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管理论文范文

2023-03-18

科技与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科技管理包含了科技能力的规划、发展和执行,是对整个社会科学技术活动进行的有效调节与控制,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关系到科技工作全局,关系到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兵团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加之兵团经济是以农业为主的“绿洲经济”,生态环境承载力十分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因此提高兵团的科技管理创新能力对实现兵团科技进步、科技兴兵,促进兵团经济的集约式增长,实现兵团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一、兵团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制约因素

1.科技管理体制僵化。兵团是当前我国唯一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在科研机构管理体制上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色彩,阻碍了兵团科技创新的市场化进程。由于隶属于兵团行政管理部门,许多科研机构承担着行政委托的非科研职能,科技工作的质量由上级领导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推广工作进退两难;同时由于兵团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起步较晚其管理体制改革很不全面,缺少灵活性。当前,兵团主要是在开发类科研机构的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方面尚未真正全面展开。

2.科技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且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首先,近几年来,兵团采取各项激励措施,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兵团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总体逐年增加, 但增幅不大。据统计,2006年-2010年兵团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分别是790人、772、817、851和852人,每年增加的人数很少。在2010年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中,科技管理人员133人;课题活动人员571人;科技服务人员148人。科技管理人员占15.61%。其次,兵团科技人员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兵团的科技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工资、事业经费缺乏保障;奖励政策不配套参加产学研项目回报不高。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例,按兵团有关文件规定,师级推广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条件成熟后转为差额拨款,经费纳入师财务预算。但多数师在执行国家和兵团有关文件上存在偏差,部分师推广站定性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有的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因经费不足无法保证人员工资,严重挫伤了农业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运行滞后。目前兵团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有比较大的外部性,兵团应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否则企业缺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创业风险投资、产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二是缺乏支持和促进兵团科技企业实施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三是缺乏针对创业型小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其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兵团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

4.科技立项管理混乱。首先,由于体制原因,兵团面向需求的科研成果供给较少,兵团科技人员的成就主要以立项、发表论文、获奖等级和数量来评价,忽略了其市场价值,造成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虽多,但真正在市场上产生效益或得到应用的却很少。项目依法管理的效果不尽人意,项目立项后均需签订任务书,但在实际操作中,兵团部分项目任务书编制不够完整,导致出现合同违约时项目任务书的执行流于形式。其次,项目依托单位与主管部门的联系不够密切。项目实施后,要赋予项目负责人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淡化了依托单位与主管部门的联系,这样不利于项目负责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依托单位的科技资源,提高科学研究效率。

二、兵团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途径

兵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发展机制创新。为加快兵团科技进步、促进兵团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转变兵团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基于兵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要求,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构想:

1.积极推进兵团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第一,逐步改革不利于科技创新的政府管理体制。兵团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必须逐步改革带有计划性色彩的科技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有效”的原则,加快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的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兵团科技管理方式,合理界定科技管理机构职责,强化其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兵团行政对科技创新的宏观调控能力,把工作重点放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以及统筹协调上来。深化科技管理机构改革,理顺职能分工,严格控制编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第二,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管理创新能力。首先,丰富产学研合作形式。为促进“十二五”期间兵团产学研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现有的产学研三方联合申报项目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和丰富兵团产学研合作形式。其次,设立兵团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围绕兵团重大科技专项内容和企业研发需求, 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 鼓励企业与院校联合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再其次,创新兵团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充分考证兵团现有资源优势与不足, 兼顾兵团各师的发展差异, 建立以石河子大学和农垦科学院为中心的北疆产学研战略联盟;同时建立以塔里木大学为中心的南疆产学研战略联盟, 充分发挥南疆资源优势。

2.积极引进培育科技人员逐步完善兵团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第一,健全和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加强高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技术与经营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育与兵团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相适应,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通过培养、培训、交流与引进,逐步形成总量比较充足、结构相对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建立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激励、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交流、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实行灵活的人才政策,大力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激发现有人才的活力。

第二,完善兵团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首先,转变用人观念,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兵团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其次,改革薪酬制度, 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转变传统的以岗位和职务为基础的薪酬制度,设计多样化的绩效工资形式,加大绩效工资的比重。再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 满足科技人员的荣誉感。在科技进步奖下,增设二级奖励, 即产学研合作奖或技术创新奖, 增设科学技术普及奖, 其奖励等级、奖金与科技进步奖等同, 颁奖时仍使用科技进步奖的名称, 以进一步强调产学研合作的导向作用。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第一,完善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兵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可依据的政策法规主要有《兵团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兵团火炬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科技成果计划推广办法》、《兵团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及管理办法》等,这些政策法规对兵团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些政策法规的落实层面以及配套措施方面还多多少少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1)完善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和基层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对已经出台的《兵团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科技成果计划推广办法》要在贯彻和落实方面到位,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如设立成果推广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技术职称评聘制度、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2)对技术市场的优惠政策应进一步放宽。对四技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均实行免税,大力宣传税收减免政策,并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3)制定配套政策。诸如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对在与科研部门进行科技合作中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的奖励规定等。

第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建设,加快科技信息、技术商品信息、科技专家信息的流通,使企业非常方便及时通过信息网络获取有效的成果信息和服务。建立技术市场的准入机制,建立一个高素质、权威性、民间性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政府加强对评估机构的指导、监督,让企业对这些评估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获得正确的信息。

4.加强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第一,以人为本并注重“法”的约束。科研项目管理的宗旨是提高科技管理绩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这就要求在实施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和奖惩制度,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运用多元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如参与科研及经费配置决策。

第二,建立“市场—项目”投入方式为主的机制。目前,兵团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的课题项目主要是由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经费的研究项目,这种研究项目,往往缺乏市场的需求论证,对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考虑不够。兵团科技管理部门应优化现有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市场—项目”方式为主的投入机制,除成果目的性较强的装备类研究项目外,完全由市场对研究项目进行优胜劣汰。

5.积极开展创新环境建设。逐步构建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和谐社会环境。 兵团在科技管理体制创新过程中, 坚持健康的学术争论要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每一项创新成果, 使兵团在科技事业道路上少走弯路,形成敢于创新的文化环境。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是兵团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是当前兵团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科技与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科技馆内部服务与管理有着内在的联系

1.1 服务和管理表面上看来是两个独立的矛盾体, 实际上, 两者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

以笔者就职的重庆科技馆人力资源部来说, 内部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服务、政策支持服务、绩效管理服务、生活关爱服务等。这既要求我们在为员工提供以上热情服务的同时拟定相应工作流程和规范加以管理。也就是说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执行馆内工作流程和规范以及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 来保证公平公正的服务, 达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反之, 为了更好地提供内部服务, 就必须完善内部管理, 从这个角度讲, 管理本身就是服务, 服务也寓于管理之中。

1.2 科技馆的运营过程就是员工提供服务并接受服务的过程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科普教育活动场馆, 通过科教展览、科学实验、科技培训等形式和途径, 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因此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科普需求, 让观众满意是科技馆对于服务品质的要求。但科技馆服务质量的优劣并非只是馆内第一线员工的工作结果, 还要依靠馆内多部门对第一线工作人员所提供的必要支持与协助, 这就是说科技馆员工既要对外提供服务也要对内接受服务。可以说, 科技馆的运营是由员工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的各项活动构成的。

1.3 科技馆内部管理应当围绕提供内部服务来进行

从普遍意义上讲, 单位与员工存在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通常劳资双方都具有长期合作的愿望, 这就使得单位内部服务具有长期性。这种长期性给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机会, 当内部服务出现问题时, 更容易采取补救措施加以解决。对问题的解决就是内部管理的过程, 而管理的过程就是通过服务让员工获得需要的工作条件和工作能力, 从而提高科技馆运营效率和质量。

2 科技馆内部服务与管理应当良好融合

综上不难看出, 管理与服务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一致的,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管理是为了使科技馆健康有序的运作, 是为了更好地给员工、给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而要提高服务品质, 造就一支优质高效的员工队伍, 就必须重视管理、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使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 形成内部服务与管理的良好融合。对此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2.1 树立内部服务意识, 强调全员参与

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建立全员服务机制。使每位员工理解其他员工是自己的内部顾客, 在整个馆内形成高层管理人员为基层管理人员服务, 管理人员为员工服务, 后台员工为一线人员服务, 职能部门为服务部门服务的良好机制。因此每个管理者应树立起对员工服务的意识, 给予员工高度的关注、信任、尊重。同时让内部服务这个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理解和参与。员工也因为被信任、尊重和关注, 在快乐的工作氛围中提升满意度和忠诚度, 就能以最好的心情和工作状态迎接来科技馆参观的每一位观众, 使他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2.2 更新管理理念, 创新服务模式

一要树立服务与管理并重的理念, 强调管理以服务为前提和目的。建立以内部服务的效果即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来检验管理水平的机制, 积极开展馆内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培训, 进行内部服务明星的评比, 帮助和促进全体员工逐渐养成内部服务的习惯。二要改进服务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信息技术在科技馆得到普遍应用, 使得科技馆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科技馆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促使服务工作必须改进服务方式, 增强自身活力。比如要积极地推行电子化办公服务, 实现内部公文流转的数据共享和应用业务的统一管理, 提高服务的便捷和效率;要探索个性化、差别化服务, 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到单位温暖。三要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打造多重信息交流渠道。首先, 搭建与员工的沟通平台, 定期召开基层员工座谈会、设立馆长意见箱、开设网上信息交流平台, 让员工热心参与馆内的一切事务, 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其次, 实行合理化建议反馈机制。号召和鼓励员工参与科技馆的建设和管理, 尊重和吸纳员工的合理化建议, 对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由专门机构收集, 专人负责梳理吸纳, 并于规定的工作日内将落实结果反馈给员工, 激发员工爱馆爱岗的热情。

2.3 建立内部服务监督体系, 提高服务质量

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由利益产生的矛盾或冲突, 是影响内部服务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必须建立内部监督体系, 以保障内部服务高效顺畅。

一是建立内部监管机构, 明确职责, 把内部服务的质量监察作为科技馆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 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 明确工作要求和职责, 专司其职。

二是建立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要求纳入科技馆对内设部门的绩效考核, 对服务指标完成好的部门给予奖励。

三是制定内部服务综合评价机制。定期对内部服务进行分析, 找准服务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剖析原因, 取长补短、拾遗补缺, 完善服务工作, 提高内部服务质量。

2.4 把握服务与管理的本质, 促进良好融合

一是突出管理的服务内涵。普遍意义上的管理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的过程。应当说管理的核心是人, 对科技馆来说就是员工。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通过满足需要调动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满足员工需要的途径、方法就是真心服务。因此应当更加强调内部服务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主动在管理中突出服务的内容, 使管理在本质上体现对员工的关怀。

二是提升服务水平。所谓服务就是为他人做事, 使他人受益的活动。对科技馆内部服务来讲, 就是通过行为引导, 制度设计等措施使员工受益, 使员工正当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爱岗敬业的热情。这正是管理的目的所在,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 管理是随着服务水平而“水涨船高”的, 内部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管理水平的高低, 而服务水平的高低又突出表现在对人的特性的关怀程度, 所以提升服务水平的核心是根据员工特性的差别, 进行个性化差别化的关怀。比如重庆科技馆在新员工管理中改进过去存在的试用期考核流程和方式比较冗繁、各部门对试用期考核的重视度不够、沟通不到位、试用期员工对自己的试用期考核结果不知情、新员工入职面谈的形式过于单一, 气氛不够活跃等问题, 拟定《新员工试用期管理办法》, 明确入职前学历验证, 简化了考核流程;制订《新员工联系单》, 加强联系。新员工们非常满意。

三是注重“刚柔相济”。管理的特征具有原则性, 对员工的牵制和操纵有“刚”的一面, 服务则表现在对员工的关怀是“柔”的一面, 因此服务与管理的融合其本质特征是“鱼水相依”, 其外在表现就是“刚柔相济”, 既有对员工的原则性要求, 制度性约束, 又有对员工的人情关怀, 差别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姜维.管理沟通:实践与策略.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科技与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建筑企业科技系统组成

在大型施工企业中每年都会进行一次科技成果、三级工法、优秀论文、科技立项的申报评审工作, 其业务管理过程可分为三级管理模式。

(1) 子分公司级:各子分公司对管辖范围内用户提交的科技成果、三级工法、优秀论文、科技立项进行汇总整理并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 通过评审确定本单位的科技奖励和科技立项项目, 需继续申报高等级奖励的上报集团公司。

(2) 集团公司级:集团公司对全集团的申报材料进行整理汇总后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确定集团公司级的科技奖励和科技立项项目, 需继续申报高等级奖励的上报总公司。

(3) 总公司级:总公司将各集团公司申报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后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确定股份公司级科技奖励和科技立项项目。

在整个业务管理过程中, 传统的办法是通过纸质文件进行材料申报、处理和保存,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纸质文件传输效率低下;给各级科技管理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因工作人员的变动而找不到需要的技术资料, 使企业知识财富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浪费人力物力等。

为此结合企业现状和网络技术, 通过编制一套程序来改善现状, 并全面制定一套全新的管理办法, 使科技成果、三级工法、优秀论文的申报、评审, 科技立项的办理, 科技资料的查询等科技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 节省人力资源和办公费用, 进一步规范科技管理工作、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为企业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一个快捷的软件平台。

2 业务流程分析

2.1 成果、工法、论文申报评审管理

成果、工法、论文申报评审管理流程如下 (见图1所示) 。

(1) 员工在规定时间内 (一般为每年年初到子分公司级开始评审时间为止) 编写材料并报送所属子分公司, 子分公司科技管理人员对管辖范围内所有材料进行汇总整理, 并按专业分不同小组提交评委评选。

(2) 评委评选结束形成子分公司级奖励并放入资料库, 需要申报更高级别奖励的得需在集团公司级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到集团公司。

(3) 集团公司科技管理人员对收到的本集团公司材料进行汇总整理, 同样按专业分不同小组提交评审委员会评选。

(4) 评委评选结束形成集团公司级奖励并放入资料库, 需要申报更高级别奖励的得需在总公司级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到总公司。

(5) 总公司科技管理人员对收到的全部材料进行汇总整理, 按专业分不同小组提交专家评选。

(6) 汇总整理时可为评委分配不同的评审材料, 便于评委在填写评委意见时集中精力对分配给自己的材料进行评审。

(7) 评选过程分为填写评委意见、小组意见汇总和全体评委投票三个步骤。小组意见不必等全部评委提交评委意见即可提交, 只有小组意见提交后才进入到最终评委投票中, 小组意见保存 (无论暂存还是提交) 后评委不可再填写评委意见。小组意见所选某等级的数量不能超过管理员设置的该等级的推荐比例。

(8) 只有当全部小组都提交了评审材料后评委才能开始投票。某评委投票提交后不能再修改自己的投票, 且只有提交的票数才能作为合理票数以参与最终等级计算。当最后一个评委提交完毕投票后开始计算获奖等级, 并放入资料库中。

(9) 当提交了投票的评委数量达到全部评委数量的2/3时管理员就可以强制结束投票, 此时将根据最新投票结果计算获奖等级, 并放入资料库中。

2.2 科技立项申报管理

(1) 申报评选过程与成果、工法、论文类似, 不同的是成果、工法、论文在确定了奖励等级后归档到相应的资料库中即结束了整个处理过程, 而科技立项确定了立项后还要进入项目开发管理过程。

(2) 已确定立项的项目首先进行合同签订, 然后进入项目开发过程, 开发过程中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提交过程报告、过程检查、资助情况等资料。

(3) 项目开发完成后要进行项目结项, 项目结项后项目终止。

(4) 合同签订和项目结项流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置。

3 系统设计及开发

3.1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时遵循简单易用、安全, 易于修改和扩展等原则。

(1) 系统采用B/S结构进行设计, 用户不需安装任何有关本系统的程序, 只需能上网即可完成所有的操作。

(2) 在安全性方面首先是定期对系统账户进行检测, 长时间未登陆系统的账户将被禁止登陆;其次是为每个账户定义了清晰的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 只能执行允许的功能和查看权限范围内的数据;另外还在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采用了加密等方法更进一步提高的系统安全性。

(3) 在系统设计时也考虑了软件系统的易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将相同功能的代码封装为一个组件, 使用该功能时调用该组件即可, 同时该组件也可以很方便的移植到其它系统中使用。

如图2示, 系统运行于IIS环境中, 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服务器端编程语言采用VB, 客户端采用VBSCRIPT、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如图3所示。

3.2 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共经历了计划、开发、运行维护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关系紧密, 上一阶段的输出做为下一阶段的输入, 并且下一阶段要检测上一阶段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合理有效, 否则要返回上阶段重新执行。

在编写程序时采用了组件式、模块化的方法进行, 将相同功能的、经常使用的、代码的行数比较多的代码封装为一个组件, 编译成动态链接库 (ActiveX DLL文件) , 将对数据库的操作用存储过程实现, 通过几十个组件及几百个存储过程的协同工作, 大大提高了编程的效率、系统运行速度和安全性, 另外在软件编制过程中还应用了XML技术对数据进行结构化的分析和处理。

3.3 多条数据的并行处理

该系统在对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评审等过程中需要多条数据进行同时处理, 一是方便填写, 二是能够对填写内容、数量进行精确控制。同时, 该系统在客户端通过脚本程序对需要提交服务器处理的数据进行格式化处理和判断, 在服务器端对收到的格式化数据进行拆分和保存。

4 应用效果

本系统的应用为企业科技管理业务带来了明显的效果。

(1) 规范了科技管理工作、提高了科技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2) 节省了人力物力, 各级科技管理人员业务量大大减少的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了各种费用。据初步统计, 仅在一个集团公司每年就节省了纸张印刷邮寄等费用10余万元。

(3) 形成了技术资料库, 为工程技术人员提升业务素质和积累企业知识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平台。

摘要:经过对科技业务管理工作的梳理, 并结合相关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编制了科技管理系统, 推进了企业科技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 同时也为其他业务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论文简要地介绍了企业科技成果、三级工法、优秀论文的申报评审, 科技立项办理等业务工作实现信息化方面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

科技与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探索

一、科技馆管理创新的内涵

近几年, 我国将有近百座科技馆进行改建、扩建或新建, 我国科技馆事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在经历“新馆效应”后克服疲软甚至衰退的现象, 使科技馆始终生机勃勃, 可持续发展?这是业内高度关注与经常探讨的问题。

(一) 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要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要创建一个包括拥有高效高能的管理体系、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展览设置、充足的优秀人才储备以及能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科技馆, 一言概括之, 即创建一个拥有较高知名度和优质品牌的科普场馆。创建科技馆品牌, 管理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科技馆健康运转的润滑剂, 是各项措施得以实现的催化剂, 是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证。

(二) 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就是要激活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实现集体目标与个人发展的良性互动。管理创新就是要变革发展, 在管理目标上要实现由偏重对数字的管理向对人的管理的转变;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由单一的过程管理到以目标管理为主、过程管理为辅的转变;在管理内容上要实现由人事管理

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转变;在管理手段上要实现人工运作向管理信息化的转变。总之, 通过管理创新, 力图建立并健全科学化、高效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 以促进科技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 管理创新是科技馆事业发展的保证。

管理创新就是要按照创建品牌科普场馆的要求, 完善科技馆各项展览与培训设施, 充实优化科普资源配置, 扩大科普参观群体, 提高观众资源效益, 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实现现代化管理为延伸的多渠道运行体系, 建立起适应科技馆运营与发展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等特色的管理机制。管理创新是全方位的深化改革, 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超越, 是发展科技馆事业的保证。

二、管理创新的方向

(一) 体制创新。

随着科普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科技馆必须改革固有的僵化体制, 开拓思路, 营造一种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对于内部管理体制, 坚持领导班子统一决策的馆长负责制, 完善民主集中制的议事规则, 加强领导班子的宏观管理与对重大问题的决策领导, 拓展各部门管理职能并量化工作指标, 以推行统分结合, 各负其责的原则。对于对外经营体制, 多方面展示科技成果与举办各类科普主题系列活动, 以吸引多方投资等各种形式, 扩大科技馆无形资产利用空间, 充分利用全社会的科普资源, 并经过合理整合利用, 以发挥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 制度创新。

国内外诸多管理理论的研究都已经表明, 决定社会发展优势的是人才和科技的优势, 而实现人才和科技优势必然要靠创新的制度去保证。制度创新要适合工作实际, 重视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员工的主体地位提高。创新各项管理制度, 包括建立奖励基金激励制度, 以对工作确有成效的员工予以奖励, 为员工自主学习技能, 自我实施管理提供良好的氛围;根据科普展示的特点, 按标准化创新科普辅导员评价制度;按照优化场馆资源配置, 整合场馆功能的原则, 避免因人设岗人浮于事, 突出岗位管理;深化全员聘任制改革, 完善岗位竞聘、解聘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以岗位分级为前提, 目标管理为重点, 绩效考核为依据, 探索以岗定薪, 优劳优酬的新模式;开发人力资源, 建立专业人员进修与培训制度, 建立员工考核制度与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

(三) 机制创新。

我国科技馆过去一直沿用事业单位运行管理机制, 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故需要改革, 创新机制。首先是要改革用人机制, 实现干部聘用制, 职工合同制, 任务目标制, 工作责任制, 做到干部能上能下, 人员能进能出;其次是要改革分配机制, 在分配上比工作业绩, 比服务质量,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总之, 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

三、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发达国家科技馆的年报制度, 是可借鉴的重要实践。年报核心内容为常设与临时展览、现有与研制中展品、实验、培训、讲座、报告等本年度工作情况;此外还包括精确的观众与科普活动人数统计;经费收支、明年的工作计划与经费预算、志愿者及馆际交流等方面的详尽情况。年报反映了科技馆一年规范运营和科学管理的程度, 展示了一年的工作情况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成绩。政府与社会则通过审查年报对科技馆资金使用进行监督, 对科技馆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年报对策划指导新的活动颇具指导意义, 在争取明年更多的拨款与赞助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合肥科技馆加强内部管理, 注重建章立制。首先是针对“人”的管理制度, 这里的“人”不仅指观众, 同

时还包括科技馆员工在内, 要结合实际制订一系列人才培养与管理的制度;其次是针对“物”的管理制度, 必须制订一整套针对展品与设施的管理制度, 以确保科技馆的正常运行;然后是针对“事”的管理制度, 为使每项工作有章可循, 制度本身的可操作性与对此监督检查机制是关键。

优秀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科技馆虽然不是企业, 但就一般管理规律与原则而言, 科技馆与企繁多, 活跃了气氛, 丰富了业余生活, 增强了凝聚力。同时还推进ISO9000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工作, 这是一项战略性决策, 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中。

四、结论

综上所述, 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精心组织与实施, 在其过程中, 理应高度重视创建科技馆品牌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英国科技博物馆同行指出, 那些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文化环境中工作的人们已经意识到, 忽视品牌将是非常危险的。同时他们又指出, 对于任何一个博物馆或科技馆来说, 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 因为没有人的技能、知识, 一个博物馆将难以为继;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 那就是观众!科技博物馆最重要的资产并不是展品, 而应该是员工与观众。

面临创新时代, 科技博物馆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尤其是制度创新, 从理论和实践中进行深入探索, 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摘要:本文将从管理创新的内涵来剖析它对创建科技馆品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体制、制度、机制诸方面来寻求管理创新的实施方向, 从国内外科技馆的实践与实例来探索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科技馆,管理创新,内涵与方向,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威.市场营销学在博物馆营销中的运用.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通讯, 2002, 3;

[2] 柏劲松.关于科技馆管理与运营的几点思考.二OO六年科技馆学术年会论文选编, 2006年6月;

[3] 莫瑞?吉米勒.品牌与市场的战略性发展.中英科技馆论坛论文报告集, 2004年8月;

科技与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2011年11月11日,由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和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国门商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评选委员会协办的“2011全国创意产业高端研讨会”,在北京市国际新闻中心(BIMC)隆重举办。本届活动以“科技承载文化,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和产业专家,以及创意产业有关企事业单位、机构和媒体等各界代表参会,就本年度创意产业领域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次研讨会有两大亮点:一、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影响力大、知名度高”。“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是国内创意产业领域唯一一项,也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公益性奖项,充分贯彻了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精神方针,对进一步推动中国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影响深远。二、聚焦“推动版权服务创新、助力打造设计之都”。从“发挥版权制度作用,打造北京工业设计园区”“版权保护创意,文化充实设计”“版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版权护航设计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剖析和探讨。

作者:裴秋菊

上一篇:交通与运输论文下一篇:轨道交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