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范文

2023-10-12

全球治理范文第1篇

2、全球经济治理:问题、改革与中国路径

3、全球治理的中国自信与自觉

4、基于价值链重构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调整的趋势与出路

5、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中国表达探析

6、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7、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文明冲突论思维的超越

8、维护践行多边主义 破解全球治理之困

9、凝聚智库合作力量 推动全球治理创新

10、全球治理转型视阈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11、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12、“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治理的完善

1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中国主张”

14、后危机时代的全球治理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15、《巴黎协定》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型

16、习近平全球治理重要论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意蕴

17、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对中国与新兴国家合作的启示

18、全球治理视角下的中国与G20

19、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治理:一般路径与中国方案

20、“全球治理”代表性观点的文献综述

21、五维统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挺进新时代

22、用“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

23、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探讨

24、法治与全球治理机制的合法化

25、新时代中国气候外交:挑战、风险与战略应对

26、全球治理中国方案在发达经济体的报道框架研究

27、双重危机下全球治理变革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8、对全球化下全球治理的批判性反思

29、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一带一路”话语权构建

30、基于贫困治理视野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1、世界百年大变局与全球治理大变革

32、新冠肺炎疫情背后:现实主义全球治理观回溯

33、全球治理因新冠疫情接受检验

34、能源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35、从“真正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与拓新

36、在全球治理变革中发挥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角色

37、金砖国家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角色与使命

38、共建“一带一路”: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新实践

39、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40、“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思想

41、新时代中国对全球治理的新贡献

42、试论全球治理对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影响?

43、峰会外交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4、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理念创新

45、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46、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架构:新动力、新理念、新贡献

47、“退出外交”与全球治理秩序

48、“中国方案”话语内涵的时代特征及国内学界对其认识的演进

49、地球工程的全球治理:理论、框架与中国应对

全球治理范文第2篇

2、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及中国环境治理的影响

3、东道国营商环境与母国对外直接投资

4、《巴黎协定》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型

5、新型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发展趋势展望

6、透析全球环境治理的困境

7、经济增长方式人口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

8、全球治理格局变革视野下的“一带一路”

9、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研究述评

10、大数据与全球治理模式的创新、挑战以及出路

11、全球危机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12、中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13、全球治理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14、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与中国的角色

15、全球环境治理的有效性与国际环境正义

16、试论主权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地位

17、试论全球治理对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影响?

18、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民主化的中国方案

19、环境传播与国家环保形象:建构主义视角的解读

20、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任务与策略

21、美国全球治理战略新转向及其动因

22、世界百年大变局与全球治理大变革

23、全球环境治理和中国的选择

24、法治与全球治理机制的合法化

25、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26、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7、试析全球治理的非正式化与私有化发展

28、新冠肺炎疫情背后:现实主义全球治理观回溯

29、全球治理的五要素及其内在张力

30、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制度竞争

31、格拉斯哥会议后全球气候治理格局、特征与趋势

32、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33、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涉及中资企业公平竞争问题及应对建议

34、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35、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

36、中国对美ODI的现状分析与持久力构造

37、日本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及其实践

38、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升级:困境、动能和前景

39、新能源革命与全球能源治理变革

40、相互建构的全球环境话语与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机制

41、论新时期中国对中东国家的整体外交?

42、格局演变 模式嬗变 战略适变

43、“全球政府”:一种根本而有效的全球治理手段?

44、提高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的思考

45、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理论、战略和互动

46、全球治理转型与中国责任

47、“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战略传播初探

48、构建全球环境利益共同体的使命与路径

49、全球技术治理:多方合作

全球治理范文第3篇

2、欧盟气候变化议题领导力变迁研究

3、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与制造业发展质量

4、实体企业成本控制战略路径研究

5、建设生态文明与发展低碳农业

6、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

7、基于利益视角下东北亚海洋环境区域合作治理问题研究

8、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9、环境规制对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10、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

11、环境政策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实践

12、中国环境治理的主要成效与思路研究

13、环境规制的实际效果检验: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了吗

14、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建设与全民通力配合

15、优化营商环境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16、东道国营商环境与母国对外直接投资

17、中国环境法的形成及其体系化建构

18、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浅析

19、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赤道原则的路径选择

20、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的演变

21、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内涵与核心观点

22、两型社会环境治理的政策设计

23、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变迁、效应评估与制度优化

24、公众参与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效应

25、姜春云: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26、构建“生命共同体”的人类学思考

27、APEC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机制研究

28、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效力分析

29、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SWOT分析

30、中国的环境污染与政府干预

31、我国环保政策绩效评价及其利益格局

32、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日能源与环境合作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33、国家—社会—生态的互动:当代中国的环境政治过程

34、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5、三十年中国环境法治的理论与实践

36、从认识、实践、效果看我国环境保护的革命性变化

37、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效应:最优保护、环境技术溢出与绿色化制度设计

38、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工业用水强度的脱钩关系与动态响应

39、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工具的认知迭代与中国实践

40、聚焦环境议题的绿色智库:内涵特征、发展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41、“十三五”时期中国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形势、目标与若干建议

42、国际贸易谈判中环境议题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43、“生态文明与环境法制建设”笔谈(三篇)

44、关于中国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考

45、节能减排、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融合路径选择

46、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上)

47、宏观政策分化的理解与中国经济政策取向

48、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与中国的角色

49、反垄断政策的国际协调与中国的选择

全球治理范文第4篇

本时段节目:全曲深度导聆2-1

王韵晴主持

【全曲导聆:贝多芬,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播出版本:Otto Klemperer: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Daniel Barenboim, piano

播出日期: 12月06日

播出时间: 13:00~15:00

《创作背景及特色》

到维也纳闯天下

奥地利作曲家莫札特创作后期,前往维也纳闯天下,以他最擅长的钢琴作品为主,并经常以钢琴协奏曲进行演出;而擅长演奏钢琴的贝多芬,同样为了表现自己的钢琴演奏技巧,还有作曲能力,他到维也纳首先进行的创作,就是华丽气派的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的「大协奏曲」

这首作品的管弦乐团编制超越当时的协奏曲规模,贝多芬很自豪地把这首作品称做「大协奏曲」,也对于乐曲当中让钢琴和管弦乐团相互竞争的表现手法相当有信心。 虽然整体结构仍是按照古典时期承接莫札特的协奏曲传统,但音乐中已展现了贝多芬开创自我的风格。

《全曲导聆》

第一乐章

灿烂的快板,协奏曲风格的奏鸣曲式。 在贝多芬的前三首钢琴协奏曲当中,第一乐章都标示为「灿烂的快板」,不难看出他想要展现华丽效果的企图。 乐曲开始由管弦乐呈现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主题呈示后的独奏钢琴,以非常华丽的音符接续。

第二乐章

最缓板的三段曲式,这是一个充满宁静安稳气氛的乐章,从乐章开头的主题就传达出来;中段的部分,钢琴流动的音符,带有幻想性格,是全曲极具魅力的段落。

第三乐章

诙谐的快板,轮旋曲式。 诙谐曲风格是贝多芬后来喜欢使用的曲风,在这里已经率先出现。 诙谐主题除了轻快之外,也带有雄壮的气氛。 在副主题的表

现上,曲风也很让人喜爱,例如带有来回跳跃一般的节奏、或是大量的快速音群,都是贝多芬展现杰出演奏技巧和谱曲能力的表现。

(14:00~14:59)

本时段节目:全曲深度导聆2-2

王韵晴主持

【全曲导聆:贝多芬,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播出版本:Otto Klemperer: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Daniel Barenboim, piano

播出日期: 12月06日

播出时间: 13:00~15:00

《创作背景及特色》

千呼万唤始出来

实际上,贝多芬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完成于1795年,比第一号要早,只是发表的顺序排在第一号之后。1792年前往维也纳发展的贝多芬,曾向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学习,并在贵族的援助下以钢琴家崭露头角。 据说当初这首曲子首演前,贝多芬因腹痛而耽误作曲进度,演出前两天才谱曲完毕,至于管弦乐的部分还得由四位抄谱员在隔壁待命,等贝多芬写完一页后立即誊写,好不容易赶上演出,而且大获成功。

受限的乐器编制

由于当初这作品,曾考虑在贵族的宅第演出,所以管弦乐的乐器编制偏向室内乐团的配置,贝多芬没有加入打击乐器,铜管乐器也只有法国号;此外,因为当时钢琴制造技术尚未完备,所以技巧表现也有所限制。 以贝多芬后来日益雄壮的曲风来说,这首协奏曲比较缺乏这种特性,在他的五首钢琴协奏曲中,也比较少被演出。

《全曲导聆》

第一乐章

灿烂的快板,协奏曲风格的奏鸣曲式。 这里和「第 一号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不太一样,乐章开头的管弦乐只有演奏第一主题,而是从独奏钢琴加入演奏之后,才开始呈示第二主题。 在乐章结束之前,钢琴独奏以类似装饰奏的方式呈现,快速音群搭配跳跃一般的节奏技巧华丽。

第二乐章

慢板,简单的变奏曲式,韵味十足。 管弦乐在乐章开头铺陈的情绪非常动人。 由钢琴承接之后,慢板的旋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如同夜曲一般的气氛,而贝多芬有时也喜欢在乐句当中加入装饰音,让旋律更加丰富。

第三乐章

全球治理范文第5篇

摘要: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滞涨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杀手。高通胀、低就业和低经济增长率的多重压力对经济发展趋势往往造成极为明显的打压。而当前经济发展就面临一个通胀预期和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的双重预期压力。

关键词:滞胀 次贷危机 通货膨胀

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放缓,其后续影响不断恶化并逐渐波及到世界经济。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的价格不断上涨,美国证券市场上除了国库券以外的其他证券价格也在上涨。5月份,国际市场上原油的价格几乎上涨了30%。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商品期货的价格一路上涨。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出现,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滞胀已经渐行渐近。滞胀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国家后期的事,是鼎盛之后败落的前奏。20世纪70年代初,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停滞、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同时出现物价持续上涨带来的严重通货膨胀,这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至今找不到药方医治的顽疾——滞胀。之前,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通常是充分就业,经济高涨时才出现。有数据统计,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下降幅度都达到了两位数字:美国为15.3%,英国为11.2%,联邦德国为12.3%,法国为16.3%,日本为20.8%;同时,上述几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也达到了两位数字:美国为15.3%,英国为43.9%,联邦德国为11.1%,法国为19.1%,日本为32.5%。之后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同样没有摆脱滞胀阴影,滞胀程度较70年代甚至有过之不及。再往后1987年华尔街的金融崩溃及美国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网络泡沫,无不是滞胀剧幕下的续集。事实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样能找到滞胀的影子。

经济趋于滞胀的原因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是由突发地缘政治事件造成的“石油危机”引发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与70年代滞胀有着相似之处,都是由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导致经济衰退。但此次全球通货膨胀,是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导火索,实质上是流动性过剩引发的全球大宗资源商品价格高涨所致。石油和粮食价格上涨,推动通货膨胀全球扩散。

(一)石油短缺推动价格上涨

2001-2004年,美国、欧洲等国家为了应付经济衰退的局面大幅降低利率,货币供应量增加,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需求,同时新兴国家经济发展,石油消费量增加。但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一直奉行“限产保价”策略,导致石油供给短缺,油价持续升高。石油作为全球消费量最大的基础经济能源,位于产业链的顶端,石油价格上涨将会产生高位示范效应,给相关产业带来重大影响,会导致基础资源价格的整体上升,将通货膨胀推向更高的水平。

(二)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元贬值,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

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将该利率从1%上调至5.25%。紧缩性货币政策击破了不断膨胀的房地产泡沫,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由于全球性的流动性突然收缩,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信贷短缺,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央行进行降息和注资以稳定金融市场。这些措施虽然短期缓解了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性紧缩的问题,但降息和注资将使流动性过剩再次出现,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不可避免上涨。而且利差的存在,使国际短期资本将流向新兴国家进行套利,拉高新兴国家的资产价格,催生经济泡沫。2002年以来美元大幅贬值,作为国际商品交易中的计价货币,其贬值直接导致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元贬值,不但使得新兴国家的外汇储备“缩水”,财富减少,而且,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大多依赖出口,美元贬值使得其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进口国需求减少,导致新兴国家出口减少、经济增长放缓。

(三)全球性的货币扩张加剧通货膨胀

由于美国必须向海外借款以弥补预算赤字,美元很可能在未来数年内疲软。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美元一旦走弱,将引发全球性的货币扩张。金融市场已经发达到只凭20世纪70年代那样的通胀预期,就可以通过大宗商品、工会这两个渠道,彻底打通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之间的传导。首先宽松的银根迟早将引发商品投机活动,导致原油、铜、铁、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后者将迫使劳工组织提高工资需求。通货膨胀的预期刺激了投资者重新重视抵押贷款,这是否有助于房地产的复苏,是否符合美国政府的需要呢?有些分析家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的公共债务与私人债务负担很重,未来偿还压力很大,唯一可以让民众在不知不觉中降低生活水平的办法就是通货膨胀。由于收入增长低于价格水平增长,民众实际生活水平会降低,但民众一般只关注收入增长,所以接受这种痛苦的可能性就会较大。另外最为重要的是,美国债务很多,通常是以美元计价,通货膨胀则会通过引起美元贬值从而减轻美国的实际债务,这一点是美国政府不会积极反对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由于这些可能性的存在,美国一些证券市场分析家预计,未来美国可能会出现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果断一致地实行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实行了超过10年的近零利率政策;英国央行在2009年年初开始放弃传统货币理论,直接购买国家债券和企业短期票据,规模远远超出美国;美国推出了总额高达数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政府准备直接花3000亿美元购买国债。世界主要经济体罕见一致地大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引发了大家对未来世界性货币贬值及通货膨胀的极大担忧,没有哪一种货币可以成为安全的避风港,这样,减少货币资产、持有实物资产就成为大家的一致选择,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势在难免。全球通货膨胀的加剧,一方面降低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投资的风险,使投资、信贷活动受到抑制,加上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衰退,全球滞涨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中国经济政策的选择分析

尽管中国尚未出现滞胀,但是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下滑,人民币升值预期并没有改变,通货膨胀并没有明显得到遏制,CPI下降与部分产品价格管制有关。如果不改变目前货币政策,未来中国经济可能出现严重下滑、通货膨胀高企的“滞涨”局面。那么未来中国宏观政策如何选择?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稳定汇率

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干预外汇市场,保持目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即果断停止人民币继续升值。在持外汇收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加大对海能源、资源类的投资,鼓励有能力企业海外投资,有效利用中国外汇储备。

(二)继续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同时防止由于内外利差增加引起的热钱大规模流动

在货币政策具体执行上要有针对性,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产业,要采取相对优惠的利率;而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资源耗费比较大的行业,继续采取限制性的利率;对民营经济,尤其是出口型、劳动密集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

(三)对外贸易政策要联系到国内有效需求

1990年之前,中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之后实行“重出口而轻进口”的出口导向战略。通过扩大制成品出口来带动经济发展,而低附加值的出口严重损害贸易利益。通过增加出口扩大就业的政策,实际上恶化了中国的有效需求不足。在众多复杂因素的作用下,对宏观政策的选择必须以调节国内有效需求为核心。由于人民币汇率在目前不能大幅度提高,对进口产品的结构要通过关税和非关税手段进行调节。对农产品的进口要进行必要限制,保证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非常重要。要通过各种手段减少高档消费品的进口。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7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唐志新.通货膨胀目标制与中国的货币政策[J].金融纵横,2005(1).

3、甘宜沉,高振凤.论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理论的分析、比较与综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3).

4、宋国良,粟坤全.中国经济的滞胀预期——国际收支角度的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5).

5、王建.中国经济需做好防“滞胀”的准备[J].金融博览,2006(4).

6、胡连生.论当代资本主义的两难困局:从“滞胀”危机到“次贷”危机[J].理论探讨,2009(2).

上一篇:法人治理结构下一篇:隐患排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