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迹论文范文

2023-03-07

历史遗迹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地质遗迹由于其特有属性需要有效保护;我国根据不同分布特征的地质遗迹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来保护人为因素对地质遗迹的破坏;无线传感器技术使得其为监测非人为因素对地质遗迹的破坏成为可能;分析了破坏地质遗迹的非人为因素的监测需求,设计了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地质遗迹监测平台,以实现对非人为因素进行有效监测,以此来实现对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

关键词:地质遗迹;保护;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

中圖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知网文件\电脑\电脑22-24\22\3xs201922\Image\image1_7.jpeg>

A Geological Relics Monitoring Platfor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LUO Xing-xian, XIAO Jian-qiong, ZHOU Xiao-qing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er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9, China)

Key words: geological relics; protection; monitoring; WSN

1 背景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地质遗迹反映了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或环境的变化,它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地质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

由于地质遗迹不可再生的特性,使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是社会的责任。常用的保护手段是建立地质公园或地质遗迹数据库,它们是保护、规划、开发与合理利用地质遗迹的基础工作,也是推进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和地学普及的重要条件。

国际上十分重视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专门设立了地质遗产工作组,专门负责全球地质遗产保护工作。英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在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上制定了相关的法规体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地质遗迹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国对于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也十分重视,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多部相关法规,使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2 地质遗迹的分类保护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条件复杂多变,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地质遗迹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更是独一无二。在实际保护地质遗迹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其分布特征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来进行保护的,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措施,主要是从制度和视频监控安全网络来限制来自人类的社会活动这些人为因素对地质遗迹所产生的破坏行为,而对于来自大自然本身的非人为因素对地质遗迹的破坏作用,则还未见具体的监测手段及相应措施。因此,要全面地保护好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需要设计一种科学的是监测平台,采用科学手段和全面的措施,从人为破坏因素和非人为破坏因素两个方面来监测与保护地质遗迹。

3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简称WSN)是微电子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Ad Hoc无线网络、分布式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和融合的产物,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用于军事领域。而从21世纪开始至今,WSN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WSN具有自组织、动态性网络、多跳路由和以数据为中心的特点,使得除了军事领域,WSN还用于精细农业、安全监控、环保监测、建筑领域、医疗监护、工业监控、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自由空间探索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基于WSN上述特点,将其用于建设对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进行保护的网络,除了对人类行为的安全监测外,还可以对地质遗迹所在的大规模的分布范围广的自然环境的各种非人为因素进行监测,并实时将监测数据汇聚到监测服务器,供安全监管部门使用。

4 需求分析

为了有效保护地质遗迹,结合已有的保护制度和视频监控安全网络平台,设计一种基于WSN的地质遗迹监测平台,需实现如下功能:

融合视频监控安全网络,监视与地质遗迹相关的人类的活动;

监测光通量的大小,对于需要光保护的地质遗迹,可控制其环境中的光通量;

监测环境温度,控制温度变化;

监测环境水位,预防洪涝灾害;

监测地表压力,预防滑坡、泥石流等;

监测封闭环境中的热量,预防高温或火灾;

监测土壤或水的酸碱度,预防化学腐蚀;

监测大气成分,如大气中二氧化碳或易燃易爆气体的含量,及时疏散游客;

监测水中指定污染物的含量,预防水污染等。

5 监测平台设计

根据上述需求,设计的地质遗迹监测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平台采用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的光传感器网络、温度传感器网络、水位传感器网络、压力传感器网络、热量传感器网络、酸碱度传感器网络、大气传感器网络和污染物传感器网络等不同功能子网络构成,关整合了已有的视频监控安全网络,这些子网络通过互联网或卫星与地质遗迹监测平台服务器连接;监管用户通过监控机以HTTP方式从服务器获取各类所需要的监测数据以监控相关监测点的状况,以便制定或启动相应的安全措施。

而对于其中的每一个传感器子网络,都由同类传感器组成如图2所示的网络。其中的小圆圈代表传感器,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地采集监测的数据,并让这些数据沿着其他传感器节点经过多跳地进行传播,传到汇聚节点,再由汇聚结点经互联网或卫星网络传到平台服务器存储与处理。

在具体设计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需的子网进行取舍,也可根据使用的控制器与收发器芯片的功能特点,将几个子网络合为一个子网络,比如采用ST公司的STM32F107控制器和CC2430收发器芯片组成的传感器子网络即可同时对温度、湿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进行监测,将温度、温度和大气成分几个子网络合并成一个子网络。

6 结束语

系统平台采用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实时地集和传递监测数据,让监管用户可以即时掌握地质遗迹及其环境的相关状况,在最快的时间对异常情况做出响应,科学有效地保护地质遗迹。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地质遗迹[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C%B0%E8%B4%A8%E9%81%97%E8%BF%B9/10493833?fr=aladdin.

[2] 陶为戈,陈兴瑞,贾中宁,等.一种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实验平臺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231-234.

[3] 郭苧,郭晓冉,毛向东,等.基于GSM和WSNs的实验室温湿度采集报警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7,36(8):92-94.

[4] 桂维振,辛星,崔有祯.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0(6):124-126.

[5] 贾霄强,梁斌,李其豪,等.基于CC2630的多参数环境信息采集节点设计[J].电子世界,2017(10):190,195.

[6] 徐利谋,黄长远.基于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17(5):24-25.

[7] 李丽娜,王越,郭永强,等.基于ZigBee的多点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4(1):25-28.

[8] 王铮.基于ZigBee的井下温度监测系统设计[J].煤炭技术,2017,36(8):157-159.

【通联编辑:代影】

历史遗迹论文范文第2篇

中共**市**区委**市**区人民政府

(2019年9月**日)

**是革命老区。大革命时期,***第一个中共党小组在***诞生,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创建***边联队等3支人民革命武装,率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期间,红**军、红**军、红**五军先后转战***,创建了***、**、**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北路部队血战**,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余***儿女参军参战,***余人壮烈牺牲,留下了贺龙、徐向前、李先念、王震等将军的足迹,涌现了***、**等民族精英。多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及革命遗址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建成了一批革命教育基地,珍藏了一批革命文物,开展了一些教育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共有革命遗址31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亭、祠)21座:***烈士亭、***烈士亭、***烈士亭等;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及旧址8处:***、***、***等红**方面军战斗旧址3个,**、**、**、**等****战斗旧址4个,***党小组遗址;散葬烈士墓522座。

**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后因*****地基下沉,于1979年迁建于*******处,是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3a级红色旅游景区、全省廉政教育基地。陵园占地108亩,总建筑面积15亩,近年来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对陵园进行维修改造。陵园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碑亭、***纪念亭、东西仿古四角亭、革命烈士纪念墙、**市知名烈士主题浮雕、346级登陵台阶、***园等。陵园园名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园内收集了大量***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革命烈士事迹、文物、陈列展板和影像等史料。***革命烈士陵园是十堰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多、史料最全的烈士陵园,年接待人数30余万人次。

****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村,始建于1986年,陵园总占地6亩,建有烈士纪念碑1个、碑文斋1个、纪念亭2个、纪念馆2个。碑名由***元帅亲笔提写,碑文斋镌刻着由***主席撰写的600多字碑文,纪念馆分别为共和国革命将领纪念馆和***烈士陵园陈列馆。**革命烈士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教育范围辐射河南**、**及**地区,年接待10余万人次。

二、主要做法

1.清家底,开展遗址普查清理。近年来,**区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对全区范围内的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进行了全面的普查登记,进一步摸清境内的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并采集了大量图片、声像等数据资料。目前,全区共有现存革命遗址31处,其中***镇14处、***镇4处、**镇2处、***镇7处、其他乡镇4处。馆藏革命文物有98件,其中***革命烈士陵园历史纪念馆21件、***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77件。

2.抓规划,搞好遗址开发设计。根据全区革命遗址分布情况,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全区革命遗址保护、开发进行了详细规划,根据侧重点不同,**革命烈士陵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廉政教育及红色旅游主题,进行提档升级和改扩建;**镇革命烈士陵园突出“****”及红三、红四方面军战斗主题,还原战斗场景及历史人物事迹,展示遗物,对陵园进行修缮和维护;**山、***坪、**庙、**岭、**坡等战斗遗址突出现场保护、场景再现,待条件成熟后有序开发,发展红色旅游;其余革命烈士纪念碑(亭、祠)突出日常维护与修缮。其中,**革命烈士陵园本着打造集爱国教育、观光旅游、市民休闲于一体的公园式的生态陵园,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改扩建,规划用地228亩,规划建筑面积2820平方米,停车位320个,绿化率57.6%。规划将由南向北依次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区、**历史文化走廊、生态旅游区三大区域。**镇革命烈士陵园修缮规划主要以丰富展馆内容为主,对陵园进行绿化、亮化、美化。

3.强保护,加大遗址维护修缮。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提档升级全区10余处革命遗址,集中安葬72名零散烈士。一是对**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改扩建。根据规划,**区2016年8月启动**革命烈士陵园改扩建一期项目,主要对爱国主义教育区进行改造(对原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提档升级),2016年12月动工建设,2018年9月竣工。项目投资经费来源主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7〕70号)和财政部《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5〕15号)精神,经2016年第26次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整合财政存量资金、老区建设资金、上级划拨专项资金2500万元,新建烈士纪念墙、拓宽入园公路、扩建纪念广场、维修纪念碑、维修登陵台阶、修复生态林、翻新英雄战机园等,改扩建**革命历史纪念馆。二是对**镇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修缮。2017年以来先后投入近500万元,提档升级南化革命烈士陵园展馆,修复完善正门、道路、公共卫生间、安防、陵园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三是投资近1000万元,硬化**山革命遗址入园道路,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四是对烈士碑(亭、祠)及零散烈士纪念墓进行了修缮和维护。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对300余个烈士碑(亭、祠)及烈士墓进行了修缮。

4.重育人,发挥遗址教育功能。一是宣传烈士英雄事迹。编纂出版了《**文史资料》《红色**》《**革命史》等书册,免费发放给机关干部、中小学师生及广大人民群众等,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讲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等老一辈领导人在**战斗的红色事迹。二是开展烈士纪念活动。2014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damishu.cn)国家将每年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后,每年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市四大家领导、市直部门负责人、区四大家领导及区直部门负责人和社会各界群众代表500余人在**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了烈士公祭活动,祭奠革命先烈,弘扬光荣传统,担当历史使命。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年利用清明、五一、五四、七一、八一、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向前来缅怀革命烈士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提供爱国主义教育。

5.严管理,做好遗址安全管护。一是明确管护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遗址保护责任细化到相关部门、相关单位,明确到具体人员,确保有专人管护。按照《烈士褒扬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加强政策宣传,划区域对革命烈士遗址进行保护。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在革命遗址保护区域,由镇、村安排专人,每逢重要时段和有较大团队举行祭扫活动时,提前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安全保障,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在烈士家属祭扫服务上,不分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安排专人迎接等候,提供食宿保障,安排专人陪护和抚慰,并给予困难烈士家属必要的帮助。祭扫高峰期,组织志愿者为前来祭扫的烈士家属提供咨询、祭扫用品、主持讲解、墓穴查找等服务。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在革命遗址保护区域,加大员工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素质,做到业务熟练、操作规范、热情服务。其中,**革命烈士陵园通过劳务派遣形式,配备保洁、保安、后勤保障人员4名,开展全天候巡逻、保洁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革命遗址保护开发不够到位。近年来,**区先后对**革命烈士陵园、**镇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维修改造和提档升级,对***山、**岭、**坡、**寨等战斗遗址划定了保护区域。**山战斗遗址作为“****”战役的重要战场,红色教育地位特殊,红色旅游价值突出,目前正在规划谋划、招商引资阶段,保护开发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2.红色资源挖掘不够深入。**是一块红色圣地,革命事迹很多,徐向前元帅指挥的红四军***战役、李先念率领的****,史料十分珍贵,事迹十分感人,但是收集整理难度大、战线长,加之当年参加革命的红军战士基本不在人世,为还原当时革命历史场面及完整性增加许多难度,两个烈士陵园的纪念场馆展示的图片多、文物少,缺乏历史厚重感,红色资源还有待深挖。

3.红色文化品牌不够响亮。红色文化宣传还停留在传统媒体和传统方式上,宣传方式单一,宣传的灵活性、针对性不够,群众对**红色文化知晓率不高。对外推介有待加强,**红色文化品牌不够响亮,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统筹规划,加强修缮保护。革命遗址是宝贵的革命历史财富,具有精神教育价值、历史见证价值和经济发展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规划、挖掘,邀请省、市有关方面的专家,对每一处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出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规划方案和保护措施。同时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对革命遗址进行修缮或提档升级。

2.有序开发,发展红色旅游。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保护修缮革命遗址工作与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开发红色教育研学旅行线路,打造“红色教育、绿色休闲”的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品牌。大力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旅游的开发,使革命遗址真正发挥“传承红色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大对历史事件和烈士事迹的挖掘,通过再现战斗场景、呈现烈士遗物、修复战斗遗址等方式开发**山、**岭、**坡、**寨等战斗遗址,提高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品位与档次。

3.加强宣传,传承红色基因。依托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宣传**地区第一个党小组(***党小组)成立、**战役、鄂**根据地、红军武装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力宣讲***、***等革命前辈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新型媒体,加大**红色文化对外宣传推介,打造红色名片。

上一篇:历史学科论文下一篇:历史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