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范文

2023-09-23

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范文第1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关系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整个社会呈现出价值观多元化的态势,对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价值选择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消除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危机,重塑大学生核心价值认同,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背景: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

1 西方价值观和东方价值观的冲突

价值观寓于人的思想之中,是控制行为选择的心理活动,对人的行为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东西方价值观因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的不同,具有各自不同的内容。总体来说,东方的价值观更注重群体意识,讲求“利他”的精神;西方人更注重个体意识,偏向“利己”的思想。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东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可避免地带来价值观领域的激烈冲突。这种冲突,一方面推动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容易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价值观上的混乱。众所周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把本民族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看作是“普世价值”,凭借他们在经济和科学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地把他们的价值观念向亚洲地区进行渗透,希望实现全球“一体化”局面。但实际上,全球化进程不仅没有调和不同国家的利益,反而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状况反映在文化方面,就形成了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文化与价值的冲突与激烈碰撞。

2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民族价值观,尤以儒家文化为典型。建国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主流的价值观念也相应地发生转变,强调集体和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人必须服从集体和社会,并以此为标准评价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由计划经济模式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经济主体由过去的单一化发展成为多元化,各个经济主体之间不断发生利益冲突。市场经济在充分激发社会成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欲望的同时,也极大地转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只讲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他人利益;只顾个人需要,不顾他人需要;只要个人自由,不要组织纪律;以及过分强调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价值等,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准则。”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必然出现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的趋势。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价值多元化是由社会存在的多元化所决定和支配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利益多样化的现实和多种社会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引发了人们在价值认识上的分歧。价值多元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困境:价值多元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解

1 混淆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价值认知是指“通过认知的方法获得价值认识的过程”。价值认知相对于价值认同而言处于感性认知的低级阶段,但却是后者得以实现的前提与基础。因为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前提下,通过思维活动对社会现实进行初步了解和把握,并在判断、推理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价值评价、价值选择,完成已有个人价值观对其的“过滤”,才能达到由“知其然”的感性认同到“知其所以然”的理性认同——即价值认同——的阶段。随着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人们面临着来自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思想文化的激烈冲击,对原先所提倡的传统价值体系产生的怀疑,削弱了原有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的淡化和信念归属感的迷茫。很多大学生对到底追求什么价值、怎么追求价值困惑不解。

2 消解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价值认同是指价值主体通过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活动不断改变自身价值结构,把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并外化为一定的价值行为的过程。在我国,市场经济提倡的自由竞争和与之相伴生的利益多样化,扩展了人们选择的空间,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价值多元化的日益深入也使得人们在诸多的价值尺度中感到无所适从,增加了对基本价值选择的困难。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实用化和价值判断模糊化的特点。一项调查表明,有40.3%的大学生认为“漂亮女生傍大款”是个人自由,5.8%的大学生认为“漂亮女生傍大款”是摆脱贫困的手段,两者合计达46.1%。大学生对“留学生学成不归”现象的看法,认为“归不归是个人自由”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3.1%,认为“不归国不等于不报国”的人数占32%,传统的观点“不归国有负祖国人民培养”的选择率仅为13.8%。

3 弱化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两个环节,只是停留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知、理解和认同上,更重要的是要将之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健康务实、积极向上的。然而,部分大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社会核心价值观,而在具体行为中却又难以践行,价值认知与价值行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离现象。据《中国青年研究》报道,近日,一份对892名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2.77%的大学生曾有过作弊行为(包括夹带纸条、给别人传答案、替考、高科技舞弊等)。月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相当多的学生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道德信条,以个人为中心,崇尚自我,集体观念淡薄,价值追求短期化、实用化、功利化。一些大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置社会规范于不顾。南京师范大学社会调查协会对南京5所高校近5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诚信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学生愿高价做枪手”。此类现象与大学生已有的道德认知水平极不相称,已经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

4 增加了高校价值教育方式的难度

在多元化背景下,随着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苏醒,个体的自我价值也必然会得到应有的重视,使人们更加崇尚个性和关注自我,大学生之间越来越难以达成对社会价值的认同。高校一贯采用的单一价值灌输方式,无法面对价值多元化、大学生主体的觉醒和自我价值强化的新局面。而处于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一方面思想敏锐并善于接受新的事物,另一方面他们又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对错误和落后的价值观缺少理性的认识。因此,我们必须应对挑战,建立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抉择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任何国家都必然形成自己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在我国,价值多元化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危机,给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指针,引领着大学生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形成、实现和升华,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 灵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正是依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使我们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考验,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2 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社会共同理想是理想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共同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党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具有强大的理想认同基础,是保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共同前进的思想基础,是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武器。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建设者,更应该自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始终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服从人民的共同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到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3 精髓: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漫长的五千多年的历史洗礼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又引领全社会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两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不断走向强大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尤其需要以这两大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继承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同时要大力弘扬时代先进人物事迹及精神,用榜样的力量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坚定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决心和信心。

4 基础: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新时期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目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被破坏,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一些人包括大学生的道德缺失现象比较严重,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构筑坚实的道德基础,其重点是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道德准则转化为道德教育的内容、任务、要求和规范,并通过道德实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使个人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知荣知耻。

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范文第2篇

( 一)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初的那场石油会战, 其内涵主要有: 爱国主义精神, 强调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 艰苦创业精神, 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科学求实精神, 强调讲求科学、“三老四严”; 奉献精神, 强调胸怀全局、为国分忧。概括阐述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基础与核心,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 深层次影响着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党的十八大以12 个词对其全新的概括。

二、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溯源

( 一) 文化渊源

大庆精神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印证了华夏民族的源远流长。国家命运居首, 捍卫整体利益, “为国分忧, 为民族争气”成为大庆精神最本质的内核。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等中华优良作风也充分体现其中, “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后代的检验。”王进喜的话道出了中国石油人对诚信的坚守。大庆在工业领跑的同时, 始终不渝地向其他单位学习, 提倡和鼓励汲取中外先进企业的优秀经验, 这体现了大庆精神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此外, 自力更生、勤俭朴实, 奉公克己等诸多中华传统美德, 在大庆精神中皆有具体生动的体现。

( 二) 哲学渊源

大庆精神的哲学渊源, 起决定作用的概括有以下三点:

第一, 主体性精神的传承。以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为核心的主体性精神是对大庆精神主体性内涵的深刻阐述。它既塑造了大庆人的主体人格, 把传统主体从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促使生存境况从自发到自由、自在的转变; 又为大庆人塑造了一种积极向上、超越自我和自由创造的精神氛围。[2]这便是大庆前进的驱动力。

第二, 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大庆精神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石油工业的实践产物。在任何时候, 对任何事情, 大庆人都能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油田领导不断提出新的、明确的、切实的高标准, 引导职工放眼向前。总结工作遵循“两分法”, 看问题用长远眼光, 确保方向的正确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的深刻运用。

第三, 弘扬科学理性精神。以科学探索、科学求知、科学求实为核心的科学理性精神, 在大庆得以体现。实践中要求人民突破老旧经验主义思维模式, 脱离蒙昧状态, 化科学和理性为自身内在素质。事实证明, 这对提高大庆人领悟科学理性精神能力, 培育理性精神素质, 有着显著的启迪作用。

( 三) 政治渊源

大庆精神始终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沿, 传承了中国革命优秀的政治基因。

1. 重理论建设和思想解放。我们党一贯注重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素养的提升是关键。会战一开始便做出了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 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培养了干部、促进了发展。此外, 抓住解放思想这一关健, 油田党委应情况的改变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 不断坚定持续稳产的信心与决心。

2. 重组织建设和作风培育。党组织是战斗堡垒, 党员是先锋模范, 这是组织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会战各个阶段均有鲜明体现。作风培养方面, 从会战时期形成着名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到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的“六种素质”、“四个敢于”, 体现了分工明确、责任明晰、执行高效等精髓。[3]

3. 重团队意识和纪律打造。大庆精神体系中强烈的团队意识, 会战以来复杂而艰巨的公关任务, 除了通观全局、协同作战, 每一成员也都尽职尽责、心系集体。纪律观念也是大庆精神的重要特点。一切行动听指挥, 迎难而上力保生产, 体现了纪律至上优良作风。

三、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阐述

( 一) 大庆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庆表达”

大庆精神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和精髓, 二者基本内涵和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契合性。

爱国,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 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使命。同样也是大庆石油人最鲜明的印记, 是大庆精神的核心内容, 体现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敬业,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准则, 从会战时期的艰难公关到新时期大庆人闯市场、创新业的突破性进展, 均体现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劲头。诚信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 “宁要一个过得硬, 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大庆石油人始终把诚信当作立身立业之本, 表现为“三老四严”和“四个一样”的求实作风。油田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宗旨, 坚持共谋发展、共担责任、共建城乡、共抓稳定, 这是友善理论的鲜明体现。

( 二) 大庆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庆的培育

培育是大庆精神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思想渊源的经过, 也是大庆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和作用成果的过程, 培育是统一和相融的, 其作用是相互的。

首先, 培育的过程是长期的。两者的培育都经历了长期过程, 倾注了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心血和精力。大庆精神是经过半个世纪的孕育并由中共中央直接凝练总结的。大庆精神与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并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其次, 培育的途径是相通的。一是重视学习和研究。核心价值观如此, 大庆精神更是如此,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 才取得了对其内涵、价值、经验等方面的理论成果。二是贯穿整个国民教育。这体现在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方位、多层次、大跨度和满覆盖, 将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三是重视宣传力量。在政府的引导下, 大庆电视台、“大庆社会科学”等媒体, 运用各种形式, 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四是树典型、立标杆。1205 钻井队、王进喜、王启民……自会战以来, 大庆培养和树立了成批先优模。这种培养、树立、宣传、发挥典范作用的方法,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意义非凡。[4]

最后, 培育的载体是共同的。学习和宣传大庆精神的介质, 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按照类别划分, 一是遗迹 ( 址) 、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如“松基三井”、铁人纪念馆等。二是单位与会议。如: 女子钻井队, 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等。三是文学艺术作品。话剧《初升的太阳》, 文学作品《我为祖国献石油》《铁人传》等。四是文献资料、学术成果。著作主要有《大庆实践的哲学思考》《观念的力量》等。资料主要有《大庆年鉴》《大庆市志》等。杂志与报刊代表性的有《大庆日报》《大庆社会科学》等。五是先优模范和典型故事。先优模范以王进喜、马德仁、王启民、李新民等为代表。典型故事有端水保开钻、身体搅拌泥浆、父女井场相会等。[5]

( 三) 大庆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庆的践行

一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 紧抓政治建设。从石油会战开始至今, 大庆领导人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新时期特别重视政权建设, 全力做好城市和农村的基层政治工作。二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 紧抓经济建设。这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同企业普遍价值准则的全面融合, 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并重,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收。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魂, 紧抓文化建设。大庆精神的底蕴效益会使大庆文化积聚更多竞争力和影响力, 增强延续力和发展力。四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标准为纲, 紧抓社会建设。在社会建设过程中, 大庆精神的践行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标准始终保持一致, 改革开放至今, 大庆响应国家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重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 不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是有效形成以文明家风带校风促民风的社会正能量, 具体说来有征集精彩表述、讲述感人故事、撰写优秀征文; 组织讲座、开展活动, 修缮了市民公约、村民公约及学生守则等。

通过对大庆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大庆在油田开发和城市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第一, 甩掉了我国贫油之帽, 助力了国家对石油的基本自给。在使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格局得以优化的同时, 对现代化石油工业体系的构建贡献巨大, 更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第二, 验证了我国科学家的“陆相生油理论”并创新发展了勘探开发技术。这样的科技进步, 对中国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6]

第三, 铸就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内核, 打造了勇于攻坚的优秀职工队伍, 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展现出崇高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第四, 作为新兴城市, 大庆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已升级为现代化的新型油城。

四、结论

大庆精神不断承袭与创新, 促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 大庆精神不断传播与辐射, 确保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普遍认同, 其“四位一体”的全面表述和被新时代赋予的特定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蕴相合。二者相得益彰, 紧密相连。

摘要:大庆精神, 自会战以来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并被赋予一系列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试图从文化、哲学和政治三处渊源着手, 通过分析与研究, 重新诠释二者的相得益彰、紧密相连之关系。

关键词:大庆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1] 荣开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基本问题[J].江汉论坛, 2014 (9) .

[2] 王秀芬.大庆精神的哲学内涵[J].大庆社会科学, 2008 (1) .

[3] 傅广诚.大庆企业文化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80-81.

[4] 李敬晶, 张志军.大庆精神理性透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5] 宋洪德, 刘金友等.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 2014 (10) .

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范文第3篇

一、法律人性化价值取向的含义[1]

人们对于法律人性的探讨可以说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在西方的许多国家认为, 如果把人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有理性和非理性的, 但我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人性可以分为善和恶, 我国建立法律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的非理性以及人们的恶性得到遏制。我国对于法律的人性化发展开始逐渐由专门化发展向普遍化发展, 我国的制度现在是更加的人性化, 我国的相关立法也是趋向人性化。我国对于人性的权利, 比如对于人权的尊重、保护人权的合法权益以及人们对于政府的监督都有者相关权利, 这与西方国家大多数的观念是一致的。总体来说, 本论文所提及的法律人性化就是指, 在我国的立法时, 对于立法中的相关要求就要体现人性化, 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 执法人员要充份的尊重人权, 要保护人权。人是社会的根本, 人是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 可以说社会如果没有人的存在, 就不能称之为社会, 因此, 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一定要一人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人人类自身, 我们要理解人的正常的情感以及人最基本的需求, 我们要相互的尊重, 相互的信任, 要相互的关爱, 还要培养有用的人才, 要使我国的人们能够健康全面的进行发展。我们不仅仅只是把人作为国家、集体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属于自己的, 他还是家庭的成员, 他有他自己的家人朋友, 有自己的生活环境。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我国对于我国在立法方面、执法方面以及我国的司法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从这些改革措施来看我国的法律建设开始趋向于人性化价值取向, 这也是我国法律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在刑法中增加了缓刑、假释制度, 这些刑法的增加无疑说就是法律人性化的表现。

二、我国法律人性化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建造存在的问题

和谐社会的建造必须要依靠法律来进行维护, 法律不是谁规定出来的, 也不是谁说的算, 它是听取了人们的意见才能够被制定出来, 它的制定要接受人民群众对他的监督, 同时他的制定要听取所有人民群众的意见才能执行, 作为我国的公民就应该严格遵守我国的宪法以及我国的法律, 而我国的执法人员也必须为我们的人民服务,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这不仅是对我国公民的要求, 同时也是对我国相关执法人员的要求。在我国许多的刑事执法中能看到许多与构造和谐社会相违背的事情, 许多的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采用一些强制性手段, 这些手段是与我国的法律相违背的。

(一) 相关执法人员思想不端正

我国相关的法律还是非常的完善,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管理起来非常的复杂, 这就导致了我国有一部分的执法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 有一些思想观念出现了误差, 使得他们在执法的过程中误认为犯罪嫌疑人, 他们是没有自己的合法权利的, 在整个的执法过程中, 他们没有尊重犯罪嫌疑人的生命权以及人格权, 尤其是他们认为既然已经是犯罪嫌疑人, 那么对于对待他们, 就不需要像普通的人那样来进行对待, 就导致了我国的执法人员对他们的监管不力, 有的甚至对于犯罪嫌疑人的生命安全都不能进行保障, 还有的执法人员, 甚至出言辱骂犯罪嫌疑人, 还有的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体罚, 甚至牵涉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家人, 不像犯罪嫌疑人的家人禀报事实。

(二) 我国法律存在特权

我国法律都实行立法必严, 违法必究。我国的相关的法律人员都认为自己是管理人员的人, 对于犯罪嫌疑人不需要像正常人一样对待, 他们认为犯罪嫌疑人是低人一等的, 对于犯罪嫌疑人根本就不需要尊重。有些的执法人员认为自己有特权在进行犯罪嫌疑人审问的时候, 一般对犯罪嫌疑人都是不尊重, 甚至可能在审讯的时候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体罚, 对于犯罪嫌疑人可以随意召唤, 使唤, 根本就没有按照我国的法律做事, 进行执法的时候对于执法的程序没有按照规范来, 在整个办案的过程中都是对于犯罪嫌疑人没有保护他的人权。

(三) 我国相关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在我国大部分的执法人员都是高素质, 除了极少数的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在进行我国法律执法的时候比较随意, 对于证据的意识比较好薄弱。导致了我国的执法质量一直都比较低, 而且我国有一些相关执法人员, 在整个的执法过程中不全面、也没有科学的根据、更没有综合的运用所有的证据, 对于我国进行执法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利用法律的手段, 也不知道使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秉公执法, 我国的有些执法人员根本就不知道有执法质量这一种东西, 一直存在着先入为主的思想, 他们认为, 犯罪嫌疑人就是罪人, 就可以对他随意的采取措施, 甚至是采取一些强制措施, 这些都是不利于我国法律的人性化价值取向的, 更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四) 执法人员没有体现人性的关怀

在我国大部份的执法人员在进行执法行为时, 采用的执法方法都非常的简单, 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态度都非常的冷漠, 对于我国的人民群众是没有情感的, 甚至对我国的人民群众缺少应有的关爱。对于我国人民群众所举报的内容都进行推诿、有的甚至对于我国人民群众的举报进行敷衍了事, 尤其是对自己特别不喜欢的案件更是如此,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我国的人民群众对于我国法律的不信任。我国有一些执法人员他们的责任心一点都不强, 对于事情总是不上心, 对于群众的来信等等都不能进行及时的反馈, 根本就做不到我国所需要的亲民、利民、为民着想的目标, 这样就很难构建和谐社会。

三、法律人性化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2]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 我国对于法律的建设也日益完善, 我国开始推行依法治国, 尤其是对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视, 这些理念的提出就要求我国的执法人员要体现人性化关怀。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法律必须要以人为本, 要推进我国法律的人性化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

(一) 实行法律人性化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人性可以说它既具有自然属性, 它又具有社会属性, 它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地位特点。本论文所提到的人性化执法, 就是指的是在进行法律的建设时要按照人的本性去进行建设。要按照我们人类所通用的情感以及人们的理性来进行执法。所谓的人性化法律就是说我们的相关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的时候能够尊重我们犯罪嫌疑人, 能满足他的要求, 那么这就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人性化。我国法律实行人性化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 实行法律人性化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现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 是依法治国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实行法律的人性化价值取向是最为重要的措施, 也是推进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因素。我国的法律实行人性化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主义建设, 这是个我们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开展我国的法律人性化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主义建设, 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和我们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都是有关的。可以说只有我国的文明发展与我国的法律发展能够同时进行发展结合那么对于我国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法律人性化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国时代发展的产物, 也是我国发展的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 我国的法律也逐渐趋向人性化, 这里所谓的人性化就是指, 在我国进行立法时、执行法律时必须要体现人性化的特点, 要保护以及尊重我国公民的权利, 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本论文主要探讨的就是法律人性化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法律人性化价值取向,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日]盐野宏.行政法[M].杨建顺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范文第4篇

1 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 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 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 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因此只有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 才能使全校师生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并不排斥高校思想观念的多样化,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在同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激荡和斗争中发展的,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2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人心、激励师生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是具有实现可能的人生目标。共同的理想是一定社会主体共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则是集中地代表了做为社会主体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 克服任何困难, 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只有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以共同理想统一师生思想, 使全体师生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同国家学校的发展建设联系起来, 激发师生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特别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巩固与全党全国人民一道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使大学生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又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 自觉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树立为之努力奋斗的信念, 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精神引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 是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振兴中华的一面旗帜。改革是时代最重要的主题, 改革强调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是时代的本质特征, 创新强调开拓创造, 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发明深化改革。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 成为最鲜明、最突出的时代价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 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使当代青年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屈不挠的名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新中国浴血奋斗的光荣革命传统, 树立广大青年学子强烈的名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贡献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建设, 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认真分析国家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 以创新的思维模式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4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它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 涉及人生态度、价值选择、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 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道德支撑和道德基础, 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把“八荣八耻”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恋爱婚姻家庭、共产主义道德等方方面面, 引导和培养青年大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 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把集体主义原则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作为处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社会急剧转型、思想空前活跃、观念复杂多样、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 高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才能很好的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凝聚作用, 才能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及任务, 最终推动我国高校积极快速的发展, 从而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保障。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 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目前在价值观多样化, 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 迫切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学生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形成建设和谐校园与建设和谐文化的有效互动, 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育广, 胡静.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10 (7) .

[2] 黄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J].教育管理, 2008 (8) .

[3] 郭宇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J].求是, 2007 (17) .

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范文第5篇

新媒体用通俗的话来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它是覆盖所有数字媒体的一种形式。在这其中包含数字传统媒体、移动媒体、网络媒体、数字电视、报纸以及杂志等。是在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媒体之后盛行的新的媒体形式。

二、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社会价值体现

(一) 舆论监督的价值体现

舆论作为传媒行业的生命, 它在新媒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 舆论在新媒体中具有一定的价值。网络媒体与移动媒体作为新媒体的典型媒体形式, 它覆盖了社会中多个方面。现如今我们处于信息化的时代, 可以说, 新媒体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了, 人们已经离不开新媒体。显而易见, 它成为了大众与社会价值的桥梁纽带。新媒体作为传媒产业本身是开放的, 新媒体在社会体现出各种价值, 新媒体将思想和价值观整合在一起, 并向大众开放, 用这些价值观和舆论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新媒体具有很大的参与与自主的特点, 新媒体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另外, 新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社会的是非善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 它体现了监督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对国家的监督、对社会的监督以及对个人的监督。这为促进社会价值体现的整合营造了公正透明化的舆论氛围。

(二) 协调整合的价值体现

不同种类的人组成了我们这样的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是由他们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所决定的, 从而导致他们的价值观不同。不能够很好地处理他们拥有的价值观, 所以就会造成群体拥有的价值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发生偏离, 这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 这就需要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与有效的利益进行整合与协调。以新媒体的方式, 能够自由地参与新媒体的内容, 新媒体的互动功能, 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 交换他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协调利益冲突, 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在不同社会主体的观点, 在观点改变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价值, 达成共识。然而要想实现这一共识, 就需要新媒体的传播和实践。

(三) 主体教化的价值体现

教育功能是新媒体的主要价值体现, 同时它也使得新媒体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教育功能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式来满足观众对审美的需求, 唤起观众的精神需求。在这种环境下, 我们应该用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影响观众。新媒体作为媒体的内容,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它有着主旋律价值。公众可以在这些影响下获得良好的结果和灵感, 并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在某一角度上, 新媒体不应该盲目地遵从内容选择的方向, 而是必须以主流价值观为导向。新媒体不仅仅是知识的直接承载平台, 更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体现平台。

三、构建新媒体的有效的传播途径

(一) 健全相关法律保障, 杜绝传播的虚假性

新媒体以其覆盖面广、传播迅速的特点, 具有高度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使新媒体传播的新闻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 新媒体传播中虚假、极端的公共信息已经成为误导公众、危害社会的弊端之一。要解决新媒体传播的技术性和内容安全性问题, 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其进行监督。

(二) 利用载体的多样性, 扩大传播内容的影响力

利用各种有效载体进行有效的传播, 例如现在我们所熟悉的QQ、微信、微博以及其他的网络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可以发表相关的信息, 易于传播, 容易理解, 使大众容易接受,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一些公共教育网站的覆盖面更广, 新媒体的社会价值体现的宣传内容设置的更加生动形象化, 从而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

(三)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建立有效的评估队伍

新媒体要想把社会价值真正地体现出来, 必须融化人们的社会生活, 使人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新媒体的存在, 并且愿意去了解新媒体这个新时代的产物。所以, 从工作效率和人员培训两个方面加强公共沟通、评估队伍建设, 使之通过对公众思想行为的变化, 评价新媒体传播的效率, 从而使传播的效果达到更好的水平。

四、结语

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社会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它是连接社会主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纽带和桥梁。新媒体是自我媒体的典范, 它的发展是双向的, 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 重新审视新媒体的有效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新媒体更好地传播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

摘要:新媒体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新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责任的, 现如今, 新媒体的影响力就像一把双刃剑, 如果对其运用好, 就可以为社会带来福利, 可以将它的社会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索。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责任, 然后在论文的结尾对构建新媒体的有效的传播途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社会价值体现,责任

参考文献

[1] 石长顺, 石永军.论新兴媒体时代的公共传播[J].现代传播, 2007 (8) .

[2] 李璇.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湘潮, 2011 (7) .

[3] 李小龙.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J].智富时代, 2015 (9) .

[4] 崔妮.网络政治时代的中国政治文化建设[D].济南:济南大学, 2012.

[5] 代玉梅.自媒体的本质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J].云南社会科学, 2011 (12) .

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范文第6篇

1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及作用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学能促进高中体育文化的建设、强化高中体育教学的人文精神, 将体育教学的管理机制及评价机制进行完善及健全, 主要表现在以下当面: (1) 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身体形态、体育动作及学校体育运动器械等形式将学校的体育文化反应出来, 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能规范学生的体育标准及行为, 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氛围, 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为学生们的学习创造和谐发展的体育文化气氛; (2) 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体育技能新教学, 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精神的教学几乎不重视,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在体育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相应的人文思想及精神, 使得学生们重视及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中体育教学的融合方式及途径

2.1 树立行为及学习榜样,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主要在于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及精神做好严于律己、用于规范、谈吐文明及言行一致,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引导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及生活, 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及影响下会逐渐认识及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勇敢进取的体育精神及社会住核心价值观[3]。

高中生多数处于心理的敏感期及青春期, 对于一些体育明星关注的较多,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以一些体育明星作为榜样, 向学生们灌输体育明星身上的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注明体育明星迈克尔·乔丹说过:“每个人都尝过失败的滋味, 所以我能够接受失败, 但我不能接受从未奋斗过的自己”, 向学生们讲述迈克尔·乔丹在体育事业上付出的努力, 激励学生努力奋斗, 不断进步, 不害怕失败, 不断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及抱负。

2.2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不仅要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 还应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及完善的心理,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学生实施个性化的针对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要采用强制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及加强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正确的理想, 引导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结束语

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精神、人文素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树立行为及学习榜样,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转变单一的体育教学方式, 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活动等教学方式及教学途径促进学生的发展及进步,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及体育精神, 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发展, 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 增长学生们的体育技能, 还能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及社会主义精神。为了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中体育教学的融合方式及途径, 笔者针对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及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体育教学,融合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建, 陈俊钦.试探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育核心价值观[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3, 33 (1) :28-33.

[2] 黄正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红色体育文化意蕴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 18 (4) :152-155.

上一篇:七上历史教学教案范文下一篇:神奇的水公开课教案范文