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

2023-09-11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1篇

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化学实验,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且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实验象现, 正确处理实验结果。对实验效果不好, 甚至于失败的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认真分析, 应用所学的知识或学生易接爱的其他知识引导学生改进实验, 找出实验成败的原因, 再实验。让学生在失败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激励学生改进实验, 培养学生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善于探索创新的好品质。如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时, 当温度加热至170℃左右时燃烧火焰的黄色非常明亮, 当继续加热至180℃以上时火焰就变成了淡蓝色。通过对此实验的指导分析既能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实验中还让学生体会到了一种创新的意识。

2 创新化学教育, 必须加强化学实验室建设

2.1 要有学生操作的场地、仪器、试剂

按现行化学实验的配备, 仅能满足学生完成所编教科书中的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内容, 且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 可以改进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有许多的演示实验也有可改进的成份。学生实验也存在很多的憋病, 几乎是照方抓药。要改变化学教学现状, 推进创新教学, 就要求学生主动的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能力, 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 这对化学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对一个实验的实施可能有许多种方案, 需要各种不同的仪器、试剂, 如果实验不能满足学生的最低要求, 一些基本的试剂, 仪器都没有, 学生的方案就得不到实施, 设想、猜想都变成了空想, 化学教育就得不到拓展和提高, 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如甲烷的制取性质实验效果一直较差, 有关资料提供了其他的实验方法, 实验室由于缺乏相应的设施而无法进行。因此, 化学实验室不应按某教材配置, 应以某教材为主线, 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 (文化层次) , 生活环境, 适当的拓宽仪器、试剂的配置。使学生能想到的大部分实验都能实施, 让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战场。

2.2 学生的学, 需要教师的导, 应加强实验教师队伍

现在许多学校的化学实验员只是文化水平相当低的工人, 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实验员, 化学教师的教学重点也仅仅是传授知识, 化学实验仅是化学教学的调味品。比如说, 有这样一个学校, 由于许多人认为化学试剂管理危险大、毒害大、仪器管理又繁琐, 没有任何人愿意去化学实验室工作, 结果学校领导指定了一个仅小学文化层度, 对化学一无所知的工人为化学实验员, 仪器的名称都说不上, 更谈不上能科学管理, 他又怎能承担学生的实验指导呢?这类学校的化学实验就可想而知。而现代化学教学, 既要学生敢想, 更要求学生敢做, 化学实验室应定期为学生开放。由于化学实验也有很多的危险因素, 试剂、仪器也要求生学能合理使用, 这不仅要求学生能有时间实施自己的实验方案, 能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较低, 也要求教师做重点的指导, 以避免试剂不必要的浪费, 仪器不必要的损坏, 甚至于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正确辅导, 协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让学生做到有目的实验, 避免学生盲目实验。在实验中, 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创新精神和成就感, 这就要求化学实验员不仅能熟悉教材、熟悉仪器, 做到周密、细致、耐心的管理实验试剂、仪器, 能按教材准备实验, 还应该有较深的学科知识, 及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验能力, 能独立指导实验, 把精力投入到实验研究上, 攻克难点实验, 填补空白实验。这就要求增加化学实验员, 提高化学实验员的素质, 有关部门应加强实验员队伍的培训。

2.3 化学实验室不仅应配备较宽领域的仪器, 试剂, 还应配备有关专业资料

学生的知识层次比较低, 思维面比较窄, 考虑的问题比较单纯, 设计的实验比较片面, 且实验操作也比较差, 仪器、试剂的性能、性质掌握得也不全, 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往往比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 为学生提供借鉴的资料, 让学生能通过实验、查阅资料、教师用资料中的依据指导学生等手段, 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到有据可依, 有据可查, 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 以此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实验专业资料对于绝大部分地方来说很难买到, 而人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时, 这方面知识虽然接触不少, 了解也很多, 但作为实验的专业人员, 知识掌握的系统性还是欠缺, 理论也了解不是很透彻。要专门从事此项工作, 并适应现代的化学教育, 就必须进行系统的, 整体的自学, 这就需要书籍、资料, 有关部门不仅要重视仪器、试剂、设备的配置, 也应加强有关书籍资料的配置。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化学知识及应用, 更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化学学科它以实验为基础的本质没变,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创新精神, 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育,能力培养,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1] 彭钢, 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潘鸿章, 姜淦萍, 孔令鹏, 等.化学研究性学习[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2篇

1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遵循的原则

(1) 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 一般能够用实验、普通媒体 (如模型、挂图) 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应该处理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媒体教学的关系, 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教师的主要教学工具, 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 (2) 可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 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 它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 放弃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3) 多媒体课件应是适合人人使用, 不因教学思路和课堂结构的不同而发生冲突, 我们应该做能帮助我们突破重点、难点的课件而不是完整的课件, 这样的课件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才会被推广。 (4) 课件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制作课件时, 避免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等统统编织进去, 上课时只管按鼠标, 虽然省劲不少, 但交互性太少, 仍然是“灌输式”, 教学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学生自学型的习题式课件, 更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反馈功能。

2 信息技术下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的方法

2.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 同时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让学生在实验前明确该实验的理论知识部分、观察部分及操作部分所达到的具体要求, 这对于减少学生实验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及其重要的。因此,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在实验前将教学目标等制成课件, 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过程, 了解所用器材的构造、性能和注意事项。

2.2 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提高实验现象的可

视性,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概念和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 又摸不着, 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 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因此, 仅靠老师的语言和文字描述, 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的课件进行动画模拟, 形象生动的表现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运动特征, 变抽象为直观, 让学生直接认识微观世界, 这样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 而演示的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如固体的溶解、分子的扩散以及气体的溢出等现象, 可见度较小, 有时除前排的学生外, 后面的学生很难看到变化的现象, 再做一次实验又浪费时间。如果将这些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 采用放大、慢放、定格、重播等方法帮助学生观察, 学生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气体的产生和溢出, 颜色的变化及沉淀的析出等现象, 这样增强了可见度和动态感, 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现象, 学生看得一清二楚, 增强了演示效果。同时, 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这种新颖的方法, 能刺激学生的感官, 引起学生的注意, 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3 利用CAI课件模拟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老师设计实验, 学生“照方抓药”, 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遏制;利用CAI可以事先进行模拟、分析、处理, 让学生自己找出实验的最佳方案, 再予实施。有些学生因为好奇而喜欢将实验药品随意混合或任意改变反应条件来观察发生的变化, 老师也会因考虑安全因素而加以制止, 虽然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但实属无奈。CIA课件的发展, 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 创造不同的实验条件, 让学生在计算机中的“实验室”里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 进行设计、探索、实验。人机交换可以显示不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使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 从而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更具自主性的探索空间,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演示, 再现实验, 突破实验难点, 提高学习效率

2.4.1 模拟演示, 突破实验难点

有些化学反应实验, 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按常规演示难以完成或实现, 但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 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 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 减少污染。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无法让学生感知的, 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设计三维动画片——小白鼠中毒死亡, 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煤气中毒。 (2) 模拟错误操作, 增强安全意识。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中, 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 但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

2.4.2 再现实验, 提高学习效果

化学实验是中考复习中一个重要内容, 如果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 教师难以把大纲中所有要求掌握的实验中涉及的仪器、装置都一一画出, 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若利用电脑模拟, 再现实现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 不但提高了课堂容量, 还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3 结语

总之, 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工具作为辅助实验的手段, 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老师实验教学中引导、启迪、设疑、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实现实验教学目标,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 它可以将抽象的现象和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实验化。事实证明, 电教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化学实验教学, 给学生带来了勃勃生机, 它通过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化静为动,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 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 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进行, 大大提高了课堂实验教学的质量。

摘要: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阐述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遵循的原则, 并论述了信息技术下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 韩敬换.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 :156~158.

[2] 孙宪启.认清化学教育误区, 促进探究教学发展[J].基础教育研究, 2006 (12) :46~47.

[3] 李安峰, 卢巍, 赵峰.微型实验与化学新课程标准改革[J].化学教学, 2005 (10) :4~6.

[4] 周娜.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 (3) :111~112.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3篇

一、实验教学中的创新能力要素

创新并不是神秘, 并不是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专利, 而是存在于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 人人都有创造的天赋。创新能力包含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等基本要素。创新意识是创造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创新需要超前意识, 不能老是跟着别人的脚步, 有了创新意识, 启动创新思维, 才能抓住创新机会, 产生创新方法, 从而获得创新成果。

创造性思维表现为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 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 综合抽象的能力和敏锐的理解力。它能充分发挥人们从纷乱的事物中分析、研究、发现规律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潜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却抓住了整个世界, 激励着产生进化的进步。

因此, 在中学实验教学中, 要注意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活动, 并以相应的创造思维的熏陶, 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就要不断激励同学们去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者猜想;同时我们又要给学生指出, 既要“大胆猜想”又要“严格证明”, 既要培养创新精神, 又要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中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现代科技的发展, 实验起着关键的作用。毛泽东就把科学实验喻作三大革命运动之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学者丁肇中在授奖仪式的发言中也提到:“希望中国人能从我获得诺贝尔奖而提高对实验的认识, 体会到实验的重要”。多年来, 重理论, 轻实践的传统观念一直制约着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才素质的提高。正如北大王义进副校长指出的:“现代科学之母是源于实验。而从中国的传统上看是颠倒的, 大家认为学习就是学理论, 从来没有人说学习就是学实验, 很好地重视实验。”事实上,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传统考核的内容极少涉及实验, 主客观上都使学生产生轻视实验, 应付实验教学的局面, 导致学生做实验没有动力, 也没有压力, 实验兴趣不高, 教学效果较差。笔者认为, 当务之急是要促进学生彻底转变旧观念, 从本质上认识到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运用过程, 是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1、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演示实验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仅仅是观察者, 没有直接参与, 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若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则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使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和动口。不过这种改变首先需要教师进行实验的创新设计, 包括教具的改进设计、实验层次的安排、问题的设置以及解决的办法等等。这些创新设计对学生既是一种很好的示范, 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在演示前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提出假设 (不这样做又怎样) , 设计出验证假设的演示方案, 最后变教师演示为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在旁边指导和解说。这样,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那些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做法予以肯定、支持和帮助,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不人云亦云, 敢于另辟蹊径, 勇于探索, 不断创新。

2、采用多种实验方法, 活跃学生的思维。

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其方法都只有一种。就学生实验来言, 从器材到实验步骤及表格设计都由教材按一定的模式制定, 对教师来言当然是省事了, 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分组实验, 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也许这样会造成一些“混乱”, 学生也得不到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 但却可以活跃思维。实验中, 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 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 这就在求学生在既定目标的过程中, 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 在不同的情况下善于应变,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使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挥。

对于演示实验, 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或教参中的做法, 应该进行一些创新、改进, 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 使学生对实验情况一目了然。这一方面增加了实验的可视性, 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实验问题的处理过程中, 既鼓励了学生去大胆猜想, 又鼓励学生勇于批驳, 这样才能坚持正确、否定错误或修改不完善的猜想, 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3、创设实验问题,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吸收由教育科研中所提出的新知识, 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用“创造性的教”, 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 除了在上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外, 在教师的平时教学中, 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等活动中, 也可以设计创造活动, 鼓励学生创新, 反对墨守成规。当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要善于发问,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 为学生的创新做准备。

摘要: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4篇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师应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贯穿于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实验技能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物理实验的教学,笔者从两方面的来谈一下认识。

一、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上应创新

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主要是指:实验方法的创新、实验设备的创新及实验手段的创新。

1 实验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师首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转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上来。不能让实验成为只有传授知识的工具,更不能让学生成为教师表演的“道具”。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当把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运用实验启示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对实验进行评价,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合作精神。在这里要做好以下几点:

(1)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协同实验。甚至学生表演实验,教师边讲授知识边演示实验,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得出的结论有可能与应得的结论不相吻合,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反复实验直到实验成功,培养学生主动否定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能力。如“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这两节课可改为边教边实验的课,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

(2)将部分学生实验中的测量、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方案不必强求一致,更不要用多媒体画面来指挥学生统一一行动,要放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在这里教师不再为学生框定实验所用的器材,而是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实验器材,由学生自己进行挑选来完成实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真正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思想。如:“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教师可以陈列一些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开关和导线若干。让学生自由挑选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电路图来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后,得出数据,分析误差。并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还有电表改装的实验:让学生自由挑选不同型号的电位器,选用不同的电源电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误差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怎样减小误差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3)在实验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氛围,使学生能结合实验进行想象,这样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适当介绍器材,并示范,讲清原理等,消除学生进入实验室时的无从下手、不敢动手的畏难情绪,增加了动手的自信心。实验时也就自然、显得积极主动而有目的了。

(4)进行科学探究离不开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打好思维基础,构建思维结构、掌握思维方法、体现思维层次,倡导发散思维。例如:在做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分组实验之后,教师可提问,i、若实验时摆球用很长的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由于悬挂点过高,测量摆长时无法触及,则如何测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ii、若实验器材中给出的不是均匀小球,而是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你能测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吗?iii、若实验器材中给出的不是单摆而是双线摆,你如何测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iv、除了“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外,你能想出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其他方法吗?通过这样的提问,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单摆是一种简谐振动。并能根据回复力的公式推导出单摆的周期公式,学会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2 实验设备的创新,这就要求所有的设计都来源于教学的需要,而所用的器材都是取自身边的物体。如:在光的双缝干涉的实验中,用原有的仪器做双缝干涉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可以利用激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用玩具激光枪做光源,墙做屏幕,直接照射双缝,可以得到双缝干涉条纹。在课后,学生也可利用激光枪做光的直线传播、光在水中的折射、光在玻璃砖中的侧移,光的全反射等等。利用医用废旧的盐水瓶做匀速水流原理的演示器,可以演示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分析医用吊针的匀速滴注原因。利用空的洗手液瓶和小型气源,可演示喷雾器原理:等等上述这些,利用身边熟悉的物体演示物理教学抽象的内容,使学生容易理解,还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活跃。

3 实验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也要不断的创新,这就要求实验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地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加信息容量,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在实验的复习阶段,针对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特点、器材组合、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读取、分析处理、得出结论等各个阶段,可利用计算机使知识再现,并在重点、难点的地方加以突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

(2)用投影或摄像的方法,强化观察主体。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各种电表的表盘刻度等等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可利用投影等方式,使观察主体在银幕上形成放大的像,使学生能方便地观察到各仪器的实验细节,增强了实验效果。

(3)用制作课件的方法,再现或模拟实验现象。将一些在课堂上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很难观察或受气候影响等原因不便做的实验,制成课件,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对于波的质点的运动规律、波的双缝干涉的特征:在静电实验中的静电屏蔽、法拉第圆筒实验、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因素有哪些的实验、原子物理中的α散射实验等等,都可以做成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教学的内容。

(4)提供与实验相关的生活与社会背景材料。在实际上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播放录像。如:针对磁极问的相互作用可播放磁悬浮列车的录像;在原子核一章中核能的利用可播放核电站的有关录像等等;这些现代媒体的运用,能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在新课程标准下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1 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做到一边讲,一边做,并在黑板上画出实验草图,一边写下与实验有关的现象、结论,并分析原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演示实验,教师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应注意科学性。在教学中,对每一个演示实验,教师都要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做一些必要的讲解,介绍实验所需的一些必备知识,强调学生观察的注意事项及实验操作方面的规范要求,并适当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讲解既可以在实验前进行,也可以配合实验同时进行。实践表明,讲解的作用不仅限于弥补学生准备知识的不足,同时对学生认清物理现象的本质、达到演示实验的预期效果也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做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在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操作,以利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2 加强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技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实验技能是属于动作技能;而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但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任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努力训练学生的动作技能,更要尽心尽力地加强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讲解实验时,首先要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技能的视觉形象;其次要让学生模仿,做出正确的动作;第三,培养学生从依靠视觉控制过渡到动觉控制;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操作技能的优缺点,提高操作技能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不但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还要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改变传统实验教学那种对基础知识的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过分强调,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贯穿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徐荣亮,物理实验设计与指导[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林杰,让物理实验课充满生命的活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的重点不再是考高分,而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创新是学生必须吸收的一种新鲜营养,在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实施策略

创新是现代社会的需求,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但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忽略了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极大程度上限制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化学是实践性强的学科之一,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知识以及技能的快速提升,帮助其树立积极的价值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提出的最新要求。新课程中明确指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懈奋斗。再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得到发挥,促进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创新教育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思维培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之中,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使学生发现实验中存在创新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创新问题的可行性,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创新思想得以有力的体现。高中化学教师要对个性想法进行鼓励,激励学生不断思考,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应用能力得以提高。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化学知识后,才可以对平时所学习的知识加以正确认识,归纳总结,突出创新,对化学思想加以建立,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自主能力得以提高,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二)运用化学教学

教学来源于生活,创新同样来源于生活。高中化学教师应在教学中運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景,加强学生对化学概念以及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消除学生对化学所产生的厌倦感。教师可以罗列各式各样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以及场景,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学习特点以及真实体验,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增强学生的热情,令学生深刻了解化学知识蕴藏的魅力。这里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在备课阶段应注重教学素材的选取,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延伸至生活,打破传统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创新教学方式。特别是针对单调、抽象等不易理解的内容进行改造,从而转变生活信息为教学素材,使其更加形象化,更能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的能力,为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信息技术结合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大脑进行刺激,使学生更快地学习化学知识,从而加深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促进化学学习信心的建立。信息技术能够将化学中的抽象知识通过图片、视频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整个化学过程,感受化学的神奇,体验化学反应的奥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化学授课的质量,帮助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高中化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还能够调动化学课堂氛围,学生通常喜欢动态的视频,通过播放与化学实验视频,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视频上,将会不自觉地被化学实验吸引,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促使化学课堂更具趣味。例如,在进行“化学反应与热量”教学时,教师能够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生石灰加水”会使水沸腾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通过提高自身化学专业素养,加强教学创新,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不仅仅是化学学科,也是其他学科重视培养的能力之一。

参考文献:

[1]张世春.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7):297.

[2]赵子明.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创新教育的实施[J]. 中学教学参考,2013(26):87.

[3]郁琴芳.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新课程(上),2013(4):138-139.

编辑 杜元元

上一篇:眼科疾病下一篇:眼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