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爱教育论文范文

2023-03-03

陶行知爱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陶行知;科学教育;意义;现代价值

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他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大力推行科学教育,创立了一套较完整的科学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对我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日益受到教育专家的重视,人们开始研究其精华。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今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有着重要启迪意义。

一、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科学教育思想的形成是经过萌芽、形成、发展、成熟四个阶段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在留美期间,对西方的科学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与日本的对比,认识到了中国的科学落后。他说,在20世纪科学昌明的时代,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强调了科学的重要性,形成了科学教育思想的萌芽。回国后,陶行知进行各种教育实践,开始形成了科学教育思想。在他看来,科学教育是国家民族图发展谋生存、进行新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30年代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之后,他展开一切科学实践活动。将科学与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理论与实际并重,强调科学教育对富强国家的重要意义,其科学教育思想日益趋于成熟。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的四个阶段是与时俱进的。他将科学理论不断运用于实践中,同时也在实践中使理论不断发展、深化。

二、陶行知科学教育的主要观点

(一)科学教育的目标

陶行知认为科学是富国兴邦的重要手段。他提出:“要救中华民族,必须民族具备科学的本领,成为科学的民族,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生存于现代世界”。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中国,就要对人进行科学教育。因而,陶行知强调通过科学教育培养人的科学素养、提高人的科学意识、使人人掌握科学技术,通过科学化来促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在陶先生看来,坚持实现科学的大众化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他指出,要建设科学的中国,第一步是要使得中国人个个都知道科学,也就是说要通过科学教育来实现科学的大众化,促进科学的现代化。陶行知十分强调进行科学教育要注意科学道德的养成。他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的根本坏了,即使他有再大的本领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相反的,本领越大,他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因此,他认为进行科学教育首先要先向学生们讲清楚科学道德,使他们懂得科学是为全社会服务的、是为了追求真理的。而不是单个人的、不是用来危害社会的。陶行知高度赞扬那些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说:“真正的科学家是追求科学的真理。拿着科学的火把救人。”由上我们可以得出:陶行知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科学教育目标,为当时的科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培养了许许多多的科学人才,同时也与当前的科学教育改革是相通的。

(二)科学教育的内容

陶行知说“科学不发达,不能造福,所以应该有科学的生产、科学的劳动。”这里所指的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不过在两者之中。陶行知更加强调自然科学对社会的作用。但是他并不因此忽视社会科学。他指出:“科学的意义,应该包括社会科学,还要社会组负责任,引导全校以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观察人生。探讨它,分析它,以求得正确之了解,合理之处理。”陶行知明确指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都是科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此外,他的科学教育思想是在其生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他看来,将科学技能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是进行科学教育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他从生活教育出发,提出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同样的,在陶先生看来,进行科学教育也要注意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但是,科学只是一种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份,而我们要把科学当做追求真理的“救人”工具,用来维护全人类的利益。

(三)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

陶行知把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迁移到科学教育上,强烈批判传统教育手脑分离,教育脱离实际的方式,认为科学教育必须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手脑并用,进行科学实验。他倡导“自然是吾师、宇宙即学校”的理念,认为进行科学教育应当把学校的范围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真知识”。因此,他将育才学校建在风景秀丽,自然生态良好的重庆凤凰山上,充分地利用这里的资源,广泛地开展各种科学研究活动。陶行知指出,进行科学教育重要的是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要根据教育对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科学教育的不同需求进行教育。此外,他说,教师是科学教育的引领者,因此科学教育的成功关键是看教师的素质、能力,等等。陶行知进行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

三、陶行知科学教育的历史意义及现代价值

(一)陶行知科学教育的历史意义

陶先生的科学教育思想与实践,对我国近现代教育史有着积极的贡献。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各国列强开始瓜分中国,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是科技的落后导致社会的落后。因此,他们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促进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陶行知先生弘扬“五四”精神,在基础教育范围内大力推广科学教育,开展“科学下嫁”活动,广泛开展科学教育实践。他说,科学教育是为了大众的解放、为了民族的解放、为创造富的社会的。这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斗志,促其积极参与科学活动。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是与当时毛泽东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科学教育方针是相通的。

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是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完整的教育内容。同时也包括了一套完整的幼儿科学教育理论体系,大力培养“科学幼苗”和科学人才,这在中国算是第一次,具有开创意义。五四以前,陶行知继续前人的道路,进行科学教育除了提倡科学精神之外,还主张改革教学法,大力引入外国先进科学教学法,同时根据我国的具体实情进行科学教育,体现了教育的科学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二)陶行知科学教育的现代价值

1.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陶行知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其办学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实证创造、勇于批判、自由探索和追求真理等科学精神。他把实证精神贯彻于实际教学过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当代科学教育中,我们也要坚持实证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坚持自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落实科学素质教育。同时,陶行知的批判精神也指引着我们要敢于对已有的教育观念、内容进行批判学习,敢于创造。陶行知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求真理,科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谋求大众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学习科学要坚持真理,不要因为小小的利益而牺牲人类的利益。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将中西方的思想熔为一炉,其体现的科学精神不仅超越了前人也超越了时代,对现代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重视科学技能和科学道德的养成,提高科学教育地位

陶行知进行科学教育最为重视的是科学道德的培养和科学技能的运用。今天的科学教育改革,应把对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关键是为了实践。此外,学生在获得科学技能的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学习科学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及培养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必须提高科学教育的地位。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国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中实现新世纪的腾飞,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必须通过科学教育的改革,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

陶行知说,造就科学的中国,教师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他认为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什么都不懂,对什么都有好奇心,需要教师的培养。因此陶行知强调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学生的素质,也关系的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今天我们也应认识到这个问题:教师队伍的科学化对于科学教育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政府要注重教师科学素质的培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科学教育的研究,努力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地发现和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进行科学教育。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认为现在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在科学的世界里,要有科学的中国,只有发展科学,中国才能立于世界之林。他的思想是与我国当前的“科教兴国”战略思想一脉相连的,对于推行新一轮的科学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

责任编辑 星 瞳

陶行知爱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陶行知爱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生活教育理论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从20世纪20年代形成之后,在培养实干型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思想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倡导生活化、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理念是一致的。对于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的问题,当代教师可以借鉴生活教育理论中有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实施范围的阐述,通过教学实践,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生活。

生活教育理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课堂针对中国传统教育“读死书,死读书”的现状,陶行知针砭时弊地提出了中国教育的改造之法——生活教育理论。它强调“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这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高中思想政治课推行生活化教学,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如何准确把握“生活”二字,教育者需要全面理解生活教育理论,在借鉴中寻求创新发展。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

所谓“生活教育”,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它具体包括三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它明确了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目的等基本问题。与此相对的是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通过八年的实地考察,认为杜威所说的“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不符合中国教育的现实状况。在他看来,生活起决定作用,“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教育的作用在于改造生活,为生活服务。纵观教育的发展,从最初的口口相传到今天的网络授课;教育内容从古代的辩论、骑马、几何扩展到现代的物理、化学、计算机等领域,无不反映出社会发展对教育起决定作用,教育对人类生活有推动作用的辩证关系。

(二)社会即学校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将学生学习的场地从有限的教室延伸至无边的社会,加强了彼此的联系,使教育不再局限于特定空间里书本知识的学习,调动了全社会学习的积极性。

“社会即学校”包含以下思想:第一,社会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教育功能。例如,工人、车夫、农民等群体虽然无力进入学校继续深造,却可以在社会历练中获得长足发展。陶行知组织的山海工学团、香港中华业余学校等教育形式就是为了充分挖掘促进人发展的各类资源,补充全日制教育的单一形式。第二,从教育角度讲,“社会即学校”活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从静态的知识领受发展为动态的学做合一。在社会这个大学校,学生不是纯粹地学书本,而要汲取生活本身的经验;教师不仅是全职人员,也包括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理论的实施。它的提出首先应用于师范生的培养。其基本涵义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作为教师,在授课前,先要自己明确,考虑学生如何学、如何做,以此为依据来决定自己如何教。在陶行知看来,“做”不只是机械劳作,它还要求有人的思考在里面。即师生做事要手脑并用学习的过程,要有这种对实践的看法在当代依然具有实用价值。

二、生活教育理论对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的启示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之中”。对于如何推进生活化教学,解决教育脱离实际的问题,教师可以从目标制定、内容选取到活动实施的角度入手。

(一)教学目标立足学生生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价值体现,关系着教学能否有效开展。教学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而目标的制定必须基于学生的现实水平,落实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首先,知识目標中,对相关术语、概念、观念的理解、应充分利用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基于学生的现有经验来教学。比如,学生要掌握“恩格尔系数”这一概念,可以通过计算自己家庭的食品支出和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去理解,而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文字陈述。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学科领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次,学生的能力是各方面力量循循善诱的结果,而非一蹴而就。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能力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在制定上要有具体的实施内容和实践空间。例如,在能力目标“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上,教师如果纯粹地讲授课本,而没有给学生留下施展的空间,那么这项目标很难得到落实。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根据相关热点问题分析并表达个人看法,那么学生将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教学,在思考问题时也会不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武器。

最后,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的实现不能单靠知识的解读、习题的演练,需要借助启迪思维的活动、有价值的案例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目标的陈述上,应注重学生的内部感受,强调学生在一定情境中获得的个人意义,而非活动所得的结果。如“学生认真观看京剧《黛玉葬花》,赏析中国书法,并在班级讨论中畅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受”的表述,具体清晰、可观察、可操作。

(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与陶行知所说的为“生活向上而实施教育”具有一致性。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一方面,深入了解教材,明确教学重难点,这是授课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利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例如,在授课《经济全球化》一课,案例素材的选取可从学生最熟悉的麦当劳、肯德基入手;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时,从资金、技术、贸易三个角度分别举例说明,以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其含义;分析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时,可引用华为、小米等学生了解的中国品牌。例如,身处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其生活环境、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该有所侧重,考虑内容的针对性。

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师亦可以调整其顺序。比如,调整框与框、目与目之间的教学顺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整合不同单元的知识联系,使学生能够综合、全面地分析问题。

教学引进生活资源,打破了学习与生活的隔阂,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互交融,其所经历的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螺旋式发展,知识可以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工具和沟通社会的媒介。

(三)教学实施益于学生生活

首先,教学过程可以采取生活化情境。例如,高中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一框题,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差距、未来预期收入等抽象的知识,如果教师将其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利用“一例到底”的方式贯穿课堂,那么学生将在心理翻转自己“学习者”的身份,而以“发现者”“探索者”的姿态参与课堂。此外,政治模块中,为便于学生理解民主、协商等政治概念,教师可以模拟价格听证会、区委会人大代表选举、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会议等。思想政治来源于生活,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合理、理性地“回到生活中去”。

其次,指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社会是个大课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只有走出教室,以“观察员”的视角深入社会,真切感受现实生活,才会更好地理解教材、运用知识。联系社会热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养老方式调查、高中学生课外补习情况等学生有能力、有精力探究的课题。课外的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劳力又劳心”,实现“教学做合一”。

三、构建生活化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学构建生活化课堂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学教师改善教学、注重实效提供了方法指导,也为学生学以致用、重视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然而,时隔多年,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决定了当代的教育者不可能完全照搬该理论。因而,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客观态度学习借鉴该理论。作为一线工作的教育者,教师首先要全面理解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把握其核心精髓。

其次,注重生活不代表使教学流于生活的琐碎形式,而是要有高于生活的远大追求。一些教师利用有趣的素材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而热闹过后,学生很难有所收获。对此,教师必须妥善处理生活材料,深入挖掘案例背后的学科价值和人文精神。比如,社会热点——房价上涨,教师既可以从供求关系入手来解释价格变动的影响,也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讲解消费类型及消费心理的相关知识,还能够从宏观调控的视角去探讨政府的相关举措。教师还能够借此启发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人生追求。这种发散式思维的方式将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再次,在教学实施中,教师不能因刻意追求生活化而使教学随意、纪律涣散。对此,教师要精心备课,深入考虑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加强教学预设。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以促进教学实效的生成。当然,教师必须宏观把握课堂节奏,防止学生的探讨偏离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北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1).

[2]陶行知.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08).

[3]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07).

[4]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李毅.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践行[D].山东师范大学,2012.

[6]杨江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陶行知爱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刘艳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也提升了我作为教师的幸福感。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方法。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喜欢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

陶行知爱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继续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教学过程:

一、回忆名言,导入。

同学们,通过平时的学习、阅读,相信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名人名言。请把你知道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二、启发点拨,读题明理。

1、听了大家说的名言,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感受?

2、指名说。

3、师小结导入。

听了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这些名言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好像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口语交际——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板书。

4、学生读题,明白本次口语交际内容。 (1)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名言。 (2)这句名言给你的启发和教育。

(3)把你喜欢的名言做成小书签或贺卡送给你的朋友。

5、指名说,师板书。

6、指名说口语交际的要求,师归纳板书。

(1)认真倾听。 (2)清楚表达。 (3)积极评价。

7、齐读要求。

三、小组交流,评价。

1、教师示范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及对自己的启发和教育。

2、小组内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并说说这句名言给你的启发和教育。互相评价。

3、指名全班交流,集体评价。

四、创设场景,活用名言。

1、出示图片

图1的大意:一个小男孩晚上看电视很迟了还不去睡。 图2的大意:春节联欢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舞蹈。

2、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名言来教育他或表达图意呢?为什么?

3、评一评:你觉得他用的名言适合这幅图吗?你还有其他的看法吗?

4、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还遇到过什么事可以用学过的名言来解决呢?

五、制作小书签或贺卡,赠名言。

过渡:这么好的名言不与别人分享太可惜了。你有什么好建议让别人也记住、也喜欢你的名言吗?

学生制作小书签或贺卡,写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赠送给同学

或老师。

六、总结,提出希望

一句名言可以使人受到教益、得到启示,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通过今天的交流,你们一定又积累了一些新名言,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能永伴你们一生!

教学反思:

上一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教育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