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论文范文

2023-10-24

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文章以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为主题,剖析了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问题;改进对策

我国独立学院在近年来发展很快,无论在学校数量、学校规模方面有明显的扩大,各独立学院的在校学生也呈稳定增长趋势,许多独立学院的在校生都突破了万人。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更多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因此探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独立学院的学生理论基础、学习自律性相对较差,但他们也具有个性相对开朗、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与公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有着一些差异。具体来讲,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管理模式缺乏适应性

独立学院非常看重自身的品牌和声誉,宣传方面除了重点介绍其校舍规模、专业设置、就业率等情况外,还会突出管理的严格性和服务的全面性。独立学院普遍认为,只有对学生实施严格管理,才能避免打架斗殴、酗酒闹事甚至违法事件的发生,从而维护好学院的声誉。所以,独立学院对学生的管理模式相对严格和封闭,学生工作者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非常细致。云南的一些独立学院,甚至在学校大门安装了门禁系统,学生必需持一卡通出入校门,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这样的管理模式,从安全的角度看效果较好,能更好地确保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然而,从学生和学院发展的角度讲,却是一种束缚。辅导员对学生管理过于细致,对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信,不容许学生出现学习、生活、社团工作等方面的差错,干预过多在一定层面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学生的一些想法和主张难以付诸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过于严格的门禁管理措施,能有效控制一些小的安全事件,但对大的安全事件显然不会有太大的预防作用,而且封闭式的管理阻碍了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也不符合大学开放式的文化发展趋势。

(二)管理机制缺乏多样性

独立学院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数量、教师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大多也是刚毕业也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缺乏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更多侧重对学生学习纪律的管理。由于这些因素,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机制单一,对社团活动干预和引导不足,所以社团活动不仅开展数量较少、而且开展的质量也不高,导致独立学院生机和活力不足,校园文化建设滞后。而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活跃,乐于创新和尝试,社团活动的缺乏让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玩游戏、喝酒、逛街等,很多独立学院周边的网吧、酒吧、淘宝女人街等,主要就靠学生支撑。学生通过不合理的消费方式解决精神空虚等问题,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业退步、重修增多,也为学院学生管理带来更多的外部压力。例如,云南某独立学院就出现这样的事故:学生在休息时间外出到酒吧喝酒,结果与社会人员产生口角,进而引发斗殴,造成多名学生受伤,给学院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管理手段缺乏针对性

独立学院对学生的管理模式相对封闭,但比起高中来说是相对开放的,教师对学生高压态势明显减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多的是学生自己把握。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学分制来把控的,类似于母体高校,而如前所述独立学院学生有一定的特征,沿用公办大学通用的学生管理手段有失针对性,管理效果也较差。公办高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较好,大部分学生能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完成自己的学业;独立学院的学生如果只控制“出口”是不行的,那将导致很多人不能如期毕业。此外,激励手段、惩罚手段的使用也缺乏針对性,一些辅导员在管理班级学生时,只会简单使用激励与惩罚手段:学生对了就表扬,学生错了就批评,很少区分不同学生情况,综合运用激励与惩罚手段。

(四)工作理念缺乏人本性

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管理意味着责任,一旦学生在某方面出问题,管理者是难辞其咎的。独立学院的一些辅导员难以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交流,过于看重自己的教师地位,因而在学生管理方面主要通过严格制度和高要求来开展工作;把师生关系看作是上下级关系,往往以命令式口吻教育和管理学生;个别教师甚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干涉学生的生涯规划。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与沟通,导致关系的不融洽;人本理念的缺失,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效果较差。工作理念的错位,一方面是由于独立学院没有做好学生的差异性分析,对学生的了解和调查不足,所以在学生管理上没有形成科学的、可行的办法;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观念传统,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管理水平不高。

二、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改进对策

独立学院在我国正处于持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其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难题也越来越多,给学生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管理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社团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不仅要引导学生制定生涯规划,还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就业问题等等。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共同努力,才能改善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环境,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从学校和学生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一)强化学生心理教育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适应性

心理教育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教育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心理教育是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学阶段,学生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处理的关系愈来愈多:既要搞好学习,确保不挂科才能修到学分;又要参加各种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等考试,为毕业后找工作提升自己竞争力做准备;也要处理好同学关系,开始考虑择偶等问题。总之,在大学阶段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外,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无形中加大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如果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的心理,将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大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学校适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似乎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心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身体健康。当代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极个别的比较严重,如果不及时疏导和干预将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个性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问题、情感问题、就业问题等,其中某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或痛苦,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

所以,独立学院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咨询中心等工作机构,为学生提供系统、温馨的心理教育服务,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态,正确应对大学中的各种学习与生活问题,健康成长。当前,很多独立学院都在学生处下设了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作者认为,独立学院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心理教育工作,不仅要确保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工作人员的稳定性,还要确保心理教育工作的常规性和时效性,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年龄和不同情境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工作。通过心理教育工作的强化,一方面让学生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身心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面,让学生调试好自己的心态,理解、支持、配合搞好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二)拓展社团活动促进管理机制的多样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机制如果一味注重课堂纪律和课后安全,是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的。只有实行开放的、多样化的学生管理机制,创建团结、积极、活跃的校园氛围,才能推动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形形色色的社团活动的开展,调解学生的课余生活,消除学生的不良心态。可见,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是促进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机制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独立学院的社团活动,可以围绕两个方面开展。首先,由学校定期邀请一些专家、名人开展讲座、演讲,通过典型事例来激励他们,使他们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按“两课”的要求,学生内部应开展各项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团结力和凝聚力。其次,大力支持学生社团的组建及其开展的各项活动。学生工作部门应对各类学生社团的组建给予大力支持,在指导好、监督好学生社团运转的同时,倡导学生组建和加入更多的社团,并鼓励学生社团积极开展一些积极健康的、有利于综合素质提升的活动。最后,定期开展一些体育竞技赛事。通过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健美操赛等赛事的开展,激发学生竞争心态,拓展他们的兴趣爱好,营造团结、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

(三)完善规章制度增强管理手段的针对性

规范化管理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规范化管理实现学校各校工作的流程化和标准化,实现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心态。完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是保证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因此,独立学院应进一步健全学生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课堂制度、课余制度、卫生制度、公共场所制度等,明确学生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言行规范。只有完善这些规章制度,奖励和惩罚学生才有依据,学生才清楚知道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心态以适应学校的管理。

制度的完善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而规范化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是制度的贯彻落实。针对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后,要能严格执行才有意义,否则制度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独立学院要加强对学生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执行考核,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在对管理制度的监督考核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原则和方法,突出管理手段的针对性。例如,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活跃的特征,管理者要能充分发挥其亮点,在业务活动等方面给予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避免管的过多、过问的太细致。

(四)树立学生管理队伍“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队伍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重任,在工作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切实提升学生管理效果。辅导员是学生管理队伍的核心,独立学院应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职辅导员队伍,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为学生管理工作做出更大贡献。一方面,在辅导员选聘时,要本着高起点的原则吸收学历较高、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为今后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深造等工作。通过常态化的业务培训,探索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新思路和新舉措;通过兄弟院校之间的学生工作经验交流,促进学生、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衔接与进步;通过转岗、教学、外出学习和待遇提高等措施,确保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参考文献

[1]王磊,等.高校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

[2]李彦妮.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8).

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二十一世以来,全国人民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尤为重视,及政府对教育制度的不断革新,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全新办学模式迅速发展且不断进步。这些独立学院的成立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但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待我们研究解决的问题。核心问题是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问题,通过对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现状的深入研究,找出影响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原因。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明确职能,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使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高效稳定进行。

关键词: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现状

独立学院是指一些普通高等院校根据教育新政策、新模式与社会组织或个人合办的本科三批学院。作为一新型办学模式,独立学院以公办母校为依托,使用民办机制办学的复杂性,致使行政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是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志,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院竞争力的重要标准。通过对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现状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完善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高效的完成学院各项工作。

一、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现状

1.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现状的分析

二十一世以来,全国人民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尤为重视,及政府对教育制度的不断革新,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全新办学模式迅速发展且不断进步。但独立学院院史相对比较短,在管理方面经验明显不足,尤其是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较突出。独立学院办学性质为公办民助,这种新型的办学特征是学院行政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1]。在独立学院发展中高等教育的公益和服务性与民助企业的利润及私有性明显构成了矛盾,该矛盾制约了独立学院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和处理二者的矛盾,将会严重影响到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准、教育质量。所以,深入研究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现状对今后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及综合实力的提高将有很大帮助。

2.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高等教育的公益和服务性与民助企业的利润及私有性存在矛盾关系,致使很多独立学院在办学管理中出现很多“一人多职多岗,一岗多人”的现状,而这一现状严重地制约行政管理发展且影响了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从而造成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薄弱、整体素质降低及行政管理内部部门职能混乱等相关问题[2]。由于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对学院的办学规模及综合实力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这些问题解决是独立学院将来能否稳定长久发展的关键。

3.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制度

独立学院发展时间段,不如公办高校那样有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所以在行政管理制度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当前很多独立学院效仿其他公办高校的董事—院—系三点一线垂直行政管理模式。这种行政模式势必造成每个层次的行政管理人员增加,造成过多的重复职务,责任和权利划分不明确,虚职和副职的人员不断地增加[3]。长此以往,独立院校行政管理的办公效率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4.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

行政管理制度在独立学院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同样关系着独立学院的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高低。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中的每名行政管理人员职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求行政人员素质一定要高,然而由于社会风气等众多因素,很多独立学院往往忽视了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素质,致使随意的安排岗位,如此下去,必将导致很多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与他们的岗位不一样甚至不相关,从而造成行政管理人员在岗位上难以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致使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4]。制约了整个独立学院的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发展。所以,独立学院一定要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二、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对策研究

1.规范行政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加强独立学院行政管理,转变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行政管理工作要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重视效率,重视行政管理,以人为本。师生也应该重视学院制度,尊重管理人员,使所有师生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敬重,一起构建和谐校园新风气。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积极革新

行政管理学告诉我们, 行政管理制度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必须根据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根据各个部门责任和任务来合理地规划行政职能部门,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与此同时也要清晰的划分各部门和人员的义务和权力,杜绝职能的相互重叠。使大家积极工作,相互配合,不断提高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效率。

3.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行政素质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行政管理人员,所以行政管理人员的理念、习惯、能力和品德等素质制约行政管理的效率。因此,必须加强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建设,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政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例如,开展岗位职能培训,针对性各级各类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管理素质、道德规范的培训学习,使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提供机会让有潜力的行政管理人员到其它高校学习深造;制定并运用奖惩制度,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科学的行政管理制度,达到不断提高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结语:

通过对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现状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明确职能,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使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高效稳定进行。在新时代下成长独立学院,不仅成功的融入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而且得到了人们极力认可,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怡炜.关于独立学院之“独立”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5)

[2] 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23(8)

作者简介:王聪(1989-),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与政府管理。

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试图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把握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方向,进一步探知这一领域未被触及的部分。在研究中发现学界对权变管理理论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应扮演的重要角色未曾考量过,本研究以此为突破口,在权变管理理论基础上建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来解决目前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科层化、机械化、过度行政化的问题,去过度行政化、官僚化,使各个层面沟通顺畅,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体制与扁平化的组织系统。

[关键词]可视化;知识图谱;权变管理理论;独立学院;教学;教学管理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浪潮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体制,是高等教育体制转变过程中制度创新的产物。我国独立学院应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而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独立学院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与国民对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独立学院依托母体学校——公办院校已有办学资源、丰富的办学经验,以民办教育的运行机制、多元的投资主体、新颖的办学机制和管理模式,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就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而是否被社会各界认可,主要凭借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质量是否过硬过强,学生是否满意其教学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学管理体制是否高效,权变管理理论为建构高效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

我国高等教育从 1999 年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独立学院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将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了纯公立学校和纯私立学校的界限,弥补了两种办学的不足,开创了高等教育的新局面:1.不仅让更多期待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更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和素质,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与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2.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伴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蓬勃兴起,近年来人才市场对一线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可是相对应的教育规模却发展很慢, 应用型技术人才更是严重短缺,而已有的高职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层次偏低,难以承担培养优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独立学院凭借自身的優势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扮演着主要的角色。3.独立学院也促进了高等教育内部体系的发展,通过合理的竞争,提升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独立学院要靠什么来立于不败之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那就是靠质量和一流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水平。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来考证学生对独立学院在教学与教学管理方面的满意度,并通过权变主义管理理念来建构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并从教学管理的微观层面来探讨教学管理(本文的教学管理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内部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过程)。

本文用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来探究学界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进行研究的热点、前沿、机构、核心作者问题,利用关键词共现性进一步阐释学界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的分析,以此来发现未被触及的研究领域,即学界对权变管理理论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应扮演的重要的角色未曾考量过,本文以此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的本质与内涵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是指独立学院依据一定的目标、原则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手段来确保教学活动高效、有序进行,并最终实现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是独立学院管理工作的中心节点,一切管理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更好地运行展开,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弥补公共教育资源的不足,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学院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依此为中心展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所依附的教学管理就成为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因素的作用,加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建立科学有序的管理机制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思路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机构,相对古老的大学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中国独立学院产生于1998年,以苏州大学与苏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合办的中国第一所独立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为标志。文正学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机构,据可见文献显示,目前国外学者对此的研究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有关数据来源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了1994年至今(部分刊物回溯至1979年,部分刊物回溯至创刊)国内重要期刊8200多种,数据完整性达到98%,因此通过CNKI得到的数据较为全面、准确。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权变主义管理理念与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体系”作为检索词,检索字段选择“主题”,检索时间是2017年6月1日,检索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对检索结果筛选去重后,共获得0篇文献。因此,可以初步断定,学界就基于权变主义管理理念建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尚未涉及。因此,我们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改变了主题词,以“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作为检索词,检索字段选择“主题”,检索时间是2017年6月1日,检索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对检索结果筛选去重后,共获得911篇文献。我们首先通过统计获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时间分布和期刊分布,然后在统计基础上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研究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问题的核心机构、核心作者及关键词的共现性,发掘这一主题的研究热点分布,并对此进行进一步阐释,探索形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的方案。

(一)数据分析与结论

1.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的时空分布

文献时间跨度上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学界对该主题的关注趋势和研究发展速度。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相关文献的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一主题研究从2001年詹业宏发表的《对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发展的思考》一文开始,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由于独立学院始于1998年,属于新生事物,从2001年到2005年关于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研究文献内容和数量都非常有限,没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从2005~2011年,就这一主题的研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2005年文献量9篇到2011年文献量一跃达到了128篇,这期间文献之所以增长如此迅速与独立学院数量不断扩大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关,其中《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已成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有效拓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形成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尤其是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民辦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明确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强调“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支持民办学校在办学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上的创新。2011年,教育部确定的年度工作要点中,民办教育的任务是“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民办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清理并纠正各类歧视民办教育政策,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做好独立学院过渡期工作,推动独立学院规范办学”。教育部民办教育专题工作小组很早就启动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起草工作,并研究制定《民办教育发展分规划》。在国家对民办教育大力的鼓励和政策支持下,2011年学界对具有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这一主题的研究也一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如图1所示)。

在2011~2012年期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突然呈现下降趋势,从年度128篇跌落至97篇,主要原因在于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关键一年,各项配套政策密集出台,重大教育发展项目全面启动,教育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因此,就这一具体问题这一年的研究数量有所下降,从2011年到2012年,从政府部门到教育部门都在落实国家的一些重大教育政策,从2012年至2017年,学界对“独立学院教育管理” 的研究趋于平稳,文献量维持在100篇左右,上下浮动不是很大。

2.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的前沿分析

可以从文献本身及文献发表的期刊两个方面,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识别出最具有影响力的文献及与此相关的理论, 据此可以确定某学科的理论起源和学科知识基础, 本研究也可通过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聚类探究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核心研究内容的提炼,学科领域里最高频次出现的关键词和从数据样本中对每一篇文献进行提取后分析出的名词短语可被视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关键词聚类图来探测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领域热点主题。研究热点是指持续引用固定的一组基础文献的文献聚类,主要以共被引聚类和引文为分析基础,研究热点可以用来描述学科研究领域过渡本质,在CiteSpace软件中,通过设定适当阈值可得到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前沿领域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在图2中圆形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大小代表文献频次的高低,节点越大则表示该文献在不同年度被引用的频次越高,学界对其关注度也越高;节点连线代表关键词间关系(节点之间存在关系,即共被引关系),连线的粗细、虚实代表节点间关系的强弱;不同类族由不同颜色背景表示,节点的多少代表不同类族的大小。根据图2中节点的大小来寻找关键节点,以揭示研究背景。采用K值分析法进行聚类,不同的点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彩印的话是有颜色的,A聚类是粉色,B聚类是绿色,C聚类是紫色,D聚类是黄色),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主要分4个维度:教学管理、教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依次为A、B、C、D四个子聚类,如图2所示。

在图2中,A聚类反映教学管理维度的热点词汇,A聚类以“教学管理”为中心节点,也是最大的节点,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与其他节点之间形成共现性网络关系,图2节点呈现关键词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在此维度中包括创新、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对策、问题、改革、思考、策略、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管理模式。其中教学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秘书、创新、问题之间共被引关系达到11次,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共被引关系是10次。

B聚类以“教务管理”独立聚类,与教师队伍建设之间形成2次共被引关系。教务管理之所以独立聚类,也凸显了教务管理在教学管理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和不一般的地位。

C聚类“人才培养模式”是游离于其他聚类之外的独立聚类,与其他要素之间不形成共被引关系,说明学界对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管理问题的研究是平行存在的。

D聚类以“管理”独立聚类,与对策之间形成共被引关系。

从图2中可以看到,教学管理问题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基本都凸显出来。在A聚类中以“教学管理”为中心节点与教学质量、创新、管理模式等形成了共被引关系,可视化知识图谱更为直观地呈现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相关主题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更深层次地探究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的运作及其问题。

3.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学科分布

研究“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这一主题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类文献中,占总文献量的64.85%,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占5.44%,管理学占3.72%,外国语言文字占2.64%,会计占2.53%,如图3所示。

4.文献来源分布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文献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电子科技大学占总文献量的10.05%,湖南农业大学占5.89%,吉林大学占4.68%,集美大学占4.33%,广州大学占3.64%,山西大学占3.64%,如图4所示。

5.综合分析

从2004~2017年, 就“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这一主题的研究,如图5所示,以“独立学院”和“教育管理”为关键词,从2004到2011年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0年国家重大政策的推动下,2010年、2011年文献量最高分别达到86篇、31篇,以后逐年呈现平稳发展趋势。文献来源排第一名的是电子科技大学;学科分布在“高等教育”领域分布最多;研究基金支持主要是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参与这一主题研究的主要机构是电子科技大学;做出重要贡献的作者是湖南农业大学的阳会兵教授;研究层次主要在基础研究(社科)类。从图5中看出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这一主题的研究做出主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研究的关注度呈现持续的、不间断的、逐年上升趋的状态,有一个非常好的延续性,他们的贡献使这一主题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

权变主义管理理念为现代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的管理理念,但从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关键词聚類的共现性可视化知识图谱中并没有发现权变管理理论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因此,本研究从权变主义管理理念的视角来探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创新策略。

三、权变管理理论的探讨

卢丹斯(Luthans)将整个管理理论用权变的观点来诠释,他认为权变管理理论系以环境为着眼点,从现存的管理理论中寻找一套有效的方法,以达成组织目标。因此,权变管理理论需要在环境变数与管理变数之间建立一种函数关系。以前者为自变量,后者为因变量,其函数关系若以语体说明,可以写为:若(If)环境变量变动,则(Then)管理变量将随之变动。从丹尼斯的理论假设中可以看出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的关系,管理变量为程序、计量、行为与系统等管理要素。而环境变量则分为内生环境变量与外生环境变量两种。所谓内生环境变量乃存在于组织中,通常能由管理人员控制,包括组织结构、管理程序以及技术三者。所谓外生环境变量存在于组织之外,管理人员未必能控制,包括社会、科技、经济以及政治等要素。这就是卢丹斯主要的权变管理理念。通俗地理解就是权变管理理论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变数所对应的一种“If-Then函数关系,在数学中y=f(x),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将这个方程运用到管理学的研究中,作为自变量的If就是x,因变量Then就是y。自变量是指管理者主动控制的变量,从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因此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自变量就无所谓因变量,没有因变量也无所谓自变量。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技术、模式,从而产生不同的管理效能“Then”。权变管理理论强调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中,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手段,让管理适应管理对象和各种管理环境,而不是用一套不变的陈规去让不同的管理对象来适应管理。

基于权变管理理论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各要素所能发挥管理效应的探析,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要素包括计划、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信息(管理的客体、媒介和依据)、组织(反映了管理的上下左右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命令、协调、控制、目标(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

本研究的目的是将权变管理理论应用于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之中。首先,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系统中,存在一个“输入—过程—输出”系统模式,这一模式的逻辑起点是领导,通过组织和领导学校全员参与运作学习环境的权变管理,进而实现教学管理的目标。输入变量是领导,包括道德领导、趋势领导、专业领导、整合领导;在过程变量中,包括权变的行政管理、课程管理、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变管理、权变的资源配置管理、校园文化的权变管理;在输出变量中,包括共塑愿景、全员参与、协同合作、营造和谐的学习与教学气氛、持续创新、永久发展。在这一组织系统中因变量为教学管理目标,即将教学管理的组织目标确定为输出优质的教育“产品”,用这一具体目标指引学校的教育运行,呈现教育标杆的具体目标,制订具体发展的中、长、短期计划,探讨教育愿景、学校教育目标、各个科室的权变管理目标、教师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围绕教育教学目标制订可行性权变计划。

四、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

独立学院自创建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弥补了公立教育资源的不足,满足了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提高了国民的受教育水平。独立学院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社会对其的期待和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同时,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层面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尤其在教学管理层面的问题需要加大力度来综合治理,以此来突破其发展瓶颈。

1.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欠佳、专业水准不高、管理方式机械、呆板

首先,独立学院的高层管理者,如院长、副院长一般是由母体学校派遣和任命,中层和一般管理人员大多来自社会招聘或独立学院留校的辅导员参加竞聘上岗,由于独立学院一般均采用民营企业机制运作,人事编制属于私营企业编制,这些管理者待遇一般都不是很高。独立学院的人事编制和待遇对优秀的人才不具备吸引力,因此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也较低,造成了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队伍良莠不齐、素质欠佳、学历层次不高。在管理队伍中很少有真正科班出身的管理者,也很少有懂教育、搞学术的学者参与决策和管理。教学管理模式大多是死搬教条,照搬母体学校已过时的教学管理理念,观念陈旧、固化,没有结合自身的现状和特点制订出一套权变管理模式。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成了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思维定式,没有形成科学、灵活、权变、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其次,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者缺乏服务意识,官僚化、行政化盛行。但凡是一流的大学,管理者都是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而独立学院的管理者对专业的管理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经典的教育理论的严重匮乏以及大多数管理者不懂教育教学的本质,他们一旦掌握了权力,就采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控制、干涉教师的教育教学,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自由和教学积极性。再次,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培训、晋升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监管体系,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等不好的风气在独立学院管理层盛行,行政人员一手遮天,对没有权势的教师有排挤和欺压等不公正现象存在,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2.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首先,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照搬公办高校的框架,缺乏适应独立学院特点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民办院校的校长、系主任及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公办大学派出或由公办大学退休人员来担任。很多公派人员在体制内待久了,自身也缺乏探索、冒险与创新精神,到独立学院就职的公派人员中有建树的不多。其次,独立学院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教学管理的制度设计、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设施管理、教学评价制度、教学管理的质量监测等方面存在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管理制度从制定、运行中都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即使制定了合理的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优秀的管理人员的介入,这些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效力。由于频繁的更换领导,也导致了教学管理制度的不稳定性,尤其是一些激励政策缺乏延续性,大大地挫伤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比如,前任允诺的奖励措施,随着前任的离去而消失。同时,教学管理考核方式也很死板和教条,缺少人文关怀,对教师、管理人员业绩的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科学、规范的标准和制度,随意性随处可见,比如,领导和谁的关系好,就巧立名目给对方各种奖励,对谁不满就随意克扣对方的工资,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目前,独立学院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考核基本停留在一个最低的标准,即是否完成基本工作任务,忽视了对其创造力、服务意识、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激励,没有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

3.教学管理组织的科层化

独立学院依据母体学校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了金字塔式科层化组织形态,层层管理的科层制度、自以为是的规则和控制措施使组织运行效率低下,在这样的组织系统中管理者比起关注组织目标的实现,更加热衷于运用各种政策和规定规避责任并极端拘泥于规则和其他控制措施,导致盲目地重复以前做出的决定,而没有觉察或考虑到现实情况已发生了变化,这种“僵化的官僚主义”导致管理者们因为照搬教条而不是思考来做事而受到奖励。长久以来,学校行政组织一直维持着传统的金字塔式层级节制组织结构,其基本的核心价值强调对员工的管制或纪律的维持,易使人员形成被动、消极和无力感的态度,不利于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易失去创造能力的培养。科层化组织系统也会导致各个组织的目标相互冲突,各个单位各自为政,各为其主,员工只关注本部门的事务,而不是组织的整体目标,从而引发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和降低效率。比如,各个院系常常就开设什么课程产生矛盾,从而导致许多科目不必要的重复开设,以及各种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倘若组织扁平化后,层级减少,主管人员可以化繁驭简,组织成员能够节省工作流程,而更具行政效益。

五、基于权变管理理念建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

1.建立权变的教学管理计划

一个好的计划会促进更好地使用各种资源,要实现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目标取决于:(1)该学院的资源,其中包括学校的硬件和软件;(2)目前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进展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权变理念指引下的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计划,而是基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考虑意外,使不确定性在可控范围内并使其最小化,任何长期的计划都根据事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储备多套应急方案并随时准备调整,以此来确保教学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在权变管理理念下,组织里的人员、工具、方法、目标也是一个个生命体,充满了变数,计划应尽可能地与环境保持和谐。因此,首先,在教学管理中应该制订日、周、月、年计划甚至五年内、十年内的计划,并将这些计划统一为一个整体的计划,每项辅助活动都应该有具体的计划,融合短期和长期计划以确保计划的连续性,而且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或當情况发生变化时重新制订计划;其次,要考虑计划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即能够适应各种意外事件与消除尽可能多的不确定性。这种权变计划不同于科层体制管理下的一成不变的计划。

2.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机制,去过度行政化、官僚化,使各个层面沟通顺畅

首先,好的大学组织机构会尽可能地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并为制定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献言献策,一旦形成管理制度,所有的行政事务均需依照章程办事,取消行政管理人员的特权,限制其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粗暴干涉,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提升管理人员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意识。毕竟,学校行政工作在理论上应是支持教学工作的,而非干扰教学工作的。在组织文化趋于民主开放的背景下,管理者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来领导与激励教师及员工,以达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教学的目的。

其次,良好的沟通在教学管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美国沟通大师科比林(Qubelin 1996)说,一个人在工作中的成功,有85%是取决于能否有效的与人沟通。就一个组织而言,要想取得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内外部有效成功的运行,必须随时随地与组织内外部的不同人员以及不同组织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对学校而言,通过沟通让组织内的个体彼此了解并认识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形象,进而明确自己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使组织内部各要素、资源、信息向着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流动。

最后,要掌握沟通原则。其一,要明白沟通什么。你要向对方传达怎么样的信息,信息的内容是什么,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主次是什么,需要加以规划和掌控。其二,明白为什么要沟通,即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清楚目标才有机会达成。其三, 要明白沟通的主体是谁,要对其特征、专长、能力了如指掌,因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四,了解沟通的客体的背景、社会经济地位、优点、弱点、其底线是什么,这样在沟通中就不会触碰对方的禁忌而使沟通畅通。其五,确定好沟通的时间。选择对的时间和时机去沟通,在错误的时间会做出错误的决定,时机不对会导致沟通无效或失败。在对的时间,接受信息者容易接受对方的信息,也容易达成共识。其六,重要的会晤一定要注意沟通的地点。不同的场合接受信息者的心理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场合会影响接受信息者的判断,要在对的地点做对的决定。其七,确定好沟通方案,也就是确定好如何沟通,即提前选择沟通的方式和渠道。

3.建立扁平化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独立学院应摒弃以往金字塔式的组织形态与层层管理的科层化官僚体制,建立扁平化组织,提升管理效率。在科层化官僚体制中,其核心价值在于强调对教师的管制或纪律的维持,这样的体制是培养不出有能力、有想象力、有创造力、有灵活性的教师的,因为这种体制对人性的假设基本基于X理论,即人生来天性就懒惰,尽可能逃避工作,所以加强监管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人大多数都明哲保身,不愿承担责任,宁愿受人指挥;人皆自私,对组织和他人的需要漠不关心;人性不诚实,又容易被愚弄;一般人不喜欢新生事物,习惯于墨守成规。正因为科层化官僚体制持有这样的人性观,因而在管理方式上主张采用强硬的控制方式实施管理,如以命令、强制、惩罚、监督等手段驱使下属服从。这也是导致员工被动、消极和无力的根源。因此,去科层化的官僚体制,建立扁平化的组织体系是提高行政效益的有力举措。

首先,在组织方面,应突破官僚化科层组织,建立具有弹性的组织部门,职务分工明确,协调合作,营造学习型组织,增强学校组织的适应性。其次,就人员使用方面,去行政化和官僚化,增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减少通过行政手段迫使教师负担行政人员的工作,导致教师没有时间自我提升和研究教育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发生。再次,工作流程方面,打破部门界限,利用现代科技咨询手段,压缩流程的垂直距离;缩短决策时间、组织运作流程;精简不必要的工作程序,提高效益。最后,教学管理理念方面,学习前沿、先进、经典的管理理念,借鉴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理念,将其引入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中,强调专业分工、政令统一、协同合作,鼓励教师参与决策和管理等,管理者需注重教师的专业自主,尊重教师的教学自由,充分調动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管理者需要摆正心态,明确给自己定位,自己不是为了践踏教师的尊严,凸显自己的地位和存在而来,而是为了在这个岗位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而来。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确实存在人文主义精神缺失的现象,应反思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教育管理中过度行政化、官僚化与碎片化以及对人的 “完整性”的消解、对人文精神的缺失都要进行深刻反思,呼吁教育及其管理要去“工具化”,以提升人的尊严,让人文精神重返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 潘宇星.独立学院新型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及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管理探索),2011(11):24-25.

[2] 葛学敏.提高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24-25.

[3] 司晓宏.教育管理学论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1.

[4] 田雪芹,科南特.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J].高教探索,2017:70-76.

[责任编辑:钟 岚]

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由于种种原因,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普遍较差,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后,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提出一种全新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即“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物流专业    创新研究    “四位一体”    教学模式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相对独立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据《大学第三力量——独立学院发展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独立学院共292所,在校生275万人,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独立学院自身的定位,独立学院对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应用型为主,教学模式应该是“理论+实践”,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一、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课程设置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应用型、实验型教学相对较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涉及面很广,如公路、铁路、航空、海运、仓储、信息技术、国际货运代理等不同领域课程基本都有涉及,但缺乏深度,鉴于课程安排的需要,很多课程知识老师只能点到为止,学生学不到精华,很多知识似懂非懂。

(二)缺乏“双师型”专业老师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专业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物流企业或相关部门工作的经历,缺乏物流管理实践经验,缺乏对生产、操作流程、物流企业生存环境的了解和体验,他们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很难设身处地分析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因此想要把专业课程讲得深入透彻、清楚明白,让学生真正能够了解物流企业的操作流程及运作方法,知道如何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非常困难。

(三)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单薄

据对广东省17所独立学院的调查显示:目前没有一所独立学院有完整、功能齐备的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80%以上的物流专业实验室都是安装ERP和国际物流、仓储管理等软件,相关硬件设施明显缺乏,这是导致目前广东省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一个最有力的原因。大部分独立学院联系了校外实习基地,但总体来看,使用率偏低,一部分实习基地协议只停留在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评比和检查上,学生很难了解物流企业的真正实际运作流程和管理方法。

(四)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这样教学模式,总体来看,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物流管理专业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第一,老师讲的内容非常多,学生真正掌握的东西很少;第二,由于老师自身对实践性环节把握不够,讲的内容比较空洞,因此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的更少;第三,独立学院学生相对一般本科院校学生来说,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有一定差距,因此,过于理论化、空洞化的知识,学生掌握起来更加困难;第四,理论讲的多,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少,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在理论上比不上一般本科学校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上又比不上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这就给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困惑。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出于节约教学成本,追求短期办学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对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大多数独立学院物流硬件设施缺乏,基本没有功能齐备的专业物流实验室,使得实践教学受到很大制约。再加上专业老师自身的局限性,大多数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物流企业或相关部门工作的经历,缺乏物流管理实践经验,缺乏对物流企业生存环境的了解和体验,他们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使有些老师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总体效果也不佳。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独立学院学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太过抽象、理论化的讲解,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比较困难,从而大大制约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在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才能满足独立学院物流专业这个特定群体的需求,才能使得毕业生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三、独立学院物流专业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创新

熊彼特(1912)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率先提出划时代意义的“创新理论”,明确提出创新的五种类型:⑴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的质量;⑵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⑶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⑷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⑸采取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比如形成或打破垄断。

物流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行业,对人才有特定要求,既要懂管理,又要懂实践。物流管理专业作为近些年才刚刚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方面有管理学科共性,另一方面有所处行业的特性,因此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两方面都兼顾。

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并结合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文提出“四位一体”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希望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有所突破。

四、“四位一体”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一)“四位一体”的内涵

所谓“四位一体”,指的是教学过程所涉及的主体与客体,分别为:老师、学生、教学方法与教学设施。分开来看,这四者分别代表了教学的四个不同环节,合起来看,四位一体,反映了整个教学过程。“四位一体”的内涵及逻辑关系如下图1所示:

图 1

(二)“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创新

1.老师——“引进来走出去”。从前面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独立学院目前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业老师。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策略,弥补“双师型”专业老师的不足。具体来说,有三种途径,分别是:其一,在招聘选拔专业老师的时候,尽可能选拔一些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物流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其二,建立校企合作制,聘请一部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懂教学的企业人士担任学校兼职老师,定期在学校举行专题讲座,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企业实践知识;其三,派老师和学生一起进入物流企业实习,一方面可以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另一方面对老师自身实践知识和能力也是极大的锻炼。

2.学生——“以实践考核导引学习方式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学生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被动听的多,真正听进去的很少。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以实践考核导引学习方式转变”。具体来说,就是每学期都要在某一到两门专业课程中设置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对某一个物流企业或物流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写出调研报告;再或者要求学生对物流企业案例进行分析,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其中实践成绩与理论成绩各占50%,通过实践考核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实践学习,既动脑动手,又弥补被动听课的不足。

另外,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要求学生深入某一个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或实习,就相关企业某一方面问题展开研究,写出最终的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的引导,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观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教学方法创新——“以信息技术提升现有教学和学习方法”。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一个星期一般只有一两次课,每节课只有45分钟,老师往往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真正留给学生互动或提问的时间很少,师生互动有限或较少,教学效率非常低。在一个星期的其他时间里,学生要么找不到老师,要么很难与老师沟通交流,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凭借信息技术完善现有教学和学习方法。比如:拍摄物流企业流程及管理方法的视频,在上课时播放给学生看,一边播放一边对照视频讲解,也能取得身临其境的效果。至于网上课堂,把教学资料放在网上,供学生24小时下载学习,更是课堂45分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除此之外,QQ、微博、微信、电话可以随时保持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学生无论什么时候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请教老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适应这种转变,积极利用好、实践好信息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设施——“合作共享解难题”。大多数独立学院物流硬件设施缺乏,基本没有功能齐备的专业物流实验室,使得实践教学受到很大制约,短时间内要改变这种现状确实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创新思维模式,就能弥补硬件设施不足的弊端。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其一,与母体学校共享专业实验室,一般母体学校都是公办重点院校,相对来讲硬件设施会好很多;其二,与其他独立学院或者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创办实验室,一方面减少单个学校的投入,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其三,进行现场教学。每学期在实习基地由物流企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这种现场教学模式既能弥补实验设施不足的弊端,又能弥补专业老师实践经验不足的弊端,更能增强学生动手及实践能力,一举多得。

(三)“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是把老师、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作为整体看待,对教学模式全方位地创新与改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既能极大地克服师资能力的不足,又能克服硬件设施的不足,更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但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要求学校找到足够的实践教学基地,能够接纳足够多的学生,还要求与企业建立非常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对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培养方式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对老师也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懂得在校外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必须学会使用更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颖,周林峰.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理论体系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0(05).

[2]邓恢华.独立学院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消费导刊,2010(05).

[3]宋志刚.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目标定位分析[J].科教导刊,2010(1):1-2.

[4]韩波勇.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素质教育,2014(08).

[5]李诗珍.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技能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8(04).

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作者简介:陆爱春(1975.8-),女,壮族,广西东兰,会计师,本科,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摘要:我国高校独立学院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以广西某独立学院为例,简要分析了我国高校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现状,研究了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创新机制的构建,旨在完善高校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保证学院经济的良好运转,确保独立学院教学与科研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创新机制;构建

一、前言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高校独立学院在资金筹措、管理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有着一定的区别,财务管理内容更加广泛,要想实现高校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跟随时代的脚步,促进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教学条件的改善,从而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现状——以广西各独立学院学院为例

(一)产权主体多样。高校独立学院是公办高校利用自身品牌和社会资金资源结合而建成的,独立学院介于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之间,属于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有着产权多样化的特点,独立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和发展之后,资产不断累积,如果产权问题不理清,则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利益分配矛盾,以广西各独立学院为例,广西各独立学院中,有混合性质产权和国有性质产权,不管是何种性质产权的独立学院,都有着产权复杂、多样化的特点,这会对学院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弊端。

(二)缺乏预算管理。就目前来看,广西各独立学院的预算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基本沿用普通高校的预算管理模式,这不符合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使得预算工作发挥不出真正的作用[1]。独立学院是一种新生事物,预算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经费基本靠自筹,许多独立学院的预算管理方式和思想落后,缺乏管理意识,预算编制不合理,且执行力较差。

(三)财务风险较大。高校独立学院有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在其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资金来源相对单一,基本上是银行贷款及学生学费,这就使得独立学院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较大,一方面经费相对依赖于学生学费,受到生源的影响严重,一旦生源不足则很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学院许多基础设备依赖于银行贷款,成本较高,如果忽视偿债能力盲目贷款,则很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爆发。

(四)收益分配不标准。以广西某独立学院为例,此学院属于二级学院,母体学校的划拨经费不足,这就需要学院从收益中获取一部分资金作为办学经费,但事实学院是难以实现收益独立,母体学校或许将学院当成是创收工具,对独立学院学院收入的上缴比例逐年增长,这就压缩了学院本身的经费,忽视了学院的长远发展。面临着学院母体日益严苛的收益上缴要求,学院的经费处理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制约了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创新机制的构建

(一)创新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企业来说,其财务管理目标是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独立学院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介于民办和公办之间,如果沿用普通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则不符合独立学院的性质和特点。因此,高校独立学院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创新管理目标,不仅要考虑到独立学院的社会效益,还要考虑到独立学院的经济效益。

(二)创新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组织机制。财务管理组织机构是财务管理机制的具体落实机构,对于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开展和运转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独立学院应当积极注重财务管理,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来承担财务管理工作,摆脱母体高校的代理管理,实现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上的真正独立。

根据高校独立学院的特点,可以建立董事长经济责任制度,由董事长对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成立董事会,财务管理重大决策由董事会决定,而日常学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由院长负责,这就形成了关系明确、责任分明、层级清晰的财务管理机制,确保了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独立性[2]。

(三)创新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对于独立学院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来说,可以借鉴企业,建立相关的控制制度,例如审计委员会制度、党政联主席会议制度等,以此来实现对独立学院财务活动的监督。从具体措施来说,首先应当强化重大财务决策审批制度的落实,学院高层要集体讨论重大的经费开支,防止资金投向和投量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第二,要适当对重大经费开支进行公开化、透明化处理,让广大教职工和领导成员能够行驶学院财务管理的监督权和知情权,以此来避免腐败行为的滋生;第三,高校独立学院应当积极加强内部审计,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学院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严格、规范、严谨的审计,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四)创新独立学院财务预算体制。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独立学院应当积极创新财务预算体制,保证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全面化和科学性,各个财务部门要统筹负责自身的预算编制,以广西某独立学院为例,其预算编制程序图如图1所示:

(五)创新独立学院财务分析评价机制。就目前来看,大多独立学院只是对财务状况及资金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这种分析过于片面,无法指导独立学院作出科学的决策,从而带来财务风险。因此,独立学院应当积极创新财务分析评价机制,对资金的结构、状态及效益进行科学的分析,发挥财务报表的作用,认识到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财务活动规律,以此来为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提供指导,提升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六)创新独立学院风险防范机制。首先,应当建立筹资规模核定机制,筹资过少,会导致独立学院建设项目资金不足,制约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筹资过多,会造成资金闲置,增加偿债压力,引发财务风险。因此应当根据筹资规模核定机制,以独立学院发展的资金实际需求为基础,对筹资规模进行科学预测。其次,要建立筹资选择控制机制,拓展筹资渠道,权衡不同筹资方式的利弊,对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进行合理选择,还要控制筹资的时机,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把握筹资内外环境,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筹资[3]。第三,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财务风险意识,对每个月的财务报表及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独立学院每月的财务管理,对投资项目进行认证和审查,分析各种财务指标,建立风险预警警戒线,一旦有财务指标超过警戒,则应当积极重视,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原因,有效规避风险、化解风险。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独立学院在资金筹措、管理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有着一定的区别,财务管理内容更加广泛,要想实现高校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必须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本文以广西各独立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独立学院在财务管理上面临的问题,研究了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创新机制的建立,旨在为提升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骅.JTC独立学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

[2]张莉.论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1:78-81.

[3]魏洁.转型期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体制创新[J].中国外资,2012,13:173.

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我国高校大多实行二级管理制度。其中二级学院行政管理水平决定了其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着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二级学院的行政化管理必须服从于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明确我国高校二级行政管理的现状并加以改革创新,已成为高校行政管理者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改革;二级学院;行政管理;执行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高校三要素的解释是:行政管理、传承知识和科学研究。可见良好的行政管理,是一所高校实现其全部功能的重要基础。自上个世纪 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对其内部的行政管理体制开始改革,国务院曾对此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进行规范。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连续的普遍扩招,各高校都已基本进入发展性、综合性大学阶段。所谓“综合性大学”,一般是指涵盖文、理、工、商、法、医等学科门类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其特点是具有“多学科性”,体现为下辖多个学院(涵盖多个学科),且各学科间相互联系;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并且在一定学科范围内,科学研究工作走在教学的前面,为教学工作提供学术支撑,促进学生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其基础属性是:科学研究多为基础科学,教学内容主要为普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实现学生培养的目标和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综合型大学多侧重于二级学院化,相应的行政管理逐步重心下移,实行总体规划、分级负责,学院享有一定独立创新责权的管理模式。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逐渐成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机构的关注热点。

由此可见,综合性大学的行政管理是指高校确立了计划目标后,以一定的规章制度为基础、采取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确保各职能部门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带动全校师生职工统一步调、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系统化改革模式。其中的行政管理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好领导与专家、教师与管理人员、个体与集体、民主与集中,以及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当前高校普遍推行二级学院负责制的大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日益显得举足轻重。换句话说,做好各个二级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在综合性大学的整体运行管理中实现上行下达、落实学校的各项决策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高校的行政管理始终是学校顺利实施教学、科研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学校政令畅通、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依法治校的必要保障。但在我国高校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却往往缺乏对于高校二级行政管理的深层次理论探讨, 于是导致了行政管理水平滞后于教育改革进展,甚至成为学校深化改革的客观阻碍。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

(一)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部门编制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设置大多参照政府机关而设置,机构繁多、功能过细、编制冗余,甚至不乏因人设岗等情况。在实际办事过程中,每个部门只管理具体行政职责的具体部分, 这就导致一个行政命令需要数个部门集体参与才能完成,极大地影响了办事效率。校内、校外的办事人员也往往需要跑遍多个部门才能办好一件事情。形成了既耽误时间又手续繁琐,出现事难办、脸难看、字难签、章难盖的现象。在事情涉及多部门的情况下,部门之间也往往怕承担责任而相互推诿,这不仅使得行政管理成本增加,还造成了行政管理混乱、对高校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盲目服从,主观能动性低

现阶段我国高校主要的管理模式基本是下级服从上级,相当部分的高校都将学校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权限固定在不同的级别上,形成了由高到低、犹如金字塔般分布的管理体系和权力体系。每逢重大事情发生,下级管理部门总会等待或依赖上级部门发布指令行事。即使出现与现有规章制度相违背的情况,也是上级说了算,这就难免居功自大,而下级管理部门总会等待或依赖上级部门发布指令行事,政策、法规以及原有的办事规则都跑到脑后,坐等领导安排,久而久之形成等靠风气。具体办事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另外,由于高校管理工作的运行主要依靠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逐级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来实现,学校的一切资源甚至包括学术资源在内都受控于学校的组织机构和成员,特别是学术资源长期被行政手段干预,使得本应以学术为中心的高等院校在不同程度存在着权力崇拜,导致学术情节、人文关怀逐渐褪色。

(三) 高校行政管理的重内务属性,忽略了其外联作用

高校是一个具有丰富社会属性的实体,因此其行政管理中对内在事务的管理和对外联系合作的管理同等重要。一般而言,学校对内部事务的管理比较到位,但对外管理则较为薄弱。比如学校与校友,与兄弟院校之间、企业或科研单位之间、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与教育主管机构部门、国家行政部门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事务处理,往往缺乏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和执行监督,甚至很少有人对此进行深入研究。长此以往,也必将导致高校外部发展空间受到阻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行政管理人员相关知识学习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服務意识淡薄、行政效能低下。另一方面, 高校行政管理的现行措施还主要是依靠各类规章制度和各岗位职责和主管领导的命令指示,使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上体现不了职员的自主能动性,下级只是以简单地完成上级意志为己任。

二、尽力提高二级管理成效,是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动力

我国高校当前正面临从大学到学科,再从学科到大学交互作用的变革过程。高校的行政管理也伴随着由权力集中转向两级化管理而过渡,因此高校行政管理的二级化进程日益显得重要。只有做好二级管理,使二级学院充满活力,将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变革进程。

在普遍实行二级管理的大趋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二级学院行政管理作用、实现行政管理的畅通高效,已成为每一个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止步不前不如自我提升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的大致模式是:实行二级化管理的高校一般都设置数个行政管理岗位,而二级行政管理岗位的一个人员需联系本学院内、外的数个行政管理部门。当某个工作内容涉及到几个部门时,如果出现相互推诿,则办事人员往往疲于应付,其忙乱仓促可想而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如何提高办事效率?这是我们必须面对,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虽然制度层面上的改革需要上级部门来决定,但通过岗位培训,加强业务熟练程度来提高二级行政管理队伍人员的素质却更为重要。实行二级化管理的高校,其二级学院管理者的能力提升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当然,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并不代表管理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还需要管理者掌握现代管理技能、掌握先进的管理技巧、积累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而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的素质,就必须强调提高服务意识、强化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岗位职责,使二级学院的行政管理与全校行政管理有机融合。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结构有两种方式:一是引进高素质的、具有良好学科基础的管理人员,彻底改变管理队伍的能力结构;二是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较大地提升工作技能。比如培养奉献意识,养成以大局为重的责任感、使之具有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等。除此之外,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要具备能独立担当所肩负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创新和控制能力。

(二) 调整现有行政管理模式,优化二级管理环境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已成为各高校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实行二级化管理的高校,一般都设置了学校总的行政办公平台(中心),实行各部门集中办公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以明确的岗位职责规范行政管理,靠责任到人、首问负责等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以提高服务理念,树立党员先锋岗等起到促进带动作用等。

在此基础上,应建立公布监督投诉制度(含申诉制度)等,以促进管理的规范性,建立并严格实行考核奖惩制度,以树立正气、奖勤罚懒等措施调动积极性。另外,还应创造适宜的环境,为开展“教授治学、民主决策,实行重大议题集体表决;日常事务严格规章制度,责任到人,适时考核、纠错查漏;以确保政令上通下达,日常工作有条不紊。

(三) 建立健全二级管理制度,管理权限下放,真正做到“责权利三结合”

顺应形势发展,实现科学、民主的行政管理是高校行政改革的发展方向。坚持依法治校、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通过二级化管理,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效率,是保障学校行政执行力的保障。

加强学校各级行政部门、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 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多,部门间利益存在矛盾,人际关系复杂,管理人员多等等,都加大了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使行政执行力打了折扣,行政管理受到影响。究其根本,就是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行政工作人员之间缺乏沟通。若加强管理人员互相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使得工作人员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保障行政管理良好运行。

(四) 丰富二级行政管理技术,开展信息化为主的管理技术创新

提高高校各级行政管理的效率,可采取信息化平台。如:校讯通短信平台、腾讯群、微博、讨论组、学院网站及内网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等信息化管理方式,及时把有关决定、通知、会议精神等信息及时传达,缩短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周期,提高办公效率。教师、学生以及管理者都可以通过信息反馈平台及时有效的沟通,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任何止步不前都會落后,高校的行政管理亦是如此。创新、进步来源于勇于实践、善于实践。高校发展的趋势要求其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管理改革、更新管理理念。而管理者的素质,也势必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得到不断提高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建恒.论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观念的转变[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1).

[2]王琳西.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6) .

[3]王光明, 李兆辉.高效行政管理建设及发展探究[J].高教研究, 2010 ,(4).

[责任编辑:褚永慧]

上一篇:体育课程下的体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发电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