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方式范文

2023-09-17

考核方式范文第1篇

学校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课程改革,多元化考核改革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从职业岗位群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制定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

过去的考核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应用。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记忆性成份所占比重较大。这样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强调学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应用性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法片面;缺乏考试的反馈机制。由于考试是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为了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生物统计学考试方法突破原有的模式,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针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到考试不仅要检测知识点,更要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树立注重岗位能力测试的考试观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促使我们必须构建适应高职教育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充分认识到考试不仅仅是核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反馈以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通过考试还要检测到不同个性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

2 建立突出职教特色的考核模式 职业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核方式。考试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我们建立了“考试形式与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模式。

(1)注重平时成绩。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生的期末学习压力,推行平时考核制度,即学生的平时成绩可占到总评成绩的30%~60%。这种办法避免主要由期末考试决定学业成绩的弊端,激励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突击,有利于学风建设。

(2)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形式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来确定,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间或采用开卷考试、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间或采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动手操作、模拟项目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形式:综合成绩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这样更全面的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3)注重反馈机制

考试结束不意味着学生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通过考试,学生可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可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运用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方面的情况,从而发挥考试的预测及诊断功能。教师要将考试成绩分析与学生进行交流,使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

自从生物统计学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包括出勤考核登记,

作业,课程学习心得总结,实验计划书编制,期末试卷的考核模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将学习总成绩分成若干个考核项目,学习过程中始终穿插着考核的过程考核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关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显著提高了课堂时间利用率,使学生能够达到高效率的学习。学生课堂提问和作业成绩明显高于往届,说明过程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平时学习的确起到了促进作用。由于学生平时对本课程的重视,除实操能力明显提高外,与实操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提高:用课程学习心得取代了原来的课程总结,要求学生在学期末完成,所以督促学生进行整本书的回顾学习。实验计划书的编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理论考核在总成绩中比例的减小,平时考核与实操考核在总成绩中比例的增加,也明确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及实操技能的重要性。所以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是适应学校转型发展和职业教育教学的较好的考核模式,其“过程考核”的理念及课程考核项目设置等对所有的职业教育课程均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当然生物统计课程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具体措施的实施略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相关问题。

多元化考核改革出现新旧观念的碰撞,使本人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和新困惑,如:如何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创新?如何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而不是简单的坚决执行)?如何既重视个性、人文性,又注重面向全体,重视科学性等等。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本人在今后的多元化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梳理。

多元化考核中出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呈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倾向,不少学生过分注重平时成绩,完全无视期末闭卷考试对于书本基础知识的学习,导致卷面成绩较低。再比如,实验计划书编制时,就出现部分学生把计划做成了有实验结论的内容,完全偏离了主旨。多元化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学困生的学习更应该得到关注,教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辅导的科学化、有效性的研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考核方式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车辆评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在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了传统的课程考核存在的弊端,提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并针对交通运输专业性 质和课程特点探索出一套新的考核方式,由传统的“三七”模式转化为“二三五”多元化模式,这样既保证了本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交通运输专业基本知识,也体现了市场服务人才需求能力与知识结构特色。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车辆评估;多元化

一、研究背景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衡量工具,考试成绩不仅体现学生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还能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而衡量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考核方式延续了传统教育制度,自然带有种种弊端,高校高等教育提出应试教育向素质能力教育转变的理念,要培养社会所需的新型专业人才,就必须加强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出一套多元化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基本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本科高等院校将以服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转型目标,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交通运输作为重点特色建设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学习汽车服务、销售、运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交通运输及其设备技术使用、商务活动、信息管理等基本训练,具有开展经营活动、科学运用运输设备、合理组织运输生产的基本能力,培养汽车售后服务、交通运输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且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即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所服务的。交通运输建设将遵循专业特点和教学规律,根据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区域产业建设,坚持面向企业的办学方向,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基本定位,《车辆评估》作为交通运输专业主干课程,其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只有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将专业特色建设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根据课程性质和人才培养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能力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范围更广,更能适应区域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

综上所述,作为交通运输专业主干课程,《车辆评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车辆评估》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了考核方式改革的探讨与研究。

二、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课程考核成绩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由平时成绩的30%和期末成绩的70%综合评定,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考勤和平时作业决定,期末成绩则一般由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或开卷考试得到,其存在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试卷考试内容通常根据指定教材或所讲授的内容出题,而真正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题目偏少。学生认为考试就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不再对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

2.使学生不注重平时课堂学习,考前突击复习,死记硬背,只为考试过关,只能考核学生的简单记忆和推理能力,難以体现课程特点,无法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动手能力,且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该课程知识运用,限制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综合发展。

3.大多数高校教师在评卷时过于死板,完全按照规定的知识点给分,成绩评定大多采用百分制记分,过于追求精确化和量化,导致学生只注重期末考试,不注重平时学习,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得到高分,急功近利,甚至作弊。

4.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过高,导致那些试卷考试成绩不合格和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平时成绩,为了能过关,试图把平时成绩提高进而使综合成绩合格,便对任课老师死缠烂打,还有的学生拿出苦肉计,这不但会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导致师生间关系恶化。

综上所述,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必须对开放性、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进行深入研究。高校是培养专业优秀人才的场所,高校教学具有探索性、研究性和创新性,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进行各种创新性活动,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特点

《车辆评估》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二手车鉴定评估的标准、依据、原则、程序及基本方法,二手车交易咨询与服务,技术状况鉴定及回收等方面的内容。主要使学生了解旧机动车交易流程、车辆评估基础知识,掌握汽车技术状况的直观检查和仪器检查技术,熟悉汽车维修价格的评定和估算方法及旧机动车交易价格的特殊性,具备初步分析、判断旧机动车交易估价能力,提供必要的二手车市场服务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

《车辆评估》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旧机动车技术状况鉴定方法,对旧机动车损伤评估方法的灵活运用,依据旧机动车的技术状况鉴定结果和市场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交易定价。如果单纯地采用上述传统考核方式进行评定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其结果只能考核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情况,无法体现学生对专业技能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更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就业技能的要求。

对于课堂和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只要理解就行,不必让学生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死记硬背,而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分析、探讨并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我们衡量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看他们是否能利用知识进行实践运用,那么学生就会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式的创新性学习,我们的教学质量则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实施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也是高校转型环境下交通运输专业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四、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

课程考核改革将以多元化考核方式为主导,《车辆评估》作为交通运输专业主干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就业市场性质,考核方式由传统的“三七”模式转化为“二三五”模式,即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的20%、理论考试成绩的30%和实际操作成绩的50%组成。

1.平时成绩通常由课堂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和讨论考核取得,课堂考勤能保证学生的按时到课率;平时作业则主要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和思考,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可避免学生出现学习空档期;对讲授的重点难点进行课堂提问,不仅会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调动思维和思考,更能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的语言表达和反应能力;对一些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则会加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协调能力,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相应的实际表现给出平时成绩。

2.理论考试则主要以课程中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出题,一般以闭卷形式,题量不宜过大,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保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思考和学习。

3.实际操作则针对二手车技术检查和评估及市场定价等方面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技能操作要求。开展本课程实践操作考试,首先需要有实践操作的环境,即提供不同品牌、不同类型及不同里程(年限)的车辆,任课教师在课堂讲授到某项理论知识,就会对应地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和作业能力,使学生担当二手车评估师的角色给出相应车辆的技术状况评估报告,并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定出交易价格。

《车辆评估》课程考核方式已经付诸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相比传统的考核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1.结合交通运输特色专业建设开展,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不仅是一种检测方法和手段,更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新型考核方式中实操成绩部分所占比例为50%,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主动思考各环节流程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进而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拓展相关技能。

2.服務市场经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技术能力,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主要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意识等进行检测,实操部分具有主观性、发散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考生可以充分地发挥思维,激励学生自发性地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这就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五、结论与思考

传统的《车辆评估》考核方式既不能体现课程特点,也不能满足交通运输专业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作为交通运输专业主干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和性质,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用“二三五”的考核模式,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这样才有利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高层次专业应用型人才。

课程考核只是一种衡量手段,不能由此判断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教育发展中,应正确认识课程考核的功能与作用,实质性淡化课程考核意识。

参考文献:

[1]饶子正.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实践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11).

[2]常远.课堂教学方法、手段及考试方法改革探讨[J].教育纵横,2008,(6).

[3]叶喜葱,刘文俊,李力,王颖.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高校考试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8).

[4]徐爱萍.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趋向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01).

考核方式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探讨了重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目标与原则,提出了基于促进学习自主性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即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的各取所需式学习;小组学习与个人表现相结合的基于项目式学习以及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机制。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发展以及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重构目标与原则

“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徐锦芬2012:51)。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重构的目标是满足学生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培养并保持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供适合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环境和土壤。其原则是以促进自主学习为主导、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基础、以‘项目’学习为依托、以多元化考核为保障和鼓励机制。

以自主学习为主导:就是在课程设计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研究有效的培养途径,培养他们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态度和意识。因为在外语学习中,无论是从获得语言输入,还是保证输入和输出的质量角度来说,都需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如在接受语言输入时,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并从中悟出规则,加以吸收。在语言输出时,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进行自我监控、自我修正,这样才能保证语言习得所需要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平衡(束定芳、庄智象1996)。

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基础:就是在课程设置中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要依据,英语教学要充分体现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相关性,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的有用性,级学生感到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的成就感以及相应的责任感。这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刺激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保持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项目学习’为依托:就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项目学习’的方法,使阅读、口语或写作课基于项目来进行,由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的协商、讨论甚至辩论,学会阐述个人的观点,同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价。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以评判性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管理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还可以通过项目学习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共享知识,达到交流沟通、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这种自我指导的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提高语言水平,大幅度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Rost2002:26)。

以多元化考核为保障:所谓多元化考核就是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不再以单一考核成绩为标准。此外,考核方法还要包括学生自身和学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在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监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或项目,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机会,在此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1.各取所需式学习: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英语课程对多数学生已没有挑战性,其一刀切的课程设置已不适合当代的大学外语教学。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的差异性、人才培养的层次性以及学习内容的多样性的教学原则和课程设置,即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需求提供一些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选修课。在课程开始前可以通过学习需求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需求和意愿,发现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和用途,使学校能够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和兴趣,提供相应的英语课程。这种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习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基础,是学校和教师组织教学、选用教材、决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各取所需式学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的学习。对于有提高、强化英语各项技能需求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提供通用英语课程如综合英语、英语听说、翻译技巧与实践,或者雅思/托福听力等。而对于希望通过英语学习来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则可以选择通识教育类英语,如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欣赏等。

第二阶段的核心课程就是专门用途英语,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划分,大致分为几个大类。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主要有机械、电子、计算机、财会以及一些文科专业,按照这些专业的类别,可以设置诸如机械英语、电子英语、计算机英语、金融英语或法律英语等,主要帮助他们熟悉专业词汇特点、句法结构和语篇特征,以满足学生未来学习或工作的需要。由于各个学校的生源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两个阶段的比例要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英语课程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保持较强的学习动机,同时责任意识也会大大提高。通过对自身学习需求的分析和反思,也可以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目标有更清醒的认识,因此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有助于改善外语课堂上沉默寡言的现象,从根本上改变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

2. 基于项目式学习:小组学习与个人表现相结合

项目式学习具有传统英语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和沟通技能,同时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小组活动是项目学习的主要形式,而小组讨论则贯穿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项目内容的选择、成果的形式以及成果展示等都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作用,学会坚持、妥协、互相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而成果展示则是学生显示自身价值和个人表现的一个平台,如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使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下一个项目。

项目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因为在‘项目’学习中,每个人的努力都直接影响到整个小组最终成果的质量,每个成员因此都会最大限度地使自己负责的任务达到最佳化。在参与评价其他小组同学展示产品的同时,他们或欣赏、或质疑,这个过程可以培养他们评判性的思维方式和眼光。这种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自信心,降低学习焦虑(张萍,Mazur 2010)。

教师要设置符合教学目标的研究项目,明确项目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和评价方式。教师在项目学习的作用是顾问、导师和评价者。教师要适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定时进行督促、检查并提供技术指导。

3.多元化考核机制: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形成性考核可以

包括自取所需选修课,应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来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定人,可以包括学生自身和学生之间的评价。评价方式也不再由单一的学习成绩来评定,可以发展到对学习策略、项目参与程度与贡献度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评价。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总评形成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评价为期末的英语水平测试,旨在考核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考核标准、考核方法以及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要在课程开始前告知学生。

评价标准的研究是一个关键问题,它关系到考核结果的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制定建议采用Likert三点或五点式记分制,它是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的评级指标,既有利于操作,又能充分体现层次差别(石锡书2009)。

三、教学实践

笔者以自己所教的两个教学班中的一个作为教学实验组,另一班为对照组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试验。教学试验期间,对照组学生继续按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采用《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每周精读课3个学时(包括一定的写作和翻译训练),听力课1个学时,共64学时。期末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全年级统一组织的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这是笔者所在学校对平时测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的规定。对照组的平时成绩和其他班级一样,主要有单词测试、听力测试或写作测试等组成,基本都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

试验开始前教师给实验组的学生做学习需求调查问卷。根据学习需求的统计结果,教师为学生开设了英语国家概况这门课,该课选择朱永涛主编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为教材,该课程涵盖了英美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前就被告知,英美国家概况的考核将作为平时测试成绩进入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和其他班级一样为30%,期末考试时他们还将和其他班级一样参加全年级统一组织的英语测试。《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附有可供学生自学的光盘,同时每周学校为学生提供2学时的上机时间,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因此该教程主要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师只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实验中学生的听力内容主要还是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主,同时增加一些从网上下载的有关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的视频。

英语国家概况主要采取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3~4人的学习小组,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就是一个项目。学生在阅读一个单元后,要求就该单元的内容做一个项目,项目成果通过presentation展示给全体学生。以美国的政治体制这一单元为例,项目的任务就是研究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如何实现权利的平衡与制约。明确任务后,小组成员开始制订计划并确定每个成员的任务,学生主要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各自负责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任务完成后,小组学生要确定成果展示方法,如 Presentation的设计、内容或图片插入的顺序及形式等。考核采取自评、小组之间互评和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法。评分采用Likert五点式记分制,就presentation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打分。

在试验开始前和结束时分别给实验组和对照组做了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评估调查。自我评估表采用Likert三分量表的形式分级,它是根据徐锦芬等人(2004)的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问卷改编而成。自主学习能力评估主要包括:(1)能否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与制订学习计划?(2)能否有意识的使用各种学习策略?(3)是否能够监控并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

统计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实验后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估上呈显著性差异(T=-2.328 P=.022*),说明该教学模式对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教师的课堂观察和实验后与部分学生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结果。学生表示,他们喜欢英美文化,虽然内容对他们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因此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劲头。

两组受试实验前后的测试成绩也令人鼓舞,实验组学生虽然没有利用很多课堂时间学习英语教材,但是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是出现了显著性差异(见表1)。和实验组学生的访谈说明,英语国家概况每一单元的阅读量非常大,快速、有目的英语阅读以及小组讨论、学习和presentation等活动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Rost, M. Collaborating with learners in and out of the classroom. The Language Teacher 2002, 26/7: 25-27.

[2] 蔡基刚. 宁波诺丁汉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差异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11 (1).

[3] 石锡书. 基于项目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应用研究[J]. 中国外语教育,2009(2).

[4] 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 徐锦芬,彭任忠,吴卫平.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6] 徐锦芬. 论外语教学中的批判性合作自主学习[J]. 外语教学,2012(3).

[7] 张萍. Eric Mazur. Peer Instruction—哈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新方法[J]. 中国大学教学,2010(8).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GPA105051)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立民]

考核方式范文第4篇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不断的探索, 尝试过多种考核的方式, 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三类:传统的考核方式、一体化的考核方式、开放式的考核方式。

1 几种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指在一个学期里, 上完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之后, 通过试卷的方式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 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通过在上机操作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 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把理论考试的成绩和实践技能的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加起来作为学生这门课程的总成绩, 通常是各占50%。课程的成绩为具体的分数, 60分以上为及格。

一体化的考核方式是指考试的时候, 通过一个实践编程的题目, 把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内容融合到一张试卷里。试卷满分为100分, 60分及格。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开放式的考核方式是指讲授完课程的内容之后, 老师列出几道综合的题目, 并列出每个题目要达到的技术参数和详细指标。比如数字温度计、万年历、数字电压表、LED点阵汉字显示屏、遥控电风扇等。要求学生可以两人一组或者三人一组, 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题目, 利用课余的时间在两个星期内 (或者更长的时间, 视具体情况而定) 完成电路的制作和程序的调试。最后按照时间统一检查, 老师根据每组的制作情况和现场的提问给每组成绩, 成绩分为5个等级:优秀, 良好,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2 不同考核方式的特点

在实践中发现, 不同的考核方式有不同的特点。

传统的考核方式的优点是按部就班, 学生的成绩可量化, 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的工作量小。这个方式最大的缺点是理论与实践脱节, 很容易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往往理论考高分的学生, 实践成绩却很不理想。而且这个方式得出的分数不客观, 其实学生的能力很难用具体的分数来量化。因此这样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体化的考核方式比较紧密的联系了理论和实践, 考试的分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能力。但是这种方式考试的时间只有短短的90分钟, 为了让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考试的题目, 老师给出的题目的难度不会太大。这就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挥, 压缩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施展空间。

开放式的考核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在满足题目设计要求的前提下, 学生有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采用5个等级来量化学生的成绩, 模糊了分数的概念, 让学生更专注于题目本身, 而不是考试的成绩。但是这样的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打破了常规的教学管理模式, 因此需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其实, 元器件经费的问题。每组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所用的到元器件费用因题目而异, 大概会在10元到40元之间。我们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实验室提供一部分, 学生自己购买一部分;再次, 大大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学生完成设计题目的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果学生相互之间讨论不能解决的话, 会到实验室请教老师。这无疑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

3 开放式的考核方式的效果

开放式的考核方式虽然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改进, 笔者发现应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1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这样的考核方式和以前的方式相比, 最大的区别是不是做试卷, 而是制作电路板编写程序。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他们需要设计电路图、腐蚀覆铜板、焊接元器件、调试电路板、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样的方式既有趣又充满挑战, 学生完成题目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因此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2 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这样的方式下, 考试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学生为了完成所选的题目, 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用是信息。比如同学间讨论、师生间讨论、利用图书馆查询、利用网络查询等等。通过这些渠道, 特别是后面两种渠道, 学生不但解决了题目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整理的方法。这种能力也是他们在以后的工作所需的重要能力之一。

3.3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由于需要两人或者三人共同完成一道题目, 这就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很好的分工与合作。学生会考虑如何协作才能提高效率。在遇到疑难的时候, 他们同组之间要相互讨论, 选择相同题目的组之间也要共同探讨, 解决难题。这样, 他们不但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 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4 结语

实践表明开, 放式的考核方式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考核学生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但是考核方式的改革, 是一个没有止境的工作。需要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规律探索方法, 才能找到一种利于学生学习、利于老师考查、可操作、可验收的有效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高职院校《单片机原理》课程的考核方式, 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长期的探索证明开放式的考核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查询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单片机教学,考核方式,教改

参考文献

[1] 李秀忠.“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4 (4) :177~179.

[2] 孙雷.单片机教学及考核方式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5 (13) :57~59.

考核方式范文第5篇

1 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

1) 传统考核方式重知识轻能力, 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高职学生大多理论知识基础薄弱, 只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技能优势的发挥。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分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学生普遍不能专心于学业, 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难以提高其学习兴趣,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也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不符。

2) 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3) 课程成绩构成不合理。过分强调期末综合考试使得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 仅凭在学期末突击取得高分, 不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作为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核心课程都安排有相当比重的实践课程, 且多安排在专业理论课后或穿插在理论课程中, 由于未能充分将其纳入期末考核, 尚未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削弱了对学生技能的考核, 有悖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 试卷题型构成不合理。侧重理论知识考查的记忆性题型较多, 而综合性题目、案例分析、材料辨析类题型少, 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 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 以就业为导向, 实施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考核制度改革

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考核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以职业能力为主, 面向过程、面向实践”的思路, 考试目标突出能力提升, 实现技能培养的教育目标。改革以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 以有利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项目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为指导思想, 通过考核制度的改革促使本专业的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在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2.1 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的基础上, 增强其职业素养,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之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应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适合各门核心课程的要求与特点, 且能全面衡量和检验学生技能水平与专业能力的考核制度。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各专业核心课程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确定各考核内容在总成绩中的权重, 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实用。

有关资料表明, 在现代管理对人才测定的100多项指标中, 卷面考试只能测出其中的1/3, 而毅力、合作能力、创造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考不出”的能力, 正是高职教育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在实践中大胆推进考核方式改革, 鼓励授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考核内容更加全面。

针对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性强的特点, 可采用以下考核方式:

1) 理论性强的专业课程以能力考核为主。可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平时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发言、个人综合表现等相结合的方式。也可结合与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工作任务, 布置小论文、小型设计报告等, 据此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并记入平时成绩。

2) 实践课程:可选择现场技能操作、实验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方式, 或采取理论考试与上述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或实际操作能力与平时学习情况等因素综合考核的方式。

3) 案例分析: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 可结合实际项目由授课教师和企事业单位共同研究筛选相关工作案例, 组织学生进行各类案例分析讨论, 并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最终报告及其在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的发言情况及综合表现, 给出相应成绩。

4) 校外综合类实训:可以采取顶岗考核答辩、实训报告、实习单位意见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5) 期末综合考试:结合各门课程特点灵活采取闭卷或开卷考试。

2.2 成绩构成改革

围绕项目实施过程, 建立以项目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的考核方式。成绩构成上体现出分散成绩构成, 重视平时成绩的特点。

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 成绩构成更加科学。期末成绩由课堂抽查、校内实训、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校外综合类实训、期末综合考试等部分组成。根据授课教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的各核心课程考核环节与考核内容及其所占比重, 确定学生该课程的最终成绩。

2.3 实施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考试模式

实施毕业生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 将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纳入各专业培养目标, 并针对各行业项目能力标准和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开展技能培训,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质, 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 考核方式改革动态管理

在学期前, 各专业核心课程授课教师将制订好的考核方式提交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 并将最终文件上报教务处。各授课教师保存好各个环节的考核记录, 以备院系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确保各考核环节严肃、公正, 避免教师在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及时收集社会反馈信息, 持续推动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以期培养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紧跟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建立起及时分析考核结果,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

此外, 为了使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得以顺利实施, 须制定相应的组织与政策保障措施。健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管理的领导体制, 确保课程考核改革有章有序进行, 保证改革方案得以顺利执行。

4 推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 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改革高职专业核心课程考核制度,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技能和能力的考核, 避免将考试分数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同时需要改变传统的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呆板的教学模式, 积极推行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改革, 实现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以适应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此外, 针对高职专业核心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 近年来提出的“项目导向”课程建设将专业课程划分成若干模块, 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知识的连贯性和交叉性, 可操作性有限, 且企业实践教学部分难以按教学计划如期进行, 企业导师进课堂的课时难以保证。因此, 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 应着重发挥现有教师队伍中行业专家的带头作用, 加强对校内教师的技能培养, 鼓励其主持或参与社会生产项目, 扩大学校行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度, 为高职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口碑效应。

摘要: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 科学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能力的提升。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职专业核心课程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 以技能培养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就其考核方式改革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考核方式,核心课程

参考文献

[1] 姜俊颖, 张良, 唐甜甜.高职院校考试制度改革的探索:以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 2011, 13 (9) :110-112.

[2] 张宁.高职高专考试模式改革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117-118.

[3] 杨晓忠, 张磊.现行高职高专教育考试命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1) :8-9.

上一篇:绩效考核制度下一篇:教师年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