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会计论文范文

2023-03-12

铁路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公路与铁路建设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属于基础性产业,道路施工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于我国交通状况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都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控制施工成本,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目前已经成为道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对会计信息化的现实价值进行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道路施工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施工企业 会计信息化 建设路径

在进行会计工作的过程中,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与应用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主要运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传统数据存储的具体形式以及相关数据的处理程序,大大拓展了会计数据的相关领域,最大限度提高了会计信息化的总体质量和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精准科学的参考依据。可以说,在会计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重大的改革。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企业受到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道路施工企业,要想在巨大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根据自身行业的特征,借助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和实施来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所谓的“会计信息化”就是把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会计信息化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获取、加工、传输、应用所有有效信息,从而保证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等工作提供客观、实时、全面的信息。可以说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是该行业发展主要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会计信息化并不只是指代在会计行业中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同时强调要将其和传统会计工作巧妙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除此之外,会计信息化还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以及会计管理信息化等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步入信息时代,在会计行业会计信息化进程势不可挡,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在理论和会计工作实践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一,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会计信息系统会真正意义上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会收录企业推出的所有业务的相关会计核算资料,同时会根据相应的需要汇集到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处理。如此一来,会计工作一改传统的记账算账模式,最大限度发挥会计管理控制职能,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会计信息对企业未来的财务形势做出科学客观的推断,为企业管理者制定未来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第二,对于会计假设中,尤其是传统的会计主体已经不再是企业自身评估的资金和厂房等产业,除此之外,网络设计的虚拟公司和网络公司也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网络公司可以第一时间结合起来,在完成既定目标之后随时解散,它的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以及货币计量的基本前提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企业网和外界网络就会实施互联,如果需要相关的会计信息可以直接通过网站获取。在实施会计信息技术后,能够有效提升信息的实时性,响应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也得到提升,从而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观察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的漏斗和弊端,杜绝人为舞弊现象,这就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三,目前运用的会计软件的处理流程依然需要借助模拟手工会计的处理流程实现。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会计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一个具有时效性的高度自动化系统。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相连接,需要者可以借助其他系统获取、加工、处理、存储、传输所需会计信息。得出的会计报告可以以电子联报的方式进行实时报告,需要者可以即时获得最新的会计信息,并依此做出合理的决策,最大限度提升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道路施工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价值

和其行业相比较,道路施工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某些特殊性。一般情况下,道路施工企业中其所属单位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组地跨度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部分企业还涉及到了一些海外项目,而目前企业总部只能通过网络通信联系获取基础单位的财务信息,包括QQ以及Email等,导致信息获取方式自身的精确性不高,而且缺少安全性,并不能有效适合经济社会以及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弊端,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精准度,可以为企业总部第一时间提供准确、安全、全面的信息,为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为制定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一)提升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会计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会计处理模式,该模式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有效实现会计信息的集中化处理,能够快速精准的提供账务管理;除此之外,应用会计信息化之后,涉及的财务人员可以根据掌握的数据查询凭证登陆系统,计算机会根据其所需完成其他相关工作,该方式避免了传统会计工作中平账编报带来的繁杂,节省更多时间,全身心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从而有效发挥其会计监督职能,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投入,为企业经营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二)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显而易见,道路施工企业可以借助会计信息化有效利用网络信息系统,获取、整理加工与项目相关的所有财会信息,从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保证总部与各基层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企业总部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所需信息,掌握下属单位的财务信息,及时了解到海外项目的财务情况,从而为制定施工企业内部的整体调控与各种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合理化,推进了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在实施信息化处理后,大大消减了人为因素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提高了会计工作的精准度和可靠度。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计算机高速运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得出的数据较之传统方式获取的数据更为精准。会计工作人员运用信息化系统,整理分析所有会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以数据的形式直观的体现出来,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所得数据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管,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管理决策,建构一个完善的、科学的企业管理发展战略。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对建筑施工企业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在道路施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及其他管理控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化也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道路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路径

根据现今的发展状况来讲,道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依然十分低下,虽然财务管理等方面已经应用了软件系统,但是这些系统相对独立,并不能完成整合,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这些系统自身的扩展性十分低下,仅仅能够简单处理所辖项目的相关事项,并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集成、全面的决策信息。基于此,工程施工企业要尽最大的努力推广企业会计信息化,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

(一)建立会计信息系统

道路施工企业要想建构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入手:一是配置完备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所谓完备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是指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要求的硬件系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开发选择适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单机系统等模式;二是选择合适完备的系统软件的配置。在整个会计系统中,系统软件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可以拓展计算机功能、优化调配计算机资源等。良好完备的系统软件的配置应该具有十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安全保密性、数据维护能力等;三是会计软件的配置。道路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运用适合的会计软件配置,一般要选用会计核算精确、安全性高、功能齐全、操作简便的会计软件。通常道路施工企业都会选择质量好、售后服务优良的商品化会计软件。总之,会计软件中的软件模块要满足施工企业的管理要求,配备项目造价分析管理、项目预测决策分析管理等模块。

(二)完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

道路施工企业实施发展会计信息化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制定与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有效规避因传统会计模式转变为会计信息化模式所带来的风险。

1.建构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道路施工企业应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将原有的会计岗位细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各工作岗位的职责,通过强化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效力与授权审批制度,彻底遏制舞弊、越权等违规乱纪的行为发生。

2.建构完善的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构完善的会计信息档案防护制度,做好防盗、防磁工作;做好会计信息档案备份工作,要定期进行磁性存贮介质检查,以免出现介质被破坏导致档案丢失;制定会计信息档案保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保证会计档案的稳定性,不能随便改变其位置,应该建立专门的档案存储室,以免出现档案丢失等现象。

3.建构完善的系统维护制度。可以说,保证信息安全性是实现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施工企业要建构完善的系统维护制度,从而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除此之外,要有效规避网络病毒和木马的侵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处于高度安全的网络环境中。

(三)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伴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出了应该具备基本的会计、管理、审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具备满足会计信息化需求的应变能力。除此了会计人员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企业要组建教育培训、组织技能竞技等活动,从而提高员工整体综合素质,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

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能够保障道路施工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连续有效进行,在不断提高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整体效率的同时,还要保证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企业最大经济效益。基于此,企业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其内部会计的信息化,并积极主动的推动内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兰.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探析.财经界.2010(5).

[2]蒋洁萍.基于会计信息化辅助财务分析的思考.金融经济.2011(12).

[3]彭疆武.施工企业如何实施会计信息化.现代商业.2011(2).

铁路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必要性,分析一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希望能为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及对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铁路工务段 财务管理

1 財务管理与业务工作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所谓的企业其实是集产、供、销、人、财、物等要素于一体的经济实体。虽然企业的主营业务不尽相同,管理模式各有特点,但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是构成企业经营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遗憾的是,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在过去乃至目前仍存在一些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难以融合或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会出现财务内控与业务工作脱节,财务数据与业务实绩互不对应,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产生矛盾的现象。这既不利于财务部门发挥其职能作用,也不利于业务部门的生产积极性,应予以重视。

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的融合能为企业提供以下帮助。

1.1 加强内控,防范风险

随着企业不断经营发展,除应对既有风险之外,企业还将会不断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这对财务工作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面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资金运作、材料采购、对外销售等方面,必须进行有序、完整、循环、高效的核算与监督,准确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并针对性地进行盯控,这就势必会延展到业务部门具体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保证企业能正常运行内控制度进而降低经营风险。

1.2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目前财务工作的重心正在发生变化,开始从传统的核算型会计转型为综合性更高的管理型会计,要求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研究重大事项,为企业的关键性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一方面,大量财务数据如预算、单位定额会对业务部门的实际操作进行正确指导;另一方面,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又是以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作为依据。但现实情况却是因财务与业务融合不足导致财务管理的决策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因此,只有加快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的彼此融合才能为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支持。

2 问题形成的原因

很多铁路企业的管理者都会被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各种矛盾所困扰:业务人员觉得财务部门手续繁琐、流程冗长,对一些诸如发票粘贴、字迹潦草等小细节都太过较真;财务人员则认为业务人员对财务规章、经济法律、内控制度不甚熟悉,导致对发票、清单等原始凭证处理不到位,需要财务人员进行“二次加工”,影响工作效率。双方管理人员之间存在一些误会,会把一些本可以沟通交流就解决的问题直接反映到主要领导那里,领导不得不将原本应用于经营管理的时间与精力分离出来对这些鸡毛蒜皮来进行调解;但如果对这些问题放任不管,只怕矛盾会日积月累,最终会影响企业运行。笔者认为,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

2.1 权变与监督的矛盾

随着铁路部门市场化改革,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业务部门在经办具体事务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突发状况,导致原先规划的预算、定额与实际情况不太相符甚至大相径庭,如果仍然按原计划行事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商场瞬息万变,如果按常规程序进行变更申请往往会因时间延误而失去机遇,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为了顾及企业整体利益,业务部门很可能采取变通手段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判断做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举动。

然而,与市场竞争加剧相对的却是外部、内部监督的不断深入与强化。对外,审计、财政、税务、海关等专业监察部门会对企业进行频繁的不定期抽查;对内,财务部门以各种严密细致的法律、规章、条文、细则为依据进行内部控制。业务部门在“便宜行事”的同时往往因为情况紧急在流转程序上多少存在一些瑕疵,又因为时间延迟等客观原因这些临时性变化既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传递,也没有在事后进行修补。导致财务部门在内控监督时面对这些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差异措手不及、进退失据;业务部门虽然觉得自己情有可原,但这些“越权”行为在规章制度面前却也难以自圆其说,双方往往因此产生隔阂。

2.2 认知不足、定位失衡

财务部门工作重点在于核算、监督,业务部门工作重点在于计划、实施。都说隔行如隔山,部门之间的差异虽然客观存在,但这只能说明各部门的工作各有特点,并不构成部门间相互对立的理由。然而部分管理者会因此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解,认为财务与业务的矛盾是先天就存在的。当部门之间产生问题时想到的不是沟通协商而是固执己见,在会议上有些重大事项需要领导层进行决策时,有些管理人员会认为领导层缺乏专业认知,完全凭借个人喜好来进行决断,自己部门往往在最后成为牺牲品。即便领导真的信任自己,但在某些关键问题上还是只能自己动手,领导能做的最多也只是对双方进行安抚劝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3 解决方案

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如果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难以高度融合,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成本、费用、风险、变化等重要信息就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企业资源就难以进行高效的配置和运用,最终导致管理者无法做出正确决策。在当下我国很多铁路企业仍处于转型期,企业内部尚且难以融合,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就更难以实现。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融合,对于提高铁路企业经济效益非常必要。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3.1 促进交流,优势互补

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专业性越强,相对而言其他的知识面就会越窄。财务人员在生产、销售、科研等方面较为弱势,业务人员在法规、核算、分析等方面存在短板。在实际工作中双方人员对于彼此的业务也不能说是一无所知,但要么知之不多,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融合,双方人员应当相互学习、促进交流、互补不足、共同进步。

财务人员不一定要天天固守办公室,可以抽时间亲临工务作业现场,参与一线生产的各个环节,熟悉工艺流程,结合本身的财务理论找出涉及成本费用关键节点。以某铁路工务段抽换单股1000米新钢轨为例,现场作业包括如下流程:(1)根据施工计划购置新钢轨。(2)新鋼轨运至现场后进行抽换工作。(3)将换下的旧轨回收入库。(4)对旧轨进行再利用,或直接出售。为提高经济分析质量,强化成本控制,该工务段财务人员经多次作业跟班、施工把关等现场写实后,在正常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将抽换新钢轨的工作量(单股1000米)作为该业务的分析重点,结合业务流程进行全程盯控。

事前,收到钢轨发票进行账务处理后折算出工作量(单股1000米),将票面工作量与业务科室提报的施工计划进行核对,确保两者相符;事中,结合施工日志,对换下旧轨工作量进行统计,确保新换钢轨与换下旧轨工作量(单股1000米)相同;事后,若该批旧轨部分进行再利用,则冲减相关成本。剩余部分直接出售,则确认其他业务成本、收入。这两项业务工作量之和(单股1000米)应与新购置钢轨、换下旧轨工作量相同。通过对钢轨工作量这个关键节点的把控,该段财务人员不仅强化了成本分析的可靠度,还在某年年末通过对钢轨工作量的统计发现有部分旧轨未回收并及时提醒业务部门进行处理,避免企业财产损失。

3.2 不断推进,规范流程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在岗位分工上虽有不同,但往往会共同参与对某项业务的处理。部门间平时可以主动推进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规范操作流程以确保业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合理性。以某铁路工务段为例,该单位财务部门在自查中发现部分原材料的暂估应付款长期挂账未被冲销,而材料部门根据自己的专业台账反馈这些原材料早已冲销。经两部门联合排查,发现造成该部分暂估应付款差异的原因在于两部门对原材料暂估处理流程不同。

材料部门处理流程如下:(1)对材料已入库而发票在途的原材料进行暂估。(2)收到发票后以发票数据进行账务登记。(3)冲销流程(1)暂估数据。

而财务部门处理流程如下:(1)以材料部门提供的暂估数据进行账务登记。(2)收到发票后先冲销流程(1)暂估数据。(3)以发票数据进行账务登记。

因材料部门经办人员疏忽,在进行流程(3)操作时误将流程(2)的发票数据当成流程(1)的暂估数据进行冲销;而财务部门这种先消除暂估影响再登记发票数据的操作流程却可以规避上述错误,保证数据准确。经此事后,材料部门规范操作流程,将原流程(2)(3)进行对调,与财务部门流程保持同步;财务部门在账务上核减该部分暂估应付款,减少不必要资金流出。同时两部门建立定期对账机制,通过不断规范操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维护企业整体利益。

3.3 优化机制,参与融合

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不是一个靠一次会议、一场培训就可以实现的,融合是按部就班、逐步推进的一个日常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各部门有两种选择:积极参与并起主导作用;或者作壁上观、被动接受。其实从提升工作效率的角度来看,双方都应该选择参与融合。以某铁路工务段优化增值税进项发票登记台账为例,自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以来,铁路总公司要求各下属单位建立增值税进项发票台账以强化税务管理。该工务段财务人员根据上级下发的模板,加大与业务科室各经办人员的沟通交流,在保留原台账发票开票日期、发票号码、对方单位、税额、金额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良,新增如下内容。

(1)会计处理。主要内容包括移交部门、移交人、移交日期、接受部门、接收人、接受日期、会计凭证号、会计科目、要素、费用归属等内容。

(2)抵扣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抵扣金额、获取方式、认证情况、认证日期、是否转出、备注等内容。

当业务部门获取增值税进项发票后,业务经办人员根据票面信息登记原有台账内容并汇总至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完成会计处理后登记(1)(2)内容并将所有信息反馈给业务部门,双方共享信息,共同参与重大事项决策。自2014年起,通过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在增值税进项发票业务上近3年的不断融合,上级原本要求在次月8日上报的税务报表该工务段在次月3日就可以完成报送;2017年2月,为进一步加强增值税进项专票管理,铁路总公司要求在一个月内补报2014至2016年增值税进项数据,该工务段通过整合历年台账仅用半天就及时、准确地完成上级要求,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只有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主动参与融合,优势互补,才能减少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将各自的价值进行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才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现代市场中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银辉.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与义务工作的融合[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

[2] 斯蒂芬·罗宾斯,等.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3] 吴德永.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4).

[4] 宗蕴璋.人力资源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铁路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资铁路运输行业发展为背景,分析了当前合资铁路企业资金现状、特点和面临的挑战。重点阐述了市场化视野,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进一步促进铁路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发展合资铁路是加快我国铁路建设步伐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铁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经营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借鉴国外发展铁路的经验,结合国内铁路发展的实际需要,已建成了30多条合资铁路线路。随著运输能力的快速形成和提高,合资铁路在全国铁路运输市场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

但是,由于合资铁路在产权管理、行业管理、经营管理、建设管理等合资管理模式上与传统铁路企业的差异性,客观上增大了财务资金管理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合资铁路的综合效应。本文重点从企业资金管理角度,结合广东省合资铁路建设、运营实际,谈谈优化合资铁路企业资金管理,促进我国合资铁路加快发展、协调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合资铁路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合资铁路企业从无到有,呈阶梯式发展

我国合资铁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发展逐渐加快。由于既有铁路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地方政府又迫切要求修建铁路,在这历史条件下,合资铁路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模式。合资铁路的兴建,缓解了我国运输供求矛盾,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打破了国家独资修路的模式,推动了铁路建设的重大变革。我国合资铁路都是採取铁道部与地方(省、市、区)合资的形式。合资铁路的产生与发展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铁路的要求,不仅加快了我国铁路的建设速度,而且突破了传统的铁路建设和管理模式。

我国合资铁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自1991年6月第一条合资铁路——三茂线正式运营,至1995年的广梅汕、合九、集通等合资铁路的相继建成,是我国合资铁路建设由起步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1996年至1997年广大、邯济、合九、龙岩、三茂、石长、水柏芜湖大桥、武夷山等合资铁路项目相继成立了合资铁路公司,是合资铁路步入企业化运作管理的发展阶段。1998年以来是合资铁路第二个快速发展时期,合资铁路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先后有长荆、梅坎、神延等八条新线开工建设,计长2101公里;横南、金温、石长、漳泉等合资铁路投入运营;达成、广梅汕、蓟港等合资铁路相继成立了合资铁路公司,截至2004年底,全国已建成合资铁路33条,总里程达8601公里。

(二)合资铁路企业的投融资特点分析

合资铁路的兴起,突破了旧的铁路投资体制束缚,改变了长期以来铁路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依赖国家的状况,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积极性,拓宽了筹资渠道,初步形成了铁路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先后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各省、市、自治区政府也在征地拆迁、经营税收等方面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

1.建立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和项目资本金制度。近年来,根据国家投融资体制和建设体制改革的要求,合资铁路建设中率先实现了项目法人负责制和项目资本金制,对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保值增值等全过程负责。在施工管理中普遍引入招投标等竞争机制,择优选择施工和监理单位,硬化施工合同管理,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和工程监理制,对于控制工程造价、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资本金是划分合资铁路公司出资者权益的标准之一,为公司建设经营提供了部分资金,由于合资铁路初步实现了项目资本金制度,建立了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有效地控制了建设规模,提高了投资效益。合资铁路承担著自我还贷、自负盈亏的责任。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投资约束机制,最大限度节约投资、提高效益,就成为直接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2.资本金注入不足,负债高。合资铁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报慢,而部、省合资双方投入资本金少,债务来源主要靠银行贷款,因此都陷入了债务困境。

经济体制的转轨、出资人不到位造成的产权不清晰、专案投资中政企不分、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了合资铁路普遍负债过高,突出表现在企业负债数量大,负债比率高;资产盈利低,企业缺乏偿债能力;债务结构不合理,偿债风险加剧。这对企业自身、银行、出资者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负债过重已成为合资铁路改革和发展的严重障碍。

如广东省较出名的某合资铁路公司,铁道部、广东省股比为7:3,资产负债率为58.8%,这样的资产负债率对铁路行业企业来说是比较高的(由於铁路基础设施、公益性、外部经济性、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决定)。资本金不足,企业基本上完全靠贷款而形成过度负债。依靠银行贷款维持企业运作外,基本上没有其他资本注入。作为合资铁路公司,我公司资本金比例明显低于国铁,基建借款及资金缺口高达783643万元(表1),建设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商业贷款,甚至是高利率的短期贷款。随著借款合同的到期和新增基建项目的上马,公司需要大量举借银行资金。

3.筹资渠道单一,财务成本高。除了资本金以外,公司所需的大量资金基本上是从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除了期限短外,财务费用还较大。因此,该公司不但经常为资金问题“拆东补西”,而且为此承担很重的利息费用。有的公司也曾发行过短期债券,但也是因为期限短(1--2年),利率高(15%左右),未能对缓解债务负担起根本性的作用。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新的筹资渠道或方式,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公司债务沉重。由于铁路建设投资大、回收慢而借款期限相对短,随著该公司沿线基建借款合同的陆续到期,在无力清偿借款本金的情况下,“借新还旧”的筹资方式成了维系公司资金运转的重要途径。

(三)合资铁路企业资金运作管理模式

1.注重举借进款,疏于债务筹划。由于长期饱受资金短缺困惑,为避免资金链条中断,确保基建、运输生产的资金需求,特别是在建设期,部分合资铁路公司只注重银行举借资金,而没有紧跟政策进行债务筹划,造成债务结构不合理,筹资成本高。

2. 资金管理脱节,使用效益低下。表现在: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对外投资决策随意性大,缺乏控制,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占用方面管理不善,资金沉淀严重等。

3.会计信息失真,决策依据低下。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资金流。然而,出于各自的利益,有些铁路企业管理部门相互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造成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摸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下属单位各层面存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现象,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

总之,由于管理方式、产权及投资主体方面的诸多不适应,再加上运输收入清算不规范,缺乏投资与利益分享密切挂钩的机制,资金投入与建成后的产权归属、运能分享、利润分配无对应关系,致使合资铁路在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多企业自身却处于运营亏损或盈利微薄的状态。

二、合资铁路企业资金管理面临的挑战

国务院批准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由原定的10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以上,确定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宏伟蓝图。面对新的形势,中国铁路发展面临的考验和机遇都是前所未有的。为满足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资金需求,铁道部出台了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方案及其改革配套政策措施,客观上要求更加积极、合理、高效地使用合资,使合资利用工作在和谐铁路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我国的合资铁路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合资铁路脱胎于国营铁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发展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合资铁路融资机制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投入资本金过低和落实不到位,致使建设项目难以启动。融资方式缺乏科学性,贷款比重过大,致使铁路建成后即面临还本付息的巨大压力,甚至负债经营长期亏损,难以自我生存和发展。政策和保障机制不配套导致相当一部分合资铁路存在融资困难、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不健全或缺乏科学性导致一些企业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不佳等状况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给合资铁路的进一步发展和实际经营管理造成了重大影响,严重影响了合资铁路的快速稳定发展。

合资铁路的建设和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客观上要求要尽快适应宏观层面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融资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国铁与合资铁路统一的运营管理机制,强化合资铁路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机制,确保合资铁路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合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微观上看,要求要尽快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整套企业财务制度,尤其是合资铁路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机制。要按照合资铁路股权监管下的企业化经营特点,以优质存量资产吸引增量投资,实现持续融资、滚动发展,才能促进我国合资铁路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优化资金管理,促进合资铁路健康发展

(一)合资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没有资金,企业就不能正常运转;没有资金,企业的规划将无法实现。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完善和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供给,提高使用效益,防范资金风险, 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资本金比例普遍偏低,长期饱受资金短缺困惑的合资铁路来讲尤为重要。

(二)优化合资铁路运输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对策措施

1.争取调增资本金比例,改善资本结构。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借新还旧”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只能暂时缓解债务状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财务风险较大。因此,应争取部、省增加资本金投入,或者寻求其他战略投资者的投资,从根本上缩减贷款规模,改善资本结构,缓和资金紧张局面。

2.拓展融资渠道,加强债务筹划,降低财务费用。制订严密合理的筹资计划,拓展融资渠道。可以尝试改变简单的借新还旧的被动形式,根据生产需要结合采取一些承兑汇票的方式筹集资金,降低资金成本。同时,严把利率关,降低借款利率。要改变以往只注重进款的做法,调整策略,科学筹划,节约财务费用,缓解了生产经营压力。此外,加强外债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起,很多合资铁路利用亚行贷款等外债弥补资金不足。由于早期的亚行贷款存在局限性,随著国家外债政策的改变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多样化,外债管理的重要性被提到日程来,不少合资铁路单位对外债进行了重组,以国内银行外币贷款置换外债,并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利率和汇率进行调期管理,获得财务收益。

3.贯彻“大财务、大资金”的思想理念,合理调度资金,规范账户审批、撤销等基础性管理工作,凡是在有资金结算中心的地区,未经批准不得在资金结算中心以外开立银行帐户。

4.要完善动态监控机制,加强资金周转各环节的可控性。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大额资金使用联签制度和大额资金动态监督报告管理办法。

5.练好内功,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一方面要从制定规章制度来杜绝虚报谎报,另一方面要从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著手来提高报表质量。因此,要求财会人员一方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坚守财会职业操行,勤奋敬业,严于律己,不做假账。一方面努力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新业务,深入研究新问题,不断提高铁路财会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建设和谐铁路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2007年批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第9-10面;

[2]《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资铁路管理研究》2008年《投资参考》第一期

铁路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铁路作为国有资产,其管理效率的高低,一方面对铁路运营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对我国国有资产的全局发展产生影响。当今,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铁路管理体制慢慢地显现出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态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铁路管理体制的发展及其现状,然后提出了几点关于我国铁路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经济效率;国有资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71

1 我国铁路行业管理体制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政企不分

如今的管理体制之下,铁道部在我国是政企合一的,它不但是国家行政机关,而且扮演着企业的角色,管理着我国的铁路网,它不仅是权利主体,又是利益主体,这种权利-利益的双重角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违反了公平竞争的要求。另外,由于铁道部和企业所要实现的目标不一致,铁道部所追求的增值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缺少商业竞争

竞争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主要方式之一。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之间是一种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分局、铁路局依次对上级单位负责。在这种基本不存在竞争的商业环境之下,铁路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员工服务水平都存在一些问题。

1.3 没有体现铁路企业的商品生产者地位

目前,我国铁道部下属的铁路局及其分局虽然在法律意义上是独立的法人企业,但是却不具备相关的财产权。资源分配,比如:员工人数的变化、融资渠道及其用途、资金转移及其处理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纵向计划规定的,铁路企业缺乏自主权,如此不利于铁路企业的发展。

2 深化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我国的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应该建立与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输管理体制以及运营机制。在对我国铁路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查阅相关文献,笔者给出了几点有关于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式的建议。

2.1 政府管制职能应该实现独立化、科学化

政府和企业之间权责不清,是对我国铁路管理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需要对其职责进行适当调整,明确其管理职能。铁道部对我国铁路行业政策的制定进行管理、监督,在遵守铁路法的基础上严格履行其管理职能,但是其不能进行或参与任何形式的商业经营行为。因为铁路行业存在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国家还可以对铁路行业进行合理的扶持,采用经济杠杆对其市场进行管理,但是其管理措施均需要通过科学论证,并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2.2 深入落实铁路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192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说明国有企业只有经过进一步改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才能跟得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确立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进一步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指出“促进国有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如今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重大困难还是集中在制度层面上,把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当作国企改革的终极目标,符合我国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2.2.1 规范铁路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必须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明确投资方、决策方及管理方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各行其责、有序参与、高效运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以资金监管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根据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考核、监管制度,增强监管的合理性及时效性。在这方面来看,我国铁道部及其下属铁路企业的职责权限与工作范畴还应该深入细化、区分。

2.2.2 努力追求资本保值增值

健全资产经营、绩效考核制度。不仅考核运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也要考核技术创新绩效指标,并且制定与之相关的资产经营评价体系;不仅考查年度指标,也要重视中长期发展目标;不仅考查铁路企业业务经营、资本运營实绩,也要重视业务经营、资本运营能力,形成资产保值增值的长效机制。2014年6月,铁路部对其下属的,18个铁路局的考核方式及清算方式将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会更加重视市场而不是计划,更重视质量而不再仅仅是任务完成的数量,更重视企业未来发展而不是短期的数字变化。

3 结 语

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牵涉面非常广,既要充分认识到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也要认识到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在法律、政策、道义允许的前提下,解决我国铁路行业政企合一、缺乏商业竞争等问题。尽管改革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社会体制进一步发展,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必然会获得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景艳,刘国良.国有资产管理必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2]罗仁坚.铁路体制改革的设想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3(7).

[3][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朱少文,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4]杨斌.日本铁路改革及启示[J].铁道经济研究,2000(2).

铁路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精益建设思想是铁路隧道施工管理工作革新的主要内容。以现阶段铁路隧道施工管理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精益建设思想特点,了解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过程,明确铁路隧道建设中事故频频出现的原因,分析精益建设思想在铁路隧道施工管理中的作用,依据新时代背景下铁路施工要求,提出基于精益建设思想的铁路隧道施工管理内容。

关键词:精益建设思想;铁路;隧道;施工管理;新时代

1铁路隧道建设工作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铁路隧道建设事业发展迅速。但随着铁路隧道施工项目的不断增加,一些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些事故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了巨大创伤,同时还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影响施工进度进而降低人们的出行效率。部分铁路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强,专业能力不足导致工程事故频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设计方案达不到行业标准也会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而增加不必要的施工成本,影响铁路建设事业发展。针对目前我国铁路隧道施工的现状,施工单位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加强铁路安全施工管理,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以及工程质量。

2精益建设思想的应用概述

丹麦学者LaurisKoskela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了要将制造业已经娴熟的生产原则,也就是精益建设管理思想引用到建筑业中,以此提升建筑而言的管理水平。随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学者、机构和建筑企业都增加了对这方面内容的关注。现阶段IGLC和LCI这两大组织已经成为精益建设思想的重要推广和研究平台。精益建设思想的引用要提供充裕的基础作为保障,且对工程现场和施工企业有要求。下面对精益建设思想对铁路隧道施工工程施工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1)推广精益建设实现,要先在隧道施工现场构建6S管理形式,包含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及安全泪流方面的管理内容,这样有助于施工现场看起来更加简单而直接。通过上述有效建设施工现场,可以提升现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以此吸引更多工作者参与到铁路隧道施工中,在施工中严谨管理,是推广精益建设思想的基础。(2)对施工企业的整体环境有极高要求。铁路隧道施工影响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具体施工效果直接影响着隧道建设的安全性。施工单位在建设前一定要提出完善的组织结构形式,保障制度层次设计的完善性和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推广精益建设思想时,可以多反思施工建设过程,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施工管理水平在精益建设思想的影响下逐渐提升。与此同时,在工作中要与其他部门一起合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关键技术

3.1三维可视化工程模型

利用BIM三维可视化技术,快速建立隧道工程主体模型、地质模型以及各种施工机具等BIM模型,并利用轻量化技术实现隧道BIM模型轻量化转换。同时,基于BIM技术围绕隧道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效益、工期、环境等重难点方面开展三维虚拟建造和动态模拟分析,如关键施工工艺工法模拟、施工方案优化分析、二维图纸三维可视化等,提高施工工艺交底的质量,增加施工交底的三维可视化效果,克服传统意义上简单的视频交底的弊端,为提高施工质量、优化工期、发现隐蔽问題等提供技术手段。

3.2超前地质预报风险评估信息

利用BIM技术将不同的TSP、超前钻孔等超前地质预报信息与隧道地质BIM模型进行深度融合和仿真模拟,采用颜色、透明度、断层富水的图例、预警标签等技术手段实现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各种地质、水文和围岩情况三维可视化显示提醒,为围岩等级变更提供辅助决策和信息留痕,为后期工程实际变更提供有效证据。同时结合隧道地质BIM模型,以隧道围岩等级等地质条件为判断依据自动进行隧道风险等级和风险程度识别(极高、高度、中度和低度),从而实现安全风险评估可视化,对前方隧道开挖进行作业指导,保证隧道开挖的安全。

3.3隧道围岩变形安全信息

研究BIM技术与围岩量测技术深度融合,利用BIM建模软件创建监控量测测点,并赋予相应的编码、位置等属性,通过移动互联和信息集成技术将每个测点的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关联到对应的测点模型上。当拱顶下沉等监测数据或安全步距等施工数据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后,自动报警,并在BIM模型中用红色标识出危险区域,从而实现隧道拱顶沉降、周边收敛和净空变化的可视化监控预报警的效果,最终达到根据隧道实际开挖进度动态展示隧道围岩安全状态,更加形象和准确地指导隧道现场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目的。

3.4三维扫描断面质量信息

隧道质量与工程施工的超欠挖和平整度有直接关系。若是超挖,衬砌量增多,则工程费用会因为超挖部分而大大提高,且局部超挖会导致围岩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进而存在安全隐患;至于欠挖,不仅改变了衬砌质量,还会导致隧道的开挖质量下降,为以后的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11~13]。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隧道各道工序作业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基于图像处理拼接融合处理技术,获取隧道完整点云数据,进而快速复建出隧道工程三维模型和各种图件数据。通过进一步结合BIM技术生成的隧道理论参考模型进行深度融合和对比分析,实现对隧道开挖、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断面超欠挖、中线偏差等精细化计算分析,实现三维可视化的质量控制。

3.5三维可视化进度信息

于BIM技术综合集成施工组织计划和电子施工日志信息,通过填报电子施工日志,生成格式化进度报表,实现基于BIM系统进度计划编制、计划进度预演、形象进度跟踪、进度对比分析等三维可视化分析,动态控制隧道每道工序的安全步距,确保隧道工程进度红线和重要节点精细化管控的目标。

4信息管理

由于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环境恶劣,户外施工点多面广,隧道内网络环境较差,携带计算机不便,本文研究开发了隧道BIM移动端应用平台。现场作业人员通过手机移动端将现场实际进度、质量、安全等以文字、图片和视频形式与BIM模型自动关联后进行上传、报送和发布,基于移动端工作流程开展进度、质量和安全隐患可视化闭环管理,包括质量安全问题的快速定位、查找隐患、排查整改、提示预警和进度红线查阅等,为日常现场作业管理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辅助手段。

5结语

铁路隧道建设工作非常繁琐且重要,在施工阶段需要各部门构建合作沟通关系,正确面对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时代提出的理念精心改革。因此,工作人员要深层探索精益建设思想下的铁路隧道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革新工作,一方面要提出全新的管理理念,引用现代化技术优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要增加投资,为部门的沟通和合作提供平台。本文通过了解传统意义上的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明确认识到当前建设施工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分析精益建设思想在铁路隧道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适宜未来铁路隧道建设工作所需的工作方案,此时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全面落实,构建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以此来面对日益革新的社会环境,从而保障铁路隧道建设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窦厅宝.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隧道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82.

[2] 汤宪高,陈文义.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探讨[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6,26(3):1–5.

[3] 张生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2):190–191.

(作者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上一篇:预算会计论文下一篇:会计财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