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陷阱论文范文

2023-07-29

消费陷阱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幸福婚姻需要对婚姻有着正确认识,在联姻中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在选择对象时进行综合全面的了解,联姻后进行耐心细致的磨合,最后才能经营出幸福的生活。而企业并购也有类似的规律。本文将从并购动机、并购能力、被并购的目标对象的选择及并购后的整合这一整个过程进行探讨如何走好每一步,让企业并购实现预期绩效,使企业联姻的红地毯永远闪耀在最幸福的时刻。

【关键词】并购动机;并购能力;对象选择;整合

1.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并购

对婚姻的不同认识,决定其婚姻的质量,及幸福指数,同样对并购动机的准确定位也是并购成功与否的先觉条件。

1.1效率理论(协同效应):基于1+1>2的期望

企业通过并购,具有较高管理效率的企业将其过剩的管理资源转移到管理效率较低的被并购企业,通过后者管理效率的提高获取正效应—管理协同效应;企业通过并购可以扩大经营规模,更重要的是实现并购双方的优势互补,降低整体成本,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取得经营协同效应;企业通过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财务增效的作用(这种财务增效主要源于税收的节约、运营资本的减少、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取得财务协同效应。

1.2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的理论基础为Case的现代企业理论和Williamson的资产专用理论。Case认为,资源由市场价格机制的运作来进行配置是要产生成本的,即交易费用(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签订交易合同的成本、监督合同履行成本、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等),而企业可以成为市场的替代物,通过并购将原来外部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节约交易费用、获得收益。

1.3市场价值低估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当目标公司的市场价值因为某种原因而被低估时,并购活动就很容易发生,即目标公司价值的低估是并购的动因之一。该理论隐含一个假说前提,市场不是有效率的。目标企业价值被低估的原因通常为以下几种:①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未能将公司的发展潜力完全挖掘,管理效率低效;②并购公司掌握内幕消息,知晓外部市场没有的、关于目标公司真实价值的内部消息,因此他们很可能对目标公司股票的估价高于一般市场价格;③通货膨胀造成企业资产市场价值低于重置成本,公司价值被市场低估。通常使用托宾Q值来对公司价值进行估算,Q值为公司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的比值。当Q值<1时就表明企业的价值被低估了,如当Q值为0.5时,即便并购公司支付的并购成本为目标企业市值的1.5倍,但总成本仅为目标企业重置成本的75%,对并购企业而言仍有利可图。

1.4行业绩效

以Jensen and Ruback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获得效率增进是推动企业并购的主要原因。这种效率来源可以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之间存在的管理效率差别。企业的并购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获得利益,即使是政府甩包袱式的并购,也是想要目标企业的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为之。站在主并公司角度,当然希望会获得有保障的收益,在对一个企业情况不太明朗的情况下,行业的绩效往往会成为主并公司决策的重要参考。所以,我们认为企业的并购与其所处的行业绩效是有着很大的关联。

1.5政府非市场化扶持

在我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尚不健全的经济体制中,政府对于一个行业的扶持力度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到我国资本市场上,兼并行业仍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主导的。目标公司所处的行业国家扶持力度越大,则其背后就会有越多的与政府行政力相关的非市场化因素。政府的扶持意味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进而会收到巨大的经济利益。

1.6行业创新

过往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并购是否能带动主并公司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把并购做为原因,而把创新能力做为结果。但现实的案例往往说明其是相反的结论。例如吉利花费18亿美金完成了对汽车业巨头VOLVO的收购,联想收购全球IT行业巨头IBM的PC部门,京东方收购韩国HYDIS公司的TFT-LCD业务等等,无不是看到这些国外企业的巨大的科技能力。而且这些科技能力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往往是一个行业原来所独有的,其它的新进入者想要获得这些技术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的。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行业的创新能力是对主并公司做出并购决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婚前自我测评,并购能力测量

动机可以是很丰富,各种动机也都可以很合理,但关键看适不适合并购企业。因此并购能力的测量就至关重要。企业并购行为必须具有一定的并购能力支撑才可能取得成功。一般并购程序似乎隐含一个基本的前提假设,即并购企业本身已经具有了并购能力,而事实则不然,Robert J.Borghese和Paul F.Borgese曾提到,许多公司忽略了自我评价这个阶段,而专注于制定评价目标公司的标准和对选定的目标公司开展尽职调查,导致许多公司因为不清楚自身是否具备了并购条件而盲目实施并购,最后以失败告终。陈柯(2006)认为企业并购能力是在特定并购环境中驱动企业做出并购战略选择和制定并购计划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有价值的、稀缺的资源和独特的能力所形成的产品或管理优势,并提出并购能力的识别要从并购的外部环境、并购可支配的资源、并购的管理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以帮助决策者对企业并购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清楚自己究竟可以实施多大规模的并购,而这正是造成不少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所在。

3.结婚对象的综合了解,目标企业的全面调查

配偶的品性、身体素质及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直接关系到以后婚姻生活的质量及幸福与否,所以婚前一定得综合全面的了解。同理,在企业的并购活动中,正确地选择与确定目标企业,是决定并购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策划并购操作方案的基础。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估价风险。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研究。并购方也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人员情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上的估价才会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失败的并购经历,给公司管理者以极大的警示:一定要对并购对象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清楚地了解对方的优势与劣势,因为后者正是并购交易中的风险所在。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被并购企业很容易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向并购方隐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甚至杜撰有利的信息,使并购方在实施后落入陷阱。并购合约签订前,目标公司有意无意地隐瞒财务、经营等方面的问题,再加上并购公司高层管理者对目标公司经营业务领域陌生,严重影响了并购战略成功的实施与预期经营业绩。即使目标企业没有刻意隐瞒自己的问题,但如果没有从双方匹配性角度分析目标企业,也很可能选择一些看似极为符合并购战略要求但实际上却并不合适自己的目标对象。

4.婚后耐心细致磨合,并购后组织资本整合

一些婚姻最终走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婚后磨合缺少耐心、尊重和容忍;而一些企业并购失败或者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也是重并购操作而轻管理整合。实践和经验研究已经证明,并购失败案例的大部分是由于并购整合不到位所致,而实际上并购的价值都是在并购交易后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无论事先对外宣称的并购动机是什么,比如获得某些协同、进入新市场,都必须通过整合过程来实现。大部分研究表明,组织资本是企业的一种特有资产,一般的资产通过企业的重组合并后通过适当的调整整合便可以达到正常的运行。而组织资本在企业并购后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转移,而是需要通过并购双方不断的协调、整合、适应,才能发挥组织资本整合后的正协同效应,提高企业并购的绩效。

4.1人力资本整合效应

人力资本是组织资本的增长源,人力资本通过学习机制向组织资本的转换,促进组织资本的增长和企业绩效。据麦肯锡研究调查发现,在并购中约有85%的并购方留用了目标公司经理人员,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任免是否得当是并购成功的关键。尤其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外国企业,一般自身都会缺少国际化经营人才,而且对目标公司的经营缺乏充分了解,所以适当留用目标公司经理人员有利于促进并购双方的协同效应。企业在并购后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促进企业组织资本的增长,提高企业并购绩效的关键。

4.2组织文化整合效应

据研究表明,70%并购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并购后组织文化整合的失败,可见并购双方(尤其是跨国并购)的组织文化融合是并购协同效应能否为正的关键影响因素。组织文化也是一种组织资本,能给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间在并购后能进行彼此间文化的交流,去糟取精、有效整合、共同进步,从而促进合并后企业组织资本的增长,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4.3组织管理整合效应

新联想在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管理、销售渠道管理、品牌管理上都呈现出正的协同效应,重新规划整合两个公司原有的生产制造布局、物流、生产等环节,降低营运成本,在生产供应较好整合后开始对整个市场和销售渠道进行有效整合,明确了国内Lenovo主打家用消费, IBM主打商用的市场定位,充分体现了新联想的品牌管理整合效应。

5.结论

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婚姻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同样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表现在并购动机方面往往是情绪型、盲目扩张型而非理智型,它们由于盲目乐观和过度自信,在毫无心理和物质准备的情况下开展并购,导致并购失败;也可能是企业没有评估好自己的并购能力,他们往往忽略或不清楚如何科学评估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开展并购,导致并购失败;也可能是对目标企业分析不到位,尤其是并购双方的匹配性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对并购目标企业所处的行业及目标企业本身的了解不够充分,使得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很多风险问题无法识别;另一方面,是由于没有充分意识到并购是企业双方的事情,而不能全面分析企业间的匹配性,导致对目标企业的并购及整合难以有效展开;还可能是企业并购后缺乏有效的整合,它们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整合的重要性、紧迫性,尤其是对整合中的“文化因素”处理不好,缺乏有效沟通,难以获得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导致整合工作进展不畅,并购失败。而成功的并购企业则在动机上明确而坚定,操作过程防范各种风险,整合过程运用大智慧,真正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陶瑞,刘东.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

[2]单宝.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策略选择及启示.宁夏社会科学,2006.

[3]陈柯.企业并购能力初探[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6(2):65-69.

[4]Haleblian,J.,S.Finlelstein.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Acquisition Experience on Acquisition Performance:ABehavioral Learning Perspective.

消费陷阱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一些看似不难的政治选择题,为何一做就出差错?原来,命题者出于命题的某种需要,故意在考题中布下了一个个“陷阱”。常见陷阱有以下几类。

【关键词】 政治选择题 常见陷阱

0

一、添枝加叶

“添枝加叶”原来是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在政治高考选择题中,是指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例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 )

A. 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B.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 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解析: 该题AC项题肢的设置,命题者通过增加修饰、限制的词——“各个”,使观点趋向绝对化,就运用了“添枝加叶”的干扰方式。正确答案:D

二、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原意是好像对,实际上并不对。在政治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陷阱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例2. 节俭是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这启示我们( )

A. 个人应该坚持节俭,社会应该扩大消费

B. 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

C. 金融危机要求我们要大力扩大内需,增加消费

D. 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

解析: 部分考生可能会选A或B,犯了“似是而非”的毛病。A项是对“节俭悖论”认同,不符合题意的主旨。B错误,生产决定了消费,消费对生产起到反作用,但不能决定生产。故排除A、B.C项与题干无关。根据题意,不难选择D.

三、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原来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在政治选择题中,往往以相关或相近、易混的知识做干扰题肢,考生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或审题不仔细,很难发现其错误之处而误选。

例3.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解析: 题干的主旨强调的是哲学的价值。A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错误,哲学研究对象不是某一具体领域。C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能籠统地说哲学是科学的。D正确。

四、鱼目混珠

“鱼目混珠”原是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在政治高考选择题中,这类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例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

A. 各民族聚居 B.各少数民族居住

C. 各民族居住 D.各少数民族聚居

解析: 本题有不少考生可能会选B,犯了“鱼目混珠”的毛病。“各少数民族居住” 和“各少数民族聚居”,一字之差,但内涵是不同的。正确答案是D.

五、舍本求末

“舍本求末”原意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在政治选择题中,这类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西。

例5.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 )

A. 是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的

B. 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C. 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D. 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解析: 政府利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通过影响市场主体经济利益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故正确选择B.A错误,经济手段不具有强制力。C、D属于作用,非根本原因。

六、主次颠倒

这类题目常常将相关知识的主次关系颠倒,设问方式通常为“主要目的”、“主要原因”、“主要作用”等。如果不明确相关知识的地位,盲目选择就会出现错误。

例6. 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没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主要原因在于欧美成员国希望发展中成员国在非农领域中更多地开放市场,却不愿意改变自己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巨额补贴的政策。欧美成员国不对等的谈判方案引起了发展中成员国的强烈不满,谈判由此陷入僵局。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作用是( )

A. 取消成员国进口关税

B. 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C.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D. 平衡成员国国际贸易逆差

解析: A错误,削减关税不等于取消关税。B、C、D三项从不同程度体现了世贸组织的作用,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故正确选择C.

七、偷梁换柱

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

例7 某市政府规定,“凡是市政府发布或经市政府同意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均需进行解读”。强调解读文件“要使用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这一措施( )

A. 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管理权和监督权

B. 体现了政府审慎用权、民主决策的工作态度

C. 能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D. 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

解析: 强调解读文件“要使用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是为了便于人民群众的监督,正确选择D.

选择题在高考政治试卷中,题量大分值高:全国卷高考政治有12道选择题,每题4分,分值高达48分!但选择题设题陷阱多、跨度大、迷惑性强,失分率较高,然而我们只要掌握了上述设题“陷阱”,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就能稳操胜券!

消费陷阱论文范文第3篇

(一)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职业顾问指出,某些招聘企业利用很多求职者求职心切,在交保证金后没等到上班,就告知其招聘职位已满,钱也不会退还。更加隐蔽的收费还包括服装费、档案管理费、培训费等等实际应该是用人企业承担的成本。而求职者很少有能通过后期的培训考核的,即使通过了,骗子也会用各种苛刻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迫使求职者知难而退。

许多非法职介会向求职者收取"服务费"、"信息费"等等。求职者交钱之前,中介机构承诺招聘信息浩如烟海,总有适合你的职位;可一旦付了费得到了那些信息之后,要么是单位不需要招人,要么就是对口职位刚刚招聘完毕,总让你不得所愿。事后才知是场明摆着的骗局,软弱者自认倒霉,较真者也追讨无门。

小贴士:调查显示,职场中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押金,其比例占到了28.16%。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服务费的中介机构,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遇到交钱时就应当瞪大眼睛、提高警惕,牢牢到按住钱包是求职应聘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

(二)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通过互联网或其它媒体刊登待遇诱人招聘广告,诱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个人联系方式甚至银行帐户等)进行非法活动,如直接盗用帐户、冒名高额透支甚至专门做起倒卖个人隐私的生意。等到求职者直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才恍然大悟上了不法分子的当。

小贴士: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三)以招聘之名宣传自己

为了积累自身知名度,一些小企业会不失时机地对企业或品牌形象进行宣传是企业发展前期的必经阶段。对于他们来说,租下一个展位或刊登一条招聘信息最便宜的只要几百块,却能赚足曝光度。他们一旦参加招聘会都会挂出巨幅宣传画,将展位布置得极其鲜亮夺目;当求职者进行职位询问时,招聘者则对企业文化侃侃而谈数十分钟,末了再每人赠送一本精美宣传画册。

如果够细心你会发现,有些公司的招聘信息已经挂了半年甚至更久,只招一两名、要求不高的职位也是如此。其实他们此举是在借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贴士:求职者在面谈时若发觉有广告之嫌,应及时抽身,更不要浪费时间去等待这类企业的录用通知。

(四)借招聘之名储备人才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招不只是小企业会使,大企偶尔业似乎也会用用。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为了保证运行稳定,不至于因为人员流动导致瘫痪,必须建立自己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在这种需要下,一些大企业选择通过大批量的招聘来实现,公司对满意的应聘者暂时放入人才库,等该岗位空缺后才会从库中寻找人选。

看那些财大气粗的大企业,动辄租下招聘会的整个楼层或报纸的整个版面,招聘职位从前台到经理林林总总几十种,惹得求职者热血沸腾、斗志昂扬。认认真真填好简历,经过三五轮严格的考核筛选,终于过五关斩六将获得首肯,却被告之暂时不能入职。求职者此时的悲凉怕是其他当初未被相中的人所不能想象的。

小贴士:他们的确需要人,但不是现在。对此类招聘,求职者权当作是一次锻炼和竞争的机会,切不可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五)以招聘之名窃来劳动成果

此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些小规模的广告或设计公司,有些小规模的广告公司或设计公司,由于自身缺乏足够和优秀的创意,另行聘请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又需要较大代价,便想出借招聘新人来获取新鲜创意的点子。

这些企业有一套完整的招聘考核体系,从笔试、复试到最终面试,每个阶段环环相扣、极其正规。按道理能进入最后一轮考核,胜利就能在望了,但往往有很多人就败在这最后一个环节上。面谈地很愉快,工作时间、内容、薪资福利等等条件都能够接受,可最后偏偏就没有等到应得的offer,不少求职者回头搜索失败的理由却依旧没有任何收获。

小贴士:建议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可能会被公司占用时,事先讲明版权归属问题。

(六)以招聘之名施压内部

在本企业内部搭建招聘台位,并在工作时间进行大规模招聘,企业的目的很可能只是为了向在职人员施加压力,向其显示竞争者的存在,刺激在职人员消除怨言,老老实实地继续工作。

一些劳动强度大、时常加班加点而薪资较低的企业,他们招聘员工非常怪异:数量大,一般招几十人,而且招聘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上班时间在工厂门口或者是午餐时间在食堂大厅里,求职者一多,整个场面煞是壮观,而求职的结果往往也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复的音信。

小贴士:相比其它几种招聘圈套,这种情况给求职者带的损失要小得多。求职者遇到这种情况同样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头脑,免得白费精力。

招聘陷阱第二大类:通过招聘对应聘者进行压榨

(一)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

一些公司的确需要人力,但其职位照实说出来总是不能引起求职者的关注和推崇,可能连看都不会看上一眼,招聘者只能投其所好地将职位描述得美仑美奂,。招聘广告上的职位大可以,而当你被赋予这种“美称”之后才发现,它们不过是金玉其表而已:行政经理等于打杂的,市场总监就是拉业务的,财务分析师居然是保险推销员„„等求职者满心欢喜地报到之后,才大呼上当转而重回求职大军,却已错过了最佳时机。一些人被骗进来之后,无奈之下,只好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极力说服自己转变观念也许能开创出一番新的天地,于是公司的目的就达到了,而求职者的前途和理想却被搁浅了。

小贴士:求职者虚荣心的作祟是遭遇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不要被听上去体面的职位所迷惑,仔细询问职位的工作内涵和细节,是求职者在与招聘者面谈过程中必须要做的。

(二)借试用期榨取廉价劳动力

具体表现为一些单位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鱿鱼”。新员工到职后一般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试用期,大约3~6个月不等,只有少数熟手会将试用期缩短到一个月内甚至一周,薪酬在试用期内总是很少的,转正后才会有大幅度提高。可几个月的卖力表现换来的却是被一脚踢出局。因为试用期的工资、福利待遇和正式录用后差异较大,而招聘的费用又微乎其微,利欲熏心的用人单位便通过无休止的“试用”来获得最廉价却最认真的劳动力。

在“你认为最可恨的职场骗局是什么”的调查中,“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以20.26%恶冠榜首,成为最可恨的职场骗局。据了解,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再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周而复始,降低成本。另外一种手段就是非法延长试用期,一些单位利用试用期的低薪降低用人成本,半年的合同试用就三个月。

小贴士:

1、了解招聘公司历年招收员工的情况;

2、密切关注劳动保中的保护内容。另外提醒应届生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时时留心单位的用人目的,和有录取意向的单位必须签署一份就业协议书,按照正常程序,该协议书需学校方见证方有效。这样也进一步防止了大学生受“陷阱公司”的“迫害”。

职业顾问指出,关于试用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早已做了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少于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长于6个月短于1年的,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长于1年短于2年的,试用期不超过60天。

(三)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

总有人向往省力而有赚钱的行当,而这行,只在骗子公司存在。没有学历本领要求,只需陪人聊聊天、喝喝饮料就可以月进万元,如此诱惑力极高的招聘广告经常出现在网络、报纸的角落或者街头巷尾的墙壁、电线竿上。而这些所谓的“公关”公司甚至不惜重金租下高档写字楼作为办公接待场所,给应聘者的第一印象不错;再经过招聘者的三寸不烂之舌,向你表述公关行业的高尚和盛行,渐渐打消应聘者的疑虑„„

小贴士:对这种骗术,动脑稍加思考就应有所怀疑。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便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它非法机构。

(四)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

所谓薪酬陷阱,一是指招聘时开出优厚的待遇,等到员工正式上班时,之前的承诺却以种种理由不予实现,于是受骗者大呼上当。或是针对薪水中的一些不确定收入,进行虚假或模糊的承诺,最终不能兑现,或者“缩水兑现”。

高薪往往是跳槽的主要诱惑,在高薪的旗号下求职者对一切都信以为真。另外,薪酬中的所谓软成本,就是当初没有明确商定价位,而只有口头承诺的那部分薪酬,那么其变动的空间和额度就难以预估了。再加上没有法律的相关保护,其实现机制更加“灵活”,严重一些,可以说,可付可不付。一旦不付你又如何呢?

小贴士:

1、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协商支付方式。尽量减少薪酬中的“软性成分”,或者试行一个月后重新规划。

2、应聘时多个心眼,不清楚的地方要问明白。比如,一年是十二薪还是十三薪?试用期待遇如何?时间多长?加班时间费用如何计算?如此种种,问清楚就不会糊里糊涂地上当,吃了哑巴亏。 招聘陷阱第三大类:黑职介作祟

所谓的“黑职介”是指未经过批准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各种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违反有关规定,擅自扩大经营范围,以及职业中介活动中的各种非法行为,特别是以信息咨询、婚姻中介、房屋中介等名义非法从事职业中介的行为。

每年春节过后,由于全国各大中城市外地务工人员进城就业再次进入高峰期,加上各城市本身的待业人员,因此,二三月份往往是非法职介机构活动最猖獗的时候,这些非法职介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和“诱人”的信息,以收取信息费、查询费或各种保证金为借口,向求职者骗取高额费用,坑害求职者。

面对五花八门的职介所,真假难辨的公司企业,不少打工仔惶惑不已,到底怎样的招聘才是正规的呢?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职场上的种种骗人手段:

(一)土匪型

以这一招数害人的在过去几年屡试不爽。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摆张桌子“招聘员工”,几个职员模样的人“守株待兔”。待有“鱼儿”上钩,立即天花乱坠地热情介绍,以花言巧语骗得应聘者向其交出身份证,然后让交100-300元的报名费。若有不从,周围便涌过来一帮打手。应聘者只有乖乖掏钱。但随着广州整治火车站,车站附近的秩序大大好转,使这类恶人大大收敛。

小贴士:管好自己的证件,不要轻意出示。

(二)神龙见首不见尾型

这是近年来各地加强非法中介打击力度后,不法分子更加狡猾,更加隐蔽的做法。在火车站、汽车站各电话亭上贴上巴掌大的招工信息,应聘者按上面的地址去找是找不到广告上所说的公司的。不得已打电话,接电话者让应聘者原地不动,他亲自来接你,发现无异常现象再带你入老巢狠狠宰一刀。

小贴士:发现地址不符马上撤。

(三)骗取产品保证金型

“招聘方”热情地考察你一番,即与你签下所谓的“用工合同”,试用期一个月。随即拿出一堆产品,向你收取一定的产品保证金,并承诺一个月后可以退还这笔钱。不过,从你交钱那一刻起,这笔钱肯定就不再属于你了。应聘者往往很容易就通过面试,签下公司自己印制的“合同”后,招聘方即拿出推销产品,几乎全是不知名产品。

小贴士:看清产品,了解市场后再掏钱不迟。

(四)过期不作废型

曾经是一家经过劳动或人事部门批准的中介中心,但由于不规范操作被执法机关吊销了许可证或许可证过期未重新办理,但其仍然打着合法经营者的旧旗号蒙蔽急于找工作的打工仔。

小贴士:此招专蒙粗心大意的民工,对付办法很简单,让其出示由劳动部门颁发的《劳动力中介服务许可证》或人事部门颁发的《人才交流中介服务许可证》。

(五)交钱开工型

“招聘方”与应聘者简单聊两句,即同意来者上班。不过上班前得交一定的服装费、人事资料保管费、培训费等等一大堆费用。

小贴士:许多合法的职介机构也存在不合法的行为,因此,求职者第二个判断标准就是看这个机构是否违规收费。根据规定,职介机构在正式给求职者推荐工作之前只能收取10元钱的建档费,并在一年内为其提供求职机会。

(六) 办理了营业执照的公司以招聘为名收取求职者各种费用

由于执法部门对职介中心和人才中心监管严格,此种类型应运而生。他们只花一小笔钱注册一家公司,打着公司的牌子干职介的活。这类公司“庙”虽小,可“需要”的人不少,文员、库管、保安、司机、推销员、送货、押车„„什么都要。

小贴士:这种小公司能要这么人?多长个心眼吧。例如,2004成都市劳动监察总队共受理了820件以招工为名非法榨取求职者钱财的案件。在查处中,他们发现许多被查处的单位都办理有正规的营业执照,还租用了办公场地,而且有的骗子公司租用的所谓办公场地还不小。

(七) 中介机构与骗子公司互相勾结行骗

这些黑中介多以信息公司的名义出现,在报刊上发布相关的招工信息,最后送往无用工需求和无用工资格的公司。而后者则通过代招聘、代聘的方式,由黑中介和少数有合法手续但违规操作的中介机构发布招工信息,最终达到蒙蔽求职者的目的。由此形成的一个欺骗求职者的“食物链”,这种模式也给相关部门查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消费陷阱论文范文第4篇

正值寒假来临,很多大学生、高中生想利用假期赚点零花钱,网上兼职成了他们的首选。但是网上兼职琳琅满目,骗子横行,人们很容易着了骗子的道,现在我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怎么在网上兼职。

那些兼职打字什么的不用我说我想大家也应该是骗人的,打字谁不会,有那些好事早让人给抢完了,轮也轮不到你,打码、威客的我也不好说,据说是又累又赚不到什么钱,如果有做过的也希望给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我在做的是淘宝代刷信誉兼职,所以今天就为大家主要介绍下淘宝代刷兼职是怎么回事。

我是在YY公会里做淘宝代刷的,这里说明一下,真正的代刷都是在第三方平台里做的,那些单线QQ联系拍单代刷的基本都是骗子。

这里大概说一下骗子的骗人伎俩:

1.骗子一般都是用高佣金吸引人的,说一单能赚几十的不用想肯定是骗子,要是那么赚钱谁还上班,都做代刷了。骗子首先会打出一天在家上上网就能轻轻松松赚好几百的诱人价码,以诱骗那些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人,总是会有人禁不住高薪又轻松的诱惑而被骗。但你想想看,真的那么容易就赚那么多钱他还会到处找别人做?自己不会赚?一天几个小时好几百是你做个兼职就能轻松赚到的?别傻了!!如果你想一天能稳定赚上百元就去踏踏实实找个工作或者打工去吧。并不是说网上兼职不能赚上百,只要你能力强一天赚上百也是有可能的,但你想那么轻松花几个小时上上网就赚到的话就去找骗子吧!

2.还有的骗子说需要几百的押金,怕拍单出错等等借口,想下拍一单才多少钱,交几百佣金,这不是扯吗,这种是低级骗术,骗子也是能逮到个就骗个。

3.再一种就是现在最流行的骗术了,利用网购经验少的网友不懂淘宝和支付宝规则,需要流动资金拍虚拟单。

案例:我一个朋友就被骗过两万块钱,事情经过时这样的,她在网上找了个专业刷信誉的QQ加上了,然后那个QQ主人给了我朋友一个网址。进去时一个拍单流程,还要要求你网银里面最少有几百的。。她信了,然后开始让她买一些虚拟的东西比如点卡或者电话卡哪些,很快本金加佣金给她打过来了。然后又让她拍稍微贵一点的东西,然后把点卡或充话费的电话卡卡号和支付密码发给了她,半个小时左右她也把佣金和她的本金打过来了。佣金给的很高都是10到20.最后让她买几千的商品佣金是50到100我朋友也没多想也就拍了。拍了半个小时还没给我朋友打钱,我朋友急了就问他要,她说电脑系统问题。转不了钱,要不这里还有几个很高佣金的单,等下你做完一起给你打钱吧,我那个朋友也笨,就听她的话总共买了两万块钱的东西,最后她很着急了就不停问她要本金加佣金。最后那个客服下线了、手机也一直打不通、、。。所以希望找兼职的朋友一定要小心仔细。4.最后一种就是比较有技术含量和比较危险的骗术,就是钓鱼网站。

在你做兼职要拍单的时候骗子会给你一个链接,域名和网站内容跟淘宝官网很难分辨出区别,但是那是骗子做的钓鱼网站,你在拍单的时候你支付宝或者网银里面的钱就到骗子帐户了,甚至你的支付宝帐号和网银帐号的密码和安全保护都会被骗子掌握,如果是这样你的损失就大了,所以切忌拍单的时候要区别是不是淘宝官网。

消费陷阱论文范文第5篇

陷阱之一:售楼书

如何“读懂”楼书中的潜台词,是购房者需要掌握的第一技巧。

电脑制图技术的发展使开发商在制作楼书时越来越“随心所欲”,在楼盘的全景效果图上,生活商业配套设施、景观布置清晰可见,然而实际上整个小区的配套设施的跟进要视小区的整体销售状况,而这些后期工程的进度不是开发商所能决定的。

一般楼书的末页都会安排有项目装修标准的说明,但不论内装修或外装修的说明都较为简单、含糊。消费者在看到楼书上标注的进口电梯、高级卫生洁具等字眼时,切不可盲目相信。一定要和该楼盘的负责人核实清楚。

一些楼书还会不按比例地随意绘制位置示意图,使人产生错觉,或者在楼书平面图上未清楚表明南北走向,这些都会对不明情况的购房者产生很大影响。

为了加快资金回收的速度,许多房地产宣传材料都有一定的“提前量”。例如,在广告里偷换概念,把正在征地拆迁说成已经“三通一平”;把刚刚主体完工说成是旺地旺销;把尚有大量空置的房屋说成是“热销空前”、“硕果仅存”„„无论引入何种修饰手法,都是为了让购房者提前付款。

陷阱之二:价格术语

起价、均价、限价、特惠价、清盘价,让你根本搞不清什么价。

“起价”缺乏科学性、代表性,它一般指该物业内楼层、朝向等最差而价位也最低的那套房,大多是不规则房,首层、顶层房甚至半地下房,这些房的价位当然不具有代表性。许多房地产广告打出的起价给人一种最低的印象,以诱惑消费者,但若一打听很可能这个档次的早已售完了,只有更高价位的了。

“均价”也大同小异。还有的只打出“最高价”,也就是“限价”,但实际上与最低价相差无几,但以上相对低的价位在广告中却能起到吸引购房者注意力的效果。

据业内人士分析观察,大多数被相对低的价位吸引来的购房者在对楼房、朝向、户型结构等进行了挑挑选选之后,其最后的购入价格会超越所谓的“起价”和“均价”很多,其价格差往往也会让购房者产生一种花大钱、住好房的心理感受,尝到甜头的房地产营销商们总是乐用此招。

一般来说,多层的楼盘接近“均价”的户型位于4层或5层;高层在6层—8层,户型位置多为东、西向,一层二户的多层楼盘单位面积最高价与“均价”相差5%—8%,高层是在15%—20%之间。

高层销售价大都是从低走高,开发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主动降价的。如果是开发商主动调低房屋的售价,这其中有时会暗藏玄机。

如果开发商在售房时称因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为周转资金,成本价出售积压房,并承诺后续配套设施很快完成,而消费者入住时往往会发现,房子不仅质量低劣,水、电、气等附属设施皆未配套,而且开发商还要求购房者补交测温费、登记费、手续费、管理费等多项费用,否则不予办理产权过户。至此消费者发觉上当要求退房,而开发商则不予理睬。

陷阱之三:补充协议

按照有关规定,只有房屋土地管理局印制的统一的内、外销商品房预售/出售示范合同文本才是唯一合法的合同文本,因此开发商与购房者签订的正式合同的内容一般比较公允,但几乎每一个开发商在与你签商品房预售契约时,都会同时发给一个“补充协议”。

上一篇:房地产消费论文下一篇:理财消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