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范文

2023-09-09

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范文第1篇

1 高校足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他们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 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手段, 对教学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 属于教学活动的客体和学习知识的主体, 能够科学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

1.1 教师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

在高校足球教学中,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 能够通过相应的运动设备发现学生的内在活动规律, 并正确运用这种内在活动规律, 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往往都具有目的性, 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有效的学习, 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2 学生对教师具有制约作用

在高校足球教学活动中, 教师有时也会受到学生的制约,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教师要想教好学生, 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学生本身存在的规律, 并且要遵循这种规律, 如果无视规律的存在而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教育学生, 那么势必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其次, 高校学生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知识储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并能通过教学的效果来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果教师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点, 都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更谈不上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2 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高校足球教学方法

2.1 程序教学方法

程序教学是指按照教材的设计及编制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从高校足球教学的角度看, 程序教学就是按照足球教学计划并考虑学生的个人学习进度, 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足球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程度教学能够简化教学的过程, 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的特点,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更好、更快地掌握足球运动技术。但是, 程序教学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 即程序教学不利于教学统一进度的完成。

2.2 迁移教学方法

一种技能在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又促进了另一种新的技能的产生就是所谓的技能迁移, 这种迁移能够对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校足球教学中, 如果教师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并且不断对学生加以引导, 那么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学习指导式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学生自己学习并且自己练习的情况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指导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习与运用有机结合, 然后通过教师的个体化指导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4 微格教学方法

“微”是微小、片段的意思, “格”是变革的意思, 同时又可以理解为定格的意思, 微格教学是指将一些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较容易掌握的教学内容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高校足球教学的初级阶段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2.5 暗示教学方法

暗示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利用环境与学生产生不断的交流, 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教师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首先就要创设一定的环境, 通过这一环境影响学生的心理, 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这种教学方法将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学生成为了真正的教育主体, 这种教学方法对发展学生的心理具有明显的作用同样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大大提升。

2.6 串联组合教学方法

串联组合教学是指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单一技术串联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使用时主要以游戏为主, 其中可以穿插一些对抗性的练习,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高校中, 足球教学课程有限要想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足球内容教学是不可能的, 因此, 教师一定要在时间充足的前提下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3 以学生为主体作用的高校足球教学方法

3.1 合作式教学方法

合作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密切合作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全面掌握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同时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在高校足球教学中, 主要以足球的技术为主要内容, 并结合简单的战术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3.3 信息反馈教学方法

信息反馈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练习以及交流合作等方式取得一定的成绩, 然后再从外界中去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在高校足球教学中, 利用先进的技术等方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大大缩短了学生掌握新技能的时间, 使得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3.4 领会教学方法

领会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边想, 使学生的思维认知与身体的练习感知充分结合。领会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技战术意识的培养以及运动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 在足球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为学生喜爱足球、终身从事足球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3.5 自我效能感教学法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一种主观臆断。在高校足球教学中, 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有利于学生准确判断自己的学习效果, 从而积极学习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3.6 互动式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通过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从而达到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足球运动是一项普及范围较广的体育项目, 这项运动采用互动式教学, 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以上教学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 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此外我们还应清楚, 高校足球的教学方法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探索高校足球的教学方法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

摘要: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有效手段。因此, 教学方法一定要推陈出新, 以适应现代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高校足球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质量,高校足球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鑫.对高校足球教学的思考[J].体育教学与研究, 2008 (27) .

[2] 于跃.略论足球技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17) .

[3] 乌扎提.普通高校足球教学训练方法探析[J].新西部, 2008 (16) .

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范文第2篇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给课程教学带来了春天般的新希望。文章就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与各位同仁交流,不断提高高校足球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高校足球教学 作用 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足球教学的创新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笔者联系高校足球教学实际,就如何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效足球教学进行如下探讨。

一、作用概述

一是有利于增强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究的源头。传统的高校足球教学内容相对单调,容易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现代信息技术来看,具有强大的音频、视频播放功能,鲜明的画面、动态的动画和逼真的声音,加上丰富的网络资源和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可视性、直观性、模拟性和智能性。现代信息技术的成功应用,能够扩大足球教学的信息量,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有利于提高效率。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听觉和视觉结合的方式,能够最大可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是增强学生的体验。足球教学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才能够更加容易和熟练地掌握足球的技术动作。如利用播放足球比赛场面,让学生根据画面对犯规情况做出裁决,这样就能够克服口头表达其形象性不强的缺点,从而丰富学生体验。

二、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并围绕学生的学进行设计与安排,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二是要有较强的实效性。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确保各种信息技术媒体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往往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片面地认为“不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不是公开课”、“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就与现代教育理念不符合”。在进行高校足球教学时,还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与传统教学有段有效地配合使用,这样才能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一)在足球理论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使理论教学变得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除了可以增强直观性、形象性以外,还能够获得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的有效转换,从而使静态的东西变得动态化,静态的东西变得动态化,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学习理论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能够容易地掌握足球理论知识。

(二)在足球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看,主要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的方式。但是,容易受到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从而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在高校足球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示范动作和每个细节清晰地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同时,在教学比较复杂的动作时,如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利用暂停、慢放的方式,将这些高难度的技术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可以将连贯动作分解出来,将用力点、用力顺序、触球方式等进行演示,从而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和难点动作,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有效地减少重复讲解,为足球训练赢得更多的时间。

(三)在足球战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从足球战术来看,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战术是球队必须掌握的。第二类是成队及定位球战术。作为一支球队,要想获得胜利,就必须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足球战术,特别是要灵活应用成队及定位球战术。要想让学生掌握高校足球战术,就必须做好足球战术教学。从当前来看,足球战术教学是当前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也局限于较小的范围。这就迫切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足球战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进一步增强足球教学成效。在实践中,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硬件,根据高校足球基本战术及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网络及各种开发工具,积极开发网络远程服务,构建足球战术教学及训练信息平台。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战术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平台,有效借鉴当前最为先进的战术教学思想,使传统的高校足球战术教学模式得到根本的改变,进一步提高足球战术教学的手段,实现高校足球战术教学的资源共享。在进行高效足球战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宏大的足球比赛场面展示给学生看,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能够使学生对足球运动中的传切跑位、战术阵型有更加直观深刻的了解,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就能够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足球战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能够极大地增强高校足球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系统,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足球的兴趣及潜能,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现代信息技术选用的实效性,在高校足球理论教学、球技教学及战术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合理地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珣.多媒体教学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244,255.

[2] 康欢.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05:108-110.

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范文第3篇

【摘要】足球是我国高校、中小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各所学校的足球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升足球教学质量,可以在不同学校之间开展足球互助教学活动。本文从高校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高校与中小学足球教学互助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中小学;足球;教学;互助

一、我国高校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足球教学资源利用率问题

相对于其他学校而言,高校中包含的足球教学设施数量相对较多。而从我国高校的实际足球教学情况来看,各类足球教学设施的利用率相对较低。这种问题不仅引发了资源浪费,还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足球教学质量。

2、高校学生就业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的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由于不同学生的就业要求不同,在有限的市场人才需求下,能够顺利就业的学生数量较少。高校与中小学校园足球联盟的设立为高校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我国中小学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足球教学方法问题

足球教学方法单一是我国中小学学校的主要问题。这种问题主要是由教师教学准备不足、对足球教学不够重视等原因引发的。中小学生正处于追求兴趣的阶段。单一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影响足球教学质量。

2、学生学习需求问题

在中小学学校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虽然中小学教师制定的足球教学方案合理性水平较高,但由于无法学生实际需求,因此常常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足改总体方案的足球教育问题

足改总体方案的出台使得校园足球教育工作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师资问题

教师是足球教学中的重要主体。由于学生本身的自律性、自学能力水平较低,因此,教师在足球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解决师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与中小学合作构建校园足球联盟的解决方法,该联盟的应用为校园足球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力量保障。

这种措施的解决流程为:中小学学校本身拥有的专业足球教师数量较少,其本身的师资力量不足以满足学生的足球训练与教学需求。而在校园足球联盟背景中,高校的足球队员的足球技能掌握水平较高,这种素质是他们转化为足球教练员身份的基础。出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与中小学学校互助等目的,高校可以将数量众多的足球队员输送至中小学学校。从本质角度来讲,这种措施在弥补中小学学校无法提供事业编制缺陷的同时,有效保证了中小学学校的足球教学质量。

2、支持问题与场地问题

学生家长、社会力量是校园足球联盟构建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此,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家长与社会群体不理解问题与观念的合理优化。除此之外,还应该为校园足球联盟构建的实现配置相应的训练场地。

3、资金问题和安全保障问题

与其他活动相比,足球教学活动所需的资金投入数量相对较多。因此,可以通过政府拨款、企业资金投入等方式的应用保障足球教育资金的充足。除此之外,足球运动中学生发生摔伤、磕碰等安全问题的概率相对较高,对此,学校应该加强各类安全保障措施的设立和应用。

四、高校与中小学足球教学互助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高校与中小学足球教学互助进行分析:

1、高校与中小学足球教学互助的实现基础

(1)优势互补基础

高校与中小学学校中在足球教学人力资源、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场地优势为中小学学校的足球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场地空间。中小学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需求为高校学生提供合理的就业机会。这种优势互补作用的应用可以有效获得提升足球教学质量的效果。

(2)学生契合性基础

中学生与小学生在足球学习需求方面具有一定的契合性。例如,小学生、中学生都对枯燥单一的足球教学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他们更加愿意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并对趣味性足球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参与积极性。因此,在实际的高校与中小学足球教学互助活动中,基于高校足球队队员身份的教练员更加了解学生的这种需求,因此其可以通过学生需求的满足促进足球互助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

(3)资源、力量集中基础

从以往教学经验可知,足球教学质量与学校为教学工作提供的资金、设备等教学资源与力量有关。单一的小学足球教学、中学教学能够获得的辅助力量与资源有限。各个学校之间足球教学互助活动的开展可以实现力量与资源的集中,为足球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支持。

(4)足球课外活动开展基础

除了课堂时间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外足球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足球学习水平。为了保证课外足球活动作用的有效发挥,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足球学习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当学生的课外足球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总结。在利用鼓励评价语言提升學生学习足球积极性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课外足球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调整足球教学方案,将足球教学与课外活动充分结合起来。

2、高校与中小学校园足球联盟的建立流程和应用经验

(1)高校与中小学校园足球联盟建立流程

地理位置会对校园足球联盟的实效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高校在选择合作对象时,首先应该注重自身周边位置中学与小学学校的选择。当基础的合作对象选择工作完成之后,高校需要利用自身的资源帮助中学与小学合作对象开展专业的足球教学活动,并为合作对象学校学生梯队训练的开展提供成功经验与技术措施。除此之外,由于中小学合作对象无法满足教师的事业编需求,因此中小学学校中的教师可能并不愿意参与到校园足球联盟中。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以利用足球队队员的优化培养合理解决。通过日常训练和观察,从足球队中选出在足球技能、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优势的队员逐渐培养成足球教练员,将这些教练员输送至校园足球联盟中,为校园足球联盟的足球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

(2)高校与中小学校园足球联盟的应用经验

某高校按照上述流程与附近的四所中小学开展的校园足球联盟构建工作。通过两年的实践,该校园足球联盟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该联盟的设计为高校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方向和发展空间,四所合作对象中小学学生的足球技能掌握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五、結论

高校与中小学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为了提升学生的足球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高校与中小学之间可以结合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开展校园足球联盟,通过足球趣味活动、跨学校足球教学活动等内容的开展,优化足球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 萌. 保定市中小学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2.

[2] 袁 斌. 河北省邯郸市市区中小学足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2.

[3] 吕文韬. 浙江省大学生足球联赛现状的调查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4.

[4] 孙 磊. 山东省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5] 刘林涛. 河北省属高校足球俱乐部活动开展现状调查与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3.

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范文第4篇

[HJ0.7mm]摘要:從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演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时代特征着手,阐述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所面临的困境。结合休闲时代体育功能的嬗变,在分析高校体育教育的政策背景、休闲教育内涵基础上,认为休闲教育理论以重视人的自我表现,关注人的成长过程,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相契合,试图把休闲教育渗透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把休闲教育作为体育教学模式设计的一种新思路进行探讨,希望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所启示。研究认为休闲教育理论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切入点,用休闲教育功能破解高校体育教育中出现的发展性问题,最根本地将依赖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的革新设计。休闲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各个要素要发挥各自的功能、协调配合,遵循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规律,努力实现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人本教育、生活教育等多种教育诉求。

关键词:休闲教育理论高校体育教学设计

Sports teaching desig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eisure education theory

HU Qi-liang1, WANG Yun-ling2

(1. School of Sport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Wuhan 430205, Hubei, China; 2. School of Law & Business,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Wuhan 430205, Hubei, China)

1高校体育教学的困境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已走过113年的发展史,是从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到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再到2016年《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法规的制定史,是价值观念从浓厚的政治色彩、极端的功利色彩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转化史,是教学指导思想从“三基”论、体质论到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休闲体育的演化史;其发展虽然步履蹒跚,但始终未摆脱经济社会的附庸,未脱离明显的功利特性,表现为对社会价值的信奉与践行远胜于对育人价值的推崇与追求[1]。高校体育教学始终是“为体质监测而教、为体育达标而学、为评奖而奋斗、为夺标而拼搏”,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过分追求稳定性、注重程序化、依赖外在推动力,割裂了体育教学系统与外界之间的关系,抹杀了体育教学中“人”的主体性,导致高校体育迷失了方向[2]。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教授在广州校友会围绕“健康、财富、运动、快乐”所谈的一席话中谈到那样: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人”被遮蔽了,不知道“人在哪里”[3]。也有学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今天,是延续多年的人才选拔机制重文轻体和体育工作重竞技造成的结果,也是几千年来重文轻武的科举遗留意识再体现,同时也是过分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让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只能靠边站所致[4]。

体育教学设计是为体育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它规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5]。教育部2015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在多年下降之后向好,而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现象却并没有得到改善。我国高校面临着大学生竞技水平的提升与身体素质的下降形成的巨大反差。高校体育教学在“普遍有闲的社会”背景下该何去何从呢?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高校体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代,教育和体育正向“同谱一首曲、同唱一台戏”转变,“体教结合”正朝“体教融合”迈进,提升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完善人格成为高校体育三位一体的目标[6]。当前,我国所进行着的这场伟大的、深刻的、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呼唤人性美的回归,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人格的完善与发展,让高校体育教学真正“为终身体育而教,为自身全面发展而学”[7]。

2休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语义呈现

“休闲”源于希腊语“Shole”,英文为“leisure”,意为休闲和教育,在娱乐中伴随文化水平的提高。曼蒂和L.奥德姆(JeanMundy&LindaOdum,1979)对休闲教育的论述被认为是当前对休闲教育最完整的认识。他认为休闲教育是一场使人能够通过休闲来改善自己生活质量的全面运动;一种使人能够在休闲中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方法;一种贯穿于从幼儿园以前到退休以后的终生教育;一种通过扩大人们的选择范围,使他们获得令人满意的、高质量的休闲体验的活动;一场需要多种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共同发挥作用承担责任的运动[8]。它体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休闲教育的研究通常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心理学层面上美国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认为,休闲教育是一种不需要外在标准界定的具体活动,是有益于人健康发展的内心体验,它重视人的自由、满足、愉悦、幸福等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外在的活动形式;哲学层面上我国学者马惠娣认为,休闲教育是人的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成为人’的过程,是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它不单是关注寻找快乐,更重视休闲与人的本质之间的联系,即寻找生命的意义[9]。社会学层面上美国休闲学者奇克与伯奇认为,休闲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和增进的社会空间。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同时发展人的个性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随着人们对休闲与教育、体育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对知识、教育、课程本质和功能认识的发展,体育课程正从经验型、科学型向文化型或生活型转变[10]。在休闲推动教育改革的同时,我国学校体育教育面临着休闲时代到来的巨大挑战。鉴于休闲时代体育功能的嬗变,一些时尚、轻松且具有休闲价值的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程成为教学内容的“新宠儿”,我国学者普遍认为,休闲体育教育将取代知识身体教育,休闲教育思想以重视人的自我表现,关注人“成为人”的过程,引导追求真善美的生活逐渐融入高校体育,成为推动21世纪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驱力[11]。

休闲教育不是把休闲内容当作事例在课堂上讲解;不是以娱乐或娱乐职业的价值为核心;不是向所有人鼓吹同一种休闲生活方式;也不是一门或一系列课程[8]。著名的休闲教育家布赖特比尔认为,休闲教育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传授一定的技巧并要练习这些技巧。休闲教育很难以独立课程的形式存在于学校的体育课程中,但是并不影响休闲教育渗透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使体育教育过程更具休闲色彩。把休闲引入体育教学中,并非否认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而是把休闲作为体育教学模式设计的一种新的思路,体现出休闲的理论参照价值。休闲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的主要做法是:1)休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2)在体育教学中插入休闲活动;3)把休闲活动当作一种体育教育资源;4)教师适时对学生的休闲活动做出积极评价;5)通过体育平台帮助学生了解获得各种休闲活动的知识、技能的途径[8]。鉴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发展演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时代性特征,結合当前高校体育增进青少年健康的历史使命和如何实现“休闲”和休闲生活方式养成中所面临的困境,本研究将以休闲教育的视角对体育教学设计系统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得到新的启示。

3休闲教育与大学生体育教育结合的依据

3.1休闲教育与大学生体育教育结合的理论依据

2007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指出:要“精心策划,认真研究制定方案,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12]。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13]。这两个文件再一次阐明了学校体育要坚持“健康第一”的重要思想。不同的是,“阳光体育运动”代表了今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一种具体的组织形式,中央7号文件则提出了要探索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指出:学校体育要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定期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14]。从2007年的中央7号文件到2016年的27号文件,9年来中央和国家对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状况可谓高度关注。这些文件的出台,为高校体育教育指明了方向:今后的高校体育教材内容建设应当是在保持共性特征的同时发展个性;在保留传统项目的同时发展不乏时代气息的现代休闲项目;在发展体能、技术的同时发展个性和健全人格;在发展学生体质的同时渗透休闲教育;用休闲教育功能破解高校体育教育中出现的发展性问题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

3.2休闲教育与大学生体育教育结合的现实依据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遵循时代发展要求,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的指导下,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方法、资源开发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灵活的选课方式及时尚运动项目的引入等措施为高校的体育课堂增添了许多活力,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但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模式面对十二年应试教育后的大学生如何养成参与体育休闲的习惯,大学生闲暇时间的增加与体质健康休闲能力低下之间的矛盾如何得到解决,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趋势如何得到有效控制等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社会需求逐渐脱节的现实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体育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复归教育本性的推动下,休闲课程作为教育课程或体育课程逐渐走入高校,实现休闲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再次融合,推动了休闲体育教育的诞生[15]。休闲教育理论为大学生体育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切入点,通过这个切入点可以反观当前大学生体育教育存在的不足,并寻找探索解决这些不足的新路径,如关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体系如何体现休闲体育教育时代性,如何进行“休闲运动项目”的教材化改造,并使之与竞技运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得益彰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最根本的将依赖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的革新设计[16]。

4休闲教育视角下的体育教学设计

4.1休闲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设计

遵循《纲要》要求,以休闲教育为核心,确保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常态实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指在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认识或观点,并对教学活动起方向指导作用。我国学校体育百年来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带来的教学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演化史。即从“军国民体育思想”到“快乐体育思想”的演化,从“教化自然身体”到“知识身体教育”的推进[17]。对我国经历的“体质教育”、“三基教育”、“全面教育”、“竞技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多种教育思想,不同学者见仁见智,对其众说纷纭。多种教学指导思想的存在和实施会活跃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对体育学科特质的认识和对体育育功能的开发[18]。

高校体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休闲时代体育功能的嬗变,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我国大学生闲暇时间的增加与科学健康休闲能力低下之间的矛盾,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高校体育课程的5方面基本目标,尊重兴趣、健康、适应、体质、素质等众多体育教学思想,把休闲教育、生命教育、生存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确立了参与休闲运动、养成休闲习惯、掌握休闲技能、注重体验过程和增进健康素养等新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取向[19]。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向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方向发展,使得体育的休闲化、娱乐化趋势日益明显,组织化程度日益加强。休闲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将以休闲教育为核心,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人格、个性、差异和自由为原则,通过休闲价值观的阐释和现代休闲方式的规范,达到培养学生休闲兴趣、健全学生体质以及提升学生终身健身意识、习惯、能力的目的。

4.2休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

积极探索,促进休闲与体育交融、兴趣和健康提升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体育模式的创新是体育教学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百花齐放,有代表性的有:“三自主”、“三互动”、“三自治”、“三开放”模式,选项课+教学俱乐部+选修课体育教学模式等。各模式采取的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分层次教学、快乐体育教学、情景教学、体育俱乐部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等,使得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处于多种教学模式和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局面。不同的教学目标产生不同的教学模式,某一模式是为某一目标服务的。评价某一模式的优劣,以最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为依据。所以,休闲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取向的多元化而建立,必须在发扬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内容创新和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体验,有效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的不断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形式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尽可能多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熟悉、初步掌握、泛化、熟练掌握“四阶段”,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再练习“四过程”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实施不以通过比赛追求成绩,不以崇拜力量为目的,突出教学过程的休闲性和学生的乐趣体验;内容上,根据新兴时尚运动休闲项目的受欢迎程度,实施以休闲教育为重点的内容“重构”来满足大学生的不同休闲需求,实现娱乐性、健身性、开放性与文化性的整体融合[20]。从发展趋势来看,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将成为今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各高校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实施以休闲为中心的俱乐部制休闲运动教学模式,主要做法是: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大学生对休闲体育的需求,培养和建立终身休闲体育意识,掌握1~2项长期从事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充分发挥个人的体育才能、兴趣与爱好,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

4.3休闲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体育教学中插入休闲活动,突出教学过程的乐趣体验,重视以休闲教育为核心的养成教育。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面对多种教学模式,其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针对性,众多体育教学思想一齐涌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主题分散、任务繁重,体育教师面对一节节具体的体育课时,感到的是一种茫然无助;二是缺少内涵,体育教师的休闲技能的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拼凑花样繁多、内涵欠缺;三是形式简单,因担心教学事故,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新颖自由,普遍存在淡化运动技术,内容与手段过于简化,学生课堂练习的密度与强度很难达到所需水平;四是形式匿乏,以教师为中心、技能教学为主依然很重,学习氛围过于严肃,教学效果不理想。

毛振明在《体育教学论》中指出:体育教学的过程是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这种乐趣是体育运动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体育教学的学习目标和内容[21]。学者刘海春认为,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固然重要,但经过应试教育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幸福与否,决定因素是他自己的休闲价值观,它支配着大学生对休闲生活方式的选择,决定着大学生业余活动的内容、频率与持续的时间[22]。所以休閑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应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基础上,用合理的组织形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向大学生提供规范化的休闲方式,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休闲习惯,使其成为“社会人”。教学过程既不以通过比赛追求成绩,也不以崇拜力量为目的,在接受“团队精神”、“遵守游戏规则”和“公平竞赛”等人生教育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逐渐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再练习”的教学范式逐渐被“分组练习与比赛”等具有自主学习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目标引导”等具有合作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师生交流与“双边互动”成为体育教学的新时尚,体育教育诸多环节进步明显。

4.4休闲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

革新优良传统项目、延续校本和特色项目、吸纳新兴时尚项目,挖掘各项目的休闲功能,提升体育教育的文化品味。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如果体育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诸如游戏、课堂竞赛、素质拓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享受身体活动乐趣,就将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与中、小学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形式雷同;二是校本课程开发力度不够,照抄照搬,缺乏特色;三是休闲体育项目为迎合学生,盲目求新、求异;四是受场地设施条件和教师休闲技能的制约,新兴时尚项目难以开展,已开展的效果不佳[23]。休闲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围绕“健身”和“休闲”两大教育目标,必须以是否适应终身锻炼要求,是否与社会接轨,是否与未来职业相适应为原则,以培养现代休闲体育生活方式为重点的内容“重构”。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本校优良传统项目进行革新,譬如“三大球”等传统内容“改装”成三人制篮球、五人制足球、趣味排球等;二要延续校本和特色项目,譬如羽毛球、乒乓球由于运动量适中,方式优雅、灵巧,受到学生们钟爱应大力推崇,舞龙舞狮、腰鼓、轮滑、龙舟、武术等具有地区特色的项目应发扬光大;三是吸纳新兴时尚项目,一些时尚、新颖、刺激的休闲项目如街舞、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台球、桥牌、攀岩、保龄球、极限运动、轮滑等,要有选择的走进体育课堂并逐渐固化为教学内容,以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挖掘运动项目的休闲功能和休闲运动项目的引入没有也不可能动摇竞技运动项目在教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竞技运动的休闲化”和“休闲运动技术的规范化”将二者紧密联结,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添加时尚、增强意识,发展个性,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新的课程体系,将进一步提升体育教育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

4.5休闲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设计

适时对体育教学中师生的休闲活动做出积极评价,建立一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层次化、评价方法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体育教学评价是按照体育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采用各种评价手段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分析、判断及提供决策的过程。它既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一种激励措施。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手段主要表现为: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质测试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出一定成绩;根据课时工作量、学生评价、学校教学督导随机听课抽查等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指标量化。这样的评价结果手段单一很难激起师生的教学热情,也很难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因此,探索为学校、教师、学生服务的新途径,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健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休闲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设计,是按照体育教学目标多元化、多维度的要求,根据教学模式的不同、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规律和政策,建立起相互激励的多维度评价体系。首先,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要按照《纲要》的要求明确学生的学习是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评价,除了考核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方面的指标外,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健康知识、课外锻炼、个体差异,学习态度、锻炼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利用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结合对有个体差异学生给予定性评价;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学习进步程度,进行一定的分层评价,在统一的标准要求下,可以定性地给出不同层次学生的相应成绩。其次,对于教师教学的评价,要结合学生评教、督导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等多方考核,制定出一套较客观、公正,具有说服力的量化评价办法。在教师的业务考核、职务评聘和评优、评先进中,应以教学为重要依据,以体育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效果和敬业精神等为考核指标。各高校应从理论知识水平、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态度、课外体育教学参与程度、继续教育情况、学生反馈等方面建立起一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层次化、评价方法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5结束语

高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休闲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由学校、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体育教学的主体、客体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育运行过程中,各个要素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体现各自的功能,又要协调配合,通过各环节的超循环运转,按照《纲要》的要求,遵循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规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方法、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尽可能地实现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人本教育、生活教育等多种教育诉求。

参考文献:

[1]吴绪敏.“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4):100-102.

[2]邵桂华.耗散结构与体育教学系统的自组织[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105-109.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a8f990102w8ra.html.

[4]体育课,才是中国体育最大的问题[EB/OL].http://www.20qu.com/jingxuan/2016/319/1337939.html,2016-03-19.

[5]焦敬伟.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6):86-88.

[6]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interface_toutiao/2016-02-24/14565966.html.

[7]舒宗礼,王华悼.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透视及其回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7):502-507.

[8][美]J·曼蒂,L·奥杜姆,著.叶京,等译.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2-4,139-213.

[9]马惠娣,刘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自然辩证法研究[J].2001(5).

[10]谭华.体育课程功能的历史演变[J].体育学刊,2005,12(1):19-21.

[11]孟凡强,等.休闲体育教育内涵解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9):77-79.

[1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2007.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2007.

[14]国务院.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Z].2016.

[15]张勇,孟凡强.休闲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6):91-93.

[16][韩]孙海植,安永冕,曹明焕,等著。朴松爱,李仲广译.休闲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7]杜光宁.论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多元化[J].体育与科学,2006,11(6):96-98.

[18]兰自力,黄文仁.对学校體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反思与梳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87-90.

[19]陈万红.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历史嬗变与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15,3(3):127-130.

[20]徐成立,田静.休闲体育的伦理定位、失位与复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147-149.

[21][JP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2-45.

[22]刘海春.休闲教育的失位、错位与归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4):67-70.

[23]石振国.基于休闲理论的体育课程建构[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范文第5篇

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1.1 教学目标偏差

目前, 相当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只重视阶段教育而忽视终身教育, 脱离了学校体育的国家目标。而且缺乏明确的文字说明, 对教学结果没有明确的说明, 使师生双方不了解完成教学后, 学生什么样的表现才算是达到教学目的, 实现教学目标;而且缺乏指标性描述, 没有制定完成教学任务的判断标准。这样就使教学目标失去了指导教学进程的作用。以足球理论教学为例, 高校都把掌握足球基本理论知识、科学锻炼的方法、足球竞赛规则等作为教学目标提了出来。但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后是什么情况却说不清楚, 这样就使教学目标流于形式, 教师往往是用一两次课的时间将足球知识、竞赛规则、体育锻炼常识一讲, 就结束了足球选项课的理论教学。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 则因缺乏判断依据, 教师对此亦无能为力。

1.2 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不配套

高校足球教学内容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各项足球技术。目的是通过使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足球各项技术, 达到让学生投入到足球活动中, 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然而将这种繁杂的足球技术直接拿来当作教学内容, 不利于大学生对足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另外, 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 学生积极性不高。目前多数高校足球课教学内容专业性、竞技性较强, 健身实效性不突出, 教学内容的游戏性不够。足球课教学内容大都集中于基本技术, 对于足球竞赛规则裁判法, 足球游戏等内容涉及不够, 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体系;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相脱离;知识陈旧, 静止化, 新知识难以诞生并进入课堂;迷信技能, 没有创新, 难以吸收新理念下的课程内容, 减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1.3 教学方法方面

长期以来在高校足球公共课中大多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采取“一锅粥”的方法, 让学生围着自己转, 教师缺乏创新动机, 现行的教学监督与管理机制, 又缺乏帮助教师产生动机的有效措施。当教师尝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时, 则又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和便利的辅助配套服务。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法的丰富与丰满。因此, 必须改进现有的方法,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 制定出一种崭新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2 改进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的对策

2.1 完善足球教学方法

高校足球教学中, 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精神, 提高其理性思考能力,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传授某一技术动作时, 首先向学生简明扼要传授动作要领, 让学生对此动作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印象, 接着教师再来示范, 然后由学生边复述动作要领边进行练习, 让学生自己学习踢球的方法。或布置某一技术动作, 由学生来当教师示范讲解给同学听。另一方面还要多安排各种活动性游戏和接近比赛条件的练习, 提高学生在对抗中运用技术的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战中去, 迅速提高其实战能力。在练习手段的运用上, 也要尽量结合射门、对抗和比赛,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增强纠错的能力。另外, 每次课都应安排一定时间的比赛, 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确认识自身的足球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2.2 正确选择教学内容

针对足球公共课教学对象的特点,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需综合下列因素:首先, 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学内容, 其动作结构和方法要相对简单, 使学生易于掌握、运用、具是有实用价值。其次, 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为今后的学习、提高素质、技术、技能打下基础, 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提高学习兴趣。因此, 需将球性练习、脚内侧踢球、脚内侧停球、脚底停球、脚背正面停球、原地顶球、运球技术、运过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综合练习作为足球技术教学的重点内容加以对待, 它们是学生掌握复杂技术的基础, 也是运用频率最高的技术动作。要求基本掌握踢球、停球、运球、头顶球的技术;以抢截球和假动作为辅, 删除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 如铲球、倒勾、守门员技术等。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加以筛选的教学内容, 有轻有重, 轻重结合, 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为各层次的学生今后在足球运动、身体锻炼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除此以外, 也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介绍足球竞赛规则、裁判法、比赛的组织、足球简史及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等内容。

2.3 合理确定考核标准

目前我国高校足球教学采用的评价方式一般为, 选择一两项足球技术作为考试内容, 依据学生在考试时运用这两项技术的情况, 给学生相应的分数。再加上教师以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形式给的印象分, 两者相加就成了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方法过于简单, 没有把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正确的评价方法应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出勤率, 随堂提问等。教学大纲要求的客观评价:包括大纲规定的技术考核, 理论考核和裁判法考核及运用;主观评价:以足球比赛为手段和方法, 对学生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兴趣。这样多元化, 多层次的评价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多地出现在足球场上, 真正为兴趣和健康锻炼, 而不仅仅是为考核过关锻炼。

3 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足球课教学只有不断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提高, 才能适合当前教育的发展规律, 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投到足球锻炼中去。才能通过足球这一教学手段, 使学生从中获得愉悦、快乐, 并掌握体育技能,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当前, 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存在很多问题。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对足球教学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高校足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几点建议, 希望能为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校,足球,教学现状,公共体育

参考文献

[1] 黄念南.试论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与手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 .

上一篇: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下一篇:高校教学评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