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范文

2023-09-07

人文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现代中学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自主思考并具有人文精神的中学生,那么对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以下几点探讨一下中学化学如何实现人文教育。

关键词:中学化学;人文教育;渗透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中学化学的教学方法有着非常大的改变,教师也逐渐的把新课标的教学思想深入到中学课堂中,但是另一方面,中学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本文对人文教育在中学化学中的渗透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文教育就是把人文思想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努力建立起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传播人类累积下来的智慧和精神,以此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关于食品和用品安全的事件,很多商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失去了其应有的伦理道德,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中学化学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利用各种真实客观的资料,使学生能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其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从化学的视角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使得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渗入人文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二、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利用科学家作为榜样进行化学教学

有关心理研究表明:成功优秀的榜样人物能够使学生产生更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得学生对学习有着更高的积极性。学生也能通过榜样的力量,树立起坚强的毅力和高尚的人格,培养出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强烈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居里夫人研究科学的精神,通过几年提炼出0.1克的氯化镭的事迹,使学生向榜样学习,对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推进作用,还有我国的化学家侯德榜对制碱技术的精心研究,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此技术的垄断地位,为我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教师利用这些科学家努力钻研的事件,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使其能够以榜样为力量,建立起刻苦学习化学知识的决心和高尚的情操,加强对其进行人文教育。

(二)发现化学中的美

化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学科,很多自然现象的产生都能用化学规律进行解释,化学中蕴含着很多的美感,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通过播放一些有关化学生动美丽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反应现象的美,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色彩美和画面美,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既能使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陶冶中学生喜欢美的情操,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热爱,融入个人的真实情感,使得化学教学更加具有人文气息。举几个例子,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这个化学反应,根据这个化学原理,可以产生非常多的现象,比如巧夺天工的钟乳石、石笋等其反应都是依据这个化学实质;比如金刚石的美丽,宝石和水晶等的光彩奪目、晶莹剔透等都能给人带来直观的美感,还包括石林的突兀奇峰等自然景观,都是由于化学原理产生的;再比如利用通过磷可以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烟雾的实验现象,氯化氢和氨气等一起反映出好看的彩色喷泉,使学生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喷泉景色,这样美的实验现象能推进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

(三)使化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化学学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中学化学的教师,就更要使得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在生活中也能了解化学知识,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比如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大自然和社会产生了很多突出的矛盾,人类面临着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能源危机对人类的生存也有很大的威胁,中学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建立起学生肩负起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光荣使命,明确科学技术发展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了解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建立热爱自然、关心自然的意识,懂得保护大自然。化学教师可以用和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来导入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引导语:“杨利伟是我国伟大的航天英雄,同学们知不知道他在太空船中是怎么生存的呢?他呼出二氧化碳气体该如何处理呢?”,以此来满足学生们好奇的心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发生在生活中的实事能极大的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更愿意探索和理解化学知识,也能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增加其学习化学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四)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更需要创新型的人才,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渗透人文教育,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化学问题有着更强的钻研精神,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分析化学反应的时候,一般都是联系其内因和外因之间存在的某种辩证关系,从而实现化学反应的发生;化学平衡中有着正反应和逆反应,都是在一个系统的内存在的,但是他们既互相依赖又相互对立;化学是一个非常遵循规律的学科,比如元素周期律等元素的性质都有着一定的相似和递变性,也能论证自然科学中的一些事物变化规律,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中,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从本质上掌握了学科的规律,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事情,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有利于人文教育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得到好的渗透。

结束语:

中学化学教育中,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对科学知识的教育,同时要加强渗透人文思想,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努力的贯彻新课标的思想,改变教学理念,使学生发现化学学科的奥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我国培养出更为优秀的科研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智慧.中学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1(61)

[2]叶建坤,赵爱丽.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化学教与学,2010(1)

[3]姜相利,张宝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2)

[4]徐丽娟.高中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1)

人文教育范文第2篇

【摘要】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是美术课程的一个重点目标。通过美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效结合,能有效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本文围绕注重美术课程教学与人文背景的有机结合、注重人文背景的情景设置、注重教师人文修养的自我完善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实现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充分融合的具体措施,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文教育;教学情境

美术课对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重要作用,尤其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业繁重,通过美术课程的设置,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学生发展有一定影响。美术课程存在的主要不足主要是教师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忽略了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艺术性思维的培养。将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是目前对美术教学的基本需求,同时是实现美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措施。

一、注重美术课程教学与人文背景的有机结合

根据社会发展产生的人文精神内容,可以将审视以及品评美术作品的美感和价值所在这种能力,作为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充分融合的要点所在。现阶段,存在有的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审视美术作品时,只能单纯的将作品的表层意义展示出来,例如作品中的描述内容的讲解等,对于作品的评价同样比较肤浅,尤其是对于一些人物画和风景画,评价的标准更是判断与实物之间的相似度,导致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同样只能看到表面内容。因此,必须加强对艺术作品的认识深度,促使美术教学具有历史眼光[1]。例如,在学习《环境艺术设计》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充分将设计作品需要具有的视觉上的层次感,与周围环境需要做到有机结合这方面内容重点讲解,挖掘该学习内容的深度。因此,教师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可以将法国凯旋门、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作为教具,通过分析作品中体现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时代情感等,促使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这部分知识有一定掌握。

二、注重人文背景的情景设置

针对目前对美术教学效果的要求,教师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划是不够的,同时需要利用丰富的语言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与学生进行情感之间的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即是注重人文背景的情景设置。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具以及办公设备等,有目的、有组织的营造一个能促使学生产生共鸣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如生活情境、视频情境以及音乐情境等。例如,在学习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知识时,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介绍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者公共设施等,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这些设计的原因进行辩论,要求学生通过辩论,让更过的人喜欢他介绍的设计作品,而教师则会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扬。通过这种生活情境的设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促使学生建立一套自己的审美标准。同时在为学生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时,可以配上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从而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学生便能体会作品传达的情感内涵,这种音乐情境教学的设置,将有利于实现良好的美术教学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美术社会功能以及作用的认知,即是实现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

三、注重教师人文修养的自我完善

美术教师是保证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的关键人物,将人文教育深入在美术教育中,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自发性行为。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效果的实现主要与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关。人文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及时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认知上,同时体现在做事态度和行为准则中[2]。人文素养的最基本形态是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深层次的关注,人文精神包括人们对自身完善的追求,对不幸者的同情等。为了实现人文教育充分体现在美术教育中,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加强对自身发展的重视,只有在教师充分体会人文精神,并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实现美术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保证教师能通过自身的行为准则以及处世态度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目前大多数教师为了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保证自身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教师通常会关注有关艺术展览会以及艺术讲堂等活动,并会积极参与其中,在这些艺术作品中培养自身的艺术情操,并且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将掌握更多课堂素材,将对美术教学效果的实现产生积极作用。通过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的提升,能促使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人文精神、丰富人文素养,并在不断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四、结论

美术教育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观还没有建立完全,通过美术教育,能在强化学生对美术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从而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将美术教育与人们教育相结合,能有效实现美术教育的良好教学效果,在转换教师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学生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建立上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政.浅析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7,(65):172.

[2]許蕴汝.试谈人文教育与初中美术教育的融合[J].新校园(中旬),2015,(06):18.

人文教育范文第3篇

摘要:医学人文教育承载着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和对患者实施生命关怀意识的任务。目前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中仍是较大的短板,文章通过分析当下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如下对策,指出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都是医学必不可少的内在组成部分, 要通过对两者的融通与共建, 来实现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的健康互动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精神;医学科学精神

高等医科院校作为培育祖国卫生事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兼具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医生,是其义不容辞的使命与刻不容缓的任务。

1 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

作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方式——人文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人文知识、彰显人文精神、外化人文行为,其实质是对于人性的教育。而医学人文教育就是在一般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将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相结合,其核心是尊重一切与医疗有关的人的价值。主要包括:尊重、热爱和敬畏生命[1]。医学人文教育在于促使医学生形成在观念、精神与哲学的层面上的科学与人文相互融通的认知方式与知识结构。

2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现实困境

2.1 传统教育模式重理轻文,文理分化现象严重

人们对待教育,希望它能密切地与今后的生活和职业挂钩,而常常忽略其在促进人的精神和人格发展中的价值[2]。“重理轻文”的传统观念在理科生占多数的医疗卫生行业中尤为明显,“技术至上”则是很明显的体现,对医学生的实验与临床操作能力的高度重视,和对其知识储备和执业能力中的人文价值的忽视,导致一些必备的人文知识与技能在医学生严重可有可无。进入职业角色后,在问诊过程中将缺乏良好的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在治疗中对患者及其家属缺乏人文关怀。更为严重的是,原本就信息不对称的医患双方一旦缺乏有效沟通,便会产生信任危机,医患冲突将是必然结果。

2.2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边缘化,医疗机构人文建设形式化

目前,多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课程仍设置为选修课。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约为8%,而在国外医学院校课程中该比例达20% ~ 25%,以美国和德国为首,英国、日本约为10% ~ 15%。而在医疗机构中亦是如此,一些医院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在许多时候是为了应付检查和收集宣传素材,相关的科室也形同虚设。

3 医学人文素养提升的现实路径

3.1 打造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克服唯医学科学主义

医学人文主义与医学科学主义的对立根源是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一方面造就了当代文明,另一方面带来了医学人文精神的衰落和萎缩。正是在对医学科学技术及其功能的追崇中产生了对医学科学精神的种种片面理解。第一,医学技术绝对化。医学科学技术者以实验证实原则将医学科学和非医学科学区分开来,认为医学面临的所有问题只有靠技术来解决才是王道,技术本身导致的所有问题也同样只能靠技术解决,技术本身导致的问题,也必须通过更新的技术来处理。强调科学高于一切、尊重科学,这本无可厚非。但把科学提高到至高无上,甚至惟一的地步,把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绝对对立起来,以科学精神否定人文精神,这就是极端了。第二,医学“功利性”明显。医学科学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更多价值,如伦理和道德价值、人道价值等。因此,片面强调医学科学的工具价值是片面的,如基因编辑婴儿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就会产生许多新的社会伦理问题。

打造现代医学科学精神,需要一种现代的、全新的医学精神, 要把医学科学精神看作人类精神的内容之一。第一,从人与世界关系的角度看,医学科学是关于人的生命的科学,医学实践是患者将生命和健康相托的事业。因此, 医学科学不能有半点虚伪。第二,就其目的性和本性而言,医学科学的本质特征是探索人类健康,它的焦点始终指向不知与知、似知与实知、略知与详知、假知与真知的边界,医学家永远带着科学问题,不断解决新的问题,并为人类健康创造新技术。第三,就其功能而言,医学科学又是一种发展和实证的科学,它要借助实验的、实践的、逻辑的种种手段,去证伪或证实医学知识的真理性、科学性、合理性。科学精神永远体现着人类的价值追求,是合规律性与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3.2 打造现代医学人文精神,克服医学人文精神的片面性

随着人类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与演化,人的理性方面主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發明相关,这在医学发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崇尚理性成为长期以来作为主导性和统摄性哲学思潮而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正是对理性的这种过分崇拜和理性主义的过度张扬,给人性结构造成严重失衡,从而引出广泛而又深刻的个性问题,如医闹事件频发等。

当代的医学人文精神,应从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提倡对人的理解和关心,医院将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保护患者个人权益和以人为中心的医学道德观和价值观。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多种关系的协调共生,尊重人的生命完整性。

3.3 探索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大道通途

医学科学是真、善、美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强调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的融通与共建,就是强化人类医学对于真善美及其和谐性的自觉追求。单纯的科学精神还不能完美地指导科学活动到达理想的境界,它必须同人文精神相融合。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医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动力之源。

在医学的发展中,我们要自觉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了高科技时代,非人化的分解是高科技的一个痼疾。因此,要克服医学高科技可能带来的非人化后果,促进科技的人性化,使医学变得有温度。这就要求大力提升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同时,当代医学人文精神也离不开医学科学精神,只有自觉地把医学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才能更理性、更精准,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医学实践,造福于全人类。

参考文献:

[1]杜治政. 论新的医学人文观[J]. 医学与哲学,2008,29( 7) : 9.

[2]陈建华.“文理分科”: 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扭曲[J].南京社会科学,2009 ( 4) : 97 - 101.

课题:2018年西安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

作者简介:王碧轩(1992-),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与哲学。

人文教育范文第4篇

作者单位:455000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

通讯作者:李玉英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晨会交流制度”,鼓励护士把对人生、职业的见解或感悟及时表达出来,与大家共享、交流,从而实现增加护士知识储备、提高人文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最终达到促进医-护-患沟通的目的。方法 晨会交流实行轮流主持,要求主持交流会的护士把自己在工作期间和读书、上网,甚至看电视的过程中,引发的思考和感触进行简单的整理,作为当天的话题呈现给大家,其余护士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发表看法,进行交流。结果 护士在为晨间交流会做准备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在进行晨会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大家的感悟、体会共享,也增加了对职业的思考和认识,增进了护士彼此间的了解,分享了快乐,分担了压力。结论 晨会交流制度促使护士认真思考工作和生活,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交流信息,对提高护士人文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周20 min左右的晨间交流会,不会对病区的日常工作造成影响,使护理人文教育的持续进行成为一种可能。

【关键词】 晨会交流; 人文教育; 护理

护士的人文素质和沟通能力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护士人文素质和沟通能力是一个长期和持续的过程[1]。护理院校的人文教育仅仅为提高护士人文素质打下了基础,医院的护理人文教育才能给予护士更直观、生动的体验,引发她们更认真、深刻的思考[2]。作为基层的护理管理者,病区护士长对护士进行的护理人文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提高,最终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所在病区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通过建立护士“晨会交流制度”,每周一在病区晨会后,开始护理查房前进行20 min左右的相互交流,分享工作、生活体会,交流心得,有效提高了护士的人文综合素质,增强了护士的沟通交流能力,为探索护理人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三级甲等医院中西医结合病区护士11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6名,年龄22~35岁,工作年限1~14年。工作岗位:药疗护士、责任护士、夜班护士。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每月开展4期晨间交流会,除去节假日,共开展50期。

2 方法

2.1.1 制定计划 病区护士包括护士长在内共12人,每人主持1个月,一年的时间内轮流主持,给每个人主持会议、发起话题的机会,锻炼大家的组织协调能力。护士长做第一个月(前5期)交流会的主持人,在前5期交流会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护士在会议过程中的表现,选择性格外向,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护士,准备做下个月晨间交流会的主持人,每人主持一个月共4~5期。由当月的主持人负责推荐并和护士长共同决定下月主持人的人选,护士长提前和主持交流会的护士做简单沟通,以便在会议期间协助主持人引导大家把话题充分展开,使大家畅所欲言。同时要求主持晨间交流会的护士,在每周五之前确定下周的晨会交流的主题,并写在病区的通知板上,以便大家提前准备。

2.1.2 确定交流会主题 前5个月即2010年4月~8月,由护士长指定交流主题,每期主要包括生活随想、职业感悟、说长道短、真诚面对等4个方面的内容。以后的交流主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也可以由负责主持交流会的护士自行决定。

2010年3月~2011年3月一年的时间,晨间交流会讨论的主题除了上述4个以外,还涉及到以下主题:医护之间、坚强面对、幸福的工作+快乐的生活、说说护士的烦心事、时尚Party、歌声里的故事等10个方面的内容。在护士职称晋升期间,举行了“护士,不要为职称哭泣”的专题讨论,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本院实施之初,本科还组织了以“调整心态,迎接新的护理模式”的专题讨论。

2.1.3 晨间交流会程序和方式 晨间交流会程序从主持人宣布今天的议题开始,要求主持会议的护士说一两件与主题有关的小事,引出会议讨论的主题;或者由主持人列举在工作中,与医生、患者以及医院其他部门人员打交道时遇到的情况,主持人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说出自己的困惑,然后由大家自由发言,主持人做好记录,最后由护士长做交流会的总结、讲评。

3 结果

晨间护理交流会进行的过程中,护士们表现出的热情和能力,远远超出了护士长的预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每次晨会结束时,大家都意犹未尽,带着一种略显亢奋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从2010年6月份起,參加晨间交流会的护士先后多人在院刊《医苑采风》和《当代护士》杂志综合版上发表散文、小说、随笔等10余篇。在医院组织的护士节文艺演出和迎新春文艺晚会上,护士还把病区“晨间护理交流会”的情形改编成情景剧,搬上了舞台。

在日常工作中,医生、患者对护士表扬的比例增多,批评和投诉比例下降,患者满意度整体提高,护士之间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够较好的化解,整个中西医结合病区的气氛融洽、和谐[3,4]

4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渐提高,护士工作期间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护士人文综合素质,增强她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应该是护理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利用晨间交流会为大家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结合护士长正确的组织、引导,病区护士的人文素质有了提高,病区护理工作也有了很大进步。

2011年6月份,本科室准备对晨间护理交流会进行改进,邀请护理部主任、科主任、医生甚至患者和家属代表参加,相信会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付菊,王红梅.护理教育课程的设置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作用思考.重庆医学,2011,40(11):1134-1135.

[2] 田玉梅,谢日华,彭艾莉.人文素养在护理案例情景教学中的渗透.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698-699.

[3] 戴丽,周海英.护士长素质与管理技巧.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9):2580.

[4] 周红英,熊鹰,王旭菲,医患沟通长效机制探索.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5):1302.

(收稿日期:2011-06-02)

(本文编辑:王春芸)

人文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应用文献资料的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对物理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物理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升人文素养,夯实多学科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在物理课教学中,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教育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教育理念;人格魅力;教学艺术

人文教育就是追求健康与进步、坚守道义和责任、向往真善美的文化,尊重人权与个性、维护自由和平等,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以及关心和爱护人类的文化的教育。物理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涵盖教师教育理念、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人文素养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倡以人文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影响

教师理所应追求的教育目标是富含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有理想、有目标、对自己和社会有客观的了解、对人生充满美好愿望的完整的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联系社会实际,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深刻的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远大的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正确的教育理念影响着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实施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心理,还考虑非智力因素、审美心理。启发式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影响,具体操作如下:第一,确定教学目标。设置课题、习题、实验、问题等,做好心理准备。第二,激发兴趣。通过联系实际、设疑、组织实验、查阅史料等,让学生乐学、知趣,心理兴奋、思维活跃、情感激发。第三,引导探索。通过自学、讨论、实验、推理等活动,使教学内容抽象、内化,审美创造新奇。第四,指导联系。采用提问、讨论、复述、习题等方式,使知识得到迁移、联想、创造,求知欲实现满足。第五,反馈矫正。运用习题、问题、课外活动来验证,让知识具体化、认知结构丰富,真善美实现统一。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抛砖引玉,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能动作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求并遵循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创造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的规律。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形成影响

首先,教师的学术之美。 学术美指教师身上所散发的学者气息而非匠气。[1]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把握前沿的学科发展和教育领域的动向、广博的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是衡量一个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基本标准。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同时也是教育研究的承担者,教师丰富的学术体现出一种美的氛围。教师发表的论文、优秀的教学设计、公开的学术讲座、展示的公开课、主持研究的课题、开展的实验等都透出学术之美。当一个教师学术上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身边的同事、所教的学生,他们会无意识地亲近你,他们会感受到一种被学术魅力陶冶的幸福和满足,创造一个美丽的心灵环境,人格教育得到了实现。其次,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学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学是教师终生努力的事业,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体现在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热情、广泛的兴趣爱好、行动的实践等方面。

三、教师的教学艺术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形成影响

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这四个学科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有许多知识交叉渗透,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先系统学习这几门基础课程,并在多门学科相关的领域中创造出教学艺术。首先,教学艺术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美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学习的内容之一就是立美、审美表现,教师对美的发现、创造美的能力、评价美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一個新颖的创新行为、一次奇妙的想法、一个与众不同的创作等,都可以是美的东西。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中主人公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同样神秘的还有此画的绘制手法和过程,这幅画所呈现出的微笑是世界上最高深莫测的微笑。[2]弗兰克说,从技术角度讲,《蒙娜丽莎》对所有理解都提出了挑战,达·芬奇如何绘制成这幅光线与阴影完美结合的作品,长期以来就是个谜,他认为是因为达·芬奇本人创造了“晕涂法”,即用于描述其所称为“没有线条和边界,就像烟雾一般”的绘画技术。[3]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美的作品里面蕴含着精确的科学思想,这些思想对社会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如光学知识的学习,教学中找到科学与美的结合点,让学生精神上有美好的、稚雅的、完美的感受,初步了解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融合,体会教师高尚的审美情操。这样的教学艺术使学生滋生审美的情感体验,并将这种体验内化、升华为自身的人文修养。其次,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演说家,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用他的语言艺术说服学生、激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四、结束语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而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体验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高尚的审美艺术情操的形成、人文修养的提高,需要老师精心的呵护和培养。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这是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要提升人的精神质量,增强人的本质能力,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具体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大力宣传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深入挖掘人文素材,营造人文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燕.物理教学中融合人文精神的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4:9.

[2]高幻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3-6.

[3]杨立涛.高中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2.

上一篇:美术教育学下一篇:智慧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