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

2023-12-25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1篇

摘 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不能一味地采用纯理论讲解,而必须重视实训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本文在介绍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国贸实训的意义,探讨了实训方法的设计,最后提出了提高实训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实训方法 研究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涉外经济课程,需要学生们在学习完本课程后能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教学的基础设施水平,掌握有效的实训方法,让学生在实训实验室中借助模拟实训来提高操作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关联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第一,内容丰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包括了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贸易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到大量的英语与其它复杂的国际贸易流程,并不易掌握,给教学和学习增添了困难;第二,与其它学科联系紧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多种知识和学科交织的综合性课程,需要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概论、报关报检实务等学科或课程知识的支撑;第三,与时代发展联系紧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而需要不断更新其课程内容,例如不断变化的中美关系给中美贸易带来的影响等热点问题。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的意义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通常以进出口交易为主线,结合了交易磋商、外贸函电往来、价格核算、信用证审核、货物订舱、通关、贸易单据审核等业务板块的实例,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了解进出口交易的程序和技能。通过Sim Trade等外贸模拟操作系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切身体验进出口交易的实际过程,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在谈判、履约等过程中培养国际商务环境下的业务分析、管理等能力,使学生学会实际地应用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总结起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能够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在实训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在实训中综合各学科知识,让学生系统理解各个业务环节和各种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能够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教师还可以在实训中结合世界经济的不同变化来调整实训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以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实训方法的设计

(一)实训流程的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离不开有相关配套的实训实验室,要求实训室必须建有互联网平台,具备实训相关的设备和软件,有足够的座位和计算机、服务器、投影仪等,为实训教学提供电子教学环境的支持。

实训流程包括课堂实训、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三个环节:课堂实训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训练,此环节要求实训案例必须充足,并尽量贴近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现状,主要强调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专项实训要求学生在实训实验室中根据业务流程进行专项训练,主要有企业建立、市场营销、外贸函电等专项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外贸企业的建立、网上交易中心的操作、交易磋商等知识,此环节要求实训尽量与真实环境接近,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要求提交合格的单据,以不同的方式得到贷款;综合实训开始于学生已系统地学习完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后,通常在课程教学的中后期,由学校提供实训指导书,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实训时间一般在1至2周左右,学生需要模拟正规的在外贸企业上班,争取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外贸业务,通过扮演供应商、出口商,银行等角色系统的学习业务技巧,掌握物流、业务流以及资金流的运行方式。

(二)实训内容的设计

以综合实训为例,在综合实训,为达到实现仿真模拟的目的,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整套任务。通常由6个学生为一组,有两人扮演出口方,还有两人扮演进口方,剩余的两人扮演银行职员、保险业务员等辅助角色。

综合实训的内容有:第一,开拓国际市场,此任务要求进出口双方利用实训资料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网络发布交易信息,其中出口商布置展会,在洽谈区模拟交易会,然后出口商接待客户并利用产品实物等推销产品,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谈判能力;第二,签订合同,此任务要求双方通过邮件建立业务关系并经过发盘等环节达成合作意向,最终签订合同,此环节由于涉及价格核算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外贸函电写作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缮制合同、价格表达等知识;第三,信用证业务,此任务要求进口商开立信用证,银行开立信用证并向出口地银行发出通知,由出口地银行通知出口商,然后出口商根据销售合同等审核信用证,发现不符之处则要求进口商修改信用证,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审证、改证等方面的能力;第四,国际运输,双方根据合同明确运输责任,比如CIF条件下出口商负责货物运输,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计算运输费用和缮制单证的能力;第五,商品检验,由出口商缮制商品检验单证,在检验检疫局申请出口报检,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缮制相关单证的能力;第六,货物保险,双方根据合同划分保险义务,比如FOB条件下进口商办理货物保险,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缮制保险单的能力;第七,核销备案,由出口商在外汇管理局办理核销备案;第八,出口报关,出口商备好相关单证向海关报关,由海关部门审核、查验并签发核销单等,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缮制报关单的能力;第九,制单结汇,出口商备好商业发票、海运提单等文件,签发汇票,由出口地银行验审后通知出口商,进口商再办理付汇赎单,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缮制单证的能力;第十,收汇核销,出口商填制登记表后备好文件在外汇管理局办理收汇核销,然后到国税局办理出口退税;第十一,纠纷解决,在交易过程中经常出现与合同不符的情况,双方需要根据合同、法律法规等明晰责任,解决纠纷,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谈判能力。

三、提高实训有效性的措施

(一)明确教师的定位

在课堂实训环节,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需要结合知识点准备一定数量的切合实际的案例,在各个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通过随堂讲评等向学生反馈信息帮助他们强化知识点的掌握;在专项实训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实训内容的难易、重要程度合理安排实训时间,在实训前向学生提出要求,通过学生提交的实训文件充分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并在现场加强师生间交流,指导学生及时改正不足、不断总结实训经验;在综合实训环节,教师需要发挥辅助作用,监督学生的实训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及时总结课程,与其他教师加强沟通,以提高实训效果。

(二)有效利用实训资源

实训方法应以尽量贴近实现工作环境为原则,注重实训的完整性,紧跟不断变化发展的外贸市场步伐,通过模拟实训、情景教学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和实训室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不断扩充实训展台,倡导学生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务员学习,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结:实训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掌握有效的实训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业务素质的目的。教师应认真对待在国贸实训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模式及课程设置,提高实训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振宇.论改进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方法.当代经济.2010(19).

[2]王炳焕.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开展校内实训探索.河南教育(中旬).2010(08).

[3]杨宏恩.高等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4]杨佳.国际贸易实务综合实训教学初探——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6).

[5]杜宇,佟明亮.应用型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教学模型探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9).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2篇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 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 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 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 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 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 受其所困。我们应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 而是一种重构, 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 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 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 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本课程改革以职业需要为导向, 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 邀请货代和物流行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等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相应的运输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 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掌握货物运输组织的技术和方法,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方法上, 通过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活动, 采用项目教学, 既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又鼓励学生个性和独创精神。教学过程结合运输方案设计与实施, 强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关系, 具有专业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实践性,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老师指导, 学生练习, 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在项目开发上, 每个项目分为几个任务。任务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知识为能力服务, 任务用多少学多少, 项目用什么学什么, 不求知识系统化, 而以能力为本位。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强化创新意识是目的。项目从简单到复杂, 不同的职业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通过任务完成, 提高兴趣, 增加成就感, 感受项目过程的乐趣。

2 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活动, 使学生掌握国际货物运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 并培养学生良好职业品质, 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 (1) 能熟练描述出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 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2) 了解货物运输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运输合同的内容、订立与修改程序, 会签订运输合同。 (3) 能按合理的运输组织流程, 处理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的货运组织工作。 (4) 至少掌握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的主要运输单证的缮制方法, 会填制这些票证。 (5) 熟悉运输费用的基本构成和计算方法, 会计算货物运输费用。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毕业生的调查反馈信息及相关企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要求, 把理论与应用结合起来学习, 强调了以掌握概念、强化实际操作应用、培养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在项目学习过程中, 学生能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收集信息, 对信息进行处理, 具有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项目的学习, 能扩展学生的思维, 了解现代国际运输发展趋势, 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能相互合作, 共同发现问题, 使学生具有信息交流和团体合作的能力。项目学习的目的不仅学习了必需专业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技能, 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贴近行业运作实际。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既有能力的训练, 也有方法的运用, 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某门专业知识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 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专业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

3 课程教学建议

3.1 教学建议

(1)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教学, 以任务驱动型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本课程教学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资源, 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相结合, 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企业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 注重学做结合, 边讲边学, “教”与“学”互动, 做中学, 学中做,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 (3) 在教学过程中, 要创设工作情境, 强化实际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 在操作训练中, 使学生掌握运输组织与管理的相关知识。 (4) 在教学过程中, 要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仿真平台、实训软件、实物教学、运输企业现场教学等模式。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运输作业软件, 以保障教学的进行。

3.2 教学评价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可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结合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生作业、试卷测评、实验实训、技能竞赛等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 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3.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 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2) 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 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 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开创就业渠道。 (3) 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 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考核、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 将教学与培训教材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 满足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3.4 教材编写

(1) 打破传统的学科教材模式, 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教材编写。 (2)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目标, 注重能力本位的原则, 力求突出“理论够用、重在实践”和“简单明了、方便实用”的特色, 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 (3) 教材应图文并茂,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运输实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 本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 教材内容应有所区别拓展, 把运输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 以满足运输发展的实际需要。 (5) 建议为教材配置专门的多媒体光盘, 以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的需要。

摘要: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 进行新课程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3篇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 又被称为国与国之间的通商, 是指不同的国家之间将本国的货物、资源、服务进行跨越国境的交易, 国际贸易一般包含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份额不断增加, 国际贸易领域的人才需求量也随之攀升, 各大院校纷纷针对性的加强了国际贸易领域的教学培养。作为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最核心的一门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不仅有营销学、管理学知识, 还包含有市场经济理论和商务英语知识, 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是对外贸易经济领域名副其实的重要课程。

二、项目式教学概述

(一) 项目式教学的概念

项目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完成一个整体性的项目的同时使学生掌握该领域综合性的实践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又被称为跨学科交叉式教学, 其原因是一个项目中往往综合了多门学科的多种理论, 学生在完成项目时必须要对项目中涉及到的各个学科的不同理论进行逐一学习研究, 在完成项目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 还能够将所学理论进行串联运用于实践中, 从而提升实操能力。

(二) 项目式教学的特点

项目式教学有记载的最早萌芽是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 其雏形是十八世纪欧洲兴起的工读教育及十九世纪美国兴起的合作教育。经过美国合作教育超过二十年的探索发展, 最终形成了当前的项目式教学理念, 并在全球教学领域引起了一阵模仿热潮。项目式教学兼有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气息,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 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

1. 变被动为主动

在项目式教学法的引导下, 由于学生面对的是一个项目下的一个个具体问题, 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时, 由被动接纳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在设计安排项目时则要进行协同配合, 由各自独立备课向协同制定项目计划转变。

2. 人才生成周期短

由于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因此,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找解决答案, 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 利于教师掌控

一个项目由学生具体完成, 老师全程辅助跟踪, 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 项目的完成进度利于被掌控, 便于学生最大化的得到锻炼。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概述

(一)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定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定位主要是为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培养输送合格的人才, 其对合格人才的定义不仅包含有理论水平, 同时还必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其最终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够具备开拓国际市场能力、国际贸易营销能力、金融分析能力、进口业务能力。

(二)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

1. 理论讲授与工作实践相脱节

目前, 各大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依托教材讲义进行灌输式的理论教学, 少数院校在课程中安排了一些实践教学内容, 但从整体上看, 理论课远远超过实践课的比重, 且一些理论存在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2. 教学方式方法较为陈旧

教学方法主要以“我讲你听”的方式, 学生主要通过背记式的方式学习掌握知识, 互动式、探讨式、协作式的教学方法使用频率不高。

3. 课程计划安排不合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仅有营销学、管理学知识, 还包含有市场经济理论和商务英语知识, 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但当前一些院校在计划安排课程时, 仍然存在“偏科”的现象, 即重视语言的学习, 忽略实操技能的学习, 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不能较好的胜任本职。

4. 考核方式不科学。

考核方式不科学也是当前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一方面难以检验学生真实的知识储备水平, 另一方面, 也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引入项目式教学的意义

1. 能确保教学质量

项目式教学以实际项目为牵引, 能够使教师之间形成密切的协同配合, 避免了各自为阵、闭门造车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教学质量难保证的现象。

2. 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引导下, 以完成具体任务的心态学习理论知识, 使书本上的知识能够转化为现实中的工作能力, 并在成功与失败中得到即是反馈, 这种及时反馈反过来又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挑战疑难知识的动力, 因此, 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能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

由于项目式教学中, 学生一方面面对的是具体的实践项目, 另一方面, 各个学科门类的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跟进辅导, 因此, 学生的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生成较强的实践能力。

四、基于项目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基于项目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设计必须要考虑六个方面的因素, 分别是国家政策、课程计划、讲授方式、商务英语、教学教材、考核验收。

(一) 运用国家政策支持

我国在二零一零年曾下发过一个《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有专门的表述, 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能够有效缓解就业难问题, 促进人民改善生活, 帮助解决三农发展不均衡问题, 能够解决企业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 要将职业教育摆到重要位置, 推进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大众。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优惠利好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 各大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引入项目式教学时应该积极寻求政策支持, 抓住政策红利, 在教学硬件设备上、在于企业合作培训上发挥协同优势, 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二) 确立实践教学地位

教学实践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没有教学实践作支撑, 职业教育将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也很难适应市场需要。在设计教学计划时, 要突出项目引导, 着重设计六项学习内容, 一是国际贸易术语, 内容涵盖贸易的特点、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国际惯例;二是交易磋商与合同订立, 内容涵盖交易磋商准备、进出口交易磋商、订立进出口合同;三是合同的标的, 内容涵盖商品的名称、数量和质量;四是进出口货物运输, 主要包含运输的方式、单据和条款;五是进出口货物运输保险, 主要包括保险的原则、承保的范围、保险实务和保险条款;六是进出口货款结算, 主要包括支付的具体工具和支付方式。

(三) 优化理论讲授方式

优化理论讲授的方式要从提升教师的综合任教能力入手, 通过提高教师的任教能力, 改进优化授课的方式, 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首先,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这是授课的基础, 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任何方法技巧都不能发挥作用。其次, 要找准市场与学生的需求定位, 将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 把不适应教学需要的, 或效率低下的讲授方式剔除掉。多增加互动性、协同性、任务性的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即是反馈。最后, 要注重加强与相关科目教师的联系协同, 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单打独斗。

(四) 注重英语水平提升

英语在过去、当前和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事实将难以改变, 因此, 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来说, 商务英语则显得较为重要。在国际贸易中, 与客户进行合同细节的沟通商量、签订、往来信函的沟通都是英语,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讲商务英语的学习运用贯穿其中, 使学生在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 学习语言知识, 以便其在就业后能够顺利适应英语语言环境的需要。

(五) 合力编撰教学教材

教学教材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核心辅助工具, 但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还没有得到同意, 不同的学校选用的是不同的教材资料, 据统计, 目前在使用的教材多达十余种, 其中以《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最为常见, 相对来说质量较高, 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更新之处。在教材这一领域, 应该集合各院校的教学研究力量, 合力编写一部通用教材, 确保教材质量。同时, 定期组织对教材进行更新校对, 确保教材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六) 丰富考核验收形式

考核验收对于教学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一方面, 考核验收可以准确掌握教学质量, 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好坏程度做出衡量。另一方面, 考核验收带有天然的反馈性, 可以督促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督促学生认真投入学习。不同的考核形式能够带来不同的效果。基于项目教学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应该注重将学习过程成绩、理论考核成绩、项目完成成绩三个部分有机结合, 确保考核取得实效。

五、结束语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应该得到深入研究和大范围的推广。但由于项目教学涉及到具体实践, 多学科知识相互融合, 教师之间相互协同,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因此, 其具有相对较大的难度, 在下一步, 应该更多地给予相关院校政策支持, 相关学者应该加大研究力度, 为我国经济走出去, 输送更多的优质国际贸易人才。

摘要:自二十一世纪之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入国内市场, 同时, 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催生出了体量巨大的国际贸易。尤其是在十八大后, 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规划, 加紧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国际贸易进一步增加, 对国际贸易领域的实践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一门主课, 《国际贸易实务》在对外经济贸易教学中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 具有较高的教学难度。当前, 我国各大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上还存在着教学与实践脱节、课程计划安排不科学、教学方法形式僵化、考核方式不够合理等问题。本文立足当前实际探讨项目式教学的概念和应用, 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当前的实际定位、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引入项目式教学的价值意义, 最后提出了确立实践教学地位、优化理论讲授方式、丰富考核验收形式、注重英语水平提升、合力编撰教学教材、运用国家政策支持等七个设计原则, 以期为今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国际贸易实务,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午萍, 奚莹.项目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 2018 (3) :109-110.

[2] 晋军.项目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7 (10) :255.

[3] 林娇霞.项目导向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思路[J].商业文化, 2014 (27) :209-210.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4篇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对外贸易业务量急剧增长, 同时随着近几年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对于外贸及跨境电商相关专业人才, 市场出现很大的需求缺口。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涵盖有形货物交易的基本理论、交易流程及国际规则的综合类应用性课程。新背景下, 普及外贸及跨境电商知识, 尽快融入世界市场成为经济发展之所需。非外贸专业开设该课程, 在教学方法、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与外贸专业相比侧重点也理应有所不同。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 如对非外贸专业学生继续墨守陈规, 将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 新背景下, 务必开展课程改革, 从而培养满足行业及企业真正需要的外贸实用人才。

二、非外贸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 学生兴趣不大

国际贸易实务的专业性很强, 非外贸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学习国际贸易的先导基础课程, 直接接触实务, 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三本及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为该课程与本专业关系不大, 因而学习兴趣不大。

(二) 学时设置普遍偏少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适应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各高校各专业通常将国际贸易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设置, 并将其设置为每周2-3学时, 总学时一般为32-48。但由于国际贸易实务包含内容庞杂, 短短32-48学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授课需求, 更何况还有相当多实操能力的目标。

(三) 课程内容专业的针对性不强

我校很多经管专业都开设国际贸易实务, 但是, 目前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等大部分专业使用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一样。加之三本类教师授课工作量大, 个人精力及经验有限, 很少投入精力针对性的准备教学内容。

(四) 实践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大多数教师的专业背景是经贸类, 对于跨境电商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比较有限。有些教师自身只有传统企业工作经验, 没有在跨境电商平台或外贸企业工作过, 甚至有的根本还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 不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 在教授学生课程实践课时有较大难度。

(五) 受课时的限制, 教学方法陈旧

当前, 在大多高校的教学实践中, 《国际贸易实务》的讲授通常还是采用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 教师以灌输为主, 学生被动的听。这样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无法做到学生外贸实操能力的培养, 结果是教学效果不佳。

(六) 考核方式单一, 应用性不足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通常为闭卷或开卷考核方式, 这种考核方式应用性不足, 学生如果考前认真复习, 大多也可通过。尽管考核成绩中有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 但大多流于形式, 未对学生动手能力实施综合考评。

三、跨境电商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 适当增加课程学时

国际贸易实务涉及的环节多、流程复杂, 很多重要的国际贸易规则, 需要一定课时讲清楚, 为了提升应用性, 最好都要结合案例及专题讨论, 因此课时显得很紧张, 而跨境电商新背景下, 除了一般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 还应增加跨境电商平台实训的机会, 这样看来32-48学时根本不够, 建议适当增加至少16学时以上。

(二) 采用“分专业”教学模式

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修订教学大纲, 不同专业教学内容侧重点也应该有所区别。如电子商务专业应更侧重电子商务对外贸发展所起的作用, 重点放在跨境电商、交易的磋商等方向, 市场营销专业更侧重于市场调研及市场客户的开拓等。物流管理专业, 在讲授货物运输环节时, 可以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知识, 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 比较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三) 加强建设实践师资队伍

院校要想办法提升教师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 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一方面学校给教师创造实践机会, 积极鼓励并选送教师到专业外贸公司进行半年以上挂职锻炼, 亲身参与企业的外贸实践活动, 熟悉业务操作。此外, 可以聘任外贸公司中有实操经验的人来承担实验课教学。在可能的情况下, 多派教师参加跨境电商相关培训或会议, 拓展老师的视野。

(四) 改革实践内容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前文已经提到过, 在当前新形势下, 仅仅开展一般实训还不够, 甚至可以考虑将外贸实务模拟实训或跨境电商平台实训单独开设为一门课程。建议考虑涉设置校内校外两个实训环节。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来实现。在实验室模拟外贸实务的全流程, 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外贸业务中的当事人, 如银行、海关、进出口商、承运人等工作人员, 体验操作流程。还需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训或校外企业实习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要充分了解各类跨境电商平台的特点和区别, 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及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跨境平台, 也可能同时多平台运营。

(五)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

1. 积极开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方式比较灵活,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讨论并发言, 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口头表达。

2. 适当运用专题讨论法

国际贸易课程的专题讨论可以筛选若干相关主题, 针对比如反倾销诉讼、反补贴等主题向学生指定阅读任务, 加深对该专题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借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该方法的运用过程中, 学生变成主角, 老师是配角。

3. 实训课采用角色扮演法

实训课让学生分角色扮演, 如银行、进口商、出口商、承运人、海关等不同角色, 展开外贸谈判、合同的签订、报关、支付等实操流程。让学生按流程体验外贸业务的实操流程, 系统地、熟练地掌握外贸的实际操作技能,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 有条件的开展项目驱动法

除了运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专题讨论法之外, 有条件的话, 还可以导入企业真实的项目, 让学生进行仿真训练或在真实跨境电商平台上操作, 鼓励学生尝试跨境电商创业。课程及考核方案改革。

(六) 改革考核方法

鉴于传统考核模式的缺陷, 建议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平时课堂提问、案例讨论、专题讨论、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尤其是实验实训的情况, 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例如, 对于理论知识, 题型上以问答题及案例分析题为主;对于操作技能和社会能力的考核, 要主要根据学生在实验室的操作测评给出成绩, 最后综合给出总的成绩。

综上所述, 跨境电商新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改革, 一方面, 需要各院校的重视和投入、企业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 也要求教师们积极探索, 投入时间和精力实施

摘要:当前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 非外贸专业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时, 效果不大令人满意。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受自身专业知识和课时量的限制, 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实践师资力量单薄、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式单一等。建议适当增加课时、改善师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考核机制, 继而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秀玲, 肖杨, 张欣, 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7) :256-259.

[2] 胡心宇.跨境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6, 38 (3) :247-248.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5篇

一、项目教学法概念特点分析

(一) 项目教学法概述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 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 将具体的教学目标看成是一个项目, 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的综合性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 会运用到不同学科的综合知识,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 会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 因此也被称之为交叉式的教学, 同时, 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需要将自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研究

项目教学法起初萌芽于欧洲, 在多年的探究发展中, 形成了当前项目教学法的理念, 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很大力度的推广, 尤其是在新的发展时期, 该种教学理念与信息时代的结合发展, 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 改变了传统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 变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生在项目教学法理念下, 面对的是项目中具体的问题, 需要学生去处理解决, 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探究, 并在教师的协同帮助下, 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其次, 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项目教学法采用的是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方法,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带着问题去思考, 这样也能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掌握理论知识, 并迅速应用到实践中, 提升自己的技能;最后,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项目的实践过程, 也是教师全程参与的过程, 教师会进行全程辅助跟踪, 这样也有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定位及当前问题分析

(一) 定位

新的发展时期, 国际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我国对外贸易深入发展, 在这种环境下, 此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国际贸易发展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 要求这些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还要有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 从而为未来发展中, 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 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的能力和进出口业务的能力等。尤其是近些年,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在与国外开展经济合作的工程中, 对综合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更应该明确专业课程教学的定位, 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符合要求的人才。

(二) 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 我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较之从前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从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来看,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 课程教学中, 多是以课程教材为主开展教学活动, 从而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 整理上来看, 在课程中理论教学的比例较重, 实践课程内容安排较少, 很多理论知识不能及时更新, 存在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其二,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课程教学中采用的多是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方式, 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 很少有互动式和探究式的学习, 这样也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其三, 课程安排不尽科学。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 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 包括了管理学、营销学、市场经济学、商务英语等方面, 且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 一些院校存在重视语言轻视技能的问题, 影响到人才的全面发展;其四, 考核方式不合理。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 不能科学地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 难以起到促进学习的效果。

三、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探究

(一) 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科学的教学方式, 一方面能有效确保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以实际的项目为导向, 加强师生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从而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 必须掌握好知识才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将学习中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 并在实际的项目探究中了解自身的不足, 激发学生探疑究难的动力, 这与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相比, 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 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国际贸易实务学中, 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 在项目教学理念的具体贯彻中, 也需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 当前国际贸易的形势, 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培养更多优秀国际贸易人才。

1. 了解政策和社会发展形势

高校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都需要了解我国教育和发展的规划, 了解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自身的定位, 认识到教育在缓解就业及改善生活, 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因此, 要将教育面向大众化。近些年来, 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 这种形势下, 国际贸易实务学课程教学总, 采用项目教学法, 应该积极了解政策形势, 抓住政策红利, 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 在教学项目任务的设置上, 迎合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 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2. 加大教学实践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学实践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重要方面, 缺少了教学实践的支撑, 国际贸易实务学教学水平无法提升, 学生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项目设计时, 需要突出引导项目, 重视国际贸易术语、国际惯例等等内容的补充学习, 同时要涵盖交易磋商和合同订立的内容, 让学生了解进出口交易磋商合同, 合同的内容、商品数量、名称等都是需要掌握的要点;此外, 还要掌握进出口货物的运输, 包括运输的方式、运输保险等, 积极了解进出口贷款结算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花心思去了解掌握, 才能更好地在后期的工作中加以运用。

因此, 在实施项目教学时, 可以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例如在实践教学之前, 教师会根据项目内容制作好学习任务书, 里面会设置真实工作环节, 例如, 以某某案例为导入, 撰写交易磋商文书—询盘。

其次, 可以利用学校实训中心的软件, 进行角色扮演, 情景模拟, 完成项目中的学习。

再者, 通过模拟综合实训, 引入真实项目, 让学生在仿真职场环境, 进行国际贸易业务操作,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能学以致用。

3. 不断改进理论课程讲解的方法

在理论课程的讲授中, 首先需要教师自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 然后要明课程定位, 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对现有的学习方法和方式进行梳理, 对于不适应教学内容的进行剔除, 理论讲解中穿插互动性和协同性比较强的内容, 重视与现实生活实际的联系, 并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 及时改进, 师生共同探讨和优化教学方法。

4. 重视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在国际贸易交往发展中, 英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 必须重视商务英语的教学。国际贸易中, 需要与客户进行合同细节的商讨, 与客户的交流也需要用到英语, 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要将商务英语贯穿到整个教学中, 让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快适应英语语言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 能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 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优质国际贸易人才。

摘要:新的发展时期, 我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越来越多地国内企业逐渐走入国际市场, 从而催生出体量较大的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发展进一步增强, 这对国际贸易相关的人才也有了更大量的需求。《国际对外贸易》课程教学是对外经济贸易教学中的重要课程,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 在教学中也有较大的难度, 当前此门课程教学中, 存在课程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 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 影响到经济贸易学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项目式教学的概念, 对当前课程教学的实际进行分析, 了解具体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发展的实际, 探讨了新时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晋军.项目式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7 (10) :255-256.

[2] 陈晓梅.研讨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 37 (9) :108-110.

[3] 林娇霞.项目导向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及改革策略研究[J].品牌, 2014 (12) :200+202.

[4] 林娇霞.项目导向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思路[J].商业文化, 2014 (29) :209-210.

上一篇:交通仿真技术下一篇:病理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