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范文

2023-09-21

物流管理范文第1篇

任务一:物流的含义

“物流”的来源

我国在2001年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

课堂互动环节(互动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流现象:食堂每天的豆浆的配送、包裹的送达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任务二:物流的分类

(一)主要的物流分类方法 1) 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宏观物流是指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微观物流是指消费者、生产者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针对某一种具体产品所进行的物流活动都是属于微观物流。

(引导学生举例)

2) 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社会物流是指企业外部物流活动的总称,即国民经济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为实现商品流动的各种经济活动,包括企业向社会的分销物流、购进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为实现物质实体流动的各种活动,是以企业经营为核心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引导学生举例)

3) 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国际物流是指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区域物流是指某一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的内部物流。(引导学生举例)

4) 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一般物流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着眼点在于研究物流的一般规律,建立普遍适用的物流标准化系统,研究物流的共同功能要素,研究物流与其他系统的结合、衔接,研究物流信息系统及管理体制等。特殊物流是指在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上,带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引导学生举例)

5) 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物流经营方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是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中专门的物流服务,诸如商品运输、存储配送以及增值性物流服务。

(举例——宅急送)

6) 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可以通过整个供应链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过程集成起来。因此,第四方物流成功的关键在于为顾客提供最佳的增值服务,即迅速、高效、低成本和人性化服务等。

(二)企业物流的分类

1) 企业供应物流。指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过程,即商品生产者、持有者至使用者之间的物流。

2) 企业生产物流。指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产品库的产品发送为止的全过程。

3) 企业销售物流。指企业为保证自身的经营利益,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4) 企业分销物流。专业批发业务的物流作业具有大进大出和快进快出的特点,它强调的是批量采购、大量储存以及大量运输的能力,大型分销商需要大型的仓储和运输设施。另外,分销商属于中间商,需要与上游和下游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换,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接口和高效的信息网络。

5) 企业回收物流。企业在生产、供应以及销售活动中总会产生各种边角余料和废料,这些东西的回收是需要伴随物流活动的。

6) 企业废弃物物流。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和处理的物流活动。

物流管理范文第2篇

摘 要:时下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美国大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又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内部会计控制信息系统作为重要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政策和程序 ,它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本文结合近年来广受学者关注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 ,指出在公司治理中应如何构建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充分发挥效益 ,以保证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系统;利益相关者;会计电算化

引言

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肆虐蔓延,引发了对危机原因的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美国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泛滥固然是此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但更深层次的源头在哪里?如前几年美国的安然公司、安达信会计事务所的破产和丑闻充分说明了危机背后的原因应该潜藏在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中。本文将探讨:在公司治理中应如何构建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充分发挥效益,以保证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一、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摸型

目前,有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即公司治理研究只考虑狭义的公司治理范围,其中主要研究内部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而公司管理研究中,又只注意企业外部环境、公司文化、管理风格的影响,而很少把公司管理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结合起来综合研究。

其实,公司治理与管理是存在紧密关系的两个方面,按柯克兰和瓦提克(Cochran and Wartick)的研究结论: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之间潜在冲突是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内容之一,因此公司治理的目标就包括协调公司的治理和公司的管理。[1]治理与管理的区别依赖于经济学上定义股东与管理者关系的企业理论模型:股东拥有企业仅不参与经营管理,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作为他们在公司决策中的代理人来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据此,公司治理被看成与公司的内在性质、目的和整体形象有关,与该实体的重要性、持久性和诚信责任等内容有关,而公司管理则更多地与具体经营活动有关。可以认为,治理与管理的差别在于:(1)治理的中心是外部的,而管理的中心是内部的;(2)治理是一个计放系统;管理是一个封闭系统;(3)治理是战略导向的,管理是任务导向的。简言之,公司治理关心的是“公司向何处去”的问题,而公司管理关心的是“怎样使公司达到上述目标”的问题。同时,企业治理和管理又是密不可分的。公司治理和管理都可能直接对公司管理运作过程产生影响,但在通常情况下,公司治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影响公司管理系统来

二、最优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怎样的会计信息系统?

明白了公司治理的终极目标后,我们接下来讨论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内在需求。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永恒命题。公司治理是相当严密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企业生产要素、产权要素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的权、责、利得到合理匹配与分工,要求权利制衡、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严格和周密的控制运行,通过完整系统的制度安排和控制程序,使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能按照既定的流量、流速、流向在执行中起动、运行、停止。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伴随着股份制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从股东到公司员工的层层授权和代理,就成为公司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最为核心的关系。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目标错位甚至背离,规避可能存在的代理人为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即所谓“道德风险”的发生,在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各种对代理人的经营管理、经营绩效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的制度安排和控制机制被设计和制定出来,并逐步形成了“关系框架+制度安排+控制机制”三者合一的公司治理架构。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公司治理既是一个静态的组织架构和控制机制,也是一个动态的螺旋式不断趋向完善的过程。在公司治理初始,治理目标定位在防范“道德风险”,治理手段主要依靠资本市场的作用和社会中介的会计控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人们把关注的目光从道德风险转移到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被兼并风险上,因为这些风险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公司治理的目标也从股东和公司利益最大化,转变提升为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这些都迫切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约束、控制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建立科学严密的公司治理机制、完成公司治理任務的重任。

公司治理这一制度安排所决定的企业目标、决策人及风险和收益的分配都围绕风险展开;风险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而决策人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直接决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中各部分的人员需要承担所分配的一定风险并获得相应的收益。另外,从解释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经济学观点来看,无论是契约理论中提及的不完备契约,还是信息经济学中提及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代理理论中提及的代理问题,这些引发公司治理产生的因素究其实质都属于风险,都是使企业目标无法实现的各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件。公司治理是组织应对风险的战略反应,其职责核心就是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的适当性,因此公司治理中包含一些战略性的风险管理的因素。例如:公司董事会所设定的公司经营管理基调是风险偏好型或是风险规避型;再如公司高层管理当局(CEO)在经营风格、理念、管理哲学中包含的风险态度等。这些战略性风险管理因素就是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交汇点。

要提高公司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必须做到: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公司风险,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部分——会计信息化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以管理思想、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处理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存储。二是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来构架会计信息系统。从横向来看,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部信息系统有机结合,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从纵向来看,不仅包括基本的账务核算系统,更主要的是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的财务活动、会计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也应被包含在其中。三是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按现代管理模式重组会计组织和会计流程,可以支持“网上企业”、“虚拟企业”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四是以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纽带的全球信息共享。

三、公司治理、公司管理与会计治理三者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漫长年代里,尽管出现了复式簿记这样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巨大突破,但会计的发展始终是缓慢的,仅停留在简单的记录阶段。工业革命到来之后,科技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组织上的变革和创新。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属为特征的股份公司的产生就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组织上的创新。现代流行的大部分经典性会计思想的產生都源于股份公司的实践(尤以美国为甚)。今天的绝大部分管理会计的方法都产生于1825-1925年,而这一恰恰是公司制逐步完善的时期。作为现代生产技术的先驱者的纺织工业,首先将制造一件产品的所有生产过程内部化并一体化于一家工厂。这些纵向联合企业中的经理们要求会计系统提供每一道工序上半成品的单位成本数据,以便于将自制半成品成本与外购价格作比较。然而,真正引发会计大发展的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工商企业——铁路公司的出现。它们首先雇佣大批支薪经理,建立起大规模内部组织机构,严格划分各部门,并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当时铁路公司的高层经理都深深懂得,内部信息的不断流通对于新兴大企业的有效经营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首创了会计和统计报表制度用以监督、评估经理们的工作。由于对精确信息的需要日益迫切,因而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日常经营中所产生的大量各种各样的数据的方法也大有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了会计制度的改革,促成了会计脱离管理的领域而自成一门学科。新的会计制度分为三大类:财务会计、固定资本核算和成本会。

到了19世纪后期,许多大型的工商企业纷纷学习引入铁路公司的管理和监督方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安德鲁?卡内基的美国钢铁公司。正如霍利所指出的,工厂生产速度的大增,使其对经理的要求也大为提高。由于金属生产的每一个生产过程都牵涉到不同的活动,因此全面的协调和监督是困难的。为了对分管各个冶炼阶段的工头们进行有力的管理监督,他们发展了一套实行协调和监督所不可缺少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引进了“会计凭征制度”,每个车间在完成每一订单后,都要填列所消耗的材料和人工的费用。记载着生产每吨钢轨所耗费的各项原材料成本的日报和月报及时地送到卡内基手中,成为卡内基最主要的监督工具。其后在二十世纪初,对公司制的演进和会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是杜邦炸药公司,它是历史上最早的权力集中的、按职能划分部门的联合企业。与其它的联合企业一样,公司由董事会的执委会领导。除董事长之外,执委会的成员们都负有双重责任,既要对分管的职能部门的业绩负责,又要对公司作全盘性的管理,而第二项责任居于优先地位。执委会在执行工作时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由财务部门所算出的日益复杂的、关于成本会计和固定资本核算的资料。杜邦公司分管财务的副董事长皮埃尔?杜邦在公司合并完成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统一所有参加合并公司的会计制度,为公司的所有工厂和办事处制定出一套相同的会计程序,并牢固地控制流动资本的稳定供应。他们在完成这些工作时,在现代工业会计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首次将会计上的三个基本类型—财务会计、固定资本核算和成本会计——有效地结合成一体,从而有助于为现代的资产会计奠定基础,到1910年,他们已发展出一套后来成为二十世纪工业企业标准会计程序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监督。二是设计出投资回报率(ROI)这一指标(即后来被广泛运用的杜邦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利用这一指标,杜邦公司的经理们得以明确地说明,现代管理对利润率和生产率所作出的那部分基本贡献——通过对经由生产和分配过程的材料流程进行管理协调而得到的节约。这些会计上的创新成果成为了企业经理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才使管理上的有形的手在协调和监督经济活动方面得以取代市场力量的无形的手。

在1925-1975年这段时间里,美国企业的会计系统则受到了税法和会计准则这些外部因素的极大影响。在20世纪最初的二、三十年中,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会计领域变得相当复杂,早期单一的会计方法不再存在,有效的会计方法尚未建立起来。在会计艺术观的指导下,美国会计界呈现一片混乱景象。当时,对资产计价,流行多种方法,包括原始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等,对收益的性质来源,都存在不同的理解,,由于19世纪后半期至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缺乏完整、严格的法律等外部约束公司的治理行为。这时会计便真正成为企业家们粉饰公司业绩,欺骗股东,追求个人利益的“艺术”了。由于当时会计实务如此混乱,1929-1937年的经济危机一开始,就有人猛烈批评会计界,甚至有人认为,松散的会计实务是导致美国资本市场崩溃的原因之一。在这一情形下如何从外部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和治理日益受到重视。美国国会相继于1933年和1934年分别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规定所有证券上市公司都必须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并于1934年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并要求该组织负责制定上市公司所必须遵守的统一会计规则,从而使财务会计进入了接受准则规范的时代。经过SEC、APB、FASB等准则制定机构及其相关利益团体的不懈努力,到50年代中期,美国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而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是一个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奕的过程,希图通过制定具有强制性的“公认会计准则”来贯彻自己对企业进行治理和管理的思想,以最大程度实现自我利益。

1975年以后,现代工商企业所受到的最大冲击莫过于信息技术革命。技术创新必然导致组织创新,此时日本走在了企业革命的前列,创新一系列诸如适时制造系统(Just一in-time)、灵活生产体系(contingency productions system)等新的生产管理制度。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工商业者开始产生危机感,并对传统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认真检查和深刻反思,许多公司决定学习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并推行新的“适时适量生产和存货控制制度”,全面改革了生产管理方式。但同时,现代管理会计的观念仍是老一套,没能与这些新的生产管理制度同步发展。因而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美国会计界指出了管理会计已出现严重危机,1987年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出版了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才能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的现实情况。

物流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通过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追踪调查,探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岗位适应性问题,提出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更加切合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竞争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设置;学生就业;岗位适应性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职教育规模近年来急剧扩大。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毕业生不适合行业的职业要求。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信息产业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制造业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服务业以培养职业型人才为主。我国物流人才存在很大缺口,但随着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也将加剧。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较早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从2006年开始有毕业生,人数达300多人。我们从2006年底开始分阶段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并辅之以企业调查、物流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内在联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毕業生就业追踪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面谈、电话访谈、电子邮件交流等方式方法。调查问卷共有45题,分为三大部分:就业、专业(课程)与工作的关系、就业评价。发放问卷120份,收回96份。以其他方式展开调查共90多人次。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

(一)就业方向

关于工作岗位学生初次就业时以在物流、生产企业的居多,占83.87%;目前在物流企业者增加了16.91%,在制造业者减少了21.47%,幅度较大。与专业相关岗位占83.87%,“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占16.13%,大部分工作与专业主干课程相关。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分布较广。从表1数据看,与专业相关度不太高的岗位变动不大,在物流相关岗位中,“货代”、“报关、跟单”增加较多,“运输”有增加,“仓储”则减少。岗位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为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提供了参考方向。

关于就业渠道有效渠道:“招聘会”占64.52%,“网络”占67.74%;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的因素:“创建教学实训基地”占45.16%,“邀请用人单位交流”占35.48%,“走访人才市场”占29.03%。说明校外招聘、企业交流与人才市场信息占较大比重。

(二)课程设置

对就业帮助最大的环节选“专业课程”(占63.33%)与“教学实践”(占66.7%)的最多,这些因素构成主要的就业优势,这与学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较高有关。图1是对专业课程与目前工作相关度的评价结果,专业主干课程与学生就业岗位内容相关性较高。

对专业基础课程与目前工作相关度的评价(见图2):“计算机应用能力”占比重最大,其次为“商务谈判与礼仪”、“会计学基础”、“管理学”等。

从工作经历看需加强的专业知识:“货代类”占37.93%,“运输类”占31.03%,“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类”、“成本管理类”均占27.59%,“供应链管理”占17.24%、“仓储配送类”占13.79%。

(三)能力需求

工作胜任情况:选“完全胜任”(占48.48%)和“基本胜任”(占45.45%)的高达93.93%;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与其目前所从事的物流相关岗位工作水平要求不太高也有关系。这是目前“珠三角”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管理水平还不高这一现状的反映。

“人际交往能力”(占58.06%)、“专业基础知识”(占38.71%)、“实验和操作能力”(占32.26%)在职业适应中占比例较大;目前,工作压力来源选“人际关系难处理”(占46.67%)居首位,选“工作业务能力不强”者占40.00%;“希望弥补不足”而选“社交能力”的占64.52%。工作后能否顺利发展职业生涯,人际交往能力排在首位,在校期间除专业能力的培养外需加强情商培养,可结合相应课程教育及第二课堂来开展。

招聘时注重的能力素质:“综合能力”占54.84%,“外语能力”、“计算机水平”均占35.48%,选“实验操作水平”的占32.26%。注重综合能力,基本的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属必需能力;外语要求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反映,进出口贸易、国际物流管理能力的需求增加是其内在要求。

(四)后续发展

如未找到理想工作:选“从低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的占76.67%,选“自己创业”的仅占6.67%,学生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方面存在较大欠缺;我院毕业生有较大差距的:选“外语能力”的占60.00%,“实践、动手能力”占42.86%,“专业知识”占28.57%。

对工作环境满意方面选“单位有发展潜力”(占38.71%)居首;更换工作的原因:选“为全面了解企业、获取经验、规划职业发展”的占50.00%,选“为更高收入和福利”的占46.67%。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注重职业发展机会,但也注重经济收入因素。选“个人创业”的仅占3.33%。

(五)就业与教育评价

就业后获锻炼最多的能力:选“认识社会与自我”的占77.42%,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占32.26%,选“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占25.81%。

对“结合就业和职业发展实际评价母校的教育工作”,选择“很好”与“较好”的较多。具体为:选“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占64.51%,选“知识面拓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占63.33%,选“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占54.84%。比例较低的是:“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力的培养”(占25.8%),“实验技能”(占26.66%)。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学校在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方面尚有较大差距;在人际协调能力、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也有待加强。

关于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讨论

本课题针对企业需求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培养核心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使课程设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及职业发展需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边研究边实践,探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关系,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与毕业生就业。

(一)就业岗位适应性

经济和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职业技术人才结构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变化。知识经济使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的变化,“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

物流运营管理人才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项目策划和运作管理,需较强的战略判断力和操作能力。这个层次的人才需求主要由高职或本科教育承担。在“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背景下,本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根据就业岗位最新要求调整培养方案,推行产学结合,增强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面对“珠三角”物流人才需求,注重培养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从事基层物流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

其一,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本院建校历史较长,与当地一些物流园区及企业建立了良好关系,可通过建立实训基地乃至联合办学等方式,使人才培养更切合企业需求。

其二,教材建设方面。可整合企业专业力量参与教材编写,提高实训、实践教材的岗位适应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其三,实践课程方面。目前主要是软件模拟实训,应在原有运输、仓储与货代软件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加强国际贸易、第三方物流等实训内容,以适应相应岗位的需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其四,加强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联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物流相关职业证书考试内容,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人才知识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人才必须适应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需要,只有终身学习才能终身就业。人才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连续过程,短短的三年在校学习时间,并不能让学生学到所有有关知识,所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应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以职业素质训导为核心,借鉴和引进先进的物流教育方法,以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竞争力。本项目调查显示,在课程设计上要注重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接口,在侧重物流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通过设立公共选修课和专业提升类课程,为学生的日后發展进行前期引导,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创业能力的培养

开展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趋势,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据预测,未来10年将有12亿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世界范围最多只能新增3亿个就业岗位,就业问题突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国提高国民的创业能力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保证。据调查,2005年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1%,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为20%~30%。在本项目调查中,毕业生创业比例相当低。大学生就业是当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

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素质。将创业能力培养渗透到职业能力培养的整个过程,可在学院、系、专业层面开设不同层次的相应课程,开设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创业课程,且增强专业针对性,在课程教学中设立创业教育目标;普及创业知识,引导学生把在校学习活动与未来职业有机结合;引导成立与创业有关的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拓展项目中增设创业类项目;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创业设计竞赛等,培养学生创新及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增强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置

课程是联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职业教育要求采用职业分析方法制定课程方案和标准,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随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快速变化,高职课程就要突出职业技术与技能的先进性。要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能在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决定了学生在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专业必修课应以大多数学生能接受为准,争取在实行全面学分制的基础上开设各种选修课。

课程任务要注重引进先进科技、管理方法、服务理念和操作技能,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持同步。该项目根据调查企业物流岗位情况,同步进行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内容,增强岗位适应性。例如,增设采购管理课程,购买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包进行模拟实训;国际贸易和供应链管理课程增设软件模拟操作实训;加强货代实训与ERP实训等。应注重开发与企业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和教材,建立具有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此外,还应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制造、物流企业及物流园区的合作,加强校外物流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联系,在教学中融入助理物流师、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助理营销师等职业证书考试内容,引入实用职业技能,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考,多做从业技能储备,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毕业生追踪及企业调查,进一步细分专业培养方向以增强针对性。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向可分为制造业物流、商业物流、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物流等等。结合实际情况,本院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宜以满足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及第三方物流管理的需求为主。企业物流管理方向,课程设置上应加强生产运作管理(注重行业特色)、采购与供应链管理、ERP、MIS、电子商务等知识的学习,并从企业实习、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训等方面加强训练;第三方物流管理方向应加强物流专业英语、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规划、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团队管理等知识的学习,并从物流企业实习、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国际货代等方面加强实训环节的训练。

课程设置上应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就业及其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课程结构采用弹性化单元模块式课程,保持人文和科学素养结构均衡。公共选修课可增设艺术欣赏类、心理学类、社交类、公共关系类、法律类、职业规划类、创业教育类课程,对管理类学生可考虑开设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管理沟通、统计学、经济学、投资理财等课程,并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择业、创业能力。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及第三方物流需求水平的提高,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切合当前需求,又要高于当前需求水平,同时为人才的日后发展、提升奠定基础。

高职课程必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全面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人才。本课题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等方式探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问题,改革专业课程设置,从课程体系、人才知识结构方面促进专业建设,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竞争力,促进专业品牌的建立。该项目可为同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增强人才培养的职业适应性,为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石滨.就业导向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5,(10下):5-6.

[2]黎红.面向职业需求的地方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储运,2007,(1):91-93.

[3]李家华.创业教育与生涯发展[EB/OL].(2008-02-27)http://edu.qq.com/a/20080227/000270.htm.

作者简介:

黎红(1967—),女,硕士,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陈晓利(1979—),女,硕士,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物流管理范文第4篇

时间:11月2日,3日

地点:

车间海尔室

授课人:纪建龙 具体培训内容:

一、集团介绍

河北敬业集团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南甸镇,是一家以钢铁为主业,兼营化工、酒店、房地产、贸易等的大型集团公司。主要产品为螺纹钢、中厚板、水杨酸、阿斯匹林。现有员工近20500名,总资产220亿元,已形成铁钢材各1000万吨的规模,是世界最大的水杨酸生产基地。2011至今,三年上交税金18.6亿元。2013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4亿元,在全国500强企业名列229位,河北百强企业排第9名,连续6年在石家庄市百强企业排第一名。

敬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螺纹钢生产基地,国家高强钢筋生产示范企业,先后通过了IS0900

1、ISO140001认证,九国船级社认证、欧盟CE认证、锅炉压力容器板系列认证,螺纹钢产品、中厚板产品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产品实物质量认定(金杯奖)。成功开发了船板、桥梁板、高层建筑用钢、高强抗震螺纹钢、圆钢等系列高附加值品种钢,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世博会中国馆、石家庄地铁系统、太原大剧院等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中。连续多年荣获“河北省名牌产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集团被中铁六局集团、中铁建工、河北物流集团等众多单位列为优秀供应商。

敬业集团视环保为企业的生命,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方面的投入超20亿元,坚决执行“环保事故工亡制”,“环保不达标必须停产”的理念,所有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大力绿化厂区,植被覆盖率达50%。2013年,敬业集团被评为河北省工业旅游示范企业。

面对未来,敬业集团始终保持强烈忧患意识,执行“巩固提升、多元发展”的发展战略,在1200万吨的钢铁规模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业,全力打造中国建筑精品钢铁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园、钢材深加工基地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变单纯的制造业为个性化加工配送服务,大手笔运作钢结构、物流、贸易、房地产等非钢经济,拓展全球业务,三年内再造一个敬业,使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

二、集团当前钢铁、化工的产能。

㈠、当前集团钢铁的产能规模:1000万吨。 ㈡、当前集团水杨酸的产能规模:25000吨。 ㈢、当前集团阿司匹林的产能规模:3000吨。

1/8

三、集团建设化工、炼铁、炼钢、轧钢的时间。 ㈠、集团化工厂建成的时间:1989年。 ㈡、集团炼铁厂建成的时间:1995年6月。 ㈢、集团炼钢厂建成的时间:2002年。 ㈣、集团轧钢厂建成的时间:2004年。

四、集团500、600、800、1000万吨规模实现的时间。 ㈠、500万吨钢铁规模实现的时间:2008年。 ㈡、600万吨钢铁规模实现的时间:2010年。 ㈢、800万吨钢铁规模实现的时间:2011年。 ㈣、1000万吨钢铁规模实现的时间:2012年。

五、近3年集团钢铁材产量、销售收入、缴税金额;在全国500强、河北百强、石家庄市百强的排名情况。

㈠、2010年集团钢铁材产量:600万吨。销售收入:344亿元;缴税金额:5.4亿元;在全国500强排名:218位;河北百强排名:第6位;石家庄市百强的排名:第1位。

㈡、2011年集团钢铁材产量:800万吨。销售收入:426亿元;缴税金额:6.3亿元;在全国500强排名234位:河北百强排名:第6位;石家庄市百强的排名:第1位。

㈢、2012年集团钢铁材产量:1000万吨。销售收入:452亿元;缴税金额:4.4亿元,在全国500强排名:230位;河北百强排名:第8位;石家庄市百强的排名:第1位。

六、集团企业文化手册中的企业文化中企业宗旨、企业精神、用人理念、工作作风、创新理念。

河北敬业集团的企业宗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变革。墨守成规只能使企业死亡。

企业精神:务实求精,永远争第一。

用人理念: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尊重人才,尊重知识, 尊重劳动。 工作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创新理念:不创新就落后,就灭亡。在任何情况下创新是唯一的出路。 第二节 装备及工艺情况

一、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工艺各8项主要生产环节。 烧结工艺环节:配料、混料、布料、烧结、破碎、筛分、冷却、脱硫、返矿。

2/8 球团工艺环节:配料、混料、造球、布料、焙烧、筛分、冷却、返矿。 炼铁工艺环节:布料、冷风、热风、喷煤、富氧、熔炼、出铁、渣铁处理、干法除尘、煤气发电。

炼钢工艺环节:铁水预处理、脱硫、拔渣、废钢、兑铁、吹氧吹氩、加辅料调成分、倒钢、炉外精炼、微调成分、二次净化、分流凝固成型、轻压下、电磁搅拌、一次切割、二次切割、去毛刺、下料。

轧钢工艺环节:组批、装钢、加热、出钢、除鳞、粗轧、中轧、精轧、层流冷却、矫直、冷却、切头、切尾、定尺、喷号、入库。

二、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四个生产环节各3项主要装备名称及规格。 烧结主要装备名称及规格:65m2烧结机、105 m2烧结机、230 m2烧结机、260 m2烧结机、3.1m*36m链篦机、3.2m*36m链篦机、φ4m*32m回转窑、φ4.3m*30m回转窑、φ1㈡5m环冷机、10m2竖炉。

炼铁主要装备名称及规格:500m3高炉、588 m3高炉、1080 m3高炉、1260 m3高炉。

炼钢主要装备名称及规格:80t转炉、150t转炉、四机四流方坯连铸机、五机五流方坯连铸机、十机十流方坯连铸机、1100*220mm双流板坯连铸机、1600*220mm双流板坯连铸机。

轧钢主要装备名称及规格:直径12-50mm棒材轧机、直径8-10mm线材轧机、板材3000mm四辊可逆粗轧机、板材3000mm四辊可逆精轧机、板材1250mmR1四辊可逆粗轧机、四辊不可逆HCW精轧机。

三、集团4项节能减排项目名称及产生的年效益。

节能减排项目名称:煤气发电、余热发电、TRT发电、矿渣微粉、烧结烟气脱硫。

3个发电项目年发电能力达到18亿千瓦时,使我集团自发电比例占钢铁类用电50%以上。

矿渣微粉项目,年处理钢渣、水渣300万吨。 烧结烟气脱硫项目,脱硫率在95%以上。 企业精神 务实求精,永远争第一。

企业宗旨 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变革是企业的宗旨,墨守成规只能使企业死亡。

工作作风 迅速反应,马上行动,做事到位,注重效果。 品牌定位 绿色敬业,精品敬业,诚信敬业。 敬业人准则

3/8 政府领导要服从,上级指示立执行。 执法检查紧配合,遵守法律和规程。 对待乡邻要热情,行为端正言语敬。 有了争议多谦让,见人有难援手伸。 企业格言

凡是想办法给下属安全感的公司都会毁灭,因为再强大的人在温顺的环境中都会失去狼性。要么把员工变成狼,要么被狼吃掉。

最不给员工安全感的公司,其实给了真正的安全感,因为逼出了他们的成长,逼出了他们的强大,也因为他们有了未来。

企业理念 人才理念篇

1、用人理念

企业就是人,人人是人才

赛马不相马,提供目标、规则、场地,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竞争。

要从管理、技术两条线出人才,两个轮子同时转。

敬业集团不用庸人,不养懒人,不留闲人。宁可高新请能人,也不低价留庸人。

敬业集团是敬业人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我们要选哪些热爱敬业就像爱护自己眼珠的人去担任干部。

要善于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善于用有一技之长的人,敢于用有争议而确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不唯身份。

责任心是企业招人用人的首选标准。责任心决定对一个人的使用,决定一个人的前途。责任心不强能力再大、学问再深,工作也做不好,责任心很强、能力不大,学问可以提高,也有可能做好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即使没有完成工作,也不至于出大问题;责任心差的人还不知要捅多大篓子。

选拔干部的标准首先是品德高尚,和敬业保持一致,为敬业无私奉献;第二是认真执行敬业的企业理念,积极推行联效承包责任制,执行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原则;第三要年轻、专业、智慧,要在工作第一线中通过数字看绩效,业绩好的提上来。对不执行联效承包责任制的干部,对以权谋私的干部要撤职。

4/8 请人才、留人才、内部机制出人才,为各类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领导者要由管人学会管人才。第

一、要真心相待,放手使用,委以重任;第

二、由管理变为服务,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每个人有发挥自己才能的较大空间;第

三、制定合理的制度给以激励,多激励少约束,多服务少干预。

人才应向创造效益的部门和岗位流动,哪里能创造效益,哪里就放好人才。 爱民主是爱大家,爱权利是爱自己。

我们要像筛选国家球队一样筛选员工队伍,毫不犹豫地去掉最差的。 要不要其烦地进行人力资源整合,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

2、成才励志

人生没有彩排,只有现场直播。每个人要正确对待工作,及时抓住机遇,否则错失一时,可能延误一世。

薄弱环节限制论:一条锁链,最薄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木板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

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 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停止成功。 领导就是选对人。

用爱心做事业,用感恩的心做人。 没有绝望的环境,只有绝望的人。 干部纪律篇 干部作风

发扬两个传统:发扬干部带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光荣传统;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

一位将军的带兵经验

在战争年代,当个连长、指导员,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主要就是这么几条:

第一条是打仗不怕死,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怕死就是“狗熊”,不用说当领导了,谁都看不起你。

第二条是行军时抢着给战士背枪、背背包,尽量减轻战士的负担。

5/8 第三条是吃饭时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战士吃饱肚子。 第四条是宿营后帮战士烧洗脚水,帮战士洗脚、挑泡。

做到了这几条,官兵关系就亲密无间,生死相依,敌人飞机轰炸或机枪扫射时,战士们就会舍生忘死,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干部的生命。

基础管理篇

企业管理无止境,技术进步无止境。

没有不变的机构和制度,企业管理永恒的发展是永远在变。

坚持两种精神:坚持数据准确、精密计算、精细管理、科学决策的务实求精精神;坚持争创全国最好水平、最好效益的创新精神。

坚持两个不动摇:坚持以降低成本创造利润为中心不动摇,坚持联效计酬、增效增酬的分配方法不动摇。完成指标挣工资,超额利润分奖金。

谁为企业创效,谁的工资就高;谁不能为企业创效,谁的工资就低,甚至不挣工资。

敬业人要有承认差距,不怕揭短,敢于向自己挑战不断否定自己的光明磊落的思想。这种闪亮的思想是我们不断进步,把敬业做大做强的根本。谁丢掉了这种思想就丢掉了敬业的根本,谁就会落后,最终被淘汰。

差距决定国家存亡,同样也决定企业存亡。

80/20原则: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管理人员是少数,但他是关键的;员工是多数,但从管理角度上说,却是从属地位的。也就是说,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

项目建设要坚持四个一流的原则:一流的设计队伍、一流的设备制作厂家、一流的安装队伍、一流的试产技术人员。

管理实践 沟通八注意

1、下达任务要注意:内容、标准、时间、奖惩要明确。

2、接受书面任务要注意:及时查收、办理和汇报。

3、接受口头任务要注意:书面记录、全面复述要谨记。

4、接到短信任务要注意:如何办理要回复,切忌不回复或仅回复“收到、知道了”。

5、执行任务要注意:多与上级沟通和汇报,以免误解而误工。

6、沟通方式要注意:多用文字少口述,口述听者须复述。

7、工作协作要注意:沟通贯穿全过程,必须做到有始终。

8、文件传达要注意:理解文意,立即传达,发放情况要登记。

6/8 管理三要素:凡事要定制度,以制度行事;机构之间关系要理顺,让机构去运作;办事要由程序,依程序而进。

创新篇

挑战极限,勇于创新。

不创新就落后,就灭亡,在任何情况下创新是唯一的出路。 创新就是把不可思议和不可能变为现实和可能。 创新的途径就是创造性地模仿和借鉴,即借力。

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性地破坏现存企业一切不合理的因素。

每个人必须不断地否定自己去创新,不要等别人否定自己。自己否定自己是自己的提高,别人否定自己是自己的灭亡。

任何一个社会,先进表现在观念上,落后也变现在观念上,先进和落后不过一念之差。我们只有彻底解放思想,营造了新的观念,才能赢得一切。

开放和封闭都是一种观念,两种不同的观念决定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命运。 无论一个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开放的力度大,借鉴外部的新鲜事物多,进步就快;闭关自守是夜郎自大,就不会进步,终究会被历史淘汰。

敬业人要有永不言败、永不停歇的精神。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干劲,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效果。

习惯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 创新实践

无论干那个行业,你必须是这个行业的专家,这样才能摸出其中的奥秘,有所创新。

每件事都有更好的做法,还有一千条路没有被走过。 创新的本质就是盈利。 每天发现一个更好的办法。

变革的发生时因为你能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臵上促使它发生。 机制比人才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 环保篇

要从对员工负责的态度抓环保,要从对周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抓环保,要从对省会石家庄人民负责的态度抓环保,要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战略高度抓环保。没有好的环保工作企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不能因为挣钱毁了我们的生存环境。

环保不达标必须停产。 环保事故工亡制。

7/8 环保治理与工资挂钩,严格奖扣,尤其是主抓环保的副厂长及科长工资80%以上按环保治理挣工资。

所有粉尘排放点必须优于国家20%以上的指标排放。 安全管理

安全大于一切,安全重于一切。

不重视安全的干部是拿员工的生命当儿戏,是不称职的干部。 认真检查不安全隐患,必须贯彻不安全绝不生产的原则。

要带着感情抓安全,要带着对工人生命安全负责,对企业财产负责的感情抓安全。

处理不好安全隐患,让工人在危险状态下工作是最大的失职。 凡有可能导致工亡的工伤事故,都按工亡事故处理。 质量篇

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员工是不合格的员工。

优质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 工作中缺陷是一,损失是

十、百、千、万。

质量检测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以实际测量数据为准。 最新精神

品牌理念 我是敬业人,敬业品牌我打造 我是敬业人 敬业形象我维护 发展战略 巩固提升 多元发展

企业最新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敬业敬人 忠诚奉献 创新创效 智慧实干 企业使命 与员工共享 与祖国共荣 与社会共进 与环境共存 企业愿景 打造国内效益领先的钢铁企业集团

物流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受到了冲击,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物流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势在必行。文章围绕大数据时代下的特点对物流专业人才发展的方向进行调查研究,对目前物流专业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物流专业人才发展方向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广大物流专业的老师以及学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物流人才;人才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1125

1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专业人才发展背景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曾经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大数据已经渗透社会生活中每一个行业和领域,其潜在价值是不可小觑的。对于海量数据的应用预示着人们生产力与消费水平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其应用也会越来越广,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数据的价值,为数据分析行业人才发展指明了道路。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尤其在物流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有650万之多,其中专业性物流管理人才缺口50万左右。为响应国家对“大数据”物流的号召,现代物流行业对于专业化、技术化、数据化的综合性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各大高校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的教育过于片面化,例如本科院校缺乏大量的操作能力,实战性低下;专业院校恰好相反缺乏大量的理论基础。为了大数据时代下的新时代综合性物流人才,各大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尚需改革与创新。

2大数据时代对物流专业人才发展的影响

大数据的主要作用就是服务,数据服务人类,人类提供数据,物流业作为一个传统的服务行业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并将其引入物流业态中,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信息,为人才培养方向提供第一手的资料。现如今大数据已经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对于物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为物流专业的人才发展也指明了方向。

随着大数据对各领域的渗透,对于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发展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思考,现如今我国缺的不是知识型的物流人才,而是信息型、综合型的全能型人才,我们应抓住时代的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潮流为背景然后再加强知识基础建设。

3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专业人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下,正如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机改变世界一样,大数据的趋势也促使商业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现代物流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在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物流行业人才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31宏观层面

(1)领域针对性不强。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教育缺乏针对性,课堂教育落后,严重与社会脱节,在智能化数据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先进性,时代性不强过于落后导致很多学生学无致用,初级和本科生或研究生都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能力。

(2)缺乏综合型物流人才。我国在物流教育方面,很多時候只注重单一的技能训练,在智能化数据化的时代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下物流的实时评估能力正在逐步提高,自身的表现能力也随之调整,这其中包括了对顾客的管理要求,对产品的需求以及库存量的要求,为满足整个物流供应链的发展,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整合是这些协调工作的命脉。所以这对新时代物流人才也提出了高要求,培养物流综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32微观层面

(1)物流教材陈旧落后。物流行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物流人才的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物流教材缺乏新颖性,很多内容都是传统物流的产物,涉及时代当下尖端物流的发展少之又少,这便会导致教育滞后现象,陈旧的教材一方面不利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发展,另外也阻碍了老师知识视野的开阔。

(2)课程设置缺乏实践。学校相对于社会来说,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与企业缺乏来往和沟通,这将会导致学校不能及时接收社会人才需求信息,不能很好地依据市场需求特征来对教育教学课程进行设置,学校给予的并不是企业所需求的,企业还得进行二次培训,浪费了时间与精力,对此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减少理论教学尤其是在大数据盛行的当下,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应用实践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4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专业人才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41加强物流人才教育,实现物流信息化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来实现物流的信息化,从而大幅度减少工人操作失误,提高拣选配送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上所需要的不是一批纸上谈兵的书呆子,而是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实现物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人工智能化的可造型人才。所以在现代物流教学中,我们应摒弃书本上陈旧知识的束缚,减少理论教学,加强信息化物流教育,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4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学生发展提供保障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物流师资力量单薄,很多物流专业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移过来的,物流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前途是不可小觑的。然而师资力量跟不上,不仅会影响物流产业的稳步发展,更会影响一大批物流学生人才的损失,使其发展受阻。我国政府应对此做出政策上的调整,并给予支持。加强我国物流师资力量的建设,从而才能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物流人才。

43加强政府管理职能,完善硬件建设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在物流人才的发展上,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实施政策指导、检查监督以及制定和修订指导物流人才发展的所需要的各项政策与规章制度,在政策上促进我国物流人才的教育培养。我国各财政部门应考虑加大我国物流人才发展的投入,来运用到各大高校的物流专业学科建设,加强物流专业硬件建设,为广大物流学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4加强校企合作,注重物流发展的实操性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们要学以致用,知道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明确以后发展的方向。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拥抱大数据只是时间问题,企业所需要的正是能够利用智能筛选分析技术挖掘出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信息价值的物流人才,从而完成业务模式的创新。所以我们注重学生的实操技能,深入企业调查,加强校企合作,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5加强学生“大数据”理念,培养创新意识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就是服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抓住一切“新”的东西,去挖掘其潜在价值。学校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大胆想象,充分利用物流业的大数据,为不同的人提供最及时、最必要的服务。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为客户量身打造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改变现有的制造业和商業模式。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抓住了数据就等于抓住了机遇。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打造物流数据应用平台。通过建立数据仓库来筛选有效的客户信息,对其进行充分发掘与利用,从而实现物流大数据的创新。

5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专业人才发展总结

物流人才发展应该放到一个战略高度,尤其是在大数据盛行的当今社会,物流业在我国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在一切技术还尚未成熟之际,此时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大数据潮流,将大数据的理念合理运用到教学中去,加强学生信息化技术化建设,培养综合型物流人才。

总之,结合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发展大数据时代下的综合型物流人才是大势所趋,也是物流业态经济发展的必然。通过信息技术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同时大数据也会推动物流业的变革,我们需要转换一下我们的思维角度,在大数据的浪潮下,开展大规模的整合与改革。对于在改革的新时代中所涌现出来的机会,物流学子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抓住机会,提高自身竞争力,来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争取与时代共赢。

参考文献:

[1]魏继华大数据应用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商贸流通,2014(22).

[2]冯雪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管理能力评价[J].物流技术,2013(1).

[3]张旺,杜亚丽,丁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J].教育研究,2015(1).

[4]杨红霞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调研[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

[5]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

[作者简介]张洁,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赵静,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物流管理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当今时代非常常见的购物方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为满足物流企业发展的需求,加快运输速度,提升客户的满意度,需要加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结合物流信息化管理方式,构建物流信息管理体系。通过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完成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创新。论文以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为主要研究内容展开。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对策

1 引言

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也逐渐壮大。对于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工作而言,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解决很多传统物流管理存在的隐患,全面提升物流管理效率。在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下,能够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使企业物流管理达到相对理想化的状态。这是每个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革新方向,也是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2 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

2.1 信息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物流管理也逐渐信息化,推动了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同时,随着国内各个企业之间竞争力不断增强,也给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为能实现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企业需要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的脚步,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储存、分析等功能,使用更为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网络数据库等,为客户提供更为完善的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信息,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2.2 智能化的特点

信息化物流管理的特点就是实现了智能化,也是物流企业在发展和创新过程中最为明显的特点。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全面提升企业物流管理的水平。企业物流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且具备系统性的特征,信息处理的正确性和速度是提升企业物流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向。而信息产物智能化的特点正好能够满足企业物流管理的需求,能够实现对物流工作高效的管理。

2.3 自动化的特点

自动化也是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对强化物流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自动化的管理模式比较适用于系统化、单一化的工作流程,保证工作的准确性,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人工物流管理工作存在的隐患,同时也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企业物流管理工作更为轻松和快捷。其次,自动化管理的特点也能发挥辅助性的作用,帮助企业完成信息采集工作,对于物流状态实时跟踪,从而实现全面优化企业物流管理工作。

3 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化管理工作意识不足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标志。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帮助企业物流管理工作高效的运作,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从目前企业信息管理工作来看,很多企业缺乏革新、发展的意识。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有一部分企业虽然运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物流管理过于形式化,并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在产品生产、包装、销售、运输以及售后等很多环节中并没有运用到信息管理模式。因为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意识,导致物流管理成本较高,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竞争力难以有所提升。

3.2 缺乏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

由于目前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正在逐步发展的过程当中,企业内部对于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仍然处于摸索的阶段,所以对于信息化人才培养意识不足。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对于企业创新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如果没有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投入的力度不足等,很容易出现企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滞后性严重等问题,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不利于物流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3.3 内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较为明显的问题是企业自身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其一,企业使用的物流设备较为落后,使得物流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建设部分存在问题。其二,企业内部没有加强仓库的管理以及物流后期追踪等,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影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其次,针对于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也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监管体系,未能明确人员职责,使得企业物流管理工作难以达到理想化的状态。

这些都是企业在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的管理层应当意识到物流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自身发展的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从而全面提升物流管理工作的水平。

4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实施的具体策略

4.1 革新物流管理理念,开展信息化管理技术

首先,针对于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信息化问题的革新,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应当革新物理管理理念,并加大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能够了解信息化物流管理的发展理念和原则,为企业信息化的改革提供有利的保障。在信息化物流管理工作中,需要创新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形式,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其次,企业应合理的运用信息化产物,比如大数据、云计算机等技术,推动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创新和管理,提升物流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另外,企业也应购进完善的信息技术设备,全面加强信息化改革进程。最后,构建企业物流管理网络平台,整合多元化的信息,并利用信息技术共享的优势,做好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完善工作。另外,企业也可以定期的审核企业物流管理数据,及时的发展并调整在信息化技术革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改革,让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提升群众使用的幸福感。

4.2 加强人才的培养,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

企业在物流信息化革新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组建強大的信息化人员管理团队,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首先,企业针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投入足够的资本,积极的招聘信息化管理人才,让其参与到企业物流的运营和发展当中,发挥出人才的价值。同时,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提升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应用能力,结合企业内部发展情况,以解决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为基本方向,从而帮助企业完成从传统化模式到信息化模式的革新,实现物流管理工作全面的发展。其次,除了专业的技能,企业也需要加强人才信息素养、信息识别等工作,使信息管理人员能够运用信息工具,做好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审核、识别等工作,并发现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及时地调整改革方案。最后,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明确企业物流管理人员的个人职责。分工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好管理人才的责任和义务。另外,企业内部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信息化人才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改革提供更多有利的支持。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人员的责任心,使其肩负起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全身心的投入到管理工作当中。

4.3 构建内部管理体系,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

物流企业在革新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信息化系统搜集各个区域的信息数据,进而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资源的交互,同时也能让企业掌握市场经济的情况,提升企业物流管理的运作效率和水平。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内部管理体系的构建,优化各个信息模块,达到一体化建设。比如,针对于物流的库存、订单、加工、运输、售后等步骤,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储存,达到人机交互的模式。并通过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加强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合作存在的风险,减少企业管理成本,提升经济效益。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收集平台和反馈机制,及时的了解商品变现价值以及售后情况,掌握后期的销售情况,及时地进行分析和评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物流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能有效的降低市场风险,实现企业稳定的发展。

5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提升企业物流效益最为重要的方式。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信息化开展的时间较短,在革新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企业应当具备创新意识,认识到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存在的优势,并加强人才的培养,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天奇.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营销界,2020(52):66-67.

【2】刘英,于若冰.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信息网络化及其实施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34):38-40.

上一篇:影视后期实习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银行发展阶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