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范文

2023-10-05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范文第1篇

来源:中国证券报

张文强

[手机看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中美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节奏不同,给中国国内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外汇政策、外贸政策等提出了难题。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需要理清当前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政策脉络,同时准确把握新经济形势下的新动能。

判断经济形势的基本出发点

十年前,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危机,此后美国经济陷入了严重衰退的经济周期,之后美联储通过一系列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美国经济逐步回升,三大股指连创新高,目前房地产价格已经超越了危机前的水平,整个经济在增长和就业方面实际上已经接近繁荣。而其货币政策也从2015年12月开始以每次25基点缓慢加息了5次,再加上即将推出的缩表措施,可以说货币政策正在逐渐回归正常。其金融周期从2008年见顶、2013年触底,目前正在上升途中。其金融风险,内部通过企业和家庭部门去杠杆,外部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已经有效释放和摊薄。

我国经济在危机发生后迅速采取了4万亿财政外加9.6万亿信贷的强刺激。这种刺激在带领全球经济率先反弹的同时,也给自身制造了大量落后产能和宏观经济的高杠杆。宏观经济进入了中速增长的新常态,相应的金融周期逐渐接近顶部。

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研究显示,以GDP增长和通胀为代表的经济周期一般持续1-8年,而一个金融周期可持续至15-20年,可包含多个经济周期。当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叠加时,经济扩张或收缩的幅度都会放大。金融周期下行时的经济衰退比金融周期扩张时的经济衰退幅度更大、时间更长。

中美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错步,给中国国内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外汇政策、外贸政策等提出了巨大难题。如特朗普在圣诞节前刚刚签署的税改法案,将加快美国的再工业化,如果再加上美元加息、美国资产价格上涨等因素,将加剧国际资本向美国回流,加大对我国外汇储备和汇率形成的考验。

经济发展四个关键理念

第一,“三去一降一补”。为化解上述落后产能和宏观经济的高杠杆,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制造业投资过度导致产能过剩,需要去产能;房地产投资过度,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高企,占用太多资源,需要去库存;经济整体债务过高,长期性和系统性风险突出,需要去杠杆;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平衡供需关系,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需要补短板。正是在这种强劲的政策作用下,PPI结束了连续54个月的同比负增长,带动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实现约24%的同比增长和名义GDP约12%的超预期增长。

“三去一降一补”是理解中国经济这几年变化的核心因素。结合十九大报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基调来看,“三去一降一补”仍是接下来数年的工作重点。但相比过去两年来已经实施的供给侧改革,在方向上和力度上会有所不同,未来的重点可能会侧重于“补短板”,即解决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第二,房地产不再作为支柱性产业。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这是对房地产业调控的重大转向,更是在于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房地产泡沫是“灰犀牛”,是看得见的风险,而刺破这个泡沫则会引发房贷抵押品不足,从而招致更大的连锁式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这个前提下,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是很重要的调控目标。从长远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逐步完成,房地产很可能不再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成为一个保增长的防御性产业。

第三,金融开启收缩周期和强监管时期。从发生金融危机的2008年至今,我国GDP增长1.5倍到80万亿元左右的规模,而同期我国总负债却增加了3.8倍至196万亿元左右,宏观杠杆率达244%,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且首次把去杠杆、控总量放在核心位置。这意味着去杠杆从实体经济层面转向金融,控货币必然紧信用,信用泛滥的时代已经结束,靠货币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尾声。

伴随金融收缩的是强监管。面对金融乱象,周小川行长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部分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突出,僵尸企业市场出清迟缓。一些地方政府也以各类名股实债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加杠杆,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监管空白或缺陷打擦边球,套利行为严重。理财业务多层嵌套,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存在隐性刚性兑付,责权利扭曲等问题”。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不难推断,2018年防范金融风险将会有三条主线:一是国企去杠杆,二是强化地方债监管,三是严格执行资管新规。三条主线下“破刚兑、去通道、去资金池、压同业”将是必选动作。

第四,环保延续,资产估值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反映到宏观经济上,直接相关的工业原材料价格可能继续在高位盘整,上游涨价因素可能会部分传导至中下游,拉动CPI上行。CPI上行将促使国内货币政策的转向,而货币政策的转向或将引发新一轮资产估值调整。

新经济形势下的新动能

一是增长动力从投资转向消费。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2016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由5940美元提高到8260美元,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意愿和能力较强,这将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步从以基建和房地产的投资转向更多地依靠消费拉动。

二是产业升级带动新经济。美国经济过去20年的发展和当前中国类似。美国在2001年出现了科技和网络股泡沫,随后美联储大幅放水,进入居民举债模式,带来了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接着也破灭了,现在崛起的还是以Google、Facebook等为代表的新经济。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范文第2篇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这个主题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时代发展的滚滚潮流;二是体现时代主题的最基本标志是世界大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三是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重大政治课题。在世界局势保持总体缓和的背景下,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一)美国已进入新一轮全球战略扩张期,称霸与反霸、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斗争异常尖锐苏联解体、冷战终结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布什执政后,美国进入了新霸权扩张期。

1.美国具备新霸权扩张的实力基础。美国经济、科技、军事、政治、文化实力超群,拥有绝对的战略优势。仅就GDP而言,2002年美国突破10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额的30。可以预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无其他大国具备与美国单独进行全球较量的综合实力。

2。美国谋求“新帝国”的基本战略已经确立。2002年9月20日,布什政府颁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式将“先发制人”战略确立为美国新世纪安全和军事战略。报告宣称,美国将保持世界上最强大的能够打败任何对手的军事力量,绝不允许任何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对其第一军事大国地位构成威胁。如果一旦出现这种威胁,美国将果断地予以消除。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正是该战略打响的第一炮。同时,在“先发制人”战略的驱动下,美国大幅度增加国防费用,2003财政国防预算高达3554亿美元,另加近800亿美元的战争拨款,创下冷战结束后美国军费开支的新纪录,占世界军费总额的50%。在“先发制人”战略的驱动下,美国一方面全面调整军事战略: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加快研制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使世界核军备竞赛的焦点由过去全面发展进攻性核武器,转向重点发展防御性武器和有效突破防御武器的进攻性武器,世界有可能进入“第二个核世纪”;另一方面全面调整核战略。实施“核与非核打击手段(包括信息战手段)”、“被动与主动防御(特别是导弹防御)”、“以及为生产和保持战略报复力量所需要的军火工业基础设施”新三位一体的战略,多次进行亚临界状态下的核试验,并计划把核武器由威慑力量转向用于实战;此外还投巨资加快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计划到2005年前后为美军装备新一代武器系统。在“先发制人”战略的驱动下,美国继续加强前沿存在,频繁实施前沿威慑,重点进行局部打击。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使亚太地区首次成为美国全球军事战略的重点地区。

3.美国具有实施新霸权扩张的较好机遇。“9?11”事件为美国推行霸权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自此,“反恐”无疑成为美国实施霸权扩张最具欺骗性的军事政治招牌。

面对上述美国超强的实力和超常的霸气,2003年,围绕伊拉克问题,国际社会与美国展开了冷战结束以来最激烈的斗争。法、德、俄反战联盟对美国极端强权发出了挑战。许多弱小国家也声张正义,主持公道,对美国霸权行径进行公开谴责。美国陷入了冷战结束以来最为孤立的境地,形成了“孤独的霸权扩张”,这与“9?11”事件后世界大多数国家支持美国反

恐战争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世界局势动荡加剧,地区冲突有增无减,热点问题日趋激化

据统计,2000年以来,世界每年发生局部冲突达32起,大大超过了冷战时期世界年均局部冲突总量。日趋激烈的地区冲突不仅严重危害了地区安全与稳定,而且也直接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

1.美国以反恐为名谋求全球霸权,给地区局势造成了严重不稳。美国利用阿富汗反恐战争,将数万大军开进中亚,打破了中亚地区原有的力量平衡和地缘政治结构,强化了潜伏着的许多矛盾和斗争。印巴关系在美国反恐战争的负效应下日趋恶化,两国冲突不断。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萨达姆与本?拉登“基地”组织有牵连为由,对伊拉克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打击。这场军事战争进一步恶化中东地区局势,激化中东地区矛盾,使世界进入“大众恐怖主义”时代。

2.民族宗教矛盾的日益激化加剧了地区冲突。中东地区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关系问题,是这一矛盾的突出表现。半个多世纪以来,巴(阿拉伯国家)以双方因民族宗教矛盾曾经爆发过四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东地区虽未爆发国际战争,但以色列沙龙政府上台后,对巴勒斯坦推行“铁血”政策,甚至把军事打击的目标直接指向巴领导人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则频繁采用“人体炸弹”袭击以色列境内的平民和其他目标,双方陷入以暴抑暴的恶性循环。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有关各方虽然提出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中东和平进程的真正实现至今仍阻力重重。

3.边界领土争端使局部冲突频生。当今世界不少国家存在着边界领土矛盾,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历史影响,给有关国家的边界领土争端埋下了长期矛盾和冲突的种子。困扰印巴两国的克什米尔问题就是边界领土纷争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大有激化的趋势。

二、新的世界军事变革进一步深化。世界军事和安全斗争更加凸显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领域里的革命性变革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战争形态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向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迅速转变。尤其是具有信息战争特点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更是促使世界主要国家加速调整军事战略,把军队信息化建设作为建军重点,大力发展军事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积极组建数字化、信息化部队,并辅之以法律、组织、技术和教育训练等一系列举措,以迅速提升军队的整体信息能力。可以说,21世纪各国军事战略的优劣和军事斗争的成败,取决于如何应对这场极其深刻的世界新军事变革。

(一)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军事信息化革命,信息优势是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的核心优势信息化之所以成为新军事变革的实质,主要是由信息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所展现出的独特而又强大的效能所决定的。一方面,信息技术是新军事变革支柱性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导致了以精确制导武器为代表的信息化弹药,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隐形化作战平台的问世。武器装备和军事系统的高度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军事系统的战斗效能。另一方面,信息优势是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的核心优势。当代历次局部战争的实践和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实际都充分说明,掌握信息技术,获得信息优势,有效支配信息,是当今世界军事斗争的制高点,是最终赢得战争的重要保证。美军之所以赢得90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说到底,靠的就是以超强国力为后盾的超强信息优势。第三方面,信息战将成为信息时代主要作战样式。在信息成为重要战争资源,成为军事力量构成的关键要素的条件下,信息对抗技术为信息战奠定了物质基础,信息系统网络化促进了信息战场的形成,夺取制信息权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制胜关键。因此,信息与信息系统成为未来战争中打击与防护的首选目标,围绕信息与信息系统的攻防而展开的信息战,也必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占据了绝对的信息优势,致使伊军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状态、未能组织起有

效的反击。

(二)创新的军事理论尤其是作战思想,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灵魂

当今世界军事理论和作战思想呈现出变革程度深、变化周期短的显著特点,突出表现在:作战目的由消灭对手趋向改变对手,由歼灭敌军趋向瘫痪敌军,由打垮敌国趋向打服敌国;作战指挥体制由层次叠加的树状结构趋向横宽纵短的扁平化结构,由军种自成体系趋向军种联合指挥;战场形态由有线性战场趋向非线性战场,由三维空间趋向全维空间;作战样式由对称作战趋向非对称作战;作战方式由顺序作战趋向并行作战,由以武器平台为中心趋向以信息网络为中心,由大面积毁灭趋向精确制导打击,由火力制胜为主趋向信息制胜为主;兵力运用由兵力集中趋向系统集成,由单元对抗趋向体系对抗;威慑方式由核武器威慑趋向信息威慑;作战保障由集结式趋向聚集式。以美军为例,因沉浸于二战胜利的辉煌成就,早已过时的军事理论结果导致了美军战后一系列的军事失败。越南战争后,美军开始重视超前性军事理论体系的建立.其战斗条令一直遵循实行一代、论论一代、预研一代的原则,形成了当前和长远高度统一的理论体系,确保了美军始终占据世界军事理论的先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发动了具有代表性的4场局部战争,即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在战争中,虽然美军的战略指导和作战思想各不相同,但这为美军赢得战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

(三)加速组建信息化军队,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重点.

美军是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先行者。2001年11月,美国防部成立了由30多人组成的军队转型办公室,统一领导美军向信息化转型的工作,美国陆、海、空三军也分别制定了信息化计划。其中,信息化程度最低的陆军以部队数字化建设为纲领,着手建立“21世纪的陆军”,现已试验性组建了一个数字化旅和数字化师,计划于2005年前后组建一个数字化军,进而实现全陆军数字化。数字化程度较高的海军也在主战舰船上加装先进的卫星通信系统和信息战系统,尔后在舰队、战区等级实现情报、指挥、控制系统的网络互联,计划于2020年建成网络化部队。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空军加速推进“空天一体化”的建设规划,通过建立新型的特种部队包括天军,来实现转型目标,将信息化建设引向深入。根据美国陆、海、空三军的转型规划,到2010年左右美国陆军将与空海军联网,到2030年前后,在三军数字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美军的整体转型,届时美军将初步完成全军的数字化建设。与此同时,中国周边的俄罗斯、日本、印度也在加紧组建信息化军队。台军也不甘落后,企图通过打造信息化军队,以武拒统。

(四)加快武器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支点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军队武器装备系统的主体已经初步实现信息化,其中,美军信息化程度最高,C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以及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一体化建设,是美军信息战技术准备的重中之重。武器装备信息化可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武器系统的智能化和作战系统的一体化。未来的武器系统将具有人类大脑的部分功能,不仅能自主地对各类目标群进行分析和识别,还能按其性质排列出先后顺序,在最佳攻击时机一举命中最有价值的目标。作战系统的一体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功能上的一体化,即把过去由几件武器分别遂行的作战职能,改由一个武器系统来完成。如美、日先进的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其雷达系统和火力系统就在功能上实现了一体化。二是结构上的一体化,即通过各级CISR系统,把整个战场上的武器系统和保障系统联为一体,实现充分的联合与协调。

在新军事变革席卷全球、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军事和安全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和激烈。以伊拉克战争为突出表现,美国将“先发制人”战略由战略指导转化为战略实践,必将引发世界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欧盟军事一体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法德军事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俄罗斯将把加强军事实力作为重振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中东国家为了防止成为美

国下一个教训的对象,将更大规模地购买先进武器装备。被美国列入重点打击对象的所谓“流氓国家”和“无赖国家”,将采取更加冒险的方式加紧扩充军备,力图以武抗美。日本将继续搭乘美国“反恐”战车,走向世界军事大国的战略正发生实质性变化,“攻防兼备”已取代“专守防卫”,“先发制人”将成为未来防卫方针的战略取向。印度将进一步强化军事实力,南亚大陆在印巴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中将长期被军事对峙的阴云所笼罩。台湾当局也蠢蠢欲动,企图通过支持美国对伊作战,进一步密切与美国实质性军事合作关系。这样,国际军控与裁军的进程将严重受阻,世界有可能出现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激烈的军备竞赛。

三、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周边形势趋于复杂。各种挑战趋于严峻

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但“9?11”事件后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以来,随着世界安全形势和地缘政治的演变,中国亚太安全态势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这种变化既给中国创造发展的新机遇,也使中国面临许多新挑战。

(一)在地缘政治上,中国处于世界政治新版块的中心区域

“9?11”事件后,世界政治军事的地缘结构迅速向东倾斜,亚太地区成为攸关世界和平与安全最为重要的地区和影响世界发展与繁荣最具决定意义的地区,是新世纪世界地缘政治新版块的战略重心。位于亚洲大陆东端和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无疑成为世界政治新版块的中心地带,同时也是大国进行地缘战略调整与磨合的重要对象。

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深刻调整中,亚太地区无疑是对美国全球利益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核心地区。然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威胁几乎都来自亚太地区:该地区是对美国安全构成致命威胁的国际恐怖势力的滋生地和集中地,是对美国安全构成现实威胁的所谓三个“邪恶轴心国”的分布地,也是因大国崛起可能对美国长远安全利益构成挑战的地区,还是对美国经济安全尤其是能源安全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地区。因此,美国已将全球战略重点东移,确保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实现。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在地缘政治上,中国扼守亚洲东部,是美国推行欧亚大战略并企图将东西两线联为一体的重要屏障;在地区局势上,中国是美国解决亚太地区所关注问题时必须借重与合作的重点对象;在双边关系上,中美两国特殊的安全联系和复杂的利益冲突,使美国对华始终怀有一种矛盾心态,对华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中国是美国既要进行建设性合作、又需要加以防范的国家。只要国际恐怖势力仍是美国当前大敌和主要威胁,美国重视中国地缘战略优势、谋求对华合作的方针就不会改变。

俄罗斯在调整国家战略、推行面向西方新外交的过程中,仍视亚太地区为国家和全球战略的重要利益所在地,把巩固和发展对华关系置于重要的战略位置。无论从国家利益还是从地缘政治上,一个稳定发展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为俄罗斯的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欧盟在谋划与推进一体化欧洲的同时,把发展对外关系的重点放在了亚太地区。东亚——欧盟政府间的定期对话机制,就是欧盟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中国是欧盟在亚太地区谋求合作的最重要伙伴。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在上海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与欧盟关系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二)在周边环境上,中国周边主要地缘版块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

亚太地区主要地缘版块战略地位的明显提升,既是该地区成为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的导因,又是该地区主导世界政治舞台的体现。

中东地区因其复杂和特殊的矛盾而成为世界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区。美国以伊拉克为突破口推进所谓“民主化”改造,可是巴以冲突的时起时伏,使该地区成为牵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火药桶”。

中亚地区在“9?11”事件后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地区。国际恐怖势力的猖獗和民族

宗教矛盾的泛起,使这一地区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关键地区。国际恐怖势力的全球性、严密性、诡秘性和狂热性,决定了国际反恐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也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亚仍将是世界地缘政治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也因“9?11”事件更加凸显。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处在恐怖与反恐怖的矛盾交汇点上,印巴两国在强力扩充军备战略的驱动下,双方的矛盾摩擦将呈现复杂化和长期化的趋势,使南亚大陆笼罩在纷争与冲突的阴云中。

东南亚地区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人文环境,使该地区成为国际恐怖势力泛滥的重灾区和反恐斗争的“第二战场”。东盟区域合作的不断发展,“1O+3”(即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新加坡、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盟1O国分别与中国、日本、韩国对话)、“1O+l”(即东盟1O国与中国对话)合作机制的日益巩固,使东南亚地区在世界地缘政治的演变中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作为影响东北亚安全态势核心的朝鲜半岛局势也发生了新变化。朝美在核问题的较量上如何收场,大国围绕朝核问题如何协调,韩国如何应对朝鲜的“核冒险政策”,将是今后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三)在矛盾布局上,中国处于国际恐怖势力猖獗和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并发的高危弧形地带

“9?11”事件改变了世界的矛盾组合,重构了世界的矛盾版图。从北高加索、车臣地区经中东、中亚到南亚、东南亚这个广阔的“U”形区域,是国际恐怖势力猖獗和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并发的高危弧形地带。中国正位于这一地带的腹地,处于国际恐怖势力和民族宗教矛盾环形合围的中心。在这个高危弧形地带上,以恐怖势力猖獗为主导的各种矛盾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一是各种矛盾交织并发,此起彼伏。既有恐怖势力的猖獗,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既有边界领土纷争,又有借机制造的恐慌。二是许多矛盾都有形或无形地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巴以冲突、印巴矛盾和车臣首府及巴厘岛的爆炸声看似互不相联,但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9?11”事件的冲击效应。三是一些矛盾还附着上了恐怖主义的色彩,导致地区局势更加动荡。持续升温的印巴矛盾就说明了这一点。四是一些矛盾正在被异化。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矛盾冲突本不属于恐怖与反恐怖的斗争,但以色列沙龙政府假借“反恐”旗号,对巴勒斯坦推行强硬的“铁血”政策,使中东和平进程雪上加霜。

(四)在安全态势上,中国面临的安全矛盾多元化和多层性

应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既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也面临安全矛盾最为复杂的时期。主要表现为矛盾种类多,矛盾式样新,矛盾区域广,矛盾烈度大。我们既面临着传统安全矛盾,又面临着非传统安全矛盾;既面临着以“台独”为代表的分裂势力的现实威胁,又面临着以“东突独”为代表的境外分裂势力的恐怖颠覆威胁;既存在着超级大国的霸权战略威胁,又存在着一些地区性大国扩充军备的挑战;既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又存在着领土边界纷争;既存在着陆地领土矛盾,又存在着海洋主权之争。这种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恶化中国周边环境,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当前,亚太地区已成为美国实施“先发制人”战略的重灾区,这一战略加剧了本地区安全矛盾的多元化,并将直接影响中国国家安全。首先,美国将加强亚太地区的力量存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将呈现出东(东亚)西(中东和中亚)为重、南(东南亚、印度洋)北(东北亚)策应、巩固重点、全线推进、战略合围、联为一体的战略特征。在西线,目前美国在中东地区集结了近3O万大军,在中亚驻扎了两万余人的军队。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在伊拉克仍部署至少6万大军,使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维持在15万人的规模,并企图将中东与中亚的军事力量联为一体。在东线,2003年3月初,美国国防部决定调派12架B一52战略轰炸机和12架B一1战略轰炸机前往关岛,以增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威胁力。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存在点面相串、区域相联、总体战略合围的态势正加紧形成。从东北亚、

东南亚、南亚(印度洋)到中亚和中东,美国军事力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美国在亚太地区总体兵力今后将多达25万人,大大超过欧洲地区1O万驻军的规模,这造成中国在亚太地区许多重大问题上不得不直面美国的强势存在。其次,一旦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得以抽身,不排除以强硬方式解决朝核问题,这样东北亚安全环境有可能发生复杂的变化,中国将面临新的现实压力。再次,如果美国完全稳定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政局,作为政治性联动,中国不仅要面临更加严峻的周边民族宗教矛盾,而且还将面临更大的“西化”压力,因此维护国内政局稳定的任务更加突出和繁重。

中国面临的安全矛盾还相应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台湾当局不断强化军事实力,相应调整军事方针,妄图“决战境外”,“以武拒统”。与此同时,美国加大对台湾的渗透,在图谋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同时,正企图将台湾问题“军事化”,近两年加速发展美台实质性军事关系。2003年4月下旬,美军首次派高级军官全程指导和参与台军“汉光十九”演习。这样,就使中国祖国统一大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朝核问题是朝鲜半岛局势复杂化的突出表现。面对美国的军事政治压力,如果朝鲜执意发展核武器,日本和韩国就有可能实施核武装,在东北亚地区造成大范围的核扩散,美国就有可能成立新的东北亚战区司令部,调整东亚战略,东北亚地区有可能出现新“冷战”。

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日本正全力向世界军事大国迈进。根据西方权威军事机构分析,日本的军事实力堪称亚洲之最、世界之强,事实上是一个核大国,拥有的核原料是中国的好几倍,日本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位,战争动员潜力也相当大。但是,日本至今尚未对侵华战争进行深刻反省和诚挚道歉,政局明显趋向右倾和保守,公开把中国当成其主要防卫对象。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和加速向世界军事大国迈进的动向,日益引起中国及亚洲相关国家的严重关注。

(五)在力量对比上,中国在亚太地区力量重组中有得有失、得大于失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范文第3篇

一、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现实困境

(一) 传统管理理念落伍

大数据时代, 企业管理应当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采用新型的管理方式, 以往使用的管理方式方法不适应新竞争环境。不少陈旧的管理理念已经不符合新时期发展形势需要, 传统的管理方法能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和升级换代, 一些管人、管事的模式较为僵化, 往往带来了生产运行的巨大成本。不少企业还能以基于大数据调整企业的管理方式, 不能主动放弃传统的管理套路, 没能主动适应大数据环境的经济特征。一方面大数据管理体系未能建立, 企业还不重视充分的收集各种数据信息, 另一方面没能基于大数据分析企业现有运行模式存在的弊端, 不能根据企业性发展需要进行局部细节的优化改进, 没能找出突破性的发展思路, 制约了企业发展的有效性、科学性, 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 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强调基于数据信息合理的安排生产, 有效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注重在激发职工潜力的基础上给员工提供创新性发展空间。但是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往往基于内部管理的方式, 没能基于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合理的改进管理方法, 造成企业管理的方式较为落后, 企业管理工作的功能性不足, 传统的管理方法不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由于企业数据开发运用不足, 因此没能抓住企业建设特色, 不利于形成综合性的管理体系, 不能有效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 管理团队建设不足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需要优化管理团体, 强调构建多元化的管理体系, 注重通过优质的管理团队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但是, 企业管理没能在大数据机制下改善管理形式, 不能依靠团队管理方式,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仍以领导意志为核心, 没能基于大数据建立自主管理的新机制。当前企业管理团队人才配置不足, 没能充分的加入信息技术人才, 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没有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大数据意识, 现有的管理人员还不掌握大数据理念, 不能基于数据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方法。而且现有的大数据技术的管理化运行显得较为困难, 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运用缺乏良性的管理环境, 管理层还不服从于数据分析, 没能提高管理手段与大数据的协同性, 因此影响企业管理工作效率。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的改革

(一) 转变管理理念

提高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工作有效性, 应当注重引进和不断发展完善大数据技术, 强调企业管理理念与大数据技术吻合, 注重基于大数据技术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调整。首先, 应当从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回报出发, 积极的调整改进企业管理工作制度, 注重采用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管理方式, 强调企业管理工作从客户的需求出发, 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 运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市场调研, 切实围绕着生产、经营、销售活动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 从而有效理顺大数时代的管理机制, 把大数据放在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其次, 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水平, 注重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 强调全面加强各种数据信息的汇总工作, 在保证数据信息准确的基础上, 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对各种数据信息运行分析, 注重向数据信息服务商购买相关的数据信息, 切实推动企业信息化改革, 从而为推动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变革打下基础。

(二) 管理手段多元化

为了更好的解决企业管理工作的现实问题, 还要实现企业管理经营方式的多元化, 注重优化管理工作形式, 丰富管理工作内容, 切实体现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工作的优化意义。首先, 应当把企业财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统一到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下, 注重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 切实优化创新岗位工作方式, 注重基于大数据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其次, 丰富企业管理载体, 优化企业管理工作平台, 能够基于数据信息收集, 更好的选择运用多元化的企业管理方式, 更好的通过人性化的管理, 达到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问题的目标。第三, 还要充分的了解市场需求, 更好的明确市场的发展趋势, 重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开展管理工作, 从而带来创新性的经济效益。

(三) 提高人员素质

做好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工作, 应当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采用科学的企业管理工作方法, 有效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首先, 应当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工作, 加强数据信息意识的培训工作, 促进企业管理人员、基层员工积极的收集核对各种数据信息。其次, 优化企业管理工作系统, 加强企业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工作, 基于信息化改进企业管理的模式, 从而在基层广泛的推广电子信息技术, 更好的把生产、销售、服务、售后等工作环节统一于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之下。第三, 提高企业管理的专业性与技术性水平, 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 全面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普及情况, 从而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改进, 满足企业发展现实需要。

结语

大数据时代做好企业管理工作, 应当创新企业管理工作理念, 丰富企业管理工作模式, 形成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 注重基于大数据技术有效解决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利的帮助。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得大数据技术成为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载体, 为企业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有些企业还没能适当大数据时代的管理需要, 还需要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完善的创新型管理体系。

关键词:企业,大数据技术,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邹浩.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 2018 (10) :67-68.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范文第4篇

(一)信息资源整合不足。

在高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升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效率,需要对各项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才能确保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的完整性。然而,就当前一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来分析,信息资源的整合不足,很多信息没能及时地更新到系统中,从而影响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更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模式过于传统。

管理模式是规范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运行的重要模块,同时也是一种规程制度,通过管理模式的实施来确保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然而,在当前一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来分析,由于缺乏对管理模式的重视,使得在高校发展的时期下,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更新不够及时,传统的管理模式漏洞百出,甚至会影响到高校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更无法满足高校长期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人员变动极为频繁的情况,管理模式的陈旧所存在的缺陷,可能会造成信息更新不及时,在人事材料采集的过程中会出现丢项、漏项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高素质人才的缺乏。

人才是确保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在高校发展以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应不断地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不断的吸纳高素质人才,确保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人才极为缺乏,人才的流动量较大,而且,很多高校都缺乏对现有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人才素质逐渐被时代所淹没,进而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路径分析

(一)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困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最大难题就是信息资源整合的不足,对此,应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经过一朝一夕、漫长艰苦的过程,尤其是在档案管理中,是需要借助和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来进行整合的,这样才能将信息资源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也是确保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稳定进行的关键,因此,为了确保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必须要充分挖掘和整合高校现有的信息资源,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另外,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应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维护,将原有的档案与新采集的档案进行全面的融合,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信息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同时对信息资源的随时调用也有着一定的作用,更有利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改进和完善管理模式。

现阶段很多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大致相同,万变不离其宗,更有很多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依旧在延续传统陈旧的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方法等,这都将会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对此,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管理模式。首先,应对当前高校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人事档案管理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其中的不足,并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保证管理模式运行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敬业心、责任心等,从而有效的提升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要加强新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的引进,当然,为了保证管理模式运用的适宜性,应在引用管理方法的过程中,要做到借鉴而不是抄袭,并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地对借鉴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确保管理模式更好地适应高校的发展。

(三)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人才是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很多高校过度的重视管理模式的改进以及其他管理信息的整合,而却忽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对此,需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加强对现有管理人才的培养,结合人才综合素质的分析,对现有的管理人员展开定期的培训,一方面要培养专业的人事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敬业心、责任心等,从而有效的提升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应加大高素质人才的招聘力度,通过高薪聘请高素质人才,不断地壮大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队伍整体的素质水平,为提升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打下夯实的人才基础,更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不断进行的过程中,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尤其是在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上,更加追求人性化、信息化,而要达到这样的管理目标,就必须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摘要:本文主要对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改进和完善管理模式、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等改革路径,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升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新问题,改革路径

参考文献

[1] 赵咪咪,张丽媛.人才流动环境下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之我见[J].人力资源管理,2013(07).

[2] 吴晓琴.高校人事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3] 吴艳萍.浅析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2).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范文第5篇

就业是当今社会中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也非常重视有就业愿望、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充分就业。承德市位于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市,其中农业人口占据较大的比例[1]。在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受到军队干部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新增长劳动力、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扩大就业难度大大增加,承德市劳动就业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基于此,应当对当前就业形势及问题加以分析,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使就业问题得到解决,促进和推动承德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一、承德市劳动就业的现状

截至2018年底,承德总人口353.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7.66万人,劳动力资源241.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18万人,农村人口1.9695万人。劳动力资源总量中,各类就业1811.14万人,占劳动力资源总量的75.12%。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4.65万人,占比78.43%;农村已就业146.46万人,占比74.36%。目前,承德现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46万人,再就业人员2577人,有组织劳务输出21.44万人。农村非农就业36.29万人。虽然近年来,承德市始终致力于增加就业,但总的就业率仍然不够理想,承德市劳动就业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2]。

二、承德市劳动就业的遇到的新问题

(一)就业压力大

承德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承德市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劳动力市场将发生变化,就业形式和矛盾将更加复杂。劳动力市场进入矛盾的多发期。主要体现在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城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城镇失业人数较多。约有10000人左右,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数量庞大,可达到40000人以上,且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大。国有企业改制破产裁减等,产生了大量的失业人员,越有26000人左右。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这些人都有很大的安置刚性和较高的成本。综上,承德市为了满足上述人群的就业需求,必须每年新增城镇岗位50000个以上,才能基本满足就业需求。

(二)增加就业难度大

随着承德城乡发展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割裂已经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刚性就业逐步转变为弹性就业,国有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的富余人员分布较为严重。导致失业人群不断扩大。从整体上来看,承德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有限,难以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在所有劳动力中,很大一部分在第一产业领域滞留,没有完全的工业化,就很难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当前的就业环境并不容易。协调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成型,难以开发新的就业岗位[3]。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过程不够顺利,没有充分体现出政策效应,此外,一些难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许多工人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工人。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三乱现象、经营困难、融资困难、开业难、质量不高、数量较少。很多下岗失业人员由于就业观念陈旧,对一些行业或工作不愿意从事,因而造成了就业困难。

(三)隐性失业问题严峻

当前承德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保护京津水资源、资源枯竭型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承德市关闭企业增加、新增企业减少,导致失业人数突破30000人。此外,很多下岗失业的富余人员,仍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存在,尚未在失业率统计、农业剩余劳动力指标中计入。因此,承德市当前面临的隐性失业问题非常严峻[4]。

三、承德市劳动就业的对策

(一)建立责任制,积极落实促进就业政策

在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应该改善就业状况, 市场就业模式的基础上, 在促进就业、政府发挥积极的就业政策, 发展战略的就业, 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 引导公众转变就业观念, 提高就业创业环境, 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和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全面完善和实施再就业政策。确保政策的扶持效能充分发挥。比如税收减免政策,社会保障补贴政策,离职政策,财政投入政策,企业下岗政策,小额贷款政策,就业援助政策、就业服务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社区平台政策等[5]。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增加农业投入,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对生态、旅游、特色、观光农业大力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对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政策认真落实,保证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开展。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转移就业。

(二)突出区域发展,对就业空间进行拓展

充分利用承德市现有的农产品资源及生态资源,大力开发利用滩涂、荒地、荒山,大力实施绿色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制定合理的城镇化战略,加快产业发展,增加就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的问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就业岗位得到进一步扩充,在经济和就业之间形成互相拉动的关系。以第三产业为中心,加大力度发展灵活就业,增加旅游业、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就业岗位开发。仅仅抓住政策机遇,推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6]。对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形成产业化劳务输出,充分利用京津区位优势,为承德劳务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重视储备培训工作,建立有序输出工作网络,强化劳务协作,广泛建立劳务合作网络。

(三)完善就业服务,为就业创业营造更好环境

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大力建设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完善经营规则,加强劳动力流动。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创造有利于劳动力流动的条件。对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以完善,为用人单位和下岗职工提供及时的供求信息。开发职业培训网络系统,有针对性的实施技能培训。推进技能振兴活动,加强高级技师的培养,深入开展技能振兴行动,加强农民工培训教育,组织开展技能表彰、技能竞赛活动。加强对职工的社会保障政策支持,加大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依法强制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和企业纳入五险一金。大力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党委和政府工作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就业环境建设。各个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调合作,对就业及再就业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

四、结论

承德市劳动力就业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人才需求类型的转变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从承德市当前的劳动就业形势来看,特别是承德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由于经济形势复杂,因而给就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及挑战。承德市目前在劳动就业方面,面临着很多的新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要先找到问题的根源,应该详细的分析劳动就业现状及问题,发现劳动力供需之间的矛盾,并且需要政府和社会等多方共同的努力。从政府、就业者、用人单位等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承德市就业良好持续的增长,共同努力解决承德市劳动就业问题,为承德市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摘要:承德市劳动就业方面, 当前发展形势并不十分乐观, 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 经济形势越复杂, 就业风险和挑战就越大。随着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深入, 就业形势和矛盾更加复杂。劳动力市场正在进入矛盾多发期。显而易见, 当前承德市劳动就业面临着很多的新问题, 如就业压力大、增加就业难度大、隐性失业情况严峻。基于此, 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应对, 确立责任体系, 积极实施促进就业政策, 突出区域发展, 对就业空间进行拓展, 完善就业服务, 为就业创业营造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承德市,劳动就业,面临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郑东亮.经济新常态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中国劳动, 2015, 21 (10) :4-6.

[2] 祖博达.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 2017, 23 (14) :36-36.

[3] 董兰峰.新形势下劳务派遣的问题和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6, 36 (22) :130-131.

[4] 王春玲.社会新常态下的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 2016, 18 (10) :77-78.

[5] 田凤玲.关于新时期劳动就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 2018, 19 (5) :125-127.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范文第6篇

1.1 校园社会化对中专院校安全保卫工作带来的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 中专院校打破了传统的办学模式, 逐渐向社会化、市场化发展。这一改变给我国原来封闭的校园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一举措也使院校与社会能够更好地接触, 也使中专院校的人员结构趋于复杂化, 校园也不再是“一方净土”, 更像是一个多样化、多层次、多阶层的一个小型社会。因为校园人员结构的复杂, 安保工作, 进行的也越来越困难。从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 在我国中专院校安全情况来看, 刑事案件与治安案件的发生率都呈上升趋势, 所以后勤社会化是中专院校安全保卫工作进行的第一个挑战。

1.2 扩招后学生数量激增

从1999年以来, 国家决定扩大我国院校招生规模, 导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增长率持续增加, 从而使得高校学生数量激增, 然而随着校园学生人数的增加, 学校只是改造了部分学校院舍等其他一些基础设施, 还有一些基础设施没有改变。然而校园的面积没有增加, 使得校园出现一种“人多肉少”的情况。导致学生与校园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增加, 治安问题也就层出不穷, 图书馆抢座已经成为常事, 食堂会大声拥挤, 校园道路也出现拥挤, 使得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增加。所以, 扩招后学生数量激增是中专院校安全保卫工作进行的第二个挑战。

1.3 互联网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 网络也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互联网虽然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很多益处, 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使中专院校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利与弊互相存在的, 互联网丰富了大学生生活的同时, 也使许多大学生沉迷网络, 许多大学生秉承着上课就睡觉, 下课就精神的原则, 还有一些大学生晚上不睡觉, 熬夜玩手机, 导致视力严重下降, 甚至还出现逃课缺席的情况。大学生对社会充满了好奇, 使得一些非法分子利用他们的好奇心, 对他们实施一些非法活动。所以, 安保工作对此应该有足够多的认识, 而互联网的发展是安保工作面临的第三个挑战。

1.4 安保工作部门人才的缺少

中专院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 对于安保工作的部门来说, 缺少管理的人才, 人员结构存在不合理化, 有一部分人学历低、年龄大, 由于安保工作的性质和待遇问题, 使得那些综合素质能力很强的人缺少吸引力。大部分安保工作的人员都是转业人员, 不能往其他的岗位调动, 虽然每个院校的情况不同, 但是都存在一部分转业人员, 也有一些人对安保工作存在认识误区, 并且导致学历高的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从传统观念来讲, 大多数人们觉得安保工作, 没有技术含量, 而且没有任何前途, 所以导致当代大学生都不愿意去, 也导致安保工作人员总是用“老一套”的观念。思想保守, 缺乏创新能力, 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所以, 安保工作人才的缺少是安保工作面临的第四个挑战。

2 安保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

2.1 安全教育创新

保卫处需要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 突破传统宣传方式, 结合校园安全动态社会时事热点, 季节性安全工作特点开展安全宣传, 要结合国家法制宣传日, 例如3.15与消防、交警等部门在这些特殊节日在校园开展相关安全的宣传活动, 或者在学校开展校园知识竞赛, 能够让安全知识得到广泛普及, 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例如一些逃生知识讲座。学校也要与部门负责人, 任课教师等签订安全责任书, 各行其责, 并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主要内容, 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也可以让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让学生和家长明确安全保卫工作教职员工的职责, 也能更好地增加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 同时要增加大学生的道德法制、文明和安全防范观念。

2.2 保障服务创新

当代大学生顺应时代的要求, 愿意出去兼职得到更多的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应对这一情况, 保卫处可以联合学校的其他部门, 提出“爱心自行车的活动”免费提供给有需求的大学生。这样一来,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便利, 也可以解决一些上课爱迟到同学的麻烦, 这样对于深夜外出的师生而言也是一种便利, 学校也应派巡逻车担任校园安全巡查任务, 也可以负责接送师生的职责, 本着对师生服务的理念, 随时对师生给予帮助, 能够更好地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也可以成立一个失物招领部门, 及时将师生遗失物品物归原主, 要定时对寝室, 食堂等公共设施, 设备进行自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一旦发现险情及时更改, 争取彻底排除校园安全隐患。也可以在宿舍楼下成立检修部门, 让师生能够更好地及时地把不安全情况报告, 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还可以让舍管阿姨建一个群, 每个寝室长入群, 及时把寝室安全情况报告,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时刻保持校园安全, 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2.3 安全管理创新

在安全方面, 大多数人只想到了用电, 外出等方面的问题, 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安全问题-那就是食品安全问题, 保卫处要联合食品测试中心, 对学校食堂的食材进行抽样检测, 并且对调味品也进行监测, 就算只有一种食材不合格也要将其下架, 并且督促食堂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近年来, 食堂饭菜出现问题事件层出不穷, 使得许多大学生都不敢吃食堂, 使得人心惶惶, 导致不少大学生买外卖吃, 外卖固然比食堂里的东西好吃, 然而他就一定安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也会有一些商贩使用地沟油等非法材料, 大学生们经常有吃坏肚子等不良反应, 所以安全保卫工作部门更要加大对食堂的监测力度, 使大学生们爱食堂, 让安保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2.4 性教育安全教育创新

安全工作开展容易, 坚持难, 安全事故多数是出于麻痹大意, 所以要做好防范, 学校应利用每周的统一固定时间, 组织讲师对性安全教育工作进行讲解并且对其进行宣传。针对安全事件进行分析, 可以营造更好的安全氛围, 也可以用校园广播等方式以及黑板报等方式传播性安全教育存在的重大意义。向大学生普及性教育是一种责任, 大学生活就像是一个小型社会, 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很多人觉得来大学不搞对象都丢人, 所以性安全教育工作室十分重要的, 千万不要一时冲动做了让人后悔一辈子的事, 所以学校应大力增强监测力度, 让大学生们更加地了解性的本质, 并且知道艾滋病以及预防等问题, 舍管阿姨要每天定时查寝, 使所有寝室成员都在。这是笨办法但是有效的方法。

3 结语

安全保卫工作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国家都要重点监测的对象, 安全保卫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虽然现在中专院校以及其他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还不是很完善, 还存在瑕疵, 但是经过国家和安保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创新。无论是从创新模式和管理模式上都要有所创新, 未来我国的安保工作一定会进行的更好。安保部门也可以借助其他国家先进的管理模式, 学习他们的长处, 使安全保卫工作管理体系和模式更加完善, 努力让我国高等院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给其他国家的安保部门做一个表率。

摘要:现在大多数中专院校校园逐渐趋于社会化, 各色各样的人流都能进入校园, 所以安全保卫工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同时安全保卫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所以要及时地改变中专院校的管理模式, 勇于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中专院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提出顺应新的社会趋势, 探讨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专院校,安全保卫工作,管理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程勇.高职院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与管理模式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 2016 (34) .

[2] 汪可.从陈洪绶人物画看晚明士风[D].华中师范大学, 2016.

上一篇:担当强军使命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对恩师表达感谢的语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