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人体解剖学属于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学生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够充分掌握所学专业知识, 但是很多高校的实验条件较差,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同时很多人体解剖学的实验存在实验条件恶劣、实验周期长的问题, 学生往往无法在规定课时之内完成实验, 而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设立模拟系统能够消除以上教学限制,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人体解剖学模拟实验系统需要运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人体解剖实验室中的功能系统, 属于三维交互技术与虚拟人技术的有机结合, 虚拟人属于利用断层解剖技术把人身体分割成多个数量的切片, 这样学生可以详细地了解人体的各种器官与结构, 通过详细、完整的数据结合计算机编程设定为一个真实的人体, 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系统中, 结合实验工具、实验内容、实验场景来组合人体解剖实验。比如, 在学习“甲状腺的局部解剖”的时候, 可以在虚拟实验系统中设定入刀与解剖工具的部位, 让学生能够区分甲状腺中的支配神经、静脉、动脉, 使实验过程中可以对任何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展开较为详细的讲解[2]。

人体解剖学专业资源库可以由文献资料库、题库、网络课程库、课件与网络课件库、案例库、模型库、多媒体素材库等组成,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很多人体解剖工作者已经积累了很多CAI课件资源、动画、声像视频、标本、模型、图片等资源, 再加上一些签订协议、购买等途径获取的资源, 比如虚拟人数据库、Datebase模型库、Viewpoint Medical等, 这些都属于非常宝贵的人体解剖学教学资源, 可以把这些知识总结到资源库中, 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数据库检索功能来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新的资源, 构建完整的人体解剖学资源库。

(二)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碎片化学习

高校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碎片化学习, 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当前微信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交流、办公软件, 高校可以利用这一趋势, 设立人体解剖学课题相关的微信公众平台, 把关于人体解剖学的视频与图片等教学资源整理到微信公众平台中去, 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去学习, 结合自己的真实学习进度与需求来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 以此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在当前的微信公众号中设立人体解剖学教学平台, 可以开设成绩查询、通知公告、课程常见问题、课程微视频、课堂资料下载等功能, 每天都要更新微信公众平台中的教学内容,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关键词条分析、浏览次数、答题正确率, 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进度与需求, 进而调整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案,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3]。

(三) 利用微课辅助人体解剖学教学

微课主要是指利用网络技术,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来拓展素材、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 构建完整的数字资源。微课具备多方面的教学优势, 首先, 可以补充教材知识点中的不足之处, 同时也可以把抽象、复杂的知识更为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其次, 微课能够保证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实验性与立体性, 给予学生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微课主要是运用微视频来展现出重点、难点内容, 微视频通常为5到8分钟, 具备短小、精悍的特征, 学习者能够随时分享学习内容, 结合自己真实的学习进度, 对微视频实施快进、后退、暂停等功能, 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人体解剖学中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 微视频可以把这些知识点系统、完整地展现出来, 比如, 人体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等学科, 再详细点又分为脉管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等, 而每一个小知识点之中又包含了很多的延伸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 而微视频能够把教材知识总结、归纳到一起, 展现出重点、难点内容,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在实行“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过程中,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给予学生足够的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机会, 这样才能够真正把“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 构建高效、和谐的人体解剖学课堂[4]。

总之, 在高校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科学、合理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来设定方案, 以此来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 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 同样在教育行业也出现了“互联网+教学”的模式, 高校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为学生展现出生动、形象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笔者是一名高校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本文针对“线上+线下”教学在人体解剖学的实践展开分析, 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线上+线下”教学,人体解剖学,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 单颖, 姜东.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J].解剖学杂志, 2017, 40 (4) :488-489.

[2] 周婷婷, 于翠萍.蓝墨云班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 (26) :113-115.

[3] 杨勇.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慕课的应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上旬刊) , 2018 (4) :17-18.

上一篇:造价纠纷下一篇:工程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