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

2023-04-15

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当前国人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观念越来越淡薄,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素质教育开展得十分困难。由于受地理环境、师资力量、教育观念和教育基础设施的影响,各个学校基本不大重视素质教育,特别是书法教育这一中国的国粹。教育部于2001年8月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字能力,那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就应该开设书法课,而不是在语文课当中开设写字课。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对此,据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和查阅的资料发现,在四川农村中小学当中,开设书法课所占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五。所以,四川的农村中小学的书法教育不容乐观。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现状;传统文化;教学

一、发展四川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义

首先、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四川省地处我国大西南,经济文化发展在全国相对落后。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条件更为艰苦。农村人口所占比例也很大,所以受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和资源分配,农村的教育也相应落后。如果把四川农村地区的书法教育提高起来,所起到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因为农村中小学学生人口基数大,发展好了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也就促进了教育均衡的发展,为提高整个国民的综合素质起到示范作用,也符合教育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

其次、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涉及的方面很广,如文字、语言、历史、美学等。并以不同形式(如历代经典碑帖、文人字画、摩崖碑刻等)表现了书法的艺术美感、线条的流畅美、运笔的轻重缓急的节奏美、形体互相穿插、挪让之美。内容的情感美和心灵的意境美。同时,书法对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力开发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起居习惯、个性人格的培养都起到重要作用。据研究发现、长期坚持书法练习的老年人比没练过的老年人患病的几率要小很多,可见书法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它关系到整个国民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能使人平心静气,达到修养身心的目的。在四川农村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对于促进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关系密切,意义重大。

二、四川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学校领导和大部分教师单纯重视文化成绩,忽视了书法教育的艺术价值

如果说要想搞好一门学科,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关系到这一学科发展成败的关键。当前中国的教育行政化太严重,一把手权利过大,缺乏民主。一个学校的教师都是按照学校领导的指示而工作,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往往就是语文,数学这两门科目的成绩比拼。单位领导如果综合素质不高,对素质教育重视不够,那么这个学校,地区就会单纯的走应试教育。有极少数开明的校长,会响应教育部门提倡的素质教育号召,在学校开设书法课,但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说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部分教师的抵触以及课程设置)等,而难以实施,就算试行也大多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而已、

2.2教育功利化观念严重

调查发现,四川广大农村地区开设书法课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五。而在这百分之五的学校当中,开设书法课的原因大多也是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打着什么“书法特色教育学校”的旗帜,谋取个人政绩利益,“教育功利化”现象十分严重。部分学校不顾实际情况,花费大量资金所打造的“书法特色校”大多只停留在表面,造假现象严重,根本没有把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落到实处,一味迎合领导,有检查就做做样子,等检查结束,又回到最初。及时在学校各个班级中开设了书法课,也大多被其他老师占用或者自由做作业,书法课只是课表中有,却从未给学生真正上过书法课。所以,农村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发展前景堪忧。

三、四川省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各级部门也认识到了在学校开设书法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也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课题。现今,在教育部门的重视下,书法教育重回课堂,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开始。为此,我们对四川农村中小学怎么去开展书法教学,形成一些构想。

3.1突破应试教育的限制,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农村中小学当中,书法教育和其它音、体、美等科目一样,大家都是表面重视,实际上做得不多,为什么呢?因为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注重语、数、外,学校和大部分老师只注重文化成绩,认为书法和其它副科一样都是可有可无的科目。这样要想真正开展书法教育是很难做到的。对此,我们就必须转变价值观念,本着一切从学生的利益着想,而不是为了教师,校长的利益。家长,社会也要改变这种观念,配合学校开展教学。在中国这种教育大背景下,教育部门要做好表率,加大宣传,把政策落到实处,设立有效的监督、评价体制来促进书法教育的开展,实施,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开展。加大对校长,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校长价值观念的转变。相信只要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认真落实政策,脚踏实地的做好书法教育工作不会太难。

3.2深化课程改革,开展乡村少年宫

目前四川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课表中安排的大多数是语、数、外。音、体、美等课程安排得很少,大多数只有一节,书法课基本没有。为此,学校可以一周至少安排一节书法课,提供专门的书法教室来开展书法教学。各中小学校还可以建设乡村少年宫,从学生角度出发,合理安排课程,保证学生在学习完文化课之后,可以至少每周一次去体验少年宫活动,而书法教育是其中的重点科目。开展乡村少年宫不仅不会耽搁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学生在学习完文化课程之后,参加少年宫活动会得到放松,调节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书法还会促进学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美好品质。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各种舞台展示师生才艺

书法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教师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书法教学不仅仅只依靠语文。美术教师。全校都要人人参与,让学校对书法有专长的教师起到带头作用,定期培训教师,把教师的书法水平落实到教学常规中,这样才会促进教师的书法水平,营造书香校园。常举办活动,这样学校、家庭、社会都融入到教学当中,会促进人本教育的回归。

“滴水石穿”,书法教育的拓展不仅是学校行为,更应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程。只有解决好书法、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问题,不要那么“教育功利化”、不要那么“教育行政化”才能真正的把书法这一国粹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贾宝珊,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亟待加强——通渭县及周边市县中小学书法课开设情况。校园英语。2014(4)

[2]罗达节,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之依我见,新校园(学习)2011(5)

[3]梁兴用“转、针、研、营”、是农村中学书法教学特色化——渝东南农村中学书法特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科学咨询2012(10)

[4]郑子莹,统一办学条件标准,保障义务教育底线公平,重庆工学院[J],2005年9月,第9期

[5]李岚清,什么是素质教育[J],湖北教育,1997第4期

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近年来,教育部印发多项文件中都着重提到:“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学校的艺术教师。”“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本文概括的提出了“转”“聘”“培”三种模式,针对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紧迫性,拟在探索更有效的乡村学校美术师资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乡村教师;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重要举措中提到“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江苏省出台的《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重点任务”的第二条“优先补足配齐乡村学校教师”中提到“重点补充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力争到2020年,音乐、体育、美术专职教师比例小学和初中分别不低于60%和80%。”第七条“积极开展乡村教师培训”中提到“组织乡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兼职教师培训,满足课程实施对师资的需求。”由此可见,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美术教育对于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培育、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里的美术教育课程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学习美术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挥创新意识、激发想象力等,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城镇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开设和美术教师师资的配备已基本完善,能够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与此同时,根据对多地乡村学校的调研发现,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现状令人堪忧,而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更是存在着盲区,许多学校没有美术课程。其主要体现在:专业美术教师严重短缺、现任美术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学校对美术教育不够重视、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等方面。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农村学校美术类课程的开设,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能否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文化艺术素养能否得到整体提升。在我国,美术教育的落脚点应该把美术教育普及到每一所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关注村小里孩子们的美术教育情况,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艺术熏陶、情操陶冶。

针对以上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紧迫性,本文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旨在探索更有效的美术师资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转”——优化师资配置,鼓励向美术学科转岗。把具有美术教学意向和美术特长的非专职教师,转岗到专业美术教师队伍中来。对凡具有一定美术专长且乐意从事美术教学的人员实行“转岗”,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与专业进修,让他们挑起美术教学的担子。这一方法是针对乡村学校较难引进专业美术教师、师资配置满额等情况,组织有关教师进行意向申报、专业测试、全面考察,在确定人选后进行专业转岗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乡村学校美术教师师资的合理配置,师资建设成本不高。缺点是,存在转岗后的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专业归属感不强等问题,从而难以达到整体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水平。根据调研和一些实例证明,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对转岗教师的专业培训,对于转岗培训的课程设施与课时量都应该有足够合理的标准和要求。

2010年,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教育局曾委托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对40余位非美术专业小学教师进行美术转岗培训,培训为期一学期,培训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图案、国画、工艺制作、民间美术、速写、美术教学论等多种专业课程,总计约600学时。各门课程在培训结束时都有相应的考核要求,各门课程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据了解,经过培训,转岗教师教学效果提高显著,已基本能够达到美术专业教师的水平。从这一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转”这一完善美术师资队伍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其实施的关键和重点是要做好专业的转岗培训工作。

二、“聘”——拓宽师资视野,聘请优秀民间艺人与优秀退休美术教师。这里提到的“聘”,不仅仅指从社会上聘用具有美术教师资质的普通教师,而且要扩宽、提升视野,从社会各界聘请优秀退休美术教师、优秀民间艺术家,到学校执教或担任美术辅导员。

对于有丰富乡土文化资源的地区,聘请优秀民间艺人到校任教,是对民间美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传承。从退休的优秀美术教师中返聘一部分重回岗位,也对现有教师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这些教师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对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校园文化、培养年轻教师队伍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这一模式的运用在前些年中央提出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中成效显著。自201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目前我市各乡镇中心学校已基本覆盖。乡村学校少年宫主要是依托乡镇中小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由学校进行管理,在课余和节假日开展课外、校外公益性活动。各地乡镇学校少年宫结合本地优势,挖掘乡土资源、特色文化,聘请当地优秀民间艺人与精英教师任教,创办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活动项目。有力提升了当地素质教育水平,满足了乡镇学校学生对音、体、美等学科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与瓶颈。优秀民间艺人与优秀老教师的稀缺性以及场地与设施的限制,使得这一模式很难在所有乡村学校全面实施下去;聘用教师的不稳定性与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也使得这些教师无法完全替代专职美术教师常态化的开展工作。但在条件符合的地区,不乏是补充与提高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培”——转变培养理念,加强基层学校师范生培养,自培自用,定向培养美术教育师范生。为了乡村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拥有一批经过正规专业训练的专职美术教师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美术教师短缺的问题。以往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美术类师范生毕业后极少愿意到条件落后的乡村从事美术教学。近些年尽管国家在资金、设施等方面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扶植力度,但愿意长期留在乡村学校教书的美术类师范生依旧难以满足地方对美术师资的需求。靠短期支教、教师交流等活动,也仅能解一时只需。针对这一问题,从根源来看,应该转变师范生培养理念,避免盲目追求师范生的高学历培养,转而脚踏实地、按需培养。现在高校培养出来的美术类师范生,会有一部分作为志愿者到偏远地区进行支教,我们应多鼓励并大力宣传这样的行为和做法,但这只是少数或暂时的。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会更乐于选择到大城市工作,有条件的甚至出国深造。那么如何才能让更多年轻优秀人才致力于农村的美术教育?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发挥基层地区师范院校的优势,才能带动地区文化和地区师资队伍的发展。基层师范院校应该多培养一些从农村贫困地区出来的定向美术师范生,降低门槛、加强培养,这些学生会因为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从而更好地回报社会、发展家乡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让更多山里的孩子享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

根据案例资料显示,安徽省砀山县早在2000年前后,为提升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做长远打算,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一批热爱美术教育的学生,与当时的淮北煤师院、宿州师专联合办了美术大专班。毕业后择优录取,自培自用,大大充实了该县美术教师队伍。由此案例可以发现,从当地初中、高中学生中选拔具有美术才艺、热爱美术教育的学生,委托或联合当地师范院校针对初中生进行5年一贯制,高中生进行2-3年的大专教育,之后择优录用,这一培养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以往美术类师范生毕业后大量流失的问题。

这一模式从长远来看是解决乡村学校美术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但依旧存在培养周期长、需要进行区域内整体统筹调研等多方面问题。很难在较短时间内 改善美术师资短缺的情况。

除了以上提到的“转”“聘”“培”,三种模式外,还有招募志愿者,向各大师范院校、美术院校、文化团体、退休美术教师发出号召,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公开招募志愿者行动;制定教师流动机制,让有专长的美术教师真正流动起来,解放思想,让专业优秀的美术教师不局限在某一学校任课,而是有计划的让他们流动起来,可在全乡镇各乡村学校轮流进行任课,充分发挥其特长,从而达到优秀美术教育资源共享。已改行或转岗的美术教育专业教师回归艺教岗位等多种措施。

但同时我们应看到的是以上每一种措施都有其利弊和特殊的前提条件,各地乡村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扬长避短、合理运用,以寻求适合当地情况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万丽君. 走向公平——中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调查与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2]许中伟.缓解农村中小学艺术师资紧缺矛盾之我见[J].艺术教育,2007,(02):36.

作者单位: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音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努力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才能真正让音乐艺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方法与对策

音乐教育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育观念中,音乐课不一定是主课;但就其功能和作用来说,无论是在启迪智慧,开阔视野,还是在净化心灵,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优先发展教育的新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部分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状况依然令人担忧。

一、现状分析

党和国家将优先将发展教育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步伐。然而,传统的教育观念,依旧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从2000年至今多次对县域内中小学(包括农村教学点)音乐教育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和对周边县市区部分学校走访结的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的音乐教育师资严重缺乏

全县21所小学、42个教学点和4所初级中学,除了地处县城的3所初中和4所小学各有1~3位专职音乐教师外,其余学校的音乐课,几乎都是其他科目的教师兼顾。多年来,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受地域、经济、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专业音乐教师严重缺乏现状还很普遍。与我国中东部地区相比,这种差距不仅在日益扩大,且已成了制约西部地区音乐教育普及和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教学设备简單、简陋,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和周边县、市、区一样,教学设备简陋、场地稀缺、资料匮乏的现象在我县乡村学校比比皆是。全县21所小学和4所初中,除了城区学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教学用钢琴外,乡村学校的音乐课,都在文化课教室进行,教师没有专门的教学乐器(即便有教师也不会演奏),学生们大多以竖笛、口琴、葫芦丝等乐器为主;即便这些简单的乐器,不能实现人手一支的基本夙愿。与日常艺术课外活动相关的服装、道具、设备等,更是严重不足。和学校领导交流后得知,经费的严重不足是造成上述局面的重要原因。在国家大力发展义务教育的新时代,这种局面的普遍存在,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三)学校重视程度不足,领导观念意识淡薄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其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我们知道,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和学校领导办学理念的准确与否,是一个学校能否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通过调查得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很少有针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制定专门的制度、要求和评价体系;学校领导在音乐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认识和意识的淡漠,又无形中助推了随意挤占、调换音乐课时间、音乐课仅仅停留在课程表上等不良现象的形成和蔓延;加上社会、学校乃至学生对考试成绩及排名过分关注,而对音乐教育本身的认识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了相关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教学目的不很明确,工作动力不足等不良后果。

(四)教师综合素质低下,工作积极性不足

通过对乡村音乐教师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发现,为了应对上级的检查,许多学校便从其他学科教师里面,选择一些年轻活泼、富有活力的教师担任音乐课教学。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这些教师教学中普遍表现出专业技能差,理论水平低,教学方法随性且单一等问题。从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看,音乐课多以无伴奏的唱歌课为主,对基本的音乐理论和音乐常识几乎不做任何要求。“代课教师”的尴尬境遇,在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更是制约了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改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方法与对策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落后状态,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公平、一体化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健全制度,狠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站在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前沿和高度,审时度势,提高认识,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深刻领会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议和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健全和完善的学校艺术课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育目标,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按照《大纲》要求,开齐、开足音乐课。真正为普及和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全面发展,和将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二)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学设施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物质保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大幅提高,为各级政府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在新的现实条件下,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配备专业教师,制定科学的规划,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设备、器材、场地建设。例如,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专门的音乐教室,以及钢琴、电子琴、二胡等民族、西洋乐器和教学用多媒体设备;对尚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学校要配备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乐器和基本教具,以保证音乐课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针对农村学校音乐师资薄弱的现状,首先要做好现有音乐专业教师队伍的稳定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域内骨干音乐教师,定期对乡村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教学方法、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其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支持和鼓励担任音乐课教学的乡村教师们大胆地走出去或引进来,通过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另外,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积极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和途径,不断引进新鲜血液,在壮大音乐教师队伍的同时,为地方中小学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发掘地方资源,实施因材施教

鉴于我国不同地域、民族、城乡之间教学状况和教育水平千差万别的现状,教师首先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本地区、本学校的有效资源,为音乐课教学创造条件。其次,县、区教育局,可以对域内的音乐师资进行整合,安排相对富裕的音乐教师,以支教、走教的形式,定期到乡村学校进行教学服务并形成制度。其次,尝试将国家统编教材与校本课程开发运用有机结合,结合学生的情感特点和艺术水平,因材施教地掌握好音乐教学领域的范围和教学内容的尺度。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先生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的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新的春天。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和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只有真正解决了广大农村的教育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波.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2]辛涛,张彩.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现状与前瞻[J].中小学教育,2018(18).

作者简介:李增虎(1969-),男,甘肃省高台县人,音乐学硕士,甘肃省张掖市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和音乐专业学生专业高考辅导教学工作。

(责任编辑  李 芳)

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兴办优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行动起来,切切实实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那么,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必将更科学更新颖,教育前景必将更光明更锦绣。

一、明确课题,使教育科研成为可能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选题的一般方法是在问题中发现课题,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问题即课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学服务这个根本上。因此,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教师们要研究的课题。问题即课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研究的课题。课题必须具有新颖性、可行性的特点。课题的这些特点要求教育科研课题要小,要具体,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课改之际,很多人对课程开发进行了研究,我校也有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行动研究》,这一类课题只能由单位来进行申报,因为这类课题需要借助更多教育资源,单靠教师本人无法完成类似课题研究。本着具体可行的原则,我们申报《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和利用研究课题》,借助科组力量,在学校的支持下就可以完成,且这一课题与课改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要求高度吻合,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也因此被评为中山市重点课题。

二、归纳方法,使教育科研趋于规范

一般而言,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量比较大,考试压力也比较大。长期一线的工作使中学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科研方法论等方面与大学教师和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人员有较大的差距。在物质条件上,中小学现状也决定了教师不可能有大学和相关科研院所的实验装备。因此,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与大学教师、专业研究人员有很大差异,主要是以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辅之以问卷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中小学教师很少进行理论的演绎,而更多的是一种实证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对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种适应小范围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和利用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在专家的指导下,建成了实践基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育模式。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事件中发掘隐含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解释或揭示教育的本质与规律。教育叙事研究在提高课堂效率和有效教学及心理教育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知识传授课型及教学模式研究》便运用了这种方法,通过教师自身的反思来形成理论。

三、整理档案,使教育科研扎实开展

教育科研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要求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研究者的思辨去伪存真,去粗存精,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科研扎实与否,成果优劣与否与研究过程密切相关。单靠教师个人自律很难将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档案管理便成为一个有效的手段,推动教育科研工作扎实开展。

档案管理就是给每一项研究课题建立档案,由课题的主持人负责,将课题的前期准备以及研究过程中研讨资料、会议纪要、阶段总结、结题鉴定等一手资料进行归档,教科研管理部门定期检查指导反馈,课题组反思改进,日趋完善。通过档案管理,使教育科研工作由教师个人单兵作战的混乱状态进入集体攻坚有序阶段,使教育科研由自发状态走向自觉状态,教育科研工作扎实展开带来教育科研水平大幅提升。

四、精致表达,使教育科研成果水平提升

很多教师尤其是理工科教师认为教育科研工作是语言学科(语文、英语)教师的事,因为他们是语言学科的,能说能写。这种说法大错特错,原因之一教育科研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原因之二教育科研成果表达并非文学语言,而是有特定的表达要求。

教师要学会提炼科研成果,学会把纷繁的研究材料进行整理,形成一个问题解决的基本框架,形成一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案例,形成一套符合教育规律的观点,就事论理,就理导行。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包括专题研究报告)、专著、教学课件等都是研究成果,教师要掌握这些实用文体写作技巧,做到格式规范,行文流畅,表达精当。格式规范是必备条件,也是文章学术性外显标志;行文流畅是要让读者读起来通俗易懂;表达精当是指文字平实,不要用太多的修辞,不要太含蓄,要让读者明确明了。在表达方式上,还要将文字、数字和图表进行有机结合,增强论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2、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3、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5、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的训练

6、区县级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与指导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7、开好“十一五”规划之局

8、城镇化背景下区域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评价机制研究

9、提高初中生语文写作兴趣略谈

10、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11、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

1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13、中小学教科研,小心“偏差”

14、中学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15、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训练的重要性

16、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17、建立长效动态机制的师范生教育类课程体系

18、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19、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20、课堂有形,“补差”无痕

21、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22、加强自主学习 提高创新能力

23、在投身学习中打造顶峰体验

24、小学高年级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25、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四部曲

26、营造文化和观念氛围,拓展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

27、浅析中专语文阅读教学

28、如何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

29、浅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成及意义

30、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思考

31、教育调查研究中的量化思维逻辑

32、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实施德育渗透的策略

33、把握新课程改革机遇 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装备

34、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35、关于西部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的思考

36、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创造思维

37、教育科研:学校发展的催化剂

38、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书籍比较

39、浅谈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

40、论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

41、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探析

42、试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解决对策

4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浅见

44、“核心素养”视角下多元文化学校课程的构建策略

45、初中数学课有效问题设置的分析

46、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47、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策略

48、从中小学教师科研的困境看教育叙事研究

49、贫困地区教育科研管理三全模式的探究

上一篇:学生教学管理系统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