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2023-07-29

高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摘    要:文章分析了专业群建设的背景和基础,从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专业群建设思路。通过专业群建设,以期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有效提升专业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集成化能力培养,形成教育与社会集成发展战略的核心优势,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专业群;产教融合;产业链;集成发展;教学改革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企互动,产教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主题[1]。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地方高校开始主动走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之路,许昌学院也进行积极探索,开展了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旨在进一步推动许昌学院转型发展,加快构建与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相衔接的特色专业体系,并提出主动适应许昌市产业发展需求,以专业对接产业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建设指导思想。

一、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背景

许昌学院开展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着力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是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驱动力,学校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就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来讲,有其特殊的建设背景。

1.从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大背景来看: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电力工业面对规模创新高、技术领跑、结构更优化的发展态势,需要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电力行业人才做支撑;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大电力工业人才培养改革,主动适应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态势;《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装备、智能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智能化作为经济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强调制造环节中以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进行,对制造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装备制造业振兴和产业升级,急需在电气装备领域中,加大电气、制造、智能技术集成应用与智能人才的有效结合,改变电力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从大背景来看,急需通过专业交叉融合,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2.从区域产业发展来看: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型工业化的推进,电力是重要支撑。推动“中国制造”加速走向“中国智造”,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制造业是发展重点。从《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国制造2025许昌行动纲要》等文件来看,要形成以中原电气谷产业集聚区、平高电气城、许继电气城为载体,以深化与国家电网战略合作为主要途径,形成完整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体系,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力装备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系统集成中心,发展成为面向世界的产业发展平台和重要的电力装备出口基地。许昌正在着力建设全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以许继、森源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电气谷为核心,形成电力装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必将需要一大批从事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电力装备制造技术人才作为支撑。

综合以上,着力提升现代工业核心竞争力,电力装备制造类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区域产业发展不协调。开展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实现各方面资源整合,形成与地方、企业融合发展态势,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快速发展培养技术人才。

二、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基础

实施专业群建设项目,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支撑和优势特色。就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来看,该专业群建设能够结合许昌及其周边地区的产业布局、特色产业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着眼于区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能够在实施过程中突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2]。目前,专业群建设已具备了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实践平台、师资团队和校企合作等基础条件,具有进行专业群建设的必备条件。在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许昌学院抓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发展机遇,将电气信息类专业确定为重点发展专业,将机械类专业确定为重点培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这些专业能够充分融入到中原电气谷、许继电气、森源电气、远东传动、许昌烟机厂等电气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通过加强电力装备与制造类相关专业的资源整合,优化自然科学基础模块,拓宽专业面向;在学科建设方面,依托许昌电气装备制造地方优势产业和新能源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建设,目前,该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学科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以反哺于专业群建设,通过机电融合,学科交叉,提高专业建设的可持续性。

发挥学科建设基础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科的社会适应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发挥其教育载体性和工程系统性,有益于综合能力强和整体素质高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通过实验室资源整合,实现了电力工程、电子与电气、先进装备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工程、科技创新等实践教学的统筹管理,资源优化,开放与共享。其中与本专业群建设相关的实验室有50多个,实现了从基础、到专业、到创新的全链条实践教育和训练。其中电力工程實验教学中心和电子与电气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实验室为许昌市重点实验室。与企业联合,共同打造了10多家较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接纳能力强,设备先进,制度完善,拥有足够的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为学生开展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涉及电子、电气、机械、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等领域,具有一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基础,师资建设和教学团队基础也比较扎实,具有较强的校企合作基础,这些条件都有助于使专业群建设融入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同创新之中,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有效提升专业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集成化能力培养,形成教育与社会集成发展战略的核心优势,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思路

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建设内容涵盖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等内容,各建设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出现较强的耦合和交叉影响,需要进行动态反馈管理和实时监控。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建设内容涉及特色专业培育和建设、现有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有专业升级改造、通过新专业建设,拓宽专业面向等。就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来讲,一是做强做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核心专业,发挥核心专业的牵引作用,实现核心专业在特色人才培养上的优势,逐步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支撑学科建设和硕士点培育[3]。二是要以核心专业为带动,加强群内各专业建设,形成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物联网工程、产品设计等专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实现机电融合、信息与网络互通、设计与制造对接,实现群内资源优化配置。三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新兴产业发展,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建智能电网信息工程(080602T)和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080604T)两个特设专业,拓宽专业群建设面,实现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挥集群优势。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群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是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需要通过前期调研、中期实施、后期反馈等具体过程,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持续改进。(1)通过走进企业、融入行业,开展深入调研,对区域产业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岗位技能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出专业群建设的总体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群内各专业具体特点,科学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2)根据群内各专业的特点,在部分专业开展双证教育,落实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等相关政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3)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比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破专业壁垒,跨年级、跨专业创建科技创新实验班;加强专业群内课程开放和共享,通过开放选课机制,实施人才的有针对性培养,如创建先进电气制造实验班、网络工程实验班、产品设计实验班等,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4)加强和相关院校的联系,遴选一些专业,开展专业共建和联合培养,不断取经,并反馈到群内,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课程体系重构

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必须做好课程体系重构。(1)结合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就业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进行课程定位和课程标准建设,并实现课程体系优化。(2)要预测区域发展对人才规格变化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布局,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以提升综合工程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3)积极推进课程体系综合改革,按照专业群建设的总目标,及时调整和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的调整与优化,研究制定符合专业群建设发展需要、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能够突出工程应用的科学合理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4)加强具有特色的课程群建设,开设专业特色课程、网络课程和反转课堂等,并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对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来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1)在深入研究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状况下,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动态变化的机制,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把实践教学体系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中各要素的分析,实现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的统筹控制策略。(2)加强实践教学课程总体规划,加大实践教学资源整合。通过“模块化”“项目化”“岗位化”等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内容的系列化建设,形成满足专业群共性需求与专门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体系,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3)挖掘校内实训基地资源。根据专业特点,按照“理实一体”原则,对现有实训建设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满足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并提高项目创新性,提高项目的开出率[4]。(4)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地建设要与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并能够满足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5)建立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体系。树立实践教学开放式运行的理念,把开放式运行贯穿于实训基地和实验实训室运行、管理全过程,创建开放的实践环境。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整合、重组、重构,建立开放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6)创新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由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实践教学管理委员会,协调专业群内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过程实施与监控评价,理顺实践教学管理的各方面关系,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探索一条专业群实践教学建设和优化的有效途径,使实践教学资源中教学软件、硬件配置和实训方案与行业协会的需求相契合,并能使专业群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受益面,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与学的过程管理,对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进行优化,逐步实现主动学习和个性化教学。

(五)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

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是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5]。(1)考虑到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涉及校内多个学院、多个专业,必须加强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从学校层面出台院系间专业合作,资源共享的专业群建设机制。(2)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群建设必须和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区别开来,要在专业群建设中进一步和学科建设相交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要发挥专业群建设中的学科带动作用,联合学科办公室,制定专业群和学科群建设相互协调的支撑政策。(3)在专业群建设中,要加大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研究,并积极发挥专业集成服务于产业集成的作用,要联合科研处、校地合作办公室等机构,制定专业群建设中科技合作、横向开发、成果转化等措施。(4)要充分考虑专业群建设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实验室等方面的影响,联合教务处、设备处等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规范专业群建设中实践平台的有效建设、开发和利用。(5)专业群建设必须走出校门,融入企业,出台校企合作政策,建立校企常态沟通机制,形成校企共建专业群、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良好态势,密切关注区域电气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网络类行业发展,实时跟踪职业岗位新的技术、技能要求,主动适应产业需求。加强校企联合,出台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合作政策,实现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

专业群建设是一项校内外教育资源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以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和区域产业发展为背景,是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驱力、学校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能够结合周边地区的产业布局、特色产业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着眼于区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能够在实施过程中突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实践平台、校企合作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这些条件都有助于使专业群建设融入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同创新之中,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有效提升专业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集成化能力培养,形成教育与社会集成发展战略的核心优势,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笔者从专業结构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具体建设思路,学校将通过政策落实、条件建设、过程管理、制度保障和持续改进,不断推动专业群建设。

参考文献:

[1]关丽梅.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4,(12).

[2]姜志军,李睿思.论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群建设    现状[J].继续教育研究,2015,(2).

[3]董淑华.与企业价值链协同的专业群建设研究[J].当代教    育科学,2012,(19).

[4]万军,胡宁.专业群建设视角下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    业技术教育,2013,(11).

[5]方飞虎,潘上永,王春青.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评价    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5).

高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重庆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2002年新建专业, 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自从专业成立以来, 根据本专业以培养“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不断探索符合学校定位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 进行了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 取得了一定效果。

1 应用型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共同组成现代信息科学技术, 形成信息科学技术三大支柱。围绕准确、可靠、稳定地获取信息这一中心任务来组织教学, 掌握与之相关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制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为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 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

2 课程体系构建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根据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本科专业教学规范 (技术型) , 我们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和办学特点, 经多次调研和分析, 逐步完善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新的教学体系, 构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2]。该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培养三大类, 其中理论教学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任选课, 各部分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围绕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控制各个信息技术分支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确定本专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 其知识领域结构见图1所示。

3 强化实践环节

考虑到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直接面向生产一线, 培养既有牢固基础理论知识, 又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 因此有必要强化实践环节在课程中的地位, 把原有的教师主导型的、课堂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训练能力与技能的学生主导型教学模式[3], 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提升实践教学内涵的建设, 为此采取如下强化措施:压缩理论授课学时,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各类实践环节达到40周左右;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设立创新学分, 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开放了各个科研平台, 增加了专业实验设备, 体现了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要求。

通过不断探索, 根据自身特色和条件统筹考虑整个测控专业的实践内容, 合理安排8种实践方式 (如图2) , 避免出现具体知识点的欠缺和重叠;同时, 注重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教和学的效果。

本专业不断改革实践教学, 逐渐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能力等方面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本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级、市级和校级的各项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 近三年毕业设计选题大部分来自于学生跟随导师的科研项目, 本科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 研究生升学率逐年提高等。

4 结束语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宽口径、后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方针, 坚持“加强通识教育, 拓宽学科基础, 凝炼专业主干, 灵活专业适应”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思路, 坚持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推进本科建设, 基于科研开展教学创新, 多学科交叉”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螺旋推进式发展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能力等三种能力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基本定位, 体现了重庆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的定位原则和专业特色,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进一步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 以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紧跟时代步伐, 紧扣社会需求, 使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专业。

摘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一个集光、机、电、算一体化的工程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本文以培养应用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的测控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结合地方高校发展的需求, 阐述了重庆理工大学测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 并详细介绍了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本科专业教学规范 (技术型) 》, 2007, 7

[2] 宋爱国, 况迎辉.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5.1

高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在研究信息智库这个领域方面, 国内明显重视力度不够, 基本没有关于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建设的研究。

很大程度上会对从事智库研究的科研人员和计算机专业师生产生影响, 使他们对研究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 限制了高校智库的发展和创新, 所以, 对于计算机专业信息的高校智库的构建需求和研究需求已十分迫切。

一、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特征

在构建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中, 应把培养人才作为中心, 依托学校的研究机构, 研究主体一般为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工程师、优秀毕业生和本校教师。

为了创建一个高端专业化的智库信息服务平台, 校内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各种专业的教学资源都可以作为支撑, 结合经验和知识储备对计算机专业信息服务的相关需求进行识别、调研分析, 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作为强力保证, 理论支点为跨越学科的研究和问题导向。

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有4个特点:专业性、服务性、独特性和成长性。

二、构建要求

当今社会对于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多, 如信息的智能性要求、综合性要求和复杂性要求等, 计算机专业若要发展。第一步就是最大限度地对自身的资源进行利用, 深入社会中, 顺应时代的需求, 使用智库模式构建资源。

构建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 是基于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流程, 包含了4个方面, 分别为获取信息或创造信息、过滤和整合信息、传播和共享信息、对信息的创新。

在基于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流程来构建的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模型, 如图1所示:

图1所展示的智库信息库构建模型对于智库机构也同样适用。采用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都是比较先进的, 能够高效地对不同类别信息资源的智库进行组织, 使研究人员能够得到更具体更具针对性的信息。

智库工作指的是对具体事件进行分析研究, 形成报告, 得到战略性建议, 宣传推广的途径一般包括书籍推广和举办讲座等。智库信息库应具有这些特征:资源易获取且有效、便于使用、具有动态性、预见性等。

三、构建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的流程

为了构建一个具有计算机专业特色、符合其发展的信息智库, 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去考虑分析, 在计算机专业服务领域, 能提供具有智库理念的个性化服务。

构建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 可以从4个方面去入手, 首先应对目标信息需求十分明确, 然后收集获取信息资源、再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 最后是信息库服务。在对智库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需求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研究后, 提出了另外一种构建高效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的流程, 如下图2所示。

首先, 应明确了解目标的信息需求。在刚开始构建智库信息库的时候, 应以和智库有关的项目或者课题作为切入点, 等了解了信息需求后, 创建适合收集信息的途径, 设置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解决问题计划, 形成一个面向课题、专业更细化的信息库, 便于研究人员使用。

然后, 收集和获取信息资源。在采集信息资源的时候有下面2个要求。第一, 信息资源应积累充足。对于收集的智库信息库的资源信息应保证是实时的、全面的且多样化的。采集信息的方法包含收集和整理长期数据、建立专题数据库、整理研究方向明确的文献资料等。第二, 从不同途径去取得资源。智库的信息采集部门获取信息的渠道除了官方之外, 也可以通过民间, 使用挖掘工具, 结合网络数据, 来智能抓取虚拟文献、多媒体和超文本资料并进行分类、导入, 同时对信息库进行更新。

智库信息库的信息源包括3个方面, 分别为教育资源、互联网信息资源和灰色文献。其中, 高校的教案、课件和题库等都属于教育资源。互联网信息资源指的是主要是国内外的企业、各行各业、各种学科领域的门户网站。灰色文献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 各种会议论文、研究报告、我们常常使用的博客、照片图表等都可以称为灰色文献。

其次, 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从对象和特点角度出发, 对知识、信息、数据、结论和成果依照特定标准来整理分类, 成为一个结构化、系统化和条理化的信息整体, 符合计算机专业的信息需求, 有助于其实现信息共享。

最后, 提供智库信息库服务。业内的科研人员和智库人员作为智库信息库的服务对象, 将会享受多种形式的智能信息服务, 比如智能检索系统和专家系统, 通过信息库服务平台可以在信息库中浏览、搜索、上传等。研究人员通过系统化和集成化的智库信息资源服务可以享受更完整高效的服务。同时, 借助于视频会议、群软件、电子邮件等工具, 研究人员能够跨地区和相关工作人员沟通交流, 且没有时间限制, 加强了群体合作, 实现了资源共享, 提高了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 确保了工作的成果和质量。

四、结束语

本文对计算机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汇总, 有机地结合了资源、知识、过程和能力, 以计算机专业信息资源所能支持的方式、数量、质量和服务内容等作为出发点, 为高校计算机专业构建了信息智库。

摘要:本文对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的特征和定位原则进行了介绍, 并提出构建信息智库及所应注意事项, 对于信息智库模型的研发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信息智库模型,构建

参考文献

[1] 黄如花, 李白杨, 饶雪瑜.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服务:图书情报机构的新机遇[J].图书馆, 2015 (5) :6-9.

[2] 余薇.地方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社会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4) :5-7.

[3] 杨丽萍, 王薇, 李纯莲.高校智库理念下计算机专业信息智库模型建设[J].软件导刊, 2017, 16 (3) :186-188.

[4] 杨保雄.应用技术型大学新型智库能力建设与服务精益化思考[J].信息化建设, 2015 (12) :336.

[5] 于丰园, 汪小飞.高校智库建设背景下教师创新转型的对策研究*--基于知识惯性的视角[J].情报杂志, 2016, 35 (7) :49-52.

[6] 宁云霞, 韩玉.高校新型智库与政企间循环模型的构建及其功能的探索[J].质量探索, 2016 (2) :47-48.

[7] 关晓斌, 伍聪.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新型智库信息支持平台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 2017 (2) :37-41.

高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1 专业教学工作评估必要性分析

从国家教育管理机构来说, 通过政策法规约束和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 是保证其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从1993年开始, 教育部就开始了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的探索, 2003年至2008年, 教育部完成了第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 (包括民办高校) 的教学全面工作评估。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 加强了对实验室、课程、教师等的单项评估工作, 总体来看, 各项教学评估使高校教学中心地位得到巩固, 促进了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目前教学评估工作显现出“评两头、中间空”的状态, 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评学校、学校内部评教师的现象, 普遍缺少对专业教学工作的评估。在即将开始的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中重点突了对内部保障体系的考核, 其指导思想为:“转变政府职能, 多元主体参与, 实施分类评估, 强化内部保障”。评估的目为“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内涵建设, 促进自主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可见开展专业教学评估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措施。专业在高等学校内部具有宏观性和综合性, 是学校进行教学建设的龙头, 制约学校总体发展。不对专业进行评估, 就没有一个客观的结论, 有的只是零散或者局部的印象, 学校和各专业都处于指导或建设比较盲目的状态。这对自我约束的教学管理与监控体系来说不能不说是不全面的, 甚至可以说是存在严重的缺陷, 应该把全面评估与专业评估有效结合起来。报刊所见扬州大学开展了专业教学工作评估, 但因为专业过多等原因, 只能分批在4~5年内进行一轮评估。目前现状来看, 普通民办高校由于建校时间较短, 教学建设特别是专业建设任务重, 学生规模相对较小, 要实行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开展对专业教学工作评估, 势在必行。

2 科学制定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方案

开展专业 (含教学部) 教学工作评估的依据是评估方案, 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未下发专门的指导文件, 只能由民办高校自己来制定, 制定方案的依据是什么?笔者认为, 一是依据国家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二是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方案研究课题组2007年形成的《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第六稿) 初步方案。三是依据普通民办本科高等学校的办学实际。普通民办本科高等学校的办学实际就是办学历史较短, 缺少管理经验, 师资队伍水平一般来说还不能和公办高校相提并论。四是开展专业教学工作评估, 毕竟区别于院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诸如占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图书资料、教学经费、学生管理等不必纳入评估指标体系。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情况, 吉林动画学院在制定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方案过程中, 充分考虑到以上几点, 同时纳入了学院对专业教学工作要求的内容。评估指标体系设有教学工作定位与思路、专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考风、教学效果等7个一级指标, 15个二级指标。其中重要二级指标9项, 45个主要观测点。在教学工作定位与思路一项考核专业建设规划、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等重点工作, 学校总体教育思想观念、董事会职责等不在其中;在师资队伍一项中, 只考核专任教师队伍而不评价兼任教师情况, 因为自有教师队伍建设是衡量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是制约民办高等学校发展的瓶颈;教学条件一项确定了实验室 (工作室) 、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实习基地等四个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二级指标, 不考核教学基本设施和教学经费;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一项是通过考核专业方向开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现的。教学管理项目整合了教育部的《指标体系》考核教学管理机构、教学管理工作和质量监控三项, 学生管理工作未列入。教学效果一项考核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 (创作、设计) , 社会声誉和就业情况没有纳入指标体系。另外, 考风的优劣是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指标, 因此考风作为独立的一项进行考核。与教育部下发的《指标体系》比较, 既保证了专业教学工作考核的全面性又处处体现“民办”特点。

3 实施专业教学工作评估

吉林动画学院在具体实施专业教学工作评估前先制定了实施办法, 以节约、高效、务实为原则, 精简评估机构, 优选评估专家, 简化评估程序, 避免给专业教学工作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 相关工作主管副院长参加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由校外专家、学校教学督导、教务处成员组成的五个专项评估组, 评估办公室就设在教务处。学院编制了专业需提交的评估材料目录, 紧密结合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完成, 即完成一项工作评估一项工作, 不累积到最后阶段进行集中评估。各专家组工作结束后, 提交评估总结报告, 及对指标体系的建议、对评估实施工作的建议、对评估所见教学工作的建议。

4 专业教学工作评估的作用

通过实施专业教学工作评估, 改变了原来对专业整体教学和管理水平进行粗略估计的情况, 切实摸清了各专业、教学部教学工作的底数, 全员提高了教学质量意识, 为改进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4.1 评估结论具有公信力和认同性

由于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方案是按照既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程序并充分考虑民办高校特点制定的, 而且在实施评估工作之前统一了思想认识, 明确评估目的。因此, 评估结论在学校内部具有毋庸置疑的公信力和认同性, 被各方面所接受。学院及专业反映, 办学多年来第一次有了令我们信服的对专业教学工作的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 “一揭两瞪眼”, 口服心服。通过专业教学工作评估理清了教学改革思路, 教学中心地位得到加强。

4.2 评估增强了教学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是民办高校一把手工程, 得到了专业所在系和院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 重视程度接近于上级教学行政部门对院校评估所受到的关注程度。评估将全校的精力和关注点都聚焦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上来, 从校领导到一般教师, 从系部负责人到各机关部门, 无有例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专业教学工作评估, 是一次实际地、集中地、普遍地的教学质量意识教育。由于评估涉及到各教研室和每位教师, 不象平时单项教学工作评估和检查, 认为是部门负责人的事, 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因此, 教研室负责人和教师的责任感明显增强。

4.3 专业教学工作评估具有长效性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院校的评价一般分两种情况, 一是普通高等院校每五年进行一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二是普通民办高等学校, 包括独立学院建校初期要5年左右才接受一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 (期间进行一次办学条件评估不计在内) , 时间跨度较长。高校内部教学工作评估, 至少可以两年进行一次, 具有长效性。本着以评促改, 以评促建的原则, 构建自我评价的机制,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可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学校打下坚实基础, 不必再为迎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大动干戈。

4.4 专业教学工作评估为校级领导班子领导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

一般来讲校级领导班子对专业教学工作的了解只是零散、片面的情况,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往往着眼的是高校整体情况, 或只涉及部分专业。民办高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教学工作评估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长效性, 评估为校级领导班子领导教学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如吉林动画学院在专业教学工作评估中发现, 专任教师队伍配备不均衡, 实验室管理不封闭, 毕业创作 (设计) 管理不到位, 有的专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或专业建设规划的撰写还不够规范等。学院领导及时调整了教师队伍引进政策, 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了管理, 修订了毕业创作 (设计) 管理办法, 举办了以应用文起草高校教学管理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

在即将开始的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中, 按高校类型划分民办高等学校为第三类高校, 评估重点是否能够保证基本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是否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探索。吉林动画学院由于初次进行, 研究不是十分充分, 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对第一次专业教学工作评估, 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使之不断完善, 坚持下去。

摘要:近20年我国民办高等学校迅猛发展, 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民办高校建立自我管理机制, 开展专业教学工作评估, 对于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进教学工作, 使之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超.校内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建构和有效运行[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3~4) .

[2] 钟秉林, 周海涛, 刘臻, 等.总结经验教训, 研究背景趋势, 创新评估思路——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基本问题探析 (一) [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 .

高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我坚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恪尽守职,认真教书育人,努力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适应能力,现将近年来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

一、思想方面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更新思想理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及自学相关的知识,通过学习,使我增强了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严格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自己,树立良好形象,在学生中起言传身教的作用,积极完成上属的各项工作。

3、友善待人,对全体学生 一视同仁,关心体贴,言教身教并重。与家长能热情、礼貌、真诚地交流学生的情况。

二、教学方面

1、扎实工作,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及教学改革措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所任班级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2、坚持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目标、练习、作业和教学过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分析练习、作业题,分层次让学生去完成它,做到每一节课“有备而来”。课后及时做出总结,写好后记,及时整改,争取得到最佳课堂效果。

3、提高上课技能与教学质量。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推行的“洋思”模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基础知识为重点,能力提高与拓展为转化方向。教学中充分调动各层次同学的积极性,使之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地发挥。注重精讲精练,抓重点,破难点,有问及时处理,达到“堂堂清,日日清”的效果与目标。

4、完善作业批改,作业布置精炼,有针对性,层次性。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常在网上找资料进行筛选。力求做一题就代表一类题的效果。作业、试卷及时批改,认真分析并记录,将出现的问题分类总结,透彻评讲,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错题要求纠正。

5、做好课后辅导做工作。因在认真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学生的情况。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无偿为学生补课,分层次进行,有批量辅导和个别辅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学习更重要的是进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在于解决她的心结,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6、坚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不断摄取他人宝贵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次听其他老师公开课,包括校内、外的。自己执教的公开课得到了学校领导与同事的肯定,同时。理解他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并调整教学方法。

上一篇:林业专业技术水平总结下一篇:医生专业技术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