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范文

2024-04-14

人体解剖范文第1篇

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是困扰同学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不断地对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改进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下面就来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理论学习要与实践课相结合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 研究范围是人体的形态结构, 因此实验教学是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手段。在实验课上学生不仅能接触到逼真的模型和挂图, 还能见到真实的解剖标本和尸体, 这就使得学生对某一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的了解更直观、更形象, 可谓一目了然。然而,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并不愿意上实验课, 据了解有的学生是害怕尸体, 有的学生被甲醛呛得直流眼泪, 而有的则是嫌脏而不愿去接触。总而言之, 作为教师必须要耐心引导学生克服种种心理, 上好每一堂课, 使得学生养成勤动手、多动口、善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很多年以来, 解剖学的教学方法一直比较单调, 教师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就可以完成教学, 然而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集声音、图片、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 并在我校搬入新校区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观、逼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

3 结合临床实践, 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目前, 很多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 我了解到有些学生认为解剖课名词多、内容繁琐、难记忆, 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解剖课属基础课不如临床专业课有意思。因此, 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以上种种情况进行“对症下药”, 尽量地联系一些临床病例,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为以后的专业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 努力营造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 并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 使得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教导, 同时还要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 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生动而深刻。

5 勤思考、多钻研、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解剖学的教学虽然以实验课为主, 但理论课的教学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动作、姿势、手势及身体本身等直观教学手段, 有时可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女性内生殖器时, 教师可将双上肢伸展, 手持粉笔盒, 并将躯干向下屈曲约90°, 这样就可以形象地把粉笔盒比作卵巢、把手指比作输卵管伞、把上肢比作输卵管、把躯干比作整个子宫。这样通过艺术加工, 化深奥为通俗, 使学生觉得很有趣, 轻易接受。在讲解脊髓表面的3层被膜时, 可以形象地把脊髓的硬膜、蛛网膜、软膜比作同学们所穿的外衣、毛衣和内衣这3层衣服。这样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再比如, 在讲解交感神经对竖毛肌的作用时, 同学们就可以真正理解“怒发冲冠”的含义了。总而言之, 只要我们肯钻研、勤思考, 教学技能就会逐步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将会出现质的飞跃。

6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1)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求学生勤动手、勤看、勤听、勤提问、勤口诵、勤思考。

(2) 注重轻重缓急, 牢牢抓住重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明确地给学生指出各部分内容的要求标准, 诸如“把握、熟悉、了解”。

(3) 在课堂上要多总结、归纳和比较, 使知识更系统化例如, 具有3个狭窄的内脏器官可以总结在一起, 轻易混淆的名词概念诸如“肝门”、“肾门”、“肺门”、“脾门”、“卵巢门”放在一起比较记忆。还可让学生在标本上辨认“股三角”、“危险三角”、“膀胱三角”、“胆囊三角”, 这样, 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4) 教师可将某些知识点进行加工、提炼, 再传授给学生,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例如, “二尖瓣位于左房室口, 三尖瓣位于右房室口”和“左肺分两叶, 右肺分三叶”这2个知识点即可总结为“左二右三”。再比如腕骨的名称及排列顺序, 即可编成顺口溜“舟月三角豆, 大小头状钩”。总之, 关于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还有很大的潜力值得我们去挖掘。本文所列举的几种方法仅仅是笔者从事解剖学教学工作的点滴体会, 希望以后能与解剖学的各位同仁共同探讨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继续努力。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如何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思考、多钻研、努力提高教学技能;正确引导学生, 做好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 柏树令.中国的解剖学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7:350~352.

人体解剖范文第2篇

1 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

教学的对象就是学生,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的确, 凡是愉快的、有意义的、成功的教学活动, 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 新颖的事物最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他们探究、操作的意愿。所以, 一个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就要不断钻研教学方式, 推陈出新,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真正地有所乐, 有所得, 把原本枯燥无味, 缺乏生动性的解剖教学过程通过课堂上师生沟通, 让学生做主人, 让学生参与教学, 真正与教学近距离接触, 变得趣味和丰富起来, 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比如在讲授到骨骼这一章的时候, 我找了两个学生走上讲台, 让其中一个学生手持一块骨骼标本, 在另一个学生身上模拟出这块骨骼的正确位置, 再与台下的学生一起讨论、判断他们的对错, 借此向所有的学生传授相关的解剖学知识。示范完后, 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许多学生表示他们也想尝试走上讲台, 亲手操作。此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2 重视教学语言, 完善课堂表达

教学要通过语言来表达, 课堂教学语言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往往有些教师, 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 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 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特别是解剖课, 属于形态学的范畴, 有大量描述性的语言, 如果照本宣科, 无法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因此, 要作一名合格的教师, 要上一节满意的解剖课, 其课堂教学语言除了应具备必需的知识性外, 还应具备以下特点。

准确严谨。解剖作为一门学科, 有其严谨性、科学性。教师在授课时应严格遵循学科要求, 掌握解剖学专用名词和专业语言, 不可随意通俗化, 乃至庸俗化。

言简意赅。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精炼, 拖泥带水, 废话连篇, 学生是最厌恶的。有的老师对一些难点喜欢多讲, 唯恐学生不懂。其实有的难点特别是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话不在多, 关键是抓住要点, 采用适当修辞, 使用精辟语言, 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 可以改善学生的听觉疲劳, 增强感染力, 提高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和反馈效率。比如, 把解剖学中比较艰涩、死板的概念性语言变成浅显易懂、比较活泼的口头语言, 或者适当运用韵语、口诀、顺口溜等, 既能揭示知识规律, 加深理解, 又琅琅上口, 便于记忆。

3 把握教学内容, 讲课抓重点

教学中的每一节课都有重点、核心内容, 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 是教师组织课堂、驾驭教学能力的表现, 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求的反映, 所以教师在讲解每一章节时, 对章节中的重点问题与核心内容, 讲授要准确科学, 讲解要透彻到位, 语调要抑扬顿挫。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 完全可以通过提高授课语调或多次反复讲解来引起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注意, 加深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印象。比如, 在讲授呼吸系统的呼吸道一节内容时, 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问题主要反映在学生对喉这个器官的认识上, 喉的结构组成部分 (包括喉软骨、喉连接和喉肌) , 为了强调这一重点, 教师在讲到这个知识点时, 语速稍放慢, 句句分明, 字正腔圆, 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掌握, 关键的知识点。为了强调重点, 教师还可以借助挂图、模型及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 注重知识延伸, 联系医学临床知识

解剖学属于基础医学, 在授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医学内容, 这就要求解剖授课教师不仅要精通解剖学知识, 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医学临床知识。在讲授解剖学知识的同时完全可以联系相关的临床医学病案, 让学生在接受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一定的医学临床知识。一个有代表性的临床医学病案, 常常会起到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作用, 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具体的病例, 学生体会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趣味, 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解剖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增加了对临床医学内容的理解,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为以后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 其特点是:名词、概念多, 描述性的内容多, 须记忆的内容多, 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笔者通过自己多年解剖教学经验, 仅就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教学质量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人体解剖范文第3篇

【摘要】在医学教育活动的发展之下,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要注重解剖实验教学活动,人体解剖学教学有着极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有着一定的优势,解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不同,强调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理解更多的知识,本文主要分析提高解剖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解剖实验;教学质量;提升措施

人体解剖学教学有着极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有着一定的优势,解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不同,强调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理解更多的知识,因此,必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对解剖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解剖实验教学的质量。

1 对解剖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1.1 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对于解剖标本都存在一些恐惧心理,在教师示范时,学生存在一些抵触情绪,在教师完成示范后学生又不敢亲自的进行实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解剖实验教学的成果。此外,部分教师依然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得解剖实验教学课堂枯燥、单调,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2 教学队伍与资源有限

在很多医学院校中,解剖实验室中人员数量并不多,而解剖实验教学往往需要采用小班教学制进行授课,实验室使用次数严重超出了教师与教学资源的承受能力。

3 解剖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3.1 注意把握好学生的猎奇心理

解剖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来理解,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在进行解剖实验室前,都是有浓厚的兴趣的,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把握好学生的这种心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其恐惧心理,让学生理解标本的重要作用。为了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教师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学生介绍实验室环境,简单的介绍学习内容,让学生可以把握好后续的学习节奏。

3.2 优化实验环境

福尔马林对于人体有一定的刺激,很多学生对于福尔马林都有着强烈的恐惧感,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可以使用新型防腐剂替代传统的福尔马林,并在实验室中设置大功率排气系统,加强实验室清扫频率,提升实验室通风效果,优化实验室环境。

3.3 提升学时分配的科学性

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保证理论课时的前提条件下提升实验课比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开放性实验,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此外,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定时为学生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3.4 改变传统授课模式

为了有效优化解剖实验教学改革效果,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每次实验课结束之后,要为学生提出下一堂课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让学生采取分组协助的形式进行预习,确定好实验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操作流程。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采取分组的方式来描述标本,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与交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导,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解剖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还要注意到,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使用“模型+挂图+录像+标本”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下,各种新型教学手段相继出现,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丰富教学手段。

3.5 转变传统观念,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在开展解剖实验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严格遵照“需求为宜,够用为度”的原则,精炼重点,对于难点内容需要讲解透彻,对于简单的内容需要简明扼要,突出教学重点,梳理好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好重点理论知识,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3.6 适当增加动物实验

在解剖实验教学活动中,人体解剖的要求是很高的,为了避免由于标本数量不足给教学活动带来困难,教师就必须要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动物实验,这样不仅能够缓解资源问题,也能够提升学生动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3.7 注重实验考核

在解剖实验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在一开始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学习环境、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不会努力的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部分学生甚至对解剖实验产生抗拒心理。基于这一因素,教师需要加强标本考察力度,督促学生观看标本,防止学生仅仅在考试前进行突击背诵。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医学教育活动的发展之下,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要注重解剖实验教学活动,制定好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探索一条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明炎,侯赛榕,毕振宇,等.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J]. 解剖科学进展. 2009(04)

[2] 宋宇宏,宋汉君,王培軍. 如何发挥学生在解剖实验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05)

[3] 李向春,王首岩. 《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体会点滴[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4)

[4] 夏武宪,林秋凤,曹敏. 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J]. 解剖学研究. 2009(02)

人体解剖范文第4篇

摘要:“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药学校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的了解,介绍一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体会;探索与思考

作者简介:王凤丽(1971-),女,江苏徐州人,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讲师,医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江苏 徐州 221116)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分正常形态、结构及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而且为后续课程如“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常见病用药指南”等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占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涉及内容广泛、复杂抽象,而且经过教育体制改革后,课时量不断缩减,使得教学课时数偏少、教学内容偏多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并提高教学质量,是“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认为提高“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选择适宜教材

由于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教学内容较多,教师要想面面俱到,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所以需要认真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各专业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把握该学科新进展的同时要钻研教学大纲,调整教材内容中繁、难、偏、旧的内容,对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五年制教学中“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更换了多次,最初选用《医药基础》,此书中不仅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还包括临床医学概论、生物化学、微生物,分两学期学习,理论内容偏少,在教学中需大量补充教学内容,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随后将这四门学科分开独立学习,改用《人体结构生理学》教材,此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还包括部分组织学内容,与后续知识联系不大,笔者认为此书的缺陷还有将解剖学和生理学完全分开,先讲解解剖学知识,全部各系统解剖知识学完之后再进行生理学知识的学习,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来就差,造成前后知识脱钩,在讲解生理学内容还要继续复习解剖学知识,浪费大量时间,本来教学时数就很少,使得生理学讲解很粗糙。经全体教师商定应选择每个系统解剖和生理学合在一起的教材,学生们在学完系统解剖知识后紧接着学习生理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前后知识互相连贯,此想法在实践教学得到了印证,目前我校选用的是季常新老师[1]主编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此书的优点是把各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放在了一起,这样就使生理学教学变得更容易一些,课后设置了各种思考题,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合理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该课程中,解剖学知识相对易学,列为教学重点,生理学相对较难,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各系统的重点。如细胞基本生理功能、循环系统生理、泌尿系统生理、神经系统生理等章节是重点和难点章节;而血液、呼吸生理、消化系统生理和体温等章节内容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授课时间,可变“全讲”为“选讲”,尤其对重要概念、生理过程和原理等知识点选点重敲,这样,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条理清晰,心中有数,并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降低理论课的难度,以适用、够用为原则,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讲解循环生理一章中静脉压内容时,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午饭后人为什么容易发困”,“长时间蹲立后为什么突然站起时会感到头晕”,提出的这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角度应从不同体位、不同生理状态下时血流会发生重新分配,在教师提示下多数学生基本能够回答出原因,这样不仅改变了学生上课被动接受的局面,而且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使知识掌握更牢固。

2.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2]即基于问题的学习,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多学科的综合课程代替单一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制;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PBL授课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培养创造型、实用型医药人才。“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PBL授课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较传统教学方法尤其是“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拥有不可比拟的优点。

3.比较讲述法

比较讲述法[3]是一种十分重要、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经过比较、鉴别的知识往往更容易使人理解和记忆。所谓比较讲述法就是将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同一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区分异同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应用了以下几种比较讲述法。

(1)类似比较讲述法: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理学概念或生理过程,从其相似处着手进行比较讲述,揭示其共同性,以便于学生掌握。

(2)对应比较讲述法:对应比较讲述法是对两类相互对立的不同概念做出分析比较,增强所授知识的系统化和完整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3)顺序比较讲述法:根据某一生理活动(或过程)发生、发展规律顺序进行比较。

(4)功能、系统比较讲述法是将生理学一些概念、表现、学说、功能和机制等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整理总结,突出难点和重点,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此方法有助于学生对一些难点知识和易混淆知识的掌握,是生理学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比较讲述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和列表讲解法结合使用,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使用比较讲述法时要把握好比较的度,做到比较中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要尽力避免简单比较和大杂烩式的堆砌比较。

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最早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来在医学和工商管理界教学领域得到推广,用来引导学生领会上述领域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技能及内在原理。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例如在讲述“血量与输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设置一种情境:患者甲,女,35岁,因肺结核大咯血致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迅速下降,脉搏细数,该患者需要输血吗?输血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时就需要掌握失血量和输血的关系以及输血的原则。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解决这此问题:为什么要输同型血?什么情况下可以异型输血?这样学生就需要进一步掌握交叉配血的方法。如此,学生就可以自主、能动地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而且印象深刻。

四、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内容抽象,名词多,枯燥乏味,难于记忆。对于这样的一门课程,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还要从教学手段上下功夫。如果能制作一些集语言、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4]通过适当的对学生眼耳等感觉器官的刺激,唤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将显著提高。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因此摈弃,教师不能成为放映员,不能失去对教学应有的主导作用。适当的时候应该进行必要的讲解,比如采用一些肢体语言丰富课堂、适当地停下来询问学生能否跟上教学节奏。板书也要适时写写,因为毕竟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停留时间不长,特别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可以写在黑板上,也方便学生下课和教师进行讨论。

2.充分利用活体和尸体标本、模型进行解剖学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活体进行解剖学知识的讲授,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实实在在的人体表现出来,边讲边让学生观察,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5]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组成时,教师可以以自己的上肢为例,肘关节为骨连接,上臂和前臂的较硬的部分为骨,较软的部分为骨骼肌。通过观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直观的感性认识,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记忆。同时还应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促进教学互动,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解剖生理学知识的目的。在解剖生理学教学中,活体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凡是活体上能够看到、摸到或者可以在活体上演示、练习的教学内容,应尽量在活体上进行,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讲解内脏器官位置、结构时,如果只利用挂图,则没有立体效果,各器官的位置关系也不容易讲清楚,而如果改用在实物标本上进行观察的方法,讲解就非常直接。比如,在讲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结构时,教师带领学生在尸体标本或模型上进行辨认,既真实又具体,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标本在自己身上找自己的这些器官的位置。

四、总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利,也有其弊。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与综合应用,以上只是笔者从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工作的一些粗浅体会,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尝试、运用和创造。

参考文献:

[1]季常新,马恒东.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陈自强,孙梯业,徐迪雄.浅谈PBL教学法在我国的可行性[J].西南国防医药,2006,16(4):433-434.

[3]沈行良.比较讲述法在人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1):92-94

[4]徐敬东.人体生理学多媒体教学与教改创新的感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2-23.

[5]林穗金,黄焱.活体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4):8.

(责任编辑:苏宇嵬)

人体解剖范文第5篇

[摘要]肯定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又强调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构建新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

随着网络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结构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中应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信息技术和解剖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有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它终究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应该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该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构建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的新型教学模式。

1 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始终离不开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大量的挂图、幻灯、解剖标本、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的模式,这种模式延续了一代又一代,因为久远便成为经典,因为经典便有了它自身特有的魅力,而这种模式也锻炼了每个教师教学的基本功。通过手中的一支笔、面前的一块黑板,教师即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又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并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通过挂图和模型,教师把多姿多彩、神秘复杂的人体奥秘栩栩如生的介绍给了学生,因此发挥挂图、模型的作用,掌握板书、板画的技巧,是教师授课必需的一种本领,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经常使用的一种直观、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中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有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于是便有了传统板书和挂图与电子板书和图片的区别,对它们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应全面、客观、辨正的认识,而不应绝对化。既不能一味的肯定传统教学的经典作用而视多媒体教学为哗众取宠,也不能过度夸大多媒体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全面否定传统板书和挂图在课堂上的作用,尤其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更应该做到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构建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的新型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高校都建设了校园网,提供了大量支持信息化教学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信息化教学的内容也日益丰富,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一切都为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创造了条件。在解剖学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材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 实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2.1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形态学课程,名词、概念多、毗邻关系复杂、各章节间缺乏连贯性,如果沿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听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容易造成学生厌烦情绪,解剖授课时常涉及到一些立体性、动态性强的内容,用挂图、模型等难以讲述清楚,学生就会抱怨解剖学授课呆板、枯燥,难以理解和记忆,学起来吃力。可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使一些抽象的器官系统特征变得简单,使学生一目了然,也避免了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的尴尬。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置身于尽可能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自然地接受人体知识的熏陶,让生活和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活体、标本、动画、录像融为一体,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和记忆。它能够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对人体结构、器官形态特征进行立体演示,将教学中某些难于讲述的复杂的宏观和微观的内容,以文字、图象、动画等载体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2.2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微观抽象的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知识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形态学科,正在从宏观研究向微观领域纵深,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却显得无能为力。将微观的生命活动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许多动态描述如骨骼肌收缩引起关节的运动,精子产生及排出途径、血液循环途径、神经传导通路等,黑板上无法用动感表达的内容,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过程分解,静止的物件运动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共同探究规律,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心脏传导系统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先用标本展示出活体心脏的形态,电脑显示各心腔、瓣膜及主要结构,动画显示每一次心脏起搏后兴奋传导至各房室过程,引起各房室肌收缩,动画模拟各种心脏功能障碍,推测导致的主要原因(如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内容。

2.3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优化人体解剖学实验过程

实验教学是整个解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验证所学的知识,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形成严谨求实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的价值观。但是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浸泡标本的福尔马林,气味难闻,使学生对解剖学这门学科,望而却步,产生恐惧厌烦之感,甚至,采取逃避的态度。并且由于近年解剖实验标本来源匮乏和价格的攀升,使解剖标本相对减少,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制作了一整套解剖标本,用数码技术把它虚拟到解剖学网络课程中,建立了解剖学虚拟实验室,这样,学生可在网上进行实验,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实验标本损失减少,经费投入减少,而实验教学质量却没有下降。

3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据此,多媒体教学虽有加快教学节奏,加大教学力度,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它具有声、光、电的综合刺激,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在一堂课内频繁滥用,其结果势必事与愿违。而传统教学中某些难于讲述的复杂的宏观和微观的内容,用“讲述+ 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学生听得吃力且难以理解。因此单一的依赖某一种教学模式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思维处于关闭状态。

3.1 把握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适度性原则

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的服务,我们只有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出发,恰当选择教学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一堂课媒体运用得是否恰当的标准就看它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那种游离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之外的媒体教学是不可取的。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进行优化设计,更能优化解剖学教学。教师必需正确把握好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使用的适度性原则之间的关系,而不能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实效。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有时会出现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偏激做法,认为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落后的、低效的,或以电子板书替代黑板板书;或是本应使用实物、模型等常规教具的情况下,一味使用多媒体技术。似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一定不行,完全不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刚开始学生还有点新奇感,但坚持不了多久,学生视觉疲劳,失去了观看电脑动画的兴趣,反而怀念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来了。

3.2运用多媒体不能忽视传统教育媒体的作用

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不能忽视传统教育媒体的应有作用,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媒体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好的板书、挂图、模型的综合应用更是教师对教材概括提炼的精华所在,是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能使问题的表述更为准确、清晰、有条理,从而易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在课堂信息传递中,板书和挂图、模型作为形象、无声的书画语言不仅能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而且能够创设课堂审美情趣与和谐气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实现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恰当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因素,即人的主观能动性、授课者的肢体动作及语言表情的感染力等,恰当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各展其长,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3运用多媒体要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解剖学教学离不开解剖实验,要不断加大实验教学的总量,创造条件开展实践活动。只有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学生才有发现的舞台,学生的认识也才能深入发展。但多媒体并不能代替学生丰富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代替的,学生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直接来源,用计算机模拟的人体解剖学现象代替不了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但是由于浸泡标本的福尔马林,气味难闻,因此大多数同学对人体解剖实验室望而却步,因此良好的实验环境,有利于保障实验课的顺利开展。实验室作为人体解剖学学习的阵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就尤为重要。教研室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实验室陈列馆的建设,完成实验室多媒体的建设,使实验室内的标本、模型、实验操作和其他内容均可可视化,使实验教学更直观生动形象,学生在操作中节省了时间,完成效果非常良好。并且使实验标本损失减少,经费投入减少,而实验教学质量却没有下降。

总之,在网络背景下整合教学资源、实施多媒体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推动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恰当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因素,恰当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各展其长,构建新的适应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畅渠,曾满红,张德兴.营造人体解剖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网络环境[J].解剖学研究,2004,26(3):231-232.

[2] 赖红,吕永利,赵海花.护理学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解剖学研究,2005,27(2):159-160.

[3] 周小龙,钟应华,黄争春.网络互动模式和传统方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效果比较.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299-230.

[4] 潘立新,邓庆环.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7,4:127-128.

上一篇:人文管理下一篇:财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