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管理论文范文

2023-03-10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5.106

摘 要:我国的电网建设项目管理面临着各种挑战,管理机制不完善、劳务分包队伍缺乏质量安全意识等,这样严重约束了项目管理工作。必须要改革传统的项目管理制度和实践工作,以提高电网建设项目管理质量,满足新形式下对电网供电的需求。

关键词:电网建设 项目管理 实践 创新

电网工程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项目进行管理,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益,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和稳定。电网建设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供电,其作用不可小觑。电网建设项目在施工和管理中均对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施工技术密集,而项目却分散,需要较多的单位协作进行,这些电力工程项目的特征使得其项目管理必须针对项目本身来进行有效的数据资源管理,对项目建设进度中所出现的问题来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保障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顺利开展,确保电网建设的安全稳步发展。

1 电网建设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

1.1 电网建设外部环境严峻

由于电网建设项目的特点是工程量大、工作环境条件差、项目时间紧迫,且为较大的跨度和范围,有的施工地段在复杂的地理位置,施工期间,经常会遇到如暴雨、滑坡等多变的灾害,加重电网建设在施工与管理方面的难度。

1.2 基建标准化建设和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

电网建设项目一般会设置多个部门对不同的工作开展管理,例如设计、建设与管理、监理、合同管理等部门,每一个管理部门均需要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对工作的指导。一旦管理制度不完善、不标准,极容易导致电网项目工作人员出现参差不齐的业务素质,使得项目管理偏離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方向,严重影响到项目管理质量。针对电网工程项目管理,其项目管理的质量责任机制、质量监督机制、安全机制、设计管理机制、考核机制等均没有得到具体而全面的落实,使得电网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受到挑战。

1.3 基建队伍管理滞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出现管理脱节

虽然电力公司已经采取了加大电网建设项目的管理力度,然而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等员工在职业发展通道受限,他们经常外出蹲守工地,待遇和工作职责不匹配,工作环境艰苦,导致优秀的员工频频跳槽,工作管理出现脱节的情况。

1.4 缺乏对项目建设的关键因素的有效控制手段

由于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了管理员在项目建设质量、项目成本、工程进度等方面没有具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缺乏对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极少数领导急功近利,对项目管理盲目指挥,出现随意决策的现象。项目前期规划没有详细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后期多次修改设计。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签证不严,增加项目成本的问题。一些施工合同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导致少数项目结算困难或者项目亏损。

2 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实践

项目管理主要分为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只有将这3方面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管理过程中合理统筹成本、进度与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为项目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于项目进度管理,必须要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并要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这才是项目进度管理的有效方案。在项目进度计划中,预计项目成本所占比例较小,而主要发生的成本为项目投资成本,由此,此阶段主要控制的关键因素是项目成本控制,必须在项目启动前客观合理科学地细分项目成本,合理预计项目重难点,充分评价其余成本损耗,确保重复成本、不必要的成本的产生,节约成本。

项目质量管理的要求和项目管理成本为正相关关系,当一定程度下的项目质量要求进一步强化时,会导致管理成本倍数增加。然而一定范围内的质量会制约工期,施工质量要求越高,施工的进度也就较慢,项目成本也会上升。适当加快进度能够降低成本,但不能人为地片面加快进度,否则会加剧成本,需要将3个关键要素协调管理,抓住成本、质量、进度三者的各个控制关键点,能提高电网建设项目管理效益。

3 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创新路径

电网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质量、成本、安全等要素是相互影响的,不能单方面控制某一管理目标,否则会产生对其他管理目标的不利影响。由此,需要从项目管理整体来进行全主体、全过程、全因素的有效管理。具体的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创新路径如下。

3.1 进度管理创新

加强电网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在项目开始就科学编排项目的进度计划,并对在建项目进行动态监控,保障所有项目建设都在可控状态。

首先,要事前研究建设项目,提前预测项目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防治方案和措施。其次,完善各阶段进度管理目标体系,从而确立项目的总体目标,对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与目标进行合理安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修正。企业自身要建立招投标平台,对招投标项目进行规范、透明地管理。

此外,为了控制项目进度,必须要增进各部门专业人才沟通,这样能尽量避免目标管理混乱的局面。最后,要制定系统的网络进度计划,对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配置流程时间进度表。

3.2 成本管理创新

对于成本管理目标,需要根据目标成本来控制,并对过程加强管控,及时做好结算核算与考核工作。具体地,要完善电网建设体制,对建设项目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改善;完善机构设置,精简机构,使得产业集中度得以提升。优化概算、预算编制。对设计变更过程进行优化管控,便于控制工程设计变更成本。

3.3 质量管理创新

首先要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保证项目总体质量的控制,具体是要完善建设质量标准制度,使得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有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对项目目标考核制度要进行完善,责权利明确;明确质量责任,落实责任及其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考评和奖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最后是建立项目建设质量例会制度,便于基建管理员就质量工作进行沟通和协调解决;对规程规范的执行加强管理,提升施工图纸的设计水平;通过全面推广标准工艺,防治项目管理的质量通病。

4 结语

如今,企业面临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电需求增加和对用电质量的提高,要求对电网工程建设要有优质的工程质量和效益,就必须要加强其项目管理工作,将项目从计划组织到施工竣工等全过程进行全主体、全因素的协调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确保电力项目得到顺利开展和完成。

参考文献

[1] 陈永辉.对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3):96.

[2] 罗展标.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实践与创新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5):163-164.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以临策铁路建设项目为主体,以项目实施过程为主线,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针对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量大,建设工期长,投资巨大,易受不可抗拒因素和意外事故的影响的特点,介绍了应对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方法。

关键词:临策铁路;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0引言

临策铁路工程项目具有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多和影响重等诸多特点,有必要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具体地研究临策铁路工程风险发生和变化的规律,使之尽可能接近并反映实际的情况变化,防患于未然,以便使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的限度。我国的风险管理水平仍处于引进、吸引和消化阶段,与国外差距明显,借此国家大力进行铁路工程建设的时机,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铁路建设中去,从临策铁路建设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将有助于不断完善提高我国风险管理理论水平,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具体实施项目风险管理,将有益于经济建设,也将是时代的需求。

1临策铁路项目概况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对煤炭、金属矿石等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致使国内资源更加紧张。充分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建立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稳定、安全、经济、多元化的矿产资源保障体系,将是提高我国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蒙古国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特别是铜、铁、铅锌等金属和煤炭等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开采条件好的特点。中蒙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的经贸合作历史悠久,因此利用蒙古国资源有较好的内、外部条件和明显的地缘优势。修建临策铁路十分必要。

临河至策克铁路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境内,项目东起京兰通道的包兰铁路的临河车站,向西北方向依次经巴彦淖尔市的杭锦后旗、阿拉善蒙的图克木、苏红图和额济纳旗,然后向北利用在建的嘉策铁路至策克口岸,线路全长755.159公里。

本线的建设对促进边疆地区繁荣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促进沿线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铁路工程建设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铁路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是加快铁路建设的客观要求

以临策铁路为例,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四种:铁路建设基金、国债、地方政府、企业投资、银行贷款。逐步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主题的改革,既带来了铁路建设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铁路建设的财务风险。为了保证铁路建设资金的有效运用,满足大面积快速铁路建设的需要,必须全面重视铁路建设风险的管理。

2.2铁路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铁路项目的管理水平

近年来,铁路财务加大资金集中力度,全面开展银行账户清理,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为和谐铁路建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目前铁路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职责不清、资源利用效益不高、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存在缺陷、风险预警机制还没有建立、风险管理人才缺乏等。

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有利于树立铁路企业的良好形象,為企业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理财环境,增强自身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质量和管理水平。

3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特点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宏大、投资巨大、影响深远,所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各种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后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必须重视风险管理。通过分析临策铁路,可见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3.1风险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任何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的迅速发展。

3.2风险的动态性

临策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与风险分析的动态性具有如下3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各类项目风险随项目建设进程的发展依次相继出现。如管理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价格风险,政策风险经济周期风险,技术风险等。

第二,风险分析与管理具有较为明确的阶段性。一般地,项目风险分析可分为明确问题、辨识风险阶段,风险结构关系分析、建立或选择模型阶段,风险参数估计阶段,项目风险组合评价与结果解释阶段,风险对策与决策阶段等。

第三,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存在于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即存在于项目建设开始到项目竣工为止的全过程。

3.3风险的环境适应性

各种风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通过项目建设特定的环境和各种可能的途径进行组合,形成特殊的复合风险。

任何一个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外界环境进行人流、物流与信息流的交换。同一类型的项目在不同的项目建设环境中,其风险所受环境影响的程度也不相同,临策铁路项目也不例外。

3.4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如临策铁路建设项目工期大约两年,线路全长755.159公里,投资估算总额为431625.4万元,每正线公里571.57万元;其中静态投资418058.23万元,每正线公里553.6万元;贷款利息8989.2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530.95。这些因素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及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特征之一。

4铁路工程加强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4.1建立铁路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风险管理贯穿于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对于风险管理应该指定专人负责。在项目承揽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项目的决策风险,此时应在公司本部指定一名负责人,随着项目的进展,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动态地识别、评估及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监督实施。参加项目风险管理的人员应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合同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员组成。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牵头组织有关人员动态地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同时指定公司风险管理机构对项目部进行技术上的支持和决策上的帮助。

4.2注重铁路工程合同的风险管理

工程合同是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对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可能给工程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应根据铁路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在理论上通过适当选择合同的计价形式,来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

4.3发挥风险管理系统的作用

在项目设计阶段,业主和设计单位应先预测影响项目目标的重大风险,对各种风险状况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即进行项目的敏感性分析。在投标报价前,施工单位应考察和分析业主的经济状况、工程款落实情况和支付信誉。在投标报价阶段,施工单位要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察,考虑投标单价和总价中的风险因素。在订立合同阶段,对于过分苛刻的合同条款应该提出修改要求,以减少合同风险。在目前工程项目规范机制有待健全的情况下,要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抵御和抗拒项目风险的能力,从企业的自身管理入手,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系统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化解风险,并不断探索预防、控制、转移工程项目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4建立完善的铁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机制

铁路工程项目风险包括工程延期、费用超支、工程质量不符合原定标准等几种情况。铁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规避和转移风险、有效控制风险。因此,应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工程风险管理调控机制,并且尽量避免行政干预。同时也应注意到, 工程风险管理在我国铁路领域尚属新生事物,铁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应尽快完善铁路工程安全管理法律体系,构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铁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

5结语

加强铁路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是实现项目进度、质量及费用目标控制的前提。加强项目风险管理,要立足于收集、分析和预测,特别要重视经验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特殊作用。正确及时处理风险铁路施工项目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保证工程项目工期短、造价低、质量好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周庆文.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基建优化,2006,(4).

[2] 王殿文.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1).

[3] 王为林.铁路工程的风险管理分析[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7,(9).

[4] 沈怀国.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9,24(2).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初衷是什么?未来将开展哪些工作?将对中国项目管理领域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强茂山进行了专访。

立足本职 聚焦科技

记者:首先祝贺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是怎样的一个组织?它成立的目的和宗旨是什么?

强茂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是由项目管理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者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的从事项目管理研究、交流和服务活动的专业化、非营利组织,隶属于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受中国科技部领导,中国民政部管理。成立项目管理专委会旨在推动中国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促进项目管理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交流、分享和实践应用。

记者: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成立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有什么考虑和重要意义吗?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的组织架构是怎样的?将采取什么样的运作方式?

强茂山:当前中国正处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政府在构建和完善项目治理环境;企业通过项目为组织增添动力;个人以项目的贡献建设职业生涯。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为项目管理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这一切都将以项目的形式落地,即项目是组织发展的原动力。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项目管理的战略性思维、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实践应用都还有明显的差距,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且需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正是基于这个背景,在众多专家学者和行业资深人士的高度共识和呼吁下成立的。

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是国家一级学会的下属机构,具备公益属性,将设“顾问委员会”“各领域专家组”“项目学院”和“秘书处”,以发展和服务会员,计划通过为会员提供增值服务获得运营经费,保障专业委员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在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下面成立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又将为其上级学会——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带来哪些价值和影响?

强茂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是中国科技部领导下的一级学会,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设置在其下,能为项目管理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广阔的平台,推动中国项目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助力中国企业的项目管理实践走向成熟,形成中国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与标准,并向世界傳播中国项目管理经验和思想。

项目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将为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同时,也将发挥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多学科协同的优势,与其他专业委员会一道推动中国管理科学发展。

记者: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的主管单位是科技部,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未来会在科技项目管理和重大科研项目管理方面有所作为吗?

强茂山:是的,科技项目管理和重大科研课题是项目管理重要的应用领域,既具有项目管理的通用性,又有其独有的特征,科技项目管理将成为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记者: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近期会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中长期发展目标是什么?

强茂山: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近期的主要活动包括:(1)发展初始会员,建立会员制度;(2)组织行业专家开发“中国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模型”,筹备每年一度的“项目管理最佳实践论坛”,选拔和培养优秀的项目管理师资力量,开发线上线下标准化课程,以服务于会员。

中长期发展目标包括:(1)发展企业会员和个人会员;(2)建立会员服务体系;(3)征集、评定,建立中国项目管理案例库;(4)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和应用环境,发展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为项目管理科学体系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点击现在 筑梦未来

记者: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久前签署了《项目集管理改进与责任法案》(PMIAA),对此您有什么看法?该法案的签署会对国际项目管理领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强茂山:第一,反映了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近年来逐步构建起了由3P构成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单一项目(Project)、项目集(Program)、项目组合(Portfolio)是企业运营和发展必需的三个层级,各层级的管理内容、目的、要点、目标不同。单一项目是以项目内工作间的“逻辑”为管理链,通过资源的调配管理,在既定的进度、费用、质量目标下完成工程(产品);项目集是以客观存在关联的一群项目“项目间的逻辑”为管理链,在满足其前端符合需求和后端获得收益的目标下为组织构建核心能力;项目组合则是将项目和运营统筹考虑,以资源(或狭义理解为投资)为管理链,在满足资源链不断的目标下对项目及运营进行识别、排序和资源配置,实现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体现了项目管理学科的价值。项目集(program)管理是面向“能力构建”的管理,通过对本身相关的一群项目的启动、执行和管理,构建组织发展的核心能力。这里的“组织”不仅可以指代企业,也可以指代国家,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非常重视项目集的制定与执行。我国提出的“一五”“二五”直至“十一五”计划中的“计划”一词,用英语表述就是Program(项目集),可见项目集管理价值的普世存在。

第三,适应了组织发展的阶段。任何组织对项目管理科学的应用,都是从强调竞争发展的单项目“单打独斗式”管理,发展到注重多项目间分享共赢的集约化发展。《项目集管理改进与责任法案》(PMIAA)适应了当前发达国家美国的发展阶段,因而能够签署通过。随着世界的发展,各个国家逐步从欠发达到发展中,再到发达国家,项目管理的3P层级管理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记者:作为布道者,您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耕耘了三十多年,能否请您谈一下现代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重大里程碑?

强茂山:因为学识和经历有限,不敢对我国项目管理发展历程妄作“断代分析”,个人感觉主要经历了下述重要的飞跃。

(1)学习引进、模仿实践。我国改革开放后百废待兴、需要资金和管理支持,在国家财政部的领导和世界銀行、FIDIC等支持下,从师资培训到通过其对从业者培训,恭敬地学习项目管理知识,并在国际专家顾问指导下模仿实践项目管理,典型的实践工程如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和四川二滩水电站等。在国际管理模式下的项目管理进度、费用、质量、绩效惊人,当时被称为“鲁布革冲击”。

(2)法规治理、建设业普及实施。基于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在中国实践中的巨大成效,中国建设系统提出了系统的“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度”,并以法规的形式在行业内普遍实施,极大地促进了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实践和学习提高。

(3)项目管理在多应用领域的普遍实践。随着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绩效的共识,逐渐从建筑工程领域拓展到IT、通信、制造、金融等各个应用领域,形成了广为认可的“一切都是项目”“一切都将按2Too+a6AhhU+Dqer3ZyjZjXjIvwgqGgeGFZpTg3z1PA=项目管理”的局面,实证了“项目管理是能最有效地整合资源,从而最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理念和技术”,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

(4)单项目管理走向组织级项目管理,着力点重在项目治理。项目治理是给项目营造健康执行的制度环境,确保项目管理正确、顺利进行,它包括以合同为方法对参与单项目中的多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设备供应等)治理;和以制度为方法对单组织中多项目的治理,由此确保以项目为引擎,动态借用多方资源,助推组织持续化发展。

记者:目前项目管理国际认证,如PMP、IPMP、PRINCE2等,都已经引入我国,其中PMP认证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您认为项目管理可以为职业人士带来哪些价值?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您认为项目和项目管理对我国企业和经济发展具有哪些推动作用?

强茂山:你说得对,项目管理相关的持证人数与日俱增、迅猛发展。这证实了项目管理的价值,也揭示了社会、组织、从业者对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挚爱和追求。但业界(特别是实战界)也不要过分迷信各种证书或当持证者不能作为后又极端地认为其一文不值。大部分证书仅能证明持证者在理念和知识方面成为“专业人士(Professional)”,但可能因其缺乏经验和与实际文化、制度融合的经历不一定能做到正确或有效的作为。

不同认证资质的要求为从业者提供了其职业生涯建设的知识架构和成长阶梯。以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的资质认证为例,如上述问题所答,3P层级相应的资质PMP、PgMP和PfMP分别塑造了管理者从管好自己完成任务到管理一个团队来完成产品;到管理多个团队的项目为组织打造核心能力;再到将项目与运营联合协同管理以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事实证明项目管理资质为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和组织能力构建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切都是项目的环境下,项目成为一切组织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项目是一系列创新活动,需要以“临时组织”的形式集成组织内外拥有“先进成熟组件”的资源;运营是周而复始的日常性工作,所以以不变的“永久组织”形式达到“熟能生巧”。实践证明,以这两种组织形式协同管理的项目和运营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最高效且持续化地实现组织目标。

记者:在您看来,项目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强茂山:第一,在理念与框架层面,丰富和完善3P层面组织级项目治理;规范基于单项目的外部多组织治理(合同模式和采购机制)和基于组织的内部多项目治理体系(制度)构建;发展项目“商业论证”的理念和方法论,确保项目从“择事”的源头正确。

第二,在理论和实证研究层面,探索单项目管理模式、机制、方法和绩效间的机理关系,构建针对临时项目组织的微观管理模型;探索基于项目的企业管理中资源、能力、治理和竞争优势的机理关系,构建针对项目导向型企业(永久组织)的宏观管理模型。

第三,在方法论层面,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管理的创新日新月异。一是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人机位置和行为感知技术;二是基于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决策系统;三是以过程知识为核心的使能(enablers)积淀与管理;四是智能化、智慧化的多业多目标协同发展的生态链构建。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煤矿矿井信息化建设的状况展开分析研究,对煤矿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建设;问题;策略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很多行业都积极地投入到信息化的热浪中,享受这信息化所带来的便捷。我国的所有矿井都已经建成并且使用了安全监测系统,大部分矿井内还装置了监视系统,可以随时了解到矿井下关键设备以及主要工作点。企业可以用计算机掌控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已经在煤矿生产中普及,有的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还能通过网络在地面对矿井内的状况展开监控。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也逐渐成熟,取得了十分好的经济效益。虽然在煤矿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整体来看,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依旧不高。

1.煤矿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矿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仍然不具有通讯的功能,开放性比较差,信息得不到共享,工业电视仍然尚未实现数字化[1]。这些都对我国煤矿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总的来看,如今我国煤矿行业信息水平的低下导致了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持比较薄弱,这样对生产工作的安全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很多煤矿企业在整体认识上依然存在着各种误区。

1.1信息化建设缺乏合理规划

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与规划,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必须有一个清晰、统一的规划,这样才可以引导企业进入信息化进程后,使得信息化紧紧地围绕着企业的目标,使得企业的实际生产与信息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1.2企业领导对信息化没有正确的认识

企业领导对煤矿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觉得不实行信息化建设也能够将企业经营好,同时还对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不少的误区[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经济化建设想得过于简单,认为实施信息化建设只要配一台电脑,安装一个软件就可以了。有的煤矿企业花费了不少财力,将信息化设备都落实到位了,然而在网络方面却没有运行任何应用软件,导致了企业内的大量计算机都变成了员工娱乐的工具。有的企业也建立部分应用软件,但由于种种原因,安装了软件后一直无人使用,或者是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就退缩了。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好信息化这一有效的工具。导致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增加了成本。(2)有的企业领导认为信息化建设成本太高,没有必要实施,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企业领导觉得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很深奥,自己本身也没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能力,需要聘请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展开煤矿信息化,会导致企业成本增高。(3)信息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是首要的大事,安全生产技术人员受到了企业领导的重视,但是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却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很多计算机专业人员都并没有从事着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煤矿企业的员工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在应用计算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4)企业领导认为,只要实施了信息化建设,生产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万能的。

2.煤炭信息化建设应对策略

2.1加强重视信息化建设

作为企业领导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理论的宣传,让所有员工都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怎么样落实企业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给企业带来什么。企业领导还可以对员工展开培训,从而提高其对信息化的了解,在日后的生产过程中运用信息化,使得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2.2高效使用信息技术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安排,使得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把信息化落实到企业的每个生产步骤。公司要规划、矿石要规划、信息化要规划。尽量避免矿与矿之间的生产环境、资源状况等差异,制定出符合矿井特点并且操作性强的计划。

2.3培养信息技术人才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培养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矿井下的工作环境是十分复杂的,使得煤矿行业生产技术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并且管理难度比较大,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是不相同的,倘若想要实现煤矿信息化却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部门去推进,那么也只是纸上谈兵。在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等过程中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展开必要的培训是迫在眉睫的[3]。

2.4加强信息技术管理

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还是一个信息与人员紧密联系的系统,技术是其核心。只有在组织管理与人员使用的前提下系统才能发挥出其作用。在建立信息之前应当充分考虑生产的需要,随后充分运用好信息系统。使得系统与企业的管理和员工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重点更是难点。企业领导予以重视。第一,企业领导应当将信息化建设推广到每一个员工,让员工也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第二,把管理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信息系统并不是死板的,需要灵活的运用,但是也需要领导的支持以及企业制度的规范。第三,运用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给企业带来效益。将信息系统落实的效果与企业业绩挂钩,保证项目的成功。

此外,依照煤矿行业的规则,运用有效的方法,推进煤矿生产安全的电子产品的发展与利用,提高我國煤矿行业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煤矿安全技术,是未来信息产业的重要任务。信息产业各部门应当做到:(1)提供对信息化的认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作为重要的任务,积极配合有关安全生产工作。(2)加强跨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信息技术在煤矿企业的运用,确保煤矿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3)坚持自主创新,为煤矿安全生产企业提供最新最好的技术服务与信息技术产品。信息产业部应当退出适用于煤矿行业特点的电子设备、软件技术等有关产品。(4)开展示范工程,在试点成功后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运用,坚持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为煤矿企业做出更大的工作。

3.结束语

在煤炭企业中全面落实信息化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企业应当通过不断完善基础信息设备,加强信息系统的开发运用,培养高素质信息人才,确保安全生产,最终实现煤矿生产的信息化,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国栋.关于煤矿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8), 72-73

[2]胡守平.同煤集团塔山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王玮.加强煤矿信息化建设保障煤矿安全生产.[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8), 98

建设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和建筑业发展迅速。目前,建设项目管理的质量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难以取得成果,不适合现代建设项目。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方法。在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中,要落实项目经济责任制,将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细分为个人,开展一系列权责明确的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主要因素;优化策略

引言: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但同时由于工期和成本的原因,对施工技术、施工项目管理和实施有各种质量要求,因此,施工项目管理和施工中的质量管理。管理技能与施工通过引进新技术,不断建立和完善管理,完善施工管理和施工机制,提高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工程管理概述

建设项目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决定了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不仅要管理企业内部的设备、材料、人员和技术,还需要办理各种许可证,以便业主应做好统筹工作,必须从整体出发,考虑长远,对项目管理有一个合理的计划,控制相关的影响因素,设计应急方法。另外,还需要做到标准化建设。业主单位在进行项目管理时,从招投标到审批、运行的全过程都要注意合规,只有在规定的约束下,才能促进各个阶段和环节的顺畅衔接,提高工作效率。

二、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1机械设备因素

现阶段,建筑施工已进入机械化阶段,在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大型工程设备,这种设备的运行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中各工序的施工质量,还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影响较大。随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建设工程建设中大量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集成化,需要积极落实施工设备,确保建设工程的有序进行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必须加强采购控制,不能一味追求创新,应选择工程建设需要的机械设备。否则,现场控制变得更加困难。此外,为了防止现场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必须按照机械设备的运行控制要求进行设备维护和定期检查,防止降低工程和施工管理工作的效率。

2人为因素的影响

建筑的建造需要人的参与。例如,建设项目需要人工决策、组织和监督。人为因素是影响整个项目的主要因素。但在实际建筑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较高专业知识,无法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建筑公司必须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为项目质量提供有力保证。一些项目经理缺乏管理意识,对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缺乏了解。企业的形式和管理模式没有改变,缺乏创新,这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非常不利。

3管理体系的影响

分析目前建设项目管理的现状,项目管理体系明显缺乏完整性。对于一些工程管理项目,为减少项目投资资金,相关建设公司或部门将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和人员设置较为随意,一些人员裁剪不恰当,导致管理人员相对缺乏,难以满足实际管理要求,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一些企业或单位设置的管理制度不合理,主要是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及时、定期地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削弱了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的作用。

三、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1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培训

由于高素质的建设项目管理人员是提高建设项目建设效益的前提,加强对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只有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才能迅速应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突发事件,只有具备非常严格的专业素质,可在具体管理建设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自身能力科学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是建设项目有效管理和整体优化的关键步骤之一。施工单位在选择领导时,应全面考察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素质,研究现场应急响应速度。除了理论知识外,还需要研究管理者的实践能力。建设企业要不断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2加强工程设备管理

为了改善工程设备的管理,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建筑工人的工作技能,以支持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一是记录工程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等信息,便于统一规划管理。二是明确技术设备和供电责任人,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试验。确定电力供应,使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易于容纳。三是现场检查工程设备时,必须检查设备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明确工程设备的运行参数,确保工程计划的要求得到满足。最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工程设备,必须提高操作员的专业训练水平,一些复杂的设备需要员工证书,以确保技术人员的专业性。

3加强工程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在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就是组织施工过程中能夠保证安全生产的一切活动,通过对生产各个环节的具体监控,使生产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施工生产应正常进行,无安全事故发生,在施工生产中,应注意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体的不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特殊因素。过往事故原因分析人、事、环境是事故的根源,从根源分析事故,找出事故的根源。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根据项目特点,建立详细的项目安全风险预测和相应的保障措施,分解项目风险,实现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好的安全管理。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做好安全生产前技术讲解,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计划,做好监督工作。工程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检查机制,相关人员必须每天检查施工现场的隐患,确保施工环境安全,对整个工程进行经常检查。必须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以便在排中发现问题的责任人能够快速找到,安全排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并责令其立马整改。

4强化施工技术管理

建设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量大、岗位多、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因此,加强建筑技术管理十分重要。施工单位应当监督施工技术管理.一是建设组织要建在实践中,确保建设组织的科学性、综合性、功能性结构。结构图应明确关键流程和非关键流程,详细说明相关流程是如何相交,区分主要过程和次要过程,并突出关键点。第二,必须确保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仔细考虑建筑图则,以尽量减少日后设计上的改变。解决施工初期的所有技术问题和施工困难,最后是一批重大工程技术项目,严格执行技术决定。项目批准后,需要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工作。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方案,进行自我监督,确保与实际施工工作相一致。

改进新技术应用

我国在优化工程技术管理时,新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着眼于保证工程技术的整体质量,但具体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限制,产生了若干问题。技术人员必须达到新的技术标准,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在进行技术质量监督管理时,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施工工作经验。反过来,施工工作可以安全有序地进行。在采用新型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后,还需要进行检验工作,要检查是否有遗漏,施工技术是否符合现行标准,科学控制工程质量。在加强工程技术管控时,需要应用相关新技术,如大型钢结构屋盖顶升技术、逆向钢结构施工技术等,综合应用多类型的技术,使建筑施工更稳定,也能对技术的应用进行保障。

结语:建筑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保证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是建筑工程的质量,科学创新是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葛颜龙.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J].四川水泥,2020(06):271.

[2]李超越,谢金伟,吕永美.浅谈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策略[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8):106.

[3]朱振龙.浅谈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策略[J].居舍,2019(20):122.

[4]林伟中.浅谈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策略[J].河南建材,2019(02):124-125.

[5]范龙泉.浅谈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提升策略[J].智能城市,2018,4(10):102-103.

上一篇:银行管理系统论文下一篇:企业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