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课程论文范文

2023-05-22

国际贸易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跨电子商务的发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受到一定影响,在贸易背景、贸易手段、出口交易工作改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有所转变,教师必须做好创新工作,利用先进的课程改革方式,培养现代化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 影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专业教师可以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增加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现代化素质教学需求。

一、跨境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影响分析

在跨境电子商务的背景之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会受到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贸易背景的改变情况

随着国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贸易环境出现了一定的改变,例如: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下,贸易方式有所改变,传统的贸易营销渠道,主要为进口商渠道、批发商渠道、分销商渠道,然而,在应用跨境电子商务方式期间,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接为批发商服务,可以减少各类中间流程,降低各方面的经营成本。同时,传统贸易方式中工厂与外贸企业为主流,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可以利用规模化的运作方式,提高企业经营生产效果。且在实际发展期间,商务交易对象从原来的集中形式转变为现代化分散形式,可以获得更多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在全面引导的基础上,规范行业行为,提高实践工作效果。

(二)贸易手段的改变情况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工作中,交易磋商所的时间较长,在各类工作程序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然而,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可以转变此类贸易方式,利用订单接受与支付的模式,在网络平台中完成交易工作。同时,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中,结算方式主要为汇付方式、信用证方式、托收方式等,在电子商务贸易中,可以利用电汇方式、B2B模式等对其进行处理,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传统的教材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学生学习需求,学校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三)出口貿易前工作改变情况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中,出口贸易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国外客户寻求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新时期电子商务模式中搜索引擎、B2B网页等专业知识,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在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之下,企业开始利用多元化的出口工作模式对其进行处理,并建立了相关B2B、B2C网站,在商务零售模式的支持之下,对百货商店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同时,企业还设置了电子商务仓库与网站,能够在第三方平台中吸引消费者,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完善相关教学机制,以此提高其工作成效[1]。

二、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措施

(一)增加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国家贸易领域的拓展,出现了新常态与新现象,因此,学校要对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贸易环境的改变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以便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增加教学内容,例如:增加交易磋商之前的准备内容,建立专门的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借鉴企业贸易平台,培养学生自建网络的能力,使其在网络中掌握挖掘客户技能。在此期间,教师要为学生重点介绍相关平台的信息与特点,明确B2C与O2O等知识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结算知识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介绍第三方支付方式,转变学生传统结算观念,使其在实际学习与交流中,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2]。

(二)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

学校在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必须根据跨界电子商务的情况,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教学你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进行阶段性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先進的跨界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将其应用在实践课程与专业课程中。同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掌握现代化跨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建立专门的商务平台,提高教学成效[3]。

(三)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期间,其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特点,主要为:国际结算课程知识、国际货物运输课程知识、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知识、国际商法课程知识等,教师必须融入现代化教学方式与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为学生筛选高质量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情况下,掌握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项目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支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4]。

(四)创新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必须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要求,创建专门的实践环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思维特点,创新相关教学方式。目前,我国在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模拟软件主要为“POSSIB”、“SIMTR”等,教师可以将其全面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建立专门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相互合作,为学生创建实习基地,使其在实习期间充分掌握各类实践技能,提高自身就业竞争能力[5]。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学校与教师都要重视跨界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总结教学经验,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利用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逐渐优化教育教学机制。

参考文献

[1]胡智斌,蔡爽.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5(36):107.

[2]续彩虹.浅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影响[J].财经界,2016(26):366-366.

[3]喻跃梅.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2016,15(7):57-59.

[4]胡智斌.跨境电商新形势下国际贸易实务应用型课程建设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6,21(6):114-117.

[5]杜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3):71-72.

国际贸易课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不能一味地采用纯理论讲解,而必须重视实训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本文在介绍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国贸实训的意义,探讨了实训方法的设计,最后提出了提高实训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实训方法 研究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涉外经济课程,需要学生们在学习完本课程后能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教学的基础设施水平,掌握有效的实训方法,让学生在实训实验室中借助模拟实训来提高操作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关联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第一,内容丰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包括了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贸易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到大量的英语与其它复杂的国际贸易流程,并不易掌握,给教学和学习增添了困难;第二,与其它学科联系紧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多种知识和学科交织的综合性课程,需要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概论、报关报检实务等学科或课程知识的支撑;第三,与时代发展联系紧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而需要不断更新其课程内容,例如不断变化的中美关系给中美贸易带来的影响等热点问题。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的意义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通常以进出口交易为主线,结合了交易磋商、外贸函电往来、价格核算、信用证审核、货物订舱、通关、贸易单据审核等业务板块的实例,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了解进出口交易的程序和技能。通过Sim Trade等外贸模拟操作系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切身体验进出口交易的实际过程,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在谈判、履约等过程中培养国际商务环境下的业务分析、管理等能力,使学生学会实际地应用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总结起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能够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在实训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在实训中综合各学科知识,让学生系统理解各个业务环节和各种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能够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教师还可以在实训中结合世界经济的不同变化来调整实训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以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实训方法的设计

(一)实训流程的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离不开有相关配套的实训实验室,要求实训室必须建有互联网平台,具备实训相关的设备和软件,有足够的座位和计算机、服务器、投影仪等,为实训教学提供电子教学环境的支持。

实训流程包括课堂实训、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三个环节:课堂实训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训练,此环节要求实训案例必须充足,并尽量贴近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现状,主要强调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专项实训要求学生在实训实验室中根据业务流程进行专项训练,主要有企业建立、市场营销、外贸函电等专项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外贸企业的建立、网上交易中心的操作、交易磋商等知识,此环节要求实训尽量与真实环境接近,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要求提交合格的单据,以不同的方式得到贷款;综合实训开始于学生已系统地学习完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后,通常在课程教学的中后期,由学校提供实训指导书,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实训时间一般在1至2周左右,学生需要模拟正规的在外贸企业上班,争取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外贸业务,通过扮演供应商、出口商,银行等角色系统的学习业务技巧,掌握物流、业务流以及资金流的运行方式。

(二)实训内容的设计

以综合实训为例,在综合实训,为达到实现仿真模拟的目的,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整套任务。通常由6个学生为一组,有两人扮演出口方,还有两人扮演进口方,剩余的两人扮演银行职员、保险业务员等辅助角色。

综合实训的内容有:第一,开拓国际市场,此任务要求进出口双方利用实训资料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网络发布交易信息,其中出口商布置展会,在洽谈区模拟交易会,然后出口商接待客户并利用产品实物等推销产品,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谈判能力;第二,签订合同,此任务要求双方通过邮件建立业务关系并经过发盘等环节达成合作意向,最终签订合同,此环节由于涉及价格核算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外贸函电写作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缮制合同、价格表达等知识;第三,信用证业务,此任务要求进口商开立信用证,银行开立信用证并向出口地银行发出通知,由出口地银行通知出口商,然后出口商根据销售合同等审核信用证,发现不符之处则要求进口商修改信用证,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审证、改证等方面的能力;第四,国际运输,双方根据合同明确运输责任,比如CIF条件下出口商负责货物运输,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计算运输费用和缮制单证的能力;第五,商品检验,由出口商缮制商品检验单证,在检验检疫局申请出口报检,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缮制相关单证的能力;第六,货物保险,双方根据合同划分保险义务,比如FOB条件下进口商办理货物保险,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缮制保险单的能力;第七,核销备案,由出口商在外汇管理局办理核销备案;第八,出口报关,出口商备好相关单证向海关报关,由海关部门审核、查验并签发核销单等,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缮制报关单的能力;第九,制单结汇,出口商备好商业发票、海运提单等文件,签发汇票,由出口地银行验审后通知出口商,进口商再办理付汇赎单,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缮制单证的能力;第十,收汇核销,出口商填制登记表后备好文件在外汇管理局办理收汇核销,然后到国税局办理出口退税;第十一,纠纷解决,在交易过程中经常出现与合同不符的情况,双方需要根据合同、法律法规等明晰责任,解决纠纷,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谈判能力。

三、提高实训有效性的措施

(一)明确教师的定位

在课堂实训环节,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需要结合知识点准备一定数量的切合实际的案例,在各个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通过随堂讲评等向学生反馈信息帮助他们强化知识点的掌握;在专项实训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实训内容的难易、重要程度合理安排实训时间,在实训前向学生提出要求,通过学生提交的实训文件充分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并在现场加强师生间交流,指导学生及时改正不足、不断总结实训经验;在综合实训环节,教师需要发挥辅助作用,监督学生的实训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及时总结课程,与其他教师加强沟通,以提高实训效果。

(二)有效利用实训资源

实训方法应以尽量贴近实现工作环境为原则,注重实训的完整性,紧跟不断变化发展的外贸市场步伐,通过模拟实训、情景教学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和实训室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不断扩充实训展台,倡导学生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务员学习,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结:实训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掌握有效的实训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业务素质的目的。教师应认真对待在国贸实训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模式及课程设置,提高实训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振宇.论改进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方法.当代经济.2010(19).

[2]王炳焕.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开展校内实训探索.河南教育(中旬).2010(08).

[3]杨宏恩.高等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4]杨佳.国际贸易实务综合实训教学初探——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6).

[5]杜宇,佟明亮.应用型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教学模型探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9).

国际贸易课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优慕课”平台是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为院校构建信息化教学与管理支撑系统,助力院校实现互联网+时代创新教育模式,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方案。混合式教学主要是通过结合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形成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在“优慕课”平台的帮助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能够进一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优慕课”平台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对“优慕课”平台、混合式教学改革背景和“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混合教学设计的思路及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优慕课”平台;混合式教学;国际贸易实务

引言: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能够将线上与线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优慕课”平台的构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学习,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优慕课”平台概述

目前,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其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查询信息并获得知识,因此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的积极性较低。为了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高效通过“优慕课”教学平台实现了高校教学工作的信息化。“优慕课”平台能够使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教师能够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进行有机联系,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记录学生真实的學习情况,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判断依据。“优慕课”平台的使用较为便捷,在手机或计算机下载软件可直接进行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混合式教学主要将线下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在当前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在线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各大院校,在线教学能够解决时空限制,学习资源丰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还会出现难以掌控学生学习过程、不利于系统的学习知识、不利于师生互动等问题,因此必须将在校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优势互补,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混合式教学通过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改善填鸭式课堂的枯燥状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高效率的教学。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现状

(一)抽象概念具体化较困难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经济学的主干课程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才能够正确了解对外贸易政策。其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相对来说较为抽象,课程实践性较强[2]。目前学生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无法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难以将知识运用至生活及后续工作中,将会影响学生相关技能的操作练习,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国难,因此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学习中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主导为教师,以教师讲授为教学核心,大部分都处于灌输式教学的状态,长此以往,课程将趋于枯燥,且学生大部分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使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的设计缺少针对性,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普遍较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操作尤为重要,但当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联系,使学生难以实现理论与操作的充分融合,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主要通过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进行结合,计算出最终的考核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学生的作业分数,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而且通过成绩或作业难以判断学生的真实情况,无法完全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期末考试成绩占比相对较大,仅仅靠一次考试成绩无法真实体现学生的整体水平,大部分考核方式为笔试,笔试中考核理论内容较多,因此卡成考核方式过于单一,极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

(一)设计教学原则

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第一,个性化原则。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构建之前需要营造混合学习环境,也就是设置线上学习平台与线下教学场所,线上学习平台必须要具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相应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最后进行教学评价。线下教学场所必须要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3]。第二,活动性原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性较强,混合式教学也较为注重活动设计,因此在课外活动中可以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组织答疑与讨论环节,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

(二)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重点要求,能够准确定位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设计课程的总体目标要对“国际贸易实务”的贸易准确、实施、异常处理以及结算等知识点重新组合学习单元,设置国贸课程框架,如图1,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并在单元知识点中设置对应的小目标。设计目标要从混合式教学模式出发,设置单元导学单,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设计教学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采取课堂内+课堂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2。课堂内教学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优慕课”平台等学习工具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面对面授课进行师生交流。课堂外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课前教师在“优慕课”平台上推送教学资源,并在平台上组织讨论、答疑等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教师能通过平台开展练习、反思活动,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充分融合,实际考虑学生的情况,将课堂内、外活动中要学习的知识互相融合,提高教学水平。

(四)设计教学评价

在“优慕课”平台基础上,混合式教学应促进课堂考核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4]。设计教学评价可以从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考虑,将两种评价方式有效结合,总评成绩主要由70%的平时成绩与30%的期末成绩相结合,与此同时可以将平时成绩进行细化,分为47%的线上学习的考核成绩与23%的线下考核成绩,如图3所示。

五、“优慕课”平台混合式教学改革措施

(一)完善教学资源

在“国际贸易实务”实施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混合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要想保证混合式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就需要完善平台教学资源。首先“优慕课”平台需要根据教学资源实现可视化设计,更新课程资源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图片、文档形式,还可以应用视频、动画、网站等多元的教育资源。其次教学资源必须要充分适应移动学习,使平台资源更加模块化,切勿占据过多的网络空间,深化课程结构设计,丰富课程资源的类型,针对单元目标下的商品品质、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等内容制作各项教学资料,形成完整的资源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基础保障。

(二)提高对混合式教学的认识

要想全面推进混合式教学的创新改革,首先高校必须要进行顶层设计,成立专属的改革机构,明确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的职责与运转,实现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构建“优慕课”平台后,必须要全面更新教學人员的在新教育理念,使教师充分意识到混合式教学的以及操作平台技术的重要性。其次高校应针对“优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开启全面的培训活动,优化教师的缴税模式与教学手段,借助信息化及时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此外学生也要全面更新自身的学习方法,树立现代的教学理念[5]。另外高校可以建立“混合式教学改革”专栏,加强教师与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了解,邀请专家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方向的讲座,提高师生对现代化技术的认知水平。

(三)创新教学方式

高校要加大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资金投入,对建设混合式教学环境及“优慕课”平台给予大力支持,并加强网络建设,建设高速度的校园网及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首先高校应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配备信息化教室与设备,为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基础条件。其次开展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资源,合理设置选择、填空及思考题的比例,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教师在课后结束后可针对重要性问题开展讨论。最后开展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开放探究的教学讲解课程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加强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正确拓宽思维,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四)更新评价方式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框架的调整,混合式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评价方式的更新,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能够加强自我反思。在开展教学前要向学生公布评价方式,课程评价要包括线上学习成绩、线下学习成绩与最终成绩的结合,通过“优慕课”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时间、到课情况、讨论情况,线下主要通过到课率、互动情况、实践能力进行分析,综合以上因素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竞争力,促进混合式教学的创新改革。

六、结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开展能够突破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在“优慕课”平台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模式等,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加强学生对国际贸易知识的理解,实现高质量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贺文建.疫情下“优慕课+钉钉”的教学混合模式探索——以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1(06):32-36.

[2]杨晔.基于优慕课平台的思政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2021(04):93-94.

[3]张媛媛.基于“优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2020,19(11):53-58.

[4]密海英,芮文艳,郝爱语.基于优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以Web前端设计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6):45-48+79.

[5]于晓静.网络教学平台在《会计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比较——以优慕课与蓝墨云班课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51):73-74.

国际贸易课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面临的瓶颈人手,分析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遭遇瓶颈的内因和外因,并从基地构建和基地运行两个角度提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方案。

关键词:国际贸易;运行模式

一、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瓶颈

1.专业主导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订单瓶颈

专业主导模式是指以国贸专业的师生作为操作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开拓国际业务,企业不参与或起辅助作用。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是通过与企业合作利用阿里巴巴出口通,学生利用合作企业的产品在企业专家指导下寻找国外客户。这一模式具有较大的容量,但受制于订单的获得。订单的获得是学生实践操作成功的标志之一,也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所在,有生产就应有产出。学生拿不到订单,业务就只能停留在交易前的准备和交易磋商环节,学生无法实践后续的操作,对学生跟单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更重要的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企业培训后没有产出,是对企业、学生信心的严重打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会停滞不前。

2.企业主导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规模瓶颈

企业主导模式是指以企业业务员为操作主体,学生跟随企业的业务人员做部分辅助工作。企业主导模式大多是企业主体业务和人员搬迁至校内,学生在合作企业中不作为业务开拓的主体,更适合从事跟单员或单证员的工作。此种类型的合作企业以贸易型公司为主,具有业务广泛但规模较小的特点,能容纳学生员工的数量更为有限。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遭遇瓶颈的原因剖析

1.外因

一是企业经营的持续性与学生流动性的矛盾。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企业是外向型企业,从学生进入企业到熟悉产品、从联系国外客户、国内供应商到报价、从接到订单到完成订单需要较长的时间。企业的持续经营依赖于学生业务员的长期的业务跟踪和客户的积累。高职是3年专科教育,学生在进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之前需要接受必需的专业基础课程培训,最后一个学期又面临就业的选择,学生能够留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员工的身份工作的时间很短。一批一批的学生员工虽然不会使企业造成“人员短缺”,但学生的流动带来巨大的企业循环培训成本,新员工在短期内不能接手业务的“人才短缺”仍会造成企业经营的断档。

二是学生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的矛盾。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双证率、四六级通过率等,有的院校甚至是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具备双证。在这样的导向下,高职国贸专业的学生除了完成既定的课程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上选修课、备考各种证书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安排上课、做作业、课外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作等是十分困扰学生员工的最大问题。

2.内因

一是企业动力不足。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存在着企业经营盈利性与学校办学无利性的矛盾。企业在追求社会价值的同时,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所在;高职院校办学是以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为目标。企业追求赢利是以人、财、物力的最佳组合为基础,在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中依赖于学校提供优势资源。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强调的是普遍性,即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共享机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中,合作企业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由此带来的机会成本损失是企业不愿涉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关键。

二是学生动力不足。高职学生对学习普遍缺乏热情,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探究性,导致学习的知识面难以拓展,学习的深度难以突破。同时,学生学习动机层次低,有近三成的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拿到毕业证。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虽然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但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仍然给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带来阻力,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企业指导教师手把手的指导,独立性差,很难出成果。

综上所述,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运行中困难丛从,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方案迫在眉睫。

三、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方案

1.基地构建

1.基地类型构建多样化

如前所述,不同类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不同的特点,专业主导型容纳量高但遭遇订单瓶颈,企业主导型容纳量小但可为学生提供多种岗位及完整的业务流程实习机会。因此,高职国贸实务专业应同时构建这两种类型的实训基地,以取长补短,满足学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实习实训需要。

2.选择合作企业理性化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企业的选择上,很多学校存在着重企业规模、轻企业需求的误区,导致校企联姻名存实亡。企业是否能从合作中获得预期利益是校企合作的前提,从而决定了企业是否愿意将精力转移到校企合作中来,也最终决定了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运行效果。规模大的外贸企业更注重在技术、创新项目上与学校的合作,对市场开拓、校园办公缺少需求;而规模小的外贸企业则更需要学校提供的办公场所及学生员工开拓市场给企业带来的业务增长。因此,高职国贸专业选择合作企业应理性化,寻找志同道合者为基地的顺利运行奠定基础。

3.学生员工招聘企业化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学生员工的表现至关重要,不仅决定了基地业务能否顺利推进,更重要的是影响合作企业对合作项目效果的预期。因此,在选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员工时,应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企业人员全程参与人员的甄选。

2.基地运行

1.双元化的建设主体模式

通过外贸公司、学校2个主体共同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提供场地、设备、管理;外贸公司提供贸易操作指导,以及产品知识、质量标准等教学内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由企业专家担任,为每个贸易部配备一名专业教师,由专业教师配合企业专家做好所在贸易部的学生管理工作。校企双方以合同方式确定学校和企业的责任、义务和权力,如学校要为企业创造哪些条件,提供哪些支持,企业要对学生进行哪些培训,使学生达到怎样的业务水准。

2.体系化的规范管理模式

在高职国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中初期,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突破种种瓶颈问题。从学校层面上,应制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和实习实训的考核原则;从专业层面上,应针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学生员工拟订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进行课程整合,将学生在基地的工作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与学分挂钩,从而使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有法可依。以“企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的指导思想,形成良好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机制,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定实训基地整体运行方案、贸易部运行规范、员工(学生)守则、校内指导教师职责、业务操作手册等实训基地管理文件。完善实训教学及训练的考评机制,制定包括实训考核方法、业务考核题库、考核手册等考核文件。

3.系统化的培训模式

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运行,虽然引进企业管理模式,但却不以赢利为目标,而是侧重教学育人功能的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制定系统的培训方案,从学生员工的职业规划人手,围绕外贸业务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采用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逐步树立学生员工职业理想的同时,以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为背景,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培训和指导。如学生在阿里巴巴出口通上收到大量的询盘,贸易部就会安排“如何处理贸易中的询盘”的培训,教给学生甄选及回复的技巧,并对每一个学生的回复加以点评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外贸磋商能力。

4.多渠道的能力培养模式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中,多数是以学生员工通过电子商务完成市场开拓、与国外客户进行交易磋商的过程,与国内供应商的洽谈、货物的发送、单据的制作等工作通常由企业完成。学生员工鲜有机会接触后续的业务操作,不利于学生员工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仍需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利用假期派学生员工接触国内供应商,不仅加深对产品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员工的沟通、谈判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员工全程跟踪自己的订单,从而提高学生的跟单能力和制单能力。

[责任编辑:何晓晖]

国际贸易课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指导文件,立足于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需求和高职人才的特征,通过知网收录文献,分析现有高职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从服务地域经济的角度,以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市场竞争力和后续发展力培养高素质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论述高职日语专业“日语+”课程体系建设框架。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日语专业

一、概述

在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下,沿线国家共同繁荣之路即要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国际化经济合作倒逼教育的发展。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应国内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推动外语类专业需求增幅。着实建设高素质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外语专业的系统化、立体化的课程体系提是扎实推进高职“工学结合”教育的保障,突出专业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之所在。

在高职课程体系建构上,要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文件中高职教育的转型政策。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明确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崇“以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要,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与职业岗位衔接的课程体系。

二、高职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文献分析

根据2015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专科)专业目录》,目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日语专业有应用日语、商務日语、旅游日语。由于日语专业的学生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起,所以专业不同,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基本相同。现以2010年到2017年度在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高职日语的课程体系建设的论文10篇为依据,分析课程体系现状。

2010年,侯卫《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探索与实践》中写到以商务日语为专业主干课程,实施“BJC”的课程设置模式,“B”为Busi-niess,“J”为Japanisi,“C”为Career(日语知识+商务技能+职业生涯能力)。理论教学体系分为商务文秘模块、语言能力模块、人文素质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教学有日语单证模拟实训、日语导游模拟实训、科技日语电子方向翻译综合实训等。在并且嵌入日语协会,校外实训基地实训等。[1]该作者通过市场人才需求出发,探析了以岗位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

2011年,白洁《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主张以日语读写、日语会话、日语听力、日语翻译、日语口译、商务日语、文秘日语、旅游日语、商务文涵写作、单证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等为核心模块式课程体系,实训体系有日文办公自动化操作、社交公关礼仪等,并需开展校企合作。[2]该作者注重日语语言应用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012年,杨银平《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课模块、实践专项课模块、素质拓展课模块。可以看出注重培养商务技能为主的课程体系。[3]同年,佟玲《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以职业能力本位,构建了日语能力课程模块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课程。计算机应用技能课程Adobe、DTP排版等与BPO服务外包企业的需求的增多而设计。[4]

到2013年,张晓娜《高职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以商务日语专业BPO方向为例》一文的课程体系设计明确BPO岗位的日语需求而专门建构了具体课程。2014年,辛颖秀《对日BPO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施-以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BPO方向为案例》中,采用“1+1+X”课程建构模式,“1”为日语能力模块,“1”为BPO专业技能模块,“X”为顶岗实习企业定制模块。[5]

同年郝卓《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中,将人才培养目标划分技术型、贸易服务营销型、行政管理型和翻译型。采用了“日语+商务选修”和“日语+商务必修”形式课程体系,构建成“高职商务基础日语”课程体系和“商务应用日语”的“语言+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增设商务日语信函、日企商务礼仪、酒店日语。基础课程和商务课程相辅相成模式。[6]

2014年,施晓霞《以“课证融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中设计了基本素质模块《形式与政策教育》、《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和中特理论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军训和入学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专业基础能力模块包括《日语语音》、《日语听力》、《日语口语》、《英语(二外)》等课程。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综合日语》、《日语翻译实务》、《商务日语视听说》、《商务日语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商务单证制作》等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模块《语言技能综合实训》、《商务技能综合实训》、《岗位认知与技能实训》、《外贸业务模拟》、《日企实务》、《毕业实习》等课程。专业拓展能力模块中的选修课有《报关业务基础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函电》、《导游日语基础》等,综合素质模块选修课有《人际沟通与口头表达》、《创业方法与创新精神》、《日本企业文化漫谈》、《管理创意大赛实训》等课程。该作者强调“课证融通”特色课程的构建,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7]

2015年,古苗、黄真《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中,基本专业能力课程有基础日语、日语写作技巧、日语听说、日语阅读、日语写作、日语翻译技巧、日本概况、日企文化、日本风情等;沟通能力课程有沟通技巧、大学语文、口才与表达等;工作相关能力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技巧、计算机基础(中日文)电子商务基础、商务礼仪、日文录入技巧等。主张“技能型的外语人才”培养目标。[8]

2016年,刘静、韩晓 、崔美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途径探析》中构建了以就业为引领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模块:日语必修课程-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会话,选修课程-旅游日语、计算机日语、酒店日语、服装日语等,同时嵌入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块中设置职业指导课程,跨专业合作开设会计、营销方法与策略、图形处理等课程,并积极开发校企合作课程;素质拓展模块中开设日企文化、职业素养、岗前培训等课程。[9]

2017年,韩勇《就业岗位导向下的高职商务日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日语专业为例》中,课程体系建构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托,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分成通用日语模块、商务课程模块和办公技能模块、公共类课程和任选、拓展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偏重于商务应用的课程和计算机应用。[10]

综上10篇不同年度发表的高职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论文中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体系有7篇,3篇为应用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在文中可以得知,在课程体系建构时都充分调研了市场需求,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社会发展,注重高职人才特点,加大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跟岗实训,实现“日语+”的课程体系。

三、高职应用日语专业“日语+跨境商务”课程体系框架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外贸易向优进优出转变,服务贸易比重显著提升,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衔地区,其跨境经济发展和境外经贸合作的建设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新一批“日语+跨境商务技能”日语人才。

根据南工院《关于研制2018版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应用日语专业立足于国家战略和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搭建“日语+跨境商务”课程体系框架。突出语言能力、国际贸易从业能力、跨境电商实操能力和国际物流从业能力的培养。

在整体教学中实施“1.5+1+0.5”的教学模式框架设计,前1.5年突出日语语言能力和专业通识能力的培养,后1年对学生进行基于亚马逊平台的跨境电商的定向培养,同时注重专业能力的融合和提升。0.5年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跟岗顶岗实习。在整体教学中,突出双语教学和全日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注重跨境电商实操技能的培养,通过跨境电商综合实训课程、校外合作企业实践课程、假期实践和顶岗实习课程等打造学生的实战技能,与产业实现无缝对接。另外在整体教学中突出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通过课程改革,创客工作室的融合,突出学生双创能力提的培养和提升。

四、结束语

互联网极具发达的时代的到来,线上贸易成为时代产物且会越发活跃,适应社会发展下课程体系构建是专业发展的命脉,人才培养的根本。高职日语专业在专业名称上侧重点有“应用”、“商务”、“旅游”之区分,但最终课程体系框架一致: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市场竞争力和后续发展力,紧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构建系统、立体化的“日语+”课程体系,培养出服务于社会的高职日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侯卫.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95-96.

[2]白洁.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开封大学学报,2011,12:78.

[3]杨银平.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55.

[4]佟玲.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2,10:245.

[5]辛颖秀.对日BPO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施-以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BPO方向为案例[J].教育教学论文,2014,1:190-191.

[6]郝卓.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J].渤海大学学报,2013,5:150-151.

[7]施晓霞.以“课证融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4:94.

[8]古苗,黄真.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培训,2015,12:26.

[9]刘静,韩晓 ,崔美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途径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6:118-119.

[10]韩勇.就业岗位导向下的高职商务日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深圳职业技術学院商务日语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7,4:182-183.

上一篇:石油贸易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