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易错选择题范文

2024-03-08

历史易错选择题范文第1篇

( ) 2.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__________? A. shoe factory B. shoes factory C. shoe’s factory D. shoes’ factory

解析: 选A. 此题极易误选B, C, D. 英语中名词单数可以修饰名词,如: an apple tree—two apple trees. 但注意 a man teacher—two men teachers。

( ) 3. This class ________ now. Miss Gao teaches them. A. are studying B. is studying C. be studying D. studying 解析: 选A. 此题容易误选B. class, family, team等单词如果表示整体谓语就用单数,表示个体就用复数,从语境及其后面的代词them可以看出,class表示个体,故选择A。

( ) 4. We will have a _________ holiday after the exam. A. two month B. two-month C. two month’s D. two-months 解析: 选择B. 此题容易误选C, D. 在英语中数词中间用连字符号加名词单数,构成符合名词,在句中只能作定语, 如果选择C, 需要把逗号放s后面。

( ) 5. There is no enough ________ on the corner to put the table. A. place B. room C. floor D. ground 解析: 选B. 此题最容易误选A.。 room在句中是空间而非房间。句意:角落里没有摆桌子的空间了。

( ) 6. We can have _____ blue sky if we create _____ less polluted world. A. a; a B. a; the C. the; a D. the; the 解析:选A. 此题容易误选C, D. 根据句意:如果我们创造一个没有污染的世界,那么我们就用一个蓝色的天空。

( ) 7. — Are you ________ American or English? — English. We are working in Wuhu. A. a B. C. the D. an 解析:选B 此题容易误选D. 句中American是形容词而非名词,如果句中改为Are you __________ or an English man? 就选择D。

( ) 8.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and he likes running, _______? A. don’t you B. doesn’t he C. do you D. does he 解析:选择B. 此题容易误选A. 其实不是对前面的句中进行反问,而是对he likes running进行反问。

( ) 9. —Why not take ____ umbrella with the sign “ Made in China”? It is _____ useful umbrella. —What _______ good advice it is! A. an; an; a B. an; a; C. a; an; a D. ; an; a 解析: 选B. 大多数学生容易做错此题。记住an用在元音音素前而不是元音字母前,记住了这一点就知道了an umbrella 和a useful umbrella. 在最后一句中advice是不可数名词,前面不能接不定冠词。故选择B。

( ) 10. —When shall we meet again next week? — ____ day is possible. It’s no problem with me. A. Either B. Neither C. Every D. Any 解析: 此题非常难,选D. 下周任何一天都可以再次见面。Any在肯定句中意思是“任何的”。下周有七天容易排除A, B. 如果把next week 改为next Monday or Tuesday, 则必须选择A。

( ) 11. Robert has gone to ____ city and he’ll be back in a week. A. other B. the other C. another D. any other 解析:选C. 三个以上另外一个用another, other一般情况下修饰名词复数, the other表示两个中的另外一个,any other任何别的。句意:罗伯特去了另一个城市,一周后回来。

( ) 12.—A latest magazine, please. —Only one lef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________? A. it B. one C. this D. that 解析:选A. 此题容易误选B. 根据句意:— 买一份最新报纸,—只剩下一份了,你要买这份吗?据此我们知道指的就是手里的那份报纸,并不是同一类事物。

( ) 13. —Which book would you like to borrow? —_______ of the two books is OK with me. A. Either B. Both C. Any D. None 解析:选A. 此题容易误选B. 根据two books好容易排除C, D. 从谓语动词单数is 我们排除B。故选择A。

( ) 14. Mrs. Lee teaches ________ math. We all like her. A. we B. us C. our D. ours 解析: 选B. 考查学生对teach sb sth。的掌握情况。 此题容易误选C. 误选C的学生是看见后面有名词math, 思维定势名词前面必须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 ) 15. There are many trees on ________ side of the street. A. either B. any C. all D. both 解析:选A. 此题容易误选D. 街道只有两边,排除B, C. both后面接复数,on either side of the strreet等于on the both sides of. 。如果选择D. side必须用复数形式。

( ) 16.________ is the population of the city? A. How many B. What C. How many people D. How much 解析:B. 此题容易误选A, C. 人口多少用What. 相当于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city?

( ) 17. —Why don’t we take a little break? — Didn’t we just have _______ ? A. it B .that C. one D. this 解析:选 C. 同类事物用one. 句意:—为什么我们不休息一会儿?—刚才我们不是才休息吗?

( ) 18. The teacher asked the boy many questions,but he only answered___ of them. A.some B.lots C.each D.few 解析:A. 此题会误选D. 但前面有only, 如果去掉副词则选D。

( ) 19.About ______ the fans are waiting here. They want to see the great singer. A. two thousand of B.two thousand C.thousand of D.two thousands of 解析:选D. 此题极容易选错,误认为是B. 但two thousand后面直接接名词复数,不能有冠词the, 句意是:歌迷中大约有2000人在那里等,想看看这位伟大的歌星。

( ) 20. —How many apples do I have? — You can have ______. I want none of them. A. one B. all C. both D.some 解析:选B. 学生易误选A , D. 其实如果没有I want none of them这句话,四个答案都是对的。从句意:我一个也不想要,就知道你可以吃所有苹果。

( ) 21.Japan is ________ the east of China. Taiwan is ____ the southeast of China. A. in; in B. to; in C. on ; to D. in; to 解析:选B. 日本位于中国东部(外面)用to, 台湾位于中国东部(内部)用in。

( ) 22.The postman shouted, “ Mr Green, here is a letter ________ you.” A. to B. from C. for D. of 解析: 选C. 介词的考查。句意:Mr Green, 这是你的信。学生容易误选A。

( ) 23.He hasn’t heard from his friend __________ last month. A. since B. by the end of C. for D. until 解析: A. 此题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not… until…的影响误选D。since用于现在完成时,如果此题是一般过去时就选择D。

( ) 24.—Jimmy lost his key yesterday. —________? It’s his third time in just one month. A. Has he B. Did he C. Was he D. Does he 解析:B. 根据上一句一般过去时可以判断。

( ) 25.You’ve passed the exam. I’m happy ______ you. A. on B. at C. in D. for 解析:选D. 句意:你考试及格了,我为你高兴。

( ) 26. I wonder ________ they finished so many different jobs in such a short time。 A. why B. how C. when D. where 解析:选B. 句意:我想知道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是怎样完成这么多不同工作的。

( ) 27. —Ought I to go right now? —_________. A. That’s very bad. B. Yes, you go ought to C. Yes, you ought D. No, you ought not to 解析: 选D. 句子的肯定回答为:Yes, you ought to. 否定回答为:No, you ought not to.

( ) 28. I don’t know when he ________. When he _______ here, I’ll call you in a minute. A. will come; will arrive B. comes; arrices C. will come; arrives D. comes; will arrive 解析:选C. 第一句是宾语从句根据语境用一般将来时,第二句是时间状语从句,由于主句是一般将来时,那么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来代替。

( ) 29. He turned ________ the radio a little because his father was asleep. A. on B. down C. up D. off 解析: 选B. 此题学生会误选D. 但后面有个副词短语a little, 故选择B, 意为:把收音机调小一点,父亲在睡觉。如果去掉a little则选择D。

( ) 30. I don’t know the homework _______ today. A. on B. in C. of D. for 解析: 选D. 句意: 我不知道今天的家庭作业。

( ) 31. —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 —Yes, and please get me some milk. I prefer coffee _____ milk. A. with B. to C. of D. on 解析: A. 此题学生极易受思维定势prefer… to… 的影响误选B。句意:我喜欢加牛奶的咖啡。

( ) 32. They each ___ a book. Each of them ___ from China. A. has;are B. have; is C. are having;are D. is having;is 解析:选B. 此题考查主谓一致。此题应该用一般现在时,排除C, D. each作同位语谓语动词与主语保持一致,each做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

( ) 33. — __________ you ________ your book to the library? — Yes. I returned it yesterday. A. Did, return B. Have, returned C. Will, return D. Do, return 解析:选择B. 此题容易误选A. 从句意看:你把书归还图书馆了吗?是的。我昨天归还了。对现在的影响是“书不在这儿了”。

( ) 34. Though it’s cloudy now, it _________ get sunny later. A. can B. may C. must D. need 解析: 选B. 表示可能性用may. Can主要表示两种用法,一种是表示能力,另外一种是请求许可; must必须;need需要。

( ) 35.It is in the library, you _______ talk loudly. A. may not B. can’t C. needn’t D. mustn’t

解析:选D。mustn’t表示禁止,不准。根据句意:在图书馆,禁止大声说话。

( ) 36. If anyone wants to say something in class, you ________ put up your hands first. A. must B. may C. should D. can 解析:选C。 句意: 课堂上如果你想说点东西,你应该举手。

( ) 37.The pen _________ him ten yuan. A. paid B. cost C. took D. spent 解析:选B. 动词辨析。主语是物用cost. Pay, spend的主语是人。 Take的形式主语是it。

( ) 38. The train _________ for twenty minutes. A. left B. has left C. is leaving D. has been away 解析: 选D. 此题形式会误选B. 但瞬间性动词不能与一段时间for twenty minutes连用。

( ) 39. — How many books _____ they ________? — Five. But they haven’t finished reading even one. A. did…borrow B. had…borrowed C . will…borrow D. do…borrow 解析: 选A。 此题考查时态,根据语境:他们一本也没有读完。可知他们以前借了5本书。强调过去。

( ) 40. He _________ his bike,so he has to walk there. A. lost B. has lost C. had lost D. loses 解析:选B. 此题考查时态,根据语境他丢了自行车,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是不得不走路。

( ) 41.—Could I use your dictionary? — Yes, you _________. A. need B. could C. can D. should 解析:选C。 此题容易误选B. 此题中Could并不是表示过去,而是委婉的征求意见,其肯定回答是Yes, you can.

( ) 42.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re _________ great changes in my hometown. A. have been B. were C. had been D. are 解析:选A。 此题容易误选A。 一般情况下in the past few years用于现在完成时,in the past用于一般过去时。

( ) 43.— Could you tell me when Mr. Li ____ in Huanggang? —Sure.. When he ________, I’ll call you. A. arrives; will arrive B. will arrive; arrives C. arrives; arrives D.will arrive; will arrive 解析:选B。 第一句是宾语从句根据语境用一般将来时,第二句是时间状语从句,由于主句是一般将来时,那么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来代替一般将来时。

( ) 44. —Mary dances best in our school. —I agree. I’ll never forget ____ her dance for the first time. A.see B.to see C.seeing D.seen 解析:选C。此题容易误选B。如果学生想正确选出答案,必须知道forget to do sth(忘记做某事);forget doing sth(忘记做过某事)。根据语境选择C。

( ) 45. —Is tea ready? —No, mother is _______ it ready now. A.doing B. cooking C. burning D. getting 解析:选择D。此题稍难,ready是形容词,get sth +adj准备好某事。

( ) 46. There are many people downstairs. What do you think ______ ? A.to happen B. happening C. is happened D. has happened 解析:选择D。 此题我们首先排除C. 因为动词happen是不及物动词,没有被动语态。B答案少了助动词is, A动词不定式表示将来,根据语境应该用现在完成时或现在进行时。

( ) 47. Remember to spend some time____ your loved ones,because they are not going to be around forever. A.from B.with C. in D.on 解析: 选B。 此题95%的学生容易选错。主要是受spend…on...思维定势的影响。其实句意是:记住与你喜欢的人度过一段时间,因为他们不会永远与你在一起。

( ) 48.—I hear Sam has gone to Qingdao for his holiday. —Oh, how nice! Do you know when he _______? A. left B. was leaving C. has left D. had left 解析: 选A。根据句意萨姆已经去了青岛,容易排除B, D. when一般情况下不能与现在完成时连用。

( ) 49. —David, look at the man in white over there. Can you tell me _______ ? —He is a doctor. A.who is he B.who he is C. what does he do D. what he does 解析:选择D。 此题可以用排除法,宾语从句用陈述句语序,容易排除A, C。 根据答语He is a doctor知道应该是问职业,who 是用来询问身份的。 ( ) 50. — I want to teach in Tibet when I graduate from the college。 —Me too.Teachers ___very much there。 A. need B. are needing C. are needed D. is needed 解析:选C。老师在那儿是被需要,排除A, B。主语是复数,排除D。故选择C。

( ) 51. —Tommy, do you know if Frank ____ to the theatre with us this Sunday if it ____? —Sorry, I have no idea. A. will go, is going to be fine B. goes, is fine

C. will go, is fine D. goes, will be fine 解析:选C。 第一个if引导的是宾语从句,根据语境用一般将来时, 第二if 引导状语从句,由于前面主句是一般将来时,那么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来代替一般将来时。

( ) 52. I don’t have to introduce him to you ____ you know the boy. A. until B. unless C. since D. but 解析:选C。 连词的区别。根据语境:既然你认识这位男孩,我就没有必要向你介绍他了。注意,since除了有“自从”之意外,还有“因为,既然”之意。

( ) 53. —Would you please ____ the paper for me and see if there are any obvious (明显的) mistakes? — Of course I will. A. look around B. look through C. look up D. look into 解析: 选B。 动词短语辨析。look around环顾;look through浏览;look up查找; look into调查。根据语句意:请你帮我浏览一下试卷看看有没有明显错误可以吗?

( ) 54. —This pair of shoes _______ really small for me. —Why not try another _________。. A. is, pair B. are, pair C. is, one D. are, one 解析: 选A。This pair of shoes/pants做主语,谓语动词的数取决于pair的单复数,如果pair是单数谓语动词就用单数,反之用复数,这样我们就排除B, D. 又因为shoes是复数,不能直接用one代替,故选择A。

( ) 55. If you don’t go to the meeting tomorrow, _____? A. he will, too B. he won’t, either C. he does, too D. he doesn’t, either

解析: 选B. 此题容易误选D。 由于整个句子是条件状语从句,前面的从句是一般将来时,后面的主句应该是一般现在时。

( ) 56. I don’t think we can finish all the work before Friday, ________? A. do I B. can we C. can’t we D. don’t we

解析: 选B。 此题学生最容易误选A, C. 以I think引导的宾语从句其反意疑问句应该对后面的从句进行反问,本题从句实际上是否定句,只不过否定转移到前面的主句去了。故选择B。

( ) 57. The shop ________ at 8:00 a.m. and it ________ for ten hours every day. A. opens; is open B. is opened; opens C. is open; has opened D. opened; opens 解析: 选A。 此题学生容易误选C. 要知道open作动词时是瞬间性动词,不能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故排除C. 根据时间副词every day不用一般过去时,排除D, 根据句意:每天开门10小时,表示状态,不表示动作,排除B。

( ) 58. The old man lives in a town. He lives

,but he doesn’t feel

. A. lonely, alone B. alone, alone C. alone, lonely D. lonely,lonely 解析:选C。alone意为单独,独自,lonely意为孤单的,寂寞的。

( ) 59.—Do you know _______? —I’m not sure.Maybe an artist. A.what the man with long hair is B.what is the man with long hair C.who the man with long hair is D.who is the man with long hair 解析:选择A。 此题可以用排除法,宾语从句用陈述句语序,容易排除B, D. 根据答语知道应该是问职业,who 是用来询问身份的。

( ) 60.—Why don’t you choose the red tie? —For me, it doesn’t _____ my shirt very well. A. fix B. accept C. compare D.match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动词match搭配的用法,意思是“它与我的衬衫不搭配”应选择D。学生错选原因可能是把match当名词用,即:手表,比赛。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fix 安装;使固定;固定; accept 接受;compare 比较。

( ) 61. —Hello,Sandy. This is Jack. What are you doing? —I’m watching a match. It started at 7:00 p.m and ______ on for another an hour. A.has been B.was C.had been D.will be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时态。根据语境:比赛还要进行一个小时。用一般将来时。

( ) 62. —__________? —Things are going very well. A. How soon does it go B. How often does it go C. How far is it go D.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解析:选D。 本题变相测试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对日常会话的理解 How is everything going?意思为:近况如何?,只有D项符合题意。

( ) 63.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in the 20th century became very much _________ than that in the 19th.

A. bigger B. larger C. greater D. more 解析:选B。 本题考查population人口大小的固定用法,即由larger修饰。根据连词than 不难选出B答案。

( ) 64.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morrow? —The radio says it is going to be even ______。 A. bad B. worst C. badly D. worse 解析: 选D。 even修饰比较级。而且根据语境应该是明天的天气比今天更加糟糕。

( ) 65. Though she talks ______, she has made ________ friends here。 A. a little, a few B. little, few C. little, a few D. few, a few 解析: 选C。 根据句意: 尽管她不太说话,但她在这里交了几个朋友。

( ) 66 . —My parents never stop going on about(唠叨) how I should study hard. —______. A. So my parents do B. Nor my parents C. Nor do my parents D. Neither my parents do 解析:选C。 此题考查倒装句,因为前面句中有否定词never, 故后面倒装句是nor/neither+助动词+主语。

( ) 67. He never does his work _______ Mary. A. as careful as B. so careful as C. as carefully as D. carefully as 解析:选C。副词的同级比较,副词修饰动词,排除A, B. as…as…与......一样......。

( ) 68. Many Chinese students think science subjects are ________ foreign languages. A. more difficult as B. less difficult than C. much difficult than D. so difficult as 解析:选B。 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择A的话必须把more改为as或把as改为than; 如果选择C, 则应该把much改为more或在much后面加more; 选择D则需要把so改为as。

( ) 69. _________ music she is playing! A. What nice B. How nice C. What a nice D. How nice a 解析: 选A.。 music是不可数名词,构成what+形容词+不可数名词+主谓!

( ) 70. His work is better than __________. A. anyone B. anyone else C. anyone else’s D. anyone’s else

解析:选择C。 此题容易误选B. 比较级中,比较的对象应该前后一致。His work 应该与anyone else’s work相比较。

( ) 71. The nurse told the children the sun ______ in the east. A. rises B. rose C. will rise D. has risen 解析:选择A。 此题容易误选B. 在宾语从句中,如果主句用一般过去时,则从句用相应的过去时态,但如果从句表示客观真理,则用一般现在时。

( ) 72.—Are you sure you have to? It’s been very late. —I don’t know ______ I can do it if not now. A. where B. why C. when D. how 解析:选C。根据语境:如果现在不做,我不知道何时可以做。

( ) 73. —Hello, Jack!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John! ________ A. How old are you? B. How are you? C. How’s that? D. How time flies! 解析:选D。 此题容易误选B。 根据语境选择D。 即时间过得真快!

( ) 74. I could not get through the door because there was a big stone ___________。 A. by the way B. on the way C. out of the way D. in the way 解析:选D。 此题学生容易误选B。 by the way顺便说;on the way在路上;out of the way不挡道; in the way挡道,妨碍。根据句意:因为有块石头挡道,所以我不能通过门。

( ) 75. Can you lend me the book ___ the other day? A. that you talked B. you talked about it C. which you talked to D. you talked about 解析:选D。 此题考查定语从句的用法,学生容易误选A, B. 此题容易排除C. talk to的宾语是人而不是物,又由于talk是不及物动词,谈论某物是talk abot, 引导词that是talk about 的宾语,可以省略。

( ) 76 —You never told us why you were late for the meeting,____? — _______. I think it is not necessary to explain. A.weren’t you; No B. did you; No C. did you; Yes D. didn’t you; No

解析:选B。 此题较难,学生非常容易选错。 首先此题容易排除A, D. 因为句中有否定词never, 反义疑问句的原则是前否后肯。在反义疑问句回答中,如果事实是肯定的,就用肯定回答,反之,则用否定回答。根据下句:没有必要解释,说明“你”没有告诉我为什么你迟到了。

( ) 77. — What is your little brother like? —________ . He enjoys telling jokes.

A. He is tall and thin B. He is shy and quiet. C. He is outgoing and funny. D. He is strong and heavy。

解析:What is your little brother like?既可以用来询问人的外貌,也可以询问人的性格特征,根据He enjoys telling jokes。说明他外向、滑稽。

( ) 78. Jim’s father got very angry _________. A.with that he had done B. with what he had done C. at what he had done D. at what had he done 解析:选C。此题容易误选B。 be/get/become angry with sb对某人生气,be/get/become angry at sth对某事生气。 所做的事发生在生气之前,宾语从句用陈述句语序,故选择C。

( ) 79. —What are on show in the museum? —Some photos _______ by the children of Yushu, Qinghai. A. have been taken B. were taken C. are taken D. taken 解析: 选D。此题学生最容易出错,误选B. 当然有的老师也会出错。此题考查过去分词作定语。此句子其实是个省略句,完整句中应该是:Some photos taken by the children of Yushu, Qinghai are on show in the museum.

( ) 80. —He didn’t go to the lecture this morning, did he? — _____ . Though he was not feeling very well. A. No, he didn’t B. Yes; he did C. No, he did D. Yes, he didn’t

解析:选B。 此题考查附加疑问句的回答,在附加疑问句中,如果事实是肯定的,就用肯定回答,反之,则用否定回答。根据下句:Though he was not feeling very well. 尽管他感到不舒服,可知他去了。

( ) 81. — Have you found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amous people ________ you can use for the report? —Not yet. I’ll search some on the Internet. A.who B. what C. whom D. which 解析: 选D. 此题容易误选A, C. 其实,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我们发现定语从句的先行词是the information而非people, about the famous people是先行词the information的后置定语。

( ) 82.The doctor did what he could _____ the dying man. A. save B. to save C. saved D. saving 解析:选B. 此题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影响影响会误选A, 其实本题是考查动词不定式表目的。

( ) 83. The life we were used to ______ greatly since 1980. A. change B.has changed C. changing D. have changed 解析:选B. 此题也较难。 学生往往容易误选A, C. 根据句意:我习惯了的生活自从1980年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we were used to做The life的后置定语。

( ) 84. These coats are different _____ size. A. from B. of C. to D. in 解析: 选D. 此题学生最容易误选A. 句意:这些外衣尺寸大小不一。in 在这里是在...方面之意。

( ) 85. —Will you join us to play basketball on Saturday afternoon? —________, but I promised to go swimming with Eric。 A. Never mind B. Many thanks C. Take it easy D. With pleasure 解析: 选D. 此题考查日常交际用语,根据答语可知选择D. 即:我非常乐意和你们打篮球,但我答应和Eric去游泳了。

( ) 86. —Whom would you like to be your assistant, Jack or David? —If I had to choose, David would be ____ choice. A. good B. better C. the better D. the best 解析:选择C. 此题容易误选B. 比较级一般情况下不加定冠词the, 但表示两者较......时,则必须加the。

( ) 87. —Where did you go on holiday this summer? England? —You are _____. We went on a 10-day trip to Paris. A. fuuny B.right C.cool D.close 解析: 选D. 此题容易误选B. 但细心的学生一看最后一句就知道England和Paris并不是一个地方,说明问话人没有说对。选择D意为你快要说对了。close在此句是形容词,意思是近的,接近的。

( ) 88. Shanghai is larger than _____ city in New Zealand. A. any other B. other C. all other D.any 解析: 选D. 此题学生也容易出错。句意:上海比新西兰任何城市都要大。如果把New Zealand换成China, 则选择A, 需要把它本身排除在外。

( ) 89. —Who is singing in the next room? —_____ must be Maria.

A. It B. She C. This D.There 解析:选择A. 此题容易误选B. 在英语中,对猜测的或指代身份不明的通常用it来代替。

( ) 90.—Again, my computer doesn’t work.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CPU. A. There B.That C.It D.This 解析:选择A. 此题容易误选C. 此题其实是考查there be句型。There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sth某事出问题了。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sth某事一定出问题了。

( ) 91. She was born _______ the evening of August 8, 2008. A. in B. on C. at D. with 解析:选B. 此题学生会误选A. 具体某天用on。

( ) 92.They preferred ______ in bed rather than _____ horses. A.to lie; to ride B.lying; riding C.to lie; ride D.lying; ride 解析:选择C. 此题容易误选B, D. 此题考查句型prefer to do sth rather than do sth。比起做某事宁愿做某事。

( ) 93.Can you imagine that

little ants can eat __ many big worms. A.so; so B.such; such C.such; so D.so; such 解析:选择C. 此题受思维定势影响容易选A. 本题中little意为“小的”而非“少的”。那么第一空就应该选择such。

( ) 94.We must do everything we can

waste water from running into rivers. A.keep B.kept C.to keep D.keeping 解析:选C. 此题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影响影响会误选A, 其实本题是考查动词不定式表目的。

( ) 95. He’ll use what he has _____ her a new dress. A.bought B.to buy C.buying D.been bought 解析:选B. 此题容易误选A. 其实本题是考查动词不定式表目的。

( ) 96.Everyone except Tom and John ______ seen the film. A.is B.has C.are D.have 解析:选B. 此题考查主谓一致。句子中主语含有except, with, as well was 等词时,谓语动词不受后面影响,与前面主语保持一致。everyone是不定代词,谓语动词用单数。

( ) 97.—Jolin, how long have you been a teacher as a pop star? —______the end of last month, after Jolin’s English Diary Book came out. A. Since B. In C. By D. At 解析:选择A. 此题学生容易误选C. D. 根据上句现在完成时,只能用since。

( ) 98. —Hello, could I speak to Mr. Smith, please? —Sorry, there isn’t ____Mr. Smith here. A. the B. a C. an D. / 解析:选B. 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前一般没有冠词,但本句句意是:这里没有一个叫Mr. Smith的人。

( ) 99. ––Who is on the playground? —__________. A. No one B. None C. too much D. A lot 解析:选择A. none 可以回答How man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no one用来回答Who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 ) 100. She asked me _____ I would do it or not. A. if B. whether C. as D. until 解析:选B. if 和 whether都可以用来引导宾语从句,表示“是否”之意。但当后面有or not时只能用whether。

( ) 101.—Could you tell me___________? —She has a pain in her face. A. what is the matter with her B. what’s wrong with him

C. what the matter is with her D. what wrong is with him 解析:选择A.。 此题我们容易排除B, D, 因为后面的主语是She. 此题学生容易误选C. 其实本题中What 就是主语,故语序不变。

( ) 102.Put it down, Richard, you mustn’t read _______ letter. A. anyone’s else’s B. anyone’s else C. anyone else’s D. anyone else 解析:选择C. 此题容易误选A, B. anyone else任何其他人; anyone else’s 任何其他人的。

( ) 103. Do you have _______ to tell me? A. something important B. important something C. anything important D. important anything 解析:选择C. 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必须放在其后面,我们排除B, D. 此句是一般疑问句用anything。

( ) 104. Butter and cheese ______ in price. A. is gone up B. have gone up C. are gone up D. has gone up 解析: 选D. 此题容易排除A, B. 因为它们是错误结构,Butter and cheese是一种物质而非两种物质。

( ) 105. In our country every boy and every girl ______ the right to education. A. has B. have C. is D. are 解析:选择A.考查主谓一致。every +名词单数 and every+名词单数,谓语动词用单数。

( ) 106. A man of words and not of deeds _______ a graden full of weed。 A. like B. likes C. is like D. are like 解析:选择C. 句子主语是a man。句意是:注重语言而缺少行动的人犹如一个长满草的花园。

( ) 107. John plays basketball _________, if not better than Jim. A. as well B. so well as C. so well D. as well as 解析: 选D. 句意: John打球如果不是打得比Jim好,就是打得与他一样好。

( ) 108. _____ neither you nor he enjoy fast food? A. Do B. Does C. Is D. Are 解析:选择A.按照就近原则选择A。句意:你和他都不喜欢快餐吗?

( ) 109.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still

now. A. has, grown B. is, growing C. will, grow D. are growing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主谓一致和时态。The population of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后面有时间副词now,所以用现在进行时。

( ) 110. Half of the students ______ made the same mistakes. A. has B. have C. is D. are 解析:选B. 分数作主语,谓语动词的数取决于后面的名词,名词是可数名词复数,谓语动词用单数,如果名词是不可数名词则谓语动词用单数。

( ) 111. Nobody but Jane and Lily ______ the secret。 A. knows B. know C. have know D. is known 解析:选择A. 此题考查主谓一致。句子中主语含有except, with, as well as,but 等词时,谓语动词不受后面影响,与前面主语保持一致。nobody是不定代词,谓语动词用单数。

( ) 112. The teacher and writer ______ coming to our school this afternoon。 A. is B. are C. be D. was 解析:选择A.此题容易误选B, the teacher and the writer指同一个人。本题意为:那位老师兼作家今天下午要来我们学校。

( ) 113. He as well as his classmates

English. A. like B. likes C. liked D. have liked 解析:选B. 此题考查主谓一致。句子中主语含有except, with, as well as,but 等词时,谓语动词不受后面影响,与前面主语保持一致。He是单数,谓语动词用单数。

( ) 114. —Shall I give you a ride as you look so tired? —Thank you.

. A. It’s your duty. B. Don’t mention it C. Do as you like D. It couldn’t be better

解析: 选D. 考查日常交际用语。It couldn’t be better意为“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 ) 115. —Remember to ask her to call me back. —_______. A. Never mind B. That’s right C. Up to you D. Got it 解析: 选D. 考查日常交际用语。Got it意为”明白了,知道了”。

选择与划线部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项。(116—120)

( ) 116. Lucy did no better than Lily, because both of them didn’t pass the exam。 A. as better as B. as well as C. as badly as D. as bad as 解析:选择C. no better than意为“和……一样不好”。

( ) 117. He goes to work by bike once in a while. A. often B. never C. sometimes D. ever 解析:选择C. once in a while意为“有时,偶尔”。

( ) 118. She wasn’t afraid to tell him the truth, though he might get angry。 A. didn’t dare B. dared C. agreed D. disagreed 解析:选B. wasn’t afraid to do sth不怕做某事。

( ) 119. I would have been late for work if Mr. Green hadn’t given me a ride last Friday. A. lent me his bike B. let me take his bike C. reminded me of the time D. picked me up 解析: 选D. give sb a ride用车接某人,给某人搭便车。

历史易错选择题范文第2篇

1. Try not to cough more than you cansince it may cause problems to your lungs.

A. checkB. allowC. stopD. help

2. Tony can hardly boil an egg, still cook dinner.

A. lessB. littleC. muchD. more

3. Police have found appears to be the lost ancient statue.

A. whichB. whereC. howD. what

4. The driver wanted to park his car near the roadside but was asked by the police.

A. not to doB. not toC. not doD. do not

5. India attainedindependence in 1947, after long struggle.

A. 不填;aB. the;aC. an;不填D. an;the

6. It was only after he had read the papers Mr.Gross realized the task before him wa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complete.

A. whenB. thatC. whichD. what

7. at the cafeteria before, Tina didn’t want to eat there again.

A. Having eatenB. To eatC. EatD. Eating

8. —The town is so beautiful! I just love it.

—Me too. The character of the town is well .

A. qualifiedB. preservedC. decoratedD. simplified

9. Lionel Messi, the record for the most goals in a calendar year, is considered the most talented football player in Europe.

A. setB. settingC. to setD. having set

10. “Never for a second,” the boy says, “ that my father would come to my rescue.”

A. I doubtedB. do I doubtC. I have doubtedD. did I doubt

11. Team leaders must ensure that all members their natural desire to avoid the embarrassment associated with making mistakes.

A. get overB. look overC. take overD. come over

12. I should not have laughed if I you were serious.

A. thoughtB. would thinkC. had thoughtD. have thought

13. Shortly after suffering from a massive earthquake and to ruins, the city

took on a new look.

A. reducingB. reducedC. being reducedD. having reduced

14. The president of the World Bank says he has a passion for China,he

remembers starting as early as his childhood.

A. whereB. whichC. whatD. when

15. The children, had played the whole day long, were worn out.

A. all of whatB. all of whichC. all of themD. all of whom

16. Eye doctors recommended that a child’s first eye exam at the age of

six months old.

A. wasB. beC. wereD. is

17. The only way to succeed at the highest level is to have total beliefyou

are better than anyone else on the sports field.

A. howB. thatC. whichD. whether

18. Bears fat stores throughout the summer and fall to have energy enough

to last them through their winter sleep.

A. pack upB. build upC. bring upD. take up

19. If what your friend comes up with surprises you, don’t reject it immediately.

, imagine that it is true.

A. ThusB. BesidesC. RatherD. Otherwise

20. The “Chinese Dream”$ isdream to improve people’s well-being and

Dream of harmony, peace and development.

A. the;aB. a;aC. a;theD. the;the

21. Those poor and needy teenagers were excited to find a shop at the corner where

they could buy priced bikes.

A. competitivelyB. recentlyC. reasonablyD. affordably

22. —Thanks a lot for your book. I found it very interesting.

—. I’m glad you enjoyed it.

A. All the bestB. It is nothingC. No thanksD. Very well

23. There are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involved, possiblytwenty.

A. as few asB. as little asC. as many asD. as much as

24. one of you breaks the window will have to pay for it.

A. WhoeverB. WhateverC. WhicheverD. Wherever

25. He wrote a letterhe explained what had happened in the accident.

A. whatB. whichC. whereD. how

26. I to visit you later that day, but I had to phone and cancel.

A. comeB. cameC. am comingD. was coming

27. It was not until near the end of the letter she mentioned her own plan.

A. thatB. whereC. whyD. when

28. If he had spent more time practicing speaking English before, heable

to speak it much better now.

A. will beB. would beC. has beenD. would have been

29. The accident caused someto my car, but it’s nothing serious.

A. harmB. injuryC. ruinD. damage

30. This is by farmovie that I have ever seen.

A. an inspiringB. a much inspiringC. the most inspiringD. the more inspiring

31. He may win the competition, he is likely to get into the national team.

A. in which caseB. in that caseC. in what caseD. in whose case

32. The university estimates that living expens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around $8,450 a year, whicha burden for some of them.

A. are;isB. are;areC. is;areD. is;is

33. My mom suggests that we eat out for a change this weekend.

A. shouldB. mightC. couldD. would

34. The manager wants to see changes in the company, and I am sure he will .

A. in particularB. in turnC. in chargeD. in time

35. My uncle hasn’t been able to quit smoking, but at least he has .

A. cut outB. cut downC. cut upD. cut off

36. Poetry written from the of the urban youth tends to reveal their anxiety over a lack of sense of belonging.

A. perspectiveB. priorityC. participationD. privilege

37. In much of the animal world, night is the time for sleep---pure and simple.

A. set asideB. set downC. set offD. set up

38. People complain that decisions to approve or deny a permit are often

rather than based on fixed criteria.

A. appropriateB. consciousC. arbitraryD. controversial

39.Don’t defend him any more. It’s obvious that hedestroyed the fence of the garden even without apology.

A. accidentallyB. carelesslyC. deliberatelyD. clumsily

40. John invited about 40 people to his wedding, most ofare family members.

A. themB. thatC. whichD. whom

41.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at the Theatre Royal on 19th June, and then tours throughout Scotland.

A. opensB. is openedC. will openD. will be opened

42. The engine just won’t start. Something seems wrong with it.

A. to goB. to have goneC. goingD. having gone

43. —Forgotten something? I can keep an eye on your kids if you want to go and get it.

—Thank you all the same.

A. It’s very kind of you.B. Oh, how careless of me!

C. I might as well go and get it.D. Well, I can do without it.

44. It’s aclock, made of brass and dating from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 charming French smallB. French small charming

C. small French charmingD. charming small French

45. at the photos, illustrations, title and headings and you can guess what the reading is about.

A. To lookB. LookingC. Having lookedD. Look

46. Among the crises that face humans the lack of natural resources.

历史易错选择题范文第3篇

分析: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

2.哲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哲学促进实践发展。

分析:分析关系要注意辩证,既要注意哲学产生于实践,又要看到哲学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一双向关系;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哲学才能给人智慧,才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分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分析:概括和总结不同于总和或相加。要区别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分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二者不可颠倒。 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分析:不能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与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混淆。

第二课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分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分析: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源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基本问题的观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哲学基本问题之一)展开的。

4.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及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平等的。

分析:两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首先,第一个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个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方面内容是第一个方面的展开和身后。其次,第二个方面的解决也影响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彻底解决。 5.不可知论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分析:不可知论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6.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分析: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分析: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

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分析: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分析:真正的哲学是先导。 3.哲学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

分析:对于思维、意识、认识、社会意识、价值观等主观事物,要注意其反作用的双重性,即如果正确反映客观就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反之则阻碍。 4.哲学决定社会进步。

分析: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变革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始终从属于社会变革对哲学发展的决定作用,它是第二位的,不能认为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5.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分析:实践的观点

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分析: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巅峰。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终极的真理,而把自己看作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分析:该观点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但忽视了毛泽东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犯了内容片面的错误。

第四课

1.哲学上的物质即具体科学中物质的总和。

分析: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科学中讲的物质也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析: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大与小的关系。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分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此外还有可知性等。 4.哲学中的规律是具体科学中规律的总和。 分析: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规律有好坏之分。

分析: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会给人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分析: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否认规律是客观的,是唯心主义的体现;认为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又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7.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分析: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和效果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而变化。即:规律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但不能改造、消灭、创造、发明规律本身。 8.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分析: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但无法改变规律本身。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了取得积极效果的程度。

第五课

1.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分析:“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2.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分析: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3.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分析: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分析: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分析: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区别在于是如实还是歪曲反映。 6.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分析: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指的是在实践中借助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7.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分析: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8.树立正确的意识,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9.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分析:应为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上述观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第六课

1.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分析: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2.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3.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分析:盲目的实践一般指的是没有正确认识指导的实践活动。 4.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5.认识的反复性就是形成认识的过程中不断经受挫折。

分析:人们对每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就是认识的反复性。 6.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

分析:一种思想是否是真理,取决于它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而不取决于是否被社会公认。尽管真理迟早会被社会公认,但被社会公认的思想不一定就是真理。因此,上述观点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7.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分析: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正确认识。 8.科学理论是真理,真理也是科学理论。

分析:只有将真理系统化、理论化后,才形成科学理论。

第七课

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分析: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联系是无条件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分析:事物处于联系中,这一点是无条件的;两个具体事物之间是否有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否具备关系联系能否发生,条件的情况关系联系的情形,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联系的多样性。 3.联系是客观的,意味着人只能尊重客观联系。

分析:联系是客观的,指的是人不能臆造、不能强加、不能否认、不能割断联系;但人可以认识联系;可以根据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从而建立新的联系;可以创造或限制条件从而使事物间对人有利的联系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化害为利。 4.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分析:在实践中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其根据是事物的固有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不是自己的需要。

5.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并随着部分功能的增大而增大。

分析: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6.任何情况下关键部分对整体都起决定作用。

分析: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才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共性和个性的是等同的。

分析: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不包含共性的个性是没有的。 8.整体的地位、利益、功能始终高于部分。

分析:整体利益和地位永远高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要分情况讨论。 9.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分析: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一般而言,那种内部结构优化的整体才可以称为系统。

第八课

1.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分析: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总处于被支配地位。

分析: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旧事物的力量有一个从强到弱逐渐衰亡、不断丧失其支配地位的过程。 3.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发展方向都是前进的。

分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4.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分析:变化分为三种,前进的、上升的;循环往复的;倒退的、下降的。其中只有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5.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分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6.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是上升的。 分析:前进和上升是就“总趋势”而言的。 7.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分析: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8.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分析: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第九课

1.矛盾即联系。

分析: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联系实际上就是矛盾双方的联系,但二者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联系强调双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矛盾强调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而相互统一除强调相互依存外还强调相互转化。 2.矛盾即斗争和对立。

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包含了排斥和斗争,也包括了统一与包容。 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分析: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4.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分析: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分析: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7.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分析: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主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所以我们在着重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8.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分析: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

分析:前对后错。二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第十课

1.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分析: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2.辩证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 分析: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3.“扬弃”就是“抛弃”。

分析:把“扬弃”理解为“抛弃”,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是否定了事物的发展,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4.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出全新的事物。

分析:科学的使命就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从而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因此

创新必须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创新并不意味着创造出与旧事物没有联系的全新的事物。 5.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创新就是不断否定旧的矛盾。 分析: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是正确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创新需要不断否定旧事物、旧矛盾,但不是简单地否定旧矛盾的一切,而是辩证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即扬弃。

5.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具体领域中的价值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分析: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非整体和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6.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统一。

分析: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与个人相比较,社会更为根本,起决定作用。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第十一课

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分析:唯物主义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才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 分析: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分析: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或阻碍双重作用。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分析: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5.上层建筑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变革。

分析: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分析: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7.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分析: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8.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分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十二课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分析: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 2.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

分析:个人利益分正当和不正当之分;坚决反对个人主义。

3.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分析: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越多,其人生价值越大。

历史易错选择题范文第4篇

化学用语

模拟题训练

1.(2018届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高三12月摸底考试)下列化学用语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含18个中子的氯原子的符号: 1735Cl B. 氢氧根的电子式:

C. HCO3- 的电离方程式为 :HCO3-+ H2OCO32-+H3O+ D. 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 H-Cl-O 2.(2018届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①丙烷的球棍模型

②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 ③某有机物的名称是2,3-二甲基戊烷 ④与C8H6互为同分异构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2018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12月)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B. CaCO3和CH3COOH均为弱电解质

C. 用于考古断代的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表示为 D. 明矾溶液水解可制得Al(OH)3胶体,用于杀菌消毒

4.(2018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 A. Na2O2 的电子式为

B. 16O2 和 18O2 互为同素异形体

C. 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 7 而中子数不一定为 7 D. Cl-的结构示意图为

5.(2018届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B. 中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99 C.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锂:4Li + O22Li2O D. 铝热法炼铁:2Al + Fe2O32Fe+ Al2O3

第 1 页 共 4 页 6.(2018届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20的Ar原子: Ar

B.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C. 次氯酸的电子式:

D. CH4的比例模型:

7.(2018届江苏省百校高三12月大联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 对硝基苯酚的结构简式: C. S2-的结构示意图:

D. NH4Cl的电子式:

8.(2018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下列有关物质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 B. 3,3-二甲基-1-己烯的键线式: C. -OH的电子式: D. 溴乙烷的电子式:

9.(2018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NH4I的电子式:

B. 含78 个中子的碘原子:

C. 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

2 D. HClO 的结构式: H-Cl-O 10.(2018届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三12月联考)下列化学用语的表示确的是 A. 原子结构示意图只能表示12C原子

B. 黄钾铁矾[KFe3(SO4)2(OH)6]中,Fe的化合价为+2 C. 系统命名法为3-丁烯 D. 甲基的电子式为:

11.(2018届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 硫化钠的电子式:

B.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C. NaH中氢离子结构示意图:

D. 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12.(2018届河南省豫北豫南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为

B. HClO 的结构式:H-O-Cl C. 联氨(N2H4)的电子式:

D. CCl4分子的球棍模型是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联评化学试题

13.(2018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 CSO的电子式:

B. NaClO的电子式:

C. CO2的分子示意图:

D.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第 2 页 共 4 页 14.(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高三年级第三阶段考试)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的电子式 B. 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C. D162O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 D.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5.(2018届成都实验中学度高三年级12月月考)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为

8、质量数为17的原子: Cl B. NH4Cl的电子式: C.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16.(2018届河南省中原名校(豫南九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期中)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图正确的是

A. HClO 的结构式:H-Cl-O

B. H2O2的电子式: C. CO2的比例模型:

D. 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7.(2018届江苏省溧阳市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调研)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20的Ar原子:

B. Na2O的电子式:

C. F-的结构示意图:

D. NaHCO3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Na++HCO3- 18.(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八校”高三联考)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CH2F2的电子式:

B. CH2=CH-CH2-CH3的系统命名为:1,3一二丁烯 C. Mg2+的结构示意图:

D. 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

19.(皖江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12月联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8 的硫原子:

B. NH4Br的电子式: C. CO2分子比例模型:

D. 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20.(2018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12月月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B. 溴化铵的电子式:

C.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锂:4Li+O22Li2O

D. Ho中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99 21.(2018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B. CaCO3和CH3COOH均为弱电解质

第 3 页 共 4 页 C. 用于考古断代的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表示为 D. 明矾溶液水解可制得Al(OH)3胶体,用于杀菌消毒

22.(2018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34S原子结构示意图:

B. HCl的电子式: C. 乙炔的实验式:CH

D. CCl4分子的比例模型:

23.(2018届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1月月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重氢原子:13H:

B. NH4Br的电子式:

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

24.(2018届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2016年命名的含有173个中子的113号元素: Nh B.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C. CSO的电子式:

D. 碳酸的电离:H2CO3⇌2H++CO32

历史易错选择题范文第5篇

单元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易错点

1、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 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 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 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3、 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 兵家学派的孙膑著有兵书《孙膑兵法》,但孙膑并不主张穷兵黩武。

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 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易混点

1、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2、 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

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

单元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易错点

1、 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2、 对秦朝“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3、 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4、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 短篇小说。

5、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 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6、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 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 大作用。 易混点

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单元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易错点

1、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2、 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3、 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易混点

1、 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解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 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的比较

抵抗派以林则徐为代表,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两派虽都属地主阶级的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3、 维新派与洋务派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 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 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两派 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4、 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但具体的主张并不同,维 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 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维新派(改良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坚持用武 装起义的手段。

5、 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就抓住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 2 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单元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易错点

1、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 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 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 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易混点

1、 三民主义的地位: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政 治革命);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社会革命)。

2、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的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导 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两者都是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 领。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 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 要求。

3、 四大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不同:三民主义重点解决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后, 最终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 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 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 设党”的问题。

4、 对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可用

一、

二、三概括

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三次伟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单元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易错点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

2、改革开放后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的是科技,其次才是政策。

3 易混点

“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含义各有相同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单元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易错点

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基督教。

2、 启蒙运动高潮出现在法国,而不是英国,这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阻碍在思想上的反映。 易混点

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1) 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到了积极的 促进作用。他们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例如,“人是万物 的尺度”的主张,一下子就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我们有理由把智者学派闪耀着人文精神的思想看作西方人文 精神的滥觞,而把普罗泰戈拉视为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 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3) 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 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 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运动更为彻底,具有鲜明的政治革 命性质。

单元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和历史足迹 易错点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

易混点

1、 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有明显的分歧:从世界观方面说,宗教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而科学是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的。从方法论方面说,宗教学说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研究基础上的。从政治方面来说,宗教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特权的工具,科学则要追求民主和平等。

2、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和其它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单元八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易错点

1、 中国画里面,与印象画派相仿的是写意画派。在表现手法上印象是油画,中国画是水 墨画。

2、 现实主义美术并不是现代主义美术,二者虽一字之差,但有很大区别。 易混点

1、 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从19世纪30年代起成为文学的主流。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繁盛时期。

从兴起的社会根源来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显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而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恐惧,从而使他们迷茫、痛苦,找不到出路。

从创作特点来看,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细分析人类行为相互冲突的趋势,再现特殊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2、 在近代史上,各种文学流派的盛行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它追求主观理想,不再突出人的理性,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和尖锐化发展而来,一方面,它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中国近代历史几个易混知识点

1、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当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时期.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就占据着主导地位。当列强相对放松侵略时,或者是列强实行“以华治华”扶植代工具时,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就占据主导地位。

2、洋务运动的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关系问题。民族资本主义不是以洋务企业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洋务运动在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人才、创办近代企业等方面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示范的作用。

3、《马关条约》其内容体现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指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4、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问题: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蕴含在新三民主义之中,不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而是为实现新三民主义所采取的斗争方式和手段。

5、同盟会的意义问题。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依据是从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6、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问题。大革命失败的“失败”主要是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任务问题。其基本任务是土地革命。土地革命的中心问题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而不是急于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8、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所有制问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而不是实行农民土地的私有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的公有制形式,改变的是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的分配形式等内容。因此我国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01

(一)近年高考新特点

2004---2007年文科综合考试历史试题,延续了高考命题基本稳定、稳中求变、稳中求改、稳中求新的一贯思路。

一方面,保持命题应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的题型结构、主客观试题的分值比例、历史学科各部分的考查比例保持稳定。以200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Ⅰ为例,选择题12题,48分,非选择题2题,52分,卷面总分100分。中国古代史32分,中国近代现代史36分,世界近代现代史32分,符合考试大纲要求。

另一方面,2007年全国卷Ⅰ加大了命题的调整力度,提高难度,出现了一些让考生措手不及的新变化。这一变化不仅对2007年高考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且对现行高中历史教学也产生了巨大冲击。依据陕西高考招生文科综合阅卷组的分析报告看法,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下列各点:

1、进一步加大历史学科的能力考查力度。

(1)试卷大幅度调整了知识性试题与能力性试题的比例。

(2)强调在新情景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重视对历史学科能力的多层次考查。

2、淡化热点内容,突出历史学科特点。

3、命题的触角更多地向课外延伸。

4、试卷呈现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二)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据陕西高考招生文科综合阅卷组的分析报告,陕西考生主要问题如下:

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

(1)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

(2)忽视题目的设问要求,随意变更问题方向。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1)文字阅读能力较差。

(2)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和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3)不少考生在解读信息时出现价值偏差。

4、表述问题较为突出。

对文献材料进行筛选与概括,对答案行文进行组织与归纳本是文科考生必备的能力。但是从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学生此类能力相当薄弱。

(1)语言组织能力差,不会用学科语言进行规范、准确表述,比较空泛。

6 (2)表达的逻辑性不强,甚至自相矛盾。

(3)表达的角度单一,层次性差。

(4)错别字较多。

5、部分考生对答题卡还不适应。

尽管陕西省已经是第二年采用网上阅卷,但今年仍有不少学生因答错位置而失分。主要因为2007年全国卷Ⅰ的试题总数从前两年的39道增加到40题,各科试题在第Ⅱ卷中的顺序相应调整。一部分学生在平时练习中已经形成了37题就是历史题、38题就是政治题的思维定势,在没有看清题目的情况下,答错了位置。等后来反应过来时,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和试卷空白进行补救而失分。

(三)高频考点及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一.关于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国古代史部分约占高考历史内容的30%。中国古代史范围广泛。涉及时间久远,内容相当多,特别是朝代更迭频繁,史实庞杂,学生多反映不好复习掌握。建议按以下几个方法复习,以取得优秀成绩。

1、按历史阶段了解时代特点。

从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年代属于古代历史。古代历史大致可以分为6段,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这6段时代特点分别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及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社会巩固和初步发展,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要用相应的史实证明这些特点。

2.按类别归纳主要史实。

中国古代史按大类可以分作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人物6大类。政治类还可以分作中央集权加强.古代改革、对地方管辖、用人制度、平叛斗争、腐败亡国等专题。经济类可以分作经济思想、赋税制度、生产工具、商品经济、土地政策、政策调整、社会生活等专题。民族类可以分作民族演变、民族政策、民族融合、各族经济文化交往等专题。外交类可以分作对外开放政策和史实,陆上和海上交通线,闭关锁国及影响、反侵略斗争等专题。文化类可以分作科学技术成就、思想成就、史学、文化艺术、教育、儒家法家等专题。人物类可以分作开国皇帝,杰出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等专题。应将这些专题下涉及的重要史实罗列出来。了解清楚发展演变线索。也就初步实现于古代史部分的学科内综合。

3.注意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五方面问题的相互作用。

在不少情况下,5方面问题是互为因果的。例如: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可从文化政策文字狱上找,也要从政治上封建专制的强化,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延续,民族上民族分化政策和高压政策,外交上的闭关自守封锁政策上找。而如果问经济发展缓慢原因,那么科技落后也是原因之一,其他在政治、民族、外交上的情况也影响经济发展。在复习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的关系时,应对同一历史阶段的情况予以归纳,也就是说在了解某一阶段历史特点时,应从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5个方面着眼思考,以期完整回答问题。

4.要重视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问题。

教材对政治类介绍较多,一般师生在教学中也多重视政治类。近年高考命题有一倾向,即对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类的问题考查分值加大,占中国古代史部分分值的一半以上,有时甚至达四分之三多。有时考的是政治与经济、文化的联系问题。

5.要注意把世界史中相关内容与中国古代史内容结合复习。

明朝以前的历史,只是中国古代史部分涉及到中外关系。一些大事如丝绸之路、佛教传入、汉唐与日本、朝鲜关系、唐与印度、中亚、西亚的关系、中国对外贸易、华侨开发南洋等应了解清楚。明朝及清前期(约14—19世纪初)的时候与《世

7 界近代现代史》教材介绍的同一时期的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殖民扩张、英法美革命、工业革命,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等关系极为重要,不能割裂开来,。另外,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如:台湾的失而复得(1624年、1662年)、澳门被侵占(1553年)、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传教士来华(明末清初)、英使马戛尔尼访华(1793年)、中国科技文化相对落后、鸦片大量输入等,必须从世界史上找一下背景和原因。这样,易于搞好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复习,也可促进世界历史的复习。

6.把清朝历史应作为一个整体复习。

现行教材把清朝分成前期和后期两段。前期安排在《中国古代史》教材中,后期安排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中,往往造成学生认识上的障碍。建议在复习时,应注意清朝260多年历史是个完整的朝代的历史,由建立、巩固、强盛,到逐步腐朽、衰落,以至灭亡。注意了解它的政权演变、经济发展、国家兴衰、民族交往、外交关系、文化成果及其原因。另外,清朝由后金建立算起,先后12个皇帝的顺序及在位时间也应基本了解.可记为: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三个一组,合辙押韵,两遍就能记下。

7.结合政治常识,掌握好历史基本理论。

掌握历史基本理论不仅对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也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例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动也可以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变动同样可以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变动,英雄人物不能离开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的斗争也要杰出人物领导。还有必然事件与偶然因素、绝对与相对、主要与次要因素、内因与外因、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等也应掌握。

二.中国近代现代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约占高考历史内容的40%。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的编写格式与中国古代史教材有很大不同,基本是以中国革命史的面貌出现。教材中涉及不少政治理论问题、重要的典籍、中外关系,还用不少篇幅介绍了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命运、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建立人民民主国家、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等问题,头绪较多。尽管中国近代现代史只有160多年历史,但学生的复习效率往往不佳。遇见考题,往往感觉似曾相识,也能写上一些,但得分不多。建议考生按以下方法复习准备:

1.掌握中国近代现代史分期、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变化。

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迄止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阶段的中国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分作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属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和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起)。这一段的中国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60多年中,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数次变化: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革命也发生了三次变化:农民反封建革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些情况可用下列示意图表示:

古代 近代 现 代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农民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840 1919——1949 1956——至今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上示意图应记准、理解,并要分析社会性质和革命发生变化的原因、经过及影响,从宏观上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概况。 2.划分阶段,掌握阶段特点。

8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两册共有2l章内容,课本编者设计章节不够合理,各章内容,多的分4节,少的仅1节。对重要历史事件介绍详略不当。如解放战争4年历史用了2l页介绍,改革开放16年历史仅用了8页介绍,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复习制造了一些障碍。在复习时应按历史阶段,并照应历史发展进程,可分作以下几个阶段:

(1)清朝统治后期(上):19世纪中期(1840—1874年)

(2)清朝统治后期(下):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1875—1911年)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20世纪初(1912——1927年)

(4)国民政府统治时期:20世纪20—40年代(1927—194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期(1949—1956年)

(6)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70年代中(1956—1976年)

(7)改革开放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1978-今) 归并为7个阶段后,头绪减少,易于掌握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历史特点。 3.注意分清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相似之处是:革命性质相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同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这一革命的前后两个阶段)。革命任务相同(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建设独立、民主、自由、统

一、富强的中国)。革命动力相同(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主要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理论三民主义,后者是无产阶级理论毛泽东思想)。革命前途不同(前者是资本主义,后者是社会主义)。

4.把中国近现代史归纳为三大主题:救国、建国和强国。

中国近现代史涉及史实较多,头绪较繁。学生复习时,可按救国道路探索、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和如何使中国繁荣富强3个大类归纳。教材中大致上90%的内容可网罗在其中。

例如:救国道路探索下可包括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等大事。

建立什么样国家包括太平天国、百日维新、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等内容。革命派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无产阶级要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新中国。

强国之梦起于近代之初,先进人物要使中国富强,完成近代化和现代化.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洪仁玕有《资政新篇》,洋务派要自强求富,维新派要发展资本主义。在完成社会主义过渡后,重要事件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并注意各大事之间的有机联系。注意了解救国、建国、强国三大主题的联系。

5.注意重要史实或类别的历史演变过程。

复习近平现代部分的些问题时,要结合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史实,易于使学科内的综合在日常学习复习中完成.例如:中央对台湾管辖和台湾主权两次失而复得的过程;中央政权机构的演变;明末到近代的西学东渐;资本主义萌芽到发展壮大;历史上的进步思想;历史上重要科技成果;古代以来中日关系;教育思想与教育的发展;沿海城市的出现、发展;历代史学成就等等。复习近平现代史时,要考虑近现代史的问题能与古代史的哪些问题联系?最好把相关的史实联想一下,形成一个小的专题。

6.注意一些重要的概念的理解。

中国近现代史中有不少新概念。这些概念有历史的,有政治的,也有地理的。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官僚资本主义、左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君主立宪制、共和制、西学东渐、工农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统一战线、干支纪年、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度、江淮、中原、陕甘宁、鄂豫皖、晋察冀、左右江、中国东部、中西部等。

9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中国既保留封建制度,又有殖民地性质的一种社会形态。官僚资本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以四大家族建立对全国统治为标志。

机会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错误思潮。超越现实,盲目斗争,冒险而不讲科学,不顾现实条件的是左倾错误,如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不敢斗争、落后于群众,无原则地妥协退让,则是右倾错误,如陈独秀的错误。

君主立宪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由议会立宪,君主签署公布实施。工农民主专政是土地革命时中共建立的苏维埃的政权性质,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干支纪年法在语文课里也有涉及。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12个。近代史上涉及重要的以干支纪年事件有,庚申事变、辛酉政变、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相关的政治、地理概念,要结合政治教材和地图,理解这些概念的内含。例如: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原、江南,西南、华南、东南等关于中国分地区概念包括的具体范围。前文提及的根据地名称,如鄂豫皖,晋察冀等,知道是哪些省交界处,位置在地图上何处。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约占高考历史内容的30%。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复习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难的部分。因为世界史上国家多(涉及到几十个国家,主要有十几个),国际关系复杂,教材编写中把各国历史人为地截成几个阶段,许多生疏的人名、地名、典章制度专用名称等,容易使学生有“世界历史像一团乱麻”的感觉。另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许多问题与历史相联系。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文科综合高考题更容易出现。所以,考生要力争复习好这一部分历史。具体复习备考提示如下:

1.注意三条主干线索。

一部世界近现代史实际上有3条并列的主干线索:即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无产阶级产生,发展、斗争的过程;民族解放运动产生、发展的过程。

(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壮大。

14-16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有包买主制度、手工工场和资本主义农牧场3种形式。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9世纪初期和中期,工业革命扩展。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取得胜利: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20世纪30年代及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过自身的改革,调整、继续发展。

(2)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斗争。

14-16世纪产生了最早的工人阶级,其后他们参加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斗争.工业革命后工业无产阶级形成,斗争发展。1848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产生。其后,有巴黎公社革命、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十月革命等,社会主义运动从小到大。二战以后一度有一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亚非欧美洲遭到侵略后,都发生了民族解放运动。欧洲有尼德兰、匈牙利、巴尔干等斗争。美洲最早有美国,其后有拉丁美洲的独立斗争。亚洲斗争教材介绍较多,19世纪中期有革命风暴,晚期有亚洲觉醒,一战后有民族解放斗争高潮。二战后亚洲国家都获得独立,走上发展道路。非洲斗争重点在东北非的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和南非的独立发展。

2.理清主要国家的历史线索。

世界史上的国家,新教材和大纲可分为3类;主要国家(英、法、美、德、俄、日、意、印等),次要国家(西、匈、南、埃、埃塞、土、朝、韩、墨等),一般国家(比、荷、葡、奥、新加坡、古巴等)。主要国家的历史发展线索要理清,次要国家要注意某一阶段的重大事件,对一般国家知道哪些重大事件与之有关即可。

10 (1)英国:

1603年以前是都铎王朝,之后是斯图亚特王朝。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发生。17--18世纪英国成为殖民霸主。1765午后工业革命发生。19世纪初中期,议会改革。1840年发动侵华鸦片战争。19世纪晚期,英国发展速度减慢,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0世纪英国参与一战、二战,实力削弱。殖民地独立斗争高涨,使英殖民帝国崩溃。70年代,英国加入了西欧共同体。

(2)法国:

1781年前由波旁王朝统治,重要史实有路易十四改革和七年战争。1789年大革命发生;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起为第一共和国时期,历经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执政府统治。180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形成。18

14、1815年拿破仑两次失败后,复辟王朝统治法国。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1848年--1852年为第二共和国,1852--1870年为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第三共和国(1870--1940)形成。其后,参加一战、二战,实力亦削弱。二战后,法属殖民地斗争形成高潮。法国与西德、意大利等国组建西欧共同体。

(3)美国:

18世纪中期,美利坚民族初步形成,为美国的独立奠定了基础。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成为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初美国又一次抗击英国的侵略,史称第二次独立战争。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奴隶制被废除,美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20世纪,美国历经一战、罗斯福新政、二战,霸权地位确立。美苏在雅尔塔体系下争霸斗争一度激化。20 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但美国仍在推行霸权主义。

(4)日本:

1868年以前,日本由德川幕府实行封建军事统治。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也开始了对亚洲的侵略。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一战,日本掠得大量土地财富。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直至被同盟国打败。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迅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5)俄国:

17世纪晚期,俄国发生彼得一世改革,国家强大,加紧扩张。到19世纪中期,俄国成为疆域最大的帝国。1861年改革后,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又发展成帝国主义国家。一战后期,俄国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经过新经济政策、工业化政策实施,国家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左倾错误。1941--1945年,苏联抗击了法西斯侵略,二战后,苏美操纵世界局势的局面形成,历经40年的争斗。1991年,苏联解体。

(6)德国:

16世纪初有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普鲁士王国是德国统一的主要力量。1864年--1870年;经过3次王朝统一战争,俾斯麦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其后德回加紧扩张,形成军事帝国主义,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两次战败后,经济在短时间得到恢复发展,又影响了欧洲和世界格局。

(7)意大利:

14—16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艺复兴运动硕果累累,但政治上长期分裂,1859--1870年,意大利经过战争,完成了统一。其后意大利发展为帝国主义国家。一战后,意大利法西斯上台,后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二战后,意大利经济恢复发展。

(8)印度:

印度是个文明古国,中国历史上曾称其为身毒、天竺、印度。15世纪末,葡萄牙人开辟新航路后,印度遭到葡、法、英等国侵略,19世纪已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中,有反英民族大起义。20世纪初,在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斗争高涨。一战后,发生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0年代又有第二次不合作运动。二战后,印度地区独立,但分裂为印度、 11 巴基斯坦。(今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印、巴经济有大发展,但存在不少问题,南亚次大陆仍是今日世界的热点地区之一。

3.重视重要国家之间的关系。

世界上重要国家有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复习时,可按下列示意图,逐一叙述各国家间外交关系上的大事及其影响。(按地图上位置示意,直线为两国关系)

英——法——德——俄——日——美——英

中国

这里的重要关系应有美日关系、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近年历史高考大题中已考到过法德关系、中德关系、中美关系等。 4.注意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国际格局。

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国家集团间的关系,复习时应注意国际格局的变化及趋势。

15、16世纪,西、葡称强世界,

17、18世纪,英、法、荷等称强,英国最终取得殖民霸权。19世纪初,维也纳体系形成。19世纪晚期,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经过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法西斯的兴起又改变世界格局。二战后,苏美两极格局形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格局开始形成。

5.注意横向比较重要内容。

世界史上国家较多,头绪多,教材所列各国情况不尽相同,复习时应将同类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横向比较。如: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国内资产阶级革命(英、法),民族独立战争(美、拉美),资本主义改革(俄、日)、自上而下的王朝统一战争(德、意)、政治运动(印度、巴基斯坦)等。

(2)亚非民族解放斗争:

一战后:①中:五四运动、大革命;②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⑨土:资产阶级革命,④埃:反英民族独立起义。

(3)重要改革:

①封建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法国路易十四等;②资本主义改革:英国议会改革、俄国1861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意大利加富尔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等;③社会主义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等。

(4)重要法律、经济制度:

如对土地所有权的变动,英、法、美、俄、日等国处理办法就不同。

(5)思想解放潮流:

如人文主义思潮、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6.重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就及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可以世界史上三次科技革命为证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子时代。

科技革命对社会关系、世界格局、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复习时要注意各自的成果和具体影响。文学艺术成就考试要求不多,教材分列在3个阶段:文艺复兴时、近代、现代,介绍比较集中,应特别重视文艺复兴的成就。

7.注意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地理知识结合。 (1)世界史与中国史知识结合在一起复习。

高一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实际是外国近现代史。复习世界史时,应把中国史知识与之结合在一起,把中国放在世界范围中,考虑世界和中国的互相影响和关系;例如,在复习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就应该把中国古代史中介绍的葡占澳门、荷占台湾、利玛窦来华、玉米和烟草等传入中国、基督教再次传人等结合,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12 (2)世界历史要与地理知识结合复习。

如重要国家的历史与地理结合,在了解历史问题时,要考虑该国(地区)的地形(平原、山脉、海洋、河流)、气候特点及其当今的经济特点和人口构成。一些重要地区的史地问题必须结合,如南亚次大陆、东南亚、中亚、西亚、美国、日本,西欧等。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02

(四)、重点、热点问题分析 1.中国统一和巩固统一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一直存在实现国家统和巩固统一的问题,自秦到清,经过近两千年的时间,奠定了今日统一的中国的基础。

清朝经历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加强管辖西藏、设置十八行省、设理藩院等巩固了对统一版图的统治。

台湾是当今的热点问题。历史上台湾主权曾两次失而复得,至今台湾尚未和大陆统一。早在三国时,卫温率大军到达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设澎湖巡检司。清朝设台湾府、台湾省,加强管辖台湾.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中国又收回台湾主权。从历史来看,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分裂国家的企图都不能长久。

西藏地区又是一个热点。地理的复杂性,民族的特殊性、历史的悠久性、现实的重要性交织在一起。唐朝以来,藏汉友好往来。元朝以来,中央对其管辖。清朝、民国时,受外国侵略。建国以后,中央对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青、新、川、滇到西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修建起到重要作用。

2.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长期由以汉族皇帝为主的王朝统治。建国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共同发展。 秦朝建立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国家.西汉推行和亲政策。唐朝推行“羁縻”政策,加强了与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的联系。元朝推行等级制度,搞民族分化。

清朝民族问题仍然严重。孙中山主张“五族共和”,但中华民国并未实现民族平等。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平等、共同发展才成为可能。56个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近年,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更快些。

3.思想禁锢与思想解放

封建时代到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思想禁锢现象。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等。近代北洋政府;国民政府都压制进步思想。现代的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都禁锢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入,使中国有了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后,中国人民思想认识提高,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了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揭开了改革开放新局面。

4.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历史,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曲折。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作重心在城市。I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又照搬苏联经验,举行城市暴动,多遭失败。毛泽东等人向农村进军,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后来又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经过 13 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革命再次在挫折后发展。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是正确的,工作中心也是经济建设。经过7年的建设,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改善。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以后,逐步形成“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在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上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和“文革”十年**就是明显教训。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有了飞速发展。

从历史经验教训看,中国革命和建设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搬他人经验,也不能只凭热情蛮干。要讲科学,讲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能逐步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5.统一战线与国共谈判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件锐利武器。毛泽东曾把统一战线看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成功的第一个法宝。中国现代化建设更离不开统一战线。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四次统一战线:1924-1927年的革命统一战线;1937-1945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6-1966年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78年以来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些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各族各阶层人民,完成了当时最主要的革命或建设任务,也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了反动力量,使革命和建设得到发展。

国共两党曾经有五次重要的谈判;1936年解决西安事变谈判;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谈判;1945年争取国内和平的重庆谈判;1949年北平和平谈判;2005年的国共谈判。除过1949年北平谈判,其余四次都达成了协议。国共两党的谈判有利于解决当时最主要的问题,使中华民族力量团结在一起,革命向前发展。历史上的国共两次合作,也体现出中华民族利益是根本的第一位的,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可以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的。

6.中国、美国的经济大开发

经济发展问题是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要问题。21世纪一开始,党中央就把经济工作的重点移向西部,接着又实施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继续率先发展战略,体现了政治理论中的抓主要矛盾和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

以西部开发为例:中国历史上曾逐步开发西部地区。中华文明发源地就包括黄河中游的关中地区。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在关中建都。秦朝开发河套。汉朝开发河西走廊,统一西域和西南地区。汉唐等朝在新疆屯垦。建国以来,西部建设发展较快。如宝成、成昆、兰新等铁路建设,西安、兰州等西部工业城市的兴起,大三线建设等,使西部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政策向东部倾斜,东部又有优越的条件,发展极快,西部与东部的差距较大。

前几年党中央的战略决策给西部以大发展的机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龙头项目开工,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江源保护工程等的实施,必然极大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

复习时,应注意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等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人文特点和政治上发展战略决策及相关理论,结合历史上的正反两面史实,认识经济开发问题。

美国在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西部开发。美国对西部的政策倾斜,鼓励人们到西部开发。美国实施的一些重要措施有:修筑横贯北美大陆东西的三条铁路干线;实施《宅地法》,使美国公民花10美元就可以获得西部近千亩土地所有权;鼓励在西部开矿建厂;立法保护西部森林资源等。结果增强了美国的综合国力,丰富了人民生活,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7.进步文化与社会变革

14 进步文化是人类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智慧的结晶,对社会的发化起到重要作用。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也反于经济基础,对经济基础可以起到推动或制约的作用,进步文化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

世界史上,14-16世纪人文主义思潮的出现;对人们思想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和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又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英、法、美等国出现,洛克、霍布斯、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富兰克林、杰佛逊等一批思想家,为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和革命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19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出现也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大变动与社会状况的大变革紧密相连。百家争鸣与封建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思想传播与封建王朝的垮台,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新中国的诞生,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等,关系密切,在复习时应予以重视。

8.第三世界的兴起及面临的问题

第三世界是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总称。它们大多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占世界190多个国家的四分之三。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国家多获得独立。20世纪初期到中期,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获得独立。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这些获得独立的国家,争取独立的道路可以大致分为独立战争型(海地、土耳其等)、政治斗争型(印度、巴基斯坦等)和大国干预型(以色列等)。

由于这些地区曾长期受到欧洲殖民国家的侵略掠夺,造成这些地区贫穷落后,民族、宗教矛盾突出,政治局势不稳。当今世界的几个热点地区,如南亚次大陆、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巴勒斯坦地区等,无一例外与殖民统治流毒和大国插手国内事务有关。

在复习时,可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东南亚、南亚、西亚、拉美、非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发展本国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稳定政治秩序,消除殖民主义残余,保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平衡,保存民族特点,这些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任务。

9.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

自从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步增多。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地联系密切,“世界历史”也才成为真正的“世界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高分子化学、生物基因工程等为代表的高科技成果产生,各国各地区的联系继续加强。

二战末期,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美国倡议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中、美、英,法等23国成为创始会员国。1994年,关贸总协定有105个成员国。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恢复中国缔约国地位)。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组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组织。中国的“复关”问题又演变为“入世”问题。2001年11月,入世谈判结束,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世界各个地区或者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在二战后纷纷成立区域贸易组织,如欧洲共同体、欧盟、石油输出国组织、东南亚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这些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二战后生产力迅速发展,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历史易错选择题范文第6篇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1

文化生活

1、泰山日出是一种文化现象。

【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泰山日出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解析】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明素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须自觉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

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解析】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无形的、自发的。

4、文化能够促进人和社会的进步。

【解析】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社会科学)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6、免费开放博物馆是展示文化成就,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体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开放博物馆体现的是文化事业的发展。

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关系颠倒。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8、春节等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颠倒。

9、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并非任何传统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

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传统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10、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解析】体现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1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先进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解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12、举办世博会,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解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差异不可能消除。

1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解析】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4、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国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解析】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义中的“求同存异”,而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是“兼收并蓄”。

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

【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1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解析】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应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7、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旧的传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解析】大众传媒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8、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19、成功的艺术作品来源于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广大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解析】文化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0、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21、汉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汉字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

22、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解析】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3、文化形态的更替、文化发展的方向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解析】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5、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事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解析】无论是发展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解析】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8、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解析】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9、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0、教育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解析】偷换概念。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而非“经济建设”中。

3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解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2、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意味着世界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肯定和认同。

【解析】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世界其他国家不可能肯定和认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33、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解析】不符合事实, “每个公民” 是不可能的。

34、中外文化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走向统一。

【解析】中外文化应该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不可能走向统一,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

3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力量。

【解析】偷换概念。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2

政治生活

1.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2、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3、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和权利(基本权利)

4.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5.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6.公民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相对应存在的)

7.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基层政权。

8.中国共产党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9.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宏观调控,间接引导经济活动)

10.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1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12.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13.我国的宗教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发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14、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支持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

1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社会主义社会)

16.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7.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18、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3

经济生活

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22.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23.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2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26.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27.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8.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高中必修一政治易错易混知识4

生活与哲学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改观客观世界)

4.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

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7.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

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实践的)

9、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此观点是正确的)

10.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2.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14.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15.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17.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

1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方面)

1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2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2.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推动作用)

23.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4.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2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27.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28.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29.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30.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31.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3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33.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

34.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35.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

3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7.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8.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39.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40.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41.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42.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主观世界又影响改造客观世界)

学好政治的小技巧

学好政治六会口诀

1、会读书:眉批摘要、突出重点

2、会归类:比较归类、融会贯通

3、会织网:归类总结、以线串珠

4、会提问:思考质疑、敢问善问

5、会巩固: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6、会补遗:分析失误、查漏补缺

学好政治三字经

考政治 书上有 虽开卷 却不易 框架清 知识熟

审题最 求上策 总要求 细又慎 对题型 一一明

单选题 排除好 巧双联 不能少 常规题 判断题

错的多 防偷梁 识换柱 偏盖全 做简答 和分析

知识点 勿失分 漫画题 看笑心 表格题 扣主题

左右看 上下瞧 材料明 是基础 考点清 可对号

巧翻书 少不得 关键词 是保证 准而全 会组织

答题清 重方法 牢牢记 皆喜欢

上一篇:老婆出轨怎么查范文下一篇:论语的现实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