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专业导论论文范文

2023-03-26

土木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制度;财务学;平衡的公司概念

制度财务学是我提出的一门新的财务学科,历经几年的研究和演讲,有关制度财务学的一些思想和观念逐渐地为人们所接受。在我看来,公司财务问题的研究应该有多个视角,而主流的公司财务学理论仅仅选择了价值的视角,并且在研究时把制度作为外生变量和既定前提来对待的。然而事实上,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制度急剧变革的中国,制度及其变迁的财务效应是很显著的。本文是在研究报告《制度财务学研究》的基础上整理的,集中了这份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现发表出来供同行讨论。

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公司财务学在数理的框架内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其思想、结构和方法在财务学家们看来已趋于成熟和稳定,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成为了科学的事实。尤其是那些在财务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新,给所有学习过财务学的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强烈印记。这些印记无疑是很多的,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比尔·麦金森(William L.Megginson)教授曾归纳为十二项,即:20世纪初期费希尔(Fisher)提出的完善资本市场下的储蓄和投资理论、1952年马科威茨(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1958年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的资本结构理论(M&M理论)和股利政策理论、1964年沙普(Shap)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970年法玛(Fama)提出的有效资本市场理论、1973年布莱克(Black)和 斯科尔斯(Scholes)提出的期权定价理论、1976年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提出的代理理论、1977年罗斯(Ross)提出的财务信号理论及利兰(Leland)和派尔(Pyle)提出的金融中介理论、1980年布雷德利(Bradley)提出的现代公司控制理论、1985年格洛斯顿(Glosten)和米尔诺姆(Milgrom)提出的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正如许多好的理论模型一样,这些基本原理既容易理解又形象直观,也就是说,它们既合乎常理又能为解释现实问题提供有用的工具。并且,这些可以用来解释客观事实的理论还经受了实证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成为了财务学核心理论的组成部分。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财务理论及以此为核心要素构建的公司财务学体系,创立了信息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解释了期权定价及其衍生工具,描述了现代公司管理理论,解释了无摩擦市场条件下如何评价公司债权证券及权益证券,确立和发展了投资风险的量化技术,并根据人们行为的可预测性从经济上解释了普遍存在的代理关系。现实中,财务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来分析并规划出具体方法和工具,从而解决公司实际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显著地增进了公司的效率和社会财富。

财务学体系和方法真的已经成熟了吗?这个被公认为合理有效的数理财务学体系真的能够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吗?

当人们热衷于去讨论具体的财务热点问题时,却忽视了一个对推进公司财务理论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从总体上把握数理财务学的特征并审视和评估这个学科迄今为止的发展状况。而一旦我们沿着整体主义而不是局部主义的思路来思考和审视数理财务学科的发展时,也许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但却很有意义的现象,那就是这个学科目前仍处于贫困化的状态之中。

从整体看,数理财务学体系框架的核心要件是由一个目标函数、四个模块的内容和一个财务工具箱组成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四个模块的内容包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或资本结构)、股利决策和营运资本管理,财务工具箱里有四把工具,即会计报表与比率、现值、风险收益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 。如同在其他学科所看到的情形一样,这个学科框架也是建构在一系列基本性假设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财务学者爱斯华斯·达莫德伦(Aswath Damodaran)曾将支撑财务学体系的基础性假设归纳为如下四组,即:(1)有关股东与经理相互关系的假设:经理会根据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函数制定决策,即使该目标函数与他们自身的利益相冲突;(2)有关股东与债权人相互关系的假设:为防止股东牟取债权人利益而产生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我们假设债权人利益得到完全保护;(3)有关经理与金融市场相互关系的假设:目标函数如何确定为股票价格最大化,我们必须假设存在一个价格能有效反映信息的金融市场;(4)有关公司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假设:一般当确定公司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时,我们假设因此而产生的社会成本像其他成本项目一样可以向公司追索和收取补偿费,或者相对财富最大化所产生的价值,社会成本很小。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并不要求市场效率和保护债权人的假设,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增加了保护债权人的假设,假设最严格的是股票价格最大化目标,它以金融市场效率为基本前提。此外,正如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有时会假设自然界不受重力、压力和能量损失等摩擦因素的影响一样,财务研究人员也常常假设公司财务所面对的是无“摩擦”的理想的经济环境或完美市场环境①,并且不受非经济因素的干扰,这些“摩擦”因素包括诸如税收和交易成本等。尽管达莫德伦认为这些基本假设还远离“现实世界”并已受到来自很多方面的严厉批评,也尽管他试图想寻找一种新的目标函数和理论体系来解决“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活生生的这样或那样的财务冲突,诸如经理与股东的冲突、股东与债权人的冲突、公司与社会的冲突等,但迄今为止仍没有找到完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假设仍是构建现代西方财务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基本前提。

进一步地考察,以这些基本假设为前提建构的数理财务学体系,其显示的公司财务和财务学的一系列总体特征,也正如它赖以建构的基本假设一样远离现实世界。这些总体特征至少包括:以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为前提,强调参与者的自利性价值取向;以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强调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股东价值取向;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侧重分析资本交易及价格;以决策为重心,侧重投融资决策的技术和方法;用工程学方法建构,强调定量分析,尤其是强调成本效益分析工具在决策中的应用。对数理财务学的观察不难发现,它是一门面向股东的、旨在借助有效决策实现股东净现金流入最大化的定量科学。如同麦金森所指出的:“财务学是一门定量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财务学更倾向于数学化。”②

数理财务学的这些假设和总体特征,背后蕴涵着一系列的财务思想和理念。特别重要的是:第一,公司及其股东均系独立的有自身利益和预期的社会个体,只有通过对这些社会个体的分析才能理解或解释社会现象,因而个体主义方法论是最适宜的选择;第二,公司系股东的公司,公司的所有权归属于股东,因此包括财务行为在内的公司全部行为的出发点都应该是股东的利益,股东的现金净流量也就成为惟一的决策标准;第三,公司系纯经济的组织,因此公司财务行为也是纯粹经济行为,不受非经济因素的干扰,也不受社会结构的影响和限定;第四,公司是良好的公民,其行为不会产生破坏法律和公共利益的后果,因而公司财务行为不存在负面的外部性问题,公司财务行为的社会成本为零。尽管这些思想和理念可能并不是出自他们的本意,也尽管现实世界里公司决策者的决策及行为事实上也并非如此,但财务研究人员仍然在构造理论体系时固守这些基本的思想和理念,所以如此,就达莫德伦所描述的那样:“仅凭许多社会问题都带有主观性、难以量化这一点就可以推出永远不存在目标函数,从而也不存在充分考虑了社会因素的决策规则。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公司财务理论假定决策者将不会做出带来巨大社会成本的决策。”

在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的著作和学术杂志中,我们能够经常地看到“贫困化”一词,那么,同样的概念是否也适用于财务学领域呢?我的看法是,虽然数理财务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总体看,内核相对确定和稳定的数理财务学理论同样出现了严重的贫困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由于数理财务学与相关学科及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相隔阂有关,并且其结果事实上已经大大削弱了描述数理财务学和预测财务学的基础,削弱了数理财务学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

数理财务学的现实偏离性。我不否认数理财务学所关注且努力解决的问题都是现实世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值得困惑的是,这些问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和揭示现实世界的面貌了呢?!我的看法和评价也许过于悲观,不过现有的数理框架下财务学理论及方法与现实世界的严重偏离性则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内容上的错位。数理财务学所重点关注的投融资问题③,对多数企业来说(即使是上市公司)其实并不是经常性事项,多少带有些“偶发事项”的性质。而实际中企业经常关注的财务事项,更多地可能要集中于预算、资产管理、成本费用控制、现金流管理、财务分析、风险管理等事项上,公司财务学未将这些经常性事项作为其关注的重点,而将重点定位在投融资决策及其所派生出来的股利决策等偶发性事项上,是否意味着内容安排错位了呢?!二是流程上的缺位。数理财务学对财务事项的关注重点集中在决策上,虽体现了管理的重心之所在,但仅仅关注决策仍不能完整地把握财务管理的整个循环,决策之外的预算、控制、分析、评价等环节的缺位,无疑会误导那些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并将其付之实践的人们。三是方法上的越位。出于目标函数设置方面的考虑,数理财务学在设定其决策规则时,选择了惟一的价值标准,并且价值的衡量是基于现金流量而非会计利润。这样做虽能体现决策规则与目标函数的逻辑一贯性,并能比较容易地构建数理模型,但由于在目标函数和决策规则的设定时忽视了与“人文关怀”有关的动机和因素的考虑,也使得财务学的体系严重地偏离了实际。检查一下学术杂志和著作,我们可以看到连篇累牍的复杂的形式推理与经济计量技术,完全将人、制度、伦理道德、文化、情感、利他主义等社会要素游离于财务学之外,财务学因此就好比“没有血液循环的躯体”。而观察现实,我们所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诸如人、制度、伦理道德、文化等,内生于公司的财务行为,公司财务因此而成为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伦理的忽视、对非理性因素的忽视、对社会结构的忽视、对利他性动机的排除,对制度的忽视以及对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忽视等等,使得数理财务学远离了我们所看到的生动的公司现实。

数理财务学的学科断裂性。如同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存在状态一样,财务学也是存在于一个学科群或学科域之中。在这个学科群之中,有财务学的上游学科或下游学科,也有它的旁侧学科,这些学科都直接关联着财务学,形成学科影响互动的关系。历史地看,财务学的发生和发展曾深受它的上游学科诸如数学和经济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近一、二十年显著地弱化了。可以说,财务学的上游学科在近一、二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大部分没有在财务学得到应有的响应,财务学对它的上游学科变化的反应有些过于迟钝了。比如,经济学领域中的外部性问题,经济学的“绿化”或“生态化”趋势,社会学中的社会成本问题,社会学中的冲突问题,管理学中的战略导向和战略联盟问题,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网络结构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目前都还远离财务学。相对于它的上游学科,财务学的发展可以说已经严重滞后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曾将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出现的隔阂视为经济学贫困化的标志④,而类似的特征又何尝不是出现在财务学领域?!

数理财务学的环境滞后性。近一、二十年,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诸如市场结构的转型、客户需求模式的改变、新技术的冲击和阴影、战略联盟的出现、高度流动的资本市场、经济全球化、对商业伦理和道德问题的关注、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重视趋势以及众多降低成本的压力等,都需要公司财务职能和模式转型,也就是“从传统的专家控制职能转变为着眼于未来的公司增值职能”。专家控制职能强调公司经营业务的财务历史数据,而公司增值职能则在运用财务技术的同时,强调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公司业务,并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转变后的财务职能将在经营框架的构建和运营中发挥关键作用。这种经营框架将卓有成效地将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等内容连接起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⑤转变后的财务职能,能够有效地将经营与财务寓于一体,并得到现代信息技术(如ERP系统)的支撑。很显然,财务学还没有对这种事实上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财务职能和模式转型有所反应。

财务学的现实偏离性、学科断裂性和环境滞后性,构成了这门学科贫困化的三个重要的表征,说明标准的数理财务学还处在贫困化的状态之中。值得强调的是,本文所说的贫困化,意在指出迄今为止的财务管理学体系在面对相关理论发展和实务变革方面的局限性,也就是说,意在说明财务管理学体系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扩展,并非是要全盘否定西方财务管理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标准的数理财务学所存在的理论与现实缺失及其贫困化状态的形成,源于其多年一贯沿用的理论传统和方法论基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个体主义方法论;二是理性经济人假说;三是形式主义传统。

在方法论上,个体主义强调社会的所有行为都是个人或个体的行为,强调从个体的内在属性或内在驱力上解释个体行为。尽管个体主义方法论被普遍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并在数理财务学的研究中位居主流地位,但细加分析不难发现其在数理财务学研究应用中的局限性和困境。由于个体主义方法论将公司财务行为视为纯粹个体的、完全意识性和目的性的、追求主观效用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以此为出发点研究的结果必然会忽视公司财务行为的社会限定性、结构嵌入性以及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性,忽视公司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发展的重要作用,忽视冲动、羡慕、悔恨等情绪状态在投资和理财动机形成中的作用。其次,个体主义方法论把个体的目的性放在首位,却拒绝或不能够对这种目的本身的形成过程给出充分说明,并将目的形成和行为过程的制度、文化等因素排除在理论架构之外,按照这种方法建构的公司财务理论必将削弱对现实的公司财务行为的解释能力。

在正统的或主流的财务学理论中,每个理财人都是既理性又自私精明的,由此而得出的财务理论,如今已成为指导我们认识公司财务问题的最有影响力的分析工具。财务学的这个理论前提,在经济学传统上源自于从斯密那里继承下来的“理性经济人”假说。经济学之所以选择理性经济人假说并被财务学研究所继承,一个基本的观点认为,人的自利本性是生存竞争和社会进化的结果,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至少是经济行为研究者的)出发点,是最符合“众数原则”的现象。但是无德性的经济人毕竟不是“现实人”,因为“现实的人”或多或少的总是具有一定利他主义精神的、讲究道德的二重人。其次,正如希勒(Shiller,2000 )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所描述的,即使是资本市场,也是非理性的运行,也会受到那些“尚未被经济理论的理性分析验证过”的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这就是说,公司理论研究的前提是偏离现实的,那些在此基础上推理演绎的结论自然也就难以接受现实的检验。

形式主义与实体主义的选择曾是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论战的重要议题。形式主义经济学将经济行动视为是一种与市场和价格相关联的最优化选择过程。很显然,主流财务学对公司财务问题的分析是承袭了形式主义经济学的传统。根据这个传统,公司财务问题被设定为一种理想状态,并对这种理想状态进行分析得出基本结论。鉴于标准财务学的这个传统,本书把标准财务学描述为“形式主义财务学”。整体看,形式主义财务学的框架结构还存在许多为自身逻辑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或“死穴”。正如实体主义经济学所批评的那样,形式主义财务学完全没有把公司财务问题嵌入到社会结构中来研究分析,同时也必然把影响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因素排除在财务学的理论框架之外。由于认同了既有的制度,没有把制度纳入财务行为的解释框架,因而对制度与财务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入地分析,无法为财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出见解,结果使理论的构建趋于保守。由于形式财务学往往假定所有公司的财务行为都具有共同的内核,结果忽视了对公司财务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的历史相对性,忽视了显示“特殊主义”的公司理财环境的差异性。

走出数理财务学的困境,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和推翻数理财务学的整个体系,而是要在继续完善数理财务学的同时,扩展财务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并开拓数理财务学之外的新的财务学科。

不过,在数理财务学之外建立新的财务学科,需要我们改变对公司及公司财务性质的看法,并确立起“嵌入性”的公司及公司财务理论。“嵌入”(embeddedness)是社会学广泛使用的概念,意指各类主体及其经济行为都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结构的限定,这种社会结构决定着它们的形式与结果。公司及其财务行为的结构嵌入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在现代社会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财富生成主体的公司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它存在于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之中,同时又与社会结构之间产生影响互动的关系。公司是社会经济机构而非纯粹的经济组织;另一方面,作为公司财务行为的参与者实际上也是社会人,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公司的财务行为,受到参与者的社会价值观的指引和约束,他们在对物质利益追求的同时,往往还夹杂着对他人的赞同、个人地位及权力的渴望,这些都与其他社会成员有关。完全不受限制的纯以个人为中心的最大化行为是不现实的。按照社会学的观点,即使是不受限制地对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的追求,也必然受到建筑在社会互动之上的互惠性期望的限定。因此,公司及其财务行为实际上是“嵌入”于社会结构之中的。社会学中的“嵌入性理论”给财务学研究的重要启示就是,财务学应当像经济社会学那样,把社会结构及其所包含的制度、伦理、文化、非理性的情感等要素纳入公司财务行为分析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其嵌入性的制度财务学、财务伦理学、财务社会学、行为财务学等新的财务学科。其中,制度财务学将制度视为公司财务行为的内生性变量,分析研究影响公司财务运行的制度结构及其变迁、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制度对公司财务行为的作用等。财务社会学将公司的财务行为视为社会行为而非纯粹经济行为,研究分析公司财务行为的社会结构嵌入性和社会限定性、以及公司财务行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影响互动关系。行为财务学把公司财务行为视为是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研究公司财务活动中人们认知偏差对公司理财的作用和影响。行为金融学的崛起和发展为行为财务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借鉴。财务伦理学则将财务学与伦理学有机结合,探究内生于公司财务活动中的伦理道德要素及其对公司财务行为的影响。与标准的数理财务学所不同的是,这些新的财务学科将公司及其财务行为的参与者视为非完全理性人或有限理性人,也就是普通的正常人或现实人,并将公司及其财务行为的参与者视为非同质的社会人,并运用个体分析与整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制度、社会、心理、情感等在公司财务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在建立新的财务学科的同时,数理财务学自身的框架也需要调整和扩展,一系列新的视角需要确立起来,这些新的视角至少包括:供应链或价值链视角。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将把我们对公司财务的关注点扩展到价值创造的整个链条,并考虑供应链上的利益冲突和平衡问题;战略视角,对战略导向作用的关注将引导我们将公司财务与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衡量有机地联系和整合在一起;利益相关者视角,也就是把公司的全部利益相关者纳入分析框架,探索和反映利益相关者整体对公司财务目标函数及决策规则的影响。

在诸多可能的新学科之中,值得关注的只是其中的制度财务学。在嵌入性的公司财务理论中,制度是内生的而非外生的因素,是解释公司财务目标函数及决策规则的重要变量,这一点与数理财务学显著不同。在制度财务学看来,公司财务分析模型是有制度类别的,它在许多情形下对制度约束的变化非常敏感,对这些约束的自觉认识不仅对财务理论建设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公司财务政策问题的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制度变量的考虑将使公司财务分析模型更逼近真实。

其次,制度财务学的研究范式显著区别于数理财务学。个体主义是数理财务学的方法论基础,而这个基础在制度的财务分析中已被动摇,制度内生的公司财务理论将公司及财务行为的参与者视为有着“许多规定的综合”,而选择制度整体主义来把握它们的多种规定性及其结构限定性。在数理财务学看来,公司及财务行为的参与者只是循着一个设计好了的追求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模型来对资本市场环境作出理性反应的经济动物,而在制度财务学的视野里,他们是有限理性的社会人,公司的多种属性及所肩负的多重责任和使命,需要参与者进行有效地平衡。因此,“平衡的企业概念”是制度财务学的一个起点,也是贯彻始终的主线。在制度财务学的框架内,公司财务被视为以公司这个法律实体为主体展开的涵盖它的利益相关者的一种网络化行为,公司财务网络与社会结构网络的密切关系,需要我们借助社会学中通行的“弱嵌入性”概念来进行分析。此外,被数理财务学所拒绝的“外部性”或“社会成本”,又被纳入制度财务学的视野和分析框架,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决策规则的设定,将充分地考虑外部性效应及其影响。

再次,如同数理财务学和制度经济学一样,制度财务学的研究内容无疑也是很丰富的。诸如:(1)制度视角的公司财务目标研究。在数理财务学的框架内,目标函数是作为预设的前提或先决条件而存在的,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目标或目的的最初产生,在数理财务学的界限内是不需要回答的。而一般把制度纳入公司财务分析框架,则公司目标或目的形成机理的解释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因为个体行为深受制度性质的影响,只有把制度作为内生变量来分析才能把握目标的形成机理。就如同凡勃伦所指出的:“个体行为的要求和愿望、目标和结果、方式和手段、变动和趋向,都是制度变量的函数,是高度复杂的、具有整体不稳定特征。”⑥英国经济学家G·M·霍奇逊也有类似的见解:“制度和文化极为重要:它们在影响和形成目的方面确实在起作用。诸如制度结构和常规、社会规范和文化这类因素,不仅影响我们的重要行为,而且也影响到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我们追求的目标”。⑦(2)内生于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结构。内生于公司财务行为并决定公司财务目标函数的制度变量的结构是复杂而多元的,有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本体性制度和关联性制度、产权制度与非产权制度、宏观制度与微观制度等等之分,究竟其具体结构如何,以及各类不同的制度是如何影响公司财务目标与行为的,制度财务学显然要给出合理的解释或答案。(3)内生于公司财务价值链的制度分析。财务价值链和业务价值链是两个相关联又相区别的概念。在普华永道的《首席财务官:公司未来的建筑师》一书的描述中,财务价值链是由财务战略、投资管理、融资与税收管理、成本计划和预算、财务控制、业绩管理等环节组成的一个循环,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运作,都离不开制度的影响和作用。换句话说,制度是内生于并对这些财务价值链发生实际作用的。制度财务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揭示这些价值链要素所内涵的制度因素,并分析制度对财务决策与运行的具体影响。不过,对嵌入财务价值链的制度分析,还要结合公司类型、行业差别、寿命周期阶段等因素,并揭示公司治理及所体现的权力配置模式及其运作对具体财务事项的实际影响。(4)财务网络、财务网络内部的制度性冲突及基于冲突的制度性安排。公司财务是以公司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网络化的行为,基于目标、风险和信息上的一系列差别,网络内部的财务冲突是显而易见且复杂多变的。一致与冲突,是公司财务存在的基本形态。如同社会学家们所描述的,制度导致了冲突,而冲突的协调或化解又需要另一种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制度视角的公司财务理论,就需要把作为冲突成因和协调手段的制度安排纳入分析框架。(5)公司财务伦理及其维护。嵌入社会结构的公司财务行为是以复杂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而所有社会公司都内含伦理道德的因素,因此,伦理道德实际上也是内生于公司财务决策及行为过程的,这是制度财务学关注伦理分析的重要基础。此外,公司财务行为的政府管制、制度变迁的财务影响及财务制度本身的变迁历史和规律、与产权相关的制度财务分析、与资本结构相关的制度分析、与投融资等具体财务事项有关的制度分析、与公司类型有关的制度财务分析、与公司成长阶段有关的制度财务分析、与制度变迁有关的财务分析等,当然也属于制度财务学的考察范围。可以肯定的说,制度财务学肯定是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内容非常丰富。

对制度财务学的研究势必会有一系列思想和理论上的创新。归纳起来,主要的思想性创新包括:

(1)将标准的财务学归入数理财务学的范畴,并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从整体上重新审视数理财务学的发展路径、研究范式、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所处的理论和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所得出的数理财务学处在贫困化状态的结论,无疑是国内外第一次如此鲜明且大胆的判断。不管这个判断的正确性如何,都将为我们扩展财务理论研究领域并建立新的财务学科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2)借鉴社会学的“嵌入性”概念,确立了与数理财务学完全不同的公司财务观:公司财务实际上是一种嵌入于社会结构之中的、受社会结构限定的网络化行为。公司及财务行为的参与者作为有限理性的社会人,其自身多元化的属性、动机和责任,需要我们用“平衡”的观念来重新认识公司及财务行为的参与者。“平衡的企业概念”作为制度财务学的一个主线贯彻始终,并在认定公司性质、构造目标函数、配置公司财权、设计决策机制、转换控制体系、建构业绩评价模型、解析财务冲突和设计基于冲突的制度安排等研究内容上得到充分地、逻辑一贯地体现。与“平衡的企业概念”的倡导者、美国圣母大学教授乔治·恩德勒(Georges Enderle)所不同的是,本报告确立了基于资本、属性、契约、行为、责任和主体等六种视角的“平衡的企业概念”,并分别在不同的场合适当地得到了应用。对这个概念的适当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公司财务理论框架。

(3)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公司财务目标及行为是制度变量函数的观点,并以完全不同于数理财务学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系统分析和展示制度对公司财务目标、决策及行为的内生性影响。对制度影响性的分析,始终关注其背后蕴涵着的社会整体结构,而不是孤立地就财务论财务、就制度谈制度。因此,对制度整体主义方法论应用的结果,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与社会结构相互动的、呈现国际差异性的公司财务体系,这个体系显著地不同于按形式主义传统所构造的数理财务学体系。因为后者所展示给人们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4)从制度的视角来分析把握公司财务目标及其形成机理,显然也是已经超越了数理财务学的能力。本报告对主流的公司财务目标函数理论——公司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从制度视角进行系统评价和批判的基础上,从平衡的公司概念出发,提出了平衡的公司财务目标函数概念和理论,这在财务学界显然是独具创新意义的。在契约论的视角下,本报告将公司定义为经济性契约网络与社会性契约网络的集合,也就是等于把公司看成是社会经济机构。其中,经济性契约网络的平衡目标是公司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而能够体现这种平衡的公司目标函数是有效增加值最大化(主要目标)和价值分配合理化(延伸目标或辅助目标);社会契约网络的平衡目标是公司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经济性的公共利益内含在有效增加值之中,以法律和道德的形式体现出来的非经济性公共利益作为经济性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较为适宜。这样安排,等于是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纳入到了公司财务目标函数。很显然,这是主流经济学及以此为基础的数理财务学所不提倡也不愿看到的做法。然而,我一贯的意见是,公司财务既要做蛋糕又要切蛋糕,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合理分配蛋糕。值得关注的是,当我们选择公司财务目标函数时,已经不再把公司视为纯粹的“合法虚构”而是事实上的“法人实在”,这既是与20世纪法学界流行的法人实在说的观点相吻合,并且也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支持。其次,制度财务学是从价值主义而不是工具主义的角度看待公司利益相关者的。

(5)被数理财务学所拒斥的权力范畴,被我们作为从制度视角理解和研究公司财务理论时所绕不开的话题纳入公司财务学的框架体系,并且我所提出的权力理论是建立在资源观点之上的,也就是说,是把资源作为权力的来源和配置基础来看待并以此为基础来构造公司财权配置理论的。与主流经济学所坚持的资本强权理论所不同的是,基于资源的财权配置理论将现代企业视为多种资本或资源的集合性契约,并认为各种资源的提供者都是公司财权的分享主体,在此基础上所构造的面向利益相关者的公司财权共同配置体系和共同决策机制体系,打破了以资本强权理论为基础的股东至上的逻辑。历史地看,伴随公司资源结构的变化,公司财权配置结构也在转移和调整。以资源为主线的财权配置理论,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要求,也为我们分析判断公司财权配置状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对策建议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6)自伯利和米恩斯的开创性工作以来,相关文献主要关注的有关代理问题,即公司的资金提供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詹森和麦克林于20世纪70年代将代理模型引入公司金融研究,被视为公司财务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转折。问题是,被人们广泛引用的代理模型在西方世界并未获得一致地认同,本报告的研究还发现,经典的代理理论的分析前提是把公司视为一个仅起“合同关系纽带”的“合法虚构”而不是一个 “人格化”的法人实体,而一旦我们修改了经典代理理论所依恃的基本假设,确立起公司的独立人格地位和独立目标函数以后,就会发现公司权力分置所带来的冲突问题和成本问题更加复杂了。经典代理理论实际上是把这复杂的代理关系通过公司虚化而简单化了,原本复杂的代理链条经过对中间环节的省略而被简约成股东与经理的委托代理关系。

(7)依照数理财务学的逻辑,是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公司决策的标准而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和计算仅仅是考虑了股东的利益,也就是对股东有意义的现金流量,这明显地体现了数理财务学所认定的目标函数的逻辑要求。而一旦我们超越数理的框架,站在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股东的立场、并把公司视为一个经济契约与社会契约的集合时,公司决策的标准就需要做相应地调整。数理财务学的决策标准是以净利润为基础确定的,而制度财务学提出的决策标准是以有效增加值为基础计算的;数理财务学的决策标准只考虑了股东利益,本报告提出的决策标准是基于相关者共同利益的。这个新的决策标准是“利润 + 折旧 + 员工薪酬性现金流出 + 利息现金流出 + 税收现金流出”或“营业现金流入与总价值中的转移价值部分(C)相关的现金流出”。在考虑了公司行为的外部性影响后,社会成本还必须作为现金流量的一个调整因素纳入决策模型。并且即使如此,也不能把现金流量折现标准绝对化。现实中,总有许许多多的财务决策违背了现金流量标准。

(8)国际的比较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中引入“独立人士”是一个共同的惯例,但独立人士的角色都是非决策性的。无论是美国的独立董事还是日本的独立监事,在公司中所起的作用都是监督性的。这给我们的启发是:中国将独立董事置入起决策作用的董事会是否适当的问题。鉴于中国的现实情况,力推“双独立制度”,即独立董事和独立监事并存的制度,同时调整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角色定位。考虑到平衡的公司概念,我主张结构多元化的董事会制度,并赋予独立董事的使命是维护公共利益而非中小股东利益或股东利益代表。这也是我多年一贯的看法。

(9)在公司财务价值链中,内部控制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受正统教科书的影响,人们已经习惯于从审计学的视角看待内部控制,然而实际上,内部控制更是一个管理学的范畴,并且管理学视角的内部控制与审计学视角的内部控制是有差别的。从管理学的视角来考察,内部控制应当是价值创造导向而不是财务报告导向的。研究报告所构筑的正是国内外没有人尝试的价值创造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控制环境、目标制定与预算编制、风险识别与应对、控制程序和方法、信息及沟通、绩效评价与激励、监控七项要素。尽管仍称为内部控制,但已经超越了COSO,也超越了公司“内部”,将内部控制置于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之上。因此,价值创造导向的内部控制是以公司价值创造为主要目标、以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为出发点、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体现控制全过程的一个开放型系统。

(10)围绕公司的业绩平衡,人们提出了很多的见解,部分并已付诸于行动。但问题是,多数的见解都是体现股东至上逻辑并与主流的公司目标函数在逻辑上一贯的。既然目标函数仅仅包括了股东的利益,那么业绩的评价也只能围绕股东利益的实现程度来展开,这就是主流的业绩评价模式(包括普遍受崇的EVA)的逻辑。不同的是,研究报告从平衡的公司概念出发,提出了一套平衡的业绩评价模式,而其中的主导性或核心指标仍是前面提到的、体现在新目标函数中的有效增加值。

(11)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数理财务学因把公司视为“合法虚构”而将公司客观存在的财务冲突网络给大大简化了。研究报告把冲突作为重要的课题纳入制度财务学的框架,并从公司的实体性而非“合法虚构”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公司所存在的各种财务冲突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对整合性财务制度安排的研究虽仅仅局限于决策机制和分配机制上,但其中的创新见解是很明显的,尤其是我提出的基于价值创造的广义收益分配理论,将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及供应链纳入了收益分配的框架,这个框架在流行的按要素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扩展。对冲突的数量分析人们习惯于借助非合作博弈模型,而本报告的研究支持了青木昌彦的观点,将合作博弈作为一个普遍的解释框架。所不同的是,我认为博弈双方的地位是不平衡的,并且以公司为连接点的契约集合内的单个契约间又是相互影响的。这也就是说,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囚徒困境”式的博弈,而是一个与契约网络相对应的博弈群。不过,尽管我试图清晰地表达我的思想,但限于目前的条件,还没有将与这种思想相匹配的数学模型体现在报告中,这正是我下一步需要补充的内容之一。

在跨学科的整合和互动式发展方面,本报告无疑也是极富创造性的。报告试图在跨学科中寻求融通点,使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较大的系统框架中进行多学科思考。

注 释

① 许多财务理论都假设存在完美资本市场,其特征是:(1)存在许多充分了解信息的买者和卖者,但没有人有足够的能力影响市场价格;(2)没有市场“摩擦”,比如税收、手续费、获取信息及其他交易成本等;(3)市场参与者对有关资产未来价值、利息率及其他相关经济因素的认识一致(此项假设通常被称为“相同预期”);(4)存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并始终保持均衡;(5)所有潜在的买者和卖者可以无成本并快速地进入市场。当然,理论研究人员先假定存在完美市场,不是因为他们认为现实市场没有“摩擦”,而是因为只有在理想情况下才能导出基本的结论。参见[美] 比尔·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中译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② [美] 比尔·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中译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③ [美]爱斯华斯·达莫德伦:《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现代财务学在内容上的特点是:“注重投资而不是筹资”。现代资本市场中,由于竞争的存在,仅凭英明的筹资策略来创造财富的机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尽管成功的金融创新的确发生过,但对全部公司的筹资总量来说,也只占极少的一部分,而且由于竞争而迅速失去盈利机会。公司高层管理者应集中精力,创造和利用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而不是想方设法去击败市场。”参见[美] 比尔·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中译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27页。

④ 按照阿马蒂亚·森的解释:“随着现代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隔阂的不断加深,现代经济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困化现象。”参见[美] 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3页。

⑤ [英]玛格丽特·梅《财务职能转变与公司增值》,中译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前言。

⑥ ⑦ [英]G.M.霍奇逊:《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73页。

土木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2篇

院系:《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学院

2012年12月12日

报告正文

一、填空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19世纪末,被誉为“_________”的赫尔曼·霍列瑞斯完成了第一次大规模数据处理。

2.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_________、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所组成。

3.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集成在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板上,称为_________。

4.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_________两大部分组成。

5.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计算机的______,计算机可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7.类型系统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8.多媒体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声音/视频处理器、_________和接口设置等。

9.在软件的各种结构中,_________是用户唯一能见到的结构。

10.1969年美国的分组交换网_________网投入运行,标志着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1. _________地址能唯一的确定Internet上每台计算机的位置。

12.计算机图形信息处理分为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及_________。

13. _________是人通过输入数据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

14.在抽象代数学中,由对象集合及运算构成的数学结构称为_________。

15.常用的数值计算法有构造法、_________、递推法以及近似代替法。

答案:1.信息处理之父 2.存储器 3.中央处理器 4.软件系统 5.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具有逻辑判断进入和记忆能力;高度自动化和灵活性 6.用途 7.安全性;最佳化;可读性;抽象化 8. 通信传输设备 9.功能结构 10.APRA 11.IP 12.模式识别 13.数据交互 14.代数结构 15.离散法

二、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 在1822年研制出第一台差分机的是()。

A.布尔B.斯蒂比兹C.查理斯·巴贝奇D.杰卡德

2. 1939年,图灵根据波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制作了一台破译密码的机器()。

A.图灵炸弹B.杰宾逊C.阿贝尔D.诺依曼

3.现代带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是由冯诺依曼于()提出。

A.1948B.1945C.1946D1949

4.在()存储器中,以任意次序读、写任意存储单元所用时间相同。

A.只读B.随机C.顺序存取D.直接存取

5.常用的数据模型不包括()。

A.层次模型B.网状模型C.关系模型D.星状模型

6.在关系数据模型中,关系数据结构只有一种形式——()。

A.表B.列C.排D.横

7.下列选项中是差别估算法缺点的一项是( )。

A.成本偏高B.估算偏低C.不明确差别的界限D.估算偏低

8.在CASE工作台中不包括()。

A.程序设计工作台B.分析和设计工作台C.开发工作台D.测试工作台

9.对于解决死锁的策略,目前的多数系统主要采用()的方式来解决。

A.撤销进程B.重启系统C.等待D.手动

10.在无线上网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A.无线网卡B.无线应用协议C.无线宽带D.ip协议

11.在图像图形格式中()是一种与设备硬件无关的文件格式。

A.GIF格式B.JPEG格式C.TIFF格式D.BMP格式

12.()被公认为是最自然的、流畅的、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方式。

A.文字B.语言C.手势D.图像

13.图论的研究起源于有名的()问题。

A.八皇后问题B.哥尼斯堡七桥问题C.图论问题D.巴拉图问题

14.一般的搜索方法不包括()。

A.深度优先搜索法B.广度优先搜索法C.非等价搜索法D.等价搜索法

15.神经网络学习是基于()的学习系统。

A.演绎技术B.神经网络技术C.类比技术D.解释学习技术

答案:1.C 2.A 3.C 4.B 5.D 6.A 7.C 8.C 9.A 10.B 11.D 12.B 13.B 14.C 15.B

三、问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 在软件工程中有哪七条基本原理?

答:(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进行严格管理。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3)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4)结果应能清楚的审查。 (5)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

(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2.请对人工智能进行定义。

答: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将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从思维观点看,人工智能不仅限于逻辑思维,要考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发展,数学常被认为是多种学科的基础科学,数学也进入语言、思维领域,人工智能学科也必须借用数学工具,数学不仅在标准逻辑、模糊数学等范围发挥作用,数学进入人工智能学科,它们将互相促进而更快地发展。

3.人机界面的设计步骤是什么?

答:(1)绘制窗体和消息框流程图。一般用户界面包括许多窗体和消息框,绘制窗体和消息框流程图就是描述这些窗体和消息框之间的先后顺序。

(2)制作用户界面原型。窗体和消息框的先后顺序确定之后,选择相应的菜单样式,然后实现用户界面,这样就形成了用户界面原型系统。这些原型系统是否合理,还需要受到用户的检验。

(3)从用户那里获取反馈信息。设计好的用户界面原型经过用户的使用后,通过观察和

聆听,可以得到用户对用户界面原型的评价。特别注意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哪些的方需要调整先后顺序,哪些地方需要增加或减少内容。

(4)迭代修改用户界面。先按照用户的意见修改用户界面原型,然后再送给用户用,这个过程要反复进行,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4. 通过学习《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浅谈你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科学的认识以及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不少于1500字)

答:在来到大学以前,对计算机专业没有了解,所以自己很遗憾被计算机专业录取。在来到大学以后逐渐对计算机专业有了一些了解,才发现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专业,才知道计算机上那么多生动的画面都是由计算机设计出来的,便对计算机专业的看法有了一些改变。在导论课上对计算机历史的了解,也对计算机产生了一些兴趣。利用计算机可以设计计算各种复杂问题的方法,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接触C语言,让自己也可以变出那样的程序。现在已经学习了C语言,自己也慢慢的可以打出一些小程序,在完成之后都会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让自己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同时,也是由于对计算机专业的不了解,自己对它也产生了好奇心,想要了解为什么计算机是如此神奇,也只有通过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然而对计算机的进一步学习,发现计算机的神奇之处远不及这些,还有其它的一些引起自己兴趣的东西,使得自己对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自己也将努力的学习去使自己解开计算机中的秘密。

通过在导论课上的学习以及自己查的一些资料,自己才对计算机科学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从专业的角度来定义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涵盖了从算法的理论研究和计算的极限,到如何通过硬件和软件实现计算系统。确立了计算机科学学科的4个主要领域:计算理论,算法与数据结构,编程方法与编程语言,以及计算机元素与架构。并且延伸出了许多的课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等。通过对计算机特点的分析,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逻辑运算能力强、存储容量大的特点,使得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类的很多复杂而困难的运算,至此人类才不用去做那些复杂的问题了,只需想出问题,然后交给计算机解决就可以了,只是多么大的进步啊。计算机自发明以来,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由第一代计算机发展到了第四代计算机,每一代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计算机的各种运行都是建立在程序之上的,因此,写好好的程序是问题的关键,而程序又取决于数学的逻辑,所以数学对于计算机科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人工智能也是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其旨在创造可以解决计算问题,以及像动物和人类一样思考与交流的人造系统。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应用上,都要求研究者在多个学科领域具备细致的、综合的专长,比如应用数学,逻辑,符号学,电机工程学,精神哲学,神经生理学和社会智力,用于推动智能研究领域,或者被应用到其它需要计算理解与建模的学科领域,从而使得计算机可以涉及到人类的各个领域,将计算机科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对大学以后的四年做一个规划。在大一,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但这时学习的都是以后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以后才能轻松的学习,因此,在大一努力学习的同时,自己还应该多去图书馆看书,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一定要学会C语言,毕竟以后自己是要靠这个吃饭的,同时再以后的学习中队这个也有很高的要求。大二,应该是比较忙的年,选修课有很多,当然是要把它们学好了,但同时还要巩固自己的基础,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对C语言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熟悉。还可以考虑在暑假时去参加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到了大三,就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了,想想当初自己是想考研还是找工作,如果考研就应该认真备考,要多向大四的学长学姐打听求职信息、面试技巧和职场需求情况,请教写求职信、个人简历的经验,并在假期开始为自己心目中的职业进行实践。大四就是考验自己的时候了,去参加各种的招聘会,要成功的把自

土木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测控技术与仪器;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课;实验室

1 引言

经过了高考的洗礼,许多学生如愿进入大学校园进一步学习。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新生对本专业了解不多,很多学生对专业很陌生,特别是对于调配志愿的学生,如何引领新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过渡,开启专业认识的大门,建立专业的启蒙教育,建立团队工作的概念,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和专业任课教师等多数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了促进新入学学生对专业进行有效认识,和许多兄弟院校一样,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新生开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以期提高新生对专业的认知,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专业学习,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建立团队协作完成复杂项目的工作意识。本文是在参考兄弟院校和总结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导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专业导论课教学、微型科技作品引领四个方面,对有效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教学质量进行探索。

2 入学教育

大学入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和开启大学生活之前的重要教育活动,也是结束高中学习和高考假期状态,正确开启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教育环节。作为大学教育的开端,特别是对2018级的新生,入学教育对大学教育回归本质,特别是强调本科教育质量对国家整体教育质量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严抓本科教育质量的教育部精神指引下,在本科教学回归人才培养,回归专业高水平建设,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这一前提下,通过大学入学教育,使新生收心,结束高考之后的假期状态,摒弃“混”大学的不正确思想,重新认识大学是为国家培养相关人才的地方。入学新生虽然通过了高考的选拔,但是不认真对待大学的学习生活,也最终将被大学淘汰。

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能够顺利、平稳、有效地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进一步树立和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并且在讲述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入学教育要强调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对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帮助新生进行前期的学业规划,从大一开始就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

3 专业介绍

新生入学报到后,经过入学教育的短暂状态调整,军训前即安排进行专业介绍。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介绍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测控、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精密机械设计、智能仪器仪表设计、传感器应用开发,能在测量与控制设备产品和系统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为:掌握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控制应用方法,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测量、测试与测控仪器和系统开发设计能力,具有测控系统设计与集成、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能力;掌握精密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设计专用传感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国家政策与法规,能够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籍和资料,具有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毕业时应在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问题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和交流、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方面达到学院培养方案的要求。

其次是专业师资及实验室建设情况,通过介绍,使新生对接受专业教师的培养有信心。本专业内容涵盖了精密机械、工程光学、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学习较为困难,要求师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专业学习中需要新生特别重视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重视机械制图等基础课程。

最后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研究生招生情况,为有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指引。

4 专业导论课教学

鉴于入学新生特点,学院设置16学时,安排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组成导论课程教学团队,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完成专业导论课程教学。

理论教学 在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的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专业的来源以及专业的内容和课程体系,主干学科包括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工程光学、电工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测控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测控电路、检测技术、精密仪器设计等多门类的主干课程,专业课程对应工业生产的多领域。因此,导论课程理论课程安排自动化生产线认识、测控技术实现途径、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数控技术,共八个学时;介绍其中的传感器、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的应用,了解相关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性能指标等,了解数据处理涉及的课程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学习内容,了解课程体系,理解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比较生硬,学生不便理解。因此,在导论教学中安排八个学时的实践教学,将课堂设置在专业实验室中,通过对机器人实验室、数控技术实验室、测量实验室、三坐标测量机、疲劳试验机等的现场教学,使学生理解仪器仪表使用环境、寿命、精度、厂家、成本以及后续处理的要求。在实践教学的同时,就学生感兴趣的技术的背景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议题涉及仪器仪表的应用、就业、学科在社会上的作用、专业、工作、前景等。在讨论中加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明确学习目的。实践教学现场如图1所示。

5 微型科技项目引领

项目设置 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室中的实践教学,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理解。鉴于入学第一学期专业知识涉及不多,在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合理“增负”的前提下,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在导论教学后,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分组安排涉及专业知识的微型科技制作,進一步加深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识,为相关课程的后期开展进行预热。

由于新生对专业所学知识了解不足,在开展科技小项目时,对项目的复杂程度要严格把握。项目复杂,新生开展过程无从下手,难以融入,会严重打击对专业学习的信心;项目过于简单,新生将对专业发展缺乏信心。因此,选择适合新生开展、可以引领专业学习的题目,需要专业导论团队认真讨论和选择。

学院在认真分析新生兴趣和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选择设置霍尔转速传感器的制作与调试、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简易酒精检测仪的制作与调试、压电式简易门铃的设计与制作等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组队完成。

团队精神培养 新生进入课程学习时间较为紧张,在小项目的引领下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强调项目不是由个人单独完成的,需要项目组每位学生都付出相应的努力。项目虽小,也要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以及规划路径明确,并依据项目进展安排分类进行,遇到问题分组讨论;按时间节点进行检查,定时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寻求指导;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更深入地探索,希望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在思考题目的同时理解专业。

项目验收是重要环节。虽然项目验收时不是所有组队全部完成,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努力,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学生加深了对专业、对项目工作方式的理解,大大提升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确立了学习目标。项目分组讨论和分组指导现场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6 考核方式

专业导论考核与课程考核有较大不同,课程考核需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而专业导论考核主要是为了解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无法进行量化的处理,仅仅反映学生对专业认识的理解程度。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导论课程考核方式,由课程论文与科技作品中的工作总结两部分组成,形式不僵化,了解学生对专业认识程度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良好的科学工作态度,在不唯分数论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投入对专业的理解和对四年学习的规划。

7 结语

专业导论课对很多新生来说是专业学习前的启蒙课程,是大学四年学习以及将来职业规划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理论和实践课组成的专业导论课教学,以及科技小项目在内的引领,使新生竖立了正确的大学学习生活态度,建立了学业规划,初步建立了专业知识体系,了解了课程先后衔接关系,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来源及发展前景也有了专业认识,了解了一定的专业内涵。专业导论课为新生未来四年的学习提供了规划意见,提出了建立学习目标以及继续深造的建议,也解答了学生对未来就业职位的困惑。

参考文献

[1]施昕昕,黄家才.跨专业选修课“机器人学导论”课程建设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8(12):68-70.

[2]王平.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导论教学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119-120.

[3]鄢泰宁.为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J].中国地质教育,2008(2)76-77.

[4]刘光明,于斐,周雅,等.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7(1):37-39.

土木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生物技术导论;教学改革

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其他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原理和技术,设计构建具有特定生物学性状的新型物种或品系,依靠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植物体或细胞,生物酶系等)作为生物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和为社会服务的综合性技术体系[1]。生物技术包含的主要技术范畴有:酶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分离工程,还有后来衍生出来的蛋白质工程、胚胎工程、抗体工程、糖链工程及海洋生物技术等。随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纵深发展,不断有一些新的内容出现,尤其是人类和生物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等重大技术的出现,已经大大扩展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内涵,并且其广度与深度还会得到不断的拓展。“生物技术导论”是一门将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的课程。笔者以贵州大学农学院开设的全校公共选修课为例,对如何提升《生物技术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究。

一、“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概况

《生物技术导论》是贵州大学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为纯理论教学32学时,包含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研究的方法与应用的实例,内容主要包含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与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和环境等这些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对这门课的深入学习,学生们能大概知道生物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扩展了学生们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探究未来的欲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物技术导论》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这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比较多元化,学生们来自各种各样的专业,涉及安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采矿工程、建筑学、工业设计、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境科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等,也来自不同的年级,包括大学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他们背景知识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从未接触过生物技术,无法理解很多专业名词和专业技术。同时,本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都是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概括的内容,每章的内容都可单独设一门具体的课程,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都是教师需要面对的挑战。

其次,这门课程的内容差不多包含了整个生物技术行业的全部领域,但是教师也不是全能的,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教师个人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不可能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们感到很满意,讲解的大部分时间可能是不那么精彩,学生可能会感到失望。

最后,这门课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科目,有的内容如果只是通过教师课堂上说教讲解,学生们很有可能感到内容不够生动,不容易消化,不利于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科学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深度优化课程体系

生物技术导论是一门综合性公共选修课程,内容丰富,理论复杂抽象,涉及面广,并与实际密切联系,研究方法发展迅速。由于公选课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和学院,有理工科的,他们对生物知识有一些了解;而那些文史专业的学生,对相关内容就是一无所知了。所以,为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既选用那些比较经典和通俗易懂的生物探索丛书,比如《生命的奥秘》等当做参考书目,也为那些有相关基础的学生提供比如《生物工程》和《现代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教材,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那些比较适合自己的课本来学习[2]。课程既要体现基础性和前沿性,还必须注意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考虑到每位不同需求的学生。

(二)创新课程组织形式

由于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可以考虑打破一个人承担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考虑采用一个教师来负责,多个教师一起来完成的模块式教学来进行课程的组织。学校要努力组建一个比较强大的团队,对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安排他们比较擅长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发挥出他们的巨大优势,提升教学的质量。

(三)整合这些多元的教学方法

生物技术导论是一门集宏观、微观于一体的课程,可结合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学生愿意听愿意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了解到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资讯,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还可引入“PBL”教学模式,开展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3]。同时可以借助网络如QQ、微信等这些交流平台来进行各种课下的沟通交流,通过这些有效的互动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产生了刨根问底的冲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分析能力,真正发挥出学习的潜能。

(四)增设实践教学环节

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应当开设一些必要的实验教学相关课程,让学生们有充足的实验训练机会以期巩固理论教学所学的书本知识,如因为课程教学的时间有限而不能充分满足开设的话,可考虑在理论教学的时候通过播放生物技术实验内容的视频来得以实现,让学生们对生物技术有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加深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也可适时组织学生们去相关高新生物技术产业开发基地或者生物技术实验室去实习参观等,从中可以充分了解生物技术在不同领域当中的应用,加深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五)创新课程考评方式

从综合能力和注重过程这两方面设计科学的考核方式,对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进行多途径和多方位的客观评价。考评的方式分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占到30%,考查学生课堂的出勤率、作业题完成情况、小论文完成情况,以及课堂提问的积极性等诸多方面;期末考试成绩占到70%,但是期末考试又不同于传统的笔试方式,是让学生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选取一个他本人最有兴趣的生物技术,通过查阅文献总结材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论文,并做成PPT,在课堂上讲述,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程度。

参考文献:

[1]吕虎,华萍.现代生物技术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汪燕芳,何俊民,朱云国.谈“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公选课的开设思路[J].高教论坛,2008,(1):35-36.

[3]戴小珍,王兰,李红,等.《生物技术导论》课程特色教学模式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30):166-166.

[4]张芳,盛望,沈思嗣.工科院校公共选修课程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010(33):41-42.

[5]李慧,陈玉珍,陆海.高等林业院校“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7,(s1).

[6]曾磊,伊艳杰,吴兴泉.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9):139-140.

[7]于佳,杨文君,齐奇,等.PBL模式在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的应用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87-89.

土木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测控技术与仪器;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课;实验室

1 引言

经过了高考的洗礼,许多学生如愿进入大学校园进一步学习。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新生对本专业了解不多,很多学生对专业很陌生,特别是对于调配志愿的学生,如何引领新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过渡,开启专业认识的大门,建立专业的启蒙教育,建立团队工作的概念,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和专业任课教师等多数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了促进新入学学生对专业进行有效认识,和许多兄弟院校一样,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新生开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以期提高新生对专业的认知,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专业学习,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建立团队协作完成复杂项目的工作意识。本文是在参考兄弟院校和总结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导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专业导论课教学、微型科技作品引领四个方面,对有效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教学质量进行探索。

2 入学教育

大学入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和开启大学生活之前的重要教育活动,也是结束高中学习和高考假期状态,正确开启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教育环节。作为大学教育的开端,特别是对2018级的新生,入学教育对大学教育回归本质,特别是强调本科教育质量对国家整体教育质量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严抓本科教育质量的教育部精神指引下,在本科教学回归人才培养,回归专业高水平建设,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这一前提下,通过大学入学教育,使新生收心,结束高考之后的假期状态,摒弃“混”大学的不正确思想,重新认识大学是为国家培养相关人才的地方。入学新生虽然通过了高考的选拔,但是不认真对待大学的学习生活,也最终将被大学淘汰。

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能够顺利、平稳、有效地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进一步树立和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并且在讲述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入学教育要强调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对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帮助新生进行前期的学业规划,从大一开始就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

3 专业介绍

新生入学报到后,经过入学教育的短暂状态调整,军训前即安排进行专业介绍。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介绍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测控、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精密机械设计、智能仪器仪表设计、传感器应用开发,能在测量与控制设备产品和系统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为:掌握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控制应用方法,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测量、测试与测控仪器和系统开发设计能力,具有测控系统设计与集成、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能力;掌握精密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设计专用传感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国家政策与法规,能够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籍和资料,具有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毕业时应在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问题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和交流、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方面达到学院培养方案的要求。

其次是专业师资及实验室建设情况,通过介绍,使新生对接受专业教师的培养有信心。本专业内容涵盖了精密机械、工程光学、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学习较为困难,要求师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专业学习中需要新生特别重视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重视机械制图等基础课程。

最后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研究生招生情况,为有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指引。

4 专业导论课教学

鉴于入学新生特点,学院设置16学时,安排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组成导论课程教学团队,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完成专业导论课程教学。

理论教学 在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的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专业的来源以及专业的内容和课程体系,主干学科包括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工程光学、电工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测控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测控电路、检测技术、精密仪器设计等多门类的主干课程,专业课程对应工业生产的多领域。因此,导论课程理论课程安排自动化生产线认识、测控技术实现途径、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数控技术,共八个学时;介绍其中的传感器、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的应用,了解相关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性能指标等,了解数据处理涉及的课程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学习内容,了解课程体系,理解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比较生硬,学生不便理解。因此,在导论教学中安排八个学时的实践教学,将课堂设置在专业实验室中,通过对机器人实验室、数控技术实验室、测量实验室、三坐标测量机、疲劳试验机等的现场教学,使学生理解仪器仪表使用环境、寿命、精度、厂家、成本以及后续处理的要求。在实践教学的同时,就学生感兴趣的技术的背景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议题涉及仪器仪表的应用、就业、学科在社会上的作用、专业、工作、前景等。在讨论中加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明确学习目的。实践教学现场如图1所示。

5 微型科技项目引领

项目设置 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室中的实践教学,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理解。鉴于入学第一学期专业知识涉及不多,在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合理“增负”的前提下,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在导论教学后,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分组安排涉及专业知识的微型科技制作,進一步加深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识,为相关课程的后期开展进行预热。

由于新生对专业所学知识了解不足,在开展科技小项目时,对项目的复杂程度要严格把握。项目复杂,新生开展过程无从下手,难以融入,会严重打击对专业学习的信心;项目过于简单,新生将对专业发展缺乏信心。因此,选择适合新生开展、可以引领专业学习的题目,需要专业导论团队认真讨论和选择。

学院在认真分析新生兴趣和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选择设置霍尔转速传感器的制作与调试、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简易酒精检测仪的制作与调试、压电式简易门铃的设计与制作等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组队完成。

团队精神培养 新生进入课程学习时间较为紧张,在小项目的引领下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强调项目不是由个人单独完成的,需要项目组每位学生都付出相应的努力。项目虽小,也要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以及规划路径明确,并依据项目进展安排分类进行,遇到问题分组讨论;按时间节点进行检查,定时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寻求指导;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更深入地探索,希望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在思考题目的同时理解专业。

项目验收是重要环节。虽然项目验收时不是所有组队全部完成,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努力,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学生加深了对专业、对项目工作方式的理解,大大提升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确立了学习目标。项目分组讨论和分组指导现场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6 考核方式

专业导论考核与课程考核有较大不同,课程考核需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而专业导论考核主要是为了解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无法进行量化的处理,仅仅反映学生对专业认识的理解程度。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导论课程考核方式,由课程论文与科技作品中的工作总结两部分组成,形式不僵化,了解学生对专业认识程度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良好的科学工作态度,在不唯分数论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投入对专业的理解和对四年学习的规划。

7 结语

专业导论课对很多新生来说是专业学习前的启蒙课程,是大学四年学习以及将来职业规划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理论和实践课组成的专业导论课教学,以及科技小项目在内的引领,使新生竖立了正确的大学学习生活态度,建立了学业规划,初步建立了专业知识体系,了解了课程先后衔接关系,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来源及发展前景也有了专业认识,了解了一定的专业内涵。专业导论课为新生未来四年的学习提供了规划意见,提出了建立学习目标以及继续深造的建议,也解答了学生对未来就业职位的困惑。

参考文献

[1]施昕昕,黄家才.跨专业选修课“机器人学导论”课程建设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8(12):68-70.

[2]王平.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导论教学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119-120.

[3]鄢泰宁.为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J].中国地质教育,2008(2)76-77.

[4]刘光明,于斐,周雅,等.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7(1):37-39.

上一篇:专业导论课程论文下一篇:机械及自动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