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产业发展模式范文

2023-09-18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揭示了近年来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江苏省 文化产业 发展现状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竞争力,党中央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都在不断提高,出台了诸多方针政策。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12年11月十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全面部署,报告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党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发展。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与GDP的比值为3.63%。国家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各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同时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优势,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意义不言而喻。本文揭示了江苏文化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策略建议。

(一)宏观视角:基于全国范围的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通过与各省、区、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可从宏观方面了解江苏省文化产业在全国的发展水平。

根据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统计出由全国31个省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地区GDP指标数据构成的位次表。那么,江苏省生产总值为11位,文化产业增加值排在第4名,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排名为第8名。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值较高,说明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占GDP的比重却不高,表中可以看到北京、上海、云南、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而此时江苏省文化产业尚未成为江苏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其中,江苏在2010、2011、2012、2013、2014年的排名位次是第5、第5、第6、第5和第2。可见,江苏文化产业发展一直位于全国前列。突出印象是2014年江苏综合指数由的第6位跃升至第2位,“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均呈上升趋势。可见,江苏省文化产业在全国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呈稳定上升势头。综上所述,从宏观视角分析,江苏省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发达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具有比较强的优势。

(二)中观视角:江苏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

江苏省在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不断突破创新,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在加速发展。立足于江苏本省,对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解,以期对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有客观的认识。

1.“十一五”期间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成就揭示

“十一五”以来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延续了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攀升,人均创造增加值连续增长,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吸纳从业人员数明显增多,城镇居民年文化娱乐服务消费能力也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十一五”期间,江苏文化产业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其总增加值不断上升,仅2010年,江苏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完成增加值1186.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4%,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高2.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吸纳从业人员继续增加。到2010年末,江苏省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吸纳的从业人员亦有所增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重要行业。

2.文化企业对文化发展的贡献

2004年,江苏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江苏省广电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省广电网络公司、江苏省演艺集团、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六大省级文化产业集团成立。截至2010年,江苏六省大文化集团总资产合计为477亿元,净资产276.9亿元。江苏省演艺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经营收入超亿元的演艺企业;2010年,江苏出品的影片《南京!南京!》、《建国大业》、《十月围城》等票房均过亿元,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白玉兰”奖评选中一举摘得3项大奖;2011年5月深圳文博会上,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省广电集团、江苏省广电网络公司和江苏省演艺集团均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3.文化产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

积极融入国际文化市场产业链,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额增加,2012年达到19.7亿美元。2013年文化系统已转制院团赴境外商业演出169场次,观众总人次31.75万,演出收入折合成美元为59.5万美元。其他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总额为人民币19.56亿元、美元15.48亿元,折合为美元19亿。动漫产品版权出口和对外贸易收入达到5.29亿元。江苏省演艺集团三度荣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2010年,该集团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对外文化产品出口达2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

(三)微观视角:江苏省13市文化产业状况比较分析。

江苏省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这对江苏省内各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一致性,一般而言,经济发展基础好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先天优势。江苏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更强,苏中地区次之,苏北地区相对较弱。2011年文化产业竞争力排名,苏南地区5市稳居前列。其中南京、苏州、无锡稳居前三,常州稳步上扬,而镇江波动相对较大,2011年跃至第五名。苏中地区总体波动较大,扬州、南通排名下降,而泰州上升较快。苏北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徐州文化产业竞争力略强,其余地市分居第10至13位,整体非常稳定。

三、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纵观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轨迹,虽呈现出健康良好的快速发展新局面,但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与第一团队的如北京、上海相比还存有不少差距,参与国际竞争实力还不强。

(一)政策与制度创新薄弱。

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应与市场紧密结合,而不仅仅是制定一系列中长期的规划。江苏的文化产业政策恰恰是比较注重中长期规划,缺少产业实际操作的政策。研究发现,上海、浙江等地在产业实际操作的政策制定方面进行了较多探索。如上海在文化市场方面出台了较多的政策法规,主要侧重对娱乐场所的管理、规范——对营业性舞厅、音乐茶座、音乐餐厅,以及其他文化经营场所和营业性演出的管理规范,江苏在此方面的政策处于“冷门”状态。在市场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在这一方面,江苏与全国一样,文化产业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目前江苏的文化产业政策以行政管理为主,而不是通过颁布各种法规对全行业进行宏观管理,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文化与科技结合仍不够。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目前江苏仍有部分企业对科学技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深刻,尚未充分重视运用现代科技,开发基于自有品牌和自有文化内核的文化创意产品,一些文化企业的经营对象还主要停留在传统服务业,经营能耗少、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品的企业还比较少。科学技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没有起到真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影响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内部结构仍不尽合理。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62%、2.80%和2.87%。统计数据表明,江苏文化产业核心层在全部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较低,约为20%多;外围层呈上升趋势;相关层2008年为54.45%,2009年为53.46%,2010年为50.52%,略有下降。这说明,在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中,多半是文化产品制造业及其销售的相关层所贡献的,而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这些高度依赖科技的核心层所占的比重还不高,江苏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仍然不尽合理。

(四)文化产业园集聚力弱。

江苏文化产业园区已走过了数量扩张性阶段,迈进了功能提升的门槛,正处于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之中,然而同时还存在瓶颈:园区数量众多,集聚区影响力有限。江苏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扩张在国内处于前列,但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江苏文化产业园区“量大质不高”,缺乏深圳大芬村、浙江横店影视城、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高产出的集聚区。如张江科技园区文化产业形成了以盛大网络、网易、九城等为首,云集众多网络游戏、休闲游戏、手机游戏开发、运营及相关产业链,2010年,园区经营总收入达1100亿元,其中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120亿元,该园动漫企业占上海动漫产业规模的70%,数字内容产业占全国市场的10%,其中网络视听新媒体平台,用户规模超过1.75亿,占全国市场的42%,在网络视频市场占有率达60%。第二,江苏的文化产业园区,尤其是国家级示范园区和基地影响力相对弱小。如文化部公布的2011年度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价结果显示,全国有10家企业入选2011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北京3家、广州2家、浙江2家、上海1家、湖南1家、云南1家,江苏没有企业入选。

四、关于促进江苏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江苏省文化产业竞争力优势与劣势并存,在发展中既有挑战又有机遇。针对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有几方面需要重视。

(一)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江苏文化产业更多的是由文化事业转换而来的,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作用还没有明确划分,造成了文化资源不能有效地转变为文化效益。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市场中的作用。政府应转变职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有所作为,亦要有所不作为;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坚持把文化产业效益放在首位。具体来说,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快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文化产品有效的流通渠道;提高文化的整合力和执行力,协同企业、市场把文化(创意)理念转变为文化品牌;制定相应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使文化市场运行有序、有法可依。政府转变职能过程中,更多地要由以往的行政监管转变为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管理文化市场,使得市场在发展中既有活力又有秩序。

(二)重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完善配套措施。

江苏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产业集群效应,加快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江苏文化类企业国有和集体机构正逐年减少,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对于活跃江苏文化市场,提高江苏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一些中小型文化企业制度灵活,在市场竞争中,能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又能与其他中小型企业合作,吸引其他企业也加入到产业园区里,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对于进入文化产业园区内的中小型文化企业,要给予税收优惠及相关财政优惠政策,提高它们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完善园区内的相关配套设施,“留住”企业。

(三)引导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拉动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与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紧密相连,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区域不平衡现象要求减少收入分配差距,缩小苏南、苏北之间的城乡差距;积极引导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使文化产品体现群众需求和时代精神。消费和需求决定生产,因此文化产品的生产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文化需求,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苏南经济发展较好的市县,引导人们追求高层次的道德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服务和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数码动漫;在经济较为落后的苏北地区,引导人们多读书、看报,培养文化人的习惯。

(四)重视文化创意人才,提高区域文化产业创新能力。

创意人才的聚集自然带来技术、投资和就业等经济增长因素,想办法吸引创意阶层成为政策规划成功的关键。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并发挥创意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创造与消费的双重作用,整合人力资源,集聚人力资本。政府要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基地,培养或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专门性实用型人才,完善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奖励制度。通过文化创意人才的集聚,加强人才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知识互通,提高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开发一批深具原创性、内涵性、科技性和市场性的文化产品,丰富文化市场供给。

参考文献:

[1]胡惠林,王婧.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张敏.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胡娟.江苏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研究报告.中国知网,2013.5.

[4]叶南客.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制约[J].唯实,2014.6.

[5]高莉莉,顾江.江苏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动态分析及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13.4.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范文第2篇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培训和现代教育相结合地教育制度。在相关制度的政策的支持下,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学校和企业之前,对于该岗位人才要求的相关理论,从企业自身所需要的人才和技能点出发学校和企业共同做出针对人才培养的计划,企业也可以找到比较精通的师傅通过学校的筛选在学校的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设备和项目方面的培训,争取能够做到校企资源共享的程度。

二、现代学徒制对高校艺术专业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于美的要求也越来越发高,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社会对于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多,根据社会要求现在的学校也越来越关注对艺术专业人才方面的培养并且在此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开始了对人才培养的研究。但是,现实显示所达到的效果确实不尽人意,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在高校艺术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加集中于技能型人才的方面。至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导者依旧是学校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是一种象征,在生活中基本没有具体的行动。因此,现代学徒制的出现,也为高校影视类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大大的便利,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在艺术专业人才方面的数量和质量,也帮助艺术专业学生提前打好进入职场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校的教育内容紧跟着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艺术学校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

(一)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在实施学校、企业和行业三方以一起出力教育学生为基础的时态下,我们要以行业的指向为基础在学校开展时下热点课程,再以企业为辅助加入专业人员在学校教育,培训学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企业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达到毕业即就业,学校和企业要双管齐下,在和企业合作过程中不止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在文化课方面也不能懈怠,学生只有打好扎实学习基础才能在往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作为行业协会就要做到监督的责任,监督企业对学生的培养和学校对校企结合的重视程度,行业协会也可以联系一下本地较为有代表意义的艺术家们常驻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

(二)致力于培养“五有四维”复合型影视高校人才。

何为“五有四维”,五有四维即在学校开展新的教育中,要确立学生的专业有特长、实践时有能力、比赛时有优势、就业时有市场,更要求学生在“德、艺、身、心”四方面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达到“五有四维”这种程度,本身影视高校人才就在社会中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不会在就业中被刷下去,而且学校也要多方面的培养人才,争取做到“一人多能”的程度,毕竟学生掌握的每一项技能都会是未来职场生活中的一个新机会。除此之外学校也要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争取做到每人都有一项体育专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大力推进“三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高校对影视艺术人才的加大培养,导师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节,除了学校本身的教师外,应该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行业协会中较为有领导力的人常驻学校,再加上企业选出来的师傅,这样子就形成了在专业培养方面有行业协会的导师、企业派来的导师和学校的导师,不同的导师有着不同的职业经验在学生培养方面会更加的得心应手,而且行业导师也走在行业的前端行业中有什么动向都能第一时间在教育中进行改变,企业导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建议和开导。

(四)在国家政策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

在对高校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中,学校和企业必须遵循国家的相关政策,建立相关的合作机制,并且积极面对校企合作关系,在遵循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保证学校和企业之前合作的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打破传统教育方法,促进教学进程。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

四、结语

学校教师只能在理论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而现代学徒制的出现就可以更加有效的提升高校影视艺术人才在专业方面的培养,其中学校带领学生提高理论知识,企业带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保持在学习的同时对专业实践能力也有很好的掌握,不仅为学习未来进入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校企合作达到了双赢的局面,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摘要:在高校影视类人才培养方面来说, 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 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一直不高, 而且在实践中和操作中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从高校艺校中出来的学生很难达到社会对于相关人才的要求, 一般从高校艺术学校的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都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 随着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通过校企联合提高人才的质量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进一步提高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在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参考文献

[1] 邓紫薇.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J].电脑迷, 2018 (11) :188+190.

[2] 杨丽坤, 高贺胜, 胡洋.现代学徒制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转型发展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 (高教论坛) , 2017 (12) :26-27.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范文第3篇

一、中国广播影视资源产业化现状分析

我国的传媒产业在近几年来取得了繁荣的发展, 各种各样的影视剧、广播节目、电视节目、杂志报刊的井喷式爆发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带给人们更多的放松娱乐。但是也面临着以下这些问题:

(一) 传媒集团数量多但是经营规模小

我国的媒体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报纸、广播、电视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巨大增加。据粗略统计, 我国目前拥有各级各类报纸2500余家, 期刊9300多种, 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成立的各级电视台、有线电台和娱乐教育电视台有5000多座, 比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电视台的数量总和还要多。但是, 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并没有带来具有竞争力的经济效益。规模小、类型单一、水平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尤其在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上,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媒体产业相差还很大。想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 媒体资源分散, 无法通过市场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我国的传媒产业是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划组织来进行, 比如, 广播电视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管理, 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由国家新闻出版社管理。各级传媒产业由各级党委和政府管理。这种严格的条块状管理形成了森严的区域和行政壁垒, 增加了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之间的障碍, 导致我国的传媒产业发展缓慢。

二、广播影视资源产业化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从政策支持的角度看。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中间地带, 文化体质改革在中国目前的综合改革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央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一直非常重视, 具体的指导思想是, 我国的广播影视出版机构必须牢牢抓住机遇, 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发展, 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为中国的文化事业服务。在改革的方面, 必须以发展为主题, 以优化结构为手段, 以内容创新为方法, 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与凝聚力, 推动文化产业的纵深化和专业化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 既要适应计划经济体制, 又要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内容, 从分散发展走向整合发展, 从数量占优势转向质量为主, 从集散型向综合性发展,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各自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广播影视业发展之路。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最有利条件是拥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人口资源和文化历史资源。这些资源为广播影视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无尽的灵感。各个省市及各个地区的广播电视都可以打造当地的地域特色, 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三、广播影视资源产业化整合的方法

(一) 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

从全国范围来看, 已经成立的广电集团基本上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人力、财力、物力有效归纳与整合, 但是成立初期的短暂繁荣很快演变为内部争斗和各种矛盾加剧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 这些集团没有制定出非常严谨的相关制度。所以, 应该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下, 结合自身的特点, 权衡利弊, 将集团内部各种资源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具体化、明细化和科学化, 使每种资源更加高效的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和效益。

(二) 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相结合

广播影视资源的结构整合是以空间范围为标准的, 具体又细分为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横向整合指的是同一地区同一级媒体的整合, 纵向整合指的是不同地区与媒体之间的整合, 想要完善结构整合, 最好的方法是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同时进行。比如, 可以先对媒体内部具体的资源进行归类和整体, 细分出具体的范围, 包括生产资源、人力资源、推广资源、财政资源等, 然后进行同地区同级媒体之间的整合。这一整合应该充分考虑到各地区各级媒体的利益, 减少行政手段, 加强市场手段的干预和调节, 化解媒体内部的矛盾, 理清关系, 充分把握时机, 让改革更加顺畅。

结构整合追求的重点不应是数量和规模, 而应该以质量为第一要素。首先要有充分的资本支持, 在各个平级单位之间建立经济纽带, 使各单位成员真正成为集团的负责人, 真正明确到自己的职责, 真正为集团谋福利。其次应该以内容为依据, 根据不同人员现有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构造出集团内部清晰连贯的产业链, 逐渐形成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 最终充分发挥出集团的整体效益, 实现既定的目标, 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在文化体制改革和广播影视资源日益丰富的双重背景下, 对零散不规范的广播影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整合, 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资源的内在潜力, 释放出我国传媒产业更大的魅力, 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最终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我国的广播影视资源越来越丰富, 传媒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先进, 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在传媒集团的不规范与内部各种矛盾激化的阻碍下, 传媒产业想要纵深化发展, 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合理的整合。通过对现在传媒产业现状的总结和对资源整合可行性的分析, 探索合适的具有针对性的整合方法, 促进我国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广播影视资源,产业化,整合,集团化

参考文献

[1] 陆地, 敖鹏.媒介产业的三重危机[J].新闻爱好者, 2016 (07) .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范文第4篇

一、新时期影视音乐发展的现状

1、影视中音乐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影视发展的最初阶段, 人们为了掩盖播放机播放影片时产生的噪音以及丰富人物对白间隙的空档时间, 就选择一些相关曲风的音乐在这些时候进行播放, 这就是早期影视音乐的应用现实。而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 影视音乐在影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经历了由次要到重要的黄金发展时期。以至于到现在, 影视音乐的应用目的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 它不再局限于弥补影片的不足, 恰恰相反, 它成为影片情感表达的重要依托, 并且在影片制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它是真正做到将影片与音乐结合起来的早期作品, 所以它的出现在影视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后, 在这一潮流的影响下, 各个国家影片制作商都纷纷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当然我国也不例外, 其中有《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铁血丹心》、《一剪梅》等诸多经典影视音乐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诞生, 并且新的影视音乐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所以可以说新时期影视中音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影视音乐种类越来越多元

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日益增加, 以及影视音乐的不断摸索发展, 新时期, 我国的影视音乐种类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这主要体现在各种音乐的有机融合方面, 即在影片音乐的制作中, 音乐制作人根据影片剧情或是场景等的需要, 在音乐创造的过程中选用某种特定风格的音乐元素或是将具有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整合在一起, 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影视音乐。在我国诸多影片的制作过程中, 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比如, 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 张艺谋导演选用的是周杰伦的《菊花台》这一首流行韵味十足的歌曲, 在《和你在一起》中, 陈凯歌导演选用的则是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古典音乐韵味十足的作品, 在电影《英雄》中, 谭盾则是在东北二人转和内蒙古戈壁特色音乐的基础上, 再加入中西方音乐其中的精髓, 才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音乐插曲的。

3、影视音乐制作团队制作水平越来越高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各行各业的专业性人才越来越多, 对于影视音乐制作来说, 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新时期, 我国影视音乐制作专业性人才越来越多, 制作功力也越来越强大,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影视音乐制作的水平, 进而使得影视音乐的影响力更为广泛, 影片更为生动真实。比如在《霸王别姬》、《黄土地》这两个影片中, 影视音乐大家赵季平就进行了天才性的创作, 使得影片故事能够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人们在观赏结束后, 依然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细细品位着影片的内涵和情感, 回味无穷。

4、影视音乐制作技术越来越先进

伴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 现代影视音乐制作技术越来越先进, 制作出的作品也越来越完善。在以前还没有计算机等设备可利用的时候, 影片音乐的制作通常是由作家写词谱曲, 然后找适合的歌手来进行演唱, 专业乐器演奏人员来进行伴奏, 然后将这一过程录音保存下来, 以供使用。在这一过程中, 必须要确保演奏的顺利以及完整性, 并且不可以出现任何的差错, 同时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现在, 科技的发展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突出表现在现在的电脑技术完全可以实现节奏、乐器的原声模拟, 并且可以剪辑制作, 从而大大降低了原来影视音乐制作所需要消耗的各种成本。

5、影视音乐越来越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影视音乐也越来越国际化。国外的很多影视音乐作品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国的影视音乐作品也逐渐地走向了世界各地。当下, 由国内外合作的影视音乐作品也不在少数。如即将上映的《变形金刚5》里面的主题曲是由我国歌手张杰与美国摇滚乐队共同演绎的, 还有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这部电影, 其中的音乐部分就是由日本的电影音乐大师级人物久石让操刀的。影视音乐的越来越国际化, 使得我国的影视音乐创作具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6、影视音乐滥用情况逐渐明显

我国影视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的历程,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 影视音乐的发展亦是如此。近些年来, 在影视音乐发展的过程中, 影视音乐滥用的现象逐渐变得明显起来。究其原因, 很大一部分在于制片人对影视音乐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 即他们简单地认为音乐在影片中只是以一种背景音乐的方式存在着, 当影片内容不足或是出现语言空白时, 他们就选择用大量的音乐来进行填补, 这种影视音乐的滥用使得影片的质量严重下降, 并且混肴了影片与音乐的主次, 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观影感受。

7、影视音乐抄袭现象较为严重

随着影视音乐的国际化发展, 我国影视音乐抄袭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主要表现为:目前在国内, 有相当数量的一部分人, 他们在借鉴国外影视音乐进行自身创作的过程中, 常常忘记了自己原本的目的, 而全盘接收国外影视音乐, 直接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如《士兵突击》里每当播放战士训练、突出他们的刻苦时的插曲则完全是“拿来主义”之物, 并且它在影片中大量重复, 严重影响了影片的效果。此外, 在我国的影片中还可以看到大量的直译影视音乐, 虽然它穿插在影片中看似无伤大雅, 但是在实质上它已经损害了我国影片的质量和发展。所以, 现阶段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影视音乐发展的现状, 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发展。

二、新时期影视音乐发展的策略

1、努力提高影视音乐制作团队的素质水平

新时期, 要想实现影视音乐的良好发展, 首先, 就要努力提高影视音乐制作团队的素质水平。这就要求影片制作人员在工作的工程中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并积极展开合作, 从而加深自己对整体事物的把握, 进而在互助互利中实现整体的发展。如张艺谋导演在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时, 身为影视音乐负责人的赵季平便经常去剧组进行观摩, 深入了解影片的内容和情感, 从而积累自己创作的源泉, 最终创作出了十分贴合影片的音乐, 使得影片的效果更上一层楼。

2、有关部门要严卡影视音乐制作质量

针对目前我国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滥用的现象, 有关部门必须要严格要求影视音乐的质量。具体而言, 在影片制作的过程中, 影片音乐制作人员要从影片的实际需要出发, 严格要求自己, 进而创作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影视音乐, 而不是单纯地为了音乐而创作音乐, 同时, 影片审核部门在进行影片上映审核时, 也要加大对影视音乐审核的力度, 对于那些存在音乐滥用现象的影片要严格责令其进行改正, 否则不予通过。

3、正确认识外来音乐文化, 真正实现古今中外音乐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 国际文化交流的加深, 影视音乐越来越趋向于无国界的状态。在这一大背景下, 衍生出了影片音乐制作抄袭的现象。新时期, 为了解决其抄袭现象, 促进影视音乐的发展, 就必须正确认识外来音乐文化, 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本土文化的特色, 进而创作出带有鲜明民族时代特征的影视音乐, 从而真正实现古今中外音乐的结合。如在《卧虎藏龙》这部影片中, 谭盾在借鉴外国音乐创作的基础上, 通过运用我国大量的传统乐器营造出了十分符合剧情的氛围, 有利于抓住人们的眼球, 同时, 又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 一举两得。

三、结语

综上, 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好的影视音乐常常会使影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时期, 我国影视音乐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所以, 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 比如:努力提高影视音乐制作团队的素质水平、要求有关部门要严卡影视音乐制作质量、正确认识外来音乐文化, 真正实现古今中外音乐的结合等, 以抓住影视音乐发展的机遇, 更好地应对影视音乐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从而真正促进我国影视音乐的发展, 提升我国影视作品的质量, 谱写出影视发展的新篇章。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相应的人们的精神境界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而近些年来, 我国影视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一部部经典影片横空出世, 可以说人们的精神需求在电影行业的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其中影视音乐作为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节气氛、表达人物心理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则主要就新时期影视音乐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就如何解决影视音乐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影视音乐,发展现状探究

参考文献

[1] 张梦星.影视音乐的发展前景及其对大众文化的导向作用研究[J].黄河之声, 2016, (16) :114-115.

[2] 王雪.影视纯音乐的魅力——电视剧《一代枭雄》音乐赏析[J].当代电视, 2014, (05) :64-65.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范文第5篇

国家提高了对动画产业的重视程度, 全国许多高校都专门开设了动画专业, 在校人数持续上升, 还有一些单位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 给普通人创造学习和了解影视动画的机会。甚至有些城市已经把动画和影视当作经济增长的一个条件, 比如杭州市就依靠一些民营企业, 圆满的举办了国际动漫节, 吸引了很多国内外众多专业人士, 当前影视动漫被划分为第三产业。广播和电视以及电影业逐步发展成了主流产业, 成为第三产业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数字化的背景下, 要深入探索广播影视发展方向, 把国际创新的数字影视动画积极投入到国内影视领域中, 为影视动画领域向智能化发展培养出杰出的创新人才。

二、影视动画后期制作的平民化发展趋势

在摄像机进行多方位充分的拍摄之后, 对镜头采取最有效的衔接方式, 把镜头进行统合, 这是影视创作中很重要的步骤, 编辑思维必须要连接在整个影视的开始和结束。影视编辑是影视创作的重点步骤, 可以按照影视节目的实际需要来对镜头进行慎重筛选, 在镜头中找出最完美的剪接点, 科学进行组合和排列, 更好的为观众展现出创作者的意图传。

后期的制作能够决定一个影视作品的优劣。从虚幻到现实, 从过去到现在。电视广告都在深刻地影响着百姓的生活。把现实社会在电视上深刻的反映出来需要人类更多智慧。在影视设计的环节中, 影视制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如何设计出的作品才能够更加吸引观众。要对创意和选题以及拍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详细的规划。在最后进行编辑时, 要使拍摄出来的画面与内容完美的衔接, 让观众能够对里面所反映的内容一目了然。把观众真正带到节目的情境中。通过声音和画面的完美组合给观众带来真实的感受。

三、对影视动画后期制作技术的研究

(一) 对白制作技术

过去的电影录音已经远远跟不上当前影视动画对白的要求, 非常讲究对白的艺术感。依靠对白制作技术能够使声音传递出各种情感和信息。通过把对白呈现在作品中的方式, 让观众领悟到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使整个作品变得更加立体和形象, 给观众带来直观的视听感受。相对的技术方法有控制直达声和反射声的比例技术, 还有使用混响产生不同声音来进行效果和音量以及音色的调控, 突出声音的张力, 艺术的表达效果更加鲜明。

(二) 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

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通过计算机和制作形式充分结合到一处, 摒弃过去那种线性编辑技术的局限性, 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功能软件对影视动画进行制作, 在剪辑和合成以及制作方面更加简便易操作, 可以更高效率的完成任务, 既能够节约时间, 还有效降低了成本, 避免了人为制作出现的失误, 从整体上提高了技术质量和效果。

(三) 动效制作技术

动效制作技术是除去对白和音乐之外的各种声音的结合, 在符合画面和情节以及场景需求的基础上, 把声音和画面进行充分统合, 使整个动画变得饱满和生动, 使影视动画呈现出优质的效果。在使用动效制作技术时, 我们务必要对整个影视动画的基调和画面的布局以及影视效果和动画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 通过独特的创意和构思, 显露出作品的主旨。另外, 动效制作通过对场景和内容以及画面等方面统合, 有更高的画面感和层次感以及真实感。

(四) 数字合成制作技术

数字合成制作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也尤为重要, 是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的一项重要整合技术, 通过计算机功能软件实现对画面的修饰和对镜头的剪辑, 使整个作品变得流畅和自然, 具有特别好的效果。

四、节奏在影视动画中的意义

“运动”在电影和动画领域也很重要, 节奏和运动常常是紧密相连的。另外, 所有运动的事物之间也都具有静止的一面, 节奏所表达的就是事物运动和静止之间存在的状态。生活之中的节奏和电影银幕节奏相比, 存在着一种自然过渡的现象。节奏是一项有机的运动, 也是各门艺术中最根本的艺术表达形式。使艺术作品拥有生命活力。设计出更加独特的表现形式, 引起观看者的欣赏兴趣, 使艺术作品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思想和感情能够相融。艺术的最基本原则都是突出美, 节奏就能够更加的突出美和表现美, 我们在深刻理解美的前提下, 才能科学的利用节奏创造出经典的影视作品。节奏这个词最早表现在音乐上, 音乐艺术是我们人类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 有许多著名经典的作品, 一直延续至今, 拥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在丰富和深厚的创作基础上构建出的音乐理论, 具有很好的完整性和精密性, 是电影理论无法与之相比的。节奏是音乐的骨架, 因此音乐中的节奏理论是画面节奏把控的核心, 电影的发展可以在符合音乐节奏规律的前提下, 拥有新的创意。

五、结束语

Pc性能具有提高影视制作效果和降低成本的优势, 影视制造从过去专业的硬件设备成功向Pc空间上过渡, 过去身份极高的专业软件也进一步移动到平台中, 价格变得越来越大众化。影视动画制作的使用也从专业影视制作上, 普及到电脑游戏和家庭娱乐等广阔的生活范围里。新时期下, 通过许多行业里的制作人员和许多影视爱好者的积极探索, 都能够通过自己家中的电脑, 制作出较为满意和喜欢的影视作品。

摘要:目前阶段影视已经成为最受群众关注的娱乐方式之一, 并且是一种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反映。新时期下电脑和DV等电器得到了普及, 大家在平时繁忙的工作之余, 非常渴望拍摄出属于自己的电影, 现代化影视动画后期制作软件技术越来越成熟, 影视动画后期制作逐渐形成了平民化的发展路径。但是我国在技术方面起步较晚, 与先进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我国缺少专业的动画创作人才, 限制了动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影视动画,后期制作,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园.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新媒体研究, 2018, 4 (20) :30-33.

[2] 李娜.浅析影视动画后期制作的重要作用[J].电脑迷, 2016 (12) :78.

[3] 杨岱.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J].视听, 2015 (11) :49-51.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范文第6篇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的概述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2014年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 强调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纳入到统一的范围内实现协同发展, 这一战略的提出为实现战略地区内控城市结构的调整, 促进地区内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雄安新区是河北省保定区内建设的用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要地区, 该地区的建设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雄安新区内矿藏资源和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这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能有效为地区的发展吸引人才, 这为实现河北省影视文化人才的集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河北省影视人才集聚对区域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的意义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影视产业的发展也在三地协同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影视产业作为第三产业, 它的发展既能促进三地间文化的交流, 更能带动三地的经济增长。对于雄安新区而言, 随着新区逐步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推进, 在新区建设中对影视产业也有一定需求。故而, 河北省影视产业的发展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河北省的影视产业, 在其发展中人才的集聚是前进的基础。只有人才的大量集聚才能让河北在三地的影视产业中拥有发展的条件, 具体而言, 河北省影视人才集聚具有以下意义:

(一) 河北省影视人才集聚有利于促进区域人才一体化

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三地之间能够在人才上形成一体化, 让人才能够在区域间自由流动, 让发展更具活力。尤其是对于影视方面, 河北省虽然具有几个有影响力的影视产业集群, 但在人才培养和集聚上相对较弱, 无法为北京和天津的影视产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对本省的影视产业也无法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当河北省的影视人才大量集聚之后, 这对于北京、天津及河北自身而言, 能够促进区域间的人才交流, 让人才一体化成为三地区域互动交流的重要保障。

(二) 河北省影视人才集聚有利于雄安新区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 专门要求雄安新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19年初, 雄安新区也对外发布了人才需求。这其中, 就有吸收宣传方面人才的计划。随着新区的建设, 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将会成倍增加, 新区人口对于影视产品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因而, 我们可以看出, 在雄安新区, 具有宣传功能的影视文化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雄安位于河北保定, 河北省的影视人才集聚必然也会带动新区影视行业的人才流动和产业发展。因此, 河北省影视人才集聚有利于雄安新区建设。

(三) 对于河北省的影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 河北现有涿州影视基地、易县影视城、白洋淀影视基地、怀来天漠影视基地、大厂创意产业园等多个影视相关的产业集群。未来, 在三地协同发展的带动下, 河北还将建设大唐曹妃园影视基地、避暑山庄影视基地等多个影视产业集群。因此, 河北省影视人才的大量集聚对于这些影视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河北省影视人才集聚所面临的现状及问题

(一) 区域人才集聚不平衡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吸引着大量人才的涌入。天津作为发展迅猛的直辖市, 也拥有相当规模的人才数量。河北虽然靠近北京、天津, 但相较于其他两地, 河北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不仅如此, 河北本省的人才在京津地区的巨大吸引力下, 也有外流的现象。在京津冀区域中, 河北省的人才集聚具有较大困难, 三地之间呈现不平衡态势。

(二) 人才集聚中所需的相关资源不配套

人才的引入需要靠其他相关资源的支持, 例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人才引入制度、人才培养体制等。在生态环境方面, 河北省除承德、张家口外, 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不容乐观, 尤其是在冬季, 雾霾较为严重。在人才引进方面上, 还没有建立能够更吸引人才的相关制度。在本省人才培养方面, 影视人才的培养还需加大投入。当然, 在看到缺点的同时, 还应该看到河北省为了集聚人才所付出的努力。例如, 河北省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与京津之间的距离逐步被拉近。再例如, 河北多个城市为引进高端人才, 推出了落户零门槛、购房补贴、创业补贴、人才绿卡等各种优惠政策。人才的引进不是一日之功, 随着相关配套资源的完善, 优秀、高端人才才能被留住。在全国的“强人大战”中, 河北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本省发展做贡献。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背景下河北省影视文化人才集聚的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不仅能有效促进地区内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能为地区吸引大批的人才, 这显然为和背景影视文化人才的集聚提供了相应的保障。而要想切实实现影视文化人才集聚, 还需要完善如下工作。

(一) 明确相应的影视文化人才标准

何为影视文化人才我国之前并没有明确标准及评价方法, 2015年《东阳市影视文化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 (试行) 》出台, 为影视文化人才的界定进行了明确, 在这一标准中明确的影视文化人才主要有:第一, 研究型, 即那些从事教育或者是影视相关理论研究的人才, 这些人才通常任职于高校或者是相关的科研单位;第二, 创作型, 指那些从事相关影视创作的人才即导演和编剧等。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背景下要切实实现河北省影视文化人才的集聚, 针对影视文化人才标准往往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明确, 比如, 在影视行业工作的工龄, 或者是在影视行业是否做出过相应的贡献等。

(二) 影视文化人才社团的创设

从人所具备的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惯来看, 当人处于群体中时, 其自身的潜能通常能得到有效的激发, 这与人自身所具备的社会性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背景下, 河北省影视文化人才集聚也可通过影视文化人才社团的创设来实现, 而要确保影视文化人才社团的作用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 就必须对其创设的目的进行明确, 并保证其能为地区内的影视产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在国家经济不断增长的当今社会, 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方向开始逐渐向北京转移, 加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 为地区吸引了大批影视人才, 而影视文化人才社团的创设则能实现对人才的集聚。

(三) 影视文化人才的创新培养

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背景下, 要实现河北省影视人才集聚也可以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作用来实现对影视文化人才的创新培养。地区内高校可以地方政府之间加强合作来建立开设专门的影视学院来进行人才的培养, 并充分加强对影视文化产业的科研工作, 为地区内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总结经验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进而为实现河北省影视文化人才集聚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此基础上, 为给河北省影视文化人才集聚提供有力的保障, 还要求高校在影视学院的设立方面能重视专业设置的多元性, 以确保为地方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多元的人才, 为实现人才集聚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影视产业要想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 首先就必须保证有充足的人才并切实实现影视文化人才的集聚。近年来, 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电影产业开始呈现出向北京迁移的缺失, 加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 为地区内吸引了大批的影视人才, 这显然为河北省影视人才集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不仅能有效促进河北省影视产业的发展, 同时还能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摘要:影视产业是近年来新兴的能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形式, 而人才则是能推动影视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不仅为地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还能有效实现对人才的吸引, 这显然为河北省影视文化人才的集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将以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目标, 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的优势, 针对河北省影视文化人才集聚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影视文化产业,人才集聚

参考文献

[1] 房国栋, 于凤丽, 高字民.高校影视人才利用与影视创新发展研究——以西安高校的影视人才利用为例[J].艺术研究, 2018 (01) :74-76.

上一篇:祝老师工作顺利的祝福语范文下一篇:团体心理辅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