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新趋势及其原因分析

2022-09-12

1 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 中国经济迅速融入世界市场, 尤其是加入WTO以来, 使得双边贸易政策协调机制变为多边贸易政策协调机制为主、双边为辅, 并随着中国参与组建或加入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增多,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而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经济体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 自两国建交以来, 双边贸易稳步发展, 总量也不断加大, 融合度和互补性也在不断加深。从贸易总量上看, 2015年, 我国首次超过加拿大, 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而美国则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从贸易额上看, 建交初期的1979年双边贸易额仅有24.5亿美元;2017年,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 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贸易额为6359.7亿美元, 其中, 美国自中国进口5056.0亿美元, 增长9.3%, 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1.6%, 美国对中国出口1303.7亿美元, 增长12.8%; (1) 另外, 据中国海关统计, 2017年中国和美国双边货物贸易额为5986.9亿美元, 其中, 中国对美国出口4411.6亿美元, 中国对美国进口1577.0亿美元。 (2) 虽然中美双方再贸易上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 但可以清楚地看出, 双边贸易对于两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 随着两国贸易总额的不断提高, 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的程度也在不断扩大, 致使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逆全球化趋势明显, 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并且表现出新的特征、新的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伴随近几年我国的产业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进程, 美国贸易保护有向我国非传统优势商品蔓延的趋势。这次因美国总统特朗普署备忘录, 指令有关部门对华采取投资限制措施, 并且拟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而引起的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就表现出这种趋势。而此时恰逢我国经济进入“调结构稳增长”经济新常态, 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此时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并且出现新趋势, 给我国在战略机遇期的发展带来了风险和不稳定性。因此, 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趋势及其原因, 对我国跨越这“三大关口”、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及应对由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经济风险有重要意义。

2 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新趋势

自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 两个经济体各自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加上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 使得中美两国贸易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加剧了两国间贸易不平衡, 也使得两国贸易摩擦呈现出新的趋势, 即涉及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高科技技术方面的贸易摩擦数量不断增加, 并且在贸易摩擦手段上采用更高级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尤其近几年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例如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美国针对我国发起的“337调查”达到52件。 (3) 这种新趋势的具体表现为:第一, 美国最近制造的贸易摩擦直指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 例如2018年4月美国政府发布的对我国商品拟加征关税的清单中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 并且美国称此举旨在弥补美国在科技领域所遭遇的损失;第二, 我国企业近几年在美国技术并购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或阻挠, 例如阿里巴巴在美收购速汇金 (Money Gram) 因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国家安全为由而受到阻拦致使失败;第三, 美国对我国重新启动“301调查”, 重点是针对通信设备、集成电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 例如美国2017年对中国发起的针对知识产权的“301调查”。

这些贸易摩擦新趋势和以往美国主要针对我国初级农产品、中低端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及贸易保障等引起的贸易摩擦有着很大的不同, 对我国一些企业乃至某些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需要我国的企业及政府积极应对。另一方面, 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这些新趋势的原因, 有历史发展上的原因也有两国新发展上的原因, 同样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 以更好地应对两国的贸易摩擦。

3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由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一定影响, 导致各国国内困境不断。为了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降低失业率, 维护民族工业利益, 进而摆脱国内困境, 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抬头, 使得受金融危机影响巨大的国际贸易雪上加霜, 导致了国际贸易摩擦不断, 多边贸易政策协调机制的地位受到挑战。但是, 后危机时代的贸易摩擦又有更为深刻的原因:世界各经济体由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物质创造进而得到利益转变为以关注利益分配为主的对外贸易战略。同样, 作为世界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美贸易, 其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也是基于此。但是, 中美作为两个在经济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大国, 其贸易摩擦有其特殊的原因。

3.1 中美贸易不平衡及美国对我国贸易逆差的持续增大

贸易的不平衡的加剧是中美两国贸易摩擦频繁的最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伴随着中美贸易总额持续的增长, 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顺差由1990年的110亿美元左右增加到2017年的2834.6亿美元左右 (4) , 这远远高于美国对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对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存在持续的顺差, 但是, 由于一些贸易限制导致中美两国服务贸易规模较小, 未能扭转贸易总体不平衡的态势。另一方面, 中美两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使得贸易不平衡更加显著。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导致贸易结构的变化。根据约翰·希克斯、多恩布什等学者的研究表明, 一个贸易伙伴生产率的无偏向增长将使两国受益, 当增长集中在出口产业时, 同样对两国都有利, 但是当一国的贸易伙伴的进步集中在进口产业时, 该国的境况就会恶化。而中国由于持续奉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战略, 致使出口行业规模越来越大, 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并且由于经济持续发展, 进口行业也有了显著长进, 这些都使得我国对美国贸易顺差越来越大。由于中美贸易在美国进口总额中所占的较大份额, 两国贸易不平衡及美国对我国逆差的持续扩大, 会导致美国贸易收支状况的持续恶化, 进而影响美国在世界贸易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所以, 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死灰复燃, 致使中美贸易摩擦频繁。

3.2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重新启动

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的破裂, 以及2007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并最终导致了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 使得美国国内事业剧增, 经济困难重重。吸取虚拟经济不稳定性的教训以及为了扭转国内现状, 美国当局于2009年重新推出“再工业化”战略, 提出将“重振制造业”作为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 并采取税收优惠、出口促进及发展先进制造业等一系列措施来支持战略的转移。经过几年的发展, 美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稳步上升, 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也改变了其持续下跌的趋势。这就使得美国在更广泛的制造业领域参与与我国的竞争, 而在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产品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等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市场竞争上, 美国拥有传统的技术优势来保证其贸易优势, 并且还可以通过采用技术贸易壁垒来保护其产业竞争实力;而在汽车、机电、皮革制品、鞋帽服饰、家电产品等耐用品产品的竞争上, 中国有一定的优势, 这也致使美国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手段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频率。

3.3 我国“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我国人口红利的释放和资源成本的优势, 使得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 在国际市场中有着强大的竞争力, 因此, 我国有着“世界工厂”的称号。但是, 我国的制造业一直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中低端, 结构不合理, 更多的是“代加工”, 并且三十多年来没有改变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技术、高端制造、著名品牌占比较少的问题。另外, 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弊端开始显现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应用, 使得我国的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逐渐降低, 加上土地成本的升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我国的制造业成本优势逐渐消失, 制造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此背景下, 我国在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 提出要进一步打造中国的制造业强国地位,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前列。强调制造业转型升级,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的制造业向着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中高端转变。经过几年的发展, 我国技术装备有了明显的转变, 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潜器、超级计算、北斗导航、大飞机、“悟空”、“墨子号”、高铁、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核电、量子通信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制造业正向着中高端转变。然而, 这些计划却无意挑战了美国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上的高端地位, 这就势必引起美国的一些反制措施, 以遏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保持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这些反制措施就以贸易摩擦的方式表现出来。

3.4 中美两国历史文化、观念思维上的差异

中美两国历史文化以及意识形态观念上的差异也是两国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一方面,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 影响深广, 是东方文明的代表, 并且曾长时间作为经济强国和世界经济中心, 这些都使得我国有独特的历史传承、行为规范、自我形象以及思维方式。而美国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 其在思想文化领域与东方文化有一定的差异, 甚至有些具有不可调和性。这就决定了中美两国对于国际贸易影响的考量有一定的差异化, 表现为政策、规范的差异化, 贸易实践上就表现为贸易摩擦。另一方面, 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观念上的差异化, 导致了两国在同为市场经济的机制下的差异化, 使得对于未来不确定预期的差异化。另外, 美国仍保持冷战思维, 并且把过去主要靠军事力量压制对抗转变为更为隐蔽的以经济贸易制裁为主要手段的对抗, 认为没有单纯的经济贸易往来, 强调意识形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从而把贸易政策政治化。具体通过拥有并保持国际贸易规则及其争端解决机制的制定权来强加给中国等国家以不公平的贸易方式参与国际贸易、通过挥舞知识产权的大棒以及国内经济法规域外适用来压制其他国家中能对美国国内高端产业产生冲击的产业等手段实现。而根据建构主义者的观点, 当人们长期认定的意识形态观念被制度化并且融入国家间共同遵守的制度框架时, 有利于国家间的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而作为信奉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和作为西方信奉资本主义代表的美国在意识形态观念上存在较大分歧, 使得两国很难达成长期共同遵守的贸易政策协调方案。贸易政策协调不一致或者经常改变就使得两国的贸易实践摩擦不断。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我国在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 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 是我国成为贸易大国。然而,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 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严峻, 保护主义抬头, 国际贸易受到影响。又由于两国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使得美国对我国的贸易政策发生变化。长期的贸易不平衡, 加上两国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 使得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新的趋势。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新趋势, 并且探讨了两国贸易摩擦的新旧原因。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摩擦,新趋势,原因

参考文献

[1] 胡志坚, 陈宝明, 黄宁.中美贸易争端向新兴技术领域扩大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科技中国, 2018 (1) .

[2] 雷达, 李屹东.后危机时期中美经济摩擦政治化的性质、原因及发展趋势[J].探索与争鸣, 2010 (5) .

[3] 王亚飞.大国兴起与国际经济摩擦——兼论中美贸易摩擦[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9 (1) .

[4] 周春山, 刘毅.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及对我国的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 2013 (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学分制下选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下一篇:急腹症的院前急救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