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校范文

2023-10-16

英国学校范文第1篇

(一)一次性支付19万英镑贷款利息的方式

主申请人资格:

1、主申请人年龄超过18岁;

2、申请人无刑事犯罪记录;

3、在个人或配偶名下拥有200万英镑的净资产证明(存款、房产、公司股份及其它资产的合计)。

主申请人可为以下家庭成员一起申请:

1、配偶;

2、18岁以下的未婚子女;

(二)100万英镑全额投资

主申请人资格:

1、主申请人年龄超过18岁;

2、申请人无刑事犯罪记录;

3、在英国个人帐户拥有三个月以上不少于100万英镑的存款。

主申请人可为以下家庭成员一起申请:

1、配偶;

2、18岁以下的未婚子女;

(三)投资500万英镑,三年后获得永久居留资格。

(四)投资1000万英镑,两年拿到永久居留权,

英国投资移民申请所需文件清单

身份证明文件

1、全家人的身份证、未成年人的医院出生证明

2、全家人的户口本

3、全家人的护照

4、结婚证书/离婚证书公证(如未婚,提供未婚公证)

5、子女的监护权公证(限离婚者)

6、夫妻俩人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公证(如是大专以上学历)

7、全家人的出生公证

8、全家人白底护照尺寸照片两张

9、主申请人简历

英国学校范文第2篇

英国产学研结合的历史沿革

1.艰难的孕育——英国产学研结合的起源

12世纪中叶和13世纪初,英国分别创立了现代意义上最为古老的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统治国家的精英,传授的知识以人文知识为主,洛克的“绅士教育”可以说是英国早期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完美总结。这些大学不注重科学研究,更不会去参与技术研发和产业合作。根据英国学者尼克·西格尔(Nick·Segal)的考证,1881年来自剑桥大学的达尔文率先创办了剑桥科学仪器公司(Cambridge Instruments),1896年,以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研究员帕依(W·G· Pye)命名的帕依公司也随之成立,英国大学开始陆续参与到产学研合作中来。

同一时期,英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852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工艺学会”,1853年又成立了旨在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科学工艺部”,负责建立全国性的有关职业技术学科的考试制度。由民间创立的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以及在20世纪初由英国各级政府创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也试探性地进行了一些产学研结合。这些学校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应用科学、实用技术的课时比例,另一方面也和当地的工厂、企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参加实际工作,获得工作经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桑德兰特技术学院形成的“三明治”教育模式。

1921年,英国中央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署”与一些专业团体(如工业技术人员协会)协作,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人员证书制度。这种新的证书制度考试具有国家性质,而且具有统一的标准,对考试合格者授予国家证书或国家文凭,作为进入某一行业或专业的资格认证。这一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在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

经过后来多次的修正、完善,对英国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珀西报告——英国产学研结合的追赶与探索

1945年,受英国政府委托,以珀西议员为首的教育调查小组发表了英国教育史上著名的“珀西报告”。这一报告尖锐地指出英国所面临的科学技术教育问题:没能将科学有效地应用于产业上而导致的失败,国家缺乏发展科学技术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和协作,从而使得英国受过高等专业技术教育的人才质劣量缺,科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过长,造成了国家目前的困境。在报告中还提出了具有影响的一项建议是建立地区性和全国性职业教育协作和协调机构,以加强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笔者认为,这一报告的发表作为战后英国科学、技术教育政策的一幅蓝图,可以看作为英国政府、社会民间组织及民众决心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产学研结合并开始探索有英国特色职业教育和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开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珀西报告”发表后,英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成立一系列的机构、咨询委员会促进产学研结合。在这一时期,英国政府发表的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法律主要有:《〈技术教育〉白皮书》(1956)、《卡尔报告》(1958)、《克劳瑟报告》(1959)、《〈产业训练〉白皮书》(1962)、《产业训练法》(1964)、《就业与训练法》(1973)等。主要的机构和咨询委员会有:“全国工商业教育咨询委员会”和10个地区继续教育咨询委员会(1948),“产业训练委员会”,“全国训练服务处”,“人力服务委员会”,“中央训练咨询委员会”等。

第二,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快速发展,推进了英国产学研结合的进程。根据“珀西报告”以及后来英国政府发表的一系列政策,英国相继成立和规范了原有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体系,将在中学后继续教育机构中主要承担职业技术教育的学院分为四类:地方学院、区域学院、地区学院以及高级工程技术学院。进入60年代后,这四类学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和产业界合作的内在需求,这些学校积极寻求与产业界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了英国产学研结合的发展。

第三,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及其他相关的产学研合作方面,开始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具有英国特点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其一,企业内部职工教育培训模式。依据“产业训练白皮书”以及“产业训练法”,英国基本构建了具有英国特色的企业内部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其具体的做法是:中央政府设置“人力服务委员会”,各行业成立“产业训练委员会”,要求一些有关的职业院校设置“连续性间断脱产学习制”课程,企业方面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在财政经营上,各产业训练委员会可向所属本系统的企业主征收训练费用,然后将征得的钱支付给“产业训练委员会”认可的企业主去使用。

其二,多科技术学院的出现。多科技术学院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出现,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时升格为大学。它的课程形式主要有全日制、工读交替制、部分时间制和夜间制四种,其中工读交替的“三明治”课程在多科技术学院中普遍开设。随着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这种工读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应用的广度上,相当部分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学院都采取了这一课程模式;在“三明治”课程的自身模式上,又出现了主要应用于多科技术学院的“厚三明治”模式和应用于高等工艺学院的“薄三明治”模式。这种工读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3.教学公司——英国产学研结合的个性化与成熟

二战后,英国产学研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进入成熟阶段。笔者认为,进入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1975年全国性教学公司的出现。

第一,教学公司模式。自1975年起,由英国政府科学和工程委员会(SERC )、贸易和工业局、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以及北爱尔兰经济发展局联合资助研究基金会组建了全国性的教学公司。该公司设有管理委员会和理事会,重大决策由管理委员会决定,日常工作由理事会负责,并通过20名有经验的项目协调员与全国各地的管委会(LMC)一起来管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几百个教学公司项目(Teaching CompanySheme)。教学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出面组织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参加的科技协作项目,使得高校和企业界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固的合作渠道。经过20多年的实践,英国的教学公司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1996年止,已先后完成合作项目1 000多项,仅1992年立项的项目就达443项;有83所高校参与了教学公司的合作项目,涉及经费5490万英磅,合作领域包括机械与电子工程、化学与化工工程、土木与结构工程、信息与信息技术、纺织与塑料橡胶、生物与医学等等,大

大提高了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二,NVQ与GNVQ证书体系的完善与推广。英国建立的包括NVQ与GNVQ和普通教育证书的证书体系在世界教育体系内也是独一无二的。1986年,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正式成立,它是一个制定有关职业资格体系政策、与有关各方协商达到该体系的目标、认可资格授予机构的工作机构。委员会成员包括雇主、工会工作者、教育和培训的提供者以及那些长期在颁证机构工作的经验丰富的人。培训计划主要是由培训企业委员会(TEC)推行,它鼓励本地区雇主采用NVQ标准和国家培训规划,并投资于NVQ培训。它的成立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国家职业资格(NVQ)以及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证书体系的发展。NVQ与GNVQ均注重雇主、专业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和个人的承认与参与,因而也得到了各经济部门的理解、接受和尊重。

第三,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与沃里克模式。到20世纪70年代,认识了科技转化生产力重要作用的英国传统大学界开始转变观念,努力创办科学工业园区,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周围逐渐形成了以高科技公司为主的科技工业园区。1986年,英国成立了理疗工业和高等教育委员会,目的是鼓励产学研合作。该委员会在1987年发表了《走向合作:高等教育—政府—工业》的报告,进一步强调三者之间合作的必要性。这一报告引起了工商业界的积极反响,科学工业园区的概念从此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同时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沃里克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

沃里克模式是以沃里克大学命名的一种产学研结合模式。沃里克大学首任副校长杰克·巴特沃斯任职期间积极主张发展学术,加强与工业界和当地社区的联系,致力于建立具有企业精神的研究型大学。并先后建立起为企业和社区有偿服务的商学院(1967)、艺术中心(1974)、沃里克制造业集团(1980)、沃里克大学科学园有限公司(1984)等实体结构,密切了与商业界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使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沃里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商业界联合的经验,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沃里克产学研合作模式。

英国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英国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继续完善和推广教学公司模式;二是在完善“三明治”课程模式的同时,借鉴采用和推广MES课程模式;三是大学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四是积极开展国际间合作,作为技术输出方推进其他国家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建立。

编辑:常忠武

英国学校范文第3篇

开放大学设置三种课程:大学本科课程,研究院课程和专题课程。

大学本科课程:大学本科授予文学士和优等文学士学位,学位由学分确定。学生学完了一学年(从一月下旬到十一月)的课程,经平时评定和三小时的期末考试及格后,即取得一个学分。凡有六个本科学分的学生可获普通学位,有八个学分的可获优等学位。

由于每一学年学分课程需时三十二个学周(每周十四个学时),因此予计许多学生大约需要六年才能得到一个普通学位,八年得到一个优等学位。但是,由于学生每年可以至多学习两门课程,所以有可能学习三年就毕业。而且如果学生已经在任何一个大学学完一个阶段的高等教育课程,他就可以免修三个普通学分的课程。

开放大学的课程分为四级:基础、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每个学生都要先从学基础课开始,即一个具有广博基础的初级课程,也就是由文科、社会科学、数学、理科和技术五个学院开设的跨学科的课程.基础课程结束后,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计划选修任何一门课程。

研究院课程:研究生的学习完全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没有设置什么课程。学生完成一项科学研究项目或高级学术研究并提交一篇论文之后,就可授予学位。学生的成绩按研究学分评定,每个学分需要三个月全日制或相当于三个月部分时间制的研究工作。学生提交学位论文之前,需要积累一定数易的研究学分,而学位的授予只根据学生的学位论文。

专题课程:設有十四门专题课程,学习期限五至十个月不等。这些课程不授予学位,而是为那些要求扩大专业知识领域的人开设。这种专题课程实行本科课程的一切教学制度,有些课程设有学分,有忌深造的学生可以进修这些课程而获得文学士学位。读完一门课程,期末考试及格的,授予课程毕业证书;读完一门课程,未经考试的,授予课程肄业证书。

开放大学开办以来,运用了形式多样的远距离教学方法,使在家自习的学生都能入学。学生利用大卫分时间在家学习,还可以到附近的地区教学中心参加辅导课和小组讨论,有些课程还要求学生参加为时一周的暑期寄宿学校。在至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进行测验并完成指定的书百作业,将作业分数和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确定学生是否能获得学分。

函授课本是课程中最重要的卫分。每一课即一个“单元”。全部课程共三十二课,分三十二周授完,装订成十至十五册,分期发给学生。单元是每周学习的中心,与阅读教材、作业和广鈽结合起来。除课程单元外,大多数课程还要求学生阅读必读参考书发,其数另根据课程的性质决定。为了解决科学技术远距离教学的问题,学生可领用基本实验仪口。

儿乎每门课程都收编在无线电和电视广掃节目之中。每门基础课程每周有一次无线电和电视广擁。第二、三、四级课程广播课较少,通常连同函授材料一起,把广拖记录稿寄给学生。

讲授和辅导主要由其它大学和学院聘诗的兼职教师负责,每人辅导约二十个学生,他们批改作业,对集体进行当百辅导,并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

学习基础课程和其他一些高级课程(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学生必须在寄宿的暑期学校学习一周。这些学校在七月中旬到九月初之间设在寄宿大学里。

教师评定的作业主要是书百的,包括一系列简外的苔案和中篇论文。在高级课程中,也有一种设计作业,包括实验或研究工作,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每门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都得参加一次三小时的笔试,考试一般在十月底和十一月初举行。

开放大学不仅实行了一种独特的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的制度,而且创造了一种编制课程的新方法。课程由教学人员和辅助工作人员组成的“课程编制组”负责编制。他们根据各人的专长,编制出一套多种形式的电化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依据。编制组的人员包括同一学科或若干不同学科的教学人员、广饰公司的节目编制人员、本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的成员、大学导师和课程助理。书百教材的出版工作,由编辑人员和设计人员协助进行。校外顾问,即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也经常被诗来参加课程编制草案的讨论。

大学总T没有教室和宿舍,只有印刷厂、函件收发室、行政办公室和教员办公室。行政人员负责处理招生、考试、暑期学校的安排和地区辅导工作的管理等事务。大舅的计称机工作人员日夜轮班处理学生和导师的档案资料、计蒜机评定作业、财政和库存管理、函件发放计划等等。大学总下的教师分布在六个学院中,即文科、社会科学、教育研究、数学、理科和技术。在各学科领域中都有自己的专家,但在各学院之下不分科系。总卫教学人员不讲课,而是作为课程编制组的成员参加编制课程单元,组织有关的电视和广鈽节目,研制补充教材等。除了大学总卫之外,全国还有十三个地区分下。

开放大学招收自学的成年人,报名入学不需要什么资格,,二十一岁以上的英国居民都可以入学。报名至每年的六月截止,七月至九月公布下一年的招生名额。学年从一月底开始。

学生的年令从二十一岁至七十岁以上不等,但开办一年后,报名的年轻人多了起来。女学生的百分比比英国其他大学要高。在初办的头几年,报名入学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占最大比例,而现在来报名的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的小职员则接近报名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开放大学的行政机构与英国其他大学相似。

开放大学的财政与其他英国大学一样,主要来自政府经费,每三年一次直接由教育和科学卫拨物。其它来沅主要是学费,也有一部分来自出售的教材。

现在,开放大学这个英国群众高等教育方面的实验,已有充分理由证实它最初的支持者的佼念是正确的。那些曾经一度对开放大学教育制度持怀疑态度的人已经认识到,开放大学的学位课程和其它大学一样是有严格要求的。

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已引起世界各国对远距离教学技术和制度的兴趣。

开放大学的远距离教学法为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这种远距离教学只用少另的人力、物力和适当的费用,就可以使大另分散的学生有学习机会。这就不仅为在英国实施大学一级的教育,而且也为在其他怜况下实施其他类型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所摘译自英国新闻处编:

英国学校范文第4篇

摘要:国内外在英国政党内部斗争研究方面有不少可喜的成果,但在具体的逼宫原因等细节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待完善。尤其是近期发生的逼宫事件,研究余地较大。本文在汲取前人的成果基础上,力求能在此研究领域增砖添瓦。

一、 逼宫现象

逼宫的形式有直接和间接,有成功也有失败,关键在于形势的变化。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权力结构,逼宫的代价和内容稍有不同。二战后的英国,政党政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45年大选,工党斩获393个议席,第一次赢得议会实质意义上的多数席位,以146席的绝对优势组成单一政党政府。二战后,自由党日益边缘化,其议席位一直在10席左右。工党取其而代之,由此确立新的两党制格局,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阶层的分化,中产阶级队伍得以不断壮大和发展,并深入两党内部,影响力与日俱增,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两党的民主化进程。逼宫政治,本质就是权力斗争,其发生发展实是党内权力平衡系统由打破到重新平衡的过程。二战以来,两党内斗几乎从未停息。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党内派系不惜铤而走险直向首相逼宫。受困于党内压力,首相被迫辞职。本文主要是以成功的逼宫事件为对象进行探讨。以下是世纪之交两场成功的典型案例。

(一) 撒切尔下台的经历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在政界素有“铁娘子”之称,1925 年出生于林肯郡格兰瑟姆镇的一个杂货商家庭。1943 年,年仅 18 岁的她便进入颇负盛名的牛津大学。1946 年任该校保守党协会主席。毕业后,获得律师资格。与此同时,她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59年 10 月 20 日在伦敦芬奇利选区成功当选议员,辩才出众,在与工党反对派辩论时效果甚佳,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时博得保守党前座议员的高度赞赏。1964 年至 1970年,保守党在野期间,她先后出任了影子内阁 5 个大臣职位。1970 年大选胜利后,希思入主唐宁街,撒切尔夫人担任教育大臣。1974 年两次大选,希思领衔的保守党接连败北,地位岌岌可危,党内倒希思的人暗潮涌动。领袖改选工作势在必行。1975 年撒切尔夫人在前公共事务大臣基思• 约瑟夫和党主席爱德华•杜坎的鼎力支持下向希思宣战。在 2月 4 日第一轮投票中,撒切尔夫人收获 130 票,领先希思的 119 票,令后者大失颜面,知趣地退出第二轮投票。

在接下来的次轮投票中,撒切尔夫人继续成功,获得 146 票;希思的盟友威廉•怀特仅得 79 票。由此也开始了保守党女领袖领导的先河。1979 年 5月 4 日大选,撒切尔夫人领导下的保守党一举击败由卡拉汉领衔的工党,由此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但女首相的执政生涯并不平坦,她所幸安然度过 1981 年和 1986年内阁危机,并在 1983 年借助马岛战争的胜利在大选中大获全胜。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大力奉行货币主义政策和供给学派理论,鼓励自由竞争,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实行减税政策。且不忘削弱工会实力,减少政府支出,限制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改革福利制度。不容否认,女首相的这些妙方一度接近治愈经济顽疾。1980 年后经济进入持续增长的 8 年,年均达到 3.8%,是二战以来最高增长率。1984—1988 年英国经济增长比法国快一倍,比西德快 50%,并且在 1987—1988 实现 18年来首次盈余,达 35 亿英镑;1988 盈余高达 140 亿英镑,1989 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但仍有 70 亿英镑的盈余,委实令人刮目。英国再度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成为英联邦国家的楷模。

外交上,女首相穿梭于美苏两大帝国之间,并与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使英国凌驾于西欧和日本等国之上,宛若成为仅次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第三大国,这是自丘吉尔以来的第一次。更重要的是,她在捍卫英国利益上表现强势,在马岛战争上,一举击败阿根廷军队,迫使其军政府下台,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士气。11983年趁马岛战争胜利举行大选,保守党大获全胜。在对欧政策上,她成功地削减英国在欧共体中的费用,并争取到不少利益。

(二) 布莱尔辞职的经过

布莱尔出身爱丁堡的中产阶级家庭,牛津大学毕业后从事律师职业。他于 1975 年加入工党,1994 年 5 月 12 日,工党党魁史密斯驾鹤西去。布莱尔在妻子切丽的快速动员之下,谋策竞选党魁。他还取得另一位党内权贵戈登•布朗的支持。1997 年大选,受钟摆效应影响,和保守党党内分裂的配合下,工党大胜而归,破天荒地获得 419 个议会席位。布莱尔上台后,成功处理戴安娜事件,推动北爱尔兰和平进程,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人员,颇得民心。2001 年大选,工党斩获 412 个议席。这也是布莱尔首相生涯的巅峰。2003 年布莱尔追随美国人发动伊拉克战争。该事件成为布莱尔首相生涯的分水岭。布莱尔的被逼宫呈三步曲走势。即 2003 年伊战后至赫顿报告;之后至 2005 年大选前夕;大选后至 2006 年 9 月。

二、 逼宫原因

英国当代逼宫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根源又掺杂浓厚的个人因素等。在这些因素中,政治是前提,经济不可或缺,文化不可忽视,个人因素至关重要,丑闻是导火索,它们激化党内斗争,促使支持者倒戈,迫使首相腹背受敌,终因孤掌难鸣,走向辞职之路。

(一) 政治原因

在西方民主国家,政治体制是实现党内逼宫的重要前提条件。不可否认,党内权力制衡机制,为逼宫政治的发展提供平台。首相政策受挫,民怨四起,则是党内逼宫的动力所在,进而激化党内派系斗争。首相任期过长,影响到党内权力的有序交接,则是逼宫政治发展的一大诱因。正是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政治因素在逼宫中发挥重要作用。

1. 政治制度国家

英国学校范文第5篇

2. St. Valentine"s Day(情人节), 每年2月14日,是3世纪殉教的圣徒圣华伦泰逝世纪念日。情人们在这一天互赠礼物,故称“情人节”。 3. St. Patrick"s Day(圣帕特里克节), 每年3月17日,是悼念爱尔兰的守护神圣帕特里克的节日。 4. Holy Saturday(圣星期六), 是Easter的前一天。

5. Easter(复活节), 一般在每年春分后月圆第一个星期天,约在3月21日左右。该节日是庆祝基督(Jesus Christ)的复活,过节时人们多吃复活节彩蛋(Easter eggs)。

6. Easter Monday(复活节次日), 是Easter的第二天。

7. Good Friday(耶稣受难日), 复活节前的星期五,教堂举行仪式纪念耶稣受难。在英国这一天是公假,人们吃传统的热十字糕(hot cross buns)。

8. Ascension Day(耶稣升天节), 是Easter第40天之后的星期四,也称为Holy Thursday。

9. Pentecost(圣灵降临日), 是Easter后的第7个星期天,也称为White Sunday。

10.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每年4月1日,该节日出自于庆祝“春分点”(vernal equinox)的来临,在4月1日受到恶作剧愚弄的人称为“四月愚人”(April Fools)。

11. Queen’s Birthday(女王诞辰日), 每年4月21日,该节日是庆祝女王的诞辰。

12. May Day(五月节), 每年5月1日,该节日是迎接春天的祭典。

13. Commonwealth Day(英联邦纪念日), 每年5月24日,该节日出自于庆祝维多利亚女王的生日。 14. Queen’s Official Birthday(女王法定诞辰日), 英国在6月10日或前一个星期六放假,以取代4月21日女王的生日。

15. Michaelmas (米迦勒节),每年9月29日。

16. Hallowe’en (万圣节前夕), 每年10月31日,孩子们化装成鬼尽情嬉笑、玩耍、吓唬别人。

17. All Saints’Day (万圣节,或众信徒日),每年11月1日,该节日是纪念殉教者之灵。

18. Guy Fakes Day (烟火节),时间为每年的11月5日,为纪念火药阴谋案(Gunpowder Plot)举行的群众性庆祝活动。现在此事件的历史意义已经淡忘,当晚的活动实际已变成篝火夜或烟火狂欢节。

上一篇:国学经典诵读下一篇:国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