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论文范文

2023-03-21

人体解剖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学的进步意义非凡,然而近年来人体解剖学的教学遇到瓶颈,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急需开创一种新型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PBL教学法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反应良好,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然而,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陷。文章就PBL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与业内人士共勉。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PBL教学法;应用;思考

医学类专业一般会在第一学期开设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将其作为专业基础课,由此可见人体解剖学对于医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意义。这门课程概念多、内容驳杂,传统教学中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近年来开始施行的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可能,虽然教学效果良好,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有必要对PBL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思考。

一、PBL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

1.问题设计

PBL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简称。简而言之,PBL教学法就是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是问题的设计,若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够合理,水平不够高,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前没有接触过专业的医学知识,医学知识掌握水平非常低,若全部知识采用PBL教学法不免会让学生力不从心,教学效果也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在采用PBL教学法教学时,应该精选那些适合采用PBL教学法的知识设计问题。比如,在讲解“内分泌系统”这一课题时,可以精心设计一些由于内分泌系统紊乱引发疾病(如巨人症、侏儒症、甲亢等)的病例,针对这些病例做出具体探讨,这些知识都是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学习过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了兴趣,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

2.学生课前准备及问题的解决

教师设计好病例及问题以后,将其发放给各个学习小组,然后通过一些引导,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将有关内容做好预习,这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没有这一步,PBL教学就无法进行。

学习小组接收到教师发的资料后,首先应该仔细看一遍,在看透问题以后,再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程序;其次,由组长分配给每个组员任务,督促组员把空闲时间利用起来,利用网络、书籍等了解相关知识,收集有用资料;再次,组长把小组成员聚集起来,集思广益,资源共享,讨论出初步的解决方案;最后,不断完善方案,形成成熟的方案。

在各个学习小组完成讨论形成解决方案后,教师再把学生聚集起来,集体讨论,各小组分别派出一个人陈述小组观点,学生集体讨论后,各小组同学分别总结,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形成最后结果。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效果非常显著。

二、PBL教学法的优点

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无形中了解到了更多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小组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分析总结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步入社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此外,通过采用PBL教学法教学,教师的压力也减轻了。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法无法具备的。

三、PBL应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思考

在人体解剖学中应用PBL教学法仍有许多难题亟待思考解决:第一,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PBL教学法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内容选择较困难;第二,PBL教学模式是在纵向学科知识的前提下,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建立横向联系,然而,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前,未接触过任何专业基础课,很难支撑起横向学科知识,为小组讨论带来了困扰;第三,PBL教学法在我国还不成熟,教师的水平、学校的态度、学生的态度等仍不明确。总而言之,PBL教学法在国外成效显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医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介绍了PBL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然后分析了采用PBL教学法教学的优势,最后就PBL教学法应用于人体解剖学做了几点思考,对于人体解剖学应用PBL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虽然PBL教学法存在一些缺陷,但是其潜力是不容忽视的,相信在未来,PBL教学法一定会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张 阳.PBL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9,(4).

[2]张春菊,顿爱社.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5,(4).

[3]王晓慧,高振平,杨 津.PBL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解剖学研究,2014,(2).

(作者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人体解剖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医学教育活动的发展之下,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要注重解剖实验教学活动,人体解剖学教学有着极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有着一定的优势,解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不同,强调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理解更多的知识,本文主要分析提高解剖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解剖实验;教学质量;提升措施

人体解剖学教学有着极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有着一定的优势,解剖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不同,强调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理解更多的知识,因此,必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对解剖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解剖实验教学的质量。

1 对解剖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1.1 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对于解剖标本都存在一些恐惧心理,在教师示范时,学生存在一些抵触情绪,在教师完成示范后学生又不敢亲自的进行实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解剖实验教学的成果。此外,部分教师依然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得解剖实验教学课堂枯燥、单调,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2 教学队伍与资源有限

在很多医学院校中,解剖实验室中人员数量并不多,而解剖实验教学往往需要采用小班教学制进行授课,实验室使用次数严重超出了教师与教学资源的承受能力。

3 解剖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3.1 注意把握好学生的猎奇心理

解剖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来理解,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在进行解剖实验室前,都是有浓厚的兴趣的,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把握好学生的这种心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其恐惧心理,让学生理解标本的重要作用。为了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教师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学生介绍实验室环境,简单的介绍学习内容,让学生可以把握好后续的学习节奏。

3.2 优化实验环境

福尔马林对于人体有一定的刺激,很多学生对于福尔马林都有着强烈的恐惧感,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可以使用新型防腐剂替代传统的福尔马林,并在实验室中设置大功率排气系统,加强实验室清扫频率,提升实验室通风效果,优化实验室环境。

3.3 提升学时分配的科学性

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保证理论课时的前提条件下提升实验课比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开放性实验,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此外,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定时为学生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3.4 改变传统授课模式

为了有效优化解剖实验教学改革效果,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每次实验课结束之后,要为学生提出下一堂课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让学生采取分组协助的形式进行预习,确定好实验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操作流程。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采取分组的方式来描述标本,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与交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导,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解剖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还要注意到,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使用“模型+挂图+录像+标本”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下,各种新型教学手段相继出现,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丰富教学手段。

3.5 转变传统观念,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在开展解剖实验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严格遵照“需求为宜,够用为度”的原则,精炼重点,对于难点内容需要讲解透彻,对于简单的内容需要简明扼要,突出教学重点,梳理好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好重点理论知识,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3.6 适当增加动物实验

在解剖实验教学活动中,人体解剖的要求是很高的,为了避免由于标本数量不足给教学活动带来困难,教师就必须要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动物实验,这样不仅能够缓解资源问题,也能够提升学生动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3.7 注重实验考核

在解剖实验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在一开始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学习环境、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不会努力的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部分学生甚至对解剖实验产生抗拒心理。基于这一因素,教师需要加强标本考察力度,督促学生观看标本,防止学生仅仅在考试前进行突击背诵。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医学教育活动的发展之下,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要注重解剖实验教学活动,制定好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探索一条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明炎,侯赛榕,毕振宇,等.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J]. 解剖科学进展. 2009(04)

[2] 宋宇宏,宋汉君,王培軍. 如何发挥学生在解剖实验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05)

[3] 李向春,王首岩. 《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体会点滴[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4)

[4] 夏武宪,林秋凤,曹敏. 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J]. 解剖学研究. 2009(02)

人体解剖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肯定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又强调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构建新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

随着网络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结构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中应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信息技术和解剖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有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它终究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应该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该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构建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的新型教学模式。

1 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始终离不开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大量的挂图、幻灯、解剖标本、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的模式,这种模式延续了一代又一代,因为久远便成为经典,因为经典便有了它自身特有的魅力,而这种模式也锻炼了每个教师教学的基本功。通过手中的一支笔、面前的一块黑板,教师即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又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并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通过挂图和模型,教师把多姿多彩、神秘复杂的人体奥秘栩栩如生的介绍给了学生,因此发挥挂图、模型的作用,掌握板书、板画的技巧,是教师授课必需的一种本领,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经常使用的一种直观、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中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有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于是便有了传统板书和挂图与电子板书和图片的区别,对它们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应全面、客观、辨正的认识,而不应绝对化。既不能一味的肯定传统教学的经典作用而视多媒体教学为哗众取宠,也不能过度夸大多媒体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全面否定传统板书和挂图在课堂上的作用,尤其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更应该做到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构建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的新型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高校都建设了校园网,提供了大量支持信息化教学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信息化教学的内容也日益丰富,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一切都为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创造了条件。在解剖学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材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 实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2.1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形态学课程,名词、概念多、毗邻关系复杂、各章节间缺乏连贯性,如果沿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听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容易造成学生厌烦情绪,解剖授课时常涉及到一些立体性、动态性强的内容,用挂图、模型等难以讲述清楚,学生就会抱怨解剖学授课呆板、枯燥,难以理解和记忆,学起来吃力。可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使一些抽象的器官系统特征变得简单,使学生一目了然,也避免了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的尴尬。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置身于尽可能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自然地接受人体知识的熏陶,让生活和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活体、标本、动画、录像融为一体,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和记忆。它能够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对人体结构、器官形态特征进行立体演示,将教学中某些难于讲述的复杂的宏观和微观的内容,以文字、图象、动画等载体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2.2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微观抽象的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知识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形态学科,正在从宏观研究向微观领域纵深,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却显得无能为力。将微观的生命活动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许多动态描述如骨骼肌收缩引起关节的运动,精子产生及排出途径、血液循环途径、神经传导通路等,黑板上无法用动感表达的内容,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过程分解,静止的物件运动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共同探究规律,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心脏传导系统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先用标本展示出活体心脏的形态,电脑显示各心腔、瓣膜及主要结构,动画显示每一次心脏起搏后兴奋传导至各房室过程,引起各房室肌收缩,动画模拟各种心脏功能障碍,推测导致的主要原因(如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内容。

2.3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优化人体解剖学实验过程

实验教学是整个解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验证所学的知识,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形成严谨求实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的价值观。但是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浸泡标本的福尔马林,气味难闻,使学生对解剖学这门学科,望而却步,产生恐惧厌烦之感,甚至,采取逃避的态度。并且由于近年解剖实验标本来源匮乏和价格的攀升,使解剖标本相对减少,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制作了一整套解剖标本,用数码技术把它虚拟到解剖学网络课程中,建立了解剖学虚拟实验室,这样,学生可在网上进行实验,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实验标本损失减少,经费投入减少,而实验教学质量却没有下降。

3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据此,多媒体教学虽有加快教学节奏,加大教学力度,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它具有声、光、电的综合刺激,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在一堂课内频繁滥用,其结果势必事与愿违。而传统教学中某些难于讲述的复杂的宏观和微观的内容,用“讲述+ 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学生听得吃力且难以理解。因此单一的依赖某一种教学模式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思维处于关闭状态。

3.1 把握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适度性原则

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的服务,我们只有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出发,恰当选择教学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一堂课媒体运用得是否恰当的标准就看它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那种游离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之外的媒体教学是不可取的。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进行优化设计,更能优化解剖学教学。教师必需正确把握好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使用的适度性原则之间的关系,而不能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实效。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有时会出现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偏激做法,认为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落后的、低效的,或以电子板书替代黑板板书;或是本应使用实物、模型等常规教具的情况下,一味使用多媒体技术。似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一定不行,完全不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刚开始学生还有点新奇感,但坚持不了多久,学生视觉疲劳,失去了观看电脑动画的兴趣,反而怀念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来了。

3.2运用多媒体不能忽视传统教育媒体的作用

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不能忽视传统教育媒体的应有作用,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媒体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好的板书、挂图、模型的综合应用更是教师对教材概括提炼的精华所在,是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能使问题的表述更为准确、清晰、有条理,从而易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在课堂信息传递中,板书和挂图、模型作为形象、无声的书画语言不仅能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而且能够创设课堂审美情趣与和谐气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实现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恰当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因素,即人的主观能动性、授课者的肢体动作及语言表情的感染力等,恰当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各展其长,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3运用多媒体要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解剖学教学离不开解剖实验,要不断加大实验教学的总量,创造条件开展实践活动。只有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学生才有发现的舞台,学生的认识也才能深入发展。但多媒体并不能代替学生丰富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代替的,学生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直接来源,用计算机模拟的人体解剖学现象代替不了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但是由于浸泡标本的福尔马林,气味难闻,因此大多数同学对人体解剖实验室望而却步,因此良好的实验环境,有利于保障实验课的顺利开展。实验室作为人体解剖学学习的阵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就尤为重要。教研室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实验室陈列馆的建设,完成实验室多媒体的建设,使实验室内的标本、模型、实验操作和其他内容均可可视化,使实验教学更直观生动形象,学生在操作中节省了时间,完成效果非常良好。并且使实验标本损失减少,经费投入减少,而实验教学质量却没有下降。

总之,在网络背景下整合教学资源、实施多媒体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推动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恰当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因素,恰当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各展其长,构建新的适应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畅渠,曾满红,张德兴.营造人体解剖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网络环境[J].解剖学研究,2004,26(3):231-232.

[2] 赖红,吕永利,赵海花.护理学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解剖学研究,2005,27(2):159-160.

[3] 周小龙,钟应华,黄争春.网络互动模式和传统方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效果比较.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299-230.

[4] 潘立新,邓庆环.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7,4:127-128.

人体解剖学论文范文第4篇

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是困扰同学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不断地对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改进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下面就来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理论学习要与实践课相结合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 研究范围是人体的形态结构, 因此实验教学是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手段。在实验课上学生不仅能接触到逼真的模型和挂图, 还能见到真实的解剖标本和尸体, 这就使得学生对某一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的了解更直观、更形象, 可谓一目了然。然而,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并不愿意上实验课, 据了解有的学生是害怕尸体, 有的学生被甲醛呛得直流眼泪, 而有的则是嫌脏而不愿去接触。总而言之, 作为教师必须要耐心引导学生克服种种心理, 上好每一堂课, 使得学生养成勤动手、多动口、善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很多年以来, 解剖学的教学方法一直比较单调, 教师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就可以完成教学, 然而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集声音、图片、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 并在我校搬入新校区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观、逼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

3 结合临床实践, 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目前, 很多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 我了解到有些学生认为解剖课名词多、内容繁琐、难记忆, 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解剖课属基础课不如临床专业课有意思。因此, 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以上种种情况进行“对症下药”, 尽量地联系一些临床病例,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为以后的专业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 努力营造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 并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 使得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教导, 同时还要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 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生动而深刻。

5 勤思考、多钻研、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解剖学的教学虽然以实验课为主, 但理论课的教学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动作、姿势、手势及身体本身等直观教学手段, 有时可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女性内生殖器时, 教师可将双上肢伸展, 手持粉笔盒, 并将躯干向下屈曲约90°, 这样就可以形象地把粉笔盒比作卵巢、把手指比作输卵管伞、把上肢比作输卵管、把躯干比作整个子宫。这样通过艺术加工, 化深奥为通俗, 使学生觉得很有趣, 轻易接受。在讲解脊髓表面的3层被膜时, 可以形象地把脊髓的硬膜、蛛网膜、软膜比作同学们所穿的外衣、毛衣和内衣这3层衣服。这样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再比如, 在讲解交感神经对竖毛肌的作用时, 同学们就可以真正理解“怒发冲冠”的含义了。总而言之, 只要我们肯钻研、勤思考, 教学技能就会逐步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将会出现质的飞跃。

6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1)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求学生勤动手、勤看、勤听、勤提问、勤口诵、勤思考。

(2) 注重轻重缓急, 牢牢抓住重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明确地给学生指出各部分内容的要求标准, 诸如“把握、熟悉、了解”。

(3) 在课堂上要多总结、归纳和比较, 使知识更系统化例如, 具有3个狭窄的内脏器官可以总结在一起, 轻易混淆的名词概念诸如“肝门”、“肾门”、“肺门”、“脾门”、“卵巢门”放在一起比较记忆。还可让学生在标本上辨认“股三角”、“危险三角”、“膀胱三角”、“胆囊三角”, 这样, 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4) 教师可将某些知识点进行加工、提炼, 再传授给学生,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例如, “二尖瓣位于左房室口, 三尖瓣位于右房室口”和“左肺分两叶, 右肺分三叶”这2个知识点即可总结为“左二右三”。再比如腕骨的名称及排列顺序, 即可编成顺口溜“舟月三角豆, 大小头状钩”。总之, 关于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还有很大的潜力值得我们去挖掘。本文所列举的几种方法仅仅是笔者从事解剖学教学工作的点滴体会, 希望以后能与解剖学的各位同仁共同探讨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继续努力。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如何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思考、多钻研、努力提高教学技能;正确引导学生, 做好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 柏树令.中国的解剖学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7:350~352.

人体解剖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 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 是医学院校首开的一门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应重视实验教学, 只有通过实验教学, 才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掌握, 并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剖实验课主要接触的是特殊的“教具”——尸体标本, 这不可避免地给首次学习解剖学的学生带来了神秘、新奇、紧张甚至恐惧、厌恶的心理。因此, 教师在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教程中应当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因势利导, 排除学生不利的心理因素, 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学习效果。实验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尸体标本的制作过程, 让学生明白每一件标本都是通过消毒、固定防腐、解剖制作、装盒等很多操作程序来制作完成的, 让同学珍惜标本, 爱护标本。在实验教学中, 应用各种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改变以前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高层次的、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

2 注重实验课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在解剖实验课教学中, 适当增加临床应用解剖学 (如注射技术、穿刺技术、封闭疗法、插管技术、内窥镜技术等) 、体表解剖学、常用手术解剖学和断层影像解剖学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专业针对性, 根据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 对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内容, 教师应如何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需认真落实和体现。我校的各个专业大纲要求各不相同, 比如影像专业和护理专业因为临床应用不同, 两专业的运动系统教学可以分别侧重骨骼和浅层肌肉。在实践教学中, 应注重临床应用, 体现实用性原则, 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将临床所需要的解剖基础知识, 渗透到实验课堂中, 以临床需要为动力去推动实验教学。“学用结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用基础的原理去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从而达到知识、技能和素质全面培养的教学目标。

3 改革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

现在我校有部分专业班容量较大, 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通过改革, 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学, 取得了较好效果, 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做法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每25~30人为一组, 依据每班人数分成若干组, 一位教师带一组学生。每次上课老师先用15~20分钟回顾理论课内容及强调注意事项, 利用标本或模型进行示教。在学生自己观察标本时每个小组由一个学生主讲, 其他学生予以认同或纠正, 有疑问再询问老师。这样既能充分利用标本模型, 又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

4 开设培训班,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大多数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只讲授系统解剖学,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开设“解剖技能操作培训班”。每个班 (30人左右, 分成6个小组) 配给三具尸体, 2个小组1具尸体。每次上课教师首先讲解相关系统解剖学理论知识、解剖技术操作要点,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解剖技术操作, 每个小组学生轮流主刀及协助操作, 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 带教老师巡回指导。操作完成之后, 提出与临床相关的问题, 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每一期培训班共90学时课程结束后, 进行技能考核, 考核合格后发给教育局颁发的结业证书。通过开设“解剖技能操作培训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5 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摄取知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具有独立性和探索性特征的心理活动。它既是创新的生长点, 又是创新的催化剂。在创新教育中, 教师要端正教育态度, 自觉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要精心策划、巧妙设计适合教学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参与式教案, 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 教师可采取启发式教学法, 巧妙设疑, 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证明, 启发式教学可起到牵一线带一串, 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借助成功的范例给以激励和启发, 教育学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工作者和医技高明的临床医生, 一定要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实践,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主动性。教师在示教标本时, 不要简单地讲解, 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学, 开阔视野, 纵横联系, 使他们的认知情感不断得到提高。在局部解剖讲解时, 教师可从一个反面实例让学生了解如解剖层次不清楚, 器官结构间隙不正确造成临床操作和处理上的差错甚至医疗事故, 进而让学生经过实践操作发现自己的不足, 激发求知欲, 引导学生向求知的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现代科学的发展, 一方面分科越来越细, 另一方面课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形态结构与功能相联系, 注重引导学生由形态结构推导出其功能, 功能与形态存在必然的联系, 这样带动了学生的主动思维。

总之, 通过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提高了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 增加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教学实验的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 学生可通过实验课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验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向春, 王首岩.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体会点滴[J].辽宁中草药大学学报, 9 (4) .

上一篇:解剖学的论文下一篇:医学沟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