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2023-03-05

经济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Excel;经管类专业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定量性和综合性等特点[1]。该课程目前的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偏重于整个理论体系的讲解。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不但要求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还应具备经济分析方面的综合素质,需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解决经济管理中常见的技术方案经济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设备更新、方案选择、技术创新、价值工程等生产实践问题。由于该课程涉及许多定量分析,对于经管类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单纯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尝试引进实验教学的方式,通过Excel软件的应用解决课程中的应用难题,以有效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2]。

一、经管类专业设置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1)课程定量分析方法教学的内在要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效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开设这项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对投资项目的市场预测、经济评估指标分析均涉及相当多复杂的手工计算,投资者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对于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结论的验证也相当费时,因此如何解决理论知识的应用问题便成了本课程亟待解决的难题。

Office软件是办公中最常使用的工具,其中Excel是其重要成员,是一个强大的表格制作和数据处理软件。借助Excel各种编辑操作、财务数据分析方法、函数和图标等高级工具的综合应用,学生在不需要掌握复杂的编程和较难的数学推导情况下,就可以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常见的数据分析问题,并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大部分量化问题。因此,开设本实验的意义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Excel进行函数模型及技术经济分析的计算,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课程理论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可以把抽象的理论通过具体的形式生动地重现出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使得知识的传授过程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而且更具说服力。技术经济学中技术经济方案评价、资金时间价值、设备更新等理论对初学者很难理解。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许多理论问题包含在实验当中,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应用,不仅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而且还能通过实验发现新问题[3]。

(3)实验教学有助于推动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密切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技术经济学相关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加以体现,实验所创造的情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共鸣,使学生对抽象理论方法产生真实感,对教学内容产生认同感,愿意进一步深入学习,同时又可以激发教师以及学生对该学科的研究热情。从目前来看,实验教学正是学科发展这个木桶的短板,一旦突破,必极大推动学科发展[4]。

二、基于Excel的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特征

Excel 是一种能够使财务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和高效的软件工具,使用它可以避开数学和统计学中较难的部分,使许多以前用手工计算很复杂的程序大大简化。实验项目以 Excel 为基本工具, 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利用了 Excel 的表格计算能力、图表显示功能、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丰富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从实际案例出发,让学生了解技术经济分析中遇到的问题,理清问题结构,对问题中的关系进行量化,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工具来求得结果,帮助学生获得和提高动手能力、独立建模能力、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5]。

我们根据课程的难点与重点,在技术经济学的教学中主要应用 Excel 软件设计了资金时间价值计算、资产折旧计算、量本利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为复杂的技术经济分析带来极大的便利。应用Excel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核心是函数的应用,尤其是财务函数。财务函数主要可分为四类,即投资计算函数、折旧计算函数、偿还率计算函数、债券及其他金融函数。

三、实验教学内容的确定

1.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本实验的开设可以面向经管类本专科学生,专业方向为财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工业工程、电子商务等。 实验环境为微机室,软件环境需要安装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2007,为保证Excel中的很多扩展功能可以使用,Microsoft Office需要完全安装,这样可以使加载宏功能可用。同时,教师机需要安装传输文件的软件如飞鸽传书,每次实验前由实验指导教师将实验所需要的数据、实验要求发送给学生。

2.基于Excel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

(1)正确性。要求根据案例背景在模型中输入正确的公式或调用正确的函数,公式能够正确反映各要素间的数学关系;函数的函数名与调用的参数符合语法,函数的逻辑关系清晰。

(2)动态性。使用单元格地址表示模型中的变量参数,当模型中的变量参数发生变化时,通过控件控制单元格地址,使模型能动态灵活地随变量的变化而改变,实现在不同情况下,得到不同的技术经济分析结论。

(3)简约性。在使用函数和公式时,尽量选择简约的表达方式,减少烦琐的、难以理解的公式。

(4)易维护性。模型分布区域化,在建模过程易于查找错误和修改,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方便改善模型,同时,正确使用变量可以提高模型的易维护性[4]。

3.实验内容

根据经管类技术经济学课程设置的内容,实验主要包括7个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1)移动平均分析和指数平滑分析;

(2)回归分析;

(3)投资项目经济评估指标分析;

(4)折旧计算;

(5)量本利分析;

(6)投资决策模型;

(7)项目风险模拟决策。

四、实验教学组织实施

(1)划分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技术经济学教学实验采用小组形式,由 5~6 人组成,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小组内部的分工协调。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迪。同时,通过小组间的激励措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的实验教学监督与管理。

(2)示范讲解。教师每次示范都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示范目的,即要解决的问题,示范什么,如何示范,在示范时提示学生要观察什么。教师进行软件操作示范要正确、熟练,讲解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确保讲解内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这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保证每一步操作都做到正确规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差异性,确定讲解内容的深度、广度及具体的讲解方法。讲解要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努力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提高教学效果。

(3)指导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是主体,处于积极主动地位,应让学生的智慧、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指导过程中要及时正确地找出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实验中的新结果,启发学生将实验结果和理论相联系。有些实验结果是验证了结论,有些实验结果可能与学过的知识相违背,这就要求学生不断领悟知识,拓展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技术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要承认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有差别,对不同对象要因材施教。同时顾全大局,鼓励进步,帮助后进,调动全体学生做好实验的积极性[6]。

五、考核

实验以Excel工作簿和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7],其中:

(1)工作簿命名正确占10%。工作簿的命名规则为学号+姓名,例如:00088110 李四.xls。

(2)模型正确性占70%。使用正确的公式、函数、图,控件参数设置正确,数据分析和规划求解参数设置正确。

(3)模型的格式清晰美观占10%。模型在工作表中分布合理,图表具有标题。

(4)实验结果按时上交占10%。

(5)五级记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综合了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决策模拟等多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设备,科学组织与管理实验过程,规范实验考核。根据经管类学生的特点,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科研、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科的长远发展。同时,实验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扩展,不断丰富实验项目、实验案例,尽量广泛涉及宏观的和微观的技术经济问题,通过Excel这个功能强大的表格数据管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立正确的模型,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侯琳琳. “四位一体”教学方法的实施与思考——基于《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4):34—37.

[2]安嘉清.《技术经济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外企业家,2010,(6):257—258.

[3][4][6]占纪文.农业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探索[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9):84—86.

[5][7]傅佳琳,索琪.基于 Excel 的经济管理预测与决策实验体系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20):90—92.

经济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建设原则

一、经管类专业毕业目前实习困境分析

传统的毕业实习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是从事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的,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需要大学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所欠缺的。对于学生而言在没有工作之前,到哪里去积累经验是对学校和学生都是个难点。对学生毕业实习的安排,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非常手的工作。

第一:实习内容与学生期望的差异。同学们对实习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不少同学习上在实习期间大显身手,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实习单位的日常工作,因为涉及到公司的利益,决不能有半点差错。当同学们满腔热情来到实习单位,发现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只是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直接降低了实习的效果。

第二:实习与找工作矛盾。由于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绝大部分同学都要在这段时间寻找工作单位,面试的机会多,请假多;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学生还要应单位要求转到工作单位去实习。这些都容易造成实习单位的误解,长此以往,实习单位不愿意安排比较重要的岗位给实习生,甚至拒绝接受实习生。

第三:实习与撰写毕业论文的矛盾。根据安排,学生实习与撰写毕业论文一般同时进行。学生出去实习,论文专业进度容易脱节。由于学生在外实习,无法随时和指导老师保持联系,遇到专业上的问题没有良好的环境进行讨论,无法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等有效资源。实习时间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间上的冲突,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有较大的阻碍。

第四:实习费用的处理。学生出去实习,需要一定的费用,主要是车费、餐费和付给对方公司的实习费用。这些对于部分学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实习效果。

但是无论是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还是从就业方面考虑,专业实习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构建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营造企业经营管理情景和依托实验中心开展毕业实习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毕业实习新模式。通过这个模拟实习平台,把企业真正“搬进”高校的实验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心完成模拟毕业实习,掌握企业运作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体会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高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地提升经济管理各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经管类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的构建探索

让学生在学院内以模拟的方式进行专业实习,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和探索。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设计的原则

第一、仿真性原则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运用现代信息化方法和手段去实践经济管理活动过程,认识和把握经济管理活动规律的,因此,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从业务流程安排、工作岗位设置到企业情景设计都要尽可能地贴近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实际,突出模拟实习的高度仿真性。环境的设计要使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环境模拟的越真实,实验的效果就越好。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还包括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如外部企业、税务部门、银行、海关和用户等。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在各个企业内部要设置各种主要业务工作岗位,并建立起各个业务岗位的管理工作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设计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工作岗位,让学生通过轮换单位和轮换岗位实验,了解和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岗位之间、单位之间业务联系的途径和方式,从而达到树立全局观念、增强业务工作能力的目的。

第二、系统性原则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不同于单项课程实训软件,它是在整合经济管理专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够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全过程的系统,是将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进行的全面集成。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的设计,应根据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方法和手段,营造一个模拟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平台,突出系统的总体功能。毕业模拟实习平台是由各个单项模拟实验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各个单项模拟实训综合实训系统中的子系统,通过有效整合,充分发挥系统整体功能。毕业实习综合实验平台是通过模拟企业的业务流程将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既具有各个单项实训功能,又具有总体功能。

第三、互动性原则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不是单个学生进行的实训,而是一个团队协同进行的实训,是一个动态的实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要求做到在实验过程中将学生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根据已有的基础资料资源进行操作。每个岗位的操作结果都会对其他岗位产生影响,即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其他环节的结果,并最终影响到整个实训的效果,因此,需要大家各在其位、各负其责、通力协作,以实现经济管理目标。这种模式不仅具有高度的仿真性,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了体现外部环境变化对经济管理活动的影响,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既要设定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又要设置众多的变动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力。

一个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的建设

该实训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第一、计算机与网络系统

第二、经济管理专业“影子工厂”是整个模拟实习平台的核心构件。

“影子工厂”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它是一个虚拟的工厂;其二,它是信息层面企业的模拟,其数据及活动描述均来源于真实企业。影子工厂实训教学系统应该全面模拟企业ERP实例的教学软件,结合教学的特点及实训过程组织的需要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实训教学平台。

“影子工厂”实习教学平台基本能实现仿真企业平台和仿真教学,基本体现了前述模拟实习平台设计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仿真企业环境。提供真实仿真企业的业务处理环境的功能。对环境的设计和各个实训流程的设计都必须使实验者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这种环境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实训过程和实训步骤,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实训。环境模拟的越真实,实验教学的效果就越高。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还包括改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第二:模拟职能岗位。模拟实训中,一种设计思路是每个学生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系统的业务,由实验者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目的是熟悉系统的功能,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为了全面提高实验者的综合实践能力,真实模拟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运行过程,由不同的学员模拟企业中的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第三:仿真企业流程。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于其业务流程,对“影子工厂”实验教学平台也是如此。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将系统性地经济业务理论与实践全面结合,使每个实验者深刻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②其他重要的组成平台包括: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模拟实验平台、witness生产系统建模与流程优化实验平台、统计专业软件操作与实践模拟实验平台、市场营销与竞争模拟平台、国际贸易实验平台、电子商务实验平台、证券分析与模拟教学平台。整个模拟实习平台不仅需要搭建软件模拟平台,还需要一定量的实体实训设备和装置,如必须的模拟生产线、人因工程和物流工程的实训所需的耗材。

三、经管类专业毕业模拟实习平台应用的效果分析

该模拟实习平台基本上能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全过程,学习企业运营决策方法,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既能对企业的某一个专业职能和流程进行仿真,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等提供模拟教学环境,又能体现其跨学科、跨专业性。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相关环境的完整模拟,可以使毕业生对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整体的系统的认识。来源于企业ERP实例的影子工厂实训教学系统,将管理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充分结合,克服理论教学抽象、空洞、难以联系实际的不足,有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组织下厂实习的困难。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技术、物资、生产、财务等各管理环节,理解企业的各项管理职能、过程和活动。

四、结论

经管专业毕业生如何开展模拟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全面提高实习效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实现毕业生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目前在这方面还有待于完善,提出合理的质量控制和监督体制,加强反馈控制,切实保障模拟实习质量。(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经济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数量激增、经营领域扩大、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良好作用的背后同时存在着发展层次低、市场开发层次低、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有思想认识不到位、人才素质低、法规不配套、监管缺失等。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了联结农户、龙头企业与市场的重要纽带。2012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合作社年”,研究如何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具有较深层次的意义。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地处松嫩平原中西部,发展农业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该市是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较早且数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同时具有可耕作土地连片、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等鲜明的地域特点。由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的相似性,所以研究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不仅对黑龙江省其他地市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对于整个东北地区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作用分析

(一)数量激增、经营领域扩大

近些年在市政府“创绿色牌、走特色路”等发展农业战略思想的引领下,加快农村组织经营形式创新,已成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与支持下截止到2012年6月份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由2011年底的3610个激增到4128个,经营领域由过去单纯的种植业、养殖业扩大到农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等。从组织形式看主要有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从组织类型上看主要有龙头企业引领、专业大户带动、产销协作、市场集散、综合服务等。

(二)涌现出不少典型

目前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于管理较为规范、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当地具有引领作用的典型。如克山县、依安县的农机合作社,克东县、甘南县奶牛合作社等。其中克山县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以土地折价入股、按股返还利润”的合作模式在该省得到推广。2012年5月由黑龙江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省供销合作社在全省范围内联合开展了评选表彰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活动,克山县昆丰大豆专业合作社、泰来县农人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年营销额大排序分列第一名和第二名,此外讷河市鲁民供销马铃薯粉条专业合作社、富裕县鑫陵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八家均榜上有名。

(三)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1.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

大农业的发展需要土地适当规模的集中与经营,这便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更有利于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产能。齐齐哈尔市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入股模式为“土地+现金”,这种入股模式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以2011年为例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全市土地规模经营达1260万亩,新增110万亩。

2.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农民与市场之间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往往起到桥梁与媒介的作用,通过组织对市场情况的信息反馈,农民能灵活地调整种植和养殖结构,改变了以往农民生产的随意与盲目,有利于规避市场风险。现在齐齐哈尔市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借助“一村一品”工程努力实现农产品的区域化分布,并且已出现了杜尔门沁和水哈拉肉鸡村、长青獭兔村等一批专业的养殖村及种植村。

3.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集约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该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进程。以奶牛养殖为例2011年全市奶牛存栏62万头,增长7.7%,其中规模养殖达21万头,增长了23.1%。生产规模集约则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目前该市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加入的农户实行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统一供种供肥供料、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产品购销等措施,这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也方便产品进入市场,减少中间环节,保护农民的利益。

农业生产的规模集约和产业发展催生了订单农业,也使一些村屯成为了龙头企业优质原料基地和大型超市的货源基地。如龙江县广厚乡在16家专业合作社组织下了实现农业产品规模化生产。通过招商,入驻了顺兴米厂、天麟大米加工厂等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不仅实现了产品就地加工增值、产销结合,同时也使加工企业原料来源及品质得到了保证,以入驻厂商之一的顺兴米业为例,目前年生产经营能力已达到2万吨,所加工生产的绿色大米于2011年进入了清华大学校园。

4.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仅201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107万人,增长3.9%。同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以甘南县巨宝镇金星村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仅经过4年的发展,合作社就已拥有150多万元的资产,年收入实现148万元,累计向社员分配红利42万元。再以甘南县兴久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10500元,其中养奶牛收入8200元,占比78.1%。

二、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总体看齐齐哈尔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较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身发展层次低

齐齐哈尔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目前仅局限于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还没有较高层次的股份合作社。目前绝大多数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参股形式是以土地、牲畜为主,大多数组织合作资本少、规模以小型居多,真正达到规模化经营的少。从合作地域看,多数仅限于自然村屯、乡、县,市级不多,省级鲜见,并且各组织之间缺乏协作与沟通。再从合作内容来看,大多限于技术指导和信息指导,并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商业化发展的模式,如此低层次的发展使其总体综合竞争能力并不强。

2.市场开发层次低

受传统观念及自身能力的影响,目前齐齐哈尔市绝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产品生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在产品的市场营销方面做的并不好。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长期稳定的客户,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开拓市场的举措,持货等客现象很常见。连锁式经营、电子商务极不发达。并且其生产始终在初级层次徘徊,所生产的产品大多还停留于“原”字号,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得不到提升,这也影响了其产业商业化的发展。

3.运行机制不完善

虽然近些年市政府比较注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试点示范单位等活动。但目前看该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并不完善,在管理上尚处于自发运行阶段,成员之间只是简单的共同生产、共享技术的相互协作关系。绝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机构简单,没有分工明确的机构建制,大小事情只靠组织发起人等几个核心人物定夺,也只靠一纸合作组织章程来约束成员的行为,没有制定出细致的、全方位的管理制度,这使得涉及到财产的管理、利益分配等时往往找不到制度可依。个别合作组织还存在着个别社员或负责人无偿占用公共资产等财务违规得不到及时处理的现象。同时在土地流转方面也存在着口头协议、私下流转的现象,流转程序极不规范。由于该市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尚处于政府扶持阶段,所以尚不独立,特别在民主管理方面做的并不好,行使表决权时多数不是依据所持股份比例,往往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发起人成为了最终的决策者。在利益分配上该市不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往往只按照交易额及出资比例进行初次利润分配,很少实行二次利润的分配。此外不少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公共积累提取比例偏低,许多社盈余公积提取率在5%左右,只有个别社达到10%,如此低的提取比例会影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后劲。

4.资金短缺

目前该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普遍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以2012年为例,在2011年底预计仅市政府农业投资就需要122.4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使涉农金融机构面临较大压力。现在该市涉农金融机构仍是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各金融机构实行了“一个优先,五个倾斜”的农业信贷政策,其中一个倾斜就是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但以农村信用社为例这一倾斜政策只是针对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对于绝大多数处于成长阶段急需资金扶持的中小社资金短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二)制约因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

经调查现在为数不少的农民及村干部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及意义认识模糊。特别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民营性质把握不清,往往存在超越职权粗暴干涉以及职能定位不清的情况。一些农民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认识含混,参与热情并不高,只是听说参与合作经济组织有什么优惠条件,才蜂拥而上,之后便将其束之高阁,如此造成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增长快、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少、总体综合实力差的局面。

2.人才素质低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起人及参与者大多是农民出身,文化层次低。管理者也从他们之中产生,很难适应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工作,大多数管理人员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理念,更不熟悉市场运行规律和运作机制,导致生产与销售无法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安排组织,这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也抑制了农民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热情。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发展就必须储备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但目前受其自身条件不足的影响,很难有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组织中来。

3.法规不配套

目前规范我国农村专业经济组织法律法规及规章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等,从法规的配套程度上看尚不系统,并且由于法律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原则性和模糊性,加之现行的法律规章个别部分规定过于笼统,使其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以合作经济组织中个别社员或负责人无偿占用公共资产等财务违规为例,在条文中就找不到相应的处理措施。

4.监管缺失

目前,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着严重的无内部控制,或者即使有也形同虚设等问题,内部监控十分不力。再从政府部门监管层面上看也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的情况,政府对该组织的管理只限于一年之中的偶然的几次检查工作,而且并无监督检查的硬性规定。同时目前尚无规定民间审计要界入该领域。由此可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着严重的监管缺失状态。内部治理结构设置不健全,加之监管缺失,使得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

5.信贷支持不够

目前农村信用社仍是该市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农业发展银行在涉及农业政策性业务方面也给予了必要的支持。而其他的商业性银行受成本效益原则及风险收益原则的制约很少涉足农业和农村市场。金融机构的单一性使得农村信用社承受的贷款压力巨大,虽然近些年农村信用社在业务品种上拓展出了质押贷款、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但贷款的种类和金额还是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多种多样的资金需求。

综上所述,齐齐哈尔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想发展必须要提高各阶层人士的思想认识,采取多方措施提高人员素质,在经营管理上大做文章,并提高法规的配套程度、加强政府监管、同时加强金融市场改革,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农业中来。

〔责任编辑:郭梅东〕

经济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人才未来发展需求等因素,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思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构建,探索符合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未来发展和社会要求的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风景园林;应用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一、培养目标与未来发展需求

风景园林专业的社会就业方向与需求,在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已经逐渐从传统的房地产行业为核心的就业模式转向城市软环境建设为主打,伴随“一带一路”倡议、中西部发展建设、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政策的实施,使得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职业技能的专项领域拓展,由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应更加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训练、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合现代化环境建设需要,具有良好风景园林专业素养、专业基本能力及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园林部门、市政工程类设计院、风景园林施工单位、房地产公司等部门从事风景园林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以风景园林学科为先导,以建筑学、环境设计、测绘工程专业为依托,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表现技能,接受系统的专业实践训练,具备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1. 课程设置内容的丰富性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在培养方案的构成上,注重课程设置内容的丰富性。课程类别包括实施多元化培养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两大类。专业课程中融合扎实艺术基础类和技术基础类的学科基础课程,深化风景园林理论类、资源类、设计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针对风景园林工程类的专业方向课程,同时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丰富课程体系。

2. 人才培养环节的系统性

随着风景园林行业内分工细化,围绕现代城市、社会发展对风景园林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日益增强。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侧重于训練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并举,强化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计划依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方向模块课、扩知课),其他选修课(人文素质课),专业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

3. 实践环节的针对性

对于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将理论教学带入社会实践,建立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学生的基本专业理论、综合专业技能的强化与提升,创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型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风景园林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果需要结合社会岗位需求进行设置,结合本地区及周边各类相关企事业单位园林部门、市政工程类设计院、风景园林施工单位、房地产公司等部门从事风景园林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学科特点与学校办学优势

1. 突出应用型本科工科背景特色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新型独立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学制为四年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全国招生,立足于辽宁,面向全国各线城市基础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学科群优势,努力探索与培养具有坚实的风景园林理论基础的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现有建筑学学科的教学平台作为本专业持续发展的建设基础与支撑条件,体现风景园林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专业特色。

2. 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探索与思考

风景园林专业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根据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于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意见,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方向大致分为:艺术类招生为背景的四年制文学学士、理工科招生为背景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为核心以及园林工程与植物技术的四年或五年制工学学士。

风景园林专业作为集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学科,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在立足于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职业的岗位需求的同时,结合我校办学实力、生源质量和地区教学、就业资源环境,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课程设置。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四大模块:学科基础模块(艺术基础类和技术基础类)、专业基础模块(风景园林理论类、资源类、设计类)、专业方向模块(风景园林工程类),专业选修模块。

主要(核心)课程包括: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中国园林史;外国园林史;风景园林设计基础(一)(二);风景园林设计(一)(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一)(二)。

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四个阶段:风景园林设计基础阶段、风景园林设计初级阶段、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提高阶段、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综合阶段。三个大类:专业集中实践、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实践、专业选修课程设计实践。对应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风景园林专业基础和设计基础能力、掌握和培养学生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式、训练和扎实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如图1,P116)。

四、对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 综合设计表达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的同步提升

实际上,设计本身即是创新。学生对于设计思路、观点、理念的表达能力包含了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设计评价与决策能力等,能够清晰地独立地设计是体现设计创新能力的基石。这要求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设置上扎实风景园林设计理论、方法的基本功训练,事实上,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教师需要将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内容中去,在教学设计环节实现创新实际上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攻克的课题。

2. 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深入互动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符合教育规律及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注重将教师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四大模块与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四个阶段、三个大类的涵盖面广,着力于拓展学生创新视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将实践性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理论性教学环节的始终。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以职业需求反哺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践能力的提升检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3. 课程训练内容设置与社会就业适应能力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的人才类型,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类型,其具体内涵应该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扩充的。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就业方向近年来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较深,传统的就业岗位数量呈下滑趋势,风景园林专业即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所涵盖的相对应的新兴行业或自主创业对于具有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背景的学生需求日益增多,如花艺师、婚庆行业布景设计师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衷就是使学生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使之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对就业岗位的灵活变通,要求在专业课程训练的内容设置上以一线生产实际需求为能力培养的导向,扎实基础知识,强化实践创新专业技能,以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的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风景园林专业不断发展,除了完善专业配套的软硬件设施、强化专业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等传统因素,诸如“互联网+”、新科技渗透等新时代特征、概念的融入,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外延拓展、教学改革的内涵延伸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屬于新办专业,随着对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应逐步探究和补充完善适合本校、服务周边的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1):1-5.

[2] 余红兵,文彤,黄琛.湖南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J].福建建筑,2015,(9):118-120.

[3] 林广思,朱红.法国风景园林高等教育院校设置[J].中国园林,2013,(6):30-34.

(编辑:王春兰)

经济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测控技术与仪器;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课;实验室

1 引言

经过了高考的洗礼,许多学生如愿进入大学校园进一步学习。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新生对本专业了解不多,很多学生对专业很陌生,特别是对于调配志愿的学生,如何引领新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过渡,开启专业认识的大门,建立专业的启蒙教育,建立团队工作的概念,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和专业任课教师等多数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了促进新入学学生对专业进行有效认识,和许多兄弟院校一样,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新生开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以期提高新生对专业的认知,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专业学习,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建立团队协作完成复杂项目的工作意识。本文是在参考兄弟院校和总结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导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专业导论课教学、微型科技作品引领四个方面,对有效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教学质量进行探索。

2 入学教育

大学入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和开启大学生活之前的重要教育活动,也是结束高中学习和高考假期状态,正确开启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教育环节。作为大学教育的开端,特别是对2018级的新生,入学教育对大学教育回归本质,特别是强调本科教育质量对国家整体教育质量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严抓本科教育质量的教育部精神指引下,在本科教学回归人才培养,回归专业高水平建设,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这一前提下,通过大学入学教育,使新生收心,结束高考之后的假期状态,摒弃“混”大学的不正确思想,重新认识大学是为国家培养相关人才的地方。入学新生虽然通过了高考的选拔,但是不认真对待大学的学习生活,也最终将被大学淘汰。

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能够顺利、平稳、有效地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进一步树立和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并且在讲述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入学教育要强调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对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帮助新生进行前期的学业规划,从大一开始就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

3 专业介绍

新生入学报到后,经过入学教育的短暂状态调整,军训前即安排进行专业介绍。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介绍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测控、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精密机械设计、智能仪器仪表设计、传感器应用开发,能在测量与控制设备产品和系统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为:掌握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控制应用方法,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测量、测试与测控仪器和系统开发设计能力,具有测控系统设计与集成、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能力;掌握精密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设计专用传感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国家政策与法规,能够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籍和资料,具有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毕业时应在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问题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和交流、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方面达到学院培养方案的要求。

其次是专业师资及实验室建设情况,通过介绍,使新生对接受专业教师的培养有信心。本专业内容涵盖了精密机械、工程光学、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学习较为困难,要求师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专业学习中需要新生特别重视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重视机械制图等基础课程。

最后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研究生招生情况,为有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指引。

4 专业导论课教学

鉴于入学新生特点,学院设置16学时,安排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组成导论课程教学团队,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完成专业导论课程教学。

理论教学 在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的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专业的来源以及专业的内容和课程体系,主干学科包括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工程光学、电工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测控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测控电路、检测技术、精密仪器设计等多门类的主干课程,专业课程对应工业生产的多领域。因此,导论课程理论课程安排自动化生产线认识、测控技术实现途径、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数控技术,共八个学时;介绍其中的传感器、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的应用,了解相关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性能指标等,了解数据处理涉及的课程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学习内容,了解课程体系,理解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比较生硬,学生不便理解。因此,在导论教学中安排八个学时的实践教学,将课堂设置在专业实验室中,通过对机器人实验室、数控技术实验室、测量实验室、三坐标测量机、疲劳试验机等的现场教学,使学生理解仪器仪表使用环境、寿命、精度、厂家、成本以及后续处理的要求。在实践教学的同时,就学生感兴趣的技术的背景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议题涉及仪器仪表的应用、就业、学科在社会上的作用、专业、工作、前景等。在讨论中加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明确学习目的。实践教学现场如图1所示。

5 微型科技项目引领

项目设置 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室中的实践教学,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理解。鉴于入学第一学期专业知识涉及不多,在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合理“增负”的前提下,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在导论教学后,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分组安排涉及专业知识的微型科技制作,進一步加深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识,为相关课程的后期开展进行预热。

由于新生对专业所学知识了解不足,在开展科技小项目时,对项目的复杂程度要严格把握。项目复杂,新生开展过程无从下手,难以融入,会严重打击对专业学习的信心;项目过于简单,新生将对专业发展缺乏信心。因此,选择适合新生开展、可以引领专业学习的题目,需要专业导论团队认真讨论和选择。

学院在认真分析新生兴趣和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选择设置霍尔转速传感器的制作与调试、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简易酒精检测仪的制作与调试、压电式简易门铃的设计与制作等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组队完成。

团队精神培养 新生进入课程学习时间较为紧张,在小项目的引领下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强调项目不是由个人单独完成的,需要项目组每位学生都付出相应的努力。项目虽小,也要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以及规划路径明确,并依据项目进展安排分类进行,遇到问题分组讨论;按时间节点进行检查,定时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寻求指导;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更深入地探索,希望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在思考题目的同时理解专业。

项目验收是重要环节。虽然项目验收时不是所有组队全部完成,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努力,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学生加深了对专业、对项目工作方式的理解,大大提升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确立了学习目标。项目分组讨论和分组指导现场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6 考核方式

专业导论考核与课程考核有较大不同,课程考核需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而专业导论考核主要是为了解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无法进行量化的处理,仅仅反映学生对专业认识的理解程度。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导论课程考核方式,由课程论文与科技作品中的工作总结两部分组成,形式不僵化,了解学生对专业认识程度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良好的科学工作态度,在不唯分数论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投入对专业的理解和对四年学习的规划。

7 结语

专业导论课对很多新生来说是专业学习前的启蒙课程,是大学四年学习以及将来职业规划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理论和实践课组成的专业导论课教学,以及科技小项目在内的引领,使新生竖立了正确的大学学习生活态度,建立了学业规划,初步建立了专业知识体系,了解了课程先后衔接关系,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来源及发展前景也有了专业认识,了解了一定的专业内涵。专业导论课为新生未来四年的学习提供了规划意见,提出了建立学习目标以及继续深造的建议,也解答了学生对未来就业职位的困惑。

参考文献

[1]施昕昕,黄家才.跨专业选修课“机器人学导论”课程建设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8(12):68-70.

[2]王平.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导论教学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119-120.

[3]鄢泰宁.为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J].中国地质教育,2008(2)76-77.

[4]刘光明,于斐,周雅,等.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7(1):37-39.

上一篇:农村经济发展论文下一篇:经济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