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环境范文

2024-04-13

融资环境范文第1篇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当前,投融资环境相对落后、资金短缺是制约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此,切实改善投融资环境,增加资金投入,是促进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环境现状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煤炭、钢铁、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基地,2002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405亿公斤,牧业年度牲畜总增2780万头(只)。肉类、奶类总产量达到153万吨和155万吨。工业增加值达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国内生产总值173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比“九五”时期平均增长速度高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51元,比上年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86元,增长58%。财政总收入2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近年来,内蒙古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使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得到较大改观。目前全区公路总里程46万公里,铁路总里程6600多公里。通讯业迅速发展,电话装机总容量达135门。电力建设加速发展,电力装机容量已达680多万千瓦。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启动了大兴安岭和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禁牧舍饲、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仅2001年就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617亿元。

(三)投融资软环境逐步优化。

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国家提出的政策导向,近年来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内蒙古自治区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决定》等相关政策,建立了自治区科技兴贸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制度,逐步营造了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环境。一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权和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的标准。二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精简各类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三是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的财政转移支付,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的信贷政策,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优惠贷款,鼓励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主体。四是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从优享受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和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对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在税收、工商、土地、投资管理等方面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同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及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出口商品近千种,特别是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境贸易发展迅速。2001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138家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11亿美元,占外贸出口总额的965%。内蒙古现有18个口岸对外开放,有各类开发区16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1个。

(五)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初步形成。

近年来,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内蒙古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一是引进国内外资金成效明显。二是国债和专项经费投入明显增加。三是企业上市及风险投资等其他渠道进一步拓宽。

二、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投融资软硬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投融资软硬环境与其他省区的差距是制约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因素。

1投融资硬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内蒙古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力等因素的影响,基础设施、经济总量与中东部乃至部分西部省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城市功能亟待提升,综合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对投融资主体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投融资软环境需要尽快完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国整体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原先给予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效应下降。加之我区部分地区和有关部门对有关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透明度差且不稳定,通关速度慢,行政审批效率低,出口退税滞后,地方性法规不健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投融资主体的积极性。

(二)现行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内蒙古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业自筹、企业上市融资和引进资金。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资金投入量少。

1引进资金对高新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在内蒙古新增投资和经济增长中,引进资金所占的比重较大,但资金投向主要集中在投资需求更为迫切的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煤矿、电厂、能源性加工业等基础产业,对于开辟和拓展出口市场有重大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严重不足。

2国家和自治区投入的科技专项经费规模小而分散,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讲只是杯水车薪。

3企业公开上市虽然是融资的理想方式,但由于我国主板市场的上市门槛过高,基本上将中小科技企业拒之门外,内蒙古仅有少数具备资格的大型企业能通过上市融资。

4银行因控制风险而始终把科技开发贷款控制在最小规模,不能满足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

5我区大部分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其他组织形式的企业大多势单力薄,用于高新技术投入的自有资金严重不足。

(三)风险投资体系亟需建立和规范。

风险投资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资金支撑,但从内蒙古情况看,风险投资业还不能对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1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融资能力已近四十亿元,但由于运作不规范和经验不足,大部分资金投向偏离高新技术产业,违背了风险投资的初衷。至于内蒙古风险投资起步更晚,近年来虽然先后设立了科技风险基金和中小企业创业基金,成立了以风险投资为基础的内蒙古科技创业有限公司,但其还不能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渠道的一个真正组成部分。

2内蒙古与国家风险投资同出一辙,带有明显的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约束性,风险基金规模难以扩大,也不能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高新技术领域。

3我国风险资金退出渠道狭窄,加之内蒙古还未形成风险投资的中介服务及信用担保专门机构,缺乏风险投资的专业人才,均对风险投资的发展形成一定制约。

三、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改善投融资软硬环境。

投融资环境改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结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采用BOT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和环保建设的同时重点要抓好软环境的建设完善,争取以优越的软件条件弥补硬件设施的不足。一是各级政府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设路标、不设障碍的要求,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把各项鼓励投融资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市场机制对投融资的调节作用。二是要致力于建立公正、透明、稳定的法制环境和诚信、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三是尽快建立投融资配套服务机构的执业标准和监督机制,为投融资主体提供专业化服务。四是创造有利于人才聚集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创造条件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为投融资主体提供有利的人力资源。

(二)充分利用传统的投融资渠道。

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当前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利用资源优势,采取独资、合资、合作、兼并、租赁和特许权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并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自治区要把分散在各部门的预算外资金、各种专项基金、专项收费等集中起来,以地方拨款资金配套的方式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或以专项基金担保、贷款贴息等财政资助方式进行融资贷款。三是做好股票上市推荐工作,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加快中小科技企业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步伐,搞好增资扩股,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四是在作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争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重点科技企业债券,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融通资金。五是建立外贸出口发展基金,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六是用企业退税专用帐户作为质押进行融资贷款,并对贷款给予一定比例贴息。

(三)建立完善风险投资体系。

风险投资是今后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投融资规模的必然趋势。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具有预期高收益与高投入、高风险并存的特点,传统的投融资方式已难以满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为此,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情况,需要尽快建立完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风险投资体系。一是规范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投向,确保资金流向有发展优势的高科技项目,发挥其对科技投融资的市场导向作用。二是将政府主导模式的风险投资向“民营官助”模式转变,大力引进民间资金投向风险资本,扩大投融资渠道和规模。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参与出资、参与发起设立、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对风险投资机构予以支持。三是发展产权交易市场,鼓励中小科技企业通过香港创业板市场融资上市,以拓宽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四是尽快建立风险投资的中介服务及信用担保专门机构。

融资环境范文第2篇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这个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二条路径,一是打破传统国有军工研发生产体系的围墙,改变国有主体治理结构,引入市场机制,激发活力,提升能力,提高效率。具体表现形式为国有机构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二是打破传统军品市场供应体系的围墙,降低准入条件,引入民营企业,从而引入竞争、打破垄断,开放创新。具体表现形式为调整民进军的市场准入政策。二条路径的最终目标都是提升国防建设的创新能力,实现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其中,国有科研院所作为我国科研体系和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问题极其重要,更是第一条路径实际承载的主体。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结合业务实践,总结分析提出了8种院所改革发展和孵化企业的模式,重点探讨了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有关国企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背景下,科研院所如何面向市场,真正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经济实体的独立法人地位,建成多种所有制的混合型经济体系,最终实现由“政府主体型”向“企业主体型”转变。成為架构灵活,独立运行、市场引领、创新发展的现代研发型企业主体。

一、研究背景

陕西是国家工业布局的重要基地,也是科研力量的主要集中地,在推进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方面具有五大优势。

(1)政策优势。响应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政策,近年来陕西出台了《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陕九条”)等突破性政策,包括建立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机制。科技成果通过协议定价的,无需经过本单位审批,通过询价和公示即可,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不低于90%等等。

(2)投入优势。2016年全省R&D投入419.56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19%,位居全国第八、西部第一。150家独立法人科研院所,承担了62%的研发投入,超过260亿元,平均1.73亿/家。

(3)平台优势。陕西是全国第三个创新型省份。西安是中央全面综合创新改革实验区,西安高新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航空、航天、兵器基地和汉中航空产业基地是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地方还组建了工业机器人、先进复合材料、电子信息、增材制造等10个军民融合产业联盟。这些平台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军民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4)人才优势。陕西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171家、高等院校108所、省级以上各类平台605家、国家级重点学科126个;有两院院士67人,各类科研人员110万人,在校大学生120万人。特别是拥有军工企事业单位139家,航空、航天等六大军工行业在陕均有布局。军队院校6所,占全国的1/7。

(5)产出优势。2017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921.55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其中60%以上是科研院所完成的。近五年,陕西共有168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全国第4位(其中1/3是军口项目)。陕西“军转民”企业300多家,其中总规模过亿元的企业80多家,西飞公司、西航公司、航天四院、航天六院、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等5家龙头单位营业收入过百亿元。“民参军”单位有589家,其中民营企业452家(每年新增100多家)。2016年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实现总收入2476亿元。

因此,陕西在国家军民融合体系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响应国家政策,抓住“成果转化、国企混改、军民融合”等一系列举措出台的契机,深化院所体制改革,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既是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家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模式的破题要求。

自2000年起,陕西地方政府和一部分省属院所在企业化转制后,就意识到科研院所只有从国有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全民所有制企业进一步深化机制改革才能参与市场竞争。这包括进行治理结构调整,开展无形资产再分配,鼓励核心骨干持股等方式。这其中的典型代表“一院一所”模式。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通过“三位一体、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的国有控股模式,孵化了29家企业,实现了从院所收入从2003年的1500万到2017年104亿,15年保持30%增速的跨越发展;自2010年起,西安光机所作为中科院在陕公益类研发机构,通过“开放办所;专业孵化;创业生态;择机退出。”开放孵化的模式,快速孵化了近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院所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又一个典型。仔细分析院所转制发展,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资本市场高度认可院所的深厚底蕴和研发能力,当条件适合时,敏锐的投资人第一时间会参与到院所改制过程中来。西北有色院的孵化企业1家主板上市,3家挂牌新三板,其余的20多家企业也都有投资机构参与。西安光机所孵体系聚集了近30亿的天使基金,已经有10个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因此,如何更好的调研,总结院所企业培育和成果转化模式,是帮助院所合理合规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创业投资参与发展的需要。围绕这一主题,协会组成调研组对陕西军工领域近80家院所和孵化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科研院所通过建立市场主体,助推成果转化的8种模式。希望能够对这一方向有所促进。

二、基本情况和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省军工院所共33家,军工企业(一级)16家,地方军工企业和民口配套单位300多家,取得四证的军口企业90多家,其他军民融合企业550多家,承担各类军工科研项目19500多个项目,申请专利18000多件(含国家专利和国防专利),转化和开发近2000项民用产品。十二大军工集团在陕科研院所及院所办企业共计160家,分布涉及军工各行业。

总体来看,陕西军工领域科研院所产业覆盖全体系,科研能力代表国家水平,每年形成大量的成果,培养了大批的创新人才。但受制于意识环境和体制机制,目前绝大部分院所的创新和产业能力集中在院所母体,孵化企业数量很少,研发和生产任务主要来源于国家任务安排,缺乏主动对接市场能力。经过调研,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国资管理机制障碍

军工院所大部分隶属于中央国资委,且各央企集团体系中体制审核严格,目前涉及成果作价和投资企业等均需要上报上级审批,部分院所控股投资500万以上的项目还需财政部审批。此外,部分院所推动“资产证券化”,即将有产业发展的业务装到上市公司中去,事业部或非股份制的企业与资本融合,这就存在体制审批和资本核查的双重制约,落地进度较慢。

(二)混改的管理动能不足

军转民的受益方主要来自于掌握院所的关键技术或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部或经营生产部,而军转民的管理方主要是来自院所科研规划部或产业管理部门,前者的积极性更多来自于产业转化发展以及团队股权激励,后者的积极性更多来自于集团主导推动以及岗位升值晋升。且目前体制内各种资源向军品倾斜,从事军品项目的团队不愿从事民品项目。因此,集团总部若不主导推动事业部企业化等重组改制,来自基层生产经营事业部的积极性很难推动军转民项目产业化。

(三)混改股权合作参与门槛太高

军转民项目属于院所改制中的优质资产,依托上級院所的产业优势和技术研发优势,存在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份额,故其深受资本市场的追捧。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受上级集团对引入投资机构资格审批限制,最终通过审批的往往是央企级投资公司或上级关联企业,产业资本和地方产业基金参与的难度较大。出现小股东(集团或者上级公司)的权利大于大股东(转化院所和团队)的现象,经营管理者的权利仍停留生产经营中,实现管理团队股权激励的可能性渺茫。

(四)混改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原有院所体制中,考虑更多的是质量可靠性和持续保证能力,军工采购体系主要在项目实施成本的基础上加成采购的固定收益模式,实际造成军工行业虽然批量订单较少,但利润有保障。加上国家各种资金补贴,项目盈余水平不低。混改后市场化经营且要与民营企业竞争,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将面临市场开拓和市场价格的双重压力。

(五)思维模式的限制

院所改制过程中,各个院所的情况并不相同,没有完全相同的案例和经验可循。出于政策风险的顾虑,大多数院所往往选择暂时观望,等候成熟案例落地,上级单位明确改制效果后,再行实施。其次,大多数的混改企业的技术来自于军口,目前军口开展同源技术的项目仍属于独占,技术保密的红线要求很高,由于担心关键技术被体系以外的资源掌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军民融合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三、模式探索与投资实践

军工科研院所改制作为中央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之一就是组建多元化股东结构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体,即考虑到军工科研生产的特殊性,保证国有控股或相对控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重视吸引外部投资者包括产业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创投资本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鼓励经营者和业务骨干参股,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使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通过产权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其次,是真正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造更加面向市场的产业化能力,具备适应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经营管理能力。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项目经验,对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模式总结成以下八种模式。

(一)整体改制模式

(1)基本路径:

军工科研院所将全部或核心资产整体整合,推动科研院所事改企,具体来说分为整体直接改制和新设整体改制两种形式,其新设改制前后架构如图。

其改制前后对比如表。

(2)适用范围:

①具有隐形通道的院所。军工院所整体改制需要财政部和国防科工局共同批准,因此能够通过审核的院所较少。因此在军工院所改制名单下的院所,就获得政策隐形通道。宣布启动首批41家军工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军工科研院所转制工作正式启动并进入实施阶段,其中陕西军工试点单位包括西安航天精密研究所(16所)、陕西电器研究所(44所)、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206所)、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等4家单位。

②军工集团中前期准备充分的院所。国防科工局启动院所改制工作以来,要求各军工集团按照院所划分标准尽快将下属各科研院所提交正式改制方案,下属院所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坚定改革决心和明确改革方向,将方案上报所属集团及国防科工局,前期批量改制的院所准备较为充分。这就为整体改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具体案例:

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一所从事电力半导体器件工艺技术、变流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所。2010年研究所整体改制,成立西安派瑞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股份公司,积极引入国家开发银行、中信资本、省内资本等战略合作伙伴,增资扩股,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现代科学管理模式的科技型股份制企业。

(4)优势分析:

事业单位转制成企业法人后,依托军转民的先进技术,改变国有企业的制度和生产关系,利用生产关系的改变来促进生产力的进步,使企业活力被显著激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企业发展水平和盈利能力会显著提高,从而改变内部企事业两种体制混杂在一起、科研生产分离、互为羁绊的被动局面。

(二)国有控股新设企业转化模式

(1)基本路径:

国有控股新设企业转化模式即军工科研院所二级单位或三级单位下属事业部或前沿研发领域,由国有主导控股联合其他资本围绕其产业基础或技术优势而新设的企业。

(2)适用范围:

①特定事业部具有产业基础或技术研发转化优势;军工院所在体制内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技术优势,按照内部公司化管理和产业上下游需求的基础上,研发和培育以事业部为主体的内部运营单位或早中期研发项目,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按照项目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激发团队的创业激情,由国有控股新设公司。

②军工集团新设公司有名额指标。军工院所受2005年以来产业多元化和2008年以来新设公司快速扩张的负面影响,军工院所严格实现“瘦身健体”,清理三级或三级以下的子公司,且要求新设的公司符合“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价值同向”的要求,引导“归核聚焦”优势产业,因此新设公司必须在原有公司清算压缩的基础上,审批获得新设公司指标。

(3)具体案例:

2017年,中电科39所依托雷达通讯优势,由国有控股联合社会资本、创投资本新设公司中电科(浙江)海洋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现已投入运营,成为舟山地区十大科技创新企业。

(4)优势分析:

依托现有产业板块,建立了独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了企业化的产权归属结构。公司成立后,建立了规范的组织管理架构和审批决策机制,团队工作效率和审批效率大大提高,引入产业资本和创投资本,增强公司资本实力的同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此外经营团队在公司的话语权大大提高,逐步使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三)国有控股资产注入原有企业模式

(1)基本路径:

国有控股资产注入原有企业模式即军工科研院所基于“瘦身健体”的要求,对现有产业有积极的转化意愿,将转化资产装入现有存续相关产业链的企业,从而完成院所内部经营核算到企业独立化运行。

(2)适用范围:

①具有产业转化的积极意愿;军工院所在军转民领域,通过多年内部公司模拟制度化从事产业培养和拓展,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短期内具备公司法律化转移的意愿和能力,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其技术优势和体制内的资源优势在逐步减弱,且通过体制外客户的需求和技术的研发方向,不断升级技术门槛和改进技术工艺。

②与现有存续公司属于相关的产业链条,通过体制力量进行融合。军工院所内部存续现有公司主体属于院所主业链条发展的方向,转化项目及装入的资产与存续公司属于相关的产业链条,在院所的统一领导下,将转化项目全部装入现存企业,原存续企业因为新的优质资产注入,企业盈利模式和盈利渠道进一步拓宽,为后续引入战略投资机构,提高现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估值提供支撑。

(3)具体案例:

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是由航天科技集团航天四院、中国进出口银行和西安阎良航空基地管委会共同投资成立,供应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品的高新技术企业。

航天四院在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战略规划下,于2017年8月将西安超码复合材料公司通过43所,以无偿等价划拨的形式与康本材料公司合并整合。本次整合注资完成后,新康本公司营业收入将达到6亿,应税额增加到3000万元。目前项目已整合完毕,具体交易结构如图:

突破现有体制限制,鼓励现有团队的创业激情,将项目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尽快注入原存续企业,通过市场化机制运作项目和管理企业,为转化的项目和原存续的企业注入内在发展动力。

(四)国有控股存续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模式

(1)基本路径:

国有控股现存续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模式即军工科研院所已存续企业基于项目资金或者股权多元化的需求,引入战略投资机构,通过重组股权架构,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核心竞争力。

(2)适用范围:

①产业扩展带来的资金需求;军工院所存续企业随着产品中试并产业化后,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参加市场竞争,在细分领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市场扩张后,需要加大購置土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靠银行等间接融资方式有限,通过股权直接投资引入战略投资机构,填补资金需求。

②产能扩展带来的市场需求。军工院所存续企业依然受制体制的限制,在公司化设立过程中,引入的投资机构主要是所属院所本部、院所体系内的集团投资平台,股东单位多为母公司或关联公司,基于体制内产值规模逐年提升的要求,企业随之的配套产能不断提升,产能扩展的同时,需要有产业背景的社会投资机构,加强市场开拓能力和盈利能力。

(3)具体案例:

航天四院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航天六院航天六院11所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九院的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上述院所存续公司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公司改制。

(4)优势分析:

多元化股东结构为军工院所发展提供支持,其中国有资本体现政策优势,产业资本体现市场优势,创投资本体现金融优势,团队资本体现管理优势。通过多元化的股东结构整合,打破党委会议决策公司发展的被动局面,补充流动资金,扩大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国有参股新设企业模式

(1)基本路径:

国有参股企业作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军工科研院所围绕前沿技术研发、非主营核心资产或在企业管理等方面不具备优势,由产业资本作为大股东或并列大股东,通过放弃控股权和管理经营权,联合其他资本共同设立公司,提高市场运作能力和行业盈利水平。

(2)适用范围:

①前沿技术研发或者引入第三方技术,军工院所控股受制于体制或外贸政策限制;

②非核心资产,军工院所愿意让渡管理权,由产业资本或其他资本控股,并主导企业经营。

(3)具体案例:

兵器集团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围绕国外微型涡轮发动机技术优势,由产业集团主导发起,联合创投资本,共同组建项目公司,主动放弃控股地位,通过参股方式积极引入新技术,为未来订单市场应用打消顾虑。

(4)优势分析:

该模式发挥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市场化优势,提高国有资本投资收益,既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又提高了国有资本的营运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六)契约制转化模式

(1)基本路径:

合作机构通过契约的方式,约定公司产权归属、资产使用、收益分配、投资决策、项目退出,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价值。

(2)适用范围:

①国有机构之间合作,民营或其他社会资本不适用;

②要素融合,通过契约的方式实现技术、资本、人才、文化以及产业等多要素相互融合,实现1+1>2的合作优势。

(3)具体案例:

兵器204所以推进剂领域产品的技术成果、市场、资质许可的使用权出资,庆阳化工以固定资产及资质许可的使用权出资,以具有市场前景和高技术含量的科研项目为载体,虚拟组建“北方特种材料科技公司”。开展产研科技成果转化合作,优化了资源配置,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实现了共赢。

(4)优势分析:

该模式克服了注册实体公司取得军品生产许可、承研资质困难、组建周期长等不足,具备了公司组建快、资源共享、经营灵活等优势。

(七)产业培育平台合作模式

(1)基本路径:

军工科研院所目前基于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吸引了民营资本和投资机构,组建科研或产业研发平台,通过协议方式约定知识产权归属、投资比例、收益分配、项目退出等合作要素。

(2)适用范围:

军工院所在民用研发的部分技术应用前景看好,但技术研发仍处于实验阶段或小试阶段,距离产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3)具体案例:

中电科熠星西北孵化中心是中电科集团组建的产业项目技术孵化平台,一方面依托国有体制内军转民项目进行孵化,另一方面面向全社会征集优秀项目,由中电科集团主导对项目(非公司化)前期进行早期孵化,并就孵化的知识产权归属、投资阶段、收益分配等要素协议约定,项目科研从小试到产业化阶段,由中电科集团主导,引入市场背景的产业资本和财务背景的创投资本,鼓励核心骨干有条件持股,形成多元化的混合所有者公司化,从而实现个性化需求与科技资源的快速匹配,推动优秀项目更快、更好的落地与发展。

(4)优势分析:

目前军工科研院所通过技术参与项目研发的路径是通畅的,在短期内实现了双方的合作,通过共建研发平台,院所获得社会资本的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分享技术红利,为长期合作奠定基础。

(八)体制外创业发展模式

(1)基本路径:

总体来看,军工企业由于体制相对保守,激励机制比较传统,实行员工持股等激励措施的企业极少,所以大量的科研骨干和团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但实际上,这一模式目前按照院所主体推动意愿的不同,细分还包括两种路径。一是个人主动性。一部分不安于现状的院所人才与技术骨干从体制内采取停薪留职或辞职的方式,符合脱密等要求后,联合北上广的产业投资资本、社会投资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公司,实现体制外创业。二是平台推动性。在国家出台各项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引领下,一部分院所通过保留事业身份,给予一定支持的方式,鼓励非核心领域人才离职创业。

(2)适用范围:

个人创业意愿强烈,具有较强企业组织和市场开拓能力。创业后方向与原单位从事领域有明显区分的研发人员和团队。

(3)具体案例:

叶XX,从兵器集团下属机构辞职创业,组建陕西雷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联合国防科大、航空航天、中电科、火箭军、兵器集团、兵装集团等数十位武器装备领域的专家一起研发和填补了我国军用地面无人系统方面的空白。赵XX,从航天九院771所辞职创业,组建陕西麟德惯性电气公司,从事石英音叉陀螺正在进行工程化完善工作,已批量生产,供应给多家军工企业,部分产品已列装。

(4)优势分析:

是目前院所科研力量转化成为“民进军”企业的主要模式。虽然对于创业者个人风险较大,但对于整个军民融合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从投资角度看八种模式的分布

调研组依托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所投的210个项目样本,采样其中50个属于军民融合类别的项目,可以大致看出院所改制在军民融合孵化企业中的分布情况。

从项目来源看,属于第一类(整体改制)2个(4%),第二、三、四类(国有控股)5个(10%),第五、六、七类国有参股10个(20%),第八类(民间自发)33个(66%)。

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通讯(19项,38%),材料和加工(12项,24%),人工智能(8项,16%),其他(11项,22%)。当然这与陕西本身产业布局特色有很强的关联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陕西的项目36项(72%),外地项目1 4项(28%)。这一比例远高于总体样本210个被投企业,其中只有91家企业注册在陕西(43%),说明投资机构对于陕西军民融合项目的偏好性。

从投资估值来看,这些项目平均投资强度600万/家。以投后估值来看,注册1年以内的项目,陕西本地平均1500万,以外的平均5000万;5年以内,陕西本地平均3500万,以外的5500万,5年以上,都在8000万以上,估值趋同。这说明由于陕西股权投融资环境的不发达,本地项目估值水平与全国相比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这也是提供给投资机构的价值洼地和发展机遇。

五、制度建議

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结合陕西省内院所改制的现状和模式探索,提出以下建议:

(一)开展中央在陕院所授权地方管理改革试点

基于军工科研院所其产权关系归属于国家不同的部委,行政隶属于军工集团,其改制审批还需要财政部和国防科工局审批。而作为改制目标企业,军工科研院所并没有处置权,这是军工科研院所的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必要之处。建议选择有意愿,有基础的1-2家院所,由地方政府出面,与中央国资委和央企母公司沟通,实施授权管理改革试点。主要内容为涉及成果转化和新成立市场化研发主体的方案,由地方主管部门审批,报原有管理体系备案。通过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总结院所改制模式,从而逐步打开体制改革新局面。

(二)鼓励产业资本、创投基金等多元化主体参与院所改制,完善和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原科研院所性质上属于国有企业,在相关政策放开的前提下,有序鼓励产业资本、创投基金等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到院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有利于建立起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激励,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形成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可以为提高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提供体制机制支撑。

(三)建立市场化的薪酬福利体系,吸引和留住创新性和前瞻性的领军人才。

院所改制在人才政策上应该以建立市场化的薪酬福利体系为重点,打造核心人才体系、发挥骨干团队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建立市场导向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是2018年国企改革的重头戏,陕西作为“军民融合”重镇迎来历史发展机遇。依托“科技资源”与“军民融合”两个优势,加快体制改革和成果转化步伐,将为陕西省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原始驱动力,也可以为国家军民融合探索发展路径和可借鉴的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

融资环境范文第3篇

一、财务环境概述

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系统,企业所处的环境就是企业环境,同时这个环境也是企业融资这个财务行为所处的环境,也可统一称为财务环境,按照是否属于企业可以区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多指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和税务环境,同时也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外部环境存在复杂性、唯一性和变化性的特点;内部环境更为广泛,包括公司治理、股权结构、组织架构、产品定位、经营战略、企业文化、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

二、财务环境对企业融资的重要性

资金管理的核心是现金流管理,现金流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为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管理解决的是企业的生存问题,那么资金管理解决的就是企业的发展问题,资金管理与金融相联系,如何融资,如何找对资源,这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的融资无法离开特定的财务环境;每个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都会面对的完全不同的外部环境,还有内部环境;不同的内外部的财务环境直接会影响企业对于融资时机的把握,对于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规模的判断;基于不同的公司治理和管理思路企业也会做出不同的融资规划。所以,只有对财务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为融资战略、融资规划和融资决策提供基础保障。

三、财务环境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宏观环境因素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企业融资无法孤立存在,从宏观上来看,它依赖于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它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非常的大,比如经济运行、货币政策、行业环境。

宏观的经济运行情况,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经济的景气与否会影响到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在经济比较景气的情况下,企业一般相对会比较倾向于投资,而投资则相应伴随着寻求多种融资途径,用多种融资方式实现融资;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则意味着投资将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性,因此融资就会进一步被抑制;而对于企业运营所需的融资资金,一般情况下企业会选择比较传统的融资方式。

国家的宏观政策影响企业融资,积极的货币政策可以使企业在融资渠道上更加多元化,并且在银行的贷款通道上也更加的顺畅;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在企业融资上则较多表现为不良的影响。

行业特征影响企业融资整体考虑。不了解企业的产品市场地位、竞争对手、产品市场战略等,就不可能进行企业融资。合理的企业融资永远是从产品市场开始,对产品市场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的理解行业,只有深入地理解行业,才能够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融资战略及模式。

(二)金融环境因素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随着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的实行,企业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这样对于企业融资有正向的作用。因此,忽视金融整体环境,忽视企业信用,就会造成企业融资,特别是银行信用和社会信用融资的方式造成很大的影响。

金融监管政策的宽松和紧张,直接影响资金面的大小,从而影响企业融资的规模及方式。不了解金融监管政策和实时关注政策的变化,会出现无法融资的情况,从而影响融资的整体推进。

(三)税务法规因素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企业融资的对象是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机构直接影响了融资的所缴纳的税务水平。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支出可允许所得税前扣除,而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金融机构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因此在税务法规的角度,通过不同融资方式进行的融资成本存在非常大的差异,通过不同的主体债务融资方式融资成本差异也会巨大。忽视税务因素而选择企业融资,就会造成融资成本高的结果,从而影响资金的使用量问题。

(四)公司治理对企业融资影响

公司治理不仅包括治理结构,还包括治理机制,而治理机制不仅包括董事会的结构和功能,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财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和一切与高层控制有关的管理机制及制度。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企业公司治理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比如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公司治理一般处于无意识状态下的随意性,在这个阶段,公司基于生存,不太会有清晰的战略,也不会有成系统的企业文化,而是基于经营者自身的DNA的一种文化,企业的价值在这种状态下基本上是无法体现出来的,因此不会有良好的资本形象,企业融资就会出现比较单一的融资模式。

在资本市场上,公司这个商品是可以拆开卖的,公司治理结构没有设计好,就会出现丧失控制权,或者出现控制权不放,投资人无法进入的情况。

(五)公司管理对企业融资影响

管理层若只注重商品市场上公司的经营,但是没有跳出企业,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思考公司的经营,那么就不会有广义的投资人进行投资。从广义上讲,股东、债权人、客户、上游供应商、政府,他们都是提供资金的人,他们手里有各种各样的资源;股东为企业提供股本,债权人给公司提供贷款,或者为公司提供货物等物资,产品销售给客户,客户提供资金;利益合作者,上下游合作者提供经营性融资;政府提供政策及税务优惠。

管理层的思维方式直接决定了管理的方式,鉴于企业融资不仅仅需要注重商品市场的经营,更要注重在资本市场的经营;如果管理层没有财务思维,不具备金融思维,企业的融资就会出现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种种问题。

因公司管理而衍生出的运营能力也是企业融资,融资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公司的运营能力不强,无法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不好就无法形成优质的会计报表,报表能够呈现出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水平,能够反映出过去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还能够反映出公司意向的投资,以及未来的资金用途,资金具体的需求;同时也会反映出企业运用资源的能力,控制风险的能力,从而直接影响融资的方式的选择,融资时机的把握。

四、基于财务环境对企业融资影响的对策

(一)充分了解宏观环境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宏观环境,企业的管理层的管理人员、融资人员不仅仅需要在专业上能够胜任岗位,更要具备国际视野,分析经济运营的规律,根据经济周期,国家政策层面分析行业的发展,从而从宏观层面上把握运作融资的时机。因此,对宏观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顺应国家整体政策倾斜,才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融资时机,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以及确定融资规模,从而制定符合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的融资规划,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深入分析金融环境

企业融资人员,应该全面分析金融市场形势,内部强化应急机制,建立风险应对,才能有效地发展资本市场;企业深入分析形势,建立良好的融资体系,在资本市场上,把握好融资的时机。

企业充分注重企业信用,提升银行信用;并及时了解金融政策监管研究,及时调整融资规划,根据不同的金融市场环境及时调整融资方式。例如房地产行业的金融监管政策层出不穷,而企业的发展就更需要及时的寻求多元的融资路径,寻找出路。

(三)全面研究税务环境

税务环境直接决定了融资的成本问题,因此需要全面了解税务环境,税务政策,鉴于我国现在整体税务环境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信息化的金税工程越来越强大;管理层首先要从管理层的意识上税务与融资方式的强联系;在筹划融资时,明细融资的方式以及其产生的综合的融资成本,从而能够从中选择出最优的融资结构。

(四)清晰公司治理结构

虽然企业在发展的生命周期中,无法逾越的要经历公司治理的无意识状态,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治理逐渐完善,公司战略逐渐清晰,企业文化逐渐系统,企业的价值也会日益增加,公司的未来预期越来越好,资本形象越来越好,企业融资就会出现更多种的选择,这个时候融资就需要根据企业发展逐渐清晰的融资规划。清晰公司的治理结构就需要做好两个机制,做好权力制衡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五)提高公司管理层风险意识与企业运营能力

1、提高管理层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融资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公司的成长,以及价值的提升,而这个需要提高公司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意识就是要确保三个安全:资本安全、运营安全和财务安全。资本安全了,资金才会进入企业,投资人才能够放心;对于经营者和管理者才说,只有运营安全了,企业才可以持续盈利;财务安全了,我们的资本安全才能有保障,运营安全才有基础。

风险管理意识具体表现为:融资决策一定前置到投资决策。想好怎么使用资金,如果让资金更大效用地发挥作用,是我们做好融资决策的一个前提。只有对资金未来规划,及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有很好的预期判断,才能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更加的顺利。其次,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组合分析。经营企业过程中,管理层要把握整体的风险,如果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在选择融资的方式时,就要相对选择财务风险相对较小的。首先,从融资方式而言,债券融资的风险大于股权融资的风险,进一步讲,短期融资的风险大于长期融资的风险,从企业的不同的生命周期来看,早期的经营风险比较大,可以用更多股权融资的模式。

2、提升企业运营能力

企业运营能力的提升进而就可以形成非常高的资金流管理和资金链管理,那么在过去,就会形成较好得利润和现金流量指标,再加上好的商业模式才能形成企业的未来的良好预期,那么就会让投资人从外部看到公司的价值;企业才能进行有效的融资规划。提升运营能力的具体方式体现为:管理绩效并设置有效激励,持续打造组织学习能力。

摘要:企业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流就是企业发展的血液,但是不同的财务环境对企业融资有很大的影响,企业融资就是要清楚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从而更好地为企业融资,达到服务企业发展的目的。本文就财务环境中的宏观、金融、税务法规、公司治理及管理五个方面因素对于融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环境,企业融资,融资规划

参考文献

[1] 王燕珍.浅谈财务环境对企业融资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9(03):49-50.

[2] 王雁.浅析财务环境对企业融资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9(04):54-55.

[3] 王伟.论财务环境对企业融资的影响[J].纳税,2019(04):79-81.

融资环境范文第4篇

财务环境是指影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的所有内外部各种条件。如果将企业的财务行为视为一个系统,那么除企业财务行为以外,所有影响财务系统的一切总和,都构成财务环境。一般来说,财务环境包括财务外部环境和财务内部环境。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企业处于外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大环境之中。企业的内部环境很广泛,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经营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员工文化建设体系等。由此可见,企业的外部环境基本相同,无法改变,但内部环境却是各有不同,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控制和管理来不断改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财务环境。因此,财务环境的好坏对日常财务工作影响非常大,不仅影响着中小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还将影响着企业的资金运作。

二、财务环境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性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自主融资、自盈自亏”的经营模式。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危机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资金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因此进行多渠道、多方式融资,显得非常必要,所以企业融资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全面分析市场经济环境,有利于中小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融资计划

中小企业应充分了解国家的经济法律法规,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本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合理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财务环境贯穿于中小企业的整个日常经济活动之中,资本的筹集则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筹集到的资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投资和发展,而资金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融资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使企业做大做强。因此,建立良好的企业财务运行环境,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开展中小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为实现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有力的财务支持。

(二)全面分析金融环境,有利于中小企业寻找最合适的融资方式

充分分析了解金融市场环境,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有利或不利财务活动条件,以便尽可能地拓宽融资渠道, 不断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节约更多财务资金。

(三)全面分析信贷环境,有利于中小企业科学合理安排运用资金

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贷不到长期贷款,短期融资行为导致拆东墙补西墙情况非常普遍,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将资金的作用发挥更大,就需要企业有“懂理财、会理账”的财务环境,全面分析信贷环境,更好的科学合理安排使用企业资金。

三、对财务环境进行融资的对策建议

(一)与政府部门多沟通,充分利用各种政策优势

企业的决策和发展将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各项经济政策的外部影响,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协调好本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各项财务行为。负责收集和运用国家相关的财税政策及动态信息、各种特殊优惠政策,这些都将可能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近期国家税务局为减轻企业税负负担,推出一系列“降税减负”政策,中小企业要根据这些政策和条款进行学习和运用,将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的各方面,减少税费,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提升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环境

1、要不断提升员工全局思想,增强企业风险防控意识

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全局意识,对企业风险防控的意识比较淡薄,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而且自身工作岗位缺乏稳定性,人员流动性较强,无法实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所以要不断增强企业的风险防控,提升企业全局财务环境观念,从宏观角度对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创造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凝聚力。

2、企业要培养自身专业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

目前, 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没有本企业的专业会计人员, 通过招聘兼职或者找社会代账机构会计人员代帐,这些员工并不能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状态,也无法参与企业内部的战略决策,投融资决策和风险防控,因此要想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就要不断培养本企业的自身专业会计人员。

3、企业管理层要高度重视会计管理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高度管理理念,不重视会计工作,认为会计人员就是记账、管账、收钱、付钱,不能认识到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的管理能力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因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方面都离不开会计数据作为支撑,会计管理反映着整个企业的资金流向,任何决策更离不开会计数据的分析,因此,会计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4、要不断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会计人员除了做好自身财务方面工作外,还应全面了解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市场等多方面信息,为决策层提供更多有用的财务信息,满足各方面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比如,向债权人银行提供科学、完整的财务报表信息,可以使银行等投资机构充分了解企业的过去、现在、未来等财务数据,增加债权人的可信任度,从而更快更好地筹集到资金。

(三)建设融资体系建设,完善融资方式

1、注重与银行等金融债权人建立良好的融资体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有多种方式的融资活动。除了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外,大多数企业还会直接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以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中小企业应与金融机构多沟通,多学习,逐步改变以靠银行借款为主的思想观念,降低银行怕贷惜贷的想法,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家金融政策,并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部门借放贷的意识,这样有利于企业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融资策略。此外, 银行和其他金融债券持有人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资金安全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利益,银行应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合理规避风险,重视贷款后的监督管理,加强对企业资金流动的监控和财务报表数据的关注,注重企业资金使用的流向,充分发挥贷款资金的最大效应,并建立一个长期与企业合作的战略关系。遵守信用,依法筹集使用偿还资金,使企业与银行等金融债权人建立起良好有序的融资体系。

2、根据资金用途,科学合理预计资金需要量

在企业的日常运营和项目投资过程中,筹集到资金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企业闲置资金过多,筹资成本很高,资本结构越不合理,财务风险就会很大。而资金不足又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投资。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发展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预计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保持资金的适中平衡。在企业创业初期,可根据公司经营发展的需求,合理预计资金需求量,在企业正常的运营期,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和资金周转水平,合理预计维持营业活动的日常资金需求量,在企业发展后期,要合理控制资金的需求量,防止资金量过大而盲目投资。

3、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和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和资金渠道时,不仅要核算融资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还要考虑各种融资渠道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选择低资金成本和低财务风险的融资方式,以避免企业到期无法偿还贷款,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务风险。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方式有很多,比如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但是单一的融资方式又有不足,企业要尽量选择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降低财务费用和风险,比如,企业可以在银行贷款的同时,可以考虑与担保公司进行合作,加强企业的相关信用支持,通过售后租赁、房地产租赁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企业还应不断加强信用意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不断优化企内部业财务环境,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达到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树立好企业形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中小企业财务环境及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性,对进行融资的对应策略进行了简单阐述。财务环境对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中小企业要不断优化财务内部环境,选择适合本企业融资方式,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控制好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融资效率,提升企业信用状况,建立一套具有企业特色的科学融资战略体系,促进企业健康稳健快速的不断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自身的勉薄之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康有序的财务环境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 良好的外部财务环境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客观条件, 完善的内部财务环境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 严重抑制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否优化企业的财务内外部环境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将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财务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提出改善中小企业的财务环境的应对策略, 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环境,融资

参考文献

[1] 王雁.浅析财务环境对企业融资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 2019 (4) :54+55.

[2] 张仙花.论财务环境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影响[J].中国市场, 2019 (4) :79+80.

融资环境范文第5篇

目前国内已经有学者从客户集中度、内部控制质量以及公司治理等角度研究环境不确定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2,3,4]。Ball等人(2007)[5]通过研究发现,债务市场对财务报告的依赖程度很高,提高会计稳健性能够提高债务契约效率。Watts(2003)[6]认为对稳健性的研究占主导地位的是对债权人的契约激励从而达到减轻代理问题。根据以上分析:

提出假设H1:债务融资成本会随着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而增加;假设H2:债务融资成本随着会计稳健性的提高而降低;假设H3:会计稳健性能够调节环境不确定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为了验证以上假设,设计模型(1)、(2)以及(3)。

本文选取的初始样本为2014-2018年五年内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剔除异常样本最后本文得到有效样本3062个。

模型1中,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债务资本成本回归系数为0.024,表明债务融资成本会随着环境不确定的增加而增加。该结果与假设1一致。从模型2中的回归结果来看,会计稳健性的回归系数-0.029,会计稳健性会向债权人传递更谨慎的会计信息,假设2成立。模型3在以上两个模型基础上加入了环境不确定性与会计稳健性的交乘项,系数为-0.123,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时,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会随之提高,高水平的会计稳健性可以降低环境不确定性对债务融资成本带来的负面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会计稳健性是否可以降低环境不确定性对债务融资成本的负面影响。结果显示,会计稳健性可以有效降低环境不确定性对债务融资成本的负向影响,具有调节性。

关键词:环境不确定性,会计稳健型,债务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 李建凤.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债务成本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6,(33):119-123.

[2] 梁文婷.客户集中度、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J].中国市场,2018,(17):80-81+91

[3] 张丹.环境不确定性、内部控制质量与债务资本成本[J].潍坊学院学报,2018,18(01):42-47.

[4] 王怀明,陈雪.公司治理、环境不确定性与债务资本成本[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6,13(05):66-74.

[5] Ball R, G Sadka,A Robin Is Financial Reporting Shaped by Equity Markets or by Debt Markets? 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Timeliness and Conservatism[R].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Chicago,2007.

上一篇:招标采购管理下一篇:融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