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09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教育体制和信息化时代的变革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为了缓解这种压力的拓展和蔓延,在高校学校开展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又带动了休闲体育的发展,并且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文中主要针对高校学校体育与休闲体育的融合展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深入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休闲体育 融合 关系 建议

休闲体育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运动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渐走进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成为学生和教师业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教育体制进行了新的改革和创新,将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相结合,对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且也能够大大加快高校体育教育的变革和发展,从而实现教育体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一、高校体育中开展休闲体育的相关概述

(一)休闲体育的定义

休闲体育,顾名思义,是由“休闲”和“体育”两部分构成的。休闲体育是一定时间内的活动或休闲形式,进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在学生的闲暇之余,依托一定的体育活动,追求积极、健康、良好的身心体验和感受。

(二)休闲体育的功能特点

休闲体育是体育的一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具备着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此外,还具有强健体魄、愉悦身心、促进交流的功能。

1.休闲体育的个人功能

休闲体育的个人功能是针对参与对象的个体而言,在一定的休闲体育活动过程中,休闲体育可以打破这种单调的生活节奏,运动过少会极大增加人们的患病率,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休闲体育可以增强人类的体质,延年益寿,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1]。因此,个人功能是休闲体育的一大功能。

与此同时,休闲体育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并激发学生的潜力,增强个人能力,对于学生智力活动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2.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

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涵盖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并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融合。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逐渐深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休闲体育中来,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在精神上会获得一种释放和自由,培養学生正能量的形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犯罪率。

现代信息的飞速发展,缩小了人们的交往范围,交流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休闲体育则为人们带来全新的交流空间,自由、舒心、轻松的活动形式更易于人们接受,消除了一定的障碍,结识不同种类的人们,增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是人们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和媒介。

二、高校学校体育与休闲体育的关系

(一)高校学校与休闲体育的课程改革

体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一定的体育教育管理理念和价值导向。休闲体育与现代体育课程联系紧密,加强二者的相互联系,符合现代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1.休闲体育促进全新课程理念的形成

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而且在课程设计上要体现一定的时效性;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休闲体育与现代体育课程内容

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要符合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制定精选、合理的课程内容;并且综合多门学科知识,体现出全方位、多领域的统一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改革带给高校学校新的动力和活力,打破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

(二)休闲体育与高校素质教育目标

为了贯彻实施高校的素质教育目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休闲体育的开展工作,可以更好地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相关的教育人员要加强一定的重视工作,实施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来确保高校体育课程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2]。与此同时,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功能,从而促进体育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水平,顺应素质教育的工作需要。

(三)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目标的融合

休闲体育课程目标是高校休闲体育课程的关键,休闲体育的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都要紧紧围绕高校体育课程的中心目标展开。同时,对于休闲体育来说,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运动方式,培养健康的运动习惯。因此,休闲教育是高校教学目标的有效延伸和拓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校和休闲体育的相互结合势在必行,不容忽视。解决了高校体育的诸多存在问题,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学校的体育教育发展,而且使学生更加地适应于社会,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达到了娱乐和锻炼的双重效益,从而培育学生积极地为体育教育事业服务。要不断立足创新、推陈出新,达到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从而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全球。

参考文献:

[1] 白晗.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休闲体育研究[J].运动.2015.12:82-83.

[2] 骆楚楚,周丽君.我国高校开展体育休闲教育的理论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13.03:59-62+66.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实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良性互动发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社区居民从事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的瓶颈问题,同时还能提高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的使用率,真正体现出体育资源的共享与实现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和谐共生。文章分析了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可行性,重点探究了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 社区体育 互动发展 对策探究

随着《全民健身纲要》的纵深推进和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与体育锻炼意识逐步深入人心,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也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由于房地产规模与发展速度的迅猛态势,导致了地价的上涨,导致社区体育在运动场地方面捉襟见肘。此外,由于房产可以买卖,社区居民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设施器材的投资及社区体育管理等也存有明显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诉求与场地设施的矛盾日益凸现。另一方面,我国高校体育场地设施齐备,且具有一定的規模,在寒暑假基本呈闲置状态,众所周知,特别是室外的体育设施器材,在太阳曝晒与风剥雨蚀之下,即使闲置,安全使用年限到了,也理应报废与更置,可见高校体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浪费之疑。但绝大部分高校和附近的社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地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探索一条能够促进高校体育和附近社区体育互动融合发展之路径,即附近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需求,同时,也可以提升高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率,同时,也实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人民教育为人民”的宿愿与初衷。

1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1 高校体育设施可以缓解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在国家教育部的领导下,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校内体育场馆设施绝大部分已达到了国标标准,据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情况报告,学校系统所占的体育场地总数约为全国总数的67.17%,其中高校的体育场馆总数占全国总数的2.07%。[1]高校不仅状况良好,而且有标准跑道、单双杠、各种大小球球场等设施齐全。另一方面,在高校周边附近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却相当匮乏,同时,高校在非上课时间和寒暑假等节假日,体育场馆却呈闲置状态。众人皆知,体育场地设施也有它的使用年限,如其闲置不如投入正常使用。社区居民进人高校进行有组织的健身与锻炼运动,会受到高校文化的熏陶与大学精神的濡染,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人文知识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实现了体育文化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

1.2 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的大发展

众所周知,高校是体育人才较为集中的地方,在师资方面,除了少数中老年体育教师是体育本科毕业外,其余以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中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体育硕士,甚至体育博士毕业。这些年富力强的体育教师不仅在该专业具有渊博的论专业知识、扎实的基本功,且在体育学科的所有门类均有涉猎与专长。为此,他们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可在社区体育领域中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指导社区居民从少数到多数、从盲目锻炼逐渐走向科学健身,以达到强健身怡心、增寿延年的幸福生活。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在社会上深受欢迎的体育舞蹈、瑜伽、武术等培训班的教练,大部分都是由高校体育教师所组织或亲自指导的。他们既有健身理论上的高度,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深受参与者的欢迎。为此,高校体育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社区管理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人才在社会体育领域的功用,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的大发展。

1.3 社会体育有利于加快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改革

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协同发展的同时,无形中加强了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的密切联系,高校体育教师在搞好学校体育教学的同时,应高度关注社区体育,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体育人才、场地资源、教学经验与组织方法,与社区居民一起进行体育文化的互动与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藏息相辅、教学相长。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对社区群众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组织形式、练习密度与强度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总结,一方面吸收社区群众体育中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成分,加快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4 有利于增加大学生对真实社会的接纳与判断能力

高校所培养的体育人才,毕业后要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体育人才所就业的范围目前主要集中在学校,为拓宽就业面,社会则有更广阔的空间。实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则有利于让大学生走进社区,去体悟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区别与联系,学会灵活运用学校体育知识与方法,因地制宜地利用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社区群众进行社会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拓宽就业面,同时有利于增加大学生对真实社会的接纳与判断能力,将所学的学习体育知识体系与运动技能与社会体育融合起来,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对策探究

2.1 多举措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首要条件。要实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周边社区群众开放,首先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多途径、多举措籌措专项资金为高校进行场地设施的基础建设工作。一方面可以从目前发行体育彩票收益中适当拨发专项费用,加强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来缓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的单一渠道问题;其次,高校所在行政辖区的地市级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设施资金的投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体育需求;最后,通过政策导向利用媒体加大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诚招个别知名企业与社会成功人士的投资与赞助。总之,要多举措加大对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2]

2.2 维护与修善高校体育场地与设施

场地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专业人员的维护和保养。因为体育场地与设施随着使用密度的加大,自然破旧与人工无意间的损坏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为此,校方与社区方应在协商的基础上,设立高校体育场地与设施监管的专职人员,负责对调查设施的日常检查,随时排除安全隐患,同时对损坏度较轻的设施与器材,要及时维护与修善,不能影响正常的使用。

2.3 在管理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基層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活动在时间安排方面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为使其不与高校正常的体育教学相冲突,应在管理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社区居民进行一定的引导、组织与管理工作。由于高校长期处于稳定、规范和单一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与社区群众体育融合后,由封闭转向开放,改变了高校体育场地原来的封闭管理模式,会产生部分不相适应的地方,在相互接纳与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因此,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能为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和谐的融合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对故意损坏和不按要求使用场地设施与器材的人员,对故意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员,以规劝告诫为主,惩处为辅,严重者要走司法程序。其次,要按《高校体育工作条例》所规定的人均锻炼面积的比例,控制当天锻炼人数,在时间和空间上要使高校体育场地的高效利用,不能出现人满为患的不和谐局面。总之,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转变思维方式,为双方的和谐与可持续而探索与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管理制度,真正体现出体育资源的共享,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和谐共生。[3]

2.4 人才培养模式与社区体育相衔接

高校是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拥有科学规范的体育教学与管理制度,有强大的体育师资队伍做后盾。在解决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思路方面,高校首先应从自身的视域出发,利用该校的优势建立各种体育社团等组织,例如:体育舞蹈队、跆拳道馆、舞龙狮俱乐部等组织,为大学生提供参与社区体育实践的机会与舞台展示的窗口;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加强与社区体育的衔接,尤其是在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体育方面,高校体育教学更应挖掘、筛选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体育项目内容,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整合与创新,为今后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撑。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尤其是体育院系应依据就业市场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方向,参照大学生就业的需要,重视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体育及体育舞蹈、轮滑、瑜伽等新兴体育项目内容的学习深度,培养社区群众体育所需要的专业人才。[4]

2.5 壮大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

社区居民的体育基础参差不齐,要走向正规与和谐发展之路,离不开社区服务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一方面,高校可发动体育教师、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到社区服务志愿者行列之中,把个人所学的体育健康常识,运动技能、锻炼方法传授给社区居民,充分利用周六、周日等课余时间,为社区居民组织某个专项的培训活动,例如:体育健身舞、太极拳等,高校体育系或公体部,应在完成教学、训练任务的同时,合理规划场地,提高各类场地设施的利用率。统筹安排,在课余实践,为社区居民积极开办各种专题知识讲座,举办健身舞、瑜伽等培训活动,引导社区体育向有序、健康、和谐的正向发展,也可实行有偿服务、合理利用优势资源,使高校体育向社区体育延伸与融合。[5]

参考文献

[1]符巍.试论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J].怀化学院学报,2007(2):108-109.

[2]李伟峰,许惠玲,朱家勇.普通高校体育與社区体育物质资源共享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1):1-2.

[3]吴嘉毅,杨建明.释析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和谐的融合发展[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20-123.

[4]苏莉莉.济南市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5]刘成,巫国贵.依托高校体育资源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6):35-37.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高校教育改革,极大改善了高校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但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由于学生的体质和能力都不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差异性,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很多高校开始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如对不同兴趣爱好和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

【关键词】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教学设计

高校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在体育课程中合理应用分层教学,不仅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有学生科学地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为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这样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概述分层教学

1.内涵

近年来,我国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而分层教学恰好符合这一形势。实施分层教学,将每个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个体,结合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進行因材施教。教师需要指导不同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这样学生的发展空间也会得到拓展。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体情况,进行科学分组,同一个小组的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是相似的。因此,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也符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分层教学使学生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

2.本质

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个体差异,也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无法适应体育课堂教学,这样不利于普及素质教育,学生也无法充分掌握体育技能。要想提升体育素质教育质量,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多样化课堂,落实分层教学,使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得到缩小。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都不同,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的行为也是不同的,高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学水平。

3.必要性

要想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使高校体育教学高水平发展,就要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分层教学的手段。因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客观个体差异,尤其在掌握各类体育技能的过程中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模式下,会利用很少的时间获得良好的成绩。一些学生的身体情况虽然比较相近,但他们的兴趣爱好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学生对某项技能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就更加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练习。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采取分层教学之前,体育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和体育项目的情况,实施科学分层,这样可以保证分层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分层工作需要始终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意向调查,实施双向选择。但是对学生的分层不能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层次,学生水平也存在分化现象。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学生层次的动态变化。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过程中,需要以组别水平为基础,设置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不能对全班学生采取“一刀切”的措施。如果学生的体育基础比较差,教师就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让学生先吸收新知识,随后巩固基础。在设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时,要保证具备连贯性和梯度,以学生体育水平为基础,逐一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育基础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健康发展,使其体育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2.多层次制定教学计划

学生分层之后,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针对每层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兴趣爱好等,制定不同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要尽量适合大多数学生。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对基础条件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首先帮助他们掌握基本动作,再逐渐熟练所有的动作。此外,教师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不必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相同的水平,高校体育教学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要在这个角度制定出适宜的教学计划。

3.多层次安排体育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需要保证教学内容具备层次化,保证教学目标的长远性,这样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将高校学生的运动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以高校体育大纲为基础,不断提高体育项目的标准。如果学生的体育水平比较低,那么可以适当降低课堂标准,主要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对于同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从而可以自觉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护每个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条件,使其技能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负担,应该实现快乐学习,这样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才可以进一步得到提升。

4.注重考核的科学性

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考核,考核环节也是分层教学重要的一部分,考核方法和考核内容直接关系到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利用分层考核法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验收,使考核更具公平性。例如,教师可以以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为基础,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此为单位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体育学习更有兴趣,可以从多个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结合具体情况给予鼓励或者指导。

5.分层布置作业

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同时,体育课程也要有教学作业和教学考核。高校体育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多层次的教学计划,不能让学生产生机械性负担。例如,学生的水平层次比较低,就要鼓励学生去户外锻炼,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适当要求他们提高体育项目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以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都可以顺利通过考核。

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化措施

1.及时动态调整分层情况

高校体育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程度是不同的,长期以来,即使是同一个层次的学生,也可能会出现能力水平分化的问题。因此,如果分层模式比较固定,则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会遭受打击。如果学生的发展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尝试增加他们的学习难度,对其个人学习计划合理进行调整,使其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潜力。此外,为了使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保护,要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适当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随时动态调整分层教学情况,力求使每个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高校体育教学练习包括课内和课外两种,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水平设置练习内容和目标,并且划分不同的练习小组。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和帮助,如果学生不能达成目标,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降低标准,否则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应根据小组整体情况给予评价,通过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学生学习方式和心态,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2.注重体育分层教学的隐秘性

体育教师在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的隐蔽性,还要以学生技能水平为基础,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可以适当增加优等生的训练难度,对中等生来说,可以要求其保证按时完成体育任务,正常进行体育训练,对学困生教师要适当降低标准,帮助学生突破极限,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3.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想更好地实施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就要经得起考验,这样才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结合学生特点解决现存问题。此外,高校要严格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不重视学生的体育技能训练,就不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长期锻炼。

4.增加多层次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要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投入资金,还要制定合理的运营管理方式。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体育设施管理团队,科学管理设施设备,这样才可以提高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5.不能固化分层教学法

定位了学生的层次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以学生的技能水平变化幅度为基础,进行重新定位。要科学地调整学生的层次,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有信心去完成某个动作,只有学生具備练习热情和愉快的心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才会更加融洽。如果长期不改变定位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练习兴趣就会受到打击,同时学生也无法通过体育运动获得乐趣。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保持耐心和恒心,利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面对挫折,要通过坚定的信心实施分层教学。

结语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让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提升。此外,分层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具备体育锻炼意识,逐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欣、管月泉:《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第23期,第67-68页。

[2]王立诺、郑利辉、刘俊民:《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陕西教育》(高教)2017年第1期,第47页。

[3]吴晓阳:《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第9期,第115-120页。

[4]贾智丰:《试析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策略下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第116-117页。

[5]卢三妹、曾海清:《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分层与合作小组教学》,《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2卷第4期,第101-104页。

[6]张浩、李志强、王彦:《“分层”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中的应用研究》,《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3卷第2期,第101-103页。

[7]焦广识、李英玲:《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以软式排球为例》,《科技资讯》2011年第10期,第207-207页。

[8]周峰、吴义:《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年第25卷第5期,第11-13页。

[9]王艳、孙玉宁:《分层教学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第17期,第49-50页。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宝鸡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体育舞蹈课程是高校学生必修的体育课程之一,其既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也能很好推动体育舞蹈对学生的艺术熏陶。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快速转变、创新的重要力量,其中新媒体与体育舞蹈课程的结合,成为了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改革方向之一。新媒体利用自身的优势很好的解决了传统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的弊端,并寻找新的创新与突破。但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应用价值、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进行分析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体育舞蹈;优化

前言

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融合改变了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方式,成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学生接受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更好、更便捷的沟通与交流。体育舞蹈作为高校体育的必备课程之一,其因为兼有艺术气息和体育气息,已经成为了学生最为喜爱的课程,但因为学习难度大等问题,导致了体育舞蹈的被接受度受到限制,而新媒体与体育舞蹈的结合,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体育舞蹈教学的短板,推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朝向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影响及应用价值

(一)新媒体环境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影响

1.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中的栋梁之材,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大学生来开展,这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必须关注的主体。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源动力,体育舞蹈课程若想取得很好教学效果,其必须想法设法的刺激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只有将学生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新媒体的融合,为高校体育舞蹈的课程教学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课程的丰富性、趣味性得到大大提高,很大程度上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多元化。传统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多数是采用面对面指导、口述的方式,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学生的主导性地位没有凸现出来,而新媒体与体育舞蹈课程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借助互联网渠道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育舞蹈也是就是国际标性舞蹈,其可以细分成很多种舞蹈,体育舞蹈的内容是多样化的,这些种类的舞蹈在追溯起源、舞蹈的动作、舞蹈节奏的追求都是截然不同的,而在高校中体育舞蹈的教学模式多数是相同的,要么是对所有的种类的舞蹈进行学习,要么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学习,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高校体育舞蹈的课时是固定的,浪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而新媒体技术的结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4.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传统的体育舞蹈课程是以口述为主,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也对教师的言传身教的动作难以全部吸收,而新媒体技术可以利用音频、视频以及三维模型将体育舞蹈动作拆解,甚至可以利用VR/AR技术帮助学生进行沉浸式教学,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应用价值

1.传播价值。新媒体技术大大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实时、快捷的交流与沟通,使得体育舞蹈教学融入在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中。

2.社会价值。当高校体育舞蹈借助新媒体技术在社会中的传播达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影响力后,就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对体育舞蹈的认知,甚至能够掀起体育舞蹈的热潮。

3.人文价值。体育舞蹈就自带着人文价值的属性,其表现出来的艺术气息是可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可以推动社会大众体育舞蹈人文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很好的增强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提升审美情趣。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舞蹈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高校的体育舞蹈时间教学中,学校对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是欠缺的,教师并没用将新媒体技术很好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没有显著的提升。首先,体育舞蹈属于一门学习难度比较大的课程,虽然在高校中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程,但实际分配的课时比较少,在去除必要的理论课时外,实践学习的时间是比较少的,导致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课程时,多数是模仿学习,只能学习到简单的动作,而对具有难度的动作学习不足、对舞蹈动作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其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没有很好的实现提升学生气质、艺术情趣的效果,加以缺少指导性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激情日益消退。

(二)体育舞蹈课程内容的丰富度不高

由于高校体育舞蹈学科体系完善、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高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体育舞蹈课程内容缺乏深度和宽度,内容丰富不高。首先,当前的体育舞蹈的教学素材依旧是以传统材料为主,没有根据新媒体的特性开展新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单一、创新性、专业性以及新颖性有待提高;其次,高校在开展体育舞蹈的课程时,没有深度的认识到教学内容的改革,未构造一个科学、系统的学习大纲,致使学生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低。

(三)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还未很好的树立互联网、新媒体的思维观念,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教师也很难将正确的学科理论和实践传递给学生。首先,教师的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数采用传统的面述、口述的教学方式,将理論知识、肢体动作机械的灌输给学生,没有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科学性、实践性指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压制;其次,教师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还不够,对体育舞蹈的理解、认知还有待增强,从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足。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新的体育舞蹈教学理念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校、教师要树立新的体育舞蹈教学理念,转变传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充分的认识到体育舞蹈的重要性,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首先,高校要制定新的体育舞蹈教学目标,增加学习的课时,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其次,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加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增强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全新的教学模式释放学生课堂中的主动性。同時,教师结合新媒体技术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动习惯,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喜爱程度。

(二)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首先,教师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可以将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等新媒体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延伸化,如在讲解一个舞蹈时,可以借助新媒体将该舞蹈的历史起源、发展经过以及舞蹈追求的理想等内容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获得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从而大大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很多优质的学习资源,且教师也可学习到更多的欣知识,如了解当前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等,从而为体育舞蹈的高质量教学做好基础。

(三)优化教学模式

学校、教师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模式,构建系统、合理的多元化教学体系。首先,教师要进行差异化、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特性,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分组的差异化教学,并引导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导角色;其次,高校要定期举办体育舞蹈的竞技比赛,鼓励学生去参加赢得比赛,这样可以很高程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比赛中锻炼、在锻炼中提升自我;最后,教师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要充分结合新媒体技术,尤其是动作实践活动,如在可以舞蹈课堂中放置录像机,当课程结束厚,教师可以带来学生一起观看舞蹈录像,找出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及不足之处,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纠正、提升体育舞蹈的能力。

(四)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增深体育舞蹈在学校的认知度。体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还属于比较新颖的课程,在学校的认知度相对比较低,而高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比较强,因而报选体育舞蹈学生的数量比较少,甚至部分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程存在一定的误解,因此,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体育舞蹈课程的宣传,尤其是现在学生广泛的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学校要抓住线上宣传力度,通过开设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高体育舞蹈在学生中的知名度,同时,也帮助学生解除对体育舞蹈的错误认知,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愿意参加体育舞蹈课程。

结语

体育舞蹈课程作为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锻炼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已经成为了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而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在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环境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机遇,其能够有效的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体育舞蹈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动力,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社会、高校在发展体育舞蹈的过程中,要根据高校教学的现状,利用现代化的新媒体手段,逐步的提高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晋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3):98-100.

[2]陈萍.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研究[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五).[出版者不详],2021:293-295.

[3]王乐.新媒体时代普通高校操舞类课程改革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20):161-162.

[4]周文英.新时期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要点的多维度探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09):61-62.

[5]谭浩文.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创新研究[J].体育风尚,2019(06):278.

[6]张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8(11):57.

[7]叶华聪.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运动,2018(13):76-77.

[8]徐俊杰.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J].传播力研究,2018,2(16):222.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篮球教学是教授学生篮球知识,篮球理论,使学生掌握篮球的规则,技巧、战术,以不断提高学生们篮球的文化和实践水平。文化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需要在长时间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篮球技、战术,以及篮球文化在教学中长时间的对学生进行熏陶,从而使篮球文化逐渐渗透到他们的观念中,从而提高他们对篮球文化的理解,使学生们提高自己对篮球知识的了解,从而深入的知道篮球的一系列发展,并且更进一步的理解篮球的技战术,提高篮球的实践水平。

关键词 篮球教学 渗透 篮球文化

一、前言

篮球运动随着时间的过去,逐渐发展为人们热爱的体育运动,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受人们热爱的三大球类之一,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是篮球文化的迅速发展,迅速传播。而篮球运动的文化教育的核心是篮球价值观的群体共识,其实质是篮球运动的“人化”和“化人”。现在普通高校中虽然有许多的学生热爱篮球,喜欢篮球,但是他们对篮球文化的了解却是知之甚少,甚至一些简单的篮球规则和篮球常识都不了解。篮球文化的成长需要长期良好篮球氛围的熏陶、渗透,高校作为篮球运动的教学载体,与未来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我国高校篮球文化的渗透却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体现,因此分析篮球文化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意义,并从多个角度对篮球文化教学提出改进的建议,以希望对高校的篮球文化教学中文化渗透起的一定的作用。

二、篮球教学文化的内容及其构成特点

篮球文化教学有对物质文化和象征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教学组成,尽管也有一些其他不同的分类方式,但最终也离不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教学的范畴。我认为可以用图1来表达它们的关系:

根据篮球文化教学的内容特征,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其他的因素特征,可将高校校园篮球文化的内容归纳以下三点为:

(一)篮球物质、象征文化。物质和象征文化是篮球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因此篮球物质和象征文化的教学便是篮球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并且能够生动的体现体育文化的精神和形象,是篮球文化中最具鲜明特征的内容。

高校校园篮球物质文化有其特定的内容。高校校园篮球物质文化的主体是“人”。其中主要包括篮球运动员、观众、拉拉队、篮球赛组织者、裁判员、教练员、球迷、志愿者等。而高校校园篮球文化的“物”主要包括比赛场地、篮球、球篮、篮板、运动服装、运动饮料篮球架等,高校校园篮球象征文化主要是在比赛和运动过程中运动主体所代表的团体标志,主要包括队旗、队徽、队标、队歌以及一些拉拉队节目表演等。因此,在篮球教学中,注重篮球文化的教学。使篮球物质文化、象征文化在校园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篮球精神文化。篮球的思想、篮球的理论、篮球的哲学、篮球的谋略是篮球的精神文化,位于篮球文化的核心地位。它决定篮球文化的性质和意义,影响和规范着篮球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篮球文化形成的关键所在。篮球精神文化體现了篮球的价值和观念,是篮球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篮球精神文化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老师要树立正确积极的篮球价值观念。让学生理解篮球的真正含义,并结合例子讲解篮球思想、理论、哲学、谋略,如NBA中著名的三角战术体系和普林斯顿体系。

(三)篮球制度文化。制度是稳定的价值标准、规范、地位、角色和群体组合在一起。它是围绕着一种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它提供了一种固定的思想和行动规范,提出了解决反复出现的问题和满足社会生活需要的方法。就像NBA有NBA的篮球制度文化、CBA有CBA的篮球制度文化一样。制度文化是绕篮球运动的开展而产生的规则和比赛体制,以及与篮球文化相关的组织机构。要在篮球文化教学中注重灌输它们。制度文化根据自己的地域文化有自己不同的制度、规则和执行这些制度的机构和组织,以及风俗习惯和礼仪。高校校园篮球制度文化主要是指篮球运动参与者的组织构成、赛制、规则、技战术行为、比赛秩序、法规纪律、管理度、培养体系等。

三、结论

作为体育系的学生掌握较高的篮球技战术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丰富的篮球文化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如今高校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把技战术实践当作重中之重。而且,内外堂课的课次和课时的安排上篮球实践远远大于篮球文化的比例。而贸然改变现在的教学大纲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怎样改变这样的一个教学现状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教师在外堂课中篮球文化的渗透,在讲解技战术实践时,加上篮球文化的教学,这样久而久之篮球教学中的篮球文化就会逐渐渗透到学生们的思维中,使体育系学生在掌握篮球技战术的同时,在篮球文化上也得到掌握。

(二)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地给他们灌注各种各样的篮球文化,引导他们,让他们了解不同的篮球文化。并通过学习不同的篮球文化,来增加他们的篮球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保成,匡鲁彬,谭朕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和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13):38-46.

[2] 吴恒星,申怀松.从新篮球观探讨高校篮球文化建设[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5):82-84.

上一篇:教学质量评估下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