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无形资产论文范文

2023-10-09

会计无形资产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会计计量问题中首先要研究的就是计量属性问题。传统的计量模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普遍使用,历史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会计处理的需要,由此催生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应用。然而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根据已有关于公允价值的理论在宏观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2006年发布的38 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28 个。在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28 个准则中,有21个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其中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14 个具体准则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年金基金》、《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股份支付》5 个具体准则中,初始计量阶段和后续计量阶段都涉及到公允价值的运用;《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长期股权投资》、《政府补助》、《企业合并》、《租赁》、《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7 个具体准则在初始计量阶段运用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则对于资产公允价值、处置费用以及现值的计算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指南;《金融工具列表》准则中主要规定财务报表中披露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收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准则中,公允价值在初始计量时起辅助作用。

虽然现阶段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其自身缺乏成熟的理论支撑和技术规范的引导,加之应用时间不长,公允价值本身属性上的不确定性,在实际的应用中会带来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差。

从会计信息的质量上讲,选择公允价值计量这样一个非确定性的计量概念作为会计计量的目的和手段,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的历史成本模式,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够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但在可靠性上却不敢保证能提高多少。

从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上说,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市场活跃、双方公平,资源能有效流动,信息充分对称等。目前我国市场活跃性差,部分市场处于垄断状态,资源无法充分有效地流动,达成公平交易存在较大的限制,同时市场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会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第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难度大。

公允价值计量主要有三个层级:1.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则以该价格为标准确认的价值即为公允价值,即市价法;2.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应参考熟悉情况、自愿交易的双方最近进行的交易价格或类似资产、负债在活跃市场可查到的市价,即类似项目法;3.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需要借助于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即估值技术法。

由于目前我国市场不够完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很多资产和负债还不存在活跃市场,需要通过类似项目法或估值技术法来确定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类似项目法要对功能因素、时间因素及交易情况等进行调整,估值技术法的运用则不仅涉及到会计人员的大量专业判断和会计估计,还要较多的技术手段。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应用在实践中,存有具体技术的可操作性难题。

第三,公允价值计量操纵利润。

由于公允价值的估值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新准则并未对估值的选择给出明确的指导,加之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使得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随意性很大,企业很可能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第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问题。

学术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否成为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还存在争议,因为其在理论上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计量形式。只要计量方法得当,条件适用,公允价值可以由其他四种会计计量属性替代,若将其作为第五种计量属性容易使人造成误解与概念的混乱,不便于公允价值的理解。

在目前国内缺乏活跃市场、信息不对等等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认定方式、手段尚不完备,所以它的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同时也应当明确,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必然,也是我国会计发展的需要。为此,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成本计量模式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平稳过渡。具体包括:

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允价值操作规则。

为了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应用,应当参考FASB的框架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体系和具体会计准则。FASB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给出了一个统一指导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框架,阐明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范围、确认、计量、披露、生效期及过渡期等,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资产、负债及其运用、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估价技术等做了详细规范,为实现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较为清晰、全面的阐述。FASB于2006年9月正式颁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NO.157——《公允价值计量》。这条财务会计准则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有重要影响:首先,该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将公允价值定义为一种交易价格、公平市场上的脱手市场,强调了主市场和最有利市场在公允价值确定中的作用。再次,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进行阐述,认为在非实际交易情况下,对资产或负债的交换价格进行估计,这种估计是参照当前模拟市场交易信息确定的。从NO.157的内容可以看出其制定依托于美国具体的经济环境,完善的资本市场,健全的法制,可以说NO.157有着自己的特殊背景,我国应结合具体国情,稳步推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发展,以便更好地促进会计理论的研究和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

第二,建立一个活跃的市场经济环境。

美国之所以能够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源于美国有着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制度规范。因此,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全面推广应用必须要从完善产权资本市场建设,健全制度规范入手,建立成熟的行业市场信息体系,降低信息的不对称,同时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构,加强市场监管等,从而阻断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来操纵企业利润、粉饰财务会计信息后路。

我国可以建立公开的市场价格体系,将每日交易价格公开;并且建立全国联网的价格体系查询平台,有利于各种价格的查询,优化市场资产的估价系统,使各种资产的市价很好地反映其真实价值。同时,充分发挥资产评估中中介、物价等机构应有的监管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约、平衡机制,防止利用公允价值进行造假。另一方面,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上也应加大建设力度,特别是会计相关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实现会计部门与市场信息之间的网络并行,加快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处理。

第三,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

如前所述,由于目前我国市场不够完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很多资产和负债还不存在活跃的市场,因此要通过类似项目法或者估值技术法来确定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类似项目法要对对功能因素、时间因素及交易情况等进行调整,是的公允价值的操作难度大。因此,应该规范公允价值在具体实务操作上的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为公允价值全面应用提供保障。同时,加强计量理论研究,引入先进电子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公允价值在操作层面上的推广。

第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由于公允价值的主观随意性大,涉及到大量的职业判断,对会计人员、监管人员及中介机构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因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加强从业人员对新会计准则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培训,尽快熟悉新准则内容,较为准确的理解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并能熟练掌握准则的具体运用。二是掌握相关评估技术、了解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相关知识。三是在进入会计行业方面提高门槛,促进真正职业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并制定会计职业标准,建立会计人员考评体系和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支晓强,童盼.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会计研究.2010(1).

[2]贺志东.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杨湘希.高级财务会计.大连: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会计无形资产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增大,必然会对传统的无形资产的界定、价值确认与计量、无形资产摊销等带来影响与冲击,伴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无形资产的会计问题。论文从知识经济时代的角度,对无形资产会计确认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无形资产问题确认的几点建议:无形资产的确认不仅为初始确认,也要进行价值变动的再次确认;不仅对外购的无形资产确认,还应对自创无形资产确认。

关键词: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问题

1前 言

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确保企业利润甚至超额利润的必要来源。

现在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有的国家的比例甚至达到70% -80%。成功的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无形资产,据有关资料显示:“可乐”商标价值约840亿美元,“微软”商标价值约500亿美元,红塔品牌价值约460亿元。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35%,高新技术占60-70%。国际贸易发展形势的数据也充分说明了技术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有形商品。跨国大公司每年会用营业额的10%作为无形资产的开发资金。

随着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增大,必然会对传统的无形资产的界定、价值确认与计量、无形资产摊销等带来影响与冲击,伴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无形资产的会计问题。

2我国现行无形资产会计存在的问题

2.1     无形资产确认范围狭窄

工业经济时代以来,对实体经济的主要思想使无形资产的认识度受到影响,在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过程的重要作用不足够关注。目前,中国的无形资产确认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该项目可以促进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有能力扮演这个角色;第二,项目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此外,由于不确定性的无形资产的价值,遵循审慎的原则,通常只确定为取得无形资产而发生支出的条件下,才能将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并确认为无形资产。

2.2     无形资产计价方法不合理

目前无形资产的测量方法主要是历史成本法,即根据在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反映资产的原始形成过程的历史成本法,存取方便,易于为人们所接受。由于历史成本法是工业经济时代对机器、厂房,原材料和劳动力测量的理论方法,以及无形资产的特殊性,没有实质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也决定无法完全套用有形资产的计量方法。

2.3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不合理

随着知識经济的到来,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必须要创新。目前,中国会计准则,企业自主研发产品的成本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将减少开发的早期阶段的利润、亏损的费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当前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并最终影响到企业在当前的利润和企业形象。这也是导致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市场价值偏离的根源。

2.4     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不充分

现有的会计模式主要围绕有形资产设计和运行,在会计披露中侧重于有形资的披露。例如,报告仅设置一个无形资产项目,并安排在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报告陈述之后,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和收益。在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这种情况不利于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

3.  完善我国无形资产会计的建议

3.1     积极而稳妥地确认自创商誉

第一,积极稳妥地确认自创商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价值的主要衡量标志不是物质资源的多少,而是有多少无形资产。如美国的微软公司,其账面价值远低于通用汽车的账面价值,但其产值和利润超过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由于微软自己的善意。创造商誉应该确认,因为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如果不能确认这些无形资产,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权责发生制,如商誉作为反映高盈利信息业务,如果不及时提供,势必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需求的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决定。

其次,扩大无形资产的确认。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有很多无形资产的出现,如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等最为常见,许多学者讨论最多的是人力资源会计。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无形资产的竞争,无形资产投资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如不及时识别和计量,将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3.2     完善无形资产摊销方式

摊销方法应采用反射方式的企业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用于消费。如果这个方法不能准确地确定,因此应采用直线法。各期的摊销额应当确认为费用,除非其他国际会计准则允许或要求列入其他资产的账面价值。首先指出了无形资产的摊销采用直线法,而是为了在实际操作方便,并不意味着直线法是最合理的。

在理论上,利用无形资产的直线折旧法是不合理的。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无形资产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采用直线法摊销无形资产,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收回该无形资产的成本,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显然不适合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每一个问题,是最理想的方式应摊销其成本收益率是可以实现的,但在实践中有一定的难度。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加速摊销法更为合理,应使用至少可以反映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

3.4完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建议

基于无形资产日益突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统一的、无形资产的披露格式标准化报告是特别重要的。在明确范围的基础上,确定无形资产披露的内容,建立了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其他现有的形式,系统的格式。基于我国的现实选择,从国外智力资本报告制度中吸取教训,树立公司品牌和产品的文化,如补充报告。也可以指固定资产的披露格式来揭示一些原有的价值, 无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净值累计摊销无形资产披露,克服随意性。

同时,信息报告,对无形资产的观点应该是标准的、统一的格式,现有的资产和负债,现金流量和利润的形式系统,对智力资本报告系统测量适当的参考依据,并结合国情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文化产品,对无形资产, 企业品牌的净资产原始价值、摊销及减值当然,以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监管。此外还应第三方评估适当的人员,所以在一个合理的计量,无形资产核算和披露,从而增强其信息的可信度。

结论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地位和重要性在不断得到提升和重视。对无形资产的处理问题已经关系到了企业生存、发展和繁荣, 但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对无形资产的识别、计量和披露方面还没有有效进行,其会计行为也存在很多缺陷,所以我们应该增加对无形资产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规范无形资产的确认的标准,丰富其内容,提高其测量方法,提高其信息披露制度,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平.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财经界,2013,(01):11-12.

[2] 周志宝.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4):34-36.

[3] 夏海云,葛久研.对无形资产处理的两点看法 [J].财务与会计导刊,2013,(11):44-47.

[4] 于越冬.人力资本与企业商誉的经济实质[J].会计研究,2011,(03):81-83.

[5] 王齐琴.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确认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2010,(10):55-56.

会计无形资产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森林资源资产会计作为规避、防止森林资源破坏、提供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信息的会计,森林资源主要包含了两个部分,即森林资源成本会计和森林资源价值会计。前者所提供的信息在合理配置森林资源,助推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大有裨益。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十三五”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规划》文件的提出,我国森林面积日益扩大,林业结构发生了深层次的变革,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状况需要森林资源资产会计的监督或是反映。基于此,深入研究森林资源资产会计的实物和理论是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森林资源资产的概念和特征为切入点,提出了构建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体系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体系

森林资源是林业企业的不可或缺的生产经营对象,是林业会计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国际上还缺乏一个森林资源会计核算方面的会计准则。作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林业财务人员对森林资源会计核算理论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归纳,并立足于实际,构建具有科学且具有可行性的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一、森林资源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森林资源资产的概念主要是在森林资源上衍生而来的,森林资产属于由物质结构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且该资源展现出物质财富特性和内涵的财产。作为一种特色的资产,森林资源即具有一般资产属性,还具有生长周期长,容易受自然因素影响,并有效将生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融合一体的特征。所以在培育和种植森林资产的过程中管护难度大、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限长。立足于自然层面来分析,森林资源有着支持生命生存的重要意义,能够支持人类、动物等生命持续生存需求,达到发展森林资源发展和演化的目的。

(二)特点

1. 价值的依附性

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确认,通常除其自然生长禀赋所确定的之外,其余价值的衡量一般依据其转换价值来实施评价,而这也是其传统森林资产价值核定的重要方式。因此森林资产价值的确定,均需要基于森林的整体产品而实施。

2. 收益长期性

较一般农业生产周期,林业生产周期比较长,森林资源资产价值具有较强的依附性,森林地面所附属林木以及森林资源产品的生长、利用、开发的周期直接影响了森林资源投入到资产的收益,较一般资产收益期,森林资源经营的收益可能是其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并且由于森林资源的特殊性,资产流动性差,变现能力弱。

3. 地域的差异性

众所周知,森林资源的位置是固定在地球的经纬度上,由于地域的差异性,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理条件、温度条件、光照条件以及降水条件等,造成森林资源资产生产经营的适用性和限制性,同时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对森林资源资产的运用和评价提出了不同要求。

4. 计量的复杂性

森林资源资产是以可靠计量的,这种计量具有双重属性, 一方面可以用货币指标来衡量,另一方面还可以用实物指标来衡量。纵观传统林业会计核算,森林资源资产被视作为一种资源,并且这种资源是进行货币度量的,在资源统计资料中以实物指标记录方式存在的。随着我国森林资源资产化核算的深入推进,使森林资源能够以货币度量,如此一来夯实了其资产的基石于森林资源资产货币计量过程繁琐、复杂,并深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增值的因素、人工投入因素、时间价值因素、天然因素等,所以货币指标度量只存在相对准确性,为确保度量的精准性需补充实物量指标。

二、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体系构建举措

(一)森林资源资产会计主体的确定

纵观单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林业部门主导的,为确保相关管理工作的推进,更好地计算相关企业单位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成本。基于此,林业部门要立足于实际,专门设置一个“森林资源会计科”由这个部门来核算单位管辖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资产会计业务。与此同时,并将企业单位作为其内部核算单位,根据林业部门的要求,定期提供或是上报森林资源保护核算资料。另外林业部门还要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的对象进行明确,基于此这就要求核算人员以森林资源的类别为核算对象,我们可以核算对象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即森林保护、森林破坏、森林旅游资源、人工林资源、自然林资源等,对于林业部门来说,在各个类别下要结合实际,将企业单位作为具体的核算对象,从企业单位的角度来说需将具体项目设置为会计核算对象,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森林资源资产的会计核算主体,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到各司其职,切实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夯实顺利有序开展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

(二)森林资源资产的核算范围的明确

林业会计核算人员资产化管理森林资源,一是必须要保障核算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具有资产性质,换言之也就是可以借助货币价值来衡量。通过对上文的分析得知,森林资源资产的构成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森林资源一方面包含了自然界的實物,如:微生物、动物、植物,另一方面涵盖了我们的劳动价值,加之其存在自然增值的特征,决定了森林资源生长周期较长,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衡量森林资源资产价值的难度系数。另外,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森林资源还受市场供求的变化、经营管理者投入资金、精力、稀缺程度的影响,导致在具体的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中不能达到精准需求,存在较为明显的不确定特征。立足于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范围而言,在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中还涵盖了林地、林木以及森林景观等,所以会计核算人员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前,必须要保障核算对象是隶属于森林。与此同时,林业单位还要确保对森林资源资产的所有权、拥有权、控制权以及使用权等。还要确保森核算对象的货币价值,追本溯源主要是因为森林资源管理和会计核算需以货币价值为管理基础。比如,在某林业单位拥有一处森林景观,其可以结合实际进行经济运营,并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经济效益的获得充分说明了林业单位可以资产化管理该森林景观,并将其纳入核算资产范围,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在这过程中若森林资源遭受自然或是人为因素的损毁,就不能将其看作资产,所以就无法将森林资源纳入到会计核算中。

(三)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的内容

森林资源成本、森林资源利润、森林资源收益、森林资源收益是森林资源资产会计的核算主要内容。一是森林资源价值又包含了三个层面,即自然林资源、森林资产、人工林资源价值,其中自然林资源的会计核算,需要依托级差地租的理论,在具体核算中采用出让价、标定价、基准价等途径,估计自然林资源的确定价格,在具体的核算中,核算人员需要依次将其列作,自然林资产、森林资产、土地资源、消耗资产开展会计核算。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作为可再生性资源,森林自然资源投资大、生长周期长、风险与收益并存。对人工林资源计价核算,可以采用调整报酬折现法、机会成本、重置成本、历史成本、补偿成本等方式对森林资源的价值进行确定,并将其列作人工林资产、森林资产开展人工林资源会计核算。针对森林旅游资源的计价核算,有关单位经过利用、开发森林旅游资源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汇收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游览观赏价值,基于此会计核算人员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对各个森林旅游景点的价值进行确定,并进行会计核算。二是森林资源收益。主要是对会计主体保护森林资源所得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森林资源损害补偿收入、森保业绩卓著奖励等进行直观的反映,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一定要做注意其收益,不是企业单位直接利用森林资源所获得的收入,其经济收益是企业单位所获得生产经营收入,这种收益是无法与森林资源成本进行配比的。三是森林资源成本,具体包含了森林资源机会成本、森林资源支出成本、森林资源破坏成本、森林资源消耗成本等,会计核算人员在森林资源成本的核算中要需根据以上四个层面来进行核算。四是森林资源利润,企业单位在扣除了森林资源税金或是成本的净额,森林资源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主体保护资源的绩效进行了反映。

(四)森林资源资产的计量

所谓资产的计算,会计核算人员在入账资产的时候,根据金额数据的分类进行报告或是记录。未来现金量现值、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历史成本等。作为最大限度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会计核算人员需采用科学地计量方法,现阶段在森林资源资产计量中主要历史成本为主要方法。我们深知,森林资源涵盖范围非常广,比如森林无形资产、森林景观资产、森林环境资产、森林物质资产等,计量森林资源资产需要遵循“效用价值原则”、“市场价值原则”等,根据不同的森林资源成长周期特征,科学的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进一步修正日常历史成本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进行确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林地资产、林木以及森林景观资产评估方法。

森林资源成本(清算价格法、重置成本法、序列需工数法)森林资源收益现值法(年金资本化法、清算价格法、收益现值法)森林资源市价法(现行市价法、市场价倒算法)。核算人员评估林业可以采用林业费用价法、年金资本化法、林地期望价法以及市价等,还可以采用无效果评估法来评估森林环境资产价值,也就是参照森林资源产生的生态效能,比如,改善气候条件和河川水温状况、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等环境价值进行评估。

(五)森林资源资产会计的信息披露

作为一项最特殊、最重要的资产,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消耗以及形成都直接影响了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核算人员为更好地对森林资源资产情况进行披露,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必须要详细记录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如,蓄积、面积、林龄以及林种等,同时还要在报告中对森林资源资产变动重大事项进行说明,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毁损情况、资产出售以及生产消耗等,对于会计核算人员来说,还必须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做好“森林资产\"项目的设置,通过调整项目,对企业森林资源资产的价格和价值进行披露,一方面,会计核算人员还需在“资本公积”项目内,直观明确的反映森林资源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的;另一方面,会计核算人员还要在现金流量表的自然增值情况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栏中要设置“森林资产在损益表中反映森林资源资产出售、毁损源资产出售收到的现金”项目。披露森林资源对企业经营损益的影响,会计核算人员可以在“营业外收支净额”中设计“森林资源资产明细表”作为资产负项目下设置二级项目,其中森林资源资产毁债表、出售的附表,全面反映了人工林资产、天然林资产、林损收支净额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森林资源资产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三、结语

一言以蔽之,作为一项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理论研究,在新时期下构建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大有裨益。完整全面的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体系,一方面包含了森林资源的价值。资产实物以及森林资源的变动核算,另一方面包含了森林所提供的森林社会文化价值核算、经济产出核算、森林生态保护的支出核算、多种生态服务核算、林业投入产出核算。因此,我们在构建森林资源资产的会计核算体系,要结合实际,勇挑重担,克服困难,不断完善体系。

參考文献:

[1]王晶.森林资产会计核算体系构建[J].现代管理,2015,5(03):37-43.

[2]吴雅文,章雁.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新会计,2019(05):36-38.

[3]郑剑锋.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探究[J].纳税,2019(32):148.

[4]姜刘志,徐婷婷,杨道运,等.森林资源资产与负债核算体系构建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18,48(06):5-11.

[5]胡业生.林业企业森林资源核算体系研究[J].绿色财会,2017(03):3-6.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漓江源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可视化决策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桂科AB1850011);广西林业推广项目“漓江源头主要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GL2019KT17)。

(作者单位: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谭新艳为通讯作者)

会计无形资产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资产证券化是国际资本市场上创新金融革命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手段,资产证券化给会计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关于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全面、系统的规定。我国应在借鉴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尽量按照我国会计的传统习惯做出相应的规定,以便指导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实践,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会计;信息披露

[

会计无形资产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内容;其次,对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提出了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一、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涵义和内容

固定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者其他活动所需而控制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固定资产折旧和固定资产的处置等内容。其中固定资产计量是指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是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主要包括购买、自行建造、融资租入等,取得的方式不同,初始计量方法各不相同。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范围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的折旧额进行系统的分摊。固定资产处置是指按规定报经批准出售、转让固定资产或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的进行计量处理。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业务。

二、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现状和问题

如表1所示,改革前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包括:

1.固定资产初始计量购置和入库为两笔会计业务,即所谓的“双分录”。业务相分离容易漏记增加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就为实现双分录会计核算而设立的,其实质就是对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影子;固定资产购置时一次性确认费用支出,未体现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2.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只是对固定资产的“影子”非流动资产基金进行处理。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实际业务大多数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导致不能有效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资产价值虚高;不能体现成本费用管理,固定资产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日常损耗不能在成本中有效体现。关于高校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核算的不足,2014年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指出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同时提出固定资产折旧概念,但是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不一致。该制度从固定资产购入到报废整个会计核算期间都是按购入原值体现的,该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高等学校支出,难以反映出固定资产真实价值,导致固定资产价值的虚增。即便是计提折旧也是仅仅是对非流动资产基金进行处理“虚提”,而未真正逐月对其按支出费用“实提”,它不能真实反映单位费用支出及成本。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和积极意义

1.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自动和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

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方法,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为政府开展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考核、防范政府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最终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公开体系和财务报告分析应用体系。其中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构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基本框架,统一各行业预算会计体系;科学反映资产、负债及政府成本费用,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和单位财务报表;重塑单位内部流程,优化单位内部控制;推动政府制度改革。

2.政府會计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有效整合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科研事业单位、彩票机构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明确规定各行业会计信息披露、计量方法和核算基础,对统一会计信息质量起到巨大作用。

(2)有利于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政府会计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和公共责任受托履行情况,全面、系统、连续的反映和监督,加强预算、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制度指出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单位预算采集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政府会计的实施能有效反映政府“家底”,有利于政府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反映客观政府运行成本;科学评价政府的运营绩效;提供准确完整的政府报告信息。

(3)有利于真实反映各类资产价值。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能真实反映和记录固定资产的购置、损耗、报废和补偿过程,真实反映资产账面价值及其折旧情况,客观反映单位资产实际情况,为政府债务问题、运行成本问题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四、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改进对策

表2所示,在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中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入库同时进行,是不可分离的一项经济事项。新制度变革要求导致固定资产入账流程发生变化,原先的报销和入库分别进行将不适用。新制度下固定资产购置流程为:先到资产部门办理入库手续,根据入库单办理报销手续,财务报销的时候必须提供入库单。对于一些需要事先付款的业务或者发票已到的事项,则对应预付账款操作,待资产入库后冲销原先的预付账款,再计入固定资产。

我们还可以看出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直接资本性处理并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这有别于改革前只按科目核算并做一次性费用处理。为顺利完成新旧制度转换,确保科目项目余额平衡,系统初始化阶段需要做科目、项目余额平衡调整。

1.固定資产入账业务处理。固定资产等采购与入账、折旧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资本性支出直接资产化,在财务会计费用中不存在资本性支出类经济科目。固定资产需要设置项目核算并关联资本性支出经济科目。以科研项目A为例,以国库零余额账户资金购入一台大型设备36万元(办理资产入库手续)资产采购入账业务分录如下:

财务会计:

借:固定资产

借:资本性支出——专用设备购置 A项目36万元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36万元

预算会计:

借:事业支出——科研支出

借:资本性支出——专用设备购置 A项目36万元

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36万元

该笔业务分别触发了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会计和收付实现制下的预算会计,相对于A项目而言产生了两个项目余额。一个是权责发生制项目余额=项目收入-费用化支出-资本性支出+预收账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另一个是收付实现制项目余额=项目收入-费用化支出-资本性支出;在日常财务业务中虽然暂收暂付等周转类业务不会产生预算会计,但是对还是实时影响项目余额的。因此,项目的两个余额中我们依据的是财务会计下的项目余额。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费用=负债+净资产+收入”及一系列其他会计公式,在政府会计制度中我们需要对同一项目下不同核算基础中的项目余额要能清晰的认识。

相对于改革前会计核算基础、折旧年限与项目使用期限等不确定因素。新制度明确对固定资产按月折旧,并提供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等折旧方法,对以前年度未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需要进行补提。

2.补提阶段业务处理。从原先固定资产双分录中可以看出,原先固定资产入账对应的是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2018年底对历年固定资产补提折旧的账务处理为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其实质是未真正发生支出而是对基金进行处理,这就是众多学者所谓的“虚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019年新旧会计制度对照转换的时候将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对应地转换为累计盈余科目,若在2019年初补提历年折旧,借:累计盈余;贷:累计折旧。

3.固定资产折旧业务处理。由于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发展,财务信息能够及时得到确认,新的制度规定对当月购入的固定资产当月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其实对项目核算没用影响,购买固定资产计入出资项目并直接扣除出资项目的指标,不管怎么计提折旧对原项目没有影响。提折旧项目跟购买资产项目并无大的关联。固定资产“实提”折旧并计入费用,承担折旧费用的项目可根据本单位成本核算明细程度设置,如按资产用途分类(教学、科研等)、按部门+资产用途分类、按具体出资项目等。考虑到将来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强成本分析,建议将折旧细分到以单位部门为基础,有能力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细分到按学科、按专业计提折旧,以便为将来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数据。沿用以上A项目数据(固定资产折旧年限6年,预计残值为0)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资产折旧业务分录如下:

财务会计:

借:业务活动费用——科研费用

借:固定资产折旧费A/B/C5 000元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费A/B/C5 000元

上述分析中我们指出累计折旧项目与原出资项目无关,既可以体现在原先出资项目A,也可以体现在归集项目B或者C等上面。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累计折旧不产生预算会计,我们可以对该科目属性上进行项目核算、资金来源核算。由于不产生预算会计,其对应的资金来源属性为其他资金来源。

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折旧能够更加具体真实地反映单位内部固定资产损耗,体现实际价值。固定资产折旧能具体到单位各部门层级,则对进一步分析各学院办学生均成本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但是对于传统意义上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经费越多,固定资产购置越多越好的现象来说,将折旧费用作为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来考虑因素未必是一件好事。固定资产越多每月计提折旧相应越多,对应的单位管理费用支出也就越多。高校各学院相应的生均办学成本也会显著提升,该情况应该值得我们考虑。

4.固定资产处置。旧制度实际出售、调出、捐出时,按照处置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本质上还是对固定资产的影子——“非流动资产基金”进行处理,资产价值及费用情况未做体现;而新制度中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更加体现固定资产的成本、价值情况。

参考文献

[1]高滢.高校固定资产折旧“”从“虚提”到“实提”[J].财会月刊,2014,(5):20-22.

[2]孙敏,施心怡,张雨香.也谈高校固定资产虚提与实提折旧核算问题[J].财务与管理,2017,(4):26-27.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会计无形资产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文章基于“看不见的手”揭示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供求定价”原理和“成本+利润”结构,指出影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主要因素,阐发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功能,提出完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

[作者简介]王永丽,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广西南宁,530003

一、引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等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结构失衡导致资产泡沫扩大,风险蔓延和经济失控。经济能否健康发展,风险能否可控,其关键之一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定价机制[1]。

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机制是关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原理、结构、关系和功能构成的系统。研究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金融资产是持有方拥有的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公允价值是在计量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资产付出的价格(FAS157par.5)。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定价,不是由特定主体确定的定价;公允价值是由假想交易(现行交易价格的非实际价格)形成的估计价格[2]。

自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提出资产组合理论(MPT),资产计量研究便拉开序幕。有代表性的研究有: 1970年,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提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1973年, RobertMerton建立了资产期权定价公式。1976年,Ross得出:资产的预期收益可表示为多个宏观经济因素的“线性组合”。1979年,布理登(Breeden)建立了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CAPM)。1994年,Shefrin提出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2007年,Peter提出了动态异质代理模型[3]。2008年,HULL给出确定金融衍生产品价格的方法[4]。

在国内,陆静,唐小我( 2006) 构造了基于流动性风险的多因素定价模型( LA- CAPM) [5];孙有发(2007)提出了随机波动定价模型[6];易荣华, 李必静 (2010)从四类定价因素入手分析股票定价模式[7]。

在上述研究中,人们囿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型与方法,而对其定价原理、结构和影响因素研究不够,迄今未发现有一个完整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即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

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

(一)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定价原理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定价原理不可能凭空产生,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发展的演变过程昭示了:金融产品“源自”实体产品,因此,金融资产定价与实体产品定价同源,所以,同理。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定价,市场由“看不见的手”左右,所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定价应遵循“供求定价”原理。

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定价的现实基础角度看,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纯粹的计划经济,即使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纯粹的市场经济,事实上,都是一个市场多一点还是计划多一点的问题。从现实上看,目前“市场多一点”成为不争的现实。基于这一认识,金融资产定价应以市场为基础,遵循“供求定价”原理。公允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同类资产的脱手 “市场价格”。如果市场上的同一项资产在第一对交易主体之间达成一个价格(最高价),在第二对交易主体之间达成另一个价格(最低价),那么,在第三对交易双方信息对称的情况下,经过双方讨价还价,成交价格不会是最高价,也不会是最低价,应该是中位价,而中位表示的是平均的理念。因此,参照同类资产定价可以理解为以同类金融资产的平均价作为这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我们来论证一下上述“平均理念”,第一,在经典的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先生的CAPM模型中,资产期望收益率实际上也是一个平均数,因为在概率论中,期望本身就是均值。第二,既然公允价值作为由假想交易形成的估计价格,当然是需要点估计的,而最一般的点估计就是认为总体平均数约等于样本平均数,这样,这个估计价格同样是平均数。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大、行为显著地从众,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变得更加有限。此时,“救市”成为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必然选择,政府通过干预供应和需求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制度安排”。

但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不是由特定主体确定的价格,当然也不是由政府确定的价格,由政府的“制度安排”得出的“干预价格”同样不能作为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而只能是对市场价格的“调整”,这仍然离不开以市场这一基础。总之,金融资产定价遵循“供求定价”原理。

(二)结构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应该是个什么样的结构?众所周知,价格是价值的表现,通过研究金融资产价格的结构就能够了解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结构。亚当·斯密 认为“利己心和竞争的作用使产品的价格和成本不会相差太大”[8],这意味着价格与成本之差存在,这个差数实际上是毛利润。虽然在亚当·斯密时代,还没有出现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但是,我们根据上述商品价格和成本的关系,可以推理出:商品价格的基本结构是:成本+毛利,从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基本结构也是“成本+利润”。

(三)影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主要因素

“看不见的手”决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这在上面已述。除此之外,影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主要因素有:

1.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虽然已有三个层次定价法,但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定价,其定价方法有待经过实践检验并进一步修订;在第三个定价层次上,企业有了较大的定价“自由空间”,由此容易产生金融资产“泡沫”,从而影响到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具体来说,由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等原因,当企业有定价权时,管理层通常会选择有利于完成公司受托责任的定价策略,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当管理者面临政治影响时,出于降低政治成本的需要,通常会选择低政治成本的定价方案;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在有机会时,通常会充分利用外部性,尽可能地选择利润最大的定价方案。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有可能面临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等,这些无不影响到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2.投资者行为

投资者信心波动、投资者心理上的赢利期望、投资者的从众行为,这些都会使交易中的金融资产价格随之发生波动,投资者的情绪波动越大,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越大。当数量巨大的投资者普遍具有从众行为时,金融资产交易价格会表现出相应的“集中趋势”,导致金融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也会非理性地“船随浆动”。

3.估价模型与计量方法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选择什么样的估价模型就得到什么样的估价,采取什么样的计量方法就会得到什么样的金融资产价格。由于估价模型确定欠妥或计量方法选择不当,会使得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和公允相去甚远。

4.利率和汇率变动

利率和汇率调整是金融管理的弑手锏之一。由于公允价值是一个折现值,根据未来收益折现来计算,现值直接受到资本市场上的利率大小和外汇市场上的汇率高低影响,通过直接影响现值,间接影响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5.社会与人心稳定

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执政理念下,政府为了保障社会与人心稳定,会采取一些非市场的办法,对金融资产定价格进行间接或直接的干预,比如,直接提供某些金融产品,此时的金融资产价格是政府的“维稳价格”而不是公允价值。

6.金融、经济与法律制度

市场价格机制在国家的金融经济法律制度框架内,按照其自身的规律来运行,但是,市场价格机制并非万能。因此,政府有时必须对金融资产实行“价格规制”。在政府对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控的过程中,应把政府及其官员的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如果法制不健全,寻租活动屡禁不止,就会破坏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机制运行的环境,从而影响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四)功能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的功能就是保障金融资产价值的公允。通过“刨掉”金融资产的泡沫,促进金融资产交易的有序和公平,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并且相关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有助于管理与决策,提高经济主体抗风险能力,促进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

第一,依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定价原理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使会计人员处理公允价值会计业务时有理有据,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保障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质量”。

第二,通过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为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支撑,有助于发挥公允价值会计的“决策支持”功能。

第三,依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特别是对虚拟资产计量的规制,可以“刨掉”虚拟资产的“泡沫”,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平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结构关系,提高经济主体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第四,通过发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的市场价格功能,实现资本市场中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金融资产效率。

四、完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一)紧紧抓住“刨掉金融资产泡沫”这个“牛鼻子”

金融危机的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出在“泡沫”上,“泡沫”又来自何方?主要来源于“虚拟资产”上面。“虚拟资产”是企业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将企业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列作待摊、递延等“虚拟资产”项目,之后在持续经营期间按一定方法分期摊销转作费用时,抵减该期间的利润,并相应抵减应交的所得税,有的企业利用虚拟资产账户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粉饰会计报表,虚盈实亏、假盈真亏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某上市公司,三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净额巨大,债务人被清盘,公司存货净额、其他长期应收款、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巨大,公司净资产为负值。

“刨掉”金融资产泡沫是拉牛出泥潭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牛鼻子”,牛出泥潭就没问题了。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修订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公允价值会计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公允价值会计业务的能力,强制进行“虚拟资产”的内外部审计,严查应收账款净额,存货净额、其他长期应收款、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等项目,挤掉水分。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提高中小股东进入监事会的比例,通过协调,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功能。推行合理的信息公开制度,以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从源头上治理管理层可能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完善管理层受托责任绩效评价体系,专门制定针对虚拟资产审计的责任目标,建立健全对管理层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对不正当利用虚拟资产或增加资产泡沫的行为进行约束,对在抗风险方面取得成效的管理层进行奖励。

(三)着力对治负的外部性

对治负的外部性的办法是“堵和导”两种办法。“堵”是使企业打消利用负外部性获利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使企业知损而后退,具体可通过在金融监管条例中增加对虚拟资产运用的一些限制性条件和产生虚拟资产泡沫时经济处罚条款。“导”是采取金融政策,将企业负外部性导向正的外部性,具体来说就是对具有正的外部性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为了对治企业负的外部性,可以适度引入金融业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局面,形成有利消减负的外部性的局面,从而消解负外部性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影响。

(四)善用利率杠杆

“给一个杠杆,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利率调节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控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大小。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个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决定这个现值大小的主要就是折现率,通过调整利率可以直接影响折现率,通过折现率影响计算结果,从而实现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调控。从宏观层面上说,如果市场上资产泡沫膨胀,那么可以通过调高利率、紧缩银根对流通中货币规模实施控制,比如说“次贷”量的总量控制,总量控制住了,起一点泡沫也成不了金融危机。

(五)形成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协调机制

以“刨掉”金融资产泡沫为主线,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金融证券监管委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委员会、会计学会、物价局和企业行业委员会联系起来,由金融证券监管委员牵头,开展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协作调研,通过职责分工明确的分项治理和有序协作综合治理,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协调管理机制,发挥其去泡沫、控风险、保经济和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廷.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走向纵深发展阶段——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解读[J] .财务与会计,2010,(6).

[2]葛家澍.公允价值的定义问题——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号公允价值计量[J] .财会学习,2009,(1).

[3]Peter, B. H . , Hommesa, C. H . , M anzan, S. . ehavior al heterog eneity in stock pr ices[J] .Jo urnal of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 l, 2007, 31 : 1938- 1970.

[4]HULLJ.C.:Options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M].prentice hall,2008.

[5]陆静,唐小我.基于流动性风险的多因素定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

[6]孙有发,张成科,高京广,邓飞其.现代证券定价模型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5).

[7]易荣华,李必静.股票定价模式及股价分解测度方法研究——基于输入输出转换及相对比较的视角[J] .中国管理科学,2010,(10).

[8]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国富论[M].胡长明,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上一篇:安全铁路运输论文范文下一篇:新课程思想政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