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2、将高等有机化学引入应用化学本科培养计划的必要性及实践

3、设施蔬菜应用化学调控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4、基于产学融合育人创建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5、基于“虚—实”组合教学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中的应用

6、高职高专院校《食品应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①

7、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8、“对分课堂”在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9、任务驱动法在食品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10、地方高校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实习改革与实践①

11、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12、应用化学在先进材料中的发展探索

13、浅谈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14、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应用化学专业教学中应用研究与实践

15、浅谈关于工业化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思考

16、Trial and Error策略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专业英语能力

17、应用化学驱动性问题链教学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18、腐植酸的应用化学研究

19、应用化学学科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20、应用化学专业特色方向的确立与教学体系的构建

21、高中应用化学学习探讨

22、浅议地方师范院校应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23、应用化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建设之体会

24、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制备力学性能优异的聚烯烃热塑性弹性材料

25、基于“课堂—竞赛—项目”三维联动的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6、具有电力特色的应用化学专业信息化实验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

27、对分课堂在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8、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建立的研究

29、物联网在应用化学专业课程建设中的总结

30、校企共建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31、探讨应用化学专业《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

32、农业高校应用化学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33、新疆高校应用化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34、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35、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36、强化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能力的途径浅析

37、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一些探讨

38、浅谈农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39、关于应用化学的历史和意义分析

40、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材编写探讨

41、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化学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研究

42、微课在师范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无机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浅谈

43、基于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的设计研究

44、关于腐植酸应用化学研究进展分析

45、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及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

46、转型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产教融合”教学探讨

47、在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8、关于工业化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思考

49、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核心课程建设探究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应用于现代教育领域。通过网络技术可以模拟不同动画,把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学生比较直观理解的概念,让书本的静态知识在大屏幕上转变为动态的画面,容易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原理和概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本文将分析在网络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实验的意义以及网络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教育,初中化学,化学实验

中图分類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的形式也不断变化,根据不同学科的特性来进行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基于目前初中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融入网络技术,在网络教育的环境下进行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值得探究,趣味化学实验本身就可以给学生带来趣味,学生积极性高,再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本文研究了在网络教育环境下趣味化学实验开展的意义和应用。

一、在网络教育环境下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一)运用网络技术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知识。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描述的是物质的变化和物质之间的反应,基于传统的教科书教学,书中描述的动态反应学生无法直观的理解,但是通过网络技术,老师可以在屏幕中展示给学生看物质之间的变化和反应,优点就是可以观察微观世界,在微观世界下各物质的反应是如何的。在趣味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进行实验操作,只能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变化,包括气味、颜色、温度等,但是对于微观粒子之间的反应,只能依靠书本上化学反应式去理解,若利用网络技术,趣味化学实验将更加的直观,会让学生完完全全的了解到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是怎样的。

(二)网络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建设知识框架。

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首先自己要对其感兴趣,兴趣是启蒙老师,它引导我们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对于实验操作挺感兴趣,初中生对于化学实验抱有好奇心,憧憬自然反应是如何进行,对于初中化学学习而言,实验是化学最重要的部分,化学讲究的是物质变化和反应,目的是观察反应结果。现代教育中,趣味化学实验不断开展,学生在欢乐的环境下进行化学实验,但缺点是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化学微观世界的变化,趣味化学实验虽给学生带来了兴趣,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但对于微观水平还不够了解。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趣味化学的开展,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化学变化画面,能够使其深刻理解化学实验,网络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搜索大量的资源来进行教学。

(三)网络教育环境下的化学趣味实验更加有效率

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课与多媒体进行有效地结合,让学生在网络的教育环境下学习。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用模拟动画展示化学实验的反应,再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内容变大,学生学到的更多,使教学任务有效的完成。目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处于前列,对教育领域也带来了积极的作用,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研究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形成了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主题,网络技术为工具的教学新局面。

二、网络教育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加强信息获取、关注学生体验

在网络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体验,要全面了解到学生是否喜欢趣味化学实验,学生对网络技术下的趣味化学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其次就是趣味化学实验的趣味点在什么地方,如何通过网络来体现趣味实验的所在,只有学生的体验好,教学的质量才会高。教师在进行化学趣味实验之前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展趣味化学实验,利用好网络信息给趣味化学实验带来的优势。

(二)利用网络进行化学趣味实验教学类比

信息技术目前发展得十分迅速,为初中趣味化学实验带来了很大方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播放一些化学实验的反应过程,例如钠与水的剧烈反应的结构如何,先是动画展示,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学习。在化学实验中,许多物质的变化比较复杂,学生易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在网络教育的大背景下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通过播放易混淆知识点,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对比,可以明显的发掘出二者之间不同的差别,提高实验效率的同时学生们对于化学原理的掌握将变得更加清晰,对比分析和类比教学在趣味化学实验中起到一定作用,使得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变得更加深刻。

二、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在网络教育环境下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思考,首先分析了趣味化学实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意义,揭示网络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作用,在趣味化学实验中有哪些优势进行了阐述,最后是阐述网络教育环境下如何运用网络技术于初中化学实验中。网络教育环境下的趣味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舞台,运用好网络环境,化学实验将变得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周玉莲.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 2013, 34(4):77-79.

[2]陈小清. 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究[J]. 考试周刊, 2018, 000(056):164.

[3]邵长杰.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 609(26):129-129.

[4]桑德文.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6(6X).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激发学生思维[1]。基于此,笔者设计并实践了适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意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一、“化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程序

概括地讲,“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以问题为导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小组交流切磋为手段,以教师点拨小结为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而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具体有五个环节:

1.出示问题

教学者可以在每节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并抛出问题。出示的问题既可以是一个贯穿整节课的总问题,也可以是并列或首尾相接的一组问题。

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目的性,依据并反映课程标准的重难点。2、主线性,能够贯彻整个课堂的始终。3、激发性,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吸引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热情。4、可操作性,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入手解决的。5、层次性,如果本节课设计的是一组问题,那么几个小问题应该是一环扣一环的,螺旋式上升的。另外,出示问题时间不宜太长,以1-3分钟为宜。

2.自主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激发和带动学生思考,即“自主探究”——在老师的引导和推动下,学生主动地去自学教材,在教材中寻找线索,或主动地向别人请教,或主动地动手实验推测等。

自主探究大致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主实验进行探究,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可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然后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实验可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完成,也可根据教材上演示实验操作要求完成。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绝大多数“元素化合物”和一些“基本理论”等内容的教学。另一种方式是自主分析材料信息进行探究,即让学生分析老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提取有效信息,归纳结论。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大多数“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等内容的教学。两种模式各有所长,教学者应当因时因地制宜,各取所需或兼而使用。

为了保证自主探究的实效性,教师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预设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知识储备。二是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如表扬积极思考问题进行探究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俯下身子参与学生的讨论中等。三是掌控好探究的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据具体问题而定,一般自主探究时间占到整堂课的三分之一左右。

3.交流切磋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究后,接下来进行成果交流。可以先小组内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进行交流。交流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某些疑问甚至争执,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即“相異构想”。这时可以展开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也可展开学生与老师间的讨论,在相互切磋、相互评价中达到对问题的修正和完善。这个环节如果能达到群情激奋、争辩不休的状态为最佳。该环节应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问题抓重点、抓主线、抓联系。其二,指导学生学会聆听,学会质疑,积极参与。真正实现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该环节用时应占整堂课的四分之一左右。

4.小结提升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探究和交流,接下来需要梳理知识、总结方法。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小结,随后教师归纳整理,勾勒出这节课的主线及网络图。另外,教师还需要对该堂课的教学重难点予以强化,对学生想不到的知识做好提升,同时总结涉及到的学科思想、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本环节大概用时占整堂课的1/4左右。

5.训练拓展

最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应编制一些题目,让学生当堂训练,及时反馈。最好还能设计一些拓展题,使课堂知识得以延伸。

综上所述,一堂课以自主学习知识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采用凸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该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常规模式的最大优点是: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特别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知识本身,从而很好地达成了高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下文我们通过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二、化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环境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全面应用化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者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该模式适合的学生

首先,尽管该模式适合的学生可以是全体学生,但使用时要把握两点:根据学生基础,确定问题设计。学生基础包括知识基础、思维品质基础和学科素养基础。知识基础即指新知识的建立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思维品质基础包括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活性和思维深广度;学科素养基础包括一定的化学学科思想和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这些基础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意加强和培养。刚开始使用“自动探究”教学模式,学生可能不适应,这时教师就需要放慢脚步,提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先适应该模式,然后再帮树立信心和热情,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二,建立小组互助,保证全员参与。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但每个班学生根据基础都可以分为好、中、差三种,有的差距不大,有的很大。如何才能照顾到全部学生呢?一个有益的尝试便是以小组活动为单位,分组时每小组三类学生都要搭配,让好学生帮中等生,中等生帮差学生,展开生生间互帮互助。争取小组内解决个别的、难度小的问题,班内解决共性的、重要的、难度大的问题。这样通过小组合作互助,能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避免两极分化。

2.该模式适合的课型

通过反复实践,发现该模式适用各类型的绝大多数的新授课,如元素化合物课、理论课、以及概念课和实验课等,但习题课和复习课需将该模式中的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变为“自我展示”,方可适用。

如“金属钠的性质”一节,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演示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描述现象,归纳对应性质,书写方程式,最后通过练题巩固落实,整节课学生在被动接受。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则只设计一个问题“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让学生思考(钠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水发生反应),并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很投入),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整节课从始至终学生参与积极,笔者通过两个平行实验班做对比测试发现,采用后一种模式的教学成绩明显好于前者。

3.该模式各环节的时间分配

五个环节中以“自主探究”和“交流切磋”两环节为核心和关键,这两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所需时间应共占到35分钟左右;而以教师为主的小结提升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出示问题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越直接越好,一般控制在3分钟之内。教师应根据内容、课型和学生活动情况具体调整。

4.该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同时,“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要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让自主学习,学生能通过动脑动手解决的让学生自主探究。第二,要比使用传统教学模式需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更灵活地思维,因为使用该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就会提出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预设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备课时要做到“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心中有人”(学生)。第三,要有良好地评价机制。观察各个环节中学生的闪光点和问题,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多激励和鼓励学生。第四,要有足够的掌控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向主干知识靠拢。

5.该模式使用效果的评价

评价任何教学模式的都是看它的实效性,我们可做对比试验求证其优劣。另外,注意两点:1、该模式中“自主探究”和“交流切磋”两环节,需要学生投注热情,积极参与,但切忌形式上的热闹思维上的肤浅;2、切忌大多数学生的自主探究掩盖少数学生的“假公济私”。

参考文献

[1] 张险峰.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开展探究学习.上海教育科研,2007(8).

[2] 王祖浩,等.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任洪钺)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自从29届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实验试题采用微型化以来,国内各类化学试卷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以微型化学实验为背景的题目。试题中的信息在学生中快捷、广泛地传播;从以微型实验为情境的化学习题入手,另辟蹊径,可以展现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的应用,表达绿色化学的设计理念。

从期刊的影响力出发,笔者从目前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比较权威的三刊(《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以及以实验仪器研究为特色的期刊《教学仪器与实验》中的微型化学实验论文中取材,从不同角度出发编拟化学习题。

1以微型反应装置创设情境

如同常规实验装置的组装目的一样,微型实验仪器同样可以完成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合成、气体的干燥和净化、尾气的吸收等基本操作。以此创设化学试题情境,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表面上看,只是提供给学生化学常规实验装置的缩微化,但仪器的微型化给解题带来了陌生感,尤其是仪器体积小带来的特殊操作细节,例如试剂的取量、反应程度的控制、尾气处理等——这些都是实验论文作者阐述的实验注意点,也恰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容易忽略的因素。

例1、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采用常规仪器进行制备和性质检验,常因气密性不佳而对环境产生污染。周老师采用六孔井穴板和注射器组装出以下微型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向各井穴加入指定的试剂与物料,然后用生料带缠绕井穴塞1-2圈后插入6 孔井穴板的井穴中并旋紧塞子,使井穴塞紧密地盖住井穴,以细乳胶管把前一单元出气管与相邻单元的进气管逐一连接起来,保证没有硫化氢泄漏。该实验无需通风橱即可进行,对反应废物摸索了实验后处理方法,体现了绿色化学实验的要求[2]。

(1)1号井穴里装有少量FeS固体,实验装置按图搭建完毕后,把吸有稀硫酸的注射器缓缓下推,就可以有连续平缓的气流产生。请问1号井穴孔发生反应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号井穴内只放入一张湿润的白色醋酸铅试纸,且“短管进、长管出”。其作用是(填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号井穴孔盛放少量溴水,其主要作用是证明H2S的____________________(能呈现出该性质的),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代替。

(4)4、5、6井穴孔分别盛放了0. 1 mol·L-1 ZnSO4、0.1 mol·L-1 CdSO4、0. 1 mol·L-1 CuSO4溶液,在实验中分别产生了白色、黄色和黑色沉淀,说明了这些金属硫化物的________(性质)。

(5)7号井穴孔盛有________(填写药品),其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评点:该题主要考查硫化氢气体的制备、气体检验、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等。一切都基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只是通过微型化学实验装置呈现情境。

答案:(1)FeS+2HCl=FeCl2+H2S↑; (2)缓冲作用(安全瓶), 检验硫化氢气体; (3)还原性, 酸性高锰酸钾; (4)难溶性; (5)NaOH溶液,吸收尾气

例2、“电凝聚气浮法”是一种工业上处理废水的常用方法,我们用塑料多用滴管作为载体,以微型实验的形式呈现了该方法的原理。先在100 mL烧杯中加约50 mL蒸馏水,再添加3滴CrCl3溶液作为无机污染物,另加少许泥沙和硫酸钠,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浑浊,得模拟废水,标记为A。用塑料多用滴管吸取废水A,从液泡两侧分别插入两根大头针(两针不相互接触), 用鳄鱼夹、 导线将两根大头针与电池(9V)相连,即可对废水进行电解[3]。

(1)电解开始,阴极释放出大量气体,请写出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极现象不明显;片刻后,溶液中生成大量绿色沉淀,随着阴极气泡大量逸出,绿色沉淀随之上浮至液面。已知大头针主要成分为铁,请推测阳极可能发生的两个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3)绿色沉淀中不仅包括由阳极产生物与溶液酸碱性变化而生成的不溶物,还包括沉淀_______(填写化学式),这就表现出对污水中的金属离子进行清除。

(4)本实验中在电解液中添加硫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取一份相同废水,滴加3滴苯酚溶液作为有机污染物,再加3滴亚甲基蓝使其显示颜色,添加食盐至饱和,标记为B;用塑料多用滴管吸取废水B,采用如上图的装置,只不过将阳极大头针更换成全活动铅笔专用笔芯,在电解后的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说明____________。更换阳极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极反应式说明);

评点:化工生产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一直是实际教学中欠缺的,通过微型化学实验模拟实际问题可以帮助中学生了解化学与技术、体会时代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该类试题适用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电解池”、《化学与技术》模块中的“水处理技术”、《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的“化学与环境保护”,以及《实验化学》模块中提出的“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答案:(1)2H++2e-→H2↑; (2)Fe-2e-→Fe2+,Fe2++2OH-→Fe(OH)2↓; (3)Cr(OH)3;(4)增强导电性; (5)苯酚在阳极释放的强氧化性气体作用下已发生了转化,避免阳极材料本身被氧化。

2以微型实验引导实验改进思维

在各大期刊发表的微型化学实验论文多为一线化学教师或高校实验研究者发表,如果只是简单地在学生面前重现这些素材,对他们自身的实验素养提高有限;而通过试题的巧妙设置,将学生也引入到对实验的设计思路中去,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微型化学实验的深刻认识,也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微型化学实验不是常规实验的简单缩微或减量,而是要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和探索,达到以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的目标。

例3、用一个小注射器和小塑料反应管做反应仪器,两者中各有一种化学物质,反应后将注射器针头扎入一根带火星的香烟里推动活塞,发现窜起一大串火苗[4]。请问,塑料试管中盛放药品为________,注射器中盛放____________药品。该实验可以代替常规实验中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

评点:注射器是化学实验改进中常用的替代品,在微型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挖掘其功能进行设计,在命题中应用中能帮助学生体会到。图3中的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图4中的注射器起到氧气收集的作用。

答案:MnO2,双氧水,氧气的制备和氧气的助燃性质

3以微型实验题干提供探究和评价的平台

近年来科学探究实验在化学新课程考试中广被重视,这些实验题不再象以往的实验题平铺直叙——单纯的“课本知识加实验加填空”,也不象大学知识“下放”的新信息实验题,而是促使考生多想实验的整个过程:“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选取哪些因素作为实验变量”、“可能什么原因”、“还有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法”、“这样的实验有什么实际用途”等等,更加促使考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索,达到真正考查科学思维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与常规化学实验相比,一样能提供符合教学需要的实验内容,更能提供多个相关实验的优化设计过程和满足使用者自主探究的基本条件[5]。以微型化学实验论文素材命题,为训练学生探究思维和评价能力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平台,也为一线化学教师提供了巧妙的探究思路,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

例4、紫甘蓝,又名紫卷心菜,所含花色苷色素的颜色会随pH改变,一般遇酸变红,遇碱变绿。向点滴板上一凹槽滴加一滴紫甘蓝汁,再滴加一滴硫酸钠溶液,用连接导线的鳄鱼夹各夹住一根铅笔芯,将电极一端浸入紫甘蓝汁液面以下[7]。

(1)当导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发生现象是: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铅笔芯将两极所在位置的溶液搅拌均匀,发现整个液滴呈现紫色,(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发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采用大头针作为______极电极,则对以上实验现象有极大干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3)以各类典型的酸碱盐溶液作为辅助试剂加入紫甘蓝汁中,以铅笔芯作为电极进行电解。请预测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1:

(4)将添加NaCl溶液的甘蓝汁电解后溶液搅匀,最终竟然消褪为无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

(5)以上实验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变量开展的探究活动,如果你是实验设计者,从该实验的特点出发,你还会挑选_______作为变量。(开放性问题,答案合理即可);

(6)如果你是实验竞赛的评委,你将该实验与你们常见的电解实验对比,请提出一些评价意见(至少写出两点,开放性问题,答案合理即可)。

评点:微型化学实验试题取材于实验探究论文,突出真实性;注重实验条件,突出思考性。本题不仅以紫甘蓝汁作为创新情境考查电解规律、中和反应等基本原理,还从异常现象原因探究、变量控制等角度促使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层思考,并且通过开放性的问答培养学生评价和鉴别能力。

答案:(1)2H2O-4e-→O2+4H+; 2H2O+2e-→ H2+2OH-; H++OH-=H2O; (2)阳极;作为阳极的金属电极比水更容易被氧化,产生有色离子如亚铁离子、铁离子对甘蓝汁颜色有干扰; (3)电极附近溶液变紫,有气泡产生;电极附近有大量气泡产生;紫色;迅速冒出刺激性气味的气泡,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迅速冒出气泡,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4)电解NaCl溶液阳极产生的Cl2将电解对象漂白; (5)电极,电解质溶液;载体、电解体系等; (6)参考评价意见:评价之一:紫甘蓝汁不仅充当电解对象,还兼作实验中的酸碱指示剂,一举两得;评价之二:该微型实验只采用了一滴紫甘蓝汁液作为电解对象,降低成本,操作方便,大大减少了实验时间,适合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探究;评价之三:紫甘蓝汁取材于纯天然,整个实验用量又是微量,所以充分体现绿色环保的理念;评价之四:实验现象明显,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电解本质的理解。

4 反思

在科学教育中引入习题的初衷是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道习题都是从原始问题抽象而来,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把其中的一些次要细节、非本质的联系舍去,也没有将科学现象与事实作为背景,甚至完全脱离科学现象,学生思维的一部分已经被习题编制人员“越俎代疱”地完成了。同时,习题教学还存在着模式化倾向,缺乏科学思想的分析,太重视程序与计算、熟练与技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我国学生创造能力的匾乏是习题教学的直接后果。事实上,科学最重要的基础是源自实验现象的,首都师范大学专家曾提出通过引进原始问题来逐步使习题教学与原始问题教学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科学教育效能的目的。而发表在各种期刊上的实验论文能表现论文作者所作出的技术性和认知性研究的原始工作,是教学科研过程中的一种生成资源[8],也是原始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笔者近年来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尝试将所设计的原创实验素材融合入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发现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验分析评价能力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于是进而取材命题,抛砖引玉,目的之一是及时推广课程改革中来自教学一线和高校专家的实验研究经验,从而使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推动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更希望这些原汁原味的实验素材呈现出反映科学概念、规律本质的原始问题和未被加工的典型实验现象和事实,使学生大脑充分开放、思维触角充分发展,体会到与原论文作者研究过程中类似的思路和体验,甚至在条件允许前提下,用微型化学实验这种耗材少成本小的实验手段完成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验证、改进和探究,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

建议化学命题者可以认真研究各种期刊登载的微型化学实验专题文章,将其素材开发为创新试题:具有提问多样化、知识探究化、信息情境化以及形式开放化等多方面特点,为促进化学习题教学提供优质的题材[9],同时也促进微型化学实验能在中学得到普遍重视和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凯,张丽娜,龙琪.试纸上的微型电解实验[J].化学教学,2008,(4):10.

[2]周宁怀,屠小燕.一类气体制备与系列反应的微型装置[J].化学教学.2000(12):8~10.

[3]陈凯,刘少贤,张丽娜.电化学法处理废水的微型模拟实验[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8,(10):39~40.

[4]陈博,陈凯,胡益民.有关烟草的化学实验集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7):46~47.

[5]宋心琦.关于发展和推广微型化学实验的一点看法[J].化学教学,2008,(2):1~2.

[6]陈凯,龙琪,张丽娜.一滴紫甘蓝汁的微型电解实验[J].化学教育,2008,(8):65~67.

[7]邢红军,陈清梅.从习题到原始问题:科学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 [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56~60.

[8]易章和.充分利用生成资源命题推进化学课改评价研究[J].化学教学,2005,(10):41~43.

[9]陈凯,保志明.化学习题中的数字化实验[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1):55~57.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绿色化学思想在现代高中化学课程教育当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的、自然的化学学习意识,降低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危险性,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和绿色发展意识。

一、高中绿色化学思想教育的内容特点

绿色化学思想是结合现代可持续发展观和自然科学思想,创新研究而出的新型科学化学教育思想,它的思想核心在于有效地促进现代化学和工业发展的同时,保持化学工业发展和自然生存之间的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新课标教育理念中明确规定,现代高中化学的教育不应当仅仅只局限于化学理论知识的教育,其更是科学的绿色思想教育。而绿色化学教育思想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理论体系上的,对高中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实践学习实行绿色化、环保化以及科学化的思想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理论教育和实验教育两个部分,其中理论教育旨在使得高中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化学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重要性,在高中学生思想当中树立正确的绿色化学发展意识,而实验教育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高中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当中,设计和改善以往传统的重污染化学实验创作,使得现代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更加绿色化、环保化。

现代绿色化学教育思想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以绿色化学为中心开展,所有教学内容和活动的开展都应当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要求,减少化学污染。第二,化学实验教学应当采取环保无公害、可再生性资源进行实验,同时,还应当保证化学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带有污染性质的化学物质。第三,化学实验的最终产物不应当仅仅只是达到实验目的要求即可,其还应当要保证化学实验的最终产物对周围环境没有伤害和污染,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化学教学和实验绿色化。

二、高中绿色化学思想教育的应用方法

1.化学课堂教育引进

高中化学教师要想有效地利用绿色化学思想来辅助高中化学的教学,其首先应当充分地做好绿色化学思想的课堂引入工作,将绿色化学思想与化学理论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将绿色化学思想传递到学生的思想当中。高中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效地引进绿色化学思想:

第一,转变化学教学观念。高中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学习新的化学知识时,高中化学教师的化学教学观念对于学生的思想形成影响非常大,因此,要想有效地将绿色化学思想渗透进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当中,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在化学课堂教学当中,重点培养高中学生的绿色化学学习意识,从而有效地将绿色化学思想传递给学生。

第二,变革化学教学内容。对于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而言,化学教学内容是其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高中学生学习新的化学知识的关键工具。比如说,以下题的例题教学为例:

例题: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根据绿色化学思想的科学理论,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生掌握该题基础的理论知识,铝和稀盐酸、甲烷与O2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热碳与二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而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我们教授学生发展该题中材料可以用哪些绿色材料来代替的方法,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学习意识。

2.化学实验教育融入

化学实验教学是现代高中化学教育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其实验的教学对于高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以及化学实验操作学习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绿色化学思想的绿色教育理念,高中化学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机的设计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第一,多设计一些简易化学实验教学。简易化学实验不是指删减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而是指在充分保证实验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将化学实验步骤和材料使用简易化,从而很好地达到减少化学材料消耗以及实验成本的效果。第二,使用无毒绿色以及可再生性化学实验材料。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很多实验材料本身或者在实验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或者气体会对学生和周围环境造成毒害和污染,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因此,根据绿色化学思想,高中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多使用无毒绿色实验材料来进行实验,从而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绿色性。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思想在现代高中化学课程教育当中的应用,强化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思维,提高高中学生化学创新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应用绿色化学思想来辅助现代高中化学的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科学性和环保性,促进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更加绿色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院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从科学定位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建立具有创新素质的师资队伍、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应用化学;创新型;培养模式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与化工之间的应用型专业,其目标是培养理工结合型的“应用型”化学人才,主要是利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方法和产品质量等研究。应用化学专业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领域十分宽广,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随着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特别是广西北部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部湾经济区将在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等行业开始建设,紧缺专业人才[1]。因此,为推进广西改革开放、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为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各大高校必须适应新形式,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桂林理工大学作为广西的一个地方院校,有义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培养众多优秀的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笔者对应用化学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启示如下:

一、科学定位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

科学定位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力求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有创新地构建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化学创新型人才,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化学化工类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应是拥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多项实验技能、具备良好专业素质,能够自主探索和发挥创新思考,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学校作为学生的载体,应为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可实现的途径: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关注本专业的前沿发展,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营造开放式教学实践环境,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使之经过四年学习成为国家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服务社会。

二、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以教师的创新意识及其能力为前提条件,所以创新性培养模式需要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优质师资队伍。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为教学顺利开展铺平道路,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亲和力与专业素质[2]。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在教学环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师及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亲和力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情感,可以促进教师的知识传授,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遇到的障碍和困惑,从而为学生创造一种平和、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精湛的专业素质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石,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厚积薄发。除了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起码的社会科学、人文知识、丰富的思想内涵,还要有能力轻松娴熟地驾驭每一堂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学到更多的知识,并用已有的知识,进一步探索科学。其次,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各项师资培训工作,进行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可通过这些形式实现:每个教师每年至少有一次到外校做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机会,或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进修回来的教师都要向本教研室汇报在外面获得的新信息,或相关的教学改革建议[3]。我校教师工作上有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师在科研中可以学习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教学中将这些前沿的知识及其科研成果引进教学,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自身教学水平,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会提升学生对该专业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教师的科研成果不但提升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又有利于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提高在国内院校中相同专业间的影响力,提升知名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的自身修养在教学过程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每个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端正思想,慎言敏行,爱岗敬业。

三、调整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一般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它涉及到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为适应社会需求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人才类型的培养。针对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特点,首先适当调整专业课程的结构,学院积极开设与目前发展较快并对人才需求较高的工业相关的选修课,鼓励教师开设相关的新课,开新课需要教师学习新知识,拓展新技能。这样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相应的便利平台——市场调研,兄弟院校考察交流等。这种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能力,也是创新素质的一个方面。其次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体现在教材上:专业基础的课程是不变的,但课程教材是一个开放性体系,这样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有所改革,使用经典教材的同时,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查阅学习其他相关教材,避免学一门课程只用一本书的现象;有些专业课根据自身特点,在教学中可以不指定专门教材,而是提供一些最新的文献,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研修,由学生独立完成课程中某个环节或章节的学习,对此作出相应的学术报告,这样真正地掌握了这门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最后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技术保证。主要措施之一是加强团队教学,对于主干课程的教学由几名教师承担,不同的教师讲授不同的章节。这样,学生能从各个教师身上学到不同的知识,得到不同的启发,感受不同的教学艺术,弥补了以往一个教师一门课从头教到尾、避免课堂的沉闷气氛。另一方面,每个教师可以把自己最擅长、研究得最精湛的学术内容与学生分享。

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校化学化工类应用化学专业是应用型的专业,其实用性强,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因此,我院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化学专业人才方面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这就要求把实验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较高的位置上。首先,学校在教学经费的使用上,应优先考虑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创建更加优越的教学与科研创新环境,开放专业实验室,使大三大四高年级的学生尽可能地熟悉和掌握我院现有的各种大型仪器的基本操作,完成自己的科技活动项目或其他研究项目,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其次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调整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对四大基础化学实验进行优化整合,去除重复部分,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权重[4]。尤其是设计性实验,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完成过程,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可以很好地回顾专业知识并通过实践学以致用,真正地消化了专业知识,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减少单科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应用性实验,也可以将本学院教师最新的具有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择优选择转化为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同时调研北部湾经济区的石化、钢铁、粮油食品加工等化学化工类行业紧缺专业人才及学科发展的需要,可增开相关性的化学实验,引入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如微波分离技术、超声分离技术等用于实验中。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五、开展大学生科技立项活动,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全面发展。据此我校在本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立项活动,立项课题每年达500余件。各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技立项工作,认真组织师生开展该项活动,指导教师认真负责,按期保质完成。在该项工作中,教师是关键,教师通过其专业素质对课题的选择,实验技术路线的确定,研究过程中困难等悉心解决,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是该项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交流,学生之间的团体合作,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查阅文献、制订方案、提高动手能力、吸收前沿知识等。在科学研究中真正地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及科研创新的动力。积极推动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前提。

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由于应用化学学科本身是知识面宽,实用性强,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这一特点,要求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应在各方面再加大投入,开拓创新,以服务企业为目的,高度重视学校与社会、学科专业与行业企业、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接口,践行“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海洪,金文英.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创新型生物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8-119.

[2]叶季蓉.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英语课堂教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2003,24(10):401-403.

[3]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2-17.

[4]潘路,王凤武,鲍霞,等.化学化工类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82-8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桂教科学[2011]11号:2011C0028)

作者简介:海洪,男,广西桂林人,副教授。

上一篇:教育评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小学安全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