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性——贫困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2022-09-13

据有关研究表明,高校贫困生往往存在抑郁沮丧的自卑心理,内向孤僻的交往障碍心理,焦虑愤懑的躁动心理,幽怨苦闷的悲观心理等。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自身的学习就业和个性发展,而且影响高校建设和教育水平,甚至威胁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有效开展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摆脱困扰、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勇气,是社会、高校和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考虑应用团体辅导的方法来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团体辅导不仅有更宽的覆盖面,而且在对贫困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低自尊、高压力等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上有独特的优势。

1 贫困大学生团体辅导的理论依据

团体辅导,它是在团体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运用团体动力和适当的心理咨询技术,协助个体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方式,从而促进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1]。根据团体目标和团体对象的特点,我们选择了三个理论基础: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积极心理学理论、群体动力学。

群体动力学亦称团体动力学,旨在探索群体发展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是创始人。勒温强调团体是一个整体,应做整体研究。场论是其理论基础,他把人的心理和行为视为一种场的现象。场论强调个人与心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坚持对环境和内部心理倾向做辩证研究,群体气氛的研究是团体动力学的经典实验。团体动力学为团体指导过程中团体气氛的创设、指导者的作用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敏感性等一些团体指导技术与方法。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们的许多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来自于自身所持有的错误认知或信念,改善这些错误的认知或信念能够使人情绪健康,获得心理平衡。贫困生也存在许多情绪和行为层面的典型问题,比如自尊低下,过多的负面情绪、压力感过强等,或者是学习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时间管理不当等行为层面的问题。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引入特定的方法来改善。因此,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指导来访者改变原来的认知结构,消除歪曲的想法,纠正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行为。

积极心理学理论是设计本团体的重要理论基础。积极心理治疗关注来访者自身的各种能力,认为治疗者的任务是激发和巩固来访者获得和保持健康的能力;它从人的发展可能性和能力出发,同时强调影响个体心理的社会因素的重要性,它是一种在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以解决冲突为核心的治疗模式[2]。积极心理治疗是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注重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来访者自身的作用,但与人本治疗不同的是,积极心理治疗主张用另一种更合理、更积极的文化对被治疗者的问题作出分析,让被治疗这来体会治疗者的积极认识和积极情感,从而激发自身的积极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双方最终达成共识。

2 贫困生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2.1 团体名称

根据本团体的性质和目标,该团体的学术名称是“贫困大学生成长小组”,为了避免“贫困”这一敏感字眼带来的标签作用,在实际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团体的名称。如:“重塑自我,提升心理素质”。

2.2 团体辅导成员的筛选

面谈:筛选出适合参与团体的学生。要求:家庭贫困,经济状况较差;有自我改变意愿,有正常的交流能力,愿意对团体负责。排除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问卷调查:用于科学客观的筛选适合参与团体的学生。问卷题目主要测查学生的两个方面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

2.3 团体辅导的目标

本团体的整体目标是: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自我成长。本团体的具体目标是:培养组员积极的情感能力和积极的认知能力,帮助其树立自尊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培养积极合理的认知方式。帮助成员在躯体感受、自我发展、未来理想、人际交往等方面减少冲突,活的积极发展[3]。

2.4 团体领导者极其训练背景

团体领导者一名,要求有心理咨询学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背景及个体、团体咨询的丰富经验。团体副组长见观察员一至两名,性别最好与团体领导者形成互补,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及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参加过团体并经受过团体观察训练,在团体活动前需统一接受团体领导者的培训。

2.5 团体方案

团体共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为一次会面,每周一次,持续五周,每次团体活动时间为3小时。具体活动方案见表1。

2.6 团体效果的评估

采用对辅导成员前后测实验设计,比较辅导成员在接受干预前后的心理测量分数。前后测问卷主要考察了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水平、大学生活适应状况、应对方式、情感平衡状况、自我概念等心理状况。也可以对辅导成员和未辅导成员进行“实验组-对照组”的对比测验,进一步了解辅导效果。对参与团体的所有成员,还要进行团体气氛、团体效果评估,以及开放性问题的考察。对于个别成员将进行深度访谈。在团体辅导半年后对成员进行追踪测验,以评估团体辅导效果的持续性[4]。

摘要:团体辅导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很好方法。本文把该方法运用到贫困大学生群体,以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积极心理学理论、群体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改变不良认知,调节消极情绪、从而达到塑造良好行为的效果。

关键词:团体辅导,积极心理学,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群体动力学,贫困生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团系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0~12.

[2] (德)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积极心理治疗——种新方法的理路和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5~50.

[3] 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2.

[4]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25~33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工程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以大型引水工程为例下一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异地就医及结算问题研——以甘肃省宁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