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范文

2023-09-21

药品范文第1篇

摘 要:药品分销渠道是医药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药行业中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战略资源,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分销渠道进行分析与优化。以扬子江药业集团为例,运用分销渠道的相关理论,对其药品分销渠道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分销模式中存在的优点与缺点,并根据分析结果就该公司分销渠道的优化与再设计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分销渠道;药品分销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因其对人民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范围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成长,已经由药品本身的质量、疗效等因素扩大到涉及到药品从生产企业经过销售商、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一系列过程,亦即药品的分销渠道。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全年共实现医药工业总产值11933.82亿元,同比增长27.07%,同时,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销售收入达2469.37亿元,整体集中度达到40.59%,同比上升0.97个百分点。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和集中度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与医药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而面对日新月异的医药市场环境,医药企业的运营重心已经开始由生产导向型向客户导向型偏移。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环境下,分销渠道的建设对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覆盖率等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实际意义。扬子江药业集团作为一家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应该客观分析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正确的认识自身渠道的优势及劣势,结合自身特点对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渠道进行结构调整与优化,并尝试探索新的渠道。

1 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发展现状

扬子江药业集团创建于1971年,其前身为泰兴制药厂口岸分厂,经过40余年的发展,扬子江药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员工8000余人,总资产近100亿元的大型跨地区、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企业集团。旗下拥有包括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在内的10多家成员公司,遍布泰州、北京、上海、南京等各大城市与地区。

经过40多年的积累与创新,扬子江药业集团已经形成以中药产品为主导方向,同时中西药并举的产品格局,产品类别覆盖抗肿瘤、内分泌、消化系統、心脑血管等多个领域,产品结构涵括10多个系列、100多个规格,其中5个产品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单独定价产品,7个产品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知名品牌”。

公司自创立起,连年创造销售佳绩,1988年率先突破江苏医药行业产值的亿元大关,并从1996年起,综合效益连续10多年处于江苏医药行业的领先地位,先后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10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0.16亿元、利税30.0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2 扬子江药业集团药品营销渠道现状

扬子江药业集团对药品的营销实行一种绝对垂直式的管理体系。整个集团的产品销售工作由营销机关管理委员会负责,在委员会下根据区域的不同设立多个销售局、销售公司。扬子江药业根据医药市场环境的变化与不同细分客户群体的需求差异,不断对企业的分销结构进行调整,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四大销售公司发展到现在按东部、东南、华南等区域设立三大销售局、九大销售公司及35个省公司、165个办事处。其主要营销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3.1 扬子江药业分销渠道的优势

(1)垂直化的结构体系,有利于控制营销渠道。

由上图可以看出,扬子江药业集团的营销体系采取了垂直化的结构设计,处于销售一线的省公司在所负责省区内设立办事处,负责市场开发与临床促销,并直接受负责几个省区的销售公司管理,这样的销售公司在扬子江共有九个。这九个销售公司分别组成三个销售局,即销售一局、销售二局与销售三局,三个销售局直接对董事长负责。在此种组织架构下,集团高层领导可以完全操控整个营销体系,同时,一线的营销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司的营销通道将市场信息迅速反馈到集团高层。

销售渠道中的零售终端、中间商和医药生产企业之间的需求关系构成闭合回路,能否在商品交换中占据主动权取决于对下游企业的控制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表现在对渠道的运行有多大的话语权和自由支配能力,扬子江药业集团通过在营销渠道各个环节建立全资子公司的方式,取得了对产品营销渠道的绝对控制权。

(2)全方位的、多点覆盖的销售渠道保证市场占有率。

扬子江药业将医院作为其药品销售终端,并连续多年加大在渠道终端开发上的自己和人员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目前,扬子江药业的市场已经覆盖除台湾、西藏外的所有省、市、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在发达地区的医院覆盖率更是已经接近了他们在北京、上海等省会城市的覆盖率。公司将二甲以上的医院作为终端开发的重点,并规定三乙以上的医院必须保证全部开发,二甲医院的覆盖率要达到80%。正是凭借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理念,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6000多家医院。

(3)采取适合中国医药市场行情的市场开发策略与产品策略。

扬子江药业集团根据自身的产品组合状况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策略。产品组合状况具体是指企业的产品线的多少,产品品种与规格的数目,产品中创新要与仿制药的比例等。扬子江药业集团旗下品种与规格众多的产品构成了其复杂的产品结构,且大部分为仿制药,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在所有的产品上投入相同的财力将其打造成核心产品,因此集团采取了产品群的策略。通过药品“打包”的方式与医院进行谈判,提供“一揽子”的产品服务。这种策略的优点在于,虽然大部分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相比不具有明显优势,无法为企业提供利润,但是产品群中的一部分产品,尤其是一部分具有单独定价资格的仿制药能为企业提供丰厚的利润。正是通过这种产品策略,扬子江药业旗下的银杏叶片、左克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排在首位。

3.2 扬子江药业分销渠道的劣势

(1)渠道结构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市场及客户的需要。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医药市场行情,每种渠道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一种渠道结构无法同时满足不同类别产品的销售需求。目前,扬子江药业在销售结构的设计上仅以为开发医院终端服务为目的,忽视了对非处方药类市场的拓展,这导致非处方药类的销售额仅占总销售的5%不到。而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非处方药的销售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基本能占到90%的比例,同时国家确立的“低水平,广覆盖”的医保原则为非处方药的消费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从企业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与市场覆盖率的进一步提升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渠道结构以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2)销售模式单一,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

扬子江药业在开发医院终端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是以供药返利制度为基础的关系营销模式,虽然返利营销的模式在我国医药企业的产品推广过程中并不罕见,但是扬子江药业的返利制度更有竞争力,其返利比例比一般返利比例高了近7%。这种模式要求药品的定价需要维持在一个合理的高度,保证企业在扣除推广费用、返还给医院的利润后还能获得利益。然而,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已经开始分批次的对部分药品实行降价,降价范围涉及到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类药物等多个品种,扬子江药业的部分产品也落入降价令范围之内。药品的降价势必影响到企业通过采取返利制度推广药品后获得利润,到目前为止,药品降价给扬子江药业带来的损失已经接近8个亿。

(3)分销渠道过长,导致渠道效率不高。

虽然垂直式的渠道结构能够保证企业对分销渠道的绝对控制力,但是由上图可以得知,从集团总部到销售终端需要经过销售局、区域销售公司、省级销售公司三個环节,使得协调的环节数量增多,管理难度加大,进而影响分销渠道的运作效率。另外,冗长的分销渠道使得企业领导层难以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无法对迅速变化的市场状况作出反应,造成政策不能及时到位,浪费资源,最终影响企业品牌知名度的形成和产品竞争力的培养。

4 对于扬子江药业集团药品分销渠道结构调整的思考

在充分分析扬子江药业营销渠道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之上,笔者建议对其分销渠道的组织结构做如下调整。

(1)完善非处方药的营销渠道。

虽然公司目前设有负责非处方药销售的OTC部,但是对于非处方药的营销渠道建设投入仍显不足,针对药店、连锁店等OTC类销售终端的覆盖率还无法达到处方药的市场覆盖水平。因此,建议公司应根据OTC和处方药的不同特性,设立平行的主管部门,分别设计营销渠道,在巩固甚至扩大医院销售终端覆盖率的基础上加大对OTC渠道建设的投入,使OTC渠道有能力对普药市场进行深度开发,提高包括农村市场在内的潜在市场的覆盖率。

(2)及时调整销售模式,在返利机制的基础上加大产品的学术推广力度。

以向医院提供药品返利为主要手段的销售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符合当前的医药市场行情,并且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但是我国新医改出台的医药市场整顿措施,尤其是降低药品价格等,势必对医药企业的整体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发展以学术研究和市场定位为基础的学术推广模式是企业拓展市场的必由之路。学术推广的核心是提炼产品的差异化,并通过学术活动与目标受众进行沟通,实现推广产品的目的。这一推广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返利机制时对药品高价格的依赖性,并且可以通过高层次、大范围的学术会议扩大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

(3)优化渠道结构,打造差异化营销渠道。

差异化的渠道策略是指企业依据自身条件,在不同的市场区域内选择最合适的营销渠道的策略。扬子江药业在全国市场上建设的渠道具有相同的结构:集团总部—销售局—区域销售公司—省级销售公司—办事处—销售终端,这种方法不利于企业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议企业对相应市场区域内的市场覆盖率、产品饱和度及消费能力进行全面调研,据此并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与企业的发展方向设计不同的营销渠道。对于尚未完全开发且具有潜力的市场,应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实现对市场的深入渗透,抢先占有利市场。对于已经相对成熟的市场,采取扁平化的渠道结构,简化销售过程,缩减营销成本,提高售后服务。

参考文献

[1]苏小和.扬子江药业的次优选择[J].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6,(3).

[2]周亦,刘凤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分销渠道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3,(5):4952.

[3]邱红.论新形势下制药企业药品销售推广模式的转变[J].中国药房,2011,22(21):19231925.

药品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绿色消费;消费观念;消费需求;消费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倡导推广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必然现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逐步呈现出对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好环境的需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重点内容,需要重点关注。因为绿色消费这种体现出更加注重社会环境效益价值的消费价值观念,进一步反映了人们消费质量、层次的提升,也反映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以探索绿色消费,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1 绿色消费的影响因素

在国际社会绿色消费的认可度很高,在国内也有着绿色消费生存发展的土壤,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约70%的人认可绿色消费,但是真正有所行动的不足40%。这种现象表明绿色消费有了一定基础,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却不多,这其中,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1 消费意识

绿色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消费,人的消费观念是跟随人类社会进步而进步的,绿色消费不仅仅是理性的消费,同时要兼顾环境保护的内容。这种消费理念与传统的消费理念完全不同。要能够实现绿色消费,必须要消费者具备较高的生态环保意识以及较高的社会责任感。

近几年随着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发力,我国居民在生态环保意识方面有力长足的进步,在消费当中,行为也在趋近生态化、绿色化。但是这种状况尚不能称为绿色消费。一部分人在消费中存在着明显的面子文化观念,攀比性质重,而也有一部分人对于环保并不重视,或者说表面重视而内心不重视,这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特别是在农村,一些地方禁止焚烧秸秆的横幅还在,但还是有人焚烧秸秆。一些地方明令禁止电、毒黄鳝、鱼,但还是有人去电鱼,因为野生的鱼比饲养的鱼更加值钱。

所以从一定角度上来说,现在绿色消费还是在少部分人中开展。真正要实现绿色消费,必须要社会公众普遍的具备生态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这在短时间内很难成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这是一场革命。为此必须要长时间的坚持对社会各阶层进行教育、引导和控制,多种途径构建绿色消费的氛围。

1.2 消费需求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有购买力并且有购买欲望的人群构成了市场,引申出绿色消费市场,则是有购买力,并且愿意购买绿色产品的人所组成的。

换而言之,绿色消费要成行,首先社会公众要具备购买绿色产品的欲望。实际上生态文明是人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需要,但是关于生态的需要,往往深埋在人的潜意识中,要从潜意识中激发出来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其次,有购买欲望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相应的购买能力,但绿色消费品,在目前来看定价往往会比较高,很难被普罗大众接受。比方说,被允许的正常捕获而来的野生鱼在市场上的定价一般都在30~40元一斤,仿生态鱼相对便宜,至少都在13元以上一斤。野生鱼在市场上非常少,消费得起的人也比较少,但更多会选择仿生态鱼,而不是野生鱼,这是人们的购买能力所决定的。市场上最多的还是人工饲养鱼,这一类往往非常便宜,如鲤鱼、草鱼,市场上定价一般都在7元左右。在消费经济理论当中,人的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和方式,如果收入高一般消费水平也比较高,但收入高也不一定就表示消費水平一定高,这还要受到预期收入和未来开支的影响。比方说,月工资1万元,看起来似乎还可以,但是考虑到还房贷、车贷、老人的赡养费、子女的抚养费等等,实际可供支配的收入很少,有些时候可能还不够,当然要注意,房贷、车贷可能是不理性消费下的产物。

1.3 消费环境

由于绿色消费意识并未成为社会上的主流,人们的消费意愿虽然尚可,但购买力不足。以至于目前社会上的消费环境并不利于绿色消费的发展。具体而言,绿色消费涉及的并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包括经营者,绿色消费,消费的是绿色的产品,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升,对健康的追求加深,绿色产品的优势开始显现,很多消费者开始盲目的追求所谓的绿色产品。而经营者在其中就看到了有利可图的一面,以绿色产品为幌子,诱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绿色产品多不胜数,但真正得到国家认可的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消费者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出准确的判断。而由于购买力的限制,一些消费者在选择绿色产品时,往往会选择价格低廉的产品,但这一类产品很多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品,甚至可能只是打着绿色口号幌子的虚假产品。而能够承受绿色消费的群体,在林林总总的“绿色产品”中也很难把握真正的绿色产品。

综上,绿色消费在国内尚未成为主流,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绿色消费意识尚未普及,完善的绿色消费市场尚未形成,人们的消费水平与消费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推广绿色消费,并取得成果,还需要走一段不短的路。

2 刺激绿色消费的对策建议

2.1 要让社会公众乐于消费

现在普罗大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也有一定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人们也是敢于消费的。但这并不是在绿色消费方面。比方说同样价位的新能源车和传统能源的车,只要还没有禁止传统能源车上路,那么就有更多的消费者选择传统能源车,而不是新能源车。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消费理念问题。所以要让社会公众乐于参与绿色消费才是关键问题,所以要积极的引导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培养理性的消费者。

首先,把握住当前时代的脉搏,把握住人们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的契机,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帮助消费者树立文明的消费观,要让消费者充分的认识绿色消费,了解绿色消费的好处,即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生态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自身的身体健康,现代人对健康非常重视,这也是一个发展绿色消费的重要契机,要通过教育、引领使社会上出现长久不衰的绿色消费浪潮,而不是政府下了一份文件,在抓得紧的时候刮起一阵风,一旦放松就倒退。

其次,要引导消费,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鼓励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从现在的状况来看,由于绿色消费市场上的一些乱象,消费者并不乐于消费绿色产品,因为很多所谓的绿色产品并不能让消费者放心,这在国内单单依靠市场的调节机制很难实现往好的方面发展。而政府的调控则不同,在国内,政府的权威性是比较强的,如果政府出台一些措施,鼓励购买节能环保的产品,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补贴,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例如说新能源汽车,现在大街上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就是得益于购买新能源汽车有补贴。

最后,要通过教育宣传绿色消费知识,如将绿色产品购买、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广泛的推广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能够正确的辨识绿色产品,才能保证绿色消费的顺利实现。这需要政府在绿色产品的认证上予以配合。

2.2 要讓社会公众有钱消费

消费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可支配资金,有钱才能有消费能力。尽管目前我国大部分人在开始习惯提前消费,但是由于提前消费而导致还不起银行贷款,而致使信用降低的例子比比皆是。房奴、卡奴为什么多,就是因为收入不够高,在消费欲望的驱使下,进行了不理性的消费。所以要采取措施,增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比方说政府出台的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增加农产品收购最低价格,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等等。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也必须要进一步完善,要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让消费者将钱从银行取出来用于消费。

要注意,让社会公众有钱消费,但不是盲目的消费,必须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把消费建立在经济实力的允许范围内。比如说买车的问题,现在相对较好的新能源车约10万左右,当然也有非常昂贵的,也有非常便宜的,若确实要购买,就需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甚至还可以不用买车,买车的根本目的是代步,没有车可以步行、可以骑行(共享单车)、可以乘坐公交。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绿色消费的行为,也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

2.3 要让社会公众放心消费

实际上消费者乐于消费,并且有钱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绿色消费,但是并不一定长久。若要长久,必须要让社会公众放心消费。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首先,要通过制定并完善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法规,扶持绿色消费市场,并逐步规范和完善绿色消费市场。比方说利用税收减免政策来扶持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推动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或者说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来推动绿色产品开发与生产,推动绿色生产技术快速替代传统的、有害的生产方式。同时要建立并完善绿色消费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立完善的绿色产品认证标准体系、检测体系。

其次,强化监督管理工作,重点要从绿色消费的源头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上下功夫,严格质量检查与打假,严格绿色产品认证,培育绿色产品先进品牌和专利,并且要积极引导推动行业自律。务必做到,进入市场的产品是真正的绿色产品。

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必须要推动绿色经营。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事实上全过程的绿色管理,并不断探索强化清洁生产、绿色生产,保证绿色产品的质量,同时要强化绿色营销,以绿色为前提,开展营销活动,尽可能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自主自觉的争取相关职能机构的绿色认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绿色消费是必然的趋势,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时期,给绿色消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但是要把握住机遇,实现绿色消费,必须要深入的研究影响绿色消费发展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 陈凯.绿色消费模式构建及政府干预策略[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3).

[2]吴波.绿色消费研究评述[J].经济管理,2014,(11).

[3]劳可夫,吴佳.基于Ajzen计划行为理论的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J].财经科学,2013,(2).

[4]白光林,李国昊.绿色消费认知、态度、行为及其相互影响[J].城市问题,2012,(9).

药品范文第3篇

但是,近年来,药品安全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药品流通领域几起事件触目惊心,药品安全已经成为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和重大公共安全问题。

加大监管力度是提升药品安全监管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如何全面加大监管力度,建议如下:

一、加强部门配合,形成监管工作合力

药品安全是一项综合性创新工作,政策性强,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是难以深入推进的。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主,公安、卫生、工商、质监等单位配合的打假联动机制,加大对药品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查办、处罚等力度,做到案件共同推进、各负其责、相互沟通、及时通报。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移送的案件,公安等部门要及时查办,并及时将案件涉及到的问题药品的线索移送给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便于及时对问题药品进行封存、查处,确保在第一时间停止继续销售和使用。

二、加大培训力度,形成自觉守法意识

培训工作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具体落实,财政、物价、社会保障等部门应予以配合。

培训的对象一方面是药监部门的执法人员,另一方面是药品流通领域的从业人员及管理者。药品经营和使用行业是特殊行业,关系民众的健康和生命,从业人员和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服务的最终结果。

对于药品流通领域人员的培训要制度化、常态化、全员化,并且要注重实效。培训内容不仅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改政策、行业政策规范要求,而且要包括职业道德、行业发展、行业走向等关系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最终达到药品流通领域从管理者到每个从业人员都能知法、懂法,并能形成自觉守法意识。

三、加大监管力度,形成严管工作态势

监管不但要对违法事实进行查处、追究,还要防患于未然,加大日常监督,形成严管的工作态势。目前看,以下几方面问题比较突出:

1、有些个体医疗机构大量摆放、销售药品,远远超出了卫生部门规定的药品使用目录范围,而且对于这种超范围使用药品的行为没有法律制约。

2、医疗机构使用的和经营企业销售的药品采购渠道尚需规范,有些是从非法渠道采购,也有些是从看似存在实际并不真实的企业采购的。

3、企业的驻店药师在职在岗的要求尚未完全落实。

4、有的企业未按照批准和审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开展业务,超范围经营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不是医保定点药店但仍能进行“划卡”购药。

四、规范行业标准,提升安全监管质量

药品经营企业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企业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这些举措极大地规范了药品生产经营秩序。而诊所和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的相关管理规范落实的则不好。另一方面,近几年,我省各地药店发展过多、过快,出现严重的低水平重复配置问题,过度竞争导致部分药店陷入亏损状态,药品安全难以有效保障。

对于药品零售企业,无论是新开办的,还是原有的,必须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审批和认证。加强日常监管,做到审批、认证情况与日常经营实际情况一致。

只有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提升我省药品安全监管质量。

药品范文第4篇

2006年3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新修订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同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名称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药品通用名称必须显著突出,并对商品名及商标的使用做出严格限定,以着力解决扰乱市场秩序,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药多名”问题。《规定》要求药品包装上的通用名称必须显著标示,商品名的单字面积不得大于通用名的1/2。同时配套的《通知》要求,药品商品名称的使用范围应严格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除新的化学结构、新的活性成分的药品,以及持有化合物专利的药品外,其他品种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称。对于同一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成分相同但剂型或规格不同的,应当使用同一商品名称。药品广告宣传中不得单独使用商品名称,也不得使用未经批准作为商品名称使用的文字型商标。该《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实行。

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定将在药品流通领域产生较大影响。药品采用通用名后,药品成分的唯一性得以确定,消费者可以按自身需求选择不同企业的药品。随着这一改变,医药企业必须改变其广告宣传策略,由以往以产品宣传特别是商品名宣传为主,转到更多地对企业品牌、企业形象等的宣传上来,将消费者的产品诉求转移到对企业质量、商标等形象诉求上来。笔者认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品种同质性高,无品牌效应,制药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和实施差异化战略,学会将产品卖给细分化市场,这将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1 品牌的涵义

品牌的定义有很多,其中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定义:品牌(brand)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品牌主要存在于消费者的意识中,以某种方式被消费者理解和接受,借以提高其对产品的忠诚度。品牌的核心之一就是“消费者所经历的总和”。

品牌一般能表达以下几层意思:(1)属性,一个品牌首先给人带来某一商品的特定属性。如辉瑞制药表现出制造工艺精良、高科技、高声誉的特性。(2)利益,商品属性能转换成功能或情感利益。例如,属性“高科技”可以转化为功能利益“我的病可以治好”。属性“高声誉”可以转换成情感利益“我相信辉瑞的药品”。(3)价值,品牌体现了制造商的某些价值观。辉瑞体现了高性能、安全和威信。(4)文化,品牌代表一定的文化。辉瑞体现了“革新创造、力争上游”的美式文化。(5)个性,品牌反映某种个性。辉瑞使人联想到一位兢兢业业的医生,一位医疗界的权威专家。(6)使用者,品牌还体现了购买或使用这种产品的消费者类型。辉瑞的消费者可认为是追求生活质量,有健康保健意识的中、高层收入者。

2 制药企业树立自身品牌的重要性[1]

环视全球最具实力的制药企业,无一是“无品牌”之辈。我国制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获取利润,就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品牌理念,并将其不断深化渗透,将培育品牌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发展策略。

2.1 品牌是消费者购买的主要驱动力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消费者重点关注的是它的功效与安全性,但是消费者并不具备判别药品质量的能力,因此就将注意力转向了品牌,尤其在一个具有众多类似品种的市场中,有无品牌、品牌形象如何成为消费者购买与否的主要判别指标。

这一点在OTC市场上尤为明显:消费者自行购买的药品主要是OTC品种,他们买药时,越来越多地受到产品品牌的影响。如广为人知的三九品牌,在其拳头产品三九胃泰确立了胃药霸主地位后,三九品牌成为全国驰名商标,随后厂商相继推出了三九皮炎平软膏、三九感冒灵、三九库克小儿速效感冒颗粒、三九双黄连等药品。由于三九的品牌效应,这几种药迅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这就是品牌产生的消费者驱动效应。

2.2 品牌是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一,强势品牌能显著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差异化特性令对手极难模仿。强有力的品牌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成功的品牌管理能强化消费者对该品牌药品的认知,愿意消费自己接受的品牌,从而使品牌拥有者获得竞争优势,获得最大收益[2]

第二,强势品牌能保持消费者的忠诚度,是企业财富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品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一旦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这一品牌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信念,这种信念就能支持他们继续购买该品牌的产品,为企业创造长期利润。

第三,强势品牌能够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进一步互动。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他们愿意更多地了解有关疾病和药品的知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品牌建设过程为此提供了方便、可靠的途径,在宣传药物疗效的同时也向消费者传播了疾病治疗方面的知识和医学的进展情况。例如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礼来公司成功上市“百优解”以来,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对抑郁症的看法和态度产生了很大转变,他们积极用药,而且不再认为抑郁症是不能治愈的可怕疾病。

3 成功的品牌战略得益于精确的定位与合理规划

3.1 药品品牌定位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前提

品牌定位是指建立或重塑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和结果,是针对潜在消费者的心理采取的行动,以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有利位置。

对消费者来说,定位必须是能切身感受到的。药品的品牌定位应当在明确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前提下,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消费者满意程度为基础,取得消费者对该药的认可和信任。对一家医药企业而言,最主要的挑战是如何抓住消费者的偏好,让其认为你的药比别人的要好,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一点,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品牌定位:

(1)药品本身的特征定位:即从药品的疗效、副作用等方面进行定位。例如,西安杨森的息斯敏宣传“无嗜睡抗过敏”。

(2)功能定位:根据产品的某项使用或者应用功能定位。例如,佳得乐被介绍成是一种运动后补充所需体液的饮料。

(3)治疗或给药途径定位:如利君沙的“进入细菌内部杀灭细菌”、荣昌肛泰的“贴肚脐治痔疮”等。

(4)疾病症状定位:如巨能钙的“腰酸、背痛、腿抽筋”。

(5)竞争者定位:以某一竞争产品作为参考点来定位产品。例如,泰诺针对阿司匹林治疗头痛可能导致胃出血的弱项,推出“不会引起胃出血的头痛药”。

对药品品牌而言,更重要的是其定位务必建立在卓越的疗效之上,否则就不可靠。因为企业承诺产品的疗效,并实现该承诺,就会使消费者产生信任。而对药品品牌及疗效的信任与对其他消费品的信任完全不同,疾病的康复,疼痛和不适的缓解相对于解渴而言是更高的需求层次。因此建立起消费者对药品品牌的信赖至关重要,是企业品牌定位的基石。

3.2 寻求品牌认同应注重企业、产品、文化和个性的统一

品牌一旦成功定位后,如何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成了企业的当务之急。所谓品牌认同即企业希望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认知和归属感。制药企业如果想要消费者对自身产品品牌的认同具有广度和深度,就必须在企业、产品、文化、个性等方面进行规划。企业和产品是品牌的物质基础,是一种有形的属性;而文化、个性则赋予了品牌精神层面的内涵,能升华品牌的价值[3]

首先来看企业和产品。毋庸置疑,产品质量与疗效是品牌最直观的展现,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满意程度及是否决定再次购买。在制药行业,对消费者来说,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较强科研能力的企业往往是令人信服的,它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如果企业注重产品品质,这一理念被有效传递给消费者,就有力地塑造了企业的诚信形象;如果企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通过赞助、捐赠等形式支持公益活动,就有效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品牌价值加分。

企业文化随品牌形成而形成。良好的品牌文化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企业内部可增加凝聚力,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对外界则可以产生竞争力,促使消费者产生对该品牌的认同感。品牌文化的建立有两种渠道:一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营销传播中通过自身优势的积聚形成;二是借助社会资源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地位,形成品牌。例如在我国,中药的品牌营销就可以借助一种文化。品牌一旦形成,企业产品就具备了文化力,产品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而且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创造的生活方式。

个性是品牌中最具价值的一部分。个性突出、风格独特的药品显然不易与其他品牌相混淆,还能带给消费者鲜明的印象,使人难忘。但品牌个性不仅指药品疗效这类物理意义上的差异性,更强调品牌人性化的独特性。如果品牌塑造的个性与目标消费者的个性相吻合,就容易被接受并受到青睐,从而被选购的几率也较高。个性是品牌建设的核心,它可以超越产品而不易被竞争品牌模仿。要提升品牌价值就必须塑造出鲜明的品牌个性,否则就会被淹没在品牌的大海中。

3.3 通过品牌传播,积极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有了明确的品牌定位后,还必须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以寻求品牌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只有足够高的品牌知名度才会带来令人满意的市场占有率,才谈得上产品的市场价值。广告宣传和积极的终端市场推广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有效方法。在宣传推广中应注意统一形象,有效整合宣传资源,提高品牌的宣传效率。同时在宣传中还应注意体现独到鲜明的品牌形象,许多厂家往往在推介一个产品时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告诉消费者,结果因带给消费者的信息过多而导致混淆,使他们无法把这个产品与竞争品牌相区别,减弱了宣传效果甚至会产生为他人作嫁衣的反作用。

4 结语

制药企业品牌策略的实施要求可做如下概括:首先是对市场的研究,密切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考虑竞争者的动态,以确定产品的差异化市场,为品牌定位打好基础。其次要将品牌策略整合到药物研发、生产、临床试验的各个阶段,这主要体现为以市场研究结果推动产品开发的过程,以临床研究结果来支撑产品品质及可信度以保证品牌被接受。还要考虑准确而有效的品牌传播。厂商在确定品牌核心价值后,选择最佳描述语作为品牌宣传语,并将其准确无误地传播给目标消费者,还必须应用临床试验结果确立合理的品牌承诺。

构建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制药企业需长远打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医药企业应该在每一次的市场推广活动中牢牢把握住品牌建设这个核心,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树立和提升自身品牌价值,以带动产品市场价值的提高,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永生.品牌关系管理——营销理论的新发展[J].财经研究,2001,27(12):44-49.

2 祁顺生,廖鹏涛.企业品牌关系理论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5):46-47.

4 孙利华,左根永,黄泰康.制药企业品牌管理与持续技术创新的整合战略[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7):577-579.

(收稿日期:2006-10-12)

药品范文第5篇

关键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法规

文献标识码:C

narcotics of the medical treatment organization ,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use and management

METHODS:: To explain new regulation concrete requirement and relevant knowledge to narcotics of the medical treatment organization ,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use and management.

RESULTS & CONCLUSION:: The new regulation has strengthened management, it is the basic human rights but can't ignore and dispel pain .

新法规的出台,给我们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困惑。我在市卫局医政处参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审批工作中,通过和各医院医务人员的接触,了解到了他们对新法规不是不了解,就是对法规的理解上有误区或不全面,我在这里仅就法规内容作以归纳和大家共同清晰一下思路。

1.总论

新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法规部份一共涉及一部大法,也就是国务院二○○五年八月三日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1]三个规定,也就是二○○五年十一月二日卫生部印发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2]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卫生部印发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3]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4]二个通知,也就是二OO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购买、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有关问题的通知》、[5]二○○五年十一月三日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做好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培训和考核工作的通知》;[6]及一个目录,就是二○○五年九月二十七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共同公布的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7]

2.分述

2.1 首先要明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我国生产及使用的品种目录中包括麻醉药品21种、一类精神药品6种、二类精神药品24种。麻醉药品为:可卡因、罂粟秆浓缩物、二氢埃托啡、地芬诺酯、芬太尼、美沙酮、吗啡、阿片、羟考酮、哌替啶、罂粟壳、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蒂巴因、布桂嗪、可待因、复方樟脑酊、右丙氧芬、双氢可待因、乙基吗啡、福尔可定;一类精神药品为:丁丙诺啡、氯胺酮、马吲哚、哌醋甲酯、司可巴比妥、三唑仑;二类精神药品为:异戊巴比妥、布托啡诺及其注射剂、咖啡因、去甲伪麻黄碱、安钠咖、地佐辛及其注射剂、喷他佐辛、阿普唑仑、巴比妥、氯氮卓、地西泮、艾司唑仑、氟西泮、γ-羟丁酸、劳拉西泮、甲丙氨酯、咪达唑仑、纳布啡及其注射剂、硝西泮、匹莫林、苯巴比妥、唑吡坦、扎来普隆、麦角胺咖啡因。与旧目录相比做了一些调整,例如:布桂唪由精一调入麻醉药品,三唑仑、氯胺酮按精一管理,原精一药品咖啡因、安钠咖调入精二。所以对新目录明确掌握是首要的。[7]

2.2 新法规涉及的新内容很多,也都很重要,但我想重点强调一下与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最息息相关的两部法规,那就是《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下面我就以《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为主线,中间结合其它法规与大家谈一下。

2.2.1 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规定了各岗位人员的责任,日常工作由药学部门承担。及以对此类药品管理的重视程度,列入本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2.2.2 采购、储存:购买药品付款应当采取银行转帐方式。双人验收记录双人签字。仍实行五专管理,专库应当设有防盗设施并安装报警装置;专柜应当使用保险柜。专库和专柜应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专用账册的保存期限应当自药品有效期期满之日起不少于5年。

2.2.3 调配和使用:医院在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设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库(柜),库存不超过本医院规定的数量。周转库(柜)应当每天结算。门诊药房应当固定发药窗口,有明显标识,并由专人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调配。执业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专用处方。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在为患者首次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当亲自诊查患者,为其建立相应的病历,留存患者身份证明复印件,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院内使用,或者由医院派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使用。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每4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需要带出医院外使用时,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在患者或者其代办人出示下列材料后方可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一)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二)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身份证明;(三)代办人员身份证明。医院应当在患者门诊病历中留存代办人员身份证明复印件。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为癌痛、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特殊管制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用量,药品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用量,药品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医院应当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专用帐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2年。医院购买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只限于在本机构内临床使用。

2.2.4 安全管理:必须配备保险柜,门、窗有防盗设施。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库应当安装报警装置。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配备保险柜,药房调配窗口、各病区、手术室配备必要的防盗设施。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统一编号,计数管理,建立处方保管、领取、使用、退回、销毁管理制度收回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废贴由专人负责计数、监督销毁,并作记录。医疗机构发现被盗、被抢、骗取、冒领药品时,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相关知识

通过上述归纳,我相信大家对新法规一定增进了认识。但是要做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工作,还要了解以下相关法规:《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相关知识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癌痛、急性疼痛和重度慢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医源性药物依赖的防范与报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从而从更多的方面了解疼痛和麻醉药品的相关使用知识。认识到疼痛不仅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镇痛药物应用原则:(1)以口服给药为主要途径;(2)按时给药,不应痛时才给药;(3)三级阶梯给药,不是都从一级开始,而是属于哪个级别就从哪个阶梯开始,应遵循WHO的疼痛评分1-3分轻度疼痛,可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如: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酮洛酚等,4-6分为中度疼痛,可给予短效或弱吗啡类药如: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缓释片等,7-10分为重度疼痛,有强吗啡药如:美施康定片多瑞吉等;(4)个体化给药,就要达到患者疼痛完全消失的效果。应适时给药是指在疼痛开始阶段就给予药物止痛,不要等到恶化后再给药。正视度冷丁的不良反应。

4.结语

新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旧法规的废除,加强了管理是一种进步。但是各类数据表明,我国现阶段疼痛患者得到的止痛药量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说明我国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还处在落后阶段,这与国际上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的倡导还相距甚远,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要从成瘾恐惧中解放出来,还需要很长一段过程。法规是把双刃剑,既要确保防止麻醉药品流入社会成为毒品,又要简化疼痛患者领药手续,满足疼痛患者对止痛的需要。合理处理好两者关系应该作为我们今后制定法规的宗旨。但是不管怎么说,新法规的出台证明了我们在向好的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2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2.卫医发〔2005〕421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

3.卫医发〔2005〕436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4.卫医发〔2005〕438号,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5.卫医发〔2005〕430号,关于医疗机构购买、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有关问题的通知.

6.卫办医发〔2005〕237号,关于做好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培训和考核工作的通知.

7.国食药监安[2005]481号,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

药品范文第6篇

关键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

引言

为推进中国财政支出績效评价,财政部于2001年提出“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的工作思路。朱志刚(2003)[1]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定义为:采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制定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评价的内在原则,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简单来说就是对财政资金与办事效果的比较,即能否以低成本的方式办更多的有效果的事。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普遍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公共财政理论、“3E”原则①、委托代理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2]。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是国家财政支出经费的一部分。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进行绩效评价,分析专项经费支出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的必要性、合理性、有效性以及专项经费的投入、产出影响效果等。通过开展专项经费绩效评价,实现对专项经费的有效监管,规范专项经费支出行为;可以发现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者不规范的地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并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使用绩效;可以根据绩效来体现不同省份的专项经费配置结构以及差异性,为下一步的专项经费投向提供参考性建议,使得财政专项支出的总绩效达到最大。本文主要探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的理论方面,即通过对绩效评价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最终选取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推进绩效评价实施的配套措施。

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的总体思路

绩效(Performance)是效益、效率和效果的统称,包括行为过程与行为结果两个方面[3]。普雷姆詹德对绩效的定义是:绩效包含了效率、产品与服务质量及数量、机构所作的贡献与质量,包含了节约、效率与效益[4]。坎贝尔(Campell)等人的绩效理论认为,绩效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本身,是由个体自身控制可以观察到的行动或者行为。评价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特定的指标、设定的标准和规定的方法,对事物发展结果所处的状态或水平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评价需要符合评价依据的合理性、评价标准的公正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支出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的必要性、合理性、有效性以及专项经费的投入、产出影响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活动的总称。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进行绩效评价,首先需要确定绩效评价的目的,通过对绩效评价方法进行比较与选择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选择模型确定指标权重赋值,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的评估与检验,最后对绩效进行分析与总结(见下页图1)。

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方法选择

绩效评价最先存在于管理学当中,然后衍生到其他领域。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的方法从最初的基本方法,如分类法、比较法与结果法等,发展到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高级方法,如关键绩效指标法、① 平衡计分卡、计划任务考核法、360度绩效考核法②等[5]。

本文选择引入了计划任务考核法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来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框架(见图2)。

通过引入计划任务考核法之后的关键绩效指标法,可以将专项经费任务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可以具体量化的任务通过价值分解与逻辑分解,提炼出这些任务的关键驱动因素,根据关键驱动因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程度,从而选出这些任务的关键绩效指标,来进行绩效评价;另一部分不能具体量化的任务通过考核任务计划以及任务的完成程度,来进行绩效评价。选用引入计划任务考核法之后的关键绩效指标法,可以结合定量化评价与定性化评价的优势,从而全面地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进行评价。

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支出有不同的方向,包括药品标准制修订补助、药品(包括餐饮服务、保健品、化妆品)抽验补助、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药品监管队伍能力建设等多个分项目。

(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的路径

要充分发挥出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与效益,既要注重经费的分配,也要重视经费的绩效。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绩效评价的过程是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努力贯穿于财政支出管理的全过程,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模式以财政资金为主线,主要包含在财政预算、执行、产出与监督四个环节(见图3)。依据绩效评价全过程的原理[6],专项经费绩效应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1.专项经费预算的合理性。专项经费预算的合理性是专项经费发挥良好绩效的前提。专项经费预算安排是宏观政策的需要,支出预算安排是否恰当,不仅反映在是否建立了专项经费制度,而且反映在是否有完善的预算工作方案以及预算对于具体工作的保障配套能力上。

2.专项经费支出的效率性。专项经费支出的效率性主要包括资金供给的效率、资金支出的效率以及资金增长的效率三个方面。资金供给的效率指的是专项经费的拨付在内部系统中所占的份额,资金支出的效率指的是专项经费直接用于项目支出的一个比重大小,资金增长的效率是指专项经费相对于GDP增长或财政收入增长的一个相对增长趋势,这三个方面的效率越大,反映的专项经费支出的效率也就越大。

3.专项经费产出的效益性。专项经费最终的产出效益主要包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种。经济效益体现在专项经费为经济建设、事业发展等从政策引导和资金供给提供动力,社会效益体现在专项经费为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提供保障。专项经费的产出要注意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

4.专项经费使用的规范性。专项经费使用过程的规范性是专项经费发挥良好绩效的关键。专项经费使用的过程也是预算执行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行为必须要规范到位。首先要按照专款专用、专项核算来使用资金,尽可能地减少违规资金占比。其次要保障专项经费财务核算的规范性,严格按照专项经费核算规定执行专项核算。最后要将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督落到实处,定期对专项工作进行总结、绩效自评以及内部审计,不断改进专项经费使用绩效。

(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进行绩效评价,根据专项经费使用的过程以及其绩效体现的四个方面,在构建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选取了预算管理、支出状况、绩效分析、监督管理四个二级指标。其中预算管理、支出状况以及监督管理下的三级指标都为共性指标,可以适用于所有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分项目,但是由于分项目经费的使用内容以及产出绩效的方式各有不同,所以绩效分析下的三级指标会根据分项目的不同而变化。

国家药品评价抽验专项经费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中最核心的分项目,通过采用引入计划任务考核法后的关键绩效指标法(KPI)来构建国家药品评价抽验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路是根据国家药品评价抽验专项经费绩效体现的四个方面(即预算管理、支出状况、绩效分析以及监督管理)来分别确定绩效三级指标,最终形成一个三层次的国家药品评价抽验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图(见下页图4)。

采用引入计划任务考核法的关键绩效指标法,分别考虑专项经费全程绩效体现四个方面的关键因素以及核心任务。专项经费预算管理方向的关键因素以及核心任务包括制度建设、预算工作方案与项目保障能力;专项经费支出状况方向的关键因素以及核心任务包括经费总大小、项目支出经费大小以及专项经费的增长;专项经费绩效分析方向的关键因素以及核心任务包括药品抽样、药品检验、任务完成以及结果处理等;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方向的关键因素以及核心任务包括规范性、定期总结以及内部审计等。

四、顺利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的配套措施

要保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推行,并将专项经费绩效评价落到实处,发挥出绩效评价的作用,还需要建立一系列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相配套的措施。

(一)优化和改善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的制度环境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思指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以和行为的首先規范,它主旨在于约束主体的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体行为”。如果没有科学的制度安排,专项经费绩效评价就会产生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导致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流于形式。因而制度安排是中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由技术、方法层面提升到制度层面,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经之路。优化和改善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的环境制度主要包括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绩效评价反馈应用机制以及绩效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见图5)。

(二)建立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的信息采集机制与公布平台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宽,数据和信息量较大,需要强力的人员支持,并需要及时通过信息平台将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结果等进行公布,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1.设置一些兼职的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信息采集岗。专项经费绩效评价需要采集多方面的信息,它既涉及到专项经费预算、支出以及监督等财务方面的信息,又需要能反映专项经费绩效分析具体指标方面的数据。直接对各省专项经费进行绩效评价会受到信息采集问题的困扰,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法是在各省药监局设置一些兼职的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信息采集岗,负责财务信息以及专项工作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并由他们负责完善专项经费绩效评价工作信息库,从而利于监测专项经费的使用过程,查询、收集专项经费使用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利于持续、有效地开展专项经费绩效评价工作。

2.健全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相关信息的公布公开机制。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结果应通过适当途径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提高专项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绩效评价结果可以同时报送政府有关部门作决策参考,通过对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断为改进专项经费预算编制、优化专项经费支出结构和提高专项经费支出效率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结束语

通过选取引入计划任务考核法之后的关键绩效指标法,从专项经费全程绩效所体现的预算管理、支出状况、监督管理、绩效分析四个方面,构建了国家药品评价抽验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积极推行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朱志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4.

[2] 冯鸿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5-38.

[3] 叶磊.财政开发式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26-29.

[4] 普雷姆詹德.公共支出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46.

[5] 杜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7-21.

[6] 赵学群.中国财政政法支出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申请博士学位),2010:32-33.

[责任编辑 陈凤雪]

上一篇:九月九重阳节祝福语范文下一篇:公司会议纪要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