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2022-09-10

1 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 及在此基础上的行为规范。大学创造知识和传承知识的终极目的, 是为了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 它的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应具有以下内涵。

1.1 追求人类共同价值

创造知识的过程, 就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大学会逐步体认到这个世界的高度复杂性, 学会在某一特定体系中思考大学自身的问题, 进而有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艰难历程中, 向世界贡献普世性的生存经验。追求真理可以说是大学的精神和生命。

1.2 追求自由和民主

追求自由, 不仅意味着学术要从政治的怀抱中解脱出来, 而且还意味着要从大学中的各种束缚中挣脱出来。学术自由是大学追求真理的先决条件, 学术的自由带来学术的繁荣, 大学在这种文化气息的熏陶和鼓励下自由地传授与学习人类文明的各种知识, 自由地进行理性思考和探讨, 然后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积极地进行创造。

1.3 追求理想与责任

大学奠基着受教育者崇高的人格目标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基础。这种人生价值观和人格目标往往因其远远超过了现实的社会思想水平, 而极具理想性。同时, 大学聚集了社会中大部分的文化精英, 因而也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1.4 自觉的批判精神

大学崇尚严谨、逻辑、实证、经验, 崇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艰苦攀登和勤奋工作。批判精神是大学创新精神的实质, 是大学所应具备的本质理念, 也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2 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2.1 自觉坚守大学的追求知识、效力国家、服务人类的价值观

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使命价值, 应该体现在注重知识发现和传播的理想与注重国家社会进步和改造的完美结合中, 这是大学的办学者、教育者必须持有的一个基本认识和现实态度。只有这样的校园文化, 才会使大学按教育发展的规律办学, 按人才成长的规律教学, 按科学管理的规律治校。

2.2 通识教育

职业教育提供学生满足物质生活所需的谋生之计, 而通识教育则超脱于这种物质生活之上, 通过一种文雅的教育、自由的教育, 帮助学生们作为一个人, 去追求一种精神的层次和心灵的境界。在这一教育过程中, 人文精神将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或者说, 是人文精神指导这样的教育过程。无论学生来自怎样的专业背景, 通过通识教育, 学生们能够探讨到人类精神的自由、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尊重、生活的价值、资源的善用、宇宙的和谐等等重大问题。

2.3 文化认同

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文化认同上的作用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在西方大学中, 文化研究是“旗舰学科”, 这样的旗舰地位在德国被赋予哲学系, 在英国被赋予文学系, 而这两者都是“元学科”, 这里面既有康德的理性主义, 也有洪堡的文化主义, 贯穿于大学校园文化的理念价值中。有了在人文精神感召下的文化归属和文化认同, 人们才会有族群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3 以人文精神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3.1 营造基本氛围

(1) 重视人文关怀, 提供人性化服务。首先, 要善于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和实际困难, 在条件允许和管理者的承受限度内, 不断满足师生员工的各种合理需要, 从而调动大家的工作、学习热情。这也恰恰是实现人文精神的内在要求和主要标志。其次, 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员工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让他们感受到信任、认可和尊重,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和工作、学习的态度, 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 并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 坚定成功的信心, 使每一位师生员工基于对大学的认同感和荣誉感而勤奋工作和学习。

(2) 加强沟通协调, 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要充分了解每一个人的特点, 做到知人善任、优化配置, 让合适的优秀的人员组成团队, 使他们开展工作时能够配合默契、取长补短、提高效率。二是实行主动的、动态的沟通管理。用富于理解、关爱的感情考虑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沟通来协调人际关系传达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 创造有利于教学、科研的氛围, 鼓舞大家的创新热情。

(3) 尊重个性发展, 鼓励探索和争鸣。大学的教研工作是一项极富创造力的活动它具有连续性、探索性和艰巨性的特质, 因此, 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发扬民主, 鼓励争鸣。要允许在教研工作中走弯路、犯错误, 更要允许改正错误, 要大力提倡并鼓励不同观点、不同专业的探索和争鸣, 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

3.2 创造有效理念

创造有效理念, 意味着要有勇气和信心做思想上的巨人, 不仅要有洞穿现实的敏锐, 还要有语言上的精致、理论建构的丰满、概念上的精巧、风格上的独特、表现手法上的专业。例如, 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许多名词都来自英国高校, 像“科技园区”、“知识转化”、“知识经济”、“国际化”、“全球公民”等等, 这些理念不仅对大学本身产生提升实力的影响, 还对外部世界发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作用。

3.3 明确发展目标

明确发展目标, 就是搞好顶层设计, 解决“办什么学”和“如何办学”这一根本问题, 它包含教育观、质量关、人才观、发展观, 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科学, 学校定位是否准确, 不仅由办学思路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和教育规律来决定, 还要由管理者的人文思想来决定。大学发展需要大学立足自身实际, 立足地方和行业需要, 成为繁荣地方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

3.4 依托自身传统

校园文化是大学对自身本质与功能、大学管理运作方式及其效率、大学存在与发展的真理性、规律性的认识表现。校园文化是在大学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成熟, 这其中, 人文精神的影响非常明显。例如, 近代大学理念中的“教育独立”、“大学自治”、“倡明学术”、“倚重研究”等等, 都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对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的办学实践中应该继续坚持和弘扬。

摘要:认真思考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涵义, 是文化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职责, 也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所必须涉及的核心内容, 更是大学完善和健全校园文化战略的必要步骤。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阐述一些初步的想法。

关键词:人文精神,校园文化,核心

参考文献

[1]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10 (1) .

[2] 邵书峰.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J].教育与职业, 2008 (23) .

[3] 眭依凡.高等教育强国:大学的使命与责任[教育发展研究, 2009 (23) ;

[4] 丘成桐.把脉高等教育[J].解放日报, 2010, 1, 24.

[5] 陈长喜, 孙艳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科研管理创新的新路径[J].中国教育报, 2010, 1, 26.

[6] 任剑涛.核心价值理念凝聚全民共识[J].南方周末, 2007, 7, 12.

[7] 许章润.中国如何炼成“软实力”[J].南方周末, 2008, 11, 127.

[8] 乔万敏、邢亮.论大学内涵式发展[J].教育研究, 2009 (11) .

[9] 杨慧林.英国高等教育观感[J].读书, 2010 (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Tsotsi》的南非叙事分析下一篇:论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的节能技术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