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论文范文

2024-02-03

经济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近几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成为了境外媒体涉华报道的重点。尤其是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命题”作为全会的议题,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文化强国”的目标之后,境外媒体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报道更是一路升温达到高潮。外媒的报道是折射国际社会对我关注面的“三棱镜”。因此,总结和分析外媒对我文化体制改革报道的特点和趋势,将有利于我国外宣媒体在新形势下找准海外受众的“兴趣点”,妥善回应外部关切,为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外媒报道特点

根据新华社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对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产经新闻》等30多家境外媒体最近一年多来涉华文化报道的调研结果,自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外媒对我文化体制改革报道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产业的发展、网络监控以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几方面,相关报道的特点如下:

一是普遍对“文化强国”战略对中国内政外交的意义持肯定态度,认为加强文化建设对内有利于提振文化产业,促进软实力建设,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抵御欧美文化的渗透和侵蚀;对外有利于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吸引力,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巩固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大国地位。

二是大量报道中国加强软实力建设的政策举措,普遍表示注意到中国政府的努力,但认为我软实力建设的效果差强人意。一些媒体批评开办孔子学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中国加强软实力建设的措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手段,因而得不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有的媒体提出中国建设软实力应多发挥民间力量,让民间人士发挥自身的文化自觉和创新,提升中国软实力。

三是普遍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构筑抵制欧美文化“防波堤”以及应对民众的道德危机,维护中共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但不少外媒却明确表示对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究竟是什么表示困惑。

四是对电影业、图书业以及创意产业等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政府对为整顿和扶持文化产业而出台的新的政策法规高度关注。外媒一致认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文化产业将迎来“黄金五年”。

五是将文化体制改革与中国加强网络监管联系起来,认为六中全会聚焦“文化命题”的实际目的是为了在换届之际,加紧对媒体和互联网的控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同时,外媒还高度关注中国网络空间一些批评中共控制网络的言论,并炒作“言论自由”等人权问题。

新形势下我外宣媒体面临的新任务

以上可以看出,境外媒体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关注面非常广泛,涉及到了该领域的各个方面。其相关报道既有客观、理性的一面,也因受意识形态不同,文化背景、新闻价值取向相异以及对中国缺乏了解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少歪曲、不实的内容。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我国文化外宣报道提出新要求的大背景下,如何主动出击,利用国际舆论对中国文化建设高度关注之契机,加大报道力度,消除外媒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认识的盲点,同时吸纳外媒报道中合理的建议,完善我文化外宣报道中的不足之处,是我外宣媒体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相关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把握正确的报道方向。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继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单项改革之后所作出的又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而外宣媒体肩负着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形象的重要使命。因此外宣媒体在向海外介绍我文化体制改革相关政策和举措时,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使自己的报道基调和方向同中央的精神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外宣媒体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文化改革发展的主线,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任务,深刻理解和把握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二,必须结合海外关切加大对文化体制改革相关内容的对外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设置议题。从境外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目前国际社会对我“文化强国”战略很感兴趣。因此外宣媒体应该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宗旨以及产业发展情况,充分回应海外关切。而且,要改变传统的“传播者本位”方式,充分重视不同国家乃至同一国家不同观众群在历史、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以海外受众对我文化体制改革最感兴趣的话题为出发点,进行议题设置。对于国际社会对文化体制改革中无知、曲解、误读乃至敌意的方面,要分门别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报道,认真探寻合适的题材以及报道方式,消除或减少国外受众对中国的不良印象。比如,针对外媒指责中国控制网络无视言论自由的不实言论,要有理有据进行驳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外延,要加强宣传,全面阐释;就外媒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关注点,要大量报道,充分回应。

第三,在报道手法上注重人文色彩,在报道内容上强调平衡性,努力提高中国文化的海外“亲和力”。外宣媒体在对外宣传我“文化强国”战略时,无论是涉及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都面临着究竟该如何让海外受众理解和接受具有东方色彩的文化价值观的问题。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以人为重点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现实生活中人的故事是最能打动境外媒体和国外受众的。比如,在向海外受众解释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外宣媒体不能采用对内报道常常运用的通过大段的排比句式,简单化、概念化地阐述某一理念的方式,而是要从具体人物的具体事迹入手,通过人的故事来展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树立中华民族的美好形象。另外,我们在报道内容的选取上还要注意平衡性。一些外媒曾建议,中国软实力建设应多重视民间的力量,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外宣报道。我们应重视和吸纳民间蕴含的丰富外宣资源,在报道中既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宣传内容的传播,也要给民间渠道以充分的出口,既要有主流的言论,也要有边缘的声音,这样才能增加我们文化报道的平衡性,提高报道在海外受众中的公信力。

第四,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力。当前网络媒体,尤其是微博和一些移动新媒体以其庞大的受众群、空前的传播力和惊人的发展速度成为许多公众热点事件的发源地和散热器,受到国际舆论界的高度关注。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将网络作为对我国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阵地”。这既对我文化外宣报道构成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会。外宣媒体要深入研究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整合各类网络媒体的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传播的便捷性、互动性以及草根性等特点,着力构建集传统媒体形式和新兴媒体形式于一体的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对外报道体系,做好新形势下的文化外宣报道。

(作者来自新华社对外部)

经济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我国不仅颁布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现在又适时出台了《公共图书馆法》,强调“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宣示了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实行公益性免费服务的鲜明态度,并以法律的力量来夯实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法》 公益性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是我国图书馆界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有助于公共图书馆的稳步向前发展,而且对我国图书馆事业乃至公共文化事业能级的提升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不仅时机绝佳,而且意义深远。

一、《公共图书馆法》颁布的意义何在?

作为我国首部图书馆专业法,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公共图书馆领域本身。当前世界各国图书馆均面临社会、经济与技术的严峻挑战,不少国家和地区大幅削减图书馆经费,对公共图书馆是否应提供免费公益性服务提出质疑,有些国家及地区干脆关闭了图书馆设施。与此相反,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国图书馆事业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1979—2015年,公共图书馆财政投入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16.6%)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9.6%)。我国不仅颁布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现在又适时出台了《公共图书馆法》,强调“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宣示了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实行公益性免费服务的鲜明态度,并以法律的力量来夯实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

二、《公共图书馆法》将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什么?

(一)开拓了图书馆服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

“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服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筹资金设立公共图书馆”等一系列条款,为图书馆利用现代技术武装自己、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图书馆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二)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规模发展与服务品质提升。

国际经验表明,图书馆法的颁布与实施对图书馆事业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如韩国1963年《图书馆法》的颁布极大地刺激了本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全国新馆数量从1963年的445家猛增到1964年的1171家,全国图书馆馆员总数从1986年的7231人发展到1987年的13844人。我国图书馆事业正面临从量的发展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公共图书馆法》颁布以后,不仅会带来图书馆规模的发展,而且会有一个明显的质的提升。

(三)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在实践中产生的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以法的形式固化了下来。

《公共图书馆法》中明确指出,图书馆除了借阅、查询等服务以外,还具备“开展公益性讲座、閱读推广、培训展览等服务”等多种功能,“公休日应当开放,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应当有开放时间”“推动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则体现了时代对图书馆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明确要求。

三、为贯彻落实《公共图书馆法》,图书馆工作者应该怎么做?

(一)宣传学习《公共图书馆法》,在“学”字上下功夫。

公共图书馆法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制度优势。明确规定出版机构要向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缴送正式出版物,其意义在于增强省级图书馆传承本地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也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创新与转型。业界人士不仅要深刻理解广泛宣传新法颁布的意义,并且要进一步增强图书馆工作者的自豪感和职业意识。

(二)贯彻落实《公共图书馆法》:在“用”字上求实效。

一是提升免费服务的内涵。随着图书馆事业的深入发展,讲座、培训和展览的层次越来越高,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克服免费服务水平不够、质量下降等问题,着力提升免费服务的层次。

二是做好出版物缴送的后续服务。尤其对于正式出版的电子、视听以及其他介质的图书,不仅要做好收藏保管,而且要落实后续服务的环境和手段。

三是做实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联合服务。目前,全国范围内图书馆中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数字孤岛现象,主要是因为各馆之间,馆内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将开展联合服务落在实处,注重实效。

(三)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在“质”字上做文章。

国际图书馆界正在面临转型,图书馆服务方式从图书借阅向适应终身学习需求发展,将更加注重读者阅读素养、信息素养、技术素养以及职业素养等多元素养的提高;图书馆空间设置从阅览室向信息共享空间发展,将更加注重信息交流与知识分享;图书馆管理模式从自我管理向社会共建发展,将更加注重与外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图书馆发展。因此,本着“以人为本,准求卓越”的态度,在努力做好提升公共图书馆的“质”上做文章,真正实现公共图书馆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服务的宗旨。

四、总结

《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使命追求。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图书馆转型与创新,在业务建设上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公共服务上与美好生活需求同步适应,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图书馆原馆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经济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现如今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所面对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人们也越来越挑剔对于旅游地人文环境的,旅游产业的喜恶。秦腔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天水市盛行,属于天水市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但是现如今秦腔作为一个已经开始低迷的文化,在旅游业中也显得式微,因此,创意经济下的创意文化旅游就是针对于人们不同态度的新起点。创意经济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就是将创意经济下的产业和旅游业相互融合起来进行发展,对于式微的文化产业进行开发与运营,增加经济产业链,扩展旅游消费,增加人们对于旅游地文化的探索与吸收。

关键词:创意经济;文化旅游;秦腔戏曲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背景

“创意经济”引发了各种的“创意”的产生,带动了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与新一轮的热潮。虽然学界内对于创意经济的概念界定不是非常清晰,但是对于创意经济的本质却都取得了共识。他们认为,在创意经济的背景下,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创意会成为核心力量,即创意经济的兴起势不可挡。

创意经济给旅游带来的影响更是广泛的,本文尝试从创意经济的视角对天水秦腔戏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运营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

天水地区因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天水秦腔也形成了独有特色的秦腔文化,天水市秦州区位处天水,在受天水历史、文化的影响之外,受其独特的地理条件的影响,天水的秦腔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秦腔传承方式。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经济的转型,人们经济水平的逐渐上涨,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享受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而对于那些被旅游消费者遗忘的民俗文化在这个大趋势下也变得越来越严峻。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娱乐方式层出不穷,秦州区的秦腔表演还能传承至今。由此该选题以创意经济为视角,以天水秦腔戏曲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在挖掘天水秦腔文化内涵和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意开发,提升游客对秦腔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进行独有的运营模式,实现天水秦腔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对秦腔文化爱好者进行访问,研究现当代时段下,人们对于秦腔的爱好和看法,再从对于秦腔戏曲剧团的成员们口中探访。现当代情况下,创意经济思想是否对于他们有所启发,是否会在大数据网络下搜索对于秦腔戏曲的有利改进方法;以及人们对于秦腔戏曲文化的宣传与弘扬的看法与对策,是否存在更新换代以及传播优化的想法和建议。

对于戏曲文化旅游这一方面的研究在我国目前有很多,大都提出从戏曲文化的特点出发,以戏曲演唱、表演为出发点,建立戏曲艺术博物馆,开发戏曲文化旅游纪念品,戏曲文物等方式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开发和利用戏曲文化作为文化旅游资源。

近年来许多学者深入探讨了戏曲文化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针对戏曲旅游做了大量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扩大戏曲文化旅游范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为未来戏曲文化旅游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思路。

我国对于戏曲文化旅游的研究,总体上看,显得单一,缺乏系统性,从1997年贺辉扬的论文《闽东南戏曲艺术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利用》开始,迄今为止,十多年时间里,专门对戏曲文化与旅游研究的文章不足20篇.这说明,当前关于戏曲文化旅游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的这些屈指可数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大张旗鼓的戏曲文化旅游活动来说,显得有些不协调,不对称.

国外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关注,从早期的文本翻译进入了深层次的学术研究领域,而且涉及的领域由元杂剧向明清传奇和近现代地方戏乃至当代戏曲延伸;从作家作品到舞台艺术延伸;从戏曲本体向和戏曲相关的说唱艺术和傀儡戏延伸;并且欧美的各个大学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研究的主要基地,也有相当的文学博士选择中国戏曲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研究的课题。

对于我的研究来看,本文是对天水秦腔戏曲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但在这些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中,对于天水秦腔戏曲文化的论述与研究非常少,只有从相关的其他戏曲文化研究来入手去对我的研究来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

三、天水秦腔戏曲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每况愈增,天水秦腔戏曲文化也是在这个背景下被推崇出来,有天水文旅部门,对其进行了深入挖掘与打造,但是结果甚微。因为对于天水秦腔戏曲本身来说,在当地也只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老人们喜欢的东西,对于现当代的90、00后的我们来说,对于戏曲的喜好是微乎甚微的,除开专业戏曲文化爱好者以外的我们,对于戏曲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代表来说,是很少去了解的。因此,在现当代科技发达的时代中,我们这些当代年轻人,对于戏曲这个东西本身了解甚微,而天水秦腔戏曲文化更是被我们忽略不计的,所以,其开发难度也是非常之大的。

四、天水秦腔戏曲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天水相关的旅行社缺乏对于秦腔戏曲文化旅游的宣传

天水的各个旅行社在游客旅游时,只是推荐相关的旅行路线,不关注对于秦腔戏曲文化的宣传,也没有把秦腔戏曲文化作为一种旅游项目向游客进行推荐。旅行社只会将一些成名已久的东西作为推荐者说给游客,像秦腔戏曲文化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虽然不出众,没有像京剧、川剧一般登入电视节目,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但他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却也有着不一样的魅力,只是没有相关的宣传和适合他们的演出活动和演出方式而已。旅行社是一个对于民俗文化进行宣传与推广的最大媒介,在当地的旅游过程中,应该对于秦腔戏曲文化的的介绍与宣传,为吸引广大游客的注意,加强对于秦腔戏曲文化的推广做好铺垫。

(二)、导游对于秦腔戏曲文化没有了解和推介

作为一名导游,在带团旅游前,应该对于天水的各种历史、文化和旅游景点都进行相关了解和熟悉,以此增强对于当地的了解,再对游客进行推广和介绍。如果是一位天水当地的,并且热爱秦腔戏曲文化的导游,他会将自己对于这些东西的热爱,以一种独具声色的形式讲述给游客,增加游客对于天水秦腔戏曲文化的了解和接触。增加更好的记忆和理解,体現出导游独有的对于旅游活动的价值与目的。

(三)、游客们对于这些秦腔戏曲文化的不了解

游客来到旅游地,对于当地的民俗文化不甚了解,也不会对于不出众的或者不了解的东西产生兴趣。因为所有成名的东西并不是由一个人决断的,它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观看或者接受以后经由专家人选推选的。因此,对于秦腔戏曲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就必须是向人们进行宣传与推广的,以此提升人们的认知度,形成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

(四)、对于秦腔文化在旅游过程中缺少参与性

旅游地当地的旅游活动中,人们对于秦腔艺术只是不了解,人们对于秦腔的喜欢与否决定了人们是不是不喜欢秦腔这个古老的艺术, 只是对它不了解。因为没有相关的活动可以让人们去体验和接触认识秦腔文化,并且有的秦腔演员由于没有相对的场所去练习秦腔艺术,导致所热爱的秦腔技巧被荒废。并且对于外地游客而言,更没有接触和了解秦腔文化人,也不知道秦腔的内涵。因此,要加强游客参与性活动的设计, 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秦腔文化。

五、研究方法

研究方式是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为文章的研究主体提供理论依据,然后针对以上调查分析出目前在创意经济视角下如何对天水秦腔戏曲文化旅游进行开发与运营。

而我在通过做出调查问卷200份,去天水市区及村落进行发放,并且收回有效问卷170份,对此进行数据分析,并且根据其中涉及的问题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归纳,以此对我的研究进行有力支撑:

1.您对创意经济有了解吗?其中非常了解占4.71% ,不了解占61.18%。

2.您认为是因为以下哪些情况导致现今秦腔戏曲文化影响力逐渐降低? (多选题)A.现代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冲击77.65%;B.秦腔文化自身老旧化28.24%;C.国家扶持政策的相对不足30.59%;D.缺乏创新发展的机会56.47%;E.缺乏专业的表演者42.35%;F.其他9.41%

3.您认为大学生不喜欢看戏剧的原因是?A.没时间4.71% ;B.劇情老套,没有吸引力11.76%;E.戏剧和当下年轻人的生活脱节,缺乏时代感38.82%;F.对戏剧不感兴趣23.53%

4.如果我们采用现下年轻人喜爱的多元化方式创新秦腔(如对戏曲人物形象的二次元Q版化、动漫化、和对戏曲本身与摇滚、流行乐等元素的融合演绎等),您是否能够接受?  A.完全接受并且很喜欢22.35%;B.可以接受54.12%

5.您认为秦腔戏曲文化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A.慢慢振兴起来10.59%; B.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得到年轻人的认可,形成新的发展趋势 31.76%;E.创新表演模式5.88%;F.进行文旅融合,创意经济,创意产业等,多方面,多角度变化,形成新的演出形式21.18%;H.让秦腔戏曲文化“引进来,走出去”,走出国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

6.您认为是因为以下哪些情况导致现今秦腔戏曲文化影响力逐渐降低? (多选)

A.现代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冲击77.65%;B.秦腔文化自身老旧化28.24%;C.国家扶持政策的相对不足30.59%;D.缺乏创新发展的机会56.47%;E.缺乏专业的表演者42.35%

由此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创意与变化的秦腔戏曲文化来讲,在这个现阶段大数据时代中是非常被推崇和关注的,所以“创意”,是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走向现代化社会的最好途径。因此有了以下的开发对策。

六、创意经济视角下天水秦腔戏曲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一)、提高和多范围对于秦腔戏曲文化旅游的宣传与推广

学习创意经济,对于秦腔戏曲文化旅游进行包装与打造,进行创意开发,制作秦腔戏曲文化旅游海报、旅游期刊、以及人物玩偶打造,对其进行多元产品的开发和运用,把秦腔戏曲元素完美的与旅游相结合。文旅部门通过公关形式对秦腔戏曲文化进行明星效应的宣传与推广,将其通过网络媒体的方式向人们展示出来,吸引游客以及网红主播进行打卡带动,造成引流,将秦腔戏曲文化完美的展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中,带动潮流,引发热议与学习,将秦腔的影响扩大化,引来更多的秦腔戏曲爱好者的传承与传播,以此增加对于天水秦腔戏曲文化旅游的开发。

(二)、招当地秦腔戏曲文化爱好者做导游并进行专业培训

天水秦腔有着长远的传承与秦腔戏曲爱好者,天水市区的各个村落也都有着唱大戏的习俗与习惯,就拿我的家乡,天水市汪川镇来说,每逢春节都会有唱戏的习俗,而且是非常隆重的形式。在这里不乏秦腔戏曲爱好者,而且每个人对于秦腔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情怀,完全可以根据当地人们对于秦腔热爱的形式展开招募,进行导游培训,根据创意经济的思维,可以让其作为秦腔戏曲文化的宣传者与引领者,对游客们进行深入的讲解相关知识以及宣传秦腔文化,吸引游客的注意,加大文化传播力度。把秦腔戏曲文化的折子戏典故变成故事向游客进行详细介绍并让其了解。

(三)、制作相关短视屏及杂质文章,导图资料展示给游客

根据不同戏曲的内容,把戏曲文字变成文本资料以文章、杂质、书籍形式进行整合,将其中人物动作和手势做成动漫图像、短视屏或者手办,以视觉、触觉、听觉、感知等真实情境进行宣传,多元发展,进行创意经济的开发形式。以此形式作为旅游路线的宣传和推广,让游客更清晰明了的认识和了解秦腔戏曲文化。

(四)、增加与秦腔戏曲文化相关旅游相关联的活动及游戏,让游客参与其中进行了解

在景区搭设戏台,摆设人物服装,脸谱,油彩绘画,搭配的乐器介绍和相关师傅现场讲解教授,让游客亲自尝试体验登台演唱和欣赏活动,将感受具体化。以此增强秦腔戏曲文化的来发与推广,也能让秦腔进行传播与传承,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一举多得,将文化与旅游深入融合,用创意经济打造更丰富的文旅产业,让传统文化不再低沉,发扬光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五)、加强政策性文件,深入挖掘和推广秦腔戏曲文化

文旅部门加大与国家的对话,进行规划以及文旅资源的整合利用,让传统文化不再明珠蒙尘,让其在多方面发展,加大政策性的开放,把秦腔戏曲文化“引进来,走出去”,创意开发文化底蕴,增加经济收入,以此不断地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不只是局限于地方性,应该让更多的人认识与了解,挖掘传统文化的深邃与底蕴,让其在世界范围内发光,让文化之路越来越大。

(六)、对于文化进行多方面的融合,将这些被人們忽略的文化内容透明化

将文化与多方面性质的事物有效融合发展,不再单一的进行文化之路,要在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不是一味地对文化进行输出,是把那些被人们忽略或者说被“藏”起来的文化进行挖掘积极内容,让人们进行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强大和深远。中华文化,博大进深,源远流长,但是很多文化都像天水秦腔戏曲一般,只是一种地方性文化,但它的影响不应该只是一种地方性文化。因此,我们更应该利用多方资源,运用创意经济的思维,将其透明化,让更多的人去熟知和了解。

七、研究结论与展望

经过我的研究观察,天水秦腔戏曲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他的强大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可以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因为,我个人认为,创意经济思维下,将秦腔戏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链有着很好地上升趋势;并且,秦腔的传承对于秦腔戏曲文化本身就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地将其薪火相传,才能更好地发展文旅融合的步伐,在创意经济视角下,秦腔的前期影响如果引起广泛的传承者,那么秦腔戏曲文化也将步入一个高潮,引来一众热衷者将其不断发扬光大,以此也就可以实现秦腔戏曲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未来,文旅融合也将是一种热潮,掀起文化挖掘的一个热闹场景,让人们热衷于文化学习和创新经济思维的更迭。

参考文献:

[1]贺辉扬《闽东南戏曲艺术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利用》(《福建地理》1997年第2期)

[2]廖义军《试析郴州地方戏曲旅游资源开发》(《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9期)

[3]陈小燕《河南戏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河南广播电视大 学))2007年第3期)

[4]陈炜,张正欢,赵巧艳《民族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桂林彩调为例》(《桂林师专》2008年第3期)

[5]毕剑.戏曲文化旅游的开发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07:1.

[6]刘宏日.浅议地方戏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J.江西社会科学.2006,(4):178.

[7]李永菊.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内涵[J].中国集体经济,2011(15):137-138.

[8]廖明星.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2012(5):76-77.

经济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就业竞争与压力不断加剧。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直接目标的教育,在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使中职生能够顺利就业,且在今后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发展和提升,作为从事中职教育的一名教师,在面向即将步入实习工作岗位的毕业班学生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方面,更要以就业为导向,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生活,使学生在校就锻炼成为具备扎实技能,厚重人文底蕴,德技双修的现代职业人,为其步入实习岗位,步入社会在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就来简述一下,在教育一线,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是如何以就业为导向的进行毕业班管理的。

一、班级文化浸润企业文化,打造班级灵魂

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真实的性格,是一个民族骨子里流淌的血液。”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也是如此。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品格,是每个班级特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言行、情感,甚至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毕业班的学生在不久后就要走向实习工作岗位,与之在高一、付出高二注重养成教育,专业的规范与专业的认同相比较,中职毕业班的班级文化建设便要更加密切的对接企业文化,广泛了解市场文化,与市场文化融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做好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于是我们为班级打造魅力形象,旨在通过一种具体的形象可触摸的形象传递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首先让班级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教育学生的平台,让班级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使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染。

二、班级制度与企业制度相结合,做到“小班级大管理”

众所周知,相对于普教而言,职业学校学对于学生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是面对毕业班学生,学校和老师是否在校期间,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对于步入实习岗位和踏入职场大门的学生们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培养锻炼夯实学生们的职业素养,我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毕业班班级管理的理念,学习和借鉴职业教育的同仁中,关于“模拟公司制”的班级管理模式,把班级作为公司运作,调动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使他们认识企业的模式,转变观念,融入社会,做到与企业生活“零对接”,力争让学生们在毕业班的生活中就能够感受企业氛围,得到职场体验。

三、以就业为目标,设计开展毕业班的班级活动

活动载体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其主要特点就体现在动手“做”,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亲身体验生活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社会与职业的完整认识,在活动中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面对毕业班的学生时,我们要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开展“职业化”的教育,有意识地设计、组织各种活动,将职业指导思想寓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得以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其在不久的将来步入社会的舞台时能夠迅速适应,谋求发展。

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主题教育课、主题班会、社会与职业考察实践活动、生涯访谈活动、校园慈善拍卖活动、校园模拟招聘会、校园创业模拟活动等。活动内容可以分为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重视礼仪修养,做好求职准备

毕业班的学生,即将步入实习工作岗位,岗位要求必然与学校有很大区别。首先表现在对社交礼仪上,一个职业人,其礼仪是修养的水平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其在职业生涯中的能力发挥与个人发展。通过礼仪讲座和培训,塑造良好形象。重点内容有:容貌、服饰、仪态。社交礼仪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称呼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用餐礼仪、电梯礼仪、电话礼仪、接待礼仪、拜访礼仪等非常实用的社交礼仪。

(二)组织职业或社会考察,在活动中渗透职业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

职业考察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职业及未来职业选择、训练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组织模拟面试会,校园拍卖会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求职能力

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处于就业弱势群体的中职生该如何做好就业准备呢?一般来说,中职生在就业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心理准备、信息准备、求职能力准备。学生需要学习搜集、梳理就业信息,学习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和生涯设计;指导学生了解求职程序、求职渠道,学习如何通过简历、求职信来展示自己,学习与面试官沟通的技巧等,逐步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和职业生涯设计能力。 于是我尝试通过组织模拟招聘会、慈善拍卖会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

四、以就业为导向,调适好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毕业生已成为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众多的竞争对手,毕业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很难成功的。由于中职毕业生年龄偏小,身心发展不够成熟, 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扰, 以至于影响他们顺利就业。如何调适自己,走出心理误区是中职生成功就业的关键。

首先在大多数中职毕业生择业时存在的心理问题是自卑心理。大多数中职生都经历过中考的失败,有的在中学阶段就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差生,他们认为上中职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他们往往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如大学生。加上近几年来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上还有一些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甚至歧视,使得中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这些更加剧了中职毕业生的自卑情绪,致使他们对前途担忧,缺乏信心,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在竞争机会前顾虑重重,生怕失败。由于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就会更没勇气去接受挑战和面对落选。这种情绪状态会使中职毕业生在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针对这种心理,我组织召开了主题为“学会积极自我暗示,悦纳自我成就自我”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以上就是我在自己中职毕业班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借鉴、探索的一些做法与心得。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探索和不断实践。

经济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思想的解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思想的解放又可能是一个突飞的过程,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飞跃发展。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探索和走中国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促使湖北经济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思想解放的进程。特别是要牢固地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要以科学的产业发展观促进湖北产业又好又快地和谐发展。

一、解放有关湖北产业发展的思想,需要牢固地树立和贯彻科学的产业发展观

改革开放30年来,湖北经济获得了比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效益和水平相比,湖北经济发展就显得相对不足和落后了。这种发展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持续扩大。这是地处中部内陆地区的湖北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

湖北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湖北一直试图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但是其结果并不理想。潜在的经济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相反有些优势在逐步丧失,比较优势转变为比较劣势。其重要原因在于,思想不解放或者思想解放得不够。或者说思想解放的速度、进程和深度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思想解放的速度和进程、扩大思想解放的广度、深化思想解放的深度,牢固地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形势下促进湖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由于经济的发展是以产业的发展为基础的,没有产业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从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来说,没有中部产业的崛起就没有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从而就没有整个中部地区的崛起;而思想不解放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就首先体现在对产业发展的制约上面。这说明没有产业发展思想的解放就没有促进产业发展的合理行为。也就没有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从而也就难以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要探索和走中国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实现产业和谐发展,特别是要促进湖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有关湖北产业发展的思想,牢固地树立和贯彻科学的产业发展观。

二、科学的产业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笔者认为。科学的产业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化和深化。是牢固地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在产业经济中的具体运用。它是解决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制约的重要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科学的产业发展观要以现代产业经济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产业经济实践为依据,而产业发展涉及产业的结构、布局、关联、组织等诸多方面,而科学的产业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科学的产业结构观、科学的产业布局观、科学的产业关联观和科学的产业组织观。

1、科学的产业结构观。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构成产业总体的产业类型、组合方式。各产业之间的本质联系,各产业的技术基础、发展程度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在许多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和变动。极大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规模、效益和水平。科学的产业结构观应该建立在正确认识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的基础上。因为产业结构的状况既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经济效益高低的决定因素,而产业结构的改进或者改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经济协调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优化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科学的产业结构观应该符合或者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主要有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规律、三次产业比例变动规律、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规律、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化规律、主导产业转换规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规律。只有正确地了解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复杂因素,把握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才能不断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即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和高效化。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科学的产业布局观。产业布局是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是企业组织、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在地域空间上的集中和分散情况,具体来说是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在内的所有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由于产业布局是一种具有全面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经济布局,从产业的地区结构方面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因此,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合理的产业布局不仅有利于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合理地利用各类资源。而且有利于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虽然有一系列因素如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区域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生产要素的禀赋、市场、基础条件、产业集中度)、技术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地理区位等影响着产业布局的导向和形成状况以及形成布局后的调整。但是。产业布局及其调整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这就是说,科学的产业布局观应该符合或者遵循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产业布局的规律、资源禀赋制约产业布局的规律、劳动地域分工影响产业布局的规律、地区生产专门化与多样化并存的规律、产业分布“分散——集中——适度分散”变化规律、产业分布地区差异性规律;而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有经济效益优先原则,全局性、长远性和遇见性原则。分工协作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产业布局正确、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产业本身。而且对整个经济建设、技术进步、环境保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安全等方面都产生重大和长期的影响。仅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产业布局失误所造成的后果就表现为:经济损失巨大。影响时间较长,地区比例结构失调,延缓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如果要进行调整也比较困难,而移地重建则使前期投资变成沉没成本而造成巨大浪费。因此,只有树立科学的产业布局观,遵循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才能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才能避免产业布局不合理或者严重失误所造成的长期性、全局性的巨大经济损失或者浪费。

3、科学的产业关联观。产业关联又称为产业联系,它是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具体表现为产品或者劳务联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劳动就业联系和投资联系等。产业关联的实质是经济活动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复杂和密切的经济技术联系,产业之间在生产、交换和分配上所发生的这种数量比例联系体现了一定的规律性。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关联,如果脱离产业之间客观存在的关联关系。孤立地发展某一产业或者延伸某一产业的链条、或者片面地追求产业纵向一体化,都会使该产业难以获得顺利发展所

需要的条件。如产业集群,无论是基于专业化分工所形成的同类产业的集群还是基于产业关联所形成的不同类产业的集群。其发展都不能脱离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而产业价值链或者产业生态的形成及其变化都是以产业关联为客观基础的。因此,只有树立科学的产业关联观,遵循产业关联的一般规律,按照投入产出的基本原则促进产业之间建立和形成合理的关联关系,才能避免巨大的投资损失或者浪费,才能实现产业的和谐发展,提高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和整体竞争实力。

4、科学的产业组织观。产业组织不是通常所说的生产组织、企业组织,而是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如竞争和垄断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市场占有关系、资源占有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在一个区域内。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可以促进企业通过合理的市场行为来改善市场绩效,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或者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如果垄断程度比较高,不论这种垄断是经济性垄断还是行政性垄断。都会损害正常的市场竞争以及降低市场绩效,这对产业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如果产业内的市场结构合理、企业行为合理、企业组织合理,那么有效竞争或者适度竞争将有助于产业内的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有效统一。因此。科学的产业组织观应该符合或者遵循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政府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及产业规制都应该以促进产业组织合理化为前提,也就是要以科学的产业组织观来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牢固地树立和贯彻科学产业发展观的实施途径

如果说在20世纪应该提倡“发展是硬道理”,那么在21世纪就应该大力提倡“科学发展才是真正的硬道理”。如果不顾客观经济规律或者实行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与发展。那么这样的发展是没有道理的。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就需要全面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化和具体化,也就是说,在产业经济领域要形成科学的产业发展观。并且要牢固地树立和不断地贯彻科学的产业发展观,这是探索和走中国特色产业发展道路的基础,是促进中国产业和谐发展的条件。从湖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新形势下,湖北经济要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以科学的产业发展观来促进湖北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其主要的实施途径如下:

1、以科学的产业结构观为指导来促进湖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快现代交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长江水运)、现代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传统农业的技术含量,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农民的增产增收。三是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作为工业兴省的战略选择。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继续做大做强汽车、冶金、石化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要加大装备制造业、食品业、纺织业、建筑业、建材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促进这些产业提升档次。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其中重点是发展金融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息业、现代仓储业和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业和生活配套产业如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

2、以科学的产业布局观为指导来调整和优化湖北产业布局。要促进湖北产业布局合理化,需要加快全省产业布局的调整步伐。改变和调整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存在的“散”、“乱”状况。其中重点是大力推进“一江两线”产业经济带建设,使长江沿线和汉(口)十(堰)、荆(州)襄(樊)高速公路沿线地区成为湖北产业布局的核心地区。特别是要改变同一产业在全省布局中的不合理的“链条式”或者“串珠式”分散布局,因为它在经济上明显地不如“集群式”集中布局。如从十堰到武汉的汽车工业走廊就是十分不经济的产业布局表现。应该引导其在空间布局上逐步走向相对的集中。应以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机遇,积极引导和鼓励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的产业以及环保产业向武汉城市圈集中。将城市发展与产业布局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引导乡镇企业和乡村工业向小城市和城镇集中。这样既增强了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扩大了城市的产业规模,同时又优化了城乡产业布局。

3、以科学的产业关联观为指导来提高湖北产业的竞争力。一是加快改革产业投融资体制,健全多元投资机制,按照投入产出的要求提高产业投入产出率,这是提高湖北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二是按照产业关联的规律建立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联系,加快武汉城市圈内产业融合与对接。使产业一体化成为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重要动力。三是按照产业关联的原则发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引导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进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同时将产业关联与循环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四是按照产业关联的原则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湖北在将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时,应该根据产业关联和产业集群的要求来引导所承接的产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中。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成为同类产业集群或者不同类产业集群的重要区域。五是按照产业关联的原则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增强城市产业的辐射功能和带动功能,以加快城市产业向农村扩散转移和渗透。鼓励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在延长和完善产业链的过程中,应该强化产业的研发能力。使湖北产业由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延伸。

4、以科学的产业组织观为指导来促进湖北产业组织合理化。一是逐步提高湖北产业的集中度,产业的适度集中有助于促进有效竞争和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统一。这需要克服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内企业的分散和无序竞争状况。为此。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的并购,在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中做大做强一批大型企业。使湖北有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有更多的大型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甚至世界企业500强行列。二是将产业的开放与合作结合起来,以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为此,需要引导企业树立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观念。进一步规范企业之间的竞争。鼓励企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三是加强政府的产业规制,其重点在于依法行政,特别是要严格贯彻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特别是要抑制过度的行政性垄断。以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法治环境。

总之。以科学的产业发展观为指导来促进湖北产业和谐发展,需要不断地、尽快地、全面地、深入地解放思想。并通过有效的产业政策来不断地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将湖北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产业崛起的重要支点。

上一篇:绿化建设论文下一篇:绿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