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论文范文

2023-09-11

药品质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法规

文献标识码:C

narcotics of the medical treatment organization ,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use and management

METHODS:: To explain new regulation concrete requirement and relevant knowledge to narcotics of the medical treatment organization ,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use and management.

RESULTS & CONCLUSION:: The new regulation has strengthened management, it is the basic human rights but can't ignore and dispel pain .

新法规的出台,给我们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困惑。我在市卫局医政处参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审批工作中,通过和各医院医务人员的接触,了解到了他们对新法规不是不了解,就是对法规的理解上有误区或不全面,我在这里仅就法规内容作以归纳和大家共同清晰一下思路。

1.总论

新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法规部份一共涉及一部大法,也就是国务院二○○五年八月三日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1]三个规定,也就是二○○五年十一月二日卫生部印发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2]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卫生部印发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3]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4]二个通知,也就是二OO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购买、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有关问题的通知》、[5]二○○五年十一月三日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做好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培训和考核工作的通知》;[6]及一个目录,就是二○○五年九月二十七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共同公布的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7]

2.分述

2.1 首先要明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我国生产及使用的品种目录中包括麻醉药品21种、一类精神药品6种、二类精神药品24种。麻醉药品为:可卡因、罂粟秆浓缩物、二氢埃托啡、地芬诺酯、芬太尼、美沙酮、吗啡、阿片、羟考酮、哌替啶、罂粟壳、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蒂巴因、布桂嗪、可待因、复方樟脑酊、右丙氧芬、双氢可待因、乙基吗啡、福尔可定;一类精神药品为:丁丙诺啡、氯胺酮、马吲哚、哌醋甲酯、司可巴比妥、三唑仑;二类精神药品为:异戊巴比妥、布托啡诺及其注射剂、咖啡因、去甲伪麻黄碱、安钠咖、地佐辛及其注射剂、喷他佐辛、阿普唑仑、巴比妥、氯氮卓、地西泮、艾司唑仑、氟西泮、γ-羟丁酸、劳拉西泮、甲丙氨酯、咪达唑仑、纳布啡及其注射剂、硝西泮、匹莫林、苯巴比妥、唑吡坦、扎来普隆、麦角胺咖啡因。与旧目录相比做了一些调整,例如:布桂唪由精一调入麻醉药品,三唑仑、氯胺酮按精一管理,原精一药品咖啡因、安钠咖调入精二。所以对新目录明确掌握是首要的。[7]

2.2 新法规涉及的新内容很多,也都很重要,但我想重点强调一下与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最息息相关的两部法规,那就是《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下面我就以《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为主线,中间结合其它法规与大家谈一下。

2.2.1 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规定了各岗位人员的责任,日常工作由药学部门承担。及以对此类药品管理的重视程度,列入本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2.2.2 采购、储存:购买药品付款应当采取银行转帐方式。双人验收记录双人签字。仍实行五专管理,专库应当设有防盗设施并安装报警装置;专柜应当使用保险柜。专库和专柜应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专用账册的保存期限应当自药品有效期期满之日起不少于5年。

2.2.3 调配和使用:医院在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设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库(柜),库存不超过本医院规定的数量。周转库(柜)应当每天结算。门诊药房应当固定发药窗口,有明显标识,并由专人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调配。执业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专用处方。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在为患者首次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当亲自诊查患者,为其建立相应的病历,留存患者身份证明复印件,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院内使用,或者由医院派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使用。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每4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需要带出医院外使用时,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在患者或者其代办人出示下列材料后方可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一)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二)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身份证明;(三)代办人员身份证明。医院应当在患者门诊病历中留存代办人员身份证明复印件。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为癌痛、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特殊管制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用量,药品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用量,药品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医院应当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专用帐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2年。医院购买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只限于在本机构内临床使用。

2.2.4 安全管理:必须配备保险柜,门、窗有防盗设施。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库应当安装报警装置。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配备保险柜,药房调配窗口、各病区、手术室配备必要的防盗设施。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统一编号,计数管理,建立处方保管、领取、使用、退回、销毁管理制度收回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废贴由专人负责计数、监督销毁,并作记录。医疗机构发现被盗、被抢、骗取、冒领药品时,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相关知识

通过上述归纳,我相信大家对新法规一定增进了认识。但是要做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工作,还要了解以下相关法规:《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相关知识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癌痛、急性疼痛和重度慢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医源性药物依赖的防范与报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从而从更多的方面了解疼痛和麻醉药品的相关使用知识。认识到疼痛不仅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镇痛药物应用原则:(1)以口服给药为主要途径;(2)按时给药,不应痛时才给药;(3)三级阶梯给药,不是都从一级开始,而是属于哪个级别就从哪个阶梯开始,应遵循WHO的疼痛评分1-3分轻度疼痛,可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如: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酮洛酚等,4-6分为中度疼痛,可给予短效或弱吗啡类药如: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缓释片等,7-10分为重度疼痛,有强吗啡药如:美施康定片多瑞吉等;(4)个体化给药,就要达到患者疼痛完全消失的效果。应适时给药是指在疼痛开始阶段就给予药物止痛,不要等到恶化后再给药。正视度冷丁的不良反应。

4.结语

新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旧法规的废除,加强了管理是一种进步。但是各类数据表明,我国现阶段疼痛患者得到的止痛药量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说明我国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还处在落后阶段,这与国际上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的倡导还相距甚远,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要从成瘾恐惧中解放出来,还需要很长一段过程。法规是把双刃剑,既要确保防止麻醉药品流入社会成为毒品,又要简化疼痛患者领药手续,满足疼痛患者对止痛的需要。合理处理好两者关系应该作为我们今后制定法规的宗旨。但是不管怎么说,新法规的出台证明了我们在向好的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2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2.卫医发〔2005〕421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

3.卫医发〔2005〕436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4.卫医发〔2005〕438号,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5.卫医发〔2005〕430号,关于医疗机构购买、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有关问题的通知.

6.卫办医发〔2005〕237号,关于做好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培训和考核工作的通知.

7.国食药监安[2005]481号,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

药品质量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审计机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大力提升了审计信息化水平,实现了传统审计工作方式与手段的根本性转变,使得审计工作项目质量控制内容与形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给审计质量的控制带来了问题与挑战。因此,本文分析了审计信息化背景下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结合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更好地保障审计质量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增强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 审计信息化;审计质量;风险;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1. 019

0 引 言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管理工作逐渐向集约化和信息化转变,企业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受信息化的重大影响变得更为多元化。目前,较低层次的经济犯罪越来越少,而更为隐蔽的高层次犯罪越来越多,违规操作的数额也变得越来越大,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信息化逐渐普及到行业各环节的形势下,只有不断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努力抢占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制高点,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监督水平,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监督的作用。

1 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审计质量控制涉及审计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是指审计机构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而制定的各项指导审计各实施环节的各项基本方针和策略。审计质量控制采用科学有效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审计工作各环节按照预定的目标和程序运作,达到预定的审计质量,提高审计项目工作水平和效率,包括计划、实施和分析反馈等一系列环节,从而保证项目的审计质量。

相对于传统的审计而言,审计质量主要通过审计质量报告来体现,审计报告的质量体现了审计项目质量;审计质量的另一层内涵指的是审计质量直接反映审计活动的好坏。总而言之,传统意义上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部门为了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促使审计活动能够规范化、明确化展开,保障审计活动能够在满足国家审计规则的需求條件下有效开展的控制策略的统称。信息化经济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主要是依照审计风险控制理论,实际上是对各种审计风险实行控制的策略和措施的统称,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确保审计项目质量。

2 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工作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实施方式和手段发生了重大改变,审计实施的过程与传统审计完全不同,这就造成审计质量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发生改变,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前阶段,信息化审计环境下,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审计机构缺乏高素质的计算机审计人才。审计机构现有的审计人员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审计人员稀少,大部分审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仅仅限于对财务审计资料的简单处理和加工阶段,即使掌握较高的信息技术的审计人员也不能完全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筛选和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不能分析挖掘审计对象业务系统电子数据和信息系统数据。审计部门中只有极个别的机构有专门从事审计信息化的专职机构,大部分审计机构不会专门设置从事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员。缺乏精通审计财务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才严重制约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抑制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审计人员依然受传统审计模式的影响,缺乏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大部分审计人员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审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这就造成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欠缺,最终导致审计人员很难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而有些审计人员已经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依然不能很好地将审计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只能进行低层次的运用,不能充分有效地进行信息系统数据分析。

第三,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实施缺乏正确的工作思路。审计信息化环境下,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人员必须面对被审计单位大量的财务数据和复杂的业务管理系统,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将信息技术与审计财务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有些审计人员不能分辨信息化审计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此外,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有些审计人员不能灵活应对被审计单位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不会转变传统审计思路对审计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分解。

第四,缺乏计算机审计统一标准与准则,信息化审计操作流程不规范。信息化审计环境下,统一标准的计算机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准。我国目前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大部分都是一些较为笼统的原则性的标准,与现实情况的审计实施不太相符,不能有效衡量计算机审计质量和约束审计行为。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模式大不相同,但由于计算机审计标准的缺失使得审计项目实施以前对应的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日记以及审计底稿等仍然是沿用传统的审计流程,对信息化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数据挖掘和审计后的评估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进而对信息化审计质量难以进行评价。

3 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改变审计的传统思维模式,努力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新形势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依靠传统的审计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转变审计传统的工作思维和模式,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不断加强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知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了解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在经济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保障。信息化审计给每个审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审计人员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改变工作方式,善于开拓创新,将审计质量控制作为审计工作的核心工作。

转变审计思路,引入审计质量控制的考评机制。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信息化不仅仅是依靠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实施运用,更重要的是审计各环节实施的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一方面,要加强审计信息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审计信息化不是盲从或过分依赖计算机信息技术,而是针对性地将信息技术逐渐引入到审计过程中来,让信息技术真正为审计服务;另一方面,将信息技术应用引入审计工作考评体系,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激励,适当增加信息技术在审计考评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审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将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措施贯穿整个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各环节的精准性和预防性。在信息化审计建设进程中,必须不断加强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实施的了解,熟悉信息化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点,优化审计质量控制的策略与措施,合理优化审计结构。在选择审计项目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审计项目做好审计前调查,充分分析并挖掘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做好事后审计评估。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制,有效达成审计风险的控制,确保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人员要与审计复核工作人员严格依照审计制度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各环节的实施都能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将审计风险降到最小。

建立严格的审计复核机制,做好审计复核工作。一方面,审计复核是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履行的重要环节,在审计各环节做好审计人员与复核人员的职责安排,将审计与复核有效结合,最大化提升审计质量。在信息化环境下,确保审计过程中计算机审计程序的充分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保证审计人员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将审计复核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借助审计信息化设施完善审计复核方法,推行复核制。严格按照审计相关要求,明确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复核人的职责,保障审计复核的质量,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审计项目质量的不足之处,保障审计数据资料的可信度,提升审计质量。

主要參考文献

[1]王中华.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6(3):50-55.

[2]张颖, 黄金花. 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19(13):66-68.

[3]楼玉红.审计信息化发展下的审计质量控制办法浅析[J]. 消费导刊, 2016(11).

[4]丁惠璇, 陆宏. 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质量管控策略[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

[5]徐静. 浅论如何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J]. 经济, 2017(1).

药品质量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地下管道是现代化城市的“生命线”,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地下管道系统也越来越庞大,牵涉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市政管道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工程,是为了有效快速地对雨水和城市污水进行排放处理,以避免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工程施工质量十分重要,不仅切实关系着民生发展,也影响着城市建设和规划。本文主要对市政工程中地下管道的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市政工程;地下管道;质量;控制管理

1、市政地下管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质控人员没有认识到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管理中是一项专业性较高的工作,其涵盖了材料管理、工艺管理以及工序管理等学科内容,对于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因此,质控人员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重视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独立完成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并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但是许多施工管理都缺乏专业的質控人员,加上质控人员对质量控制工作的认识不充分、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偏低,这些问题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施工管理质控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施工管理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在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借鉴国外科学管理方法对施工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工作量,减少人力与精力的浪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使用先进管理技术的质控人员较少;此外,施工管理在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后没有重视质控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导致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

1.3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许多市政施工管理没有设置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一般是让施工领队完成施工质量控制工作。这导致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这主要是由于制度存在缺陷。施工管理要想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需要设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若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合理,很可能导致各环节的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施工管理需要立足于单位发展的前景上,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制度创新。

2、加强市政工程地下管道的质置控制及质置管理措施

2.1加强政府部门管控

市政地下管道施工是关注人们大众的生活质量问题,所以为了能够全面的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就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管理控制。政府部门在管理的控制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工程项目都是需要政府部门去管理控制,很多的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之中都有会一定的问题,比如: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效益,就去选择一些质量相对较差的耗材,这样的问题就很容易导致及管道施工质量,所以只有政府部门对此进行全面的监管,才能够全面的保证市政地下管道施工质量控制。

2.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为了保证管道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初步的技术培训。考虑到施工人员的技术基础,不能对其进行深入的专业培训,但至少要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施工方法,能够按照图纸进行准确无误的施工。企业可以对施工人员的负责人进行较为深入的技术培训,以此来帮助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同时,企业可以多指派专业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免耽误施工进程。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老手带新手的方式迅速掌握管道施工的基础和技巧,在施工中要认真负责,每一个步骤都要尽量细心,避免因为施工技术问题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2.3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1)沟槽施工

在地下管道施工过程之中,首先要进行沟槽施工,需要严格的按照施工的图纸进行施工,来全面的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并且后期的管道衔接是否会出现泄漏都与此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之中,保证施工空间足够大,因为在后期的管道施工过程之中,需要对其进行保障;另外還要对于沟槽之中的碎石等废物进行清理干净。

(2)管道施工

在进行管道施工的时候:①需要选择适合于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因为施工技术的局限性,可能在某些施工现场之中不事宜采用,所以需要对此进行考虑;②在施工之前需要对于管道和沟槽之中的废物进行清理工作,因为他会导致管道衔接不良,导致泄漏的可能发生;③需要找准管道的具体位置,因为在重新配设管道之后很容易导致其出现误差,所以需要进行时时调整。

(3)支墩施工

这样施工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管道在施工的过程之中保持其所处的位置不发生改变,因为如果施工现场出现淤泥的时候就很容易将管道的位置改变,从而导致管道对接失败。

2.4做好施工之后的维护保养工作

工程施工之后,人们会进行实际的使用,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人们使用过程的体验,就需要在施工之后对于工程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以便于能够全面的保证人们用户体验。另外地下管道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它包括了管道的施工工作和后续的路面修复工作,而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之中,管道工程对于人们来讲是保障人们对于水资源的使用和排放,而路面施工对于人们来讲主要在于出行方面,所以做好市政工程是非常需要进行全方面的严谨态度,全面保证人们的使用。

结语:

市政地下管道工程是关系到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不仅是施工企业的责任,更是对人民和政府的负责。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没有出现过的意外情况,相关负责人要积极应对,及时上报。进行施工时要主动避免发生一些常见的施工问题,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谨慎。高质量的市政管道工程不仅能够达到有效排水的目的,更是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促进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保证基础民生工程的建设质量,既是对人民的负责,也是对社会和国家的负责,更是对环境保护任务的负责。保证了工程质量,能够有效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积极促进政府工作,促进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社会氛围,推动国家整体发展。

药品质量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优质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对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市政工程的质量保证是一个综合过程,涉及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每一个环节。本文阐述了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讨论了当前市政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部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便于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的管理。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项目质量控制

1.背景

城市改造步伐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地加快,我国市政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市政建设工程质量并非仅仅取决于施工环节,而是多的因素和环节综台作用的结果,如果把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则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则是一组变量的函数,而并非仅仅是某个变量的函数。所以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如果没有企业自控、专业监督和社会监理等各方面的质量监控是很难保证的。随着城市市政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确保和控制工程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根据自己多年的工程经验结合相关理论谈谈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因素以及如何对项目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2.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2.1人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管理施工和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好坏对工程质量的作用非常之大,员工素质对工程质量影响表现为工作质量。市政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的主体都是人,其它的技术和设备只是按照人的意识去完成,因此项目的质量完全由人来决定,随着现代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先进,很少会在技术和设备上出问题,因此最终的问题就归结于相关工程人员。

2.2设备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现代的工程建设越来越依靠先进的工程设备了,而市政工程机械化程度尤其高。施工机械的好坏和工程人员能否有效使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程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带有计量功能的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2.3材料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市政工程,材料种类少、用量大,一种材料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合格的水泥是不能浇筑成合格的桥梁建筑,炒糊的沥青混凝土是无法铺成合格的路面。

2.4方法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力求做到技术可行而且经济合理。

2.5环境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影响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管理、劳动、人文环境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复杂多变,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的施工条件,结合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同时由于市政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外部的政治环境如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政治经济形式、政府行为对市政工程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3.市政项目的质量控制

4.1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概述

建设项目的质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项目三大控制目标的重点。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项目一般都是按照合同条件承包建设的,是在合同环境下形成的。工程项目质量的具体内涵应包括以下3方面:程项目实体质量;功能使用价值;工作质量。

4.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项、目决策时的质量目标要求的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按其实施者不同,包括三个方面:业主方面的质量控制、政府方面的质量控制、承包商方面的质量控制。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是按照市政工程建设不卿字,经过工程建设系统各个阶段而逐步形成的,其形成的系统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

由于市政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使得通过上述过程形成的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主体的复杂性;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隐蔽性;质量波动大;终检局限大;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

4.3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4.3.1提高工程人员的质量意识

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一般不是一开始就很强,要逐级开展灌输,使得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为之接受。对质量的认识,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质量控制按其实施者不同,包括业主方面、政府方面和承建商方面等。人是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所以人应作为控制的核心。避免人为的失误,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控制和保证项目的质量。

4.3.2材料及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在工程施工中,对材料质量控制应着重于充分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以及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的质量控制要依据材料的质量标准,明确材料的质量性能。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就是要检验材料是不是符合质量标准。

4.3.2坚持实行质量预防和质量控制

预防为主,就是要分析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采取预防措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原材料必须保质保量准时进入现场。施工前技术交底必须明确、详细,防止出现违反规定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的现象发生。质检部门要有预见性地把容易出现质量事故和质量通病的施工环节变为重点控制、检查部位。质检部门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工序控制上。

结语

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局限性加上市政工程的特殊性,在工程施工中及工程投入使用后,出现的许多质量问题中有些结构性及构造性的病害等已经成为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问题往往是在施工中由于操作不规范,管理松懈,以及设计方面所引起的。实施质量控制任务的监理工工程师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合同条件中有关质量控制的条款,笔者参阅相关技术后认为,如果能开发和运用质量控制信息系统辅助质量控制的话对市政工程的质量控制将会有更多帮助。

参考文献

[1]柳勇.抓好市政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几点意见[J].当代建设,2003.

[2]倪员建.关于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

[3] 倪员建.关于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

[4]郑玉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简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药品质量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社会各界对药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就更高。药品的生产环节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依据,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也最容易引发安全问题。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做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严格管理药品生产的每个流程,这项工作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本文针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进行研究,以期为有关工作提供发展方向。

关键词:药品生产;生产质量;质量管理;管理研究

药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药品的质量与人们的安全健康息息相关。现如今,药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只有保证药品的质量,才能使医疗水平得到提高。然而,在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运用有效措施,做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在生产过程中,这项工作需要在稳定和合规的条件下进行,为监督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作用

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药品通常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人们的必需品。药品不光能帮助人们抵御疾病的侵害,减轻人们的痛苦,很多保健品的功效齐全,还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现阶段,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药品都出现了质量问题,为药品市场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甚至还降低了药品行业的公信力。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是因为企业在生产中缺乏安全意识,其监督管理体系有待健全,造成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为此,在药品生产中,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规范药品的生产流程,从而才能使药品的质量满足有关要求,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增强人体机能,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障药品市场能够规范、有序的发展,还能够确保人们不会受到低质药品的侵害,从而为我国的医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情况分析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做好生产质量管理工作是企业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为了提升药品的生产质量,企业要引进和购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健全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完善有关的监测管理系统,使药品满足相关的要求和規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国家和制度方面的差异,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也存在很大差别,所以,这项工作要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使管理工作更具标准性和规范性,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当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在国家认定的标准规范中,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员工操作、生产环境、消毒情况、设备仪器等方面进行监控,让生产中的每个流程都能得到合理管控。通常都会运用责任制管理,进一步规定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权责,做好对接工作。

在实际生产中,若发现不达标的产品,就要立即报给上级部门,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实际过程以及责任人员,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防止不合规的产品流进市场。管理者要将责任落实到位,以免出现推诿情况,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当前的工作情况,员工之间的配合十分关键,这项工作只有在人员和部门的配合下才能完成,因此,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尤为重要,不光能保证工作的效率,还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相关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现如今,一些企业的药品生产管理制度都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工作人员对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实施不到位。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管理者并未对其进行严加监管,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药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这就为后续工作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员工的自身素养有待提高

在药品企业中很多员工都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造成其在具体工作中,质量管理意识的缺失。一些员工都存在事不关己的心态,错误的以为它只是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所以,在药品生产中,参与质量管理的主动性极低。与此同时,很多员工以为只有取得认证,才能有良好的竞争力,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并且,由于企业对人力方面的投入不足,先进的人才少之又少,员工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质量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药品的生产带来了隐患和风险。

(三)生产环境不满足要求

药品的质量与实际的制作流程息息相关,并且,生产环境是药品制作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一些企业的生产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生产环境的清洁度不能一直保持;没有按时对清洁设备进行维护;在药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和仪器都面临需要完善的问题,因此,要采取有效手段,对生产环境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其满足相关要求和标准。

四、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手段分析

(一)完善和优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决定着药品的质量,也是保障人们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为此,企业要对这项工作引起重视,完善相关的监管体系,并将其渗透到每个生产环节当中,根据我国有关的要求和规范来执行,严格把控药品的质量。在具体监管中,工作人员要以原料为着手点,从根本上,管理好药品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药品生产环境、设备维护、消毒工作、员工规范操作、成分添加等,使管理工作朝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国家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加强在生产质量管控方面的干预,在具体生产中,尽量消除其中的隐患和风险,以免出现其他安全事故。

(二)提高员工的自身素养

在实际生产中,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素养决定着药品的生产质量。所以,企业要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其专业技术。具体可以通过举办交流会或座谈会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员工了解药品质量问题的影响,利用视频播放的方式能够引起员工的共鸣,增强其安全意识,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还可通过内部交流和组织培训等方式,让员工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储备,使操作更具专业化和规范化,保证员工在工作中,能站在专业的角度上,做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企业也要为员工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了解和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员工的自身素养。

(三)创造良好的药品生产环境

只有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才能提升其质量,企业要对环境进行改进和优化,在提升药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将细节工作落实到位,比如,对作业环境、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扫;加强设备和仪器的维修和养护;使用质量达标的材料;保证无菌生产。

面对药品生产的多种问题,企业要加强与有关机构的合作,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手段。药品生产质量工作需要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进行。现阶段,要对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创新,进一步保证药品的质量。

结束语:

总的来说,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具体生产中,必须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管控,这样才不会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并且,这项工作的实施也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企业要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工作中的问题,创造良好的药品生产环境,提高员工的自身素养,消除影响药品质量的不良因素,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瑞勤.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年7卷37期, 178页, 2020.

[2]刘叶兰, 张静. 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保证药品质量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04):378-378.

[3]陈颖颖, 谢凤坤. 新时期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J]. 商品与质量, 2019, 000(009):272-272.

[4]孟庆鑫.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改进措施探讨[J]. 商品与质量, 2019, 000(005):295-295.

[5]李浩.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实践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v.7;No.451(30):205-205.

上一篇:口腔医学下一篇:预防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