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论文范文

2024-02-13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2、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国外处境不利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支持经验及启示

4、家庭教育整体提升方案及服务体系建设

5、幼儿园开展3~6岁幼儿视力保健工作的策略研究

6、谈基于“家校联动”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7、家园共育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的探讨

8、二胎出生前后父母婚姻关系质量变化对头胎儿童的影响

9、解读“儿童为成人之父”思想

10、如何补齐学前教育短板

11、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

12、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影响

13、家庭教育视角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应用与实践研究

14、高中“双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15、小学儿童家庭背景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16、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

17、学前儿童家庭德育的有效路径

18、低龄儿童厌学问题的实证性调查及对策分析

19、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20、品德主题式课程整合教学策略

21、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

22、社会工作视角下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的探析

23、基于“家校联动”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24、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25、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26、浅谈儿童为中心游戏疗法在焦虑性情绪中的应用

27、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

28、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探析

29、家庭人际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0、浅析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1、幼小衔接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2、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分析

33、家庭抗逆力理论对我国留守儿童研究的启示

34、失衡与重构:留守儿童抗逆力重组研究

35、我国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述评

36、谈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

37、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38、初中留守儿童学习心理障碍与校本策略

39、论家庭福利保障制度构建

40、家庭暴力下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1、家庭资本对处境不利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家庭心理韧性的中介

42、农村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生存策略研究

43、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44、儿童的假期校外生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5、家庭功能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早期社会化探讨

46、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和对策分析

47、重视儿童心理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48、社会工作介入网络文明治理的价值与空间基于对青少年工作者的调查

49、寄养孤残儿童的依恋与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概念、特殊性等基本理论做出详细的分析,对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制发展现状与不足进行专门论述。对比美国与日本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制度发展,提出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证券化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基础理论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资产证券化是指发起人通过售给特殊目的机构特定的缺乏流动性但却在未来能够实现预见现金流的资产的方式,通过特定的结构分离运用资产的收益、重整及风险转移等方式来实现资产的信用转化,从而成为由资产的现金流通的证券销售到固定的金融场所的潜在投资者。通过上述对资产证券化概念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其复杂性和烦琐度,资产证券化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明星级创新工具,通过为传统金融市场注入新能量的方式悄然的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融资方式并引领了一场全新的商业模式改革。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概念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中的一种,是以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以及可期待的知识产权许可费、使用费及其他预期可使用费、保证支付的使用费而形成的对这种无形的资产进行合理的风险规避与再包装,从而通过上市的方式使其证券化为资本市场发行证券融资的新型金融创新工具。详言之。就是通过将缺乏流动性但未来具有预期现金流的知识产权经过包装处理,隐去其所存在的固有风险后,将其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资产,以资产组合的优化整合功能,有效地剥离风险要素与收益可能,从而减少既存的金融风险,进而实现增加现金收益的终极目标。因此,知识产权证券化与传统类型的资产证券化相比具有更强的复杂性,其深层原因就是证券化的对象是知识产权而非传统的证券化对象。

(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特殊性分析

知识产权如何能在固有的资本市场实现自身的利益归属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证券化的方式来实现,知识产權证券化与传统资产证券化相比所具有的独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就是知识产权的许可权即物权,相较于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来说,新型的金融知识产权具有更大的独特性。两者最大的差别是将知识产权作为证券化的对象和基础资产,多角度基础资产的证券化支撑现金流。首先,知识产权的转让,将所获得的资金转让而获取利益;其次,知识产权许可即使用他人现金流而产生的收益。借助转让、许可来进行的甄别,以公司投入的资金、技术所从事的研发工作,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而代替其转让。因此,一般来说,公司不会轻易选择转让的方式。

2.由于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从法律属性上来说应当被认定为是特殊的无形资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技术利用和制度化的难题无法解决,相较于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来说,知识产权证券化会使得其所形成的复杂法律关系更难以操作和利用。资产的所有权人的权属归属非常明确,但新型的金融知识产权的各个权利人间所形成的复杂法律关系必将导致其权利归属异常复杂。因此,如何厘清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梳理好其中的各项权利义务的准确关系。同时,从知识产权独特性来说,如何使其证券化难度巨大。因此,知识产权的证券化需要技术处理的综合能力和体系化的结构调整优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降风险的预期,否则要想实现市场认同可谓难上加难。

3.相较于传统资产证券化及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证券化主要是以资产的信用支撑为依托而实现的。知识产权的担保性的融资就是权利人通过用拥有的知识产权为担保物,而为债务人提供担保,以担保未来债务得以履行。其归属于权利质押,但其所用的担保物具有特定性。由于融资的对象的差异,质押担保的主要的质押权人为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而证券化的对象,而不是特定的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和投资个人等。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破坏性有目共睹且范围遍及全球,当时的种种危机情形可谓触目惊心、如鲠在喉,其给很多国家造成的经济影响至今还未消退。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最核心内容,首当其冲的就是资产的证券化。当时各大银行将次级贷包装成为一种全新的基础资产证券,并未经任何监管程序就轻易发放本就没有任何担保而信用度又极低的购房者,因此带来的购房者到期不能还贷造成银行的次贷危机,当时的银行也并非将资金用在贷款上,而是通过将手中的次级贷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重新的包装组合然后上市,最终将其以次级贷债券的方式出售。原本银行的风险是可以通过其内部的风险核控进行控制的,但由于将其在资本市场进行自由转让且对象为不可控的其他投资者,因而引发了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机。在房价持续性上扬时,贷款者能够按时还本付息,则证券化就表现出其积极的优势,维持既有的状态。但房价稍有波动,则本就信心不足的贷款者就会断供,使得整个证券化现金流链条断裂。动摇了既有得现金流链条,就会出现连锁性的资产证券化的崩盘,结果就是证券发行机构就此背负了巨额的债务,而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也因此不可避免。而市场性的危机和信用的缺失也将导致金融危机,而资产证券化毋庸置疑在其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后果无端地归于资产证券化,真正的问题根源应当是资产证券化中的基础性资产。资产的资信低,就会产生风险,这是次贷产生的诱因。基础资产的信用差,银行对这样的资产就必须要严格审控。追本溯源,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美国政府并没有在资产证券化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管。由于证券化需要进行评级,而此评级要求严格、真实,如果要达到高级的信用必须要通过特定的程序评价达到特定的资信标准。然而,美国的相关机构为了能尽快实现打包上市的次贷融资,很多银行却经常规避必要的审核程序甚至会默许信用评级机构按照要求的标准出具信用评级结果。而美国政府也在监管制度层面忽视或者说人为地规定宽松的监管措施,这就必然会导致虚假的评级制度滋长了风险的长期存在,并在最终引发系列波及全球的严重信用风险。由此可见,资产证券化要求作为一种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过程必须精准、适当、合法,并精心地重组为资产证券化的核心程序中。因此,知识产权的证券化的创新性工具不是经济问题,更多的是法律需要亟待解决的难题。

首先,流程的关键是基础资产知识产权能否作为金融工具资产,同时政府部门能否在知识产权审批方面对整个知识产权证券化进行有效的、合法性的监管。在实践中,各方参与主体缺乏规范性、制度性、专业性极强的规则制度来界定其所享有的权利及应该承担的义务,也是目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没有知识产权证券化成功案例的原因之一。而且,证券化若出现无法预期的问题导致资产被人民法院宣告无效而出现侵权时,若缺乏整套的完善制度措施来实现各主体间的可能出现的彼此扯皮的纠纷问题,可能会损害到其他投资人的利益。

其次,就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具体运行程序看,不同的阶段都会牵扯复杂的法律关系和专业技术手段。因此,唯有通过固定整套制度规范和制约机制确保流程具有时效性并受到一定的控制。金融领域中还涉及到很多会计、经济、税务多方面的专业融合。而新型金融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工具,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于国家和社会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当然需要政府在财税等各方面予以政策性的支持。

最后,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教训是深刻的,后果也是严重的,而核心要素就是政府如何对资本的证券化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虽然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我国目前的实务领域发展的较为缓慢,但借鉴国际已经成熟先进的监管立法体系模式,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监管体制,从而冲破固有制度的束缚,充分发展符合现代金融目的要求的新型金融产品是必要的。

三、国外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制发展现状

(一)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制度现状与发展

作为商业大国资本市场的奇迹,美国的金融创新能力一直举世瞩目。当时有这样一句俗语:“只要是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就能够被用来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当时只要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并被发行资产证券,则其知识产权证券化、信托、担保构成了一体化融资模式。不同情况下依照自主选择融资模式,逐渐扩大其规模。从鲍伊债券的知识产权证券化的4.3亿至2012年的15.2.3亿,其交易总金额累计突破了26.5亿。

美国开创了知识产权证券化先河,对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制度贡献无人可比。作为英美法系国家,成文法与法院判例都是其重要的法律渊源。虽然其并没有制定任何专门的成文法来实现金融的创新,但通过各种成文法、判例法来保证其快速发展。在Inn案件中,法院以资产制度原则的完善对金融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对证券化制度构建的主要成文法是商标专利版权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美国没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专门性立法,是体系内容的多部法律所形成的制度。

(二)日本知识产权证券化制度现状与发展

日本是第三大经济体,知识产权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二。但随着亚洲四小龙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的发展,无形中会影响到日本的传统制造、来料加工等产业。而日本所进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依靠发达国家既有的知识产权保持其市场竞争力的。而且由于日本国土狭小所导致的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等先天性问题,必然使得其必须立足本土的地缘优势来充分挖掘其自身的巨大潜能,开发更高的新技术发展,故而拥有位居第二知识产权保有量地位有深刻经济背景与文化背景的必然要求。更大数量的知识产权的拥有比例必将成为其国家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进行的先决条件。在实践中,许多高新技术企业都因为持有高端品质的知识产权而实现了企业的飞跃式发展,而同时其也因企业自身所存在的信用问题、资金问题等无法实现如大企业般以上市股票融资等方式扩大其资本额的目的。

日本政府对知识产权的发展高度重视,因此其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法律制度,基本上都由政府主导完成。2003年,光学专利的证券化成功开创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实践先河,极大地推动了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本国的发展。同时在制度层面,日本通过了《知识产权基本法》,并修改了《资产证券化法》《信托法》《证券法》等一系列对其发展产生制度障碍的法律法规。

四、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法制不足与立法构想

(一)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现有法律体系的不足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制定体系化的知识产权证券化相关法律规范,也没有相关方面的专门性立法,就连统摄各个领域的相关性制度的总纲建设也是空白。目前我国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法律理论与实践体系,相关政策来自政府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具体管理规定,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映射出政府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证券化。另外,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倾斜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但制度的顶层设计并未上升为法律层面的落实和法律制度构建。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重点涉及如何进行创新金融的政策的制定并提出如何有效建立中小型创新知识产权信用机制的担保制度,并进行了科技型金融创新的融资探索,以及如何进行准确的知识产权创新,从而使其成为基础资产为相应的金融衍生物进行信用担保的相关制度。

2012年国家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突出强调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战略融资、依托质押入股、融资担保等方式来寻求知识产权融资方式的新模式的股权融资模式和资本市场化设立基金、集合托基金、担保金等基础融资平台。鼓励金融创新建立知识产权融资机构,对资产证券化业务、资产证券化制度积极引导、在法律轨道上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全面规范并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主要政策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上述即是在知识产权证券化相关领域的政府的主要政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政府对知识产权证券化高度重视,但仍处于摸索阶段。而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些政策也没有起到详细、系统性的规范的作用。

(二)我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立法构想

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基础资产同其他资产的证券种类相比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未来在构建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法律规则时应首先考虑将知识产权的证券化类型专属化并通过独立成章的模式进行典型化的嵌入,同时要考虑到其与相邻法律学科的承接贯通的关系,并实现体系上的一致性,最终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法律体系化建设的实现。

作为大陆法系典型的成文法渊源的国家之一,我国法治建设发展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将知识产权通过资产的证券化模式在既有的法律框架下实现新的突破,建议通过最高立法机关即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法从而实现该部法律的较高法律位阶,以确保其在施行的过程中具有高于普通法律的法律效能。因《知识产权证券化法》相较于其他部门法诸如《合同法》《证券法》等一般法属于特别法,因此当出现法律冲突需要进行法律冲突的解决和适用时,我们的解决原则应当是要优先适用特别法的规定,即知识产权证券化法的相关制度规范将会优先得以适用。就其具体的法律内容和规范模式或许可以参照日本的相关法律规范即日本的资产流动化法。虽说资产的证券化尤其是知识产权此种新型的证券化类型于我国属于外法的移植,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水土不服等现象。但是由于本土化中并没有习惯法的经验可供参考,因此在构建我国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法的实践推进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要对外域法的某些成熟立法技术及内容进行有效的借鉴。由于日本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起步较早,而地处亚洲大陆,两国的文化又具有诸多的融合性,因此日本的制度规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借鉴,而日本的资产流动化法可以作为在技术层面上对我国社会制度进行有效回应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实现在我国商事交易飞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相关的商事制度规则的迅速回应,并实现一定程度的有效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  赵建建.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问题与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11.

[2]  靳晓东.专利资产证券化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7.

[3]  冯晓青,吕莹.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推手[N].证券日报,2013-05-07.

[4]  陶红武.知识产权证券化中知识产权资产转让的法律问题探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35).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长期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缓慢,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总体发展水平偏低。尤其是现代服务贸易处于低水平发展状况。这就迫切需要对现代服务贸易发展进行战略选择。

一、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转变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改变服务贸易发展思路,在服务贸易发展中,要建立现代服务贸易体系。目前,应实现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三大战略转变:

(一)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服务贸易优势

努力实现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转变,把以普通型劳动力资源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输出转变为以技术知识型劳动力资源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输出。当前,中国已经具有发展技术知识型人力资源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的基础和条件。

近十几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338万,已经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金融、医疗、教育等现代服务贸易,实现由以普通型劳动力资源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向以技术知识型劳动力资源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转变,扩大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积极开发新的现代服务贸易国际市场。

(二)把对外政府援助行为转变为对外服务贸易行为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很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必须把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服务贸易,作为中国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

长期以来,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各种援助。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今天,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的政府援助,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国际关系发展大趋势。中国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的政府援助有三大不妥之处:一是不符合中国国情。近十几年,尽管综合经济实力逐年提升,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经济水平有限,尤其是西部地区和8亿农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并不高,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政府援助,不符合中国的实际能力。二是不利于发展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国家之间关系是以经济合作和贸易交往为基础的,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政府援助是一种政府政治行为,不属于国家贸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影响了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的发展,甚至制约国家之间正常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交往。三是不利于提高政府援助效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政府援助,其中大多数是无偿援助或低价帮助,由于有些受援国认为其他国家的政府援助来的容易,往往不珍惜援助国的援助行为,造成援助效率低下。

如果把对外援助行为转变为现代服务贸易活动,一是可以扩大中国现代服务贸易规模;二是可以维持正常的国家关系;三是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互取所需;四是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现代服务贸易资源优势;五是可以减轻中国的经济负担。因此,要根据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化大趋势,适当减少对外政府援助行为,把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服务贸易作为对外合作的战略重点。

(三)把对外交流活动转变为现代服务贸易活动

文化贸易是现代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必须把文化贸易作为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当前,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中国的对外文化活动仅仅停留在文化交流的层面,绝大多数属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性质,不具有主体性贸易地位。也就是说,这些现代文化交流活动仅仅是中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附属物,处于配角地位,而不是中国现代服务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对外文化活动与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状况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如何扩大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额,是中国完善现代服务贸易结构和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任务。

从完善服务贸易结构和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角度,我们应该转变对外文化交流观念,确定文化服务贸易在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把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作为对外现代文化服务贸易活动,提高企业在文化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实现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产业化。

二、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发展现代服务贸易

中国应该把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主要领域。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服务贸易部门开放覆盖率为60%。这还不能满足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应该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目前,外商直接对华投资的三分之二仍然集中在制造业。因此,各级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产业政策措施,大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现代服务业,鼓励外资从事现代服务贸易。

通过利用国际资源和外资力量,加快国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能力,使中国成为全球现代服务业外包的重要基地;在现代服务贸易领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中国现代服务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

对外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根据现代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空间、技术含量、市场价值来确定。我们认为,信息产业技术服务贸易拥有这些特点,可以作为中国对外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重点之一。

在现代服务贸易领域,随着全球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领头羊”,而且其技术含量高、价值也颇高。尤其是服务应用于各个经济部门和生活领域的“软件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竞争的服务贸易重点市场。因此,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作为中国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不可避免的。

(三)积极拓展对外医疗卫生服务贸易

医疗卫生业是重要的现代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只重视援外医疗工作,而忽视了医疗服务贸易的发展,使中国丰富的医疗资源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医疗市场的作用受到限制。

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专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约有20万人。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医疗资源,开拓国际医疗卫生产业市场,促进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我们认为,必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业在对外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是转变观念,在重视援外医疗工作的同时,强化发展对外医疗服务贸易,把医疗服务贸易当作重要的现代服务贸易产业来对待;二是提高中医中药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尽快把中医中药服务业推向国际医疗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医疗市场;三是调整援外医疗政策,在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服务领域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对外医疗援助规模;四是通过医疗服务的高质低价方式,抢占国际医疗市场,尤其是要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贸易。

(四)把高等教育作为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新领域

在21世纪,高等教育产业化、国际化和服务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2006年5月,英国大学联合会公布的《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经济影响》的调查称,高等教育每年为英国创造450亿英镑的产值,其重要性已超过航空业和制药业,仅次于法律服务业与金融服务业。这份报告说,英国高教产业拥有28万名全职教职人员,占全国整体劳工人数的1.2%,每年的出口收入达36亿英镑;在过去4年中,高教产业为英国经济创造的产值增加了100亿英镑。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具备走向产业化、国际化和服务化的基础和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实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专业结构和教育方式日益向国际现代高等教育靠拢,在很多专业领域已经具有国际竞争能力。

我们应该尽快把高等教育纳入现代服务产业体系,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把高等教育推向国际现代服务产业市场。目前,应该采取四项措施:一是适当简化高等院校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审批手续,扩大高等院校招收留学生的规模;二是加大高等院校的国际宣传力度,提高高等院校的国际知名度;三是针对国际社会的需求,增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四是通过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特别是与大企业、大公司的合作,提高高等教育对国际社会的服务能力。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高中国现代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五)把体育文化贸易作为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

推动体育、文艺、影视等现代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把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文化贸易总额持续上升,至今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因此,通过体育、文艺、影视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是中国完善服务业结构和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任务。

近十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体育、文艺、影视等文化产业贸易也有较大的发展,在体育、文艺、影视界有一批名人进入国际文化产业,并获得了良好的贸易收益。但是,在总体上,中国体育、文化产业贸易发展并不理想。2004年,北京市就向国外派出61批演出团队,658人次;引进团组83批,1190人次。表面上看,进出口批次相当,但中国演出团队出国演出收入一般平均每场不到3000美元,而国外同等团队来华演出,每场酬金多在三四万美元。因此,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贸易的价值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调整中国服务贸易结构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体育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应该把体育文化贸易放在现代服务贸易战略总体中去考虑,适当强化体育、文艺等文化贸易在现代服务贸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们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转变观念,把文化交流作为文化贸易来对待,突出国际市场经营操作行为;二是要建立体育、文艺界的明星培育体系和机制,为开拓国际文化产业市场奠定基础;三是要加大国际明星的市场宣传力度,提高文化产业在国际社会的贸易价值和市场效益;四是要放松体育文化贸易的政策管制,为现代文化产业国际化创造宽松的环境与条件。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经济研究所)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的总量在不断的增加,但还是持续的保持着逆差的状态。因此,深入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从中找出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显得十分的重要。本文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找出制约服务贸易的国内与国际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制约因素;发展路径

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比达到46.1%,这也意味着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近些年我国服务贸易也在稳步的发展,虽然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其总体上升的趋势没有改变。但是与服务贸易强国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是逐渐的相对变弱,同时服务贸易的的强弱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当前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加速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十分的重要的。深刻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原因,对于进一步提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服务贸易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但逆差仍在扩大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从2001到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的总额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但是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的逆差却在逐年的加大,特别是在2010年之后服务贸易进出口的逆差增速变快。到了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已经达到了1599.3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占比重最大的就是旅游贸易,逆差达到了1078.9亿美元,增长40.3%,占服务逆差总额的67.5%。

2.传统的服务贸易仍然占据服务贸易总额的很大部分

通过下表我们可以看到我国2012、2013年我国传统的运输、旅游和建筑服务在服务贸易中占得很大的比重。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的总额达到了6043亿美元,这三大传统服务进出口合计3765.5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达到了62.6%,仍然是这三大传统的服务占得服务贸易的很大的比重。

3.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出口虽然发展缓慢,但仍处于稳步上升的势态

再次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近些年的出口呈现出缓慢上升的势态。同时,根据商务部对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是在不断的上升的。这表明在近些年我国不断推出创新支持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起到了较好促进作用。

二、当前阻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国内因素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缓慢有很多的原因在于国内发展基础弱、国际竞争力弱以及我国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的缺乏,通过分析这些阻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国内因素,有利于我们找到服务贸易发展缓慢的根本因素。

1.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基础相对较弱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还处缓慢发展的阶段,服务业的发展结构并不是十分的合理,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也不高,没有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有力的支撑。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基础相对较弱,这些现实的根本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2.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由于我国长期重视货物贸易的发展,导致我国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未受到应有重视的处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发展长期落后于货物贸易,主要是由于服务贸易的发展要依靠国内服务业的发展,而我国的服务业长期以来处于落后的状况,这就导致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缓慢,并且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3.我国缺乏服务贸易专业人才

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上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虽然当前我国逐渐的开始重视服务贸易,并且各大高校的专业教育以及企业相关专业培训上都开始增加服务贸易相关课程,但是很多课程过于偏向于理论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实践,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多不能很快的去把自己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因此,当前服务贸易人才的数量和水平仍然无法满足我国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三、当前阻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国际因素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缓慢,除了国内因素的作用外国际因素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国际因素通常表现为更加的隐蔽和复杂,主要是由于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各国服务贸易壁垒的增多以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发的激烈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这些因素更加有利于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的提出。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环境复杂多变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市场有非常大的影响,2015年中东的动荡导致全球都陷入了恐慌。国际环境的多变必然会对整个国际市场的需求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之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些因素将导致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必将受到这些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

2.服务贸易壁垒制约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各个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以及为了更好的抵御外国服务业的进入,维护自己国家的国家利益、社会的稳定。将会不断的推出服务贸易壁垒,阻止其他国家服务产品的进入。当前发达国家通过服务产品移动壁垒、人员移动壁垒、资本移动壁垒等服务贸易壁垒阻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服务贸易壁垒有很强的隐蔽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摩擦,不利于我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又进一步阻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3.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逐渐变得激烈

我国服务贸易的贸易规模在逐渐的扩大,并且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例也在加大,截止到2012年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承接服务外包的国家。虽然我国分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在逐渐的加快,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很弱,加之日韩、和欧美等国家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日益的提高以及他们在该领域拥有的绝对优势地位。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将面临长期的逆差和竞争优势显著提升的困难。

四、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正是由于这些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分析这些因素后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提出发展建议。

1.促进我国服务贸易不断地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移动

加大对重点发展的服务行业的资金的提供,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地深化与国际上各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充分的利用各方资源,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加强研发与设计的资金投入,不断的培育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移动的竞争优势,积极地加快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的促进体系。

2.通过货物贸易的长期良好发展的基础来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货物贸易发展会对服务贸易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同样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会反过来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以此,我国在发展服务贸易要为相关的货物贸易发展打基础,同时好的服务贸易将会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共同发展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3.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在当前国际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扩大国内的需求来发展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无疑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打下非常好的基础。以此,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当采取扩大内需、保护国内市场等措施来促进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在此同时不断地增强本国服务业的竞争力。国内服务业的良好发展势必会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4.继续加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国际市场上的各种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充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将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根本性的力量。因此,加大对国际贸易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变得十分的重要,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鼓励人才创新,不但要增加人才的数量还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做好相关的促进人才发展的鼓励机制,进一步加大科研的投入,促进服务业的产出与创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少芳.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征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14(04).

[2]陈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国别市场竞争力状况和演变趋势[J].国际经贸探索,2014(03).

[3]刘岚,王婷.中印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企业经济,2012(10).

[4]郑吉昌,朱旭光.全球服务产业转移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J].财贸经济,2009.(08).

[5]陈永强,徐成贤.国际服务外包促进服务贸易的途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12).

[6]赵小燕.服务贸易壁垒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与启示[J].价格月刊,2013(09).

心理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关于县区规划林业创新发展概要分析

  摘要:县区是我国发展林业的重要区域,面对十七大后新的林业发展契机,从下述三个方面,概要分析县区规划林业创新性的发展思路:1.紧密结合县区实际,深化林业改革创新; 2.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基地建设,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总量;3.實施林业再加工项目带动,壮大林产工业.对县区规划林业创新性的发展。

作者:何英民

上一篇:玩具设计论文下一篇:审美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