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范文

2024-04-14

人文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前进,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通过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的局面,适应党和国家的需求,对于我军院校加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军校;人文素质教育;必要性

无论从专业要求,还是从学员需要看,各军事院校都必须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但是,纵观近几年一些军校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果并不显著。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缺乏对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认识和研究。要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引向深入,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一、培养军校学员人文素质的教育途径

1、构建合理的人文教育内容体系

理顺专业课与人文课之间的关系,加强人文教育。院校培养的军事人才,既要有“做事”的本领,又懂“做人”的道理。而目前的现状是前者强后者弱,二者反差明显,致使学员的哲学、历史、地理和文艺知识贫乏,为人处世有欠稳妥。应提升人文课的地位,确立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并重,互相渗透,均衡发展的教育思想,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构建系统完整的人文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学员人文教育。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加强对学员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人文学科及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学员人文精神。增加选修课比重,选修课是加强学员专业理论知识、追踪科技前沿、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注重在自然科学教育及专业教育中抓人文精神的培养,使科文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

2、创设人文环境,营造人文氛围

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军校教育借助于一个特殊的,经过人们加工和创造出来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员的影响更大。为此,首先要美化校园环境。把学校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军校学员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讴歌时代的真、善、美,并自觉地抵制腐朽消极思想的侵蚀和渗透,努力净化环境。在形式上,开展高品位、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建立人文活动课体系,通过各种渠道形成全员参与的厚重生动面健康的人文氛围,使学员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感上得到陶冶,精神上得到升华,素质上得到提高。

二、军校学员应具备的人文素质。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即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忠诚和热爱,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学员人文素质构成的核心。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学员才能树立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奉献终身的远大理想,在工作中才能勇于改革、大胆创新,赢得领导、部属的信任。

较强的交际能力。学员面临的工作复杂多变,操作性强,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有不同思想不同个性特点的战士,而且还要与各级领导、同事和睦相处,这就要求学员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具备较强的交往能力。要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坚持以诚心团结人,以真情鼓舞人,以真心体谅人,将来做战士的贴心人。

良好的表述能力。表述能力包括文字表述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学员具备良好的表述能力是做好第一任职工作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

提高教员的文化品位、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思想境界对学员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職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必须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必须拥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现代的教育观念和精湛的教育技能。

发挥好学员队干部的“全程教员”作用。人文教育实际上就是“做人”的教育。队干部的为人处世是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因此,要选用人文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的队干部,通过严格管理教育,加强学员优良作风和高尚人格的培育,以自身的行为引导学员做一个“完整的人”,并及时解答学员在学习、生活和做人上遇到的疑难问题,当好学员的引路人。

教员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多运用讨论式、问答式、辩论式等双向交流式教学方法,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教员通过质疑启发式、开放讨论式、信任平等式等民主教学,给学员提供了主动参与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员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创造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在教学形式上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员人文素质的提高,除了在课堂内有计划学习人文课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课外实践教育活动来实现的,社会实践是学员把所学人文知识转化为能力,提升为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首要目的就在于满足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生存与发展必须以“社会适应性”作为基点,否则很难生存,更谈不上发展。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必须经过大量的积极主动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应重视学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开展一些社会调查、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人文景观游览活动等不同内容的社会实践,使学员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知和体验人文精神,树立积极沟通的态度,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训练有效创新的技能,从而为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更加合理的途径和手段。

人文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率也逐步降低,本文以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高职院校就业率同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语言文字

1.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1)缺乏必要的人文知识,人文素质认知模糊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相对比较模糊,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人文素质对其自身成长和未来就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他们对于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还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不仅如此,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还难以达到社会的需求,例如,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偏低、文字书写质量不高等等。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愿意阅读中外名著,对我国传统文化也缺乏学习的兴趣,在其认知当中人文素质与考试等级相挂钩,只要获得了某些等级证书,人文素质水平自然得到了提高,在这种错误意识的引导下,我国高职院校的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逐步降低。[1]

(2)人文学科知识浅薄,工具化严重

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片面的对学生强调专业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2]不仅如此,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人文学科知识普遍存在轻视现象。如果高职院校一直灌输这种教学理念,那么势必会导致我们的大学生成为一种工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正因如此,高职院校应当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3)缺乏必要的人文精神,创新意识薄弱

培养大学生的人格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格能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它们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想要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格的提高,我们就必须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否则大学生就会出现人格残缺的问题。不仅如此,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够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能够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除此之外,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相对较低的原因还包括其他方面,例如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等。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难以符合社会的需求,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就越率普遍偏低。[3]

2.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满足用人单位招聘的需求

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数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就业竞争力普遍偏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包括,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一致。现阶段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考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在考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社会适应能力、公文写作能力等等。应聘者的这些综合素质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还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新要求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大学生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现阶段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90后,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受到来自于父辈、祖辈的关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高职院校大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品德,早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首要条件。最后,高职院校大学生还应当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毕业生在毕业后无论从事哪一个岗位,都应当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总而言之,只有具备上述精神的学生才是用人单位所需求的学生。正因如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上述人文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生就业率。

(3)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满足大学生自身需求

现如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也已经意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明白想要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太理想,尤其是人文素质普遍偏低。诚信缺乏、非专业人文知识浅薄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适时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

3.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

(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

由于现代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应当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4]高职院校应当树立“全人”的教育理念,要清楚的明白,我们要将大学生培养为人才而不是懂得专业技术的机器。高职院校的所有教职工都应当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制定相关培养计划,切实实行人文素质教育。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逐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应当逐步设立一些人文学科类课程,例如历史、哲学等。这样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设置应当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将专才教育、通才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如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素质因素,使学生在人文环境下学习,从而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进一步提高其生存能力

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诚信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实现自身发展的基础。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都以诚信作为考核人才的主要标准。其次,引导大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现阶段所有的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所有人通力合作才能够完成。由此可见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最后,应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模拟招聘活动,了解企业发展动向以及用人需求,为将来的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4)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教学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就业指导等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全方位提高人文素质教育。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邹宏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高职院校发展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51-52.

[2]张玉芳.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强化措施[J].平原大学学报,2007,04:63-65.

[3]杨丽敏,王鹏.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3:116-118.

[4]王莉.浅谈人文素养对高职生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2:141-142.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与实践》(2014JG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霞(1983-),女,广西博白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

人文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重点探索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通过提升高职文化品位,建设精神家园;打造“双师”教学团队,重视师德建设;加强思政教育教学,密切联系实际;交叉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等方式,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技能、良好品德与和谐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人文素质 教育途径 高职学生

人文教育注重智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的整体协调,目的是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有明确生活目标,有审美情趣,既能创造又懂得享受的人。在教育的终极目标上,对人文价值的关怀与追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魅力所在,对培养具有高技能、良好品德与和谐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

一、提升高职文化品位,建设精神家园

人文精神以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终极目的。高职院校在办学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凝练弘扬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精神,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高职院校要提高学校品位,为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校企共同设计融合企业文化的育人环境,通过对校园环境文化的解读,让高职学生感受优秀文化和社会流变的价值,与物质文化和形象符号形成非功利的精神呼应。要将校企文化内涵转化为“文化符号”融入校区优美、高雅的物质文化环境,承袭传统、积淀精神、价值凝练,有形的文化形态展示学院的核心价值观,与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操、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密切联系,使置身其中的高职学生受到无形的教育。要将职业技能教育与企业文化、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促进高职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结合起来,使高职学生拥有善良、感恩、责任、爱国之心,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方式,成长为优秀的职业人。

二、打造“双师”教学团队,重视师德建设

高职教师的世界观及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日常行为等对高职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部2006年16号文明确规定要建立“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我们应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办好学校的意识,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同时从思想上、政治上、生活上关心高职教师的成长,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工作条件。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聘请德才兼备、有实践经验、高技能、技术开发能力强的专家能手为兼职教师,鼓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安排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践和培训,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完善人事改革制度,激励教职工奉献教育事业、完善自我人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从而解决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引导教育高职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教育效果。

三、加强思政教育教学,密切联系实际

要认真分析各个职业的社会特性,了解不同的职业承担的不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发展,把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理论课教学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要注重对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传授,教导高职学生要做到乐岗敬业,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要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教育教学新方法。教学团队应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少而精”的原则,针对未来从事行业职业的特点,开展诚信、责任、创业、敬业的教育,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让高职学生掌握以科学的政治分析方法,思考和判断当今世界不断出现的政治现象和社会问题,写出有理论分析的总结。

正确把握处在青年期的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丰富生动的改革开放实践成果实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引导高职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完善自我,塑造高尚的人格,使高职学生在思想素质上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未来的提升和发展拓展空间。培育突出职业特点的人文素养,发挥其在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四、交叉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人文精神对职业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要想培养出“既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又具备远大的个人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的高职毕业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必须融合。要挖掘专业课内容中的哲学内蕴,加强学生科学与社会、文学艺术欣赏、音乐欣赏等艺术修养的培养,以课堂的人文氛围和教师的人格魅力,尊重、体现和诱导学生的自由、民主、平等意识和情感,引导、鼓励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科学认知,丰富情感,磨练意志,亲近美善,学会做人和做事。

首先,重点开发整合以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职业精神等为内容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加强职业生涯指导等课程建设,开设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实践课程,引导高职学生汲取优秀地方文化精华,融入人文环境。要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教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核心价值观。坚持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并重,不是削弱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养,而是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

其次,在实际的生产实习当中,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其中贯穿劳动教育、意志教育、情感教育及个性教育,强化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职学生诚实笃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虚心好学的优秀品质。要在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渗透人文素养养成教育。同时,利用校本文化平台,注重实训基地的“软环境”建设。在实训室营造人文关怀环境,布置张贴温馨的警示语和名人名言,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按照企业文化精神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制度文化。要定期组织 “实习实训基地企业文化设计比赛”等职业素质培育活动,与企业共同制定职业素质培育方案。按照岗位职业素质和道德规范要求,在专业实践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安全保密意识。

五、结束语

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其过程性,通过过程体验、领悟人文精神,激发人文需求。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展职业人文素质教育,注重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等教育内容,旨在培养高职学生诚信、敬业、乐学、协作等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向学生现实能力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麻富游.深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十大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3(2).

[2]仇志海.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职业时空,2013(2).

[3]刘海霞,石丽军.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探析[J].华章,2013(2).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人文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对当代中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而古代文学教育正是提升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舞台。同时,古代文学教担负着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主要责任,它能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完善学生人格。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对当代中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崭新模式。而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模式。由于这种主流文化模式与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深层次契合,使得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成为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宝贵资源与当代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纽带。

古代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今天培养高素质的中学生必须继承和借鉴的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应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人文知识,关注情感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是人文知识的宝库之一,有着丰厚的人文知识。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核心,以社会伦理和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尤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古代文学作品内容生动,形象鲜明,感情强烈,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向学生传授传统的人文基础知识,把人类已积累的人文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还要注意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最新思想引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拓新的知识领域,让学生在学科研究领域中以现代观点去进一步理解把握传统的人文知识。另一方面,利用古代文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其优势非常明显,因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无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因此,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情感教育,不断地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中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白居易的“但伤民病痛”,“唯歌生民病”,等等,古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对苦难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劳动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赞美,以及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民性,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民族精神之源。

尤其是爱国情感教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尤为突出。爱国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经久不衰的传统主题,历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精神与深厚的民族情感,对培育现代中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显得极为重要。如“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是令后人最为敬仰的爱国诗人,他忠君爱国、为国殉难的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为后世有识之士所效法。像曹植、陈子昂、陆游、文天祥等等所体现出来的为国家、民族前途而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情操,同样也能够陶冶中学生的性情。他们的爱国精神以及他们的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中捍卫国家尊严,坚持民族气节的文学主旋律。以上这些均能够感染中学生的心灵,拨动中学生的心弦,陶冶他们的情操,唤起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故而,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思想、爱国精神进行系统、深入地讲解与传授,有针对性地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报国精神。

二、培育人文特性,提升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它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是完全契合的。利用古代文学教学可以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审美心理、积极的进取精神等人文素养,逐步完善中学生的人文特性,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精神。

首先,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感受艺术的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受到教育。可在现实中,当代中学生的审美标准却往往注重外在美,而忽视了内在美,在审美情趣上更多倾向于接受通俗艺术而偏离高雅艺术和民族文化,忽略了高雅艺术、民族文化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独特作用。文学作品是作家审美意识物化的产物,是美的集中展现。古代文学作品大多生动地再现了社会现实生活,传达了作家内在普遍性的深沉情感,展示了对人生命运的终极关怀。鉴赏作品时,能够直接感受到作品艺术的形式美,感受到文字所传达的情感美。如屈原的《离骚》强烈的执著美,展示了诗人峻洁的情怀、执着的追求以及追求失败所带来的痛楚,《庄子》散文中浪漫不羁的想象,对哲理人生的诗意表达,呈现出作家艺术化的人格美;唐诗中开阔的胸襟,昂扬的意气,高蹈的胸怀,呈现出豪迈奔放的阳刚美,等等。这些作品往往能够荡起人的生命激情,使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憾、情感上的共鸣,获得审美的愉悦。因此,古代文学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古代诗、词、曲赋、散文、戏剧、小说所具有的音乐性、情感性、形象性、故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中,理解事物的真、善、美,理解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在获得精神享受和情感愉悦的同时,得以陶冶性情、美化心灵、升华境界,同时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审美判断、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得以提高。

最后,培养中学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为”精神,主张人生要有所“立”,即有所创造,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现代经济社会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局面的形成,各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要想在这个世界立足,就必须有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充溢着一种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中的“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荀子的“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等等,古人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精神对于培养中学生自重、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独立人格是极有启迪作用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利用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总之,古代文学只有不断变革、创新,给予学生更开阔的探索空间、认知空间、思维空间、创造空间,才能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才能真正担负起培养中学生的重任,让中学生真正成为文化和文学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成为知识型社会跨世纪的挑战者和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旭光.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1年8月。

[2]叶朗.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化作用[N]人民日报,1997年4月18日。

[3]刘鹤岩.关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2)。

[4]霍松林.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

[5]蔡运桂.艺术情感学[Z].广东;三环出版社,1989.

人文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护理人才培养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注重专业技术,也要强化其政治素质和医德修养,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人文主题思想,实现思政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思政教育改革,更多护理人才培养创新,努力造就更适合新时代护理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护理专业;思政教育;人文素质

我国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人才培养需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既要强化护理专业技能,更要强化其政治素质和医德修养,凸显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好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成为新时期强化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方式和路径。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急功近利教育思想理作怪

思想政治教育不被师生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当前高职院校急功近利思想在作怪,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忽视学生常识性教育引导;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强化,弱化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特别明显。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在短期内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实践技能,只能在思政教育内容压缩,甚至将人文素质教育剔除。思政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很多高职院校仅仅把职业教育理解为一种技能教育、生存教育,而不能充分重视人文素质,看不到人文素养在学生生活、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以,急功近利思想造成很多高职院校不重视思政课程,更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二)人文素质认识不全面

大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实践技能,更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礎和保障。要成功先成人,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期是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认识方面存在明显的片面性,他们不能真正理解人文素质对学生的重要意义,甚至认为人文素质对学生来讲无足轻重。尤其是对于就业来说,不能直接成为他们最有利的招牌,因此很多高职院校仅仅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素质培养,不能更好地从专业发展、学生就业和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人文素质对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意义。这样,素质教育就被弱化,甚至有些高职院校认为人文素质教育短期内很难看出效果,而且还会冲专业教育和应用实践技能培养。

(三)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中落实人文精神,需要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水平,还用具备更加全面的综合能力,能够从人文精神层面对学生进行更好地引导,储备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并且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拓展到到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培养人文精神,强化人文素养。但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而缺乏进一步向人文素质渗透或深化的综合能力,教师本身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局限性,影响和制约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和升华。

二、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重视人文精神培养,重视思政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推动思政教育改革、推动人才培养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思政教育内容

大学思政教育深化人文素质教育,能够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拓展思政教育空间,让学生对思政教育有更强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和未来终身发展。知识最根本的属性是人文属性,所有的教育最根本的是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引导学生学习,转变学生观念,提升学生境界,必须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向人文素质延伸或拓展,让学生感知思政教育中的各种人文精神,将思政教育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层面,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思政内容,不断强化人本教育发展理念,让学生真正适应社会,服务国家。

(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思政教育做好人文素质教育,强化人文素养培养,让大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成为推动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受到更多的人文精神熏陶,让他们对自己做更好的定位,从而不断强化他们的人文人文理念,具备良好的心态,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而终身奋斗的思想理念,从而真正造就更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决定一个人才档次的不是单一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境界与格局,而境界与格局的核心是人文素质,只有具备更丰富的人文素质,更高尚的人文精神,才能成就学生更高的人生境界,让大学生有大格局,这样在工作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才有更广阔的舞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进一步促进课堂高效建设

人文素质教育是思政教育内容,要得到很好的拓展和深化,教师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政课堂上更好地丰富资源,深化主题,提升思政教育的档次,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起。将人文素质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之中,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具有更加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此来不断深化学生的思想,强化学生的实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从而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让学习变得更加务实,以此来真正促进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三、护理人才思政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措施分析

(一)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凸显人文精神主题

护理专业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学生能够沐浴在浓厚的校园文化之中,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更多的教育。要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和院校办学本色,在文化建设中凸显人文情怀,注重人文精神元素的置入,让学生能够受到更多人文精神的浸润。在做好护理学院校园环境美化的同时,注重校园文明建设,开展各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文化长廊建设、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文化艺术版画设计、文化板报制定以及各种形式校园文化学术科研活动中都要为护理专业提供全面健康的文化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受到更多人文素养的熏陶,在长期的人文素质教育文化环境中浸润,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形文化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首先要注重大环境建设,能够烘托出一种更加浓厚的人文氛围。让学生的学生情操得到很好的培养,让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很好的感染,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更加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让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习和实践,自然就会不断地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树立人本理念,强化他们的生命意识、责任意识,为病人、为患者、为每一个家属提供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以此来凸显医疗护理专业最为浓厚的人文精神。

(二)思政教育丰富人文素材,人文素质教育强化思政效果

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属于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大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和路径,从本质属性看,人文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思政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尤其是护理专业,要真正培养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不仅要注重學生的专业护理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要强化他们的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不仅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要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人文知识内容,既能够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能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师要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兴趣、专业实践以及未来工作需求,引入更多的人文资源或素材,让学生充分感知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人文素质的具体表现,认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人文精神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讲它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能够从细节入手,结合护理的具体工作,为学生做好相应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强化他们的服务理念,从职业境界层次提升他们的医德水平,更好地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更推动我国医疗护理行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我们不断增长的医疗护理需求,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践行救死扶伤精神。

(三)做好教育实践引导,实现综合素养强化

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真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必须注重实践指导。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才能深化他们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对人文素质的感悟,并在具体实践中变成他们的实践指导。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发挥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让患者得到更多的身体照顾和心灵呵护,为病友营造更加适宜它们康复的医疗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践,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工作特点,结合患者不同需求,围绕护理工作的相关工作细节,在具体实践中做好相应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护理技巧,更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和人文素质的丰富,以此在具体工作上真正发挥其价值和作用。让学生看到人文素质的重要价值,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真正造就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总之,护理专业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水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教育改革,更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让学生具备专业技能过硬的素质,更具备更高的人文情怀,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充分融合,努力造就更适合新时代护理行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靳岩.人文素质培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8)

[2]陶庆生.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12)

上一篇:融资风险下一篇:高校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