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论文范文

2024-01-06

汉语语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两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出现的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语言理论在国内语法界得到了广发的赞同,逐渐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走向成熟的阶段。笔者通过自己多年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经验,概括地论述了现今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上个世纪初白话文在教育界的不断普及,并且白话文逐渐成为通用语言。八十多年过去了,现代汉语语法学者们仍然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通过借鉴国外的语法理论和依据,来推动语言研究的进程。从而使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视野广阔,研究理论新颖、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研究方法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1现代汉语语法的样式

在现代汉语中,语法一般是按照句子的成分来安排顺序(主语、谓语、宾语),并且规定名词后面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在状语后面,补语则在谓语的后面。在书面语言中,定语的标志是“的”,而状语的标志是“地”,补语的标志是“得”,他们三个都在定、状、补得后面,在口语上三个字的发音没区别。在现代汉语中,补语与其他语言都不同,它主要是通过对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甚至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作出进一步的描述,起到核心表述的作用。这一表现形式被语言学者归纳为现代汉语的“时序性原则”从而解释谓词性定语、谓词性状语、连谓句中谓词的排列顺序。

2语法范畴的研究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关注着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要确立语法范畴就必须对“词类”进行不断的探究。在五十年代时,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们对词类的区分问题进行了讨论,都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持意义标准的、持形态标准的、持广义形态标准的以及持功能标准的,但最终以“结构关系”作为主流的认识。吕叔湘明确提出“结构关系指一个词的全面的、可能有的结构关系,

不是指它进入句子以后实现出来的一种结构关系”,这使随后所产生的“分布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1956年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中,朱德熙明确的指出了分布原则在词类区分上面的作用,提出了在语法功能中,词类的划分需要根据功能来划分,而不是根据意义划分的重要依据,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汉语语法学者在语法理论上的进一步认识。到了九十年代,汉语语法学者不再只局限于从结构的角度去划类,而是将汉语研究置身于世界语言的变异范围内,并且用综合式的观点对语法范畴和语法关系作出更深层次的研究,以达到对汉语事实的了解。跨语言的研究表明,名词和动词这两种存在于所有语言中的语法范畴,其实质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处在空间关系中的事物和处在时间关系中的事件这二者在语言中的表现,语法系统中各主要词类的种种句法表现都与这种基本认识和基于这种认识的表达动机有关。汉语语法学者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得出了基于原型的词类范畴观,揭示出一系列关于词类系统的语法事实。

3对语法关系的研究

在早期,汉语的语法学者遇到如何确定汉语的主语和宾语的难题,然而只有首先寻求语义途径。例如在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中就是用“主语”“述语”来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词语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使句子的结构脱节,还会造成语义关系混乱的现象,因为它完全没有顾及到形式和语义等方面的问题。

早前,丁声树通过系统运行来确立主宾语的著作《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彻底的分析了这种方法,并指出分析的方法不仅局限于词序,而是应正确区分主谓结构和述宾结构的实质性问题。同时,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有些学者却坚持以语义的角度去理解语法关系,例如李临定在《现代汉语句型》一书中,所提出的使用“名施”“名受”等概念描写汉语句型的理论,只是单纯的想从结构角度和语义角度去分析汉语的句法特点是难以全面揭示的。

4对语法观研究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普遍存在的语文问题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然而如何正确的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语法界存在着各种分歧,例如在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中就着重强调了观察三个平面中各自的要素,把句法、语义和语用三者等量奇观,主要就是引用了语义结构分析,从而看到纯形式结构分析的局限。例如在动词中,他可以根据组合功能分出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等类别,在语义平面根据动词所联系的动元数目分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等类别;在语用平面根据动词的表达特点分出叙述动词、描写动词、措置动词、评议动词、关系动词等类别。再就是句子类别在划分中可根据句法的平面特征分析出来的叫句型,把根据语义平面特征分出来的叫句模;把根据语用平面特征分出来的叫句类。所以在这些观念的操作程序中就可以自然地描写出三个平面的语法特点。范开泰在《关于汉语语法三个平面分析的几点思考》中提出汉语研究中三个平面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的观点,就是成分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

总而言之,不论是把语言组成成分分为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还是对同一语法形式作出的三个平面的因素分析,或是分析三个平面不同结构的,其主要的目的都是在讲“三个平面”,但是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谁是决定性因素却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如果不加以认识,有时会使它们自相矛盾,无法解决问题。90年代以后,现代汉语语法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4.1分析和综合相互依存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光靠分析是远远不够得,还需要综合。沈家煊曾指出:“从认识和思维的方式来讲,分析和综合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分析主要是以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的差异来把握整个过程中的性质,单靠整体的性质是

无法真正的完全把握的”。作者在《“在”字句和“给”字句》一文中以汉语“在”字和“给”字为例证明了上述论断,讲述了一个句式并不是简单的此类序列,而是一个整体结构,只有把握整个句式的真正意义,才能分析和解释语法的现象,才能对所产生的语法理解,并且概括其意义。

4.2摆脱过去孤立概括

在我国过去的语法中,一般都是通过归纳事物的现象得出其表面规律,往往不会追根究底了解其规律背后的因素。而如今,在我国现代句法中,却远远不会满足眼前的孤立的规律性概括,而是尽量追求简单的、概括能力更加强的深层语法制约原则。例如:杨素英在《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中就大量讨论了人类语言中存在的非宾格动词现象,并且更深层次的分析了西方学者在汉语言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确立了非宾格现象在汉语中的存在。在徐杰的《“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与约束原则》中,他对汉语语法中双宾语句式中包含的领属关系的格式进行了分析,使用了普遍语言事实验证的生成语法“约束原则”从而这种格式下,人名词之间所具备的语法地位。因此,这样的研究既深化了对汉语事实的认识,又丰富了普通语言理论。

4.3语体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

目前,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中,其研究规律没有一个严格区分语体的前提下的系统论著,这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看出语体的问题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陶红印在《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中指出,汉语语法的理论没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只有进行仔细的研究,并研究清楚主要语体之间的语言现象,才有能力和依据去逐一描述汉语中不用的语体之间所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才能大胆的回答重大语法理论的问题。

5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日益走向纵深和成熟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在各学科提出的纵深发展和向微观发展的语法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理论在国内语法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三平面”理论、大小“三角”理论、语义特征分析以及语用学中的焦点、预设、蕴含、语境等理论已相当普及。从而使一些语法现象被发掘出来,得以重新认识,对现代汉语语法中遇到的难题一一破解,突破难关。

5.1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互补

从这三种研究方法来看,形式主义语法起着引导的作用,引导着理论和方法的引进,认知语法则是处理和完善理论介绍和方法引进的阶段,最后功能学派则是发挥作用最明显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有些文章必须结合汉语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有些则需要借鉴国外的理论知识,有些着需要一一对照来进行比较,有些文章则是引用别人的观点和理论,甚至有些文章一整篇都看不到一点汉语的韵味。

5.2对新理论思想和方法的探索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范畴内,加强认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是当今语法研究的首要任务,要不断的创新出新的理论依据,打破以往结构主义语法的理论基础,要重点发挥动态语言的优势,使动静相结合,从而开拓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局面,

5.3加强比较研究

如今,把现代汉语放在人类语言的大背景中去研究,从而打破了共识和历时之间的界限,例如在现代汉语可以和古代汉语相比较,近代汉语和方言也可以运用到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来,这就可以从一定的角度去发现汉语语法的整体面貌。如有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考察了“行为动词+得/不+可能补语”,认为这种结构是一个词。“得”和“不”是中缀.因而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

5.4动静相结合

现代汉语语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以句法和语义为基础,使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来更深层次对现代汉语语法进行研究,从而找出语用形式下句法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语用因素造成的变化找出合理的解释。如定中复合词的接受程度受韵律的影响受制于语义和语用,使施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用因素。

5.5扎实的理论依据

用来解释以前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主要依靠:标记理论、典型范畴理论、语义特征理论等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理论,就如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规定的,当单个名词做状语的时候,就必须仅靠动词,然而如果离开动词,就必须加入介词或者方位词等等。

5.6强化应用研究

继续强化了应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不仅为汉语教学提供了服务,而且为中文信息处理和一些有实用价值的边缘学科服务。然而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特别是在高校语法教材里,对于现代汉语课程中传统语法的一些概念、术语以及某些分析方法仍然在广泛地运用,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大量新的较成熟的语法研究成果还没有及时地吸收到高校教材中来,这造成高校学生无法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学习中吸收到新知识。

6总结,

目前,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中,存在多种学说并存的现象,使得语法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趋势,不断借鉴国外语法学理论对汉语语法进行研究,在借鉴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任何一种有影响的语法学说都有其合理的地方。借鉴时要取其精华,剔除其不符汉语实际的部分。并且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汉语特点的语法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朱德熙.语法答问[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沈家煊.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J] 外语教学研究,1995,(2):14一19

[5]沈家煊.“在”字句和“给”字句[J] 中国语文,1999,(2):38~43

[6]阎仲笙·现代汉语[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8

[7]邢福义·现代汉语(修订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8]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 当代语言学,1999,(1):9~15

[9]吴福祥.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J].中国语文,20o5,(6)46-48.

[10]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增订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作者:

蒋于花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汉语语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汉语语法;英语语法;语言迁移;影响

引言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会对英语的习得产生正向和负向的迁移,两者的相似性会促进英语学习,而差异性则会阻碍英语学习。笔者主要研究母语的负迁移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影响,这就属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对目的语,即英语学习的影响。

一、语言迁移的概念

迁移就是在二语习得中求助于原有的母语知识。也就是说,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因为缺少所需的第二语言知识,语言学习者在进行交流和学习时求助于语言第一知识,从而导致母语迁移。

从心理层面来讲,第二语言和母语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者的相似之处对二语习得产生积极影响,即正迁移;反之不同之处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即负迁移。因此,二语习得的过程也是正、负迁移共同作用的过程。这是陈琦和刘儒德从心理学角度对语言迁移下的定义,即,学习者从先前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将影响他们以后的语言学习成果或行为。

虽然对于语言迁移的定义多种多样,但目前被广泛接受当数Odlin所给出的定义。即:语言迁移是由目的语和任何先前习得的语言(包括不完善的语言)之间存在的相似性或者差异性所引起的影响。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这个定义被认为最能全面地涵盖语言迁移的实质。

二、负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会发现,学习者的发音深受母语的影响。学习者往往认为第二语言的语音在他们的母语范畴内,这样的误解往往会导致错误发音。从语音系统来看,英语和汉语属于印欧和汉藏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主要是依靠语调来区分句意的“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而汉语则是以声调来区分字义的“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这些方面的差异是造成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层面上产生负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高职学校中,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当地经济条件较差,他们在初中阶段接受教育的条件不高,经过应试教育后大多数高职学生英语发音不标准,甚至有部分学生连单词都不会读,这些都成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的障碍。笔者认为,我国的高职学生一般存在两种本族语的影响,即作为母语的汉语及他们在各地使用的地方方言。

英语和汉语虽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英语中一些音素的发音与某些汉语发音相似但又有差异,这使得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会自然的借用汉语发音去代替英语的发音,于是便造成发音错误。例如,学生们常常会把辅音中的/θ/和/发成/s/(思)和/z/日)。或是英语的有些发音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音,于是学习者将汉语的发音模式硬套在英语发音上。例如,辅音/∫/和//直接套用汉字里的“西”和“一”来代替。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重音和节奏方面,汉语节奏讲求“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受汉语这种发音机制的影响,学生们往往把一个单词中的每个音节都发得十分清楚,完全不分重读和轻读,背离了英语强/弱对立、长/短对立、清晰/模糊对立的节奏特征。尤其是单词末尾的辅音/t/也重读,例如把it错发成/iti/等。

三、英语学习中减少负迁移的策略

1.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一,平时多听纯正的英语材料并多仔细模仿和练习说英语,这样既有助于纠正不规范的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口语能力。第二,养成勤翻词典的好习惯。遇到不会读的单词查阅词典,按照标准音标拼读。第三,分析错误,加强读音练习。将平时发音错误的单词归类、整理和分析,并且大声对比朗读,以加强正确读音的印象。

2.注意培养地道的英语朗读。

英语是句调语言,大声朗读就会产生优美的韵味。当然读的时候注意句子的中心所在,将其读清楚。另外,朗读时要,领会作者的语气和意图,读出相应的升调和降调。争取英语初学者慢慢从正确读英语过渡到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3.借助于收音机、录音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这种语言。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模仿。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留下准确清晰的印象,同时也纠正了学生发音上的偏差,减少汉语的负迁移影响,为其流利地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4.采用有效教学手段加强语音训练。

学校应在学生入学初期适当开设语音课程纠正发音,加大标准语音的输入,让学生意识到地方方言对自己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对方言和英语两种语言的不同要有清楚的认识。学生在语音课上感知标准音后,英语老师还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辨音对比练习。语音训练不能局限于单个音素,而应针对学生常混淆的语音对立体加以练习,让学生反复辨听,反复练习,这样才能掌握正确发音。比如常见的语音训练有:辨音训练,重音训练,语调练习,情景会话等。

5.持之以恒,培养语感。

高职学生要想提高自身语音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必要的语音知识,语音训练和老师纠正外,还需要自己长时期在课外进行大量练习。学生们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和各种有效资源尽可能多地接触标准英语,加强对标准语音的敏感度以便纠正和提升自己的发音水平。比如观看原声电影并模仿对话,跟读标准语音教材,收听英语外台节目,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参加有外国人的英语角活动等。

结语

对于在汉语环境里学习英语的学习者来说,大脑中的汉语信息量己经相当丰富,在接受一种新的语言信息的时候,汉语对英语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这种客观存在的影响,处处留心,勤于积累,一点点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注意让学生克服自己的母语习惯,努力培养英语语言习惯,并逐步学会外语思维,最终减少或消除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消极影响,同时充分利用正迁移,尽量转化负迁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纯正规范的英语从而达到学好英语自如使用英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莲,石晓晖.汉语语法正迁移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咸宁学院学报,2010(9).

[2]陈静.浅谈语文语法教学与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负迁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

汉语语法论文范文第3篇

2、运用理科思维征服病句辨析

3、中学语文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重要性分析

4、浅谈现代汉语口语语法的分布及特征

5、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无条件让步复句连词研究

6、浅析典型双宾语结构及其识别与辨析

7、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研究概述

8、转换生成语法在消解现代汉语歧义句中的运用

9、《敦煌变文集》中出现的带“得”的述补结构

10、联想类比破解文言文特殊句式

11、高校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学策略分析

12、中学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功用的再认识

13、现代汉语中程式感叹语的语法和语义类型

14、语法研究的利器:逻辑

15、浅析歧义结构“对上帝的爱”

16、“语文”更名为“汉语”有利于语法知识的定位

17、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被”字句偏误分析

18、浅析现代汉语中的副词

19、现代汉语“别”与“甭”在语法上的异同

20、浅析网络语言中“各种”的用法演变

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

22、学好语法,快速融入高中语文学习

23、不同《现代汉语》教材下的词类划分标准研究

24、浅析“了1”“了2”的意义及用法

25、“NP+VP+得+出来”句式结构语义特征分析

26、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把”字句学习偏误研究综述

27、加强论文写作指导,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28、现代汉语名词语法属性的计量研究初探

29、将《三字经》应用于海外中文教育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30、现代汉语反义复合情态副词的语法化探究

31、浅析现代汉语语法歧义现象

32、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兼语句

33、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34、现代汉语中“一个”的语法意义及其演变

35、“反而”“相反”辨析

36、基于语料库对“腐败”的词类标注研究

37、含数量结构比较项的“比”字句考察

38、浅论编辑的思想张力和经营意识

39、现代汉语语法艺术研究综述

40、高校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学策略分析

41、第二语言习得背景下现代汉语语法学习的反迁移和克服策略

42、同一词语连用现象与拈连修辞格

43、现代汉语中几种常见补语的分析及判别

44、现代汉语词类系统的几点共识

45、现代汉语“吃”的经验语法探微

46、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 语法部分指瑕

47、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法教学

48、现代汉语作格结构的生成语法解释

49、“被××”族新词探析

汉语语法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轻松、快速和准确地解读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清晰地透视文言文语法现象,快速准确地解读文言文,而且对初次大量接触文言文的初

一、高一学生来说,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轻松有效地学懂文言文,从而很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一、运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进行古今句式比较,正确理解句意

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装句”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叫“变式句”,就是句子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子。

1、“大哉,尧之为君也!”此句中“尧之为君也”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尧作为君主”。“尧作为君主”怎样呢?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陈述,说明,形容。而“大”是形容词,意为“伟大”,是要陈述,说明,形容某个对象的。这样“尧之为君”与“大”构成主谓关系,但句子形式是先谓语后主语,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通常的表达习惯,明显属于主谓倒装。说话人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前置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理解翻译时只需把主谓关系理顺即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让学生划分此句的句子成分可以发现:蚓(主语)+无(谓语)+爪牙(宾语)。主谓宾完整,“利”似乎多出来了。但依据词类知识,“利”是形容词,意思为“锋利”,在句中应作定语或谓语,“什么锋利呢?”,在句中该词语修饰的对象只能是“蚓”或“爪牙”,而“锋利的蚓(蚯蚓)”是讲不通的,只能修饰“爪牙”。因此,“利”是“爪牙”的定语,应该在“爪牙”的前面。该句是把定语后置了,这是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学生只需把定语提放到中心语前面即可。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形似酒撙,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上三句中“于蓝”、“于余”、“以山龟鸟兽之形”都是“于(以)+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均置于谓语动词的后面。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分析,它们处于谓语后面,既不能作宾语(介宾短语不能作宾语),也不能作补语,而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实际上,三个介宾短语都修饰句中谓语作状语,分别表示比较、对象、方式,属状语后置。翻译时,学生只要把介宾短语提前,放置于谓语动词前即可。

汉语语法论文范文第5篇

一、什么是偏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 快八点了,你起床了。

二、语法偏误的成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

什么你要买?

那个天我们没有去公园。

三、常见的语法偏误

常见的语法偏误主要有四种:遗漏、误加、误用和错位。

(一)遗漏(缺失)

是指在词语或句中缺少了某些该用的成分。 排队的人很多,厅里面热闹。 有一条蛇掉进缸。

即使你们不同意,我要买这本书。

他连最简单的汉字也写不好,复杂的汉字写不好。

二、误加(多余)

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

我们班有十五个学生们。 我昨天不在了家。 他从来一次也没说过谎。

三、误代

误代是指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用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而造成的偏误。 我没有够的钱买车。 一件衣服被他撕破了。

生活中,谁有干涉别人的资格呢?特别是恋爱,局外人别干涉。

举办奥运会有很多好处,那就是我的看法。

四、错序

是指句中的词语或成分位置不当。 下楼两个外国人住。

上一篇:文化内涵论文下一篇:大众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