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科技进步论文范文

2023-11-26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进步论文范文第1篇

自从我国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以来, 科学技术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具体发展水平。因此我国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 有必要从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入手, 通过积极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与投入力度等, 通过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以达到推动区域增长的目的。基于此, 本文将着重围绕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进行初步探究。

2 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协同特征

2.1 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有研究人员通过给定投入资本和劳动投入分别用K和L表示, 将生产函数Y表示为Y=F (K, L) , 其在研究中指出, 通过运用相应科技以及经济, 可以使得Y值达到最大。从数学概念的角度上出发, Y=A (T, E) F (K, L) 这一公式当中, 科技T和经济E之间的协同关联系数表示为A (T, E) 。林春树 (2014) 在以福建省为例, 对当地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为了有效提高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和显著性, 通过对上述公式进行优化变形, 使之转化成Ln (Yt/Lt) =Ln A+αLn (Kt/Lt) +μ, 在该公式当中, 生产率和资本存量分别用Y和K表示, 劳动力要素投入量则用L进行表示, 而t代表着具体年份, μ代表着随机扰动项, α为资本劳动产出弹性。随后其通过结合福建省2000年到2014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值, 发现在福建省人均GDP在5000到10000美元之间时, 科技创新以及创意产业等则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 其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科技进步之间具有较高的依赖关系, 二者不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且正相关系数相对比较高, 也就是说区域科技在不断进步下, 带动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而不断增长的区域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区域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在当地出现了科技经济化以及经济科技化的发展趋势。

2.2 实现科技进步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

根据鲁继通 (2016) 的研究可知, 其通过建立了理论模型即Ln (GDP) =C+α1Ln (RD) +α2Ln (Per, s在on) 这一模型当中, 区域生产总值和当地R&D经费支出分别用GDP以及RD进行表示, Person代表着科技活动人员, 而α1以及α2则代表则R%D经费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数的弹性系数。其通过结合京津冀地区2006年到2016年间的科技投入资金, R%D经费内部支出等相关数据, 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下, 不仅发现在2006年到2016年这十年间, 京津冀地区的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同区域生产总值、区域生产总值与R%D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与科技活动人员投入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当地R%D经费支出在增加1%的情况下, 区域生产总值将至少增长0.5%, 而当科技活动人员在增加1%的同时, 当地区域生产总值也将随之至少增长0.3%。事实上, 当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相对比较完善的情况下, 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受此影响, 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先进科学技术。而在经济学界也有大量的研究人员认为, 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实现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以及顺利运用提供必要支持, 使得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中, 科学技术能够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 关于促进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建议

3.1 充分发挥政策优势

鉴于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关系, 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这一协同效用, 实现区域科技和经济的同步进步与发展, 首先需要积极利用各区域的政策优势。政府在立足本地区自身实际情况, 加快制定和出台有关科技发展进步的优惠政策主, 通过积极采用政府采购、财政补贴以及其他所氧化的形式手段, 构建起新产品、新成果发布和交流市场, 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使得各项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对接转化与交流合作, 将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至科技研发与运用当中。

3.2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在推动区域科技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同样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引进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优秀的科技人才。如陈晓丽、李恒等人 (2013) 通过对韩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以及科技发展进行研究, 着眼于韩国现代公司, 在研究过程中其发现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韩国现代公司大力引进德国和美国的先进发动机技术以来, 先后成立了将近上百亿美元的开发基金, 通过积极建立研究所以及相关研究机构, 在20世纪90年代便已经成功自主研发出汽车发动机。在1984年到2004年这十年间, 美国专利商标局中的韩国专利批准数从原来的几十件迅速增长至4000余件。

4 结语

通过本文对区域经济和区域科技进步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分析, 可知区域科技在不断进步下能够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不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也能够为科技进步提供必要的支持。为了能够将二者的协同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我国各地区还需要充分立足自身实际情况, 在积极发挥自身政策优势的同时, 主动加大科技投入以及先进科学技术和优秀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 从而真正实现区域经济与区域科技进步的协同发展。

摘要:我国在一直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原则下, 通过持续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 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使得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相较以往出现了大幅提升。而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 区域经济也随之出现了相应的增长情况, 区域科技进步通过经济增长之间的协同关系正在逐渐显现。因此, 本文将通过重点分析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 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而有效协调发展科学技术和区域经济。

关键词:区域经济,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春树.福建省经济增长与科技贡献协同发展的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 2014 (3) .

[2] 鲁继通.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效应与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进步论文范文第2篇

信息是财富、是资源、也是动力。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劳动者仅具有生产经验和操作技能已不适应现代生产, 现代劳动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现代技术、技能, 还要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科学技术将改变脑力劳动者的比例, 即便是体力劳动者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单纯体力劳动者, 他们的劳动将越来越依靠智力, 依靠信息资源, 依靠拥有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向生产工具的渗透, 发明和创造出许多新的现代的生产工具 (电子计算机、远程通讯等) , 是生产工具向智能化、信息化、高科技化发展,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和现代机械三位一体的信息系统的建立, 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生产的面貌。信息化的推进, 信息资源的利用信以及息技术的发展, 改造了传统的产业, 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 创造出各种先进的生产工具,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 信息科学的发展过程

从现代科学体系的学科结构看, 信息科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 主要研究信息的产生、组织、传递以及信息的吸收与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迄今为止, 信息科学经历了三个阶段: (1) 面向使用研究阶段; (2) 面向新技术应用研究阶段; (3) 面向基础理论研究及信息理论结构转变阶段。实用研究阶段主要是开展传统的服务工作, 进行手工检索工具的编制等, 以解决用户如何从科技文献的海洋中获得所需的信息 (作为交流对策的有用知识) 的问题, 支持战后人类广泛的科学交流活动, 促进了当时以民用为主的科研生产。由于科研方法的高效化和精确化 (人造卫星与航天器、高校电子望远镜、电子显微镜、粒子加速器) , 使得信息量具增更甚, 原始的信息查找技术, 已不能满足人类的要求, 为更好地进行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学家开始借助于电子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 建立计算机检索-联机检索-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集成式信息系统。该系统的水平成为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实力为标志, 代表各国的科技水平。而向基础理论研究及信息管理结构的转变阶段, 是指80年代由于信息实践和应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理论上难以解决的问题 (信息的理论基础, 信息量的测度等) , 使得科学家们又开始致力于基础理论的研究, 以便更科学地指导信息科学技术及应用。由于80年代后, 信息媒介 (光盘、计算机输入输出的缩微胶片) 革命及人类对信息的需求已从单纯的科技信息转向经济、管理、生产等综合性信息, 使得信息资源管理结构从集成信息系统转相集成与分散服务并存和相互竞争的时代。

信息科学是为生产、科研、经济建设提供准确、适用的信息, 提供快速、方便地查找所需信息的手段的一门技术科学。从上述该学科为主要发展过程及手工检索→机械检索→集成与分散并存的信息系统, 可以看出人类为了更好地证明自然、改造自然、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对信息科学需求的迫切性, 同时, 也证明了信息科学的发展对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作用。

3 信息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作用

从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及发展阶段可以看出, 信息工作虽然不像交通运输事业那样直接, 但它对社会进步与生产发展的影响作用则更为重要。信息科学已成为社会发展所依赖的重要资源, 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经济腾飞和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因素。科学工作无论是处在个体自由进行的牛顿时代, 或是集体研究的爱迪生时代, 还是发展到国家规模的现代, 人们都离不开信息, 都需要继承、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作为科学技术体系分支学科的信息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作用可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为科学研究服务, 促进科学发展

搞好信息工作可以避免重复劳动, 既省时、省力、省经费, 加速科研进程, 有效地信息服务工作有助于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断吸收新知识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从而提高科研质量与工作效率。

3.2 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 是构成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 善于开发、利用这种资源, 就能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 通过情报工作, 花很少的钱搞来的信息往往能得到几十倍、上百倍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能赢得宝贵的时间。在竞争双方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大体相当的情况下, 信息工作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4 信息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尽管人们对信息产业的基本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但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产生, 已经使当代社会经济产生巨大变化,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产业的发展, 将使社会生产得到迅速提高, 从而带来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新变化。信息产品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特殊产品, 已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商品, 它既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其生产目的是为交换或转让, 又可以通过交换和有偿转让来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要, 从而实现其价值。信息产品商品化, 表明了科学技术本身亦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通过信息市场流通, 促进科研、生产、信息的有机结合, 加速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是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减轻了社会劳动者的劳动,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的作用得以发挥, 使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从而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 提高社会劳动率。多功能的网络系统的兴起, 计算机检索→联机检索→网络化检索→智能检索技术的发展, 以微型机、电信、缩微、复印、自动声像控制为主要技术设备的办公室自动化的发展, 代替或减少了人类的劳动, 延伸了人手的功能, 代替了部分脑力劳动, 缩短了获取信息的时间, 提高了所有信息的质量, 提高生产效率。信息技术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以其它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20世纪, 尤其是二战以来的大事记, 无论多么简略, 都不会忽视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它所产生的广泛经济社会影响。

从信息与科技, 信息与经济的关系上看,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知识信息的产生、加工处理, 传递服务日益走向社会化产业化, 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主导行业, 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杠杆, 成为维持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基本要素。

摘要: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了各种先进的生产工具, 强化了人脑, 代替了部分脑力劳动。本文着重从信息科学的发展过程论述了信息科学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是构成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 信息科学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水平。阐述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信息资源,信息科学,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罗益群.信息社会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3~33.

[2] 刘春艳, 张爱连, 胡铁军.数据挖掘及其在信息服务业应用的研究现状[J].医学情报工作, 2004, 25 (6) :401~404.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进步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文章在回顾了上海邮政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总结科技发展的基本经验和体会的基础上,探索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思路及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邮政科技;经验;发展;思考

文献标识码:A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进步论文范文第4篇

不久前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再次强调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回首过去5年——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中国攻坚克难, 取得了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辉煌成就。

展望未来之路——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再创新辉煌, 走上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自主创新步履铿锵

“我们正和天津、四川等地紧密合作, 力争使物联网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说起最近的“喜事”,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兼感知物联集团总裁刘海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当前站在了物联网国际标准的制高点上, ‘十二五’期间, 一定要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

这位物联网领域领军人物的信心, 源自过去5年发生的变化——从研究、标准到应用, 短短几年间, 从上海到北京, 从东部到西部, 各地掀起了一股发展物联网的热潮。

物联网, 仅仅是中国过去5年间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缩影——

过去5年, 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发布、为未来十多年规划科技发展蓝图, 到党的十七大号召建设创新型国家,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被提上了行动日程。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5年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硕果累累。

——高档数控机床、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5年来, 来自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喜报频传。

——高性能计算机、电动汽车、载人潜水器、重大传染病疫苗……在一系列高技术和产业化领域, 中国科研人员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

“过去的5年, 可以说是我国科技发展最活跃的5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说。

各地各部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短短3年, 我们这里就集聚起高科技研发企业169家, 聚集拥有国际视野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人才2000多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园负责人刘毓文告诉记者。

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尝试, 折射出过去5年来在许多地方所发生的变化——

科技支撑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从长江三角洲, 到珠江三角洲, “十一五”期间, 各地纷纷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不断增加科技投入, 地方创新活动日益活跃。中华大地上, 科技创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效益不断显现。

回望5年来尤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不平凡历程, 一系列事实充分表明,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 更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举措。

辉煌背后的隐忧

作为共和国“钢铁长子”, 鞍钢集团近年来加大科技创新步伐, 有条不紊地调整结构、加强创新,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已占总产量七成以上。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 就是从核心技术的‘追随者’变为‘引领者’。”鞍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汽车板研究所所长刘仁东说。

鞍钢的追求, 缘于我国钢铁工业所处的尴尬局面——我国是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 然而长期以来钢铁工业因高耗能、高污染而饱受诟病。钢铁产能过剩严重, 钢铁工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为一道无法回避的难题。

钢铁工业的尴尬, 正是“十一五”收官之际中国发展处境的真实写照——

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列世界前茅, 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经济发展整体上还处在“要素驱动”而非“创新驱动”阶段。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 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 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在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 纷纷寻找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

反观国内,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 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 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 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影响自主创新的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 更好地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轨道。”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指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 中国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发展科技, 加快构建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 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进入绿色发展的良性轨道。”

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下一轮上海产业发展的目标是, 构建以高端制造、创新驱动、品牌引领、低碳发展为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日前透露了上海“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的初步思路。

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 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个地区如此,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十一五”即将收官, “十二五”行将起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未来5年, 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 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 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财政投入,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 尤其造就一批领军人才;

……

“如果说过去5年是‘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和全面布局的阶段, 未来5年就是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王元说, “从战略部署、资源配置、环境营造、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看, 未来5年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基础研究的投入将明显加大、重大专项投入会继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新产业群涌现、创新企业和创新型城市越来越多、更加重视科技惠民……专家为人们描述了这样一幅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图景。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进步论文范文第5篇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需要,是实现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我们必须以此为指导,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 ,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促进作为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当前很多高校都已经把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放在了育人和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了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领导以及人、财、物的投入。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目的是指导大学生获得就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在为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提供必要帮助的同时,也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与服务。可见,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状况,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关键和中心环节。然而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由于起步较晚等原因,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如重视提高就业率而忽视毕业生质量,就业体制不规范,就业队伍不专业,指导手段落后等等。

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存在的上述问题,实现其科学发展,高校可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队伍建设和就业保障等方面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实现“管理理念的人性化、管理体制的规范化、就业队伍的专业化、就业保障的信息化”。

一、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是诸多个性鲜明的“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更好地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主旨所在。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成才,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教育环境。学校的工作应围绕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展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学生工作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到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把学生作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其就业的自主性和竞争意识,同时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2)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全方位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建立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3)加强信息化建设,向学生提供广泛的就业信息,同时发展并完善校园就业市场,促进校园招聘活动有序展开。(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几个方面的均衡发展,还包括个性心理、兴趣、意志、气质等因素的健全。学校可在工作中,把学生的专业和大学生政治观、价值观、就业观、终身学习观等结合起来,使他们协调、全面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市场和毕业生需求,满足毕业生学历提升和岗位培训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素质。

二、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政策性强,手续相对繁杂,如果能够规范管理体制,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首先, 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形成“学校领导统筹、主管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学院(系部)层层落实”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格局,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其次,要加强无形市场建设,建立毕业生就业的网络平台。网络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多数信息的传递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所以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便利。比如毕业生可以从网上搜索用人信息或与单位进行联系,也可以把个人简历上传到网上,从而节约时间和成本。

再次,尽量简化就业服务流程。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整合步骤,简化流程,让毕业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履行完各种手续。这就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有力配合,争取实现集中或者一站式服务。

最后,实现就业指导部门和毕业生之间的良性沟通。各级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部门要将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合理分工,实现宏观指导和具体落实相结合,让毕业生有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三、成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队伍

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包含两部分力量:第一是核心力量。这部分力量可以从两课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中选择,因为两课教师对就业指导理论、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接触较多,理论功底扎实;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政策水平,对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有关劳动就业的法规政策有一定了解,比较熟悉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择业心理。第二是辅助力量。专业教师大多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市场,因此能够从专业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当然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建设好的前提应该是严把入口关,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功底,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而且,由于我们正处于信息社会,知识密集且更新速度快,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做到全程化、信息化、现代化,既体现全面性,又不忽视个性。要想达到这些目标,就必须对就业指导队伍进行经常性的系统的专业培训。同时,还应在保证校内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引入一定数量的职业指导师,补充校内就业指导资源,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另外,由于国外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起步较早,发展也比较成熟,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走出国门,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四、实现信息化的就业保障

与时俱进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网络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市场化性质,决定了高校必须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高校就业网站目的主要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内容应包括就业创业政策和知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个人求职、单位招聘、远程面试、个性化辅导、升学导航等。同时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资源共享,更快地实现就业指导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另一方面,高校应按时统计生源信息,尽早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内容应包括专业、人数、生源地、学生简历、求职意向等),并及时发布,同时要积极与人才市场、报纸杂志、新闻媒体和用人单位联系,获取招聘信息并发布给每位毕业生,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另外高校应当建立毕业生数据库,综合各种就业信息、就业数据,为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也为下一届毕业生提供详实的就业信息和参考。学校还可以择优推荐,在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同时,也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从而形成长期的供需关系,达到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成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队伍,通过现代化的指导手段,做到统筹兼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使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循着良性轨道发展。

[作者简介]祁桂云,女,(1980——)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学生处。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进步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海洋科技与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样,是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可以有效促进海洋科技进步和产业比。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对山东省2004-2012年海洋经济总值与资本、劳动力、科技投入的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劳动、科技等要素投入每增长1个标准差,将分别影响海洋经济产出增长0.980、-0.015、0.010个标准差。山东省海洋经济呈典型的资本驱动型特征,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高。基于科技进步的视角,山东省应进一步提升海洋科技要素投入水平,创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关键词]海洋科技投入;海洋经济;经济要素;山东省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都将是国际竞争的战略重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为海洋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并成为促进海洋资源开发、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2012年,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占全年GDP的9.6%。其中,山东省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8972亿元,占全国的18%,居全国第二位。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山东省海洋科技投入也在快速增加。可见,山东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投入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典型性。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海洋科技投入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文献综述

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是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领域。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提出了中性技术进步假设条件下的余值法,即“索罗剩余(Solow residual)”,并据之计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S·贝克尔(Gary S. Becker)等比较了经济发达国家科技投入占GDP的份额,认为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琼斯·查理斯(Jones Chades)利用10个主要发达国家数据,得出R&D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重要来源的结论。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初是美国数学家柯布(C.W.Cobb)和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PaulH.Douglas)共同探讨投入和产出关系时创造的生产函数,是在生产函数理论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引入了科技进步这一经济要素,用以预测工业产业或大型企业生产状况的一种经济数学分析模型。

在海洋科技投入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方面,中国海洋大学殷克东教授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王泽宇等运用协调度模型揭示了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与海洋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具有整体协调效应,当某些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差异呈现海洋科技滞后时,将造成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对海洋经济发展贡献相对较小。徐质斌认为,要健全海洋科技推广体系,使海洋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姜庆华、张振刚等分别对山东和泛珠三角地区等进行了相关研究。

总体而言,海洋科技投入对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研究还比较少。运用实证数据,分析区域海洋科技投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为海洋经济、科技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笔者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方法,在计算海洋产业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基础上,引入海洋科技投入这一研究变量;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uh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来估计海洋科技投入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关系,应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9.0。问卷分析采用向后回归法(backward),同时计算异方差稳健的t统计量和F统计量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若一个变量的F统计量的p值小于0.05时,那么这个变量就进入回归模型;若一个变量的F统计量的P值大于0.10,那么这个变量就从回归模型中删除。为了保证回归方程的准确性,笔者对回归方程进行DW检验、F检验和异方差稳健的t检验。尽管线性回归模型存在着两方面的缺陷,但是对我们的研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首先,虽然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值可能大于0,或者小于1,与概率值必须大于0以及小于1相矛盾,但是由于概率的预测值并不是分析的核心,而本文关注的是自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概率的影响,因此这个问题对本文的分析不会产生太大的干扰。其次,虽然线性回归模型存在着一定异方差性,但是大样本情况下应用OLS异方差稳健(heteroskedasticity-robust)的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缺陷。线性回归模型的优势突出体现为容易估计和解释。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并用OLS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

在理论研究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海洋科技投入增加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根据本假设建立模型:

四、结论与建议

海洋经济在山东省域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稳定在15%左右,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山东省的海洋资源优势、海洋科技人才优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快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

(一)调整海洋经济要素投入构成,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目前,固定资产投资是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资本要素相比,海洋科技的贡献度不高,这是由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决定的。滨海旅游房地产、海洋物流、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化工等传统海洋产业是山东省海洋经济的主体。传统海洋产业技术成熟,对海洋科技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矿业、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对海洋科技投入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对海洋科技投入力度和成果转化效率也有较高的要求。新兴海洋产业的规模较小,加强海洋科技要素投入力度可以有效提高新兴海洋产业的竞争力,培育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优化全省的海洋产业结构。在2012年,山东省海洋科研机构获得科研经费收入高达316.62亿元。其中,R&D科研经费支出17.29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2.29%和14.0%,均居全国第2位。海洋科技投入对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海洋科技进步将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山东省应当进一步增加海洋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海洋关键技术成果的深度开发、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发挥海洋科技进步的支撑引领作用,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能力,加速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加大海洋科技投入的同时,还要针对山东省海洋科技产业化的瓶颈,重点培育以企业为主的海洋科技创新主体,构筑海洋科技产业化新体系。一是要注重培育领军科技企业。山东省海洋科技产业化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以企业为主体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针对这种现状,山东省可以积极借鉴硅谷的经验,在金融、科技方面给予领军科技企业支持,使海洋科技型企业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体。二是积极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截至2012年,山东省共有21个海洋科研院所,3818位海洋科研人员,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2位。其中,多数科研机构是从事海洋自然科学、海洋农业科学、海洋社会科学等基础海洋科学研究,只有少数科研机构是从事诸如海洋工程、海洋化工、海洋装备制造等技术研究。虽然这些海洋科研机构部门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在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山东省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打造创业企业孵化平台,形成大学、实验室、企业联合运作的综合体,并使其成为支持企业技术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型企业孵化的重要载体。

(三)加强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山东省要着力加强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增强海洋开发利用能力,这些都需要充分完善海洋化工、海洋生物技术研发、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资源产业开发与管理、海洋工程技术等人才队伍建设。山东省的各级地方政府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积极建设海洋产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和统一开放的海洋产业人才信息平台,引导和鼓励涉海企业建立创新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奖励和合理流动机制,为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科技研发提供人才保障。

上一篇:高效课堂下的初中历史论文范文下一篇:高中语文现代阅读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