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类调查型论文题目范文

2024-04-26

财务类调查型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3、上市公司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4、机构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刍议

5、浅析企业会计人员如何提高财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

6、非标准审计意见预测研究

7、关于32号令中产权关系识别的探讨

8、大股东对盈余指标存在选择偏好吗

9、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0、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研究

11、论财务报表分析对研究公司理财的影响

12、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13、制造类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及控制研究

14、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15、同一控制合并之会计困惑

16、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及审计识别

17、基于比较视角的农业上市公司发展状况分析

18、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19、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

20、农村信用社信贷产品研发的瓶颈制约及路径选择

21、我国开发区类上市公司转型策略分析

22、基于KMV模型的湖北省农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及应对策略研究

23、浅析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24、长期劳务合同收入确认方法与收入费用配比

25、外资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流程模式及其启示

26、沙钢股份:238亿元重组藏陷阱

27、对合并财务报表一章本科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

28、浅谈解决银行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29、操纵企业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及监管对策

30、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31、财务报表的粉饰及其防范

32、审计工作中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

33、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生物资产信息披露模式探讨

34、银行类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经济后果研究

35、浅析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纳税评估中的应用

36、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研究

37、财务报表附注在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性

38、基于投资者保护的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39、A股市场业绩预告与经营短视问题实证检验

40、无锡农商行信披或涉隐瞒?

41、对FASB《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财务报表附注的解读

42、我国建筑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实证研究

43、传播与文化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

44、上市公司管理舞弊风险因子探索

45、货币政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46、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思考

47、小贷公司发展的“两宗罪”

48、农业类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特征及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49、集团成员企业与联营企业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抵销

财务类调查型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探析

3、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5、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7、论高等理工院校会计类公选课与会计通识教育建设

8、大数据时代下化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9、加强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10、以业财融合推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11、浅析提高中职院校财务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途径

12、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13、应用型高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4、业财融合问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分析

15、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

16、妙笔生花:MPAcc专业学位论文之“道”与“术”

17、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8、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对策

19、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究

20、基于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析

21、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创新

22、对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23、浅析民办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24、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25、基于能力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6、嵌入公平的准公益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问题研究

27、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探讨

28、浅谈新会计制度下的基层卫生院财务管理的创新

29、任务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类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30、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合理性探索

31、数字化时代的财务管理研究

32、高校会计制度下后勤财务管理优化探析

3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解决对策

34、财务管理信息化与财务内部控制探究

35、试论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36、工程全过程财务管理在地市供电公司实践

37、“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理论教学改革研究

38、就业视角下的本科教育改革

39、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与现状分析

40、创新创业能力导向下的会计实践体系构建

41、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思考

42、ERP环境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培养

43、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

44、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45、创建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新模式的对策研究

46、大数据对财务管理教学的影响及相关对策探索

47、合格职业人导向的“集成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评价研究

48、浅谈ERP环境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49、浅谈工作流程视角下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财务类调查型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教育研究者逐步由关注教师层面的研究,如教学法,转而日益注重对学习者层面的研究,如学生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并认为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学习效果有密切关系(Nunan1988;Harmer 2004)。学习风格,作为学习者个体差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西方近半个世纪来教学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论等学科共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胡济渊等1999:16)。何为学习风格?中西方学者对其各有独特的解释,观点纷呈。公认的是Keefe(1979)从信息加工角度对学习风格的界定,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总结众多学者(Gregorc 1979;Reid 1987)对学习风格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其三大特点:第一,学习风格有个体独特性。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面对的将是千差万别的学习个体,而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模式来对待教与学。第二,学习风格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点恰好说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及合理性。尤其在大学阶段,当学生的学习风格已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如果过分强调学习风格要面面俱到,恐怕会事倍功半。第三,学习风格兼有活动和个性两种功能。人们同时也逐渐理解,学习风格并没有好与坏之分,它独立于现实语境之外,是中立的。如能恰当利用之,必然促进教与学。

在西方,已有几十种与学习风格有关的理论和模式相继问世,很多都被应用于教学实践和研究(Richterich 1977;Reid1995)。例如在美国许多中小学,正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经过专门培训的学习风格咨询人员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确定、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促进教与学的相互适应,提高教学质量。而国内也有众多学者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吴一安、刘润清1993;谭顶良1995),我们常听到的“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等主张其实都是要以学生的个体特征为基础展开教与学。同时许多学者也就此展开了全方位的实证性研究(胡晓琼1997;李黎等2009;庞汝媛2012)。因此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风格状况,对教师和学生促进教与学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调查一所理工类大学本科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感知型学习风格特征。研究着重分析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感知型学习风格状况及其差异,以及男、女生之间的差异,进而总结出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基于调查数据,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旨在更好地服务教学。

二、问卷调查

根据不同标准,学习风格有不同的分类:一类是“感知型学习风格”(sensory learning styles或perceptual learning modalities),一类是“认知型学习风格”(cognitive learning styles),第三类是以情感和性格为基础进行的分类(内向型和外向型)等(Keefe 1979)。国内外对于前两种风格类型的研究很多,而最后一种学习风格偏重学习者个性方面,很难科学和精确地对其进行测量,因此,迄今为止研究较少。O’Brien(1989)把感知型学习风格又分为以下三类:视觉型(visual learning)、听觉型(auditory learning)和触觉型(haptic learning),即学习者偏爱从不同的感知途径来获取知识,分别为视觉型的“看”,听觉型的“听”和触觉型的“动手操作及体验”。本研究采用此感知学习风格分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理工类大学学生进行感知风格数据采集,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对学生的感知型学习风格有更加明晰的认识,更有利于教学相长。

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天津K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07、2008、2009和2010级商务英语方向的本科生,总人数为223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194人;第二组是该校2008和2009级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受试者分别来自食品与工程学院、理学院和法政学院,包括工科、理科和文科。总人数为141人(工科53人、理科53人、文科35人),其中男生52人,女生89人。所有受试者共364人,年龄为18~23岁之间。

调查问卷采用由Lynn O’Brien(1990,Reid 1995)设计的The Learning Channel Preference Checklist包括36个项目,覆盖三种不同的学习风格倾向———视觉型、听觉型和触觉型。该问卷曾为众多学者使用,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由笔者将其翻译成汉语,以利于学生理解。每个问卷项目答案分为5档:5分表示“总是如此”,4分表示“经常如此”,3分表示“有时如此”,2分表示“很少如此”,1分表示“几乎不”。最终回收问卷364份,其中有一份无效问卷,为一名非英语专业男生,因此进行分析的数据为363份。学生的所有回答均转化为数值型数据,由此得出学生对于感知风格不同程度的倾向。

三、数据分析和讨论

经过对学生问卷的得分进行初步统计,得出下述全体学生的感知风格分布情况,见图1。

由图1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直观判断:

(一)在所有被试学生中,对于视觉型风格的偏好占大多数,触觉型和听觉型次之。具体数据如下:大部分学生属于视觉型学习者,共226人,占全部学生的62.3%;而触觉型排在第二位,共71人,占全部学生的19.6%;听觉型只有66人,占全部的18.2%。利用SPSS对所有学生问卷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见表1:

表1中,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平均数Mean=40.24;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平均数Mean=36.15;触觉型学习风格的平均数Mean=36.35。这说明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通过视觉感官来进行学习的。这种情况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比如先天如此;又比如,由于我们传统教育的固定模式,大学本科生在之前长期的学习中主要通过大量阅读,做题等依赖视觉的学习方法来获取知识和信息,从而使他们的视觉型学习风格得到不断强化,进入大学后普遍成为视觉型学习风格偏重的学习者。

接下来我们对数据进行更为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在本调查中,受到教师(笔者为英语专业教师,因此受试英语专业学生较多),学生及专业特点(英语专业女生多;理工专业男生多)等因素的影响,受试学生在专业和性别两方面的人数并非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使所有数据具有可比性。图2和图3分别是在专业角度和性别角度下所显示出的学生学习风格情况:

(二)图2显示,相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偏重于视觉型学习风格,听觉型和触觉型学习风格则少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三种学习风格之间的差异要小于英语专业的学生。

但这些观察结果是我们直观所看到的,它们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呢?利用SPSS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视觉型学习风格上没有显著差异(Sig.=0.402>0.05);而在听觉型和触觉型两个方面则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结果都是Sig.=0.000<0.05)。这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更善于从听觉角度来获取信息,同时也有更多善于动手参与的学习者。

以上数据以及直观观察表明,英语专业的学生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感知型学习风格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体现出不利于英语专业的倾向。Rossi-Le(1989)研究结果表明,触觉型语言学习者更依赖于真实语言环境,且独立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较弱。而许多研究结果也表明,传统语言教学很难满足触觉型学习者的需求。而视觉型和听觉型的学习者则在语言学习中更容易成功(Cherry1981;Galbraith&James1984;Keefe 1987;Reid 1987)。而且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也认为视觉型和听觉型风格较为明显的学习者更有可能学好外语。但我们的研究结果与此相反,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听觉型学习风格方面不仅落后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就是在自身内部三种学习风格比较中也是最薄弱的。我们试着分析其中的原因:首先,作为理工类院校,就生源而言,理工科的学生高考入学成绩总体来说还是明显高于英语专业的学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运用上述三种感知型学习风格时较为全面。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全方位的调动自身各种感知系统来进行知识的获取。反之,理工类院校中的英语专业学生体现出听觉和触觉型学习风格。其次,进入大学后,不同专业之间所开设的课程有很大不同,如英语专业学生有许多训练性课程,诸如听、说、读、写、译等等;而非英语专业,尤其是理工类的学生则会有更多动手动脑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和开展也必定会对学生的学习风格造成一定的影响。此中原因必定还有种种,篇幅有限,有待我们今后进行进一步研究。

为了更清晰地看到专业角度内性别影响下的感知型学习风格情况,我们对所有参与问卷的学生按性别再次分类。结果如图3:

(三)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风格总体走势与图1和图2相似,仍然是视觉型占大多数,触觉型和听觉型次之。但仔细分析男生和女生的情况,结果又有所不同。男生总体来说三种感知型学习风格分布差异要小于女生。男生和女生在视觉和听觉类型上有一定差异。

我们再次利用SPSS对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学生在视觉型学习风格上没有显著差异(Sig.=0.263>0.05);在触觉型学习风格上也没有显著差异(Sig.=0.597>0.05);而在听觉型方面则存在显著差异(Sig.=0.047<0.05)。这表明,男生在学外语时,靠听觉获取的知识与女生相比是有明显优势的。这一点与传统认知不相符合。从社会性别论的角度而言,女性由于自身处于社会的较低地位,相应的她们的感知型学习风格也应该是以听觉型为主。但本研究发现男生较女生而言更善于倾听。这些结果都值得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密切的关注。

四、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针对以上对理工类高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本科生的感知型学习风格的分析,我们提出的建议如下:

(一)首先,作为教师,要有合理安排课堂,充分掌控课堂的能力。不仅要自己,还要让学生提高对自身学习风格的认知。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师生互动、学生交流的每个环节中,都必须注意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同时要使自己的教学风格足够灵活,各种教学策略交替使用,从而满足不同学习风格者的需求。教师可首先调查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然后按调查结果来组织小组活动。学习风格相同的学生在一起可提高活动效率,能更好地发挥个性特点,并且增加教学成功的机会。但教师同时也要有意识的使小组内部学习风格具有差异,使学生“被迫”适应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从而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基于学习风格的可塑造型,组织不同风格的学生一起学习会更有利于他们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二)该测试中,大多数的学生属于视觉型,表明他们喜欢大量阅读和获得视觉刺激,而我们传统课堂的对话模式和缺少视觉支持的口头指令势必会让他们觉得含糊不清,甚至有可能产生焦虑感,出现对外语学习的厌烦情绪。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依赖课本与黑板,使得学生的感知途径具有强烈的视觉型特点,即便是听觉输入也总是需要文字的辅助。为了做到因材施教,我们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要考虑到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比如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大量运用视觉教具,如多媒体课件,包括各种图片、视频、漫画等来给学生提供具体意象。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可根据条件,适当放映些电影、录像或组织戏剧表演活动。又如在讲解正规的语法方面要提供详尽的讲解笔记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和书面理解能力。

(三)英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不同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风格差异,如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觉型学习风格方面的分较低,这为英语专业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听力课究竟该如何上?如何才能辅助学生改善听觉型学习风格这一薄弱环节?比如,教师可以补充文字内容,让学生在听的同时多做笔记,等等,都将有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到男生和女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内容和形式。例如,发现男生和女生谁更加善于倾听,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感知途径来学习。组织相应的教学形式和安排相应的作业,如可以允许学生交音频版的作业。只有在平时成绩,甚至期末考核中都要体现出这种差异,才能更公平,更有效的推进教学相长。

五、结语

上一篇:食疗方面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论语当代价值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