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素质测评范文

2023-09-16

人才素质测评范文第1篇

今天有幸参加成都大势管理顾问公司高级培训师贺老师《人才素质测评》培训。在一天的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企业之间的人才竟争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这场竟争史加自热化。人才素质测评为人事决策提供可靠、客观的依据和参考性建议,它是人事决策的基本工具。人才素质测评系统主要功能就是人的认知工具,即自我的认知、企业的员工认知,解决人的问题,为招聘、选拔、配置和评价人才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人力资源效率。从个人的角度讲,人才素质测评可以促进自我认知,促进个人择业,促进自我发展。对于个人来说,人才测评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在哪儿,从而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有助于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生涯发展,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对于管理者来说,管理者的绩效总是部分的取决于下属的绩效。没有适当能力的雇员就不能有效的工作,并影响到自己工作的开展。而人才测评可以帮助管理者迅速的了解雇员的实际能力,并为人员培训提供诊断性信息。

感谢贺老师的授课,感谢成都大势管理顾问公司组织本次培训,收获颇多,希望能再次参加培训。

人才素质测评范文第2篇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撰写的程序

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即选题、收集阅读文献、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1. 选题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为从事某项科研、学术会议的专题、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一般是明确的,不像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撰写综述选题通常不宜过大。可选择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与其密切相关的课题。如果是初学,最好从一些较小的题目开始。

2. 收集、阅读、整理文献 综述题目确定后,围绕题目收集和阅读文献。收集文献要求尽可能的齐全。要写好综述,收集文献是基础,阅读文献是关键。

收集和阅读文献、积累足够的文献以掌握丰富的资料,这是关键的一步。在浩瀚的医学论文中收集有关专业或专题的文献,需要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以便尽快找出需要的文献。文献的检索方法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类:查阅方法可参阅有关检索的专著。

对查到的文献首先阅读摘要或小结,了解该文献的主要内容,衡量其对所写综述的价值。然后,根据文献的重要性对原文进行精读摘录。阅读文献时要吃透原文的精神,掌握要义。阅读文献时还应围绕主题组织整理材料,整理文献应包括:作者、文题、刊名、年、卷、期、页码及内容(如核心内容、主要资料、数据和观点),以便写综述时引用。所写文献综述质量的高低,主要由文献阅读的质量来决定。写好「读书笔记」和「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中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提供材料,而且对提高自己的思想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也有帮助。

3. 拟提纲 文献综述必须在精读大量文献、结合自己工作的基础上,列出较详细的撰写提纲,写出大小标题,做到有纲有目。然后将主要资料、结果及主要观点分门别类列于其下。这就是「搭架子」。应尽量做到标题与内容一致,注意逻辑性,使撰写综述的框架结构达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4. 撰写 拟好提纲后,明确构思,材料齐全,就可以进一步组织材料、写成文章。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1)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2)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3)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4)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3、注意事项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5)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

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人才素质测评范文第3篇

一、填空题(共10分,每题2分)

1. 是人脑特有的产物,是人意识所具有的能动性的体现,是个体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活动。

2. 信心、诚实、希望、乐观、勇气、进去、慷慨、容忍、机智、诚恳等都是正面的,它们统称为的心态,也是正确的心态。

3.造成压力的潜在因素可分为三大类: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

4. 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创造新鲜事物以及发现新观点的能力,它是一种基于概念及精神上的人类精神现象。

5. 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案例都在证明,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乃至命运的最决定性因素。

6. 是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7.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着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8. 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体成果需要个人知识管理,个人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保持。 9. 是指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交集在一起共同工作。 10. 管理是一种参与式、民主式并自我控制的管理态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团队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 ()就是个人把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感知。

[A] 消极心态

[B] 自卑感

[C] 自负心理

[D] 缺陷

2. ()是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治学成事之道,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A] 智商

[B] 智能

[C] 勤奋

[D] 执着

3. 在当今社会利益关系重组和社会秩序重建的过程中,()成为人际交往的准则。

[A] 诚实和信任

[B] 自信和善良

[C] 责任和荣耀

[D] 关系和地位

4. 日益激烈的竞争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压力的漩涡之中,人人感到危机四伏。()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将作用于个体或组织的压力的负面效应最小化的过程。

[A] 情绪控制

[B] 社会实践

[C] 压力管理

[D] 心理治疗 5. 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应付难以相处的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

[A] 灵活

[B] 改变

[C] 理解

[D] 忠于自我

6. 生活中,失败平庸者多事()有问题。遇到困难不是想着激流勇进而是知难而退,他们没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欲望,只有消极逃避甚至放弃的想法。

[A] 意识形态[B] 思维方式

[C] 思想陈旧

[D] 心态观念 7. ()是消极社会心态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A]阶层固化

[B]信仰缺失

[C] 贫富不均

[D]经济发展

8. ()源于组织管理,它是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和质化的知识体系,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体系中,形成永不间断的个人知识到组织智慧的循环。

[A] 终身学习

[B] 知识管理

[C] 时间管理

[D] 信息管理

9. 创新技法就是创造学家根据()的发展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

[A] 客观事物

[B] 主观思想

[C] 创新思维

[D] 知识结构

10. 执行力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执行力就是(),“说”和“做”、“知”与“行”的一致。

[A] 知行合一

[B] 身体力行

[C] 言行一致

[D] 具体实施

三、多项选择题(共30分,每题3分。选答案中有错误选项,该题得零分,但是不倒扣分;如果答案中没有错误选项,但正确选项未全数选出,则选择的每个选项得1分) 1. 领导力是支撑领导行为的各种领导能力的总称,中国科学院课题组经过攻关,基于领导过程构建了领导力五力模型,主要包括()。

[A] 前瞻力

[B] 决断力

[C] 控制力

[D] 影响力[E] 感召力 2. 领导的控制力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现()

[A] 奖励制度

[B] 组织成员

[C] 组织活动

[D] 组织战略[E] 竞争机制

3.古往今来,恶化的人际管理各有各的不同,但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却需要普遍遵守以下原则()。

[A] 诚信原则

[B] 尊重他人 [C] 关心他人 [D] 进行自身反省[E] 宽以待人

4. 自古以来,关于珍惜时间的交到汗牛充栋,现代人更把时间视为生命,学会时间管理无论是对于在工作中致胜相对重要,还有利于平衡好工作与生活。著名的时间管理方法包括()。

[A] ABC时间管理法则

[B] 二八法则 [C] 四象限法则 [D] 委派与授权法则[E] 逆势操作法则

5. 自我控制是有控制和弹性两个维度构成。控制指的是()表达的阙限。 [A] 个体认知

[B] 身体素质

[C] 情绪冲动

[D]动机和行为[E] 人格品质

6. 意大利著名组织家安东尼曾在接受美国《时代》采访时说:“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成功者。学多人——从我还是一个孩子,直到现在——他们都比我聪明,更有才华。我唯一比他们强的只不过是我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罢了。我很冷静,从不为那些情绪化的事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工作生活中,调节情绪的方法有()。

[A] 保持心境平和

[B] 食物调节法

[C] 适当的认同他人

[D] 药物调节法[E]情绪互感调节法

7.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通往成功的重要内因,良好的品质是塑造优秀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拥有幸福生活的最本质基础,它包括() [A] 勤奋

[B] 真诚[C] 善良

[D] 诚信[E]宽容

[F ]感恩

8. 良好的情绪管理既能帮助个体实现自己的目标,又能使个体维持和促进情绪的适应性,是社会胜任能力和心理健康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A] 转移消极情绪

[B] 学会察觉自己的情绪

[C] 找出引发情绪变化的原因 [D] 寻找有效处理情绪的方法

9. 富有创造力的人不一定容易取得成功,专业技术人员在富有创造力的同时还需要拥有进取心、自信心、坚韧性等个性。下列选项不属于通过发展个性提高创造力的有(): [A] 激发求知欲

[B] 按照经验办事[C] 使用灵感思考

[D] 遵照书本知识[E]重视思维成长

10.意志与一个人能否成人成才具有极端密切的联系,()是构成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基本要素。 [A] 沟通 [B] 独立[C] 善良

[D] 坚韧[E]果断

四、简答题(共30分)

人才素质测评范文第4篇

“我是做业务的,只不过是在管理一个技术团队。”这是王鈜总爱说的话,“我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技术人员,也要求我们的研发人员首先是一个Businessman,然后才是个技术人员。我们CEO也认同我的看法,核心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的团队更有商业创新精神。”王鈜经常鼓励工程师们要做的就是直接与客户打交道,“工程师们不但要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和性能的产品,还要求这个产品是能生产的,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这些如果不去跟客户、市场直接接触,是无法作答的。”其实,王鈜就是科技事业部任务最重的“业务员”,而且他也从来不把自己当内行看。

正如他向CEO说的,他是个业务员,只不过在管理一个技术团队。但也许正是这种“外行的心态和思考方式”才能让王鈜和他领导的科技事业部有所成就。

从北大到美国,王鈜只学了一门学科——物理,但因为想回中国工作就加入了霍尼韦尔特殊材料集团,任亚洲的技术总监。直到现在,王鈜都会调侃自己,“其实有好多东西到今天也不太能分得清。大体上,如果我真的要去钻研也是能搞清楚的。但现在也不太清楚,所以我总是外行。”王鈜认为,在每一个外行领导内行的过程当中都能发现内行不敢去想的东西。因为内行们太专业了,无法跳出固定思维。“但外行就没有这种限制,他就敢去问那些很傻的问题。”王鈜把这种“外行精神”积极推进到工作流程中,“我们在工作中非常提倡去挑战你的假设。我们所有的头脑风暴会除了专家,还会找一个对这件事情根本都不懂的人来参加,他们才敢问那些专业人士不敢问的问题。”

人才素质测评范文第5篇

[摘要]当前的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着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师资队伍整体实力相对落后、重视高校人才的公共教育缺乏个性的教育引导三大问题,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经费投入不足、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没有完全巩固、高校人才梯队整体实力不够、育人模式改革不够。为此,文章认为应通过实施分类型分层次培养、优化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大力提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个性教育模式几条途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校 人才培养 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刘亮军(1978- ),男,山西岚县人,郑州科技学院教务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河南 郑州 450064)

人类已经步入了知识、信息、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象征着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先进性。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才如何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随着社会行业和岗位分工的精细化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定位也各有不同。因此,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中国所有高校必须面对又任重道远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进行素质教育,中国高校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2年3月19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为新时期高等学校全面提升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不得不承认,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影响学生的全面个性的发展。部分教师的教育观、质量观不够明确,仍然遵循教师主宰的教学观念,教育方式陈旧,难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对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要求不高,对学生个性发展科学引导不够,很难培养出富有个性、具备扎实专业能力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师资队伍整体实力相对落后。一直以来教师都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把教材上的文字转换为课堂上的知识。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许多教师对教育的热情有所降低,对所授学科知识体系掌握不够全面,难以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另外,老教师在自身知识上的拓展升华不够,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知识学习不扎实、不连贯。

3.重视高校人才的公共教育,缺乏对大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教育引导。主要表现在:狭隘的教育观将教育教学置于广阔的学术基础上,讲求用深厚的文化底蕴陶冶大学生情操,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配备、教师资源以及教学设备。然而狭隘的教育观为了给学生提供所谓的个性发展,课程设置相对简化,选修课与必修课比例不均,造成大学生选择空间小,学习缺乏兴趣的现象。只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深究是否可联系运用于社会,造成学生的学艺普遍不精,很多高校学生毕业后难以融入社会。

二、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使其与当前社会需求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在扩招背景下高校人力资源和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各高校虽然都在积极探索培养人才的新途径,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巩固不够、人才梯队整体实力薄弱、育人模式改革不够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无疑成为高校人才培养遇到的棘手问题。形成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高校经费投入不足。虽然高校扩招有效缓解了社会各个层面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人数压力,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教育资源的匮乏问题。尽管各个学校都各显其能,想尽办法增加教育的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但远不能解决教育资源的有效满足问题。教育事业的经费总是入不敷出,办学条件紧张,国家为学校的拨款经费有限,使得高校不得不大规模贷款、借款筹集资金,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学校的资金大部分使用在兴建教学楼以及宿舍上,直接用于人才培养的少之又少。

2.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没有完全巩固。在高校排名和专项评估的影响下,很多高校提出提高科研层次和水平,把科研放在办学指导思想的第一位,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教师奖励制度、职称提升、分配制度等在科研成果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高校没有按照人才培养定位合理确定,在当前社会对人才多方需求的背景下,对如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把好基本教学质量关缺乏认真思考。高校办学重点首先是人才培养,其次是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3.高校人才梯队整体实力不够。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不够,很多学校在扩招后引进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培训工作没有引起领导高度重视。一部分老教授只带领研究生做科研工作,基础教学工作基本上由青年教师承担,青年教师团队建设滞后,青年领军人物发掘和提升更加有限。青年教师在一定时间内拿不到高级别教改和科研项目,教师整体教学实力不强,普遍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工作。

4.高校育人模式改革不够,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中国高校的发展经历了从设立、更名到整合的过程,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的教学程序基本是一个标准序列,在迈入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进程中,高校“以生为本”的育人模式改革突破远远不够,在大学生就业难的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主动支持配合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社会责任还没有凸显出来。另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保障体制机制还没有明确,在社会层面,国家对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应该不同,不能大一统;在学校层面,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涉及学校方方面面,高校自身在保障其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在软硬件建设、制度保障、考核评价、投入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不同高校应该有不同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三、中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1.实施分类型分层次培养。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国家、社会服务。中国高校学生的培养要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以及让学生高效学习,学校必须要明确目标:自己需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在培养出来之后,能够适合什么样的专业。随着中国教学质量的不断成熟,将会培养出许多素质较高、专业成绩优异的人才,高校需要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在灵活化、及时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原则上。在日常培养过程中,除了培养出普通型人才,还要提高档次,培养出来部分“精英型人才”与“高端技术人才”群体,这类人才有优秀的专业技能还有创新能力,这将是高校的又一目标。

2.优化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专业课的安排应该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紧密相连,学校应该主动、灵活地发掘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培养专业型的人才。中国高校十几所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死板,必修课偏多,选修课限制较多,任意选修课在最后分数中所占比例微乎甚微,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学校普遍都是强制学习,学生缺乏兴趣,因此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显著。在此背景下,高校应该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定期在学生中进行调查,积极收集学生对专业选择的看法与建议,优化专业设置,适时进行调剂,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并且院校要定期进行社会调查,发现社会的人才需求,然后根据岗位需求合理设置核心课程或课程群,整合必修和选修课程,让学生学习有兴趣、有动力、有激情。任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案设计,展示自身教学特色,本着让学生学到知识并能扩大视野的原则教学,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并且得到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3.大力提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名师出高徒,每个专业(系)都应该在各专业有在本专业领域的资深教授。高校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助于发展学校的素质教育,这也是提高自身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建设是学校的长期奋斗目标,只有优化师资力量,才能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才可以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要提升中国高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大幅度提高教师培养的费用。除了提高教师薪酬、福利待遇之外,并且要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根据需求来制订教师未来成长计划。敢于选用年轻教师群体,大力培养大批专业化教师,让他们掌握前沿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打造自己的学术品牌以及专业教学品牌。同时要注重教师职业化发展研究,不仅注重教师的基本能力,更要帮助教师树立职业理念,开阔国际视野,具备教学新法,掌握实践育人本领,主动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满足高校对教师综合素养的新需要。

4.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个性教育模式。当前高校实施教学方法改革,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彻底颠覆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传统应试教育的理论摒弃。转变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多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专业创造力。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改变课堂教育单调呆板的局面,科学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多媒体设备的应用率,多利用有趣的课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看到未来岗位的蓝图。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独立性以及独特性,可以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根据中国的国情培养人才,才能够培育出别具特色的新世纪人才。要想提高人才的质量与素养,就必须加强学生独立性发展与特殊性发展。适当运用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如创造性教育、愉快教育、鼓励性教育等,因材施教,重视激励学生,肯定学生的努力,重视他们的自尊心和多元的个性;要依靠多种方式来启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需要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虽然中国高等教育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只要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实施,分类分层次教育发展,大胆改革创新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强化高校质量标准和推进内涵建设,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笔者相信,高等学校将会培养更多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文华.ABET技术类专业与工程类专业认证标准对中国发展技术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

[2]王光明,刘昭明,郑立文.地方工科院校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初探[J].纺织教育,2012(2).

[3]萧俊明.文化的误读——泰勒文化概念和文化科学的重新解读[J].国外社会科学,2012(3).

[4]董少校,何羽.上海成立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室[J].中小学电教,2012(4).

[5]卢屏,吴岚.略论美国学生事务管理[J].人民论坛,2011(5).

上一篇:青少年素质教育下一篇:幼儿园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